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斗数将军天德-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胡大海
紫薇斗数将军天德,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胡大海?
前三个都是安徽的 *** ,胡大海祖籍是波斯的李善长,明朝开国功臣。字百室,汉族,定远(今属安徽)人徐达 (1332~1385), 明朝开 *** 事统帅。字天德。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常遇春,(1330~1369) ,汉族,字伯仁,号燕衡。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明朝开国名将。
古代中国十大将军你们认为是谁?
以时代顺序列,不是排名:
白起中国 *** 尊战神,《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对他的生平记载就像记流水账一般。阅遍二十四史仅此一例,打了那么多大胜仗,没有败绩,千古 *** 将。
项羽单兵格斗万人敌,战术、战役和战略指挥层面都有独到创新,可谓全才武将,特别是终结了秦军的百年神话,他自己就是个神话。
之所以不选韩信是因为:如果陈余听了李左车的计策,那么井陉之战怎么打,我们不得而知;还是李左车劝他不要用武力平定燕赵,而是恩威并施,如果没有李,他怎么办?出卖郦食其,背信弃义偷袭齐国不算高明,不封王就不参与垓下会战,后来参战也是数量优势和张良的攻心战作用,他的指挥艺术并没怎么展现。
霍去病千古英才,对大规模骑兵作战战术运用炉火纯青,战绩辉煌,是世界农耕民族 *** 个骑兵战术家、战略家,无论是深入迂回的河西战役还是洗荡万里的漠北战役,是他教会了农耕民族如何运用骑兵作战,让农耕民族认识了什么才是骑兵,从而奠定了骑兵的战略兵种地位。
从赵武灵王到卫青,都没有把骑兵运用到他那样出神入化,不是战马不足,也不是他们的骑兵战绩不大,而是对骑兵的认识和贡献不如霍去病。
曹 ***生活在崇尚清谈、奢靡浮华的汉末和士族当权的时代,他却能够务实坚韧,一统北方,与腐朽时代斗争的品质就很可贵。
常说下围棋讲究“金角银边草肚皮”,得中原者得天下,但是从中原起兵割据,从而打败周边敌人一统中原者,在历史上唯曹 *** 一人,这是个旷古绝后的例子。
前人和后人们都是占据华夏一角,有天然屏障而无后顾之忧时才逐鹿中原的,他同时代的军阀也是这样的,可他却能在四战之地上从弱到强,击败各个对手统一北方,虽有赤壁大败和汉中退缩,但仍不失为千古名将。
刘裕与曹 *** 一样生活在腐朽士族当政的时代,从围剿海贼孙恩时的一个小兵卒,干到最终亲自指挥剿灭孙恩,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而剿灭了不可一世的桓玄,北上剿灭割据山东、苏北的南燕王国,再回头剿灭孙恩余党,声势浩大震动整个南方的卢循、徐道覆 *** ,再剿灭割据巴蜀的谯纵,再北伐把胡人赶过黄河,打进关中灭了羌人的后秦,使得关中父老“自桓大司马入关,数十年后复见王师”,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所有南北割据时代,南方最辉煌的军事成就和更大的政治版图,他还创造了步兵在平原上克制骑兵的“却月阵”战术,丰富了步兵战术。
很遗憾,如果他不是急着回去当皇帝,而实质上放弃关中的话,我非常想见识一下他如何对付当时正割据宁夏、陕北,如日中天的大夏匈奴主赫连勃勃。
李世民17岁雁门关救驾,策划太原起兵一鼓作气打进关中,在浅水原用少量骑兵击败薛仁杲的甘肃骑兵,在古代数量少于甘肃骑兵,将其击败的恐怕只有太宗。
一战消灭突厥支持的刘武周,洛阳、虎牢战役一战擒窦建德,降王世充,3500轻骑兵一顿饭工夫消灭窦建德10万大军,一战同时灭了两大割据势力,旷古绝后。
其它战绩就不赘述了。在那个 *** 割据了数百年,统一只有短短二三十年,又天下大乱的时代,在全国人民对 *** 割据习以为常,全国人民都很善战的时代,太宗极其快速、极其高效地消灭一大堆对手,重新统一天下。
当皇帝后又几乎打跨了所有不敬的周边民族。
太宗真是善于创造神话,无论打仗还是治国,可能他是后来皇帝和将帅们最恨的人,太宗严重降低了人家表演的精彩程度。
岳飞单挑格斗没几个人是他对手、战术上革新了步兵克制重骑兵的战术、发明了一些新兵器如麻扎刀、战役指挥上从无败仗,让人家完颜老四又恨又怕地提出了如“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自海上起兵以来未有如此惨败”等大快人心的口号。
战略上也作出了“巩固荆襄、恢复中原、直捣黄龙”的英明规划。
