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斗数看创业时机-你们有没有去找当地有名的算命先生算过命

admin2023-01-08 13:12:0919

紫薇斗数看创业时机,你们有没有去找当地有名的算命先生算过命?

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说:人生四十岁不知命,是悟性太差。

紫薇斗数看创业时机-你们有没有去找当地有名的算命先生算过命

我是信命的,不到二十岁时就信命,遇到迷茫时,会去算命,有的准的,也有不准。

*** 次算命是就业,很迷茫。毕业那年刚有人才市场,不愿找工作,就等着分配,也可以去人才市场找工作。高中同学带我去隔壁镇算命,她高中毕业就结婚了,婚后男方帮她读了两年师范,做了小学老师。她婆婆肝腹水有几年了,她算算她婆婆病几时好转。

隔壁镇姓杨的算命先生传说挺灵的,算人哪天去世,不会早一天,也不会晚一天,准在那天离世。

那天去的早,但前面已有两人,他家人让我们在外面等。

紫薇斗数看创业时机-你们有没有去找当地有名的算命先生算过命

等了一会,我们进去,先算闺蜜婆婆,没提生病的事,报了生辰,他说她家里一年必有丧事,至亲至戚走一个,闺蜜问是她婆婆吗,回答不一定,但回家准备好办丧事。

算了我的,说是找到工作会很迟,但不要担心,有人帮我,八月之前,挑担送礼没人理,八月以后,自动找上门,在家耐心等待就行。还说我以后生活会不如意,不如闺蜜幸福,一辈子挫折较多,但每次都会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我不信,闺蜜也不信,毕竟那时我是本科毕业,闺蜜乡村老师,她老公高中毕业,顶替进了乡里。

那年的夏天,下了许多场雨,闺蜜的大姑姐,也就是她老公姐姐,去水塘洗衣服,滑进池塘,等人发现时,早已命归黄泉。都以为她婆婆先走一步,谁都想到是她大姑姐,留下一儿一女,后来一直是她婆婆抚养。直到闺蜜女儿上大学,她大姑姐一双儿女成了家,她婆婆才安心走了。

那年找工作,八月份之前,找工作真的一直不顺利,总是找不到适宜的职业,即使我不太喜欢,只想能够就业,都不能如愿。

果然八月以后,一下子多了许多机会,再三斟酌,进入当时认为较好的单位,谁知那是这个行业更高光时刻,进来后每况愈下,真的不如做一名老师。

也有算不准的,我的婚姻触礁,找了当地最有名的,俗称大仙。他只算上午,下午出去看风水。早上6点前,先拿号,一上午只看几个,号满就结束取号,没取到号等隔天再来,拿到号按顺序算。

算到我时,已经近中午,大仙已疲惫。大仙很瘦,留着山羊胡,一个大瓷缸里装满浓茶,茶叶很多,满满的都是茶叶,时不时喝一点。我向他报了我的生辰,他问我算什么,我说算命,没告知具体。接下来他算的真的是瞎说八道,说我读书少,最多初中文化,很早结婚生子……每说一句,就打量我,等我回应,但我就是不吭声,后来草草的就结束了。

出来时,别人问我灵不灵,我回答瞎说。但当时推荐我去的朋友说大仙算的很灵,曾经她调换工作找过他,算她五年动不了。真的五年内她家找了许多关系,都没有用。五年后她辞职才离开那个单位,重新找了工作。

其实算命只是求心理安慰,迷茫时,听别人指点一二,有多灵,信则有,不信则无。人生苦短,总有不顺心的时候,算了命,心里多少好受些,毕竟命中注定,人斗不过命,这样一想,就多了安慰,更多了生活下去的信心。

孤辰什么意思?

