招财进宝挂件正对进户门 开门见喜促财运-你能记得的年画对联有哪些

admin2023-01-11 06:42:0919

招财进宝挂件正对进户门 开门见喜促财运,你能记得的年画对联有哪些?

小时候过年,很多家都会贴年画,年画大多很喜庆,以大红色为主,除了缅怀先烈和伟大恩人,也是对现在美好生活的感恩,更是一种对来年的期盼。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关于年画:

1、国家 *** 的画像,那几年以 *** 的画像居多,也有几个 *** 一起的,这些大多是家里爷爷奶奶特别愿意挂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种缅怀更是一种深深的感激。如下图:

2、还有大多数人家里都贴了财神爷的年画,而且各种各样、各种形态,还摆了贡品和水果,现在老家很多人家里仍然会贴这种年画。这应该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年画,这是大家对来年赚大钱、行好运的一种期盼。如下图:

3、还有一种也是爷爷奶奶特别喜欢的,特别是家里有结婚的年轻人,也愿意贴这样的年画,就是有一个胖胖的大娃娃抱着一只鱼,然后印有吉庆有余的字样,小娃娃都是胖嘟嘟的,可爱到不行。如下如:

4、还有一种,就是贴门神,门神有很多是剪纸,也有印刷的,都是成对儿的,人物不同,但都是威风凛凛的。如下图:

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年画,这不仅仅装饰家里,增加喜庆气氛的必要活动,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了。

二、关于贴福字

贴福字,我一直以为是正着贴,还必须端端正正的。但是后来爸爸告诉我,福字要倒着贴,寓意着:福倒(到)了。如:

不过现在很多人,对于福字正贴,还是倒着贴已经不在意了,在大家的心里,不管怎么贴,都是对新年的祝福,是一种对福气的期盼。

有哪些寓意?

玉,石之美者也,色泽晶莹,润泽以温,形容美好,洁白。

我国的“玉文化”有8000多年的历史。每一件玉雕作品的背后,都是艺术与现实的碰撞,思想、文化内涵的表达,从而引发观赏者的共鸣和哲思。

玉雕的题材成百上千,这里通过数数的方式,带你了解玉雕中的文化。

一路连科

招财进宝挂件正对进户门 开门见喜促财运-你能记得的年画对联有哪些

古代科举中,连续考中为“连科”, 再取鹭鸶与莲叶互相搭配。因此谐为“一路连科”

寓意仕途顺利、步步高升,是对学子的美好祝福。

双喜临门

喜鹊是报春报喜的象征,两只喜鹊为双喜临门。

常被用来形容婚嫁迎娶加上喜得贵子、及第双重喜事之意。

三羊开泰

“三羊开泰”原为“三阳开泰”,出自《易经》,有冬去春来之意。也是兴旺发达,诸事顺遂的美好寓意。

龙腾四海

龙腾四海是将祥龙欲升未升的瞬间定格,具有迎风破浪的朝气和蓬勃向上的张力,是奋发进取、龙成大业的象征。

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窦禹钧的五个儿子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玉雕中雄鸡代表吉祥如意,常以一只公(母)鸡带五只小鸡的图案寓意五子登科或教五子。

六畜兴旺

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家有健牛、六畜兴旺”的说法。儿女婚嫁时,牛头佩挂丝绸,喻子孙兴旺、家景富足之意。

七星高照

“七星高照”是人们常说的祝福语,寓意一切好运常伴。

八仙过海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既是成语,也是我国民间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寓意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别能力而创造奇迹的事。

凤舞九天

凤凰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因其尊贵的地位,自古便受 *** 。

一款凤舞九天,是女性对自我的表达,是对事业和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向往。

了解和田玉知识,结交玉友,免费鉴定和田玉,请来藏玉APP。

你老家都有哪些有意思的过年习俗?

虽然在外多年,但对家乡浙江台州这边过年的一些习俗仍然记忆犹新、印象深刻,特别对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饮食更是情有独钟。其中最有名也是大家最喜欢的一种主食叫食饼筒(也叫饺饼筒、麦焦),年前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许多,食饼筒顾名思议,就是用面粉调成面糊,做成一张张大葱卷皮,然后炒一些自己喜欢吃的菜卷在里面(多的十几种,少的也有6、7种),吃上一两张(卷)就能饱肚子,当然可口的味道才是主要的,完全称得上是一大美味佳肴和传统美食,相传,这一美食的来源还与济公有关。并且在吃法上也讲究,有趁热卷上莱就大口大口吃的,有放在平锅中用油煎过后再吃的,也有把冷食饼筒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然后在油锅中炒一炒当下酒菜的,都各具一番风味。还有很多特色小吃,过年时许多家庭也都要做,如扁食、糟羹(糊辣沸)、水糕、麻糍、肉麦饼、红糖心馒头、多米糕等。

台州还有一个很大的传统习俗也是独有的,其它地方都是正月十五过元宵节,但台州是正月十四,俗称“十四夜“。那天晚上,除了挂灯笼外,家家户户基本上都要做糟羹吃,有咸有甜,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并且邻里、朋友之间还要互相串门品尝,很有节日气氛。相传,这一习俗与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有关。你若喜欢请加关注!

