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斗数看自己财富-李世民杀兄弟对吗
紫薇斗数看自己财富,李世民杀兄弟对吗?
虽然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在历史上也是一代有为之君,不过李世民却始终有一个污点,不管用什么办法都无法抹除:他的皇位是杀害兄弟、逼迫父亲而得来的。
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起源于周代。为了维持封建统治的稳定,对于更容易出现动乱的权利更替过程,礼法规定了较为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立嫡以长,立庶以贤。李世民不是嫡长子,因此他不具备继承皇位的合法性。他通过血腥政变得来的皇位,也给后代子孙造成了十分大的影响。
“凡唐代之太子,实皆是已指定而不牢固之皇位继承者。”陈寅格在《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如是说。
隋唐史大家胡戟先生也说:“唐代的储位十分的不稳定,在储位上出事的占太子总数的30%。这说明了政治斗争的严酷性,有些太子一脚踏进东宫的时候,另一只脚已经踏上了断头台。” 唐朝正式当过皇太子的,一共有29位,只有16位成功 *** ,成功率仅仅只有55%。
李治是个例外,而这个例外也是李世民出于避免后世子孙有样学样而做的政治抉择。然而,恶例一开,就很难再有说服力了。
李治被李世民钦定为太子,灵前继位,文武辅佐,大局已定,大赦天下,皆大欢喜。可是,仔细盘点一下,在他之前,嫡长子李承乾,在李世民登基不久就已被立为皇太子,已抢得先发优势;嫡四子魏王李泰修书礼贤、声震朝野,是皇太子的有力竞争者之一;并非嫡出的皇三子吴王李恪文武兼资,李世民都认为“英果类我”,也是皇太子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相比之下,嫡九子晋王李治,性格宽仁,甚至有些柔弱,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代英主李世民的继承人。
然而先发的李承乾不仅无心上进,也无心治国,种种失德表现最终使得李世民对他失去了信心。随后,李世民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第二个嫡子——魏王李泰。魏王李泰的表现也很好,积极争取父亲的欢心,一度距离皇太子之位非常接近。
李世民却有一块心病:自己如果选择了李泰,那么将向后世子孙表明,“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将为后 *** 一个争夺储位的坏头。于是,看似最不可能继承皇位的李治身上,不争才是大争,不党才是大党。
这是李世民在极力往传统礼法上靠拢,希望后代子孙能够和睦相处,以礼法为先。可是事与愿违,唐朝的皇帝们的上位之路,从来都不是那么水到渠成。多数的情况都与李治的情况恰恰相反,充满着各种不服、各种阴谋、各种诡计,甚至各种血腥仇杀。皇太子中,李世民、李隆基、李亨,他们都是通发动政变抢班夺位。
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王夫之,特看不惯李世民这种“自己抢皇位”的做法,在《读通鉴论》中痛批:“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之心无毫发之存者也”,“至于自敕直书,而太宗不可复列于人类矣”。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李世民除了在世时,尽量合理安排诸子,还通过改写史书的办法抹除这个恶名,也开了皇帝干预史官的恶例。可是李承乾、李泰兄弟的争斗,一个被废杀,一个遭幽禁,李唐皇室充满了阴谋诡计。这让李世民心如刀扎,他甚至以剑刺心,痛哭不已,被群臣劝下。
后世的皇室子弟自相残杀,愈演愈烈。后来,皇室已经不再信任同宗兄弟,转而任用宦官。从李亨开始,唐代14位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清朝史学家赵翼说:“东汉及前明,宦官之祸烈矣,然犹窃 *** 以肆虐天下。至唐则宦官之权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
后来的明成祖朱棣也是通过政变夺取皇位,这也成了他的一块心病。所以,很快,到了明宣宗时就有汉王 *** 。后来的明朝对待宗室在政治上几乎是严防死守的原因就是因为唐朝的前车之鉴。
李世民的政变得位虽然取得了一时的治世,却埋下了几百年的动乱的因子。
易经风水属于迷信吗?