同时在那个濒临 *** 灭种的天下倒悬时代,他是汉民族的一面旗帜、民族英雄和精神偶像,而且至今也是。名将都名成了圣人偶像,真的成了一个神话。
本来要选赵匡胤的,一比较还是岳爷爷更强。
铁木真世界游牧民族 *** 英雄、欧洲人的“上帝之鞭”,一生征战,灭国百余,带领人类骑兵达到作战能力的巅峰,创造了迄今为止黄种人对白种人最辉煌的战绩,开创古代帝国的版图之最,是影响世界发展进程的军事家。
朱元璋带弟兄们在夹缝中发展壮大,统一南方时处于张士诚和陈友谅夹攻中,但他料敌如神,成功威慑住了胆小的张而主攻陈,同时认为与其等友谅准备充分了打还不如先“至之”。
结果让康茂才诈降,骗陈带20万大军进入包围圈而重创之,精锐损失极大的陈不久又火急火燎地携60万大军来报仇,又被骗入鄱阳湖全歼,一举奠定了明朝统一南方的基础。
北伐时他力排众议,认为元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可以冒进一举灭之,这是很困难很危险的,从而制定了先取山东断其一臂,再图河南巩固侧翼,取潼关而不急于灭关陇军阀,再取大都的策略。
这样的更大好处是保障自己的侧翼安全和后勤供应,又将元朝的军队分割消灭而不至于把他们都赶到大都附近,使之形成合力拼死一搏,而自己又暴露出漫长脆弱的补给线,要知道宋太宗伐辽的高粱河惨败就是犯了这个错误。
可以看出,朱元璋的军事指挥才能是极其卓越的,从明朝的北伐定策讨论看,他的作战指挥水平要远远强过徐达和常遇春。
戚继光民族英雄,又是个单挑能力强大,战术创新能力超强,战役指挥全胜,战略规划英明的名将。
他针对不同敌人创造的不同战术,发明的多种兵器,剿灭 *** 、抗击鞑虏使得腐朽的明军在一定程度上重新青春焕发,可谓挽狂澜于已危、摧敌锋于正锐,如果不是他的建设遗产,明军不可能打赢援朝剿倭战争,一个人对一支军队有如此大的作用力,实在罕见。
同时,他处于人类战争从冷兵器向热兵器过渡的时代,他以极其敏锐的洞见力走在时代的前列,大力发展火器,提高火器运用水平,创造火器应用战术,可以说如果不是腐朽年代,他完全有能力将中 *** 队带进热兵器时代。
戚继光可称为中国冷兵器时代最后一位名将,热兵器时代的 *** 位名将。
正史上朱元璋的元帅是谁?
正史上朱元璋的元帅是徐达,常遇春,蓝玉,汤和
1.徐达(徐魏公,公元1332年-公元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明朝开 *** 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为明朝开国 *** 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元朝末年,出身农家的徐达参加朱元璋领导的 *** 军,功绩显赫。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官至太傅等,封魏国公。其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
2.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1355年,常遇春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时建立了卓越的军功。1369年,在北伐中原时,暴卒军中,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3.蓝玉(?―1393年),南直隶定远(现安徽定远县)人,与胡惟庸同乡,常遇春妻弟,明朝开国将领。
他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在早期先后获封永昌侯,拜征虏大将军,洪武十二年又拜大将军、凉国公。作为太子妃舅父,蓝玉极力维护太子的储君地位,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1393年,蓝玉被朱元璋以“谋反罪”处死。
4.汤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
他参加郭子兴 *** 军,授千户,随朱元璋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随后常驻常州。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汤和又攻占延平,擒获陈友定,平定福建。1370年至1385年,随徐达西征,后又北战伯颜帖木儿、思州蛮族叛乱。1371年被封为信国公。1395年因病去世,追封东瓯王,谥襄武。敕葬安徽蚌埠曹山南麓。
古币的历史演变及市场发展如何?