门楼大门贺词?

秋季财门进五谷,冬季财门黄金屋;四季财门我开采,斗大元宝滚进屋。

左边开来摇钱树,右边开来聚宝盆。初一早上拣八两,初二早晨拣一斤;

初三拣来无处装,称称银子斗量金;秋冬二季进五谷,春夏二季进金银;

一年四季财源广,浩浩荡荡涌进门。主人钱财万万贯,满门都是幸福人:

进门平安出门利,老幼和谐享太平;父慈子孝弟友恭,夫唱妇随幸福门。

八洞神仙来朝贺,门光星君照验门;奉贺主家上上吉,幸福安康万万春。

陕西各地方过年有哪些习俗?

陕西过春节的习俗

陕西春节风俗 - 吃五豆

每年交上腊月,年的气味就来到了。农历腊月初五日,家家户户吃“五豆”,这是几千年来流传的风俗。所谓吃“五豆”,就是吃用五样豆子熬成的粥。在先一天晚上,取出五样豆子,如大豆、黄豆、绿豆、豌豆、打江豆等,先在清水中泡一宵,第二天早晨起床后,主妇们淘米(大米、小米皆可)煮粥,放进已泡好的五样豆,就熬成一锅丰盛的“五豆粥”了。腊月初五这天的 *** 顿饭,就是吃“五豆”。家家如此,概莫例外,已形成一种既定的风俗习惯。俗话说:“吃了五豆就糊涂。”意思是说,全年辛勤劳动,节俭过日。到了过年时,就要舍得花钱,过一个红火的年。如大办年货,肥吃海喝、行厚礼等行为,看起来形似糊涂,但家家如此,唯恐落后。

“吃五豆”的风俗,在陕西各地的农村,都普遍地流传着。具体的吃法,因条件不同,大同小异。

如关中平原地区,主要以大米或小米为主,配以五样豆熬成粥,每人早饭必须喝上一碗粥,再吃锅盔、馒头、油饼等主食。富裕人家还炒菜、喝酒,有荤有素,各显其能。铜川地区的农村,把腊月初五日,称“五豆日”,早饭做“大麦仁粥”,配以五种豆子,表示本年麦、豆丰收。

陕西春节风俗 - 办年货

每年交上腊月,农村贸易市场空前活跃,办年货的人络绎不绝。这个时期农村的贸易中心,无疑是为过年而服务。整个市场呈现出一种节日的繁荣景象。市场上有农副产品的交流;有京广杂货的陈设;有节日礼品的供应,等等。各种杂货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最突出的是木版年画、门神、窗花和品种繁多的花炮、烟火,以及民间泥塑玩具、各色纸张,美不胜举,供不应求;那些各式各样的名贵点心,什锦南糖、名烟、名酒,简直叫人口馋;还有那些为年节准备的肉类、蛋类、鸡、鸭、鱼各种副食品,货堆如山,任君选购。

农村的集市贸易在平时是有规定的:有逢单日作集的,有逢双日作集的。但在交上腊月之后,逢集的日子就频繁起来。除按规定的日子进行贸易外,还额外增加数次,将近过年时,几乎天天都逢集赶会。

腊月的市场,特别繁荣。赶集上会的人群,人山人海。市场上除经营贸易外,还增加各种游艺、杂耍的场所。有唱大戏的;有跑马戏的;有耍猴卖膏药的;有玩“西洋景”、“套圈”的;有“说书行善”的等等,不一而足。

为了过一个丰盛的“年”,人们在年前争先恐后的购买年货。办年货的内容,除了吃的、用的、节日礼品外,还有几种用品是绝对少不了的。就是腊月二十三“祭灶”前请灶神。买灶神画像,不能叫“买”,要叫“请”,以示尊重。以及祭祀神灵用的香蜡纸表;庆贺时用的烟火、花炮等;布置环境用的红纸(写对联、春条幅)和门神、年画等。建国后,封建迷信的色彩逐渐减少,“请灶爷”的活动,有一度时期被取消,近年来在农村又有恢复旧有风俗活动的现象。