看看下面的文章。相学也是预测学,预测学和易经挂钩。你可以直观感受一下。
很多面相都是相似的,去感觉最重要
——灵遁者
关于相学,学习再多,可能有时候不如去感觉。这就是学习易学的一个通病。也是邵康节为什么说:“仙人亦有两般话,道不虚传只在人。”就是说道是存在的,就看你能掌握什么道。
其实是一样的,同样在一个班学习,他考了北大,而我考了专科。不是老师不一样,不是教科书不一样,是我和他不一样。所以学这本书的人,有很多说看了也不懂。我觉得也是正常的。我自己作为汇编,撰写这本书的人,也不敢说自己会了。老师不如学生的多了,人永远有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所以说学无止境,寥寥一生,何其短暂,怎么可能学的全面呢。
补增这一章内容,书中没有,当然再版的时候,会加上去。这一章标题是《很多面相都是相似的,去感觉最重要》。很多人说这本书案例还是少了,那么这一章,就全是面相图片,你注意感觉,注意结合理论去看看。看不懂也没有关系,就当看小说,娱乐修身了。有些过程却是比结果更重要。结果不会不可怕,过程是美的体验就是好的。
人本无善恶,长大之后人们给添上了善恶的标签。那么人以类聚,从面相上讲,就是说善良的人面相有相似处,恶毒人面相有相似处;贫穷的人面相有相似处,富贵的人面相有相似处;长寿的人面相有相似处,短命的人面相有相似处;脾气暴躁的人面相有相似处,脾气温和的人面相有相似处;高智商的人有面相相似处,愚钝的人面相有相似处;忠贞的人面相有相似处,浪荡的人面相有相似处……就写这么多吧。然后我按照这个顺序,找一些图片,让大家直观的学习和感受一下,面相学问到底有没有。
善良的人长什么样子,其实很多人也能凭借感觉认识到。善良的人,精神层次一般会更高。佛之所以信徒众多,因为佛学是善良的学说。下面我找几个善良人的图片,大家看看。善良的人就像春风一样,站在她面前,你不会感觉紧张,你会感觉很和气,和温馨。
篇幅有限,具体的 *** 的知识,其实书中前面的好多章节,都已经提到了。我在这里只做简单总结。面相善良的人,一定是先看神,后辨形。神一定要和,和才能善。对应的面相,一般眉骨,颧骨,手骨,额骨都不凸。可能有的人会说,那你发的图片里,第二位颧骨就露。各位这就是要活学,我反复强调过。图中的人是弘一法师,上了年纪的老人,基本都是肌肉消瘦下来,哪有不凸的道理。所以是先看神,后看形。学者需详究。
如何通过面相看一个人心地险恶,其实并不难。一般的面相是眼神凌厉,眉凸,骨凸,颧骨凸,两颊斜。但是你还可以不参考任何外貌特征,只去感觉。有时候人的感觉很重要。但和一个人相处久了,这种感觉就没有了。 *** 感觉很重要。不会看相的人,其实也在无形中看相。很多人会否认这点,其实是的。虽然你没有学过,但你有你自己的判断。
人都是喜欢趋吉避祸的,如果相学可以帮助到大家这点,对我也是一种福德。大家在做生意,处朋友,处对象的时候,如果遇到感觉很恶的人,那么就应该有所警觉和远离。我认识一个商人,聊天时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从不和恶人或混社会的人做生意。再大的利润我都不做。天下做生意的人多了,我和和气的人,讲道德的人做生意。恶人有时候没有原则,这种东西你没有办法。”我很赞同他的说法。
那么如何通过面相,看看有财富人的面相长什么样?贫穷的人长什么样?
尽管我上了这些图,但我还是要说,有财不一定富。心里觉得不穷就是富,知足常乐就是这样的意思。很多文人就是这样的。你从他们脸上所看到的自信,甚至自傲不是一般富人可以比拟的。不论有钱没有钱,我希望大家都挺直腰板做人!
大家总结出什么吗?我来说几点吧。你验证一下!
1、所有的首富的鼻子都不小。
2、鼻子的孔是不露的。中国相学里叫井灶不露。
3、另外除了拉里·埃里森,其他人的天仓都饱满。
4、眼神中或自信,或坚定,或柔和。而且不知道是偶然,还是这些人天生乐观。处了奥特加和埃里森的照片没有笑。其他都是带有“笑”的。大家仔细看看。
再来看看贫穷者的面相,有对比大家就好学习。
贫穷不可怕,很多人都是从贫穷走向富裕的。所以上图,只是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李嘉诚,马云,刘强东等人,之前也并不是富裕的人。劳动和智慧可以创造财富,不是一句空话。希望和梦想,永远要有。
再来看看长寿的人,看看他们的面相,有何相似处。
长寿的人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耳有垂珠,三停匀称,眉有白毫,耳有白毫,项下双绦,当然饮食,习惯也大多很有规律。
再来看看短命的人,也有相似之处。
拜伦,雪莱,济慈和徐志摩分别只活了36岁、30岁、26岁和34岁。
虽然以上的画像和照片都有些年头了,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他们眉宇之间的相似性:脸型相对来说都比较小,面颊无肉,而且两头较尖,中间则比较宽。
面相里说:脸小,脸型跟个枣核一样的,两头尖,中间宽,但是脸无肉,鼻子窄小,鼻翼也小,吃东西跟兔子、老鼠等一些小动物一样一撮一撮的,还有吃东西到处滴沥的,一点不注意的,都是夭折早死的相。
灵遁者相学书籍《相观天下》在灵遁者 *** 有。
他们吃东西什么样子我们不知道,但他们的大多鼻翼确实很薄,脸颊也无肉,并且都没活到40岁。再继续看看下面明星图片。
再来看看高智商的人的面相。高智商的人,一般情况下的标配是:脑门大,脑门亮,眼神亮。相反愚钝的人,脑门低,眼神呆滞等。学者多去看看,多去总结。
再看看智力发育欠缺的人。就上一张图吧。其实很多大家应该都见过的。有些人智力先天发育迟钝,是父母有不良习惯造成的。所以打算要孩子的朋友,我建议还是要负责。你不爱自己,就是不爱自己的孩子。也许你酗酒一顿,就可能造成孩子发育迟钝。这几乎是很难挽回的损失。当然人的命不同,也请大家善良的对待智力发育不全的孩子。生命无论以什么形式绽放,也是生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
关于男人女人花心或忠实的面相,就不上了。因为八卦 *** ,就上心这些了。所以这些大家都知道一些。最后我想补充的是——若心取相,可以无相。心可以变,面相就可以变。心理风水是更大的风水。这也是我在这本书封面的 *** 句话。送给你,也送给我自己。每个人都值得拥有 *** 的自己。祝诸位学习愉快,生活愉快。
摘自 *** 学者灵遁者书籍《相观天下》。
命重要还是运重要?
