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斗数辅星吉凶-勺星是北斗七星吗
紫薇斗数辅星吉凶,勺星是北斗七星吗?
勺星是北斗七星
我们都听说过北斗七星,大部分人也都知道它的位置,这7颗星辰组成了一个“勺子”的形状,因此民间也常把北斗七星叫做“勺子星”,而之所以称之为“北斗”,也是因为它和古代盛酒的器具“斗”的形状很相似,而且它总是出现了北方的夜空,所以也就称之为北斗七星了。这把“勺子”或者说“斗”的最前端的两颗星,向前延伸的直线的5倍距离上就是北极星。
我们都知道天幕上的北斗七星是围着北极星转动的,每年围绕北极星转动一周,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斗柄分别指向东南西北,古人早就发现了这一现象,因此也会利用北斗七星的位置来判断时节,北斗七星自古就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星辰。
但是在数千年前,古人看到的北斗七星和我们现在是不太一样的,早期的古籍中常记载为“北斗九星”,因为当时的北斗七星位置看上去有9颗星辰,我国古人称北斗七星的七颗星辰从勺尖到勺柄分别为由紫微垣中的天枢(贪狼)、天璇(巨门)、天玑(禄存)、 *** (文曲)、玉衡(廉贞)、开阳(武曲)、摇光(破军)七星组成。在这7颗星辰之外,在北斗七星的勺柄位置还有两颗星辰,分别是左辅和右弼。
比如在今年5月份我国公布的“河洛古国”考古中,就有一个用瓦罐埋到地上形成的北斗九星的造型,河洛古国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5300年前,这说明在5000多年前的时候我国古人就认识了北斗九星,并产生了星宿崇拜。
那么为什么现在都叫北斗七星,古人却称之为北斗九星呢?一般认为是左辅、右弼两颗星辰在数千年前还很明亮,但是后来光线渐渐暗淡,相比于其他7颗星辰,其光度要弱得多,因此不再被认为是北斗九星了,渐渐改成了北斗七星。
在先秦时代的时候,左辅右弼两颗恒星就不是那么明亮了,先秦时代有典籍中记载称:北斗九星,七见二隐。说明两颗恒星的光线已经比较暗淡。不过到了唐朝时奇门遁甲九宫八卦说法中的九宫还是北斗9星,分别为天蓬(贪狼星)、天芮(巨门星)、天冲(禄存星)、天辅(文曲星)、天禽(廉真星)、天心(武曲星)、天柱(破军星)、天任(左辅星)、天英(右弼星)。
那么左辅右弼这两颗恒星为什么变暗了呢?一般认为这两颗恒星很可能因为发生了某些恒星活动,导致其光度变化较大,比如他们曾经发生过氦闪,那么开始的时候它们的光度会很亮,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变暗,如今用肉眼都很不容易看到了。
其实恒星光度变化在有记载的人类历史上并非罕见,比如海山二这颗恒星,天文学家们发现这几百年来它的光
北斗七星的天文资料?
北斗七星在古时候叫北斗九星,由摇光,开阳,玉衡, *** ,天机,天璇,天枢,加上两颗辅星构成。
古人长期对北斗进行观测,总结出了很多实用的经验。
斗柄指东天下皆春。
斗柄指南天下皆夏。
斗柄指西天下皆秋。
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紫微斗数这种术数,就是根据紫薇垣的北斗对应人间的事物,来进行预测的学问。
风水学上,撼龙经,玄空风水等也对北斗进行了论述总结,想了解北斗,不仅要有深厚的天文学知识,还要懂中国古天文学,才能对北斗有更深刻的理解认识。
北斗七星距离地球多远?