陕西春节风俗 - 写春联

过了腊月二十三日,也就是祭灶以后,村子上的人忙于写春联,准备过年了。

春联是什么?就是一种用大红纸写成的对联(也有用其它颜色纸写的)。据史载春联是从桃符演变而来的,传说古代的东海度朔山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它们枝叶伸向东北方的鬼门,万鬼皆由此门而入。树下有两位神仙,一个名叫神荼(tu),一个名叫郁垒(lei),时常把守着鬼门,监视鬼的行动,发现有为非作歹者,即用单绳捆起来喂老虎。于是从春秋战国时起,每逢过年人们就用两块桃木板,上刻神荼、郁垒的画像,竖立在门前,以示避邪,这就是桃符的来源。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由树桃符到贴对联,是从后蜀主孟昶开始的。孟昶亲笔书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一副对联。

春节期间张贴的对联,叫做“春联”。春联还包括有“春条”(单联)、“春语”(一段祝贺春节的话)、“斗方”(在一块方纸上写的字)等。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的门庭院落,到处都张贴着鲜艳夺目的春联,如“岁岁平安日,年年如意春。”(横额:“大地皆春”)春条如“出门见喜”、“万福来朝”、“竹报平安”等。斗方是在一块方方正正的红纸上,单写一个“福”字。张贴的时候要倒贴,取其“倒”(到)的谐音“洪福到来”的意思。“春语”一般是一段祝贺的话或勉励的语言。如“百行孝为首,万恶 *** 当先”、“从俭人奢易,从奢返俭难”。

春联、春条的内容,丰富多采。张贴的时候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如给屋梁上贴“抬头见喜”;给银柜上贴“黄金万两”、“招财进宝”(民间常用图1图2表示)。给面瓮上贴“米面如山”;给老年人炕头上贴“身卧福地”、“寿比南山”;给青年人床头上贴“身强力壮”、“少者怀之”;给庭院里贴“满院生辉”、“吉星高照”;给牲口厩里贴“骡马成群”、“六畜平安”;给粮仓上贴“年年丰收”、“五谷丰登”;给火房里贴“小心灯火”、“严防火灾”;给斗上贴“日进斗金”;给车辕上贴“日行千里,夜走八州。”等等。总之,内容要有针对性,使人高兴、满意。

陕西春节风俗 - 除夕守岁

农历腊月三十日的晚上,是年末最后一个时辰,“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是新旧年的交替,人们最重视过除夕,所以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守岁,就是守住时间,不愿意让这一年空空地过去。

这种风俗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南宋诗人姜夔专门写了《守岁》诗:“千门列矩散林鸭,儿女相思来到家,应是不眠非守岁,小窗春色入灯花。”北宋诗人苏轼也有一首《守岁》诗:“欲知垂尽岁,有似赴豁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明年岂无年,心事空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守岁的风俗活动丰富多采。一般从三十日中午吃罢“年饭”后,就开始准备守岁。这时,家家户户供奉起祖宗牌位,贴上门神、年画、窗花。大门、小门都贴上春联,满院张贴春条、春语,还在大门前挂上一对红灯,贴上赤火(用红绿彩色纸,剪成小长方形,上有钱眼,呈菱形)。并贴絮子(用黄表剪成,形如赤火)。这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按传统的风俗,这时债主不能来讨债了,即就是穷人家,也可以安心地过年了。

到了掌灯的时候,屋前屋后,灯火辉煌,如同白昼。这时全家人等(凡是在外工作、学习、经商的,都要赶回家里过年),都围坐在祖宗堂前,共叙天伦之乐事。有讲故事的、谈经验体会的、说笑的,还举办各种杂耍,如耍纸牌、打麻将、猜谜语、捉迷藏等。此刻不论辈份高低,男女老少,都尽情欢乐,直到天明,这就叫做“除夕守岁”或“欢度除夕”。

除夕守岁对小孩来说,更是一个欢天喜地的日子。他(她)们可以尽情地玩,尽情地乐。夜深了,他(她)们一个一个地入睡了。翌日黎明的鞭炮声把他们从甜蜜的梦中惊醒时,发现在自己的床头、枕头底下,压着大红纸包,里边装着崭新的钱,这就是传统的“压岁钱”。