概念 紫微斗数之孤辰、寡宿星 二星为双星,在命盘中必定加会,性质相同,属凶星。入身命宫主六亲无缘,内心孤单,曲高和寡,孤傲自赏,性格顽固,到老无依,自叹孤苦,此星乃孤寡之象也。逢凶星,心理不正常。命宫有一星,三方会一星,无吉解,多主绝嗣,纵有子女,恐遭夭折,或不成器,或虽有如无,或各在一方,其人大多人际关系不佳,与亲人思想格格不入,甚难沟通。命理 入父母宫,主孤,刑克父母,早死双亲之一。 入兄弟宫,主兄弟称少而不同心,各怀异志。 入夫妻宫,夫妇缘浅,或聚少离多,男克妻而女刑夫,祸轻者夫妻不和时有争纷,更遇恶煞主生离死别,男女终身难嫁娶。 入子女宫,子女稀少且主较早与自己分离。 入财帛宫,为金钱所困,财运不佳,财来财去不易聚。 孤辰阳火,寡宿阴火。孤辰,含唯一之意,主 *** 、孤独、固执、自立之星。编辑本段详细解释性格 孤辰之性格,为孤僻而固执,飘泊,而六亲不依,加煞,则多有破相残疾,及心理不正常之人。寡宿之性格,为孤独,不近人情,飘泊,而六亲不依,多相貌可憎,怪异之人。二星最忌入财帛官,不论正星庙旺与否,结果暗耗不留。入命,则男命忌孤,女忌寡。再如身命二宫逢之,则外家(即母家)多无后嗣,本家人丁亦少。特征 *孤辰象征 *** 与孤独。 *孤辰为人自立自强,性情固执。 *孤辰加会左辅、右弼,独力创业。 *孤辰加会文昌、文曲,思想卓越。 *孤辰加会天魁、天钺,有合群力,易结交有力人士。 *孤辰加会禄、权,科,有远见,名利双收。 *孤辰加会火星或铃星,较固执。 *孤辰加会擎羊、陀罗,较不合群。 *孤辰加会火星、铃星、擎羊、陀罗、地空、地劫,较固执,较不合群。 *大小限遇孤辰加会吉星生活安乐加会煞星较消极。 孤辰、寡宿居夫妻主一生中易有一段时间因感情不合或工作关系,而与配偶分房或分居

更大器晚成的人物是谁?

要说到中国历史上更大器晚成的人,不少人会想到姜子牙,古稀之年才初露锋芒,但是无论姜子牙再怎么大器晚成,他只是一个臣子,真正算得上是更大器晚成的人,当属刘邦。刘邦这辈子好像一切都是姗姗来迟,工作、成家、生子、创业、成功。

稳当工作直到三十五岁才拥有

刘邦在十七岁之前,一直是模范少年,乡里乡间的名声相当好,尊老爱幼,尊师重道,这是当时人们对刘邦的评价。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是当地的富户,如果不出意外,刘邦家境优越,名声又好,将会得到乡里的推荐,通过公务员考试,进而当官,可是频频出现了意外。

十七岁之后的刘邦忽然间就像变了一个人,从模范少年变成不良少年。不知从十七岁之后的哪一天起,刘邦的腰间多了一把剑,身后多了十几个小弟,整日游手好闲。经刘太公一打听,才得知刘邦在城里认了一个大哥,这个大哥叫做王陵,是一个游侠。

游侠组织类似于现在的 *** 组织,与 *** 组织同样,也是分等级的,最 *** 的游侠是像战国四公子,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齐国孟尝君、楚国春申君这类的贵族人物,他们的手下都养着成千的游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足以敌国。

次一点的游侠也就是刘邦大哥王陵这一类人物,家庭富裕,有头有脸,为人仗义,与底层的游侠经常往来,也因此有不少底层的游侠认他做大哥。再次一点的就是刘邦这一类,家里有点家底,整天带着一帮小弟在乡间招摇撞骗。

刘邦的游侠生涯在他三十五岁那年终结,而在此之前的十八年里,刘邦基本上每天都带着一帮小弟到处惹事生非,肚子饿了就带着小弟到自家吃饭,至于经济来源肯定基本上都是灰色收入。

刘邦之所以不当游侠,并不是他不想当,而是他当不了了。公元前223年,秦国消灭楚国,刘邦的家乡沛县被秦国占领,秦国对于游侠是极为严厉的,秦国的统治阶层认为游侠是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事实上也是),因此要加以打击。