生活中,常见有人在叹息,说自己的命运不好。命运,命运,是包括命和运两个方面。人的命运,到底是命重要还是运重要呢?首先我们弄清楚命运的基本常识,再来探讨。
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古人普遍信命,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命是你出生时四柱八字组成的命局,一出生就无法改变了;运是人的后天大运,大运是命局月令的延伸,以方位而论,东方运木盛,西方运金盛,南方运火盛,北方运水盛。
每一个命造都会走大运,起运后每一步大运主十年吉凶。十年之后又进入下一步大运。人的一生就是由若干不同的运程组成的。那么命重要还是运重要呢?我们还是先用八字来证明吧。
*** 组: 出生于1979年正月初七卯时的男女两造。
1、坤造:戊午乙丑辛丑辛卯
大运:甲子 癸亥 壬戌 辛酉 庚申 己未 戊午 丁巳
2、乾造:戊午乙丑辛丑辛卯
大运: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命局印多印重,喜行木火大运,女命大运逆行,先行一路水金,财运很差,婚姻离异,而且在壬戌运还患上了严重精神病,常有 *** 行为。
男命大运顺行,先走一路木火用神大运,事业顺利,已有很大成就,婚姻也很幸福。
第二组:
1、乾造:庚午 己卯 壬申 己酉
大运: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2、坤造:庚午 己卯 壬申 己酉
大运:戊寅 丁丑 丙子 乙亥 甲戌 癸酉 壬申
壬水日主卯月,水木伤官,喜其官印通根,年支逢财,伤官有制有化,官伤矛盾得到了解决。日元生旺,用官成格。男命1930年人,从第二步运起,行三步火土官旺运。命主退休前,官居厅级富贵。
女命1990年生人,目前29岁,仅是社区医院一普通大夫,今后无多大富贵的可能。
以上两组男女命局一样,只是行运不同,这仿佛是命好不如运好,运比命重要的例证。
但是我们不要急于下结论,再看下面两组八字:
第三组:
1、乾造:壬戌戊申戊子戊午
大运: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2、乾造:壬戌戊申戊子丙辰
大运: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这是馆主预测过的比较典型的1982年七月十五日出生的两个男造。午时出生的爱折腾,口才好,头脑灵活,会来事,女人缘好,壬子运,搞房地产,遇上了中国房地产的暴利时期,迅速积累千万财富,现在已是亿万富翁。早早结婚生娃。
辰时出生的父亲早丧,一直在一国企稳定单位上班,但一心想赚钱,并不安于现状,在外面 *** 倒腾生意。财运起伏很大,未赚过大钱,还经常破财。2016年7月母亲查出来肺癌晚期,半年后去世。异性缘也不错,不缺女人,然而感情却不稳定,至今未婚。
第四组:
1、 乾造:癸卯乙丑庚申己卯
2、 乾造:癸卯乙丑庚申丙戌
己卯时八字,自己创业经营生意,千万富翁,三十多岁娶妻生子。丙戌时八字,只有一份稳定工作,无半点富贵。四十多岁时还尚无婚姻。值得一提的是,世界首富贝佐斯也是这一天出生的。
不是说“命好不如运好”吗?照理说这两组八字是同一天出生,性别也相同,所行一样的大运,为什么人生差距那么大呢?追寻原因,第三组无非就是午时出生的成格,命好,而辰时出生的年时一冲,坏了格局,不成格,命差。第四组八字,己卯时成立化金格,后天大运有助于格局,丙戌时只是普通印格,印多喜行财运 ,后天行运是财之绝地,这就是先天之命的差异啊。
以上这两组八字充分地说明了命的重要性。命不好的人,和命好的人走一样的大运,也好不起来。命里有富贵信息的,大运才有富贵的应期。命里无时莫强求,命里没有富贵信息的,走什么大运都无济于事。所以说“命好不如运好”,此话只对一半。
其实我们在生活当中也有这样的体会,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大部分人,还有很多先天残疾、脑瘫、痴呆的人就没有走过好运吗?为何他们一辈子都贫穷,一生到老都没有多大程度改变呢?那些命格高的大多数富贵之人,像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人,即使他们走坏的大运,只是获取财富的速度慢一些,但也要好过底层人走好运很多倍,一旦他们行好运,如日 *** ,一发不可收拾。
所以说命为先天,运为后天;命为根,运为苗。先天不足,后天难补,大运只是帮扶,运好首先要命好。命格高,命好根壮的情况下,再去看大运的好坏吉凶,看苗生长遇到的后天气候的变化才更有意义。命是小草,再好的大运也成为不了参天大树;命是金镶玉,纵使玉碎也变不成石头。命书云“枯槁之木,纵逢春地不荣;茂盛之标,虽凌霜而不败”,说的就是命的重要性。
命书《子平粹言》里也曾指出:“格局有高低,地位有上下,微小之功名富贵,在上等格局命之人,不必于顺运中亦能得之;而在下等格局命之人,却视为平生莫大之幸运。”那些命好富贵大福气多的人,行三四分恶运都不觉凶,行七八分恶运,方有重灾。命不好福气薄的人,行三四分恶运为甚凶,若四五分恶运则命绝,福报大小不同之故也。
当然无论命之好坏,大运的重要性也是不能忽视的,因为人的寿命毕竟有限,再加上当今时代受退休年龄的限制,大多数人职场仕途到六十岁也就结束了,提前算命预测都是具有很强人生指导意义的。命格高命好行大好运的人,高处不胜寒,看今后大运是否是甚恶之运,有无大灾,未雨绸缪,趋吉避凶;命格高命好行恶运背运的人,看后面人生何时时来运转;命格低,命不好,艰难前行的人,至少今后走好运的时候,也能如小草遇春风,亦可温饱不愁,片时得志。
欢迎评论、点赞!更多精彩国学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股与道十三篇”。
却是个现实loser?