华夏文明是古邦, 历史悠久五千年。辉煌灿烂钱币史,古代当今广留传。
使用货币 *** 国,开创世界新 *** 。上古时期物换物, 等价交换方周全。
存世的原始贝币因年代久远,极易损坏。在市场上少有交易,由于出土量较大,物多价轻,每枚原始贝价格通常在人民币就几十百元左右,其次是石质贝币、骨质贝币,铜贝和铅贝略高,还有铅贝大型、玉贝、银贝、金贝这几种都是不行稀有珍品。
夏商西周并东周, 春秋战国紧相连。 此时使用何货币? 布币刀币和环钱。
始皇赢政统六国, 结束货币混乱年。 全国下设卅六郡, 统一使用半两钱。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的动荡时期。社会生产渐渐解放,手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商品交换频繁,货币经济也就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而繁荣,这时金属铸币也就开始出现而被大量流通使用。由于没有统一的中央集权,诸侯各自为政,所以造成币制混乱。
只因秦朝时间短,刘邦建立汉政权。下令民间可私铸,方有榆荚半两钱。
传至武帝名刘彻,元狩五年下御言。废除前朝各半两,改铸使用五铢钱。
郡国五铢——最早的五铢钱《后汉书•食货志》记载:“元狩五年春三月,罢半两钱,行五铢钱。”《史记•平准书》记载:“请诸郡铸五铢钱,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熔焉。”
郡国五铢因为是由当时各大郡国 *** 的,所有有了这样的命名。
郡国五铢是一个铸造和流通的时间都比较短,元狩五年试铸,仅仅只流通了三年(公元前118年到公元前115年)。
自此五铢行用后,直至唐朝武德年。行用七百四十载,中国 *** 长寿钱。
王莽篡政西汉末,铸钱能手至今传。六泉十布虽说美,不及一刀平五千。
西汉结束,新的王朝诞生,王莽货币改革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人虽然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实际上却是沽名钓誉之辈。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在汉哀帝早亡、皇权旁落的情况下,王莽乘机窃取大权。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布泉货泉与货布,文字秀美垂针篆。三国鼎立魏蜀吴,连年战火并硝烟。
刘备称帝在成都,直百五铢当百钱。大泉当千二千钱,铸于吴国赤乌年。
三国东吴虚值钱“大泉当千”一当五铢钱一千,是继王莽后更大的虚值钱。遭社会 *** 后,孙权即令停铸并使官府作价收回;然泼水难收,民间因贪其巨值多以私铸减重钱通行,故传世“大泉当千”所见不鲜。
又 *** 间更有仿制盗铸之“大泉二千”、“大泉五千”钱,其数甚微,史志不载;“大泉五千”迄今唯见两品而已。
东晋李寿踞成都,汉兴年号新改元。并铸汉兴小货币,中国最早年号钱。
东晋元帝太兴间,沈充又铸沈郎钱。南北两朝相并立,五铢钱文更乱繁。
沈充五铢东晋孝元帝太兴年间(公元318-321年),吴兴沈充所铸大孔小钱。钱文作“五朱”、“五金”,外廓隐约,钱体轻小,似为东汉“剪轮”钱式的仿铸品。钱形圆,有方孔,正面和背面都有外郭 ,外郭同文字一样高低 ,可保钱文不受磨损,钱重五铢,铸有篆字“五铢”二字。
太和常平和永安,一一皆是五铢钱。五行大布是篆书,永通万国和布泉。
文字优美且俊逸,此为北周三美泉。隋朝五铢字工整,行用不到四十年。
隋五铢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始铸,又叫“开皇五铢”,或称“置样五铢”。钱文“五铢”二字篆书,笔画精整,边缘较宽,面无好廓,“五”字上下左端有竖纹,钱背肉好均有廓。“五”字交笔有圆曲与斜直两种,“朱”头多呈方折。外廓甚阔,面无穿廓,“五”字交笔直,近穿处有一道竖画。文帝为统一币制,曾放五铢样钱令诸关查禁劣钱,遂又称“置样五铢”。
高祖名讳是李渊,五铢废除武德间。为取开创新朝意,方铸开元通宝钱。
钱文欧阳询所书,八分隶含二分篆。乾元重宝肃宗铸,实为唐朝虚值钱。