游侠组织中比刘邦地位高的王陵这一类人物,由于是在城里混,比较有名,自然而然被列入通缉名单。刘邦则由于地位低下,只在乡里混,不在通缉名单之内。

当了十八年游侠的刘邦突然间回到家中,无职无业,他的父亲刘太公建议他去考公务员。刘邦仔细一想,做生意他不会做,种田他不想种,也就只有这一条路了。

刘邦从几岁时起就开始读书,一直读到他转变的那一年,也就是十七岁那一年,一些基本知识他是懂的,再加上他多年当游侠,剑术方面相当了得,因此他选择考武吏。不出意外,刘邦通过考试当上泗水亭长,这一年的刘邦三十五岁。

三十七岁成家、四十岁生子

刘邦三十七岁那年,沛县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叫做吕太公,是隔壁县单父县的富豪,由于在单父县得罪了人,无奈之下只能跑到沛县躲避。

吕太公与沛县县令是旧相识,沛县县令对于吕太公的到来极为重视,吕太公初到沛县,基本上有很多安定工作都是由沛县县令把持,就比如挑选府邸。

吕太公好歹也是一方富豪,具有一定的远见,知道如果要在一个新地方安定下来,那就必须要认识这个地方有头有脸的人物,也因此他摆下宴席,邀请沛县的乡亲父老,规定谁送的礼越多,谁坐的位置就越前。

身为泗水亭长的刘邦听说了一方富豪吕太公摆宴席的消息,兴致冲冲的跑到吕府。这一来才知道,原来是要送礼的,而且坐的位置也是与礼有关,送的越多,坐的越前。

长时间的游侠生涯致使刘邦身上总有一股草莽英雄的气息,刘邦一听送的礼越多,坐的越前,昂起头,径直向府内走去,大喊:“泗水亭长刘季(当时刘邦叫刘季)贺钱一万!”

府内的人一听到这句话,目光全部聚集到刘邦的身上,要知道当时刘邦一个月的工资才几百钱,而沛县县令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只有上千钱。县令与县令之间的往来,礼能有一千钱已经算是重礼,上万钱已经是王侯级别人物之间的往来,真是说大话不怕人笑话。

在宴席上刘邦 *** 无赖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明明一分钱的礼都没有送,仅凭一句空话,就真的敢坐到最上头的那个位置,他的朋友萧何看到他都觉得尴尬,替他开脱,小声对吕太公说:“他这个人就是这样,喜欢说大话,不要当真。”吕太公捏着胡须,并不回答萧何,只是笑呵呵地看着刘邦。

如果换别人,主人这么看着自己多多少少都会感到尴尬,可是刘邦他非但不感到尴尬,仿佛就好像真的送了一万钱的礼一样,坐在上座指这指那,说东说西,而在这期间吕太公一直盯着他。

酒席散去,吕太公示意刘邦留下来,白吃了一顿的刘邦丝毫不怕被打,你既然要留我,我就留下来,看你想干嘛?吕太公对刘邦所说的话出乎刘邦的意料,吕太公表示要把他的女儿吕雉许配给刘邦。打死刘邦都想不到,自己说大话白吃了一顿,主人竟然还要把女儿送给自己,这样的便宜不占白不占,刘邦直接答应。

就在当年刘邦举行婚礼成家,三年后,也就是刘邦四十岁那年,吕雉为刘邦生下了 *** 个儿子刘盈。刘邦之前虽然与一位姓曹的寡妇有染,早早的生下一子,但是这个儿子并不算是刘邦的儿子,因为他的户口是登记在曹家,并不是刘家。

四十七岁创业,五十三岁功成名就

秦二世元年,有一道政令下发到沛县,这道政令就是征发百姓到咸阳去修建阿房宫,刘邦身为泗水庭长,有责任将这些百姓押送到咸阳。

在刘邦押送这些百姓到咸阳的路途中,不断的有百姓逃跑,这里跑几个,那里跑几个,当行走到泽中亭亭舍时,刘邦越想越无奈,照这样下去,还没有到咸阳,人可能就跑光了,到时候自己的脑袋都有可能不保。

刘邦咬咬牙对众人说:“我也不想为难别人,我非常明白你们的处境,你们不想到咸阳去服役,既然如此,那你们就全部都走吧,我也要去落草为寇了!”