这个问题可以用一个成语就能回答,只有四个字,如图。
首先,用什么标准去说别人是个失败者?
最基本的一点,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就不要用同样的眼光去看待。纸醉金迷的标准适用于物质世界的人,而天文地理是精神世界的内容。这两者之间并不重合。给自己做个客观的定位很有必要。
其次,一个有学识的人为什么会在现实世界里看起来很失败?
这有三方面的可能。
*** ,社会环境不适合他。
如果一个人真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那么起码他可以成为一个天文学家或者一个地理学家了,他的学识在社会上是有价值的,如果想赚钱,做个老师都可以。如果他反而处处碰壁,那是社会对于人才的界定以及社会财富分配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如果他只是懂得皮毛,那么表现平平也不足为怪。
第二,他缺乏一个机会或者跳板。
就像诸葛亮需要被三顾茅庐。
第三,他自己不想。
如果做临时工都能挣到钱,他并不想沉迷在现实社会中,那些别人拼命追逐的香车宝马,对他来说可能只是过眼云烟。
最后,不同的人不属于不同的圈子,彼此没有太多交集,不要轻易给他人贴标签。
每个人对于成功与失败的标准不同,评价别人不能站在个人有限的角度。例如,爱因斯坦也不帅啊,可能有些科学家一心钻研,表面形象会蓬头垢面的,那并不影响他的学术地位。不像有些夸夸其谈的砖家,各方面都令人羡慕,却没有任何学术发明,有的人甚至会对病毒起源做出猜想,不是研究而是推测,难道那样光鲜亮丽的科研工作者就是优秀的吗?
再比如,一生都很贫穷的尼古拉.特斯拉,一生都没有结婚,在一般人眼里是不是很失败?他个人的成就被美国主流科学界隐藏,在教科书里面甚至都没有他的介绍,而我们今天所用的交流电、手机上网所用的信号塔,都来自于他的发明,能说他是个loser吗?大部分人会去感谢 *** 生, *** 生是个商人,是人们所谓的“成功者”,有金钱也有名声,但我们所用的电是直流电吗?我们做饭、电动车、手机,我们生活的所用的电力,绝大部分都是交流电,是那个没有申请交流电专利的特斯拉,放弃个人的财富,让全球都能用上平价的交流电。他是一个真实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人物。他对电磁学的贡献无人能够否认,难道他是个loser?恐怕不仅不是失败者,他的高度是无人能够企及的。
如果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像他那样的人,即使只是略晓天文地理,略知一二,那也会对很多事情都有独到的见解。从科学上来说,宇宙知识我们目前的科学还了解的太少,即使能够登月,有了天眼望远镜,太空对我们依然是个迷,而那些知晓天文的人,至少比普通人眼界更广,即使他们没有大富大贵,在他们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他们也是个成功者。
举个更现实的例子, *** 疫情期间有没有不被主流医学认可的医生?他的发明是否是个划时代的创举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应用,而被打压?他的“失败”不是他个人的失败,是整个社会的。即使不被认可,他也不是个loser。
这就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吧,那个在当时的生活环境里看起来很糟糕的梵高,他的画现在很值钱哦!跟他同时代的人,可能只想去挣钱,而不会去看什么《星空》。
如果觉得别人是个loser,那就停止浪费时间去研究loser们,把看向他们的眼光收回来,追求自己的“成功”吧。
中国古代超过100岁的名人有哪些?