夜晚在北方的天空中有一颗不是很亮的星星。不管春下秋冬,斗转星移,它都在天空中的正北方为夜晚迷失方向的人指引着回家的路。这颗星星就是北极星。
我们如何找到北极星呢?有一个很简单的 *** ,那就是我们先找到北斗星。北斗星在北极星的身边不远的地方。北斗星很好辨认。它是由七颗明亮的恒星组成的,因为形状像一把勺子,所以古人把它们叫做北斗星。从北斗七星的斗口那两颗恒星的连线向斗口 *** 颗方向延长大约5倍的距离,我们就找到北极星了。
图示:北斗星和北极星
那么天空中的北斗星距离地球有多远呢?北斗星是由七颗恒星组成的,它们虽然在天空中组成了一个勺子的形状,但是它们中的每一颗到地球的距离都不一样。它们距离地球都非常的遥远在70光年以外。它们距离这么遥远我们能够看到到,因此我们凭借直觉就可以断定构成北斗七星的恒星都要比太阳大。
北斗七星距离地球具体有多远?它们都比太阳大多少呢?一起来比较一下。我们先来看一下北斗七星是由哪七颗恒星组成的。从斗口开始依次是天枢星、天璇星、天玑星、 *** 星、玉衡星、开阳星和摇光星。
图示:北斗七星的名称
天枢星
天枢星是勺口开始的 *** 颗恒星。天枢星距离地球大约有124光年,它是北斗七星中距离地球最远的一颗。它的质量是太阳的4倍,直径是太阳的32倍。天枢星的体积是太阳的3万多倍。它是北斗七星中体积更大的一颗。太阳和天枢星相比较就是下面这样子的。
图示:天枢星和太阳比较(图中的恒星并非北斗七星的真实模样)
天璇星
天璇星是勺口开始的第二颗恒星。它距离地球大约有80光年,质量是太阳的2.7倍,直径大约是太阳的3倍。
图示:太阳和天璇星(图中的恒星并非北斗七星的真实模样)
天玑星
天玑星是从勺口开始的第三颗恒星。它距离地球大约有84光年,质量是太阳的3倍,直径是太阳的3倍。
图示:天玑星和太阳比较(图中的恒星并非北斗七星的真实模样)
*** 星
*** 星是是勺口和勺柄相连接的那颗恒星。 *** 星的另一个名字很有名气,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它叫做文曲星。古时候人们经常把金榜题名高中状元的人成为文曲星下凡。 *** 星距离地球大约81光年,它的质量是太阳的1.6倍,直径是太阳的1.4倍。 *** 星(文曲星)是北斗七星中质量和体积最小的一颗。因此看上去也比较暗。
图示: *** 星和太阳比较(图中的恒星并非北斗七星的真实模样)
玉衡星
玉衡星是勺柄的 *** 颗恒星,它距离地球大约80光年,它的质量是太阳的4倍,直径是太阳的4倍。
图示:玉衡星和太阳比较(图中的恒星并非北斗七星的真实模样)
开阳星
开阳星是勺柄的第二颗恒星。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做武曲星,和 *** 星的另一个名字文曲星相对应。它带地球的距离大约是78光年,它的质量是太阳的2倍,直径是太阳的2倍。
图示:开阳星和太阳大小比较(图中的恒星并非北斗七星的真实模样)
摇光星
摇光星是北斗七星最后一颗恒星。它距离地球大约有104光年,它的质量大约是太阳的6倍,直径大约是太阳的3倍。
图示:摇光星和太阳比较(图中的恒星并非北斗七星的真实模样)
北斗七星中距离地球最远的是天枢星,体积更大也是天枢星。距离地球最近的是开阳星,体积最小的是 *** 星。
那北极星距离地球有多远?它太阳比起来都多大呢?现在的北极星叫做勾陈一。它距离地球大约434光年,它的直径大约是太阳的37倍,体积是太阳的5万多倍。如果我们把北极星、北斗七星和太阳放在一块就像下面这个样子。
在北极星和北斗七星面前,太阳就是一个小子啊!朋友们认为是不是这样呢?
欢迎朋友们关注兔斯基聊科学,一起聊聊有趣的科学知识!