刘邦这句话一说完,那些家里有儿有女的全部都跑光,只剩下十几个年纪不大的小伙表示愿意跟随。刘邦带着这十几个小伙跑到芒砀山,芒砀山附近有十几座山,而且遍布沼泽,最主要的是树林茂密,是一个藏身的好地方。

刘邦在芒砀山当上土匪头子,经常率领着他手底下的那十几个小伙下山“借”吃的。秦始皇时期,又是修皇陵,又是修长城,又是修直道,百姓早已疲惫不堪,到秦二世年间又要修阿房宫,百姓对秦 *** 愈发不满,有不少的年轻小伙不想服役,直接就投靠当地的土匪,刘邦的土匪集团也因此将人数扩充到上百人。

过了几个月,历史上响当当的陈胜吴广在蕲县 *** ,全国各地的百姓基本上都联合起来杀害当地的秦朝官员,响应陈胜吴广的 *** 。

沛县县令害怕自己有一天会被沛县的百姓杀害,也想举起反秦的大旗,但由于自己在民间的威望不够,而且不是本地人,镇不住场面,所以叫人去联系在芒砀山当土匪头子的刘邦。

刘邦率领着他手底下的那上百人一路笑呵呵的走到沛县城门前,却发现沛县城门是关着的,这才得知原来沛县县令反悔了,非但不打算 *** ,还打算杀掉与刘邦关系良好的萧何,萧何提前得到消息,翻城墙跑了出来。

沛县县令根本不明白他的处境到底是多么的危险,他之所以能够管理沛县的百姓,是因为他的后面是秦帝国,而现如今秦帝国已经满目疮痍,沛县的百姓开始人心思动,刘邦正是知道这一点,所以在箭上绑上文书,射入城中,警告城中的父老乡亲:“天下苦秦久矣,如果说再不反秦,诸侯的队伍一杀过来,全部都得完蛋!”

沛县的百姓原本就仇视秦国,再加上当时刘邦说的话并不假,山东六国已经纷纷复国,陈胜的部下周文正率领着几十万大军杀向咸阳,眼看着秦国就要完蛋,百姓聚集起来联合杀掉县令,迎刘邦入城。

沛县县令死了,谁来当沛县县令呢?原本最有资格当沛县县令的是萧何,萧姓是当地的大族,但也正由于是大族,萧何才不敢当,毕竟谋反是诛九族的罪过,一旦失败,族人必死无疑,所以萧何将沛县县令的位置让给刘邦。刘邦这一年四十七岁,正式创业。

在刘邦一步步登上皇位的八年里,刘邦的 *** 生涯可以分为两部分 *** 部分是跟随,第二部分是争雄。

刘邦深知如果要在这乱世中分一杯羹,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要傍上一棵大树,而这一棵大树就是楚怀王。当时的楚怀王是由项梁、项羽叔侄二人拥立,虽然手中并无权力,但是却有一个楚王的名号,能够集结楚人(刘邦是楚人)。

楚怀王对于项羽、刘邦的态度截然不同,项羽的性格太过于张狂,自以为是,而刘邦则懂得收敛自己,尊重楚怀王,也正因此楚怀王在发布“先入关中者为王”的命令后,故意派项羽去与秦军的主力纠缠,派刘邦向西直接进军关中,直捣秦国的老巢。

项羽与秦军的主力纠缠,刘邦一路上都是小战斗。最幸运的是,刘邦在前往关中的路途中,还收集了不少之前他人溃败的士兵,部队越来越壮大,攻破秦国最后一道要塞武关,进入咸阳时,刘邦的部队人数已经高达十万(之前只有几万),要知道作为当时天下的霸主,项羽的兵力也就只有四十万。