希望这个答案是比较全的。
中医经典著作《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期德全不危也。”《灵枢·天年》云:“黄帝曰:人之寿百岁而死,何以致之?……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古代医疗条件差,”人到七十古来稀“,二位圣人孔子73岁、孟子84岁,已经是很了不起了。过了耄耋之年,还能在历史上有所建树,凤毛麟角。
下面基本上按出场时间顺序,介绍下历史上留下姓名的百岁以上的长寿“名”星(彭祖以上的,原则上就不介绍了),共28位。当然,还有那些九十多岁的特别了不起的,共8位,文末也记录下来,做个彩蛋。
彭祖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昆吾氏,夏之时尝为侯伯,桀之时汤灭之。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纪其世。----《十二本纪· 楚世家》
伊尹伊尹(公元前1649年-公元前1550年),姒姓,伊氏,名阿衡,空桑(今河南省杞县空桑村)人。因其母居伊水之上,故以伊为氏 。夏末商年政治家、思想家,商朝开国元勋、道家学派创始人之一、中华厨祖。约公元前16世纪初,伊尹辅助商汤灭夏朝,为商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伊尹历事商朝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五十余年,为商朝强盛立下汗马功劳。沃丁八年,伊尹逝世,终年100岁。伊尹被后人奉祀为“商元圣”。《十二本纪·殷本纪》
吕尚吕尚,(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一名望,字子牙,别号飞熊,出生于牧野(或东海之滨),商末周初军事家、政治家、韬略家。传说姜子牙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辅佐姬昌建立霸业。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成为周 *** 事统帅;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封为齐侯,定都于营丘;辅佐执政周公旦,平定内乱,开疆扩土,建立成康之治。"盖太公之卒百有馀年,子丁公吕伋立",语出《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唐宋前,被历代皇帝封为“武圣”,唐肃宗封“武成王”,宋真宗封“昭烈武成王”。
李耳李耳,(约公元前571年-约公元前471年),字聃,出生于周朝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在道教中,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著有《道德经》。司马迁《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盖老子百有六十馀岁,或言二百馀岁,以其脩道而养寿也”。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祥符六年(1013)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鬼谷子鬼谷子(王诩、王禅,约公元前400年-约公元前270年),号玄微子,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市淇县)人,战国显赫人物,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云梦山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常入山静修,深谙自然之规律,天道之奥妙。后人称鬼谷子为,“王禅老祖”,主要作品有《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等。
张苍张苍(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52),阳武县(今原阳县)富宁集乡张大夫寨村人,西汉丞相,谥号文。其助刘邦清除燕王臧荼叛乱,校正《九章算术》,制定历法,中国历史上主张废除肉刑。
赵佗赵佗(约公元前240年-公元前137年),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原是秦朝将领,南越国创始人。公元前203年,攻占了岭南的桂林、象郡,以番禺(今广州)为王都,建立南越政权,自称为“南越武王”。公元前196年,接受了汉高祖赐予的“南越王”称号。汉高祖死后,赵佗与吕后当政的汉朝中央政权关系一度紧张,自称”南越武帝“,向朝廷举兵发难。汉文帝即位后,在朝廷怀柔政策感召下,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又修好始昔,维护了岭南的社会稳定。公元前137年(汉武帝建元四年),赵佗病逝,在位66年,享年103岁。
张陵张陵(34~156),后改名张道陵,字辅汉,敬为张天师,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中国东汉五斗米道创立者。少时喜读河洛图讳、天文地理之书。曾入太学,通达五经,又好黄老之学,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汉明帝时曾任巴郡江州(今四川重庆)令,后隐居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北),修炼长生之道。朝廷久征不就。东汉顺帝时,修道于鹄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五斗米道。教门中尊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言》为经典,授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 *** 道书24篇,建立24治区,各治立道官祭酒,以统治道民。道民有犯小过者以悔过自新为奉道之主旨,并用符水咒法为道民治病。子孙世袭天师道号,历代帝君皆加有封号。