陕西春节风俗 - 祭神灵

每逢春节(过年),人们都要祭祀神灵,这是几千年来形成的风俗。差不多每个村庄,寨子,都有土地庙、老爷(关帝)庙、城隍庙等,镇守一方。大年初一,即除夕十二时以后,各村各社都要为这些庙宇烧香,祭祀神灵。烧香的队伍十分壮观,彩旗招展,锣鼓喧天,抬上丰盛的祭品,争先恐后,抢烧“头炉香”(零辰后 *** 炉香)。据说烧了头炉香,全年大吉大利,百事遂意。届时,各个社队聚集在庙宇前,各村各社的锣鼓队,争相比艺,都要以自家的优势压倒对方。人人都想烧头炉香,但是头炉香只能有一家。不免有争吵、斗殴的现象发生。村有村纲,户有户纲,都要为自己的村社争荣誉。

争烧头炉香时,女婿不让丈人,外甥不让舅父,是常有的现象。

春节期间,农村中家家户户都祭祀神灵。差不多每户人家,都祭祀家宅六神,即土地爷、天地爷、龙王爷、灶神爷、仓库爷、牛(马)王爷。另外,药行祭孙思邈,木匠祭鲁班,剧院人家祭李隆基,都以各自行当的始祖而祭之。

对于这些祭祀对象,都要设立香案,隆重礼拜,“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

陕西春节风俗 - 祭祖先

凡为人者不忘本,是故过年时首先要敬奉自己的祖宗。一般的家庭在庭房正屋,悬挂祖宗牌位,设立香案,献上供品,隆重祭奠。这都是过年的既定风俗。陕南的风俗在自己的祖宗位之前,端端正正的书写“天地君亲师”五个大字,作为祭祀之首。

一般的家庭在过年时,还要敬奉本族本户的祖宗。绘制祖宗三代的画像,挂在中堂。后死去的人,用木板制成长约一尺,宽约5寸的木匣,尊称“神匣”,里边竖立已故父母的灵位。如“民故显考×大人讳××之神位”、“民故显妣×孺人讳××之神位。”把这些“神匣”按照辈份先后,排列在祭祀案上。灵堂前摆着祭祀食品,并摆上过年的“枣花糕”,以隆重的仪式,顶礼崇拜。

祭祀食品视家庭贫富而定,有献三牲(牛、羊、猪或鸡、鸭、鱼)祭礼的;有献素(甜)食品的。一般的献饭要有九碗,或十二件子、重八件、二十四件不等。

招财进宝挂件正对进户门 开门见喜促财运-你能记得的年画对联有哪些

“枣花糕”是过年时的特制品,用于献供神灵堂、祖宗堂面前,有高达三尺宽一尺的“大枣花”,摆在祖宗堂前显富贵,显示这家妇女的手艺。有的“枣花糕”面白、精致、花色鲜,就说明这家妇女心灵手巧。相比之下,那些手笨媳妇做成的“枣花糕”就大为逊色。

“枣花糕”除用作祭品外,还蒸制一些小“枣花”,用于新婚未生孩子的闺女的回礼,取其谐音“早生贵子”之意。

陕西春节风俗 - 拜年

大年初一起床后, *** 个有纪念意义的活动,就是拜新年。先鸣炮焚香,后拜祭先祖。香案前灯火辉煌,香烟缭绕。然后按辈份大小依次拜新年,祝贺新春佳节。

家里的拜年活动结束了,然后走出门来,向左右邻居、本家户族去拜年。人们见面时,彼此问候说:“新年好!”、“恭喜发财”或说:“向你拜年”、“祝您健康长寿。”(晚辈向长辈)。新年元旦,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拜年的人群,熙熙攘攘,来来往往,呈现出一片“年年有余庆,处处气象新”的节日气氛。

从正月初二起,向亲戚、朋友家拜年。先向舅家、丈人家拜年,然后再向姑家,姨家拜年。再按疏远厚薄关系,一一拜年。这种拜年活动,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朋友之间的拜年活动,可到正月底。

拜年的礼品有厚有薄。关中地区一般送礼馍(糕、油塔、包子),外加点心;陕北送黄米糕、油炸果、酒、肉等;新娘(初过门媳妇)礼品,厚于一般礼品。新女婿向丈人家拜年,头一年至少要行“四色礼”(酒、肉、花馍、糕点)或其它四件,多至“八样礼”、“十二件”(12种)不等。回礼(收礼后回送一些东西,表示不空回)也有讲究:女儿出嫁后头一年没有生小孩以前,回送“蛋蛋馍”(像鸡蛋样大小的白面馍),八个至十六个。生过小孩的回送“枣花”(用面滚成圆柱形盘旋而蒸制的小馍)一至数个(一般视小孩多少而回送多少)。

至于朋友之间的拜年礼,一般只送“南点心”(精制)一封(约一斤),经济条件不好的人家送“本地点心”(差一点)一封。有身份的人,把自己的名片挂在点心封上。这样一来一往,互相拜年,实际上是一种社交活动。