刘邦虽然有楚怀王“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但是却不敢将约定当真,毕竟当时真正的掌权者是项羽,以自己那十万的兵力对抗项羽率领的那四十万大军,根本不够看,只能认怂,被项羽强行发配到蜀地。

后来刘邦通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 *** ,将堵在自己大门口的三秦之地平定,正式与项羽决裂。刘邦自己率领大军东进与项羽争雄,而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则率领大军往东北方向行军,一路平定各国,与刘邦形成包围之势,包围项羽。

项羽再怎么勇猛也是个人,也知道害怕,时局越来越不利于自己,项羽与刘邦约定平分天下,中分鸿沟。可是刘邦却出尔反尔,先是答应项羽,后又反悔,在项羽撤兵的途中挥师攻打项羽,项羽招架不及,被刘邦逼入垓下。

这时的项羽已经无力回天,他的兵力只有十万,而当时韩信的兵力就已经高达三十万,再加上刘邦的军队,兵力直接逼近五十万,况且这将近五十万的大军士气正旺,而项羽那十万的大军则是溃败之军。不出意外,项羽与刘邦在垓下展开决战,胜利的人是刘邦,项羽无奈自刎于乌江。

随着项羽的失败,刘邦终于修成正果,这一年五十三岁。

结语

自古以来就有一句话叫做时势造英雄,一个人现在一事无成,不代表以后也一事无成,只要活着,就有可能成事。如果刘邦不是生在秦朝末年,那么他这一辈子也就是一个亭长,每天带着两三个人到这里喝酒,到那里喝酒,到这里吆喝,到那里吆喝,但偏偏生在了秦朝末年,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更大的敌人是自己的落后思想对此你怎么看?

回答之前需看明白题目的意思。是贫穷更大的敌人,就是其中之一而不是唯一的原因。不错,贫穷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个人缺乏改变命运的能动性,得过且过。这其中又以好吃懒做,好赌成性,只羡慕别人比自己生活好,以能去占点便宜为最典型的表现。穷人一旦有这种思想,即使有人同情扶持,也会象烂泥一样扶不上壁。看看一些扶贫干部是怎么责备那些扶不起的穷人吗?前段时间有一个特好的视频,就是这些人的真实写照。在机会面前,他们不是去牢牢抓住,而是破罐破摔,还有资格说社会不公平吗?穷则思变,这是一种先进思想,希望更多的穷困人士能够摆脱落后的“等吃靠要”,接受“穷则思变”的先进思想,对我们国家尽快消灭贫困人口意义重大。

你有过哪些摆摊经历?

很小就和父母一起在集市上摆摊,卖过甜瓜、冬瓜、扁豆、丝瓜、红薯秧子(都是自家种的),十九岁摆摊干了一年裁缝(农村大集上收活拿回家自己做),二十五岁与老公摆摊卖了一年蔬菜(与老公老吵架,后放弃)。一晃十几年过去,摆摊的日子有苦也有甜,也是人生的一种经历。

童年,帮助父母一起集市上摆摊,懂得挣钱的不易。

童年日子最艰难的那两年,春天父母在自家院子里培育红薯秧子,早晨天不亮就要起床,要去采红薯秧子,我和姐姐们负责数,100根一把,用细苇子捆住,拿到集市卖。

农村集市都是早晨七八点开市,中午十二点关市。

最开始,赶集的人不多,也只是有人过来问问多少钱一把,父母回答:两块钱(三十年前)。 他们再去别的卖红薯秧子的地方做比较,看价格比谁的红薯秧子更壮。

到十点,集市上人最多,问的人也多,但还是买的人少,大家都等着摊主自动降下价格,因为新鲜的红薯秧子必须当天卖完,否则蔫了就成活率不高了。

已经有摊主开始降价一块八一把,父亲想降价,母亲一边洒水一边说等等,因为我看到我家红薯秧子是更大最壮的,那可是我和姐姐每天压水自己浇的。

天越来越热,母亲也熬不住,父亲也急眼了,一下子喊出一块五一把,买的人呼啦一下子多了,有人递钱,有人挑红薯秧子,母亲来不及和父亲吵,赶紧冲我喊:你只负责递秧子, *** 负责收钱,我看着,千万不能乱。