张臶张臶(136-240),字子明, 钜鹿(今河北宁晋县)人, 三国时期人物。他活了105岁,是有可靠记载的三国时期最长寿的人,汉魏间隐士。少游太学,通训诂、谶讳之学。后归乡里。 汉献帝即位,数辟之,不应。 建安中,移居上党,并州牧 *** 奏授乐平令,不就而遁,居常山讲学,又迁居任县。曹 *** 为丞相,辟之,亦不应。 魏明帝太和中,诏求隐学之士,郡中屡举,以老病不行。齐王芳正始元年(240),援琴而歌,作诗二篇,旬日而卒。年105岁。次年,王肃为 广平太守,下教遣吏存问其家。其诗佚。
拓跋力微拓跋力微(174年—277年),约当中国三国时期至西晋初年的索头部鲜卑族领袖,220年至277年在位,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皇帝的先祖。其父为前任首领拓跋诘汾,其兄为十六国时期南凉国的先祖秃发匹孤。248年,窦宾去世后,其子阴谋作乱,力微杀之,吞并其部众,各酋长首领皆服从力微,史载当时力微的势力“控弦上马二十余万”。258年,再南迁至盛乐(今中国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召集诸部酋长,远近莫不畏服。261年,派其子拓跋沙漠汗入曹魏为质子。277年,因西晋幽州刺史卫瓘的计策,力微听信各部酋长的谗言,使得沙漠汗在力微的默许下被各部酋长所杀。卫瓘又设计使各部酋长离散,力微因此忧愁而死,史载其享年104岁。子拓跋悉鹿继立。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称帝时,被追谥为神元皇帝,庙号为始祖。
佛图澄佛图澄大师(232年—348年),本姓帛氏,以姓氏论,应是西域龟兹人。九岁在乌苌国出家,两度到罽宾(北天竺境笳毕试国,今喀什米尔地区)学法。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来到洛阳,时年已七十九。适逢永嘉之乱,先隐居草野,后投奔石勒,深得石勒及侄石虎的宠信。在后赵建武十四年(348年)十二月八日卒,享年一百一十七岁。
葛洪葛洪(公元284年-公元364年或343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著有《神仙传》《抱朴子》等。葛洪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内擅丹道,外习医术,研精道儒,学贯百家,思想渊深,著作弘富。他不仅对道教理论的发展卓有建树,而且学兼内外,于治术、医学、音乐、文学等方面亦多成就。
慧可二祖慧可大师,487-593,俗姓姬,虎牢(又作武牢,今河南荥阳西北)人。
张果老张果者,晦乡里世系以自神,隐中条山,往来汾、晋间,世传数百岁人。武后时,遣使召之,即死,后人复见居恒州山中。据明万历《太原府志》记载,张果老者,字园林,交城(东关)小南巷人也。尝骑白驴至(交城)阿苏山,以铁锥指石为穴,引驴入焉,今岩中驴尚存。相传他久隐山西中条山。往来晋(阳)汾(州)间。唐武则天时已数百岁。则天曾遣使,欲召见之,即佯死。后人复见其居恒州山中。他常倒骑白驴,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即将驴折叠,藏于巾箱。曾被唐玄宗召至京师,演出种种法术,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以后他以“年老多病”为由,又回到中条山去。
王远知王远知 (509~635年),字德广,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唐朝道教上清派茅山宗道士,陈朝扬州刺史王昙选之子。十五岁,师事茅山宗创始人陶弘景,学习上清派“三洞法”。继从宗道先生臧矜,学习秘诀,得到陈宣帝、隋炀帝、唐太宗、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尊崇。贞观九年,羽化,时年一百二十六,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封号升玄(贞)先生。
甄权甄权,约生于南朝梁大同七年(541),卒于唐贞观十七年(643),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人,享年103岁。因母病,与弟甄立言,精究医术,专习方书,遂为名医。甄权于针灸术造诣尤深,兼通药治。一生行医,活人众多:隋开皇初(581)曾为秘书省正字,后称病辞职。甄权通颐养之术,提出吐故纳新可使肺气清肃,是健身延年的有效 *** ;并主张饮食不必甘美。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李世民亲临其家,访以药性及养生之道。授其朝散大夫,并赐寿杖衣物。当年寿终。甄权撰有《针经钞》三卷、《脉经》、《针方》一卷、《明堂人形图》一卷(俱见《新唐志》、《脉经》)。《通志·艺文略》作二卷,《脉廖赋》一卷(见《通志 艺文略》),《本草音义》七卷(见通志·艺文略)。
孙思邈孙思邈(约581~682),京兆华原(即今陕西省耀县)人,著名道士、隋唐时期伟大的医药学家,享年102岁。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在位期间,曾多次邀请他入朝作官,都被他婉言谢绝。孙思邈因病学医,热爱医学,淡泊名利,在药物学研究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所以人们尊称他为“药王”。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神秀神秀 (公元606~公元706)唐代高僧,禅宗五祖弘忍弟子,北宗禅创始人。俗姓李,汴州尉氏(今河南开封尉氏)人。少习经史,博学多闻。
叶法善叶法善(616—720)字道元,括州括苍(今浙江丽水松阳)人。唐代道士、官吏。有摄养、占卜之术,历高宗、则天、中宗朝五十年,时被召入宫,尽礼问道。开元八年卒。或言生隋大业丙子,死庚子,盖百七岁云。玄宗下诏褒悼,赠越州都督。