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是什么?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经常会出现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的说法。例如,《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分别对应天罡三十六星和地煞七十二星;《西游记》中孙悟空曾在菩提祖师那里学习到地煞数七十二变,为他后来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奠定了基础,而猪八戒学习的则是天罡数三十六变;《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封神名单中也出现了天罡星三十六神和地煞星七十二神。那么备受古典小说家青睐的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到底指的是什么?它们又有哪些特殊的含义?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
古人对星辰的崇拜要想讲清楚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的概念,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古人由于受认知局限的影响,认为天上的星辰与国家、个人的运势乃至战争胜负、土地收成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还形成了星相学和占卜学。特别是在道教体系中,星辰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天上与凡间一样,也有着一整套维持秩序的规则,而星辰在其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道教供奉的神仙中,其原型有不少就是天上的星辰或者星辰的管理者,例如太白金星、二十八宿等。
在天界所有星辰中,北斗七星有着更为特殊的含义。由于地球与地轴存在一定的夹角,因此在北半球观测星空,会发现所有的星星都在围绕北方空中的某一点旋转,这一点就是北天极。距离北天极最近的一颗恒星是北极星,北斗七星就在北极星附近,这一区域被划定为紫微垣,乃三垣之首,被视为天界的中央。北斗七星整体呈现出勺子状,由天枢、天璇、天玑、 *** 、玉衡、开阳、摇光七颗星组成,靠近北天极,大致以北极星为原点做圆周运动,因此具有特殊的文化象征意义。
而在北斗七星附近,还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星辰,它们共同组成了北斗从星。在这些丛星中,分布着三十六颗天罡星和七十二颗地煞星。道教认为,每颗星都对于一位天神。其中,天罡星对应的分别是天魁星、天罡星、天机星、天闲星等,合称为三十六天罡;地煞星对应的分别是地魁星、地煞星、地勇星、地杰星等,合称七十二地煞。天罡星分布在北斗七星斗柄的位置,而地煞星则位于北斗七星外围,看起来距离北极星更远一些。因此,从地位上来看,天罡星要高于地煞星。
神话中天界的机构设置受星辰崇拜的影响,不少与之相关的神话故事开始在民间流传,如牛郎织女等。到了明朝,神魔小说广为流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对天界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与凡间的封建统治机构一样,以玉皇大帝为首的天界同样有着一套完整的统治机构。对应于凡间的吏、户、礼、工、刑、兵六部,天界则设置有八部,分别是雷部、火部、瘟部、斗部、太岁部、痘部、水部、财部,它们各司其职,辅佐玉帝,共同维护着天界的秩序。
在天界八部中,斗部是实力最强、天神数量最多的部门。斗部,顾名思义,就是掌管天界星辰的部门,更高尊神是金灵 *** ,她执掌金阙,坐镇斗府,居周天列宿之首。金灵 *** 共管理六个小部门,即五斗群星、群星、二十八宿、随斗部天罡星、随斗部地煞星、随斗部九曜星。其中的天罡星包括三十六位天神,地煞星包括七十二位天神。由此可以看出,天罡星和地煞星隶属于天界八部之一的斗部,主要负责降伏天下的妖魔,而这显然是脱胎于道教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只不过小说家进行了更深程度的神话而已。
古典小说中的进一步演绎除了《封神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对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的含义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演绎。在《水浒传》中,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被附会给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名梁山好汉。他们原本是上天一百零八个魔君,被祖老天师洞玄真人镇锁在伏魔之殿的石碑下,后来被洪太尉无意中放走,投胎成一百零八名梁山好汉,在天魁星宋江的带领下,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聚义于水泊梁山,后被朝廷招安。在《水浒传》中,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虽然还具有神话色彩,但星辰崇拜已经被淡化,有了更多的人性。
而在小说《西游记》中,这两个概念被进一步演绎,仅仅用来指代某个特定的数字。在原著第二回孙悟空学习躲避三灾利害的法术时,菩提祖师给了他两种选择:
祖师说:“也罢!你要学习那一般?有一般天罡数,该三十六般变化;有一般地煞数,该七十二般变化。”
这里的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与《封神演义》和《水浒传》中代表星宿天神不同,它仅仅指代某个特定的数字:天罡数即三十六,地煞数即七十二。因此,认为孙悟空学习的七十二变不及猪八戒的三十六变厉害这种观点并不成立。
综上所述,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最早源自于古人对星宿的崇拜,它原本指的是北斗七星附近的一百零八颗丛星。随着道教的兴起,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逐渐神话,被认为是一百零八位天神的化身。而到了明朝,神魔小说兴起,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又在小说家的笔下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们逐渐脱离宗教色彩,被融入了更多的人性。总之,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虽然远在天上,看似很遥远,但它们却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融入了人类骨髓,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完)
关注传统文化,解读经典名著,我是三夢遊水,欢迎与我交流讨论,一起成长~
六极星是什么?
六极星
是紫微斗数中的六颗辅星,包括天魁、天钺、左辅、右弼、文昌、文曲六颗星星。天魁、天钺是用年参数来取的,左辅、右弼则是月参数,文昌、文曲则是日参数。这六颗星之所以会一起被纳入六吉星这个 *** 里,就是因为这六颗星的本质特性很像,而最重要的意思便是指功名、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