自己一下子镇静下来,无论谁喊,我只看着母亲的眼色递秧子。

终于卖完了红薯秧子,但有个人急匆匆赶过来,说我们红薯秧子是95根,少5根,打开一数,的确少5根,母亲赶紧赔礼道歉,多补上钱。

回家,母亲问我,怎么和姐姐数错了。我低着头:我想多卖点钱,我以为他们不会数。母亲抬手想打我,被父亲制止,最后严厉批评我:做生意不能偷奸耍滑,坏了自己名誉,让人唾弃。

十九岁集市上自己一人摆摊,市场竞争激烈,最后败下阵来。

初中毕业学了一年多裁缝,会做裤子、上衣、马甲、裙子,最开始,在自家收活,但只是本村还有亲戚朋友来做,因为当村已经有一个老裁缝还有一个干了五六年的裁缝,活并不多,后来,母亲让去集市摆摊多收点活回家做。

去集市上摆摊收活,需要摆上皮尺、画粉,成品衣让别人看看手艺如何。父亲还专门用木头木板给我做了一个能合起来的架子,母亲则找旁边商店一个远方亲戚,让我集市摆完摊把架子放到他们家,这样不用驮回家。

最尴尬与头疼的是会遇到初中同学,初中毕业后学习好的上高中,上中专,暑假她们赶集时,气质立马变了,有文化有修养;而学习不好的去厂子打工,打扮的花枝招展,描眉涂口红,比自己混的也好;而自己,躲在集市一个角落,脖子上挂着皮尺,守着面前那一堆当作幌子的衣服,急切的盼望有人过来,能给送些活。而遇到认识的同学,低头也不敢说话,又盼着她们赶紧走过去。这种焦渴又纠结无奈的感觉就像人间炼狱。

后来,集市上的成品衣服从南方过来的特别便宜,夏天的裤子与上衣5元一件,而找人做光手工费就要4元,裁缝的日子越来越难过,最后索性去了服装厂打工。

一年集市摆摊做裁缝的日子也就结束了!

二十五岁,与老公菜市场摆摊卖蔬菜,赚钱不多,感情吵架还差点吵没了。

结婚前两个月,自己工作的商场倒闭,一下子失业,正好那时候已经选好日子结婚,忙着拍婚纱照,买家具,没找工作。

结婚后,蜜月过后,婆婆开始着急,自己在家待着也无聊,找工作偏偏特别不顺。有两年收银员经验,去商超或者酒店询问,一听说已婚但未育,立马摇头不愿意用。

婆婆告诉姨婆婆,姨婆婆在市场卖肉,旁边空闲一个摊位,最简单,卖菜吧,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是人都会干。

婆婆开着三马子去蔬菜批发市场进菜,我负责摆摊卖菜,最开始几天感觉不错,老公正好工作也不顺,又痴迷炒股,也辞职与我卖菜。

早晨婆婆与老公去进菜,我去摆摊,他们进菜后,上午九点正好去旁边一个股票交易市场。2005年股市有点疯狂,挣的钱都扔进股市。

但我对股市一窍不通,认为挣钱应该攒着,将来生孩子需要钱。又因为卖菜两个人很多次意见不统一,老是吵架。

后来再一次吵架后,正好前同事打 *** 有个超市新开业,需要收银员,于是彻底把老公一人扔在菜摊上,自己又去上班了。

卖菜没有赔钱,但至于挣了多少钱我也不清楚,吵架吵的没心情和老公掰扯了。

夫妻档摆摊是最能够检验两个人的默契与感情深浅,如果两个人意见不统一,做人做事不是一路想法,最后不要一起做生意。

最后,这么多次的摆摊经历让自己历练很多,虽然都没有挣上多少钱,但却让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体验中,懂得,生活的不容易,也知道,自己的性格与脾气不太适合摆摊做生意,虽然不怕吃苦,但没有生意人的精明,还是老老实实上班,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过得踏实坦然,活得自在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