王冰王冰,号启玄子,又作启元子。约生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卒于贞元二十年(805年),里居籍贯不详,唐宝应中(762~763年)为太仆令,故称为王太仆。王冰年轻时笃好养生之术,留心医学,潜心研究《素问》达12年之久。他著成《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4卷,81篇,为整理保存古医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后人的《素问》研究多是在王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赵州禅师赵州禅师(778年~897年),法号从谂,祖籍山东临淄,出生地曹州(今山东菏泽),是禅宗史上一位震古烁今的大师。他幼年出家,后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为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之后的 *** 传人。唐大中十一年(857),八十高龄的从谂禅师行脚至赵州,受信众敦请驻锡观音院,弘法传禅达40年,僧俗共仰,为丛林模范,人称“赵州古佛”。其证悟渊深、年高德劭,享誉南北禅林并称“南有雪峰,北有赵州”,“赵州眼光烁破天下”。赵州禅师住世120年,圆寂后,寺内建塔供奉衣钵和舍利,谥号“真际禅师”。陈抟陈抟(871年-989年),亳州真源人,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是一位道门高隐和学术大师,是传统神秘文化中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代宗师,称陈抟老祖、睡仙、希夷祖师等。陈抟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又有《三峰寓言》及《高阳集》、《钓潭集》,诗六百余首。对宋 *** 学有较大影响。陈抟。相传紫微斗数及无极图说皆为陈抟之创作。事迹见诸《宋史 卷四百五十七·列传第二百一十六·隐逸上》
张伯端张伯端(983年-1082年),,字平叔,号 *** 、 *** 仙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 *** 真人”,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北宋台州天台(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三教经书,涉猎诸种方术。《悟真篇·序》有:“仆幼亲善道,涉躐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曾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成为全真派南宗五祖(南五祖)之 *** 祖,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 在修行上,张伯端反对形式上的出家离俗,隐避山林。而主张“大隐隐于市”。他本人就不出家。南宗直至五祖白玉蟾,始开始有云游道士,也组织了南宗自己的教团组织。 一般认为,白玉蟾为南宗实际建立者。
张定边张定边(1318—1417),原籍湖北沔阳,出身渔家。他被誉为元末 *** 猛将。张定边身材魁梧,潇洒英俊。熟知天文识地理,习兵法,练武功,精拳艺,擅岐黄。其为人急公好义,喜抱打不平。他曾跟元末枭雄陈友谅结为生死兄弟,从陈友谅 *** ,定都武昌,转战荆楚,征伐两江、闽、浙边陲重镇等,均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陈友谅的雄霸一方立下赫赫战功。在陈友谅跟朱元璋终极对决的鄱阳湖大战中,张定边以个人之力,几乎扭转了战局。他独闯军阵,连斩朱元璋三员大将,差点取了朱元璋首级。最后朱元璋一场大火烧掉了陈友谅的60万大军,陈友谅战死,张定边冒死打捞出陈友谅尸首,并掩护幼主陈友谅之子逃出战场。大势已去,面对朱元璋的诱惑,张定边绝不投降,最后解散义军,削发为僧,遁入空门,自号沐讲禅师。张定边自此不闻尘俗事,专心研究佛理。他还率领众僧,先后垦殖禅田50多亩,自食其力,并周济贫民。张定边尽管没有完成建功立业之志,但他长寿100岁而终。
冷谦冷谦,字启敬,号龙阳子。道士行藏不详,现存记载仅见其从事音乐、绘画之事,是明初很有影响的音乐家。《明史·乐志》载,吴元年(1364),明太祖“置太常司,其属有协律郎等官。元末有冷谦者,知音,善鼓瑟,以黄冠隐吴山(在今浙江杭州市)。召为协律郎,令协乐章声谱,俾乐生习之。……乃考正四庙雅乐,命谦较定音律及编钟、编罄等器,遂定乐舞之制”。冷谦是明代郊庙乐章的奠基者。曾著《太古遗音》琴谱一卷,宋濂为之作序,书已佚;又著《琴声十六法》,今存。相传元末已满百岁,卒于明永乐年间。善养生,著《修龄要旨》,是明代一部内容丰富的气功与养生保健专书。
刘纯刘纯,(公元1363—1489),字景厚,号养正增老人。明代著名医学家。祖籍吴陵(今江苏泰州一带)。早年随父橘泉及冯庭干学医。明洪武初1368年迁入关中,在长安住约20余年。后随军医疗迁凉州,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前后定居甘州。刘纯在陕西、甘肃行医约40年,医术精湛,著作渊博被誉之为“神方妙术”,享年126岁。也有学者如任雨笙考证其大约生于公元1340年,卒于约公元1412年,享年70岁左右。其先世在元时为名门望族,后家道衰落。从医后笃志苦学,勤于临诊,著述颇丰,死后其著作主要由陕西布政使司刊刻流传至今。主要有撰有《医经小学》六卷(1388 )、《玉机微义》五十卷(1396 )、《杂病治例》一卷(1408 ) 及《伤寒治例》一卷(著作年代不详 )、 《成化咸宁景厚家学》。此外刘纯尚撰有《太素脉诀》及《寿亲养老补遗》若干卷。现此两书已佚失。《成化咸宁景厚家学》一直为刘氏后人代代秘传。全书共分为20册,其中有7册是关于癌症论证方面的论述。其对现代医学研究仍有极大的帮助
张三丰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尽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 谐,旁若无人。尝游武当诸岩壑,语人曰:“此山异日必大兴。”时五龙、南岩、 紫霄俱毁于兵,三丰与其徒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居之,已而舍去。
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觅之,不得。后居宝鸡之金台观。一日自言 当死,留颂而逝,县人共棺殓之。及葬,闻棺内有声,启视则复活。乃游四川,见 蜀献王。复入武当,历襄、汉,踪迹益奇幻。永乐中,成祖遣给事中胡濙偕内侍硃 祥赍玺书香币往访,遍历荒徼,积数年不遇。乃命工部侍郎郭璡、隆平侯张信等, 督丁夫三十余万人,大营武当宫观,费以百万计。既成,赐名太和太岳山,设官铸 印以守,竟符三丰言。
或言三丰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后学道于鹿邑之太清宫,然皆不可考。 天顺三年,英宗赐诰,赠为通微显化真人,终莫测其存亡也。
汤云山楚省寿民汤云山生于万历丙午至今盖一百四十一岁矣巡抚开泰以旌表上请念此非寻常期颐之寿可比乃为是诗并书赐之(清·弘历)
常见六星辉楚地,曾无一字献丹枫。老翁真是仙而隐,举世应推寿且雄。