陕西春节风俗 - 耍社火

从正月初二起,各村社的社火头(负责耍社火的头目)就召集有关人,研究本年度耍社火的问题。

既定,就按计划进行。

耍社火的内容和规模大小,视年景的好坏而定。一般在盛世,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们丰衣足食,传统的社火活动,就此起彼伏,大耍而特耍之。

耍社火的计划,一般按三个步骤进行。

1、挑战主张耍社火的村社,先由一方装扮几桌社火,名日“试耍”。先在本村社 *** ,带有发动群众的意思。然后到邻村社去活动。到哪里去活动,哪里必须热情接待。凡社火队伍经过之地,都要设立香案,摆上糖果、饮料,款待对方,并鸣放鞭炮,表示热烈欢迎。这样一日数次去到邻村社,耍社火 *** ,名为“挑战”。直至邻村社答应“应战”,也装扮几桌社火,共同耍起来为止。

2、骂阵有些村社,本来不想在当年耍社火。但是,主张耍社火的一方,一日数次去“挑战”,故意激起对方“应战”。他们先礼而后兵,先装扮一些轻松愉快的社火,让对方欣赏,意在引起对方兴趣,共同参予耍社火的行列。若对方固执不耍,则挑战的一方,故意在社火的内容中, *** 挑斗性的节目,如《伐子都》、《取长沙》、《杀四门》等内容,寓意于戏,大骂对方是鼠辈之徒,不敢“应战”。甚至以《战七雄》、《灭六国》、《三娘教子》、《岳母刺字》等内容的节目,来 *** 对方“应战”。这样经过一番“挑战”与“应战”以后,双方达成协议,共同耍社火,一场轰轰烈烈的社火活动就开展起来了。

3、闹社火社火是流行在民间的一种集体游艺活动,社火是一个总称,包括狮子、龙灯、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等。人们把“耍社火”叫做“闹社火”,闹者,竞赛也。要闹出乐趣,要闹出艺术,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在陕西流行的社火种类很多,关中地区常见的社火,有平头桌子社火,即在一张四方桌子上扮作戏文,由四个人抬着走。如扮演《断桥》,则在三张桌子上,各立白娘子、许仙、青儿的戏剧人物形象。这种社火叫做“哑吧戏”,化妆起来很巧妙,很受人喜爱。比平头桌子高级一点的,要算是芯子了。芯子有平台芯子、杂技芯子、转芯子和挂芯子等。芯子的特点是巧、妙、玄、绝。譬如扮演《赵匡胤千里送京娘》,要使京娘站在赵匡胤手举的蟠龙棍上,这样能给人以玄妙的艺术感受,十分引人人胜。还有一种大型社火,叫做“山社火”,高达三丈,下面有50多人抬着走。这种社火以人物多取胜,十分壮观。白天常耍的社火,还有高跷(亦称柳木腿),扮演时可以来回走动,边走边表演,打诨取闹,绘形绘色,耐人寻味。大约关中东府的社火尚武,有马社火,即用马拉车装扮的社火。有血社火,即杀气腾腾,动刀动枪,血肉横飞等惊险场面。关中西府的社火尚文,即寓意于戏,讲究精巧,以玄、妙、佳、绝取胜。陕南地区的社火,多以跑旱船、划龙舟、游山玩景,博得群众喜爱。陕北地区的社火,主要盛行秧歌、信天游、锣鼓大赛等。如安塞腰鼓、洛川蹩鼓都名扬海外。

4、下场子“下场子”,即会演的意思。会演的规模有大有小,或以县为单位,或以区为单位,或以片为单位。地点设在便于周围村社集中的要道上。这天来自四面八方的社火,都集中在“下场子’’的地面上,举行规模盛大的表演赛。由各村社的头面人物,组成 *** 团,庄严地坐在 *** 台上。聘请专家、学者、农村中多知多懂的行家,作为“评审员”认真地审察评阅社火的优劣。会演开始,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接着各个参赛的村社,抬着引人注目的社火,按顺序各围绕 *** 台走一圈,边走边表演,然后在附近的村子里 *** 。

各村社的社火队伍,经过 *** 台时,鞭炮齐鸣,掌声雷动,上下结合在一起,专家和群众结合在一起,领导和老百姓结合在一起,共同评出社火的优劣。看社火的群众团体或个人,当场给社火的扮演者披红(挂红绸、缎被面)、插花(戴大红花),并赏给奖金,以示鼓励。看谁家的社火得的奖金多,披红戴花的多,就认为谁家是公认的好社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