矍铄他年将比窦,春秋此日已逾种。生平无病不知药,耄耋有时还似童。
合宅孙曾凡几阅,一心念虑若为空。汉阳草树连天碧,彷佛犹存太古风。
蓝祥蓝祥,男,生于1668年,清代宜山永定土司(今广西宜州市石别镇)境内老寿星,经历了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4个朝代,活到144岁。 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蓝祥142岁时,嘉庆皇帝曾作诗一首褒奖他。嘉庆皇帝诗云:“星弧昭瑞应交南,陆地神仙纪姓蓝。百岁春秋卌年度,四朝雨露一身覃。烟霞养性同彭祖,道德传心问老聃。吔衍无极,长生宝箓丽琅函。”
以下也曾是届满90岁的中国古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也是难得,让他们也露个脸儿:
士燮士燮(137年-226年),字威彦,苍梧 广信(今广西 梧州)人。汉末三国时期割据交州一带的军阀,后来归附东吴的孙权,被孙权加为左将军;此后又因诱降益州豪族雍闿的功绩而被迁为卫将军,封龙编侯。著作有《士燮集》、《春秋经注》、《公羊注》、《谷梁注》传于世。士门家族是当时实力雄厚的 *** ,士燮弟壹,为合浦太守;次弟黄有,为九真太守;三弟武,为南海太守,加上士燮的交趾太守,士家四郡占岭南疆土过半。
吕岱吕岱(161年-256年),字定公,广陵海陵(今江苏泰州海陵)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将领。吕岱本为郡县吏,因避乱而南渡。受孙权赏识,在其手下做事。建安十六年(211年),贼寇吕合、秦狼等作乱,孙权以吕岱为督军校尉,与将军蒋钦等领兵前往征讨,生擒吕合、秦狼,被任为昭信中郎将。建安二十年(215年),随孙权进取长沙三郡,而安成等四县官吏聚兵抗拒吕岱,吕岱进攻围寨,众人皆降,于是平定三郡。延康元年(220年),代步骘出任交州刺史,平定桂阳、浈阳贼寇王金的叛乱,升任 *** 将军、假节,封爵都乡侯。黄武五年(226年),平定九真太守士徽的叛乱,晋封为番禺侯。吕岱一生戮力奉公,为孙吴开疆拓土,功勋赫赫。太平元年(256),吕岱去世,时年96岁。
来敏来敏,(165-261),字敬达,义阳新野人,来歙的后人。父亲来艳,为东汉司空,东汉末年,逢董卓之乱,来敏跟随姐夫黄琬到荆州避难,黄婉是刘璋祖母的侄子,来敏又与黄琬入蜀,被刘璋引为宾客。来敏喜欢读书,尤其喜欢《左氏春秋》。刘备平定益州后,以来敏为典学校尉,后立太子,来敏为家令。刘禅继位后,任命来敏为虎贲中郎将,诸葛亮驻汉中,请来敏为军祭酒、辅军将军。来敏年老狂悖,口出狂言,被诸葛亮免去官职。诸葛亮死后,被任命为大长秋。后又屡次被罢免,最后来敏被任命为执慎将军。年97死于家中。
司马孚司马孚(180年-272年),字叔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重臣,西晋宗室,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三子,晋宣帝司马懿之弟。自曹 *** 时代起,司马孚就任文学掾,而后历仕魏国五代皇帝,累迁至太傅。“高平陵之变”时,司马孚协助司马懿控制京师,诛杀曹爽 *** 。后又督军成功防御吴、蜀的进攻,为司马氏政权的稳固多有功劳。但他性格十分谨慎,自司马懿执掌大权起,便逐渐引退,未参与司马氏几次废立魏帝之事。西晋代魏后,司马孚进拜太宰,封安平王。晋武帝司马炎对他十分尊宠,但他并不以此为荣,至死仍以魏臣自称。泰始八年(272年),司马孚去世,年93。武帝为其举哀三日,葬礼规格比照东汉东平献王刘苍,赐谥献王。
刘寔刘寔(220~310) 西晋重臣。字子真。今高唐人。汉济北惠王刘寿后。少时贫苦,以出卖牛衣为生。然喜读书,常手执牛衣,口诵文章,遂博古通今,深有才学。又洁身自好,志行高远。以计吏入洛,调为河南尹丞,迁尚书郎、廷尉正。后历吏部郎,参文帝相 *** 事,封循阳子。景元四年(263)钟会、邓艾伐蜀,有客问寔曰:“二将其平蜀乎?”寔曰:“破蜀必矣,而皆不还。”客问其故,笑而不答。不久,蜀灭,邓艾矜功,钟会谋反,均被杀。人谓寔有先见之明。寔以世风颓败、为己趋进、不择手段、缺廉少逊,乃著《崇让论》以矫风正俗,指出:“推让之风息,争竞之心生”,应“以让贤举能为先务”。西晋武帝泰始初(265),封爵为伯,累迁少府、太常,转尚书。尝从杜预伐吴。因儿子刘夏犯有受贿罪,被免官。后起为国子祭酒,散骑常侍。元康初(291)进爵为侯,封太子太保,加侍中、特进、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领冀州都督。元康九年(299)策拜司空,迁太保,转太傅。泰安初(302)以年老多病逊位。怀帝即位(307),复授太尉。永嘉三年(309)再告退。怀帝诏使刘寔位居三司之上,赐几杖不朝,秩禄照旧。年91卒,谥元。自少及老,笃学不倦,尤精《三传》,撰有《左氏牒例》20卷,《春秋公羊达义》3卷、《春秋条例》20卷、《集解春秋序》1卷、《文集》2卷。
文彦博文彦博,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卒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他历仕仁、英、神、哲四帝,出将入相,有五十年之久。任职期间,秉公执法,世人尊称为贤相。曾成功地抵御了西夏的入侵。宰相期间,大胆提出裁军八万之主张,为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晚年皈依佛法。
魏骥魏骥(1373—1471),字仲房,号南斋,明浙江萧山城厢镇人。永乐三年(1405)中举,次年,进京会试,以进士副榜授官松江府儒学训导。任内,学生有成就者众多。不久魏骥奉调 *** 参与《 永乐大典》的纂修工程,书成还任,荐任 太常博士。 宣德元年(1426)由 吏部尚书 师逵荐为吏部考功 员外郎,转任南京 太常寺少卿。 正统三年(1438)诏试行在吏部授 左侍郎,次年实授。曾多次奉命巡视畿甸蝗灾,询问民间疾苦。八年改任 礼部左侍郎,魏以年老力衰请求 致仕,遂改任南京 吏部侍郎。十三年,再次以老辞官,不准。十四年又任南京吏部尚书。期间,曾两度典试江西。“ 土木之变”时,为对瓦剌用兵献计献策,屡被朝廷采纳施行。
定妃万琉哈氏(定妃,1661年正月-1757年四月初七),满洲正黄旗人,正五品郎中拖尔弼之女,康熙皇帝的妃子之一。她生育皇十二子胤祹,后被雍正帝尊为皇考定妃,于乾隆二十二年四月初七日薨,终年九十七岁,是清朝后宫中最长寿的嫔妃,堪称清一代后妃之冠。
我是波云星,历史领域创作者。感谢您的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