开元推行,五铢结束李渊初入长安时,民间使用的是隋代的轻钱,积 *** 万枚才满米斛,乃于武德四年,一改历代以“ 铢 ”“两”为钱名的货币制度,铸行成为“通宝”的钱币,取名为“开元通宝”,也有读作“开通元宝”的,但按照开创富熙安定完美生活和开辟新 *** 的意思来读“开元通宝”较合适。“通宝”也就是通行的货币。开元通宝的钱文由当时著名的书法大家欧阳询所书,有八分及篆隶三体,这也是钱文有书人姓名在史书上的 *** 次纪录。这说明唐初铸开元通宝是一件大事。“开元通宝”四字笔力苍劲,意态精密,端庄俊雅,凝重雄浑。
后出安史之叛乱,大圣燕王建顺天。铸行两种新货币,顺天易得得壹难。
唐朝武宗名李炎,铸钱又于会昌年。背文计有廿三种,史称会昌新开元。
顺天元宝唐朝安史之乱叛将史思明铸造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面文为“顺天元宝”,形制与“得壹元宝”相同。铸量较多,有“顺天易得,得壹难求”之说,但今存已少。背上有月纹及星月纹,光背者少。
懿宗名讳叫李漼,咸通元宝珍品钱。五代十国华夏乱,各国纷纷铸铜钱。
开平天成并天福,助国壮国元宝钱。汉元通宝后汉铸,隶带真书气不凡。
天福元宝天福元宝,五代十国后晋石敬瑭天福年间铸造。当时所铸造既有官铸也有私铸。官铸精美,私铸粗劣。天福元宝存世不多,官铸更稀少。流通古币中使用带“福”字的货币,目前所知最早的是后晋天福三年(公元938年)铸造的“天福元宝”铜钱,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
周元通宝人人爱,只因神话至今传。永平通正和天汉,光天乾德咸康连。
共计钱文六名号,皆为前蜀元宝钱。天德天策与乾封,广政大蜀与乾元。
佛钱——周元通宝周元通宝是五代十国货币,始铸于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5年)。世宗显德二年(955)始铸。仿唐“开元通宝”钱制铸钱,名“周元通宝”。每钱背月似为八卦方位之一。因此说月纹与阴阳五行、新生、日初上有密切关系。周世宗柴荣继位后,为筹措军饷,安抚百姓,于登基之初下令毁佛,将佛寺中的铜像销毁,铸成“周元通宝”。作为毁佛钱的一种,周元通宝在中国钱币史和宗教发展史上都产生过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永通货泉分真篆,今人欲得实在难。唐国通宝李璟铸,中国最早之对钱。
缺角四眼残大齐,世仅二品珍贵罕。乾亨重宝和通宝,南汉所铸分铜铅。
乾亨重宝、通宝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刘龚政权乾亨元年(公元917)铸造。另有“乾亨通宝”铜钱,存世均极少。乾亨二年,又铸造“乾亨重宝”铅钱,文字拙劣,有传形及背穿上“邕”字者,出土很多,价格不高。
唐朝末年刘仁恭,永安五百与一千。背文三百铁货布,又铸元宝铁顺天。五代初期刘守光,应圣乾圣与应天。三泉传世各一品,流落日本实可叹。
永安五百永安五百文字古拙,史籍不见记载,钱币学家根据形制与出土地点定为唐朝末年的幽州,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当时军阀割据,兵戈不绝,行武出身的深州(河北涤县)人刘仁恭借助太原人李克用之力,于乾宁二年(895年)攻占幽州。得志不思图报,反而与李克用交恶。并且四处树敌,发兵南下争夺梁太祖朱温的地盘。
南北两宋十八帝,形形 *** 多美泉。太祖建隆始更铸,通宝钱文是宋元。太平通宝太宗铸,取意吉祥太平年。淳化至道三书体,中国最早御书钱。
宋元通宝宋元通宝是宋代的 *** 种铸钱,铸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钱式沿袭“周元通宝”成规,为小平钱。钱文顺读,是国号加宝文的国号钱。后宋太祖传位于弟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于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铸“太平通宝”钱,钱式同“宋元通宝”。
咸平景德真宗铸,祥符天禧一并连。仁宗皇帝名赵祯,天圣元宝铸此间。
文字秀美分真篆,宋代 *** 之对钱。明道景祐皆元宝,皇宋通宝九叠篆。
祥符元宝祥符元宝(公元1008-1016)宋真宗祥符年间公元1008年铸行,距今约1000年。“祥符”乃祥瑞的符命,表福,祥符元宝祥符元宝禄,寿之意,富有祥瑞满溢之气,是名副其实的“吉祥符”。自古以来,“祥符元宝”就是有名的“吉祥钱”,当时很多青年男女把它作为定情的信物互相交换,直到今天,有些地区还保留着这一风俗习惯。
庆历重宝为真书,钱文读法分直旋。初铸行为折十用,未久即作折二三。
小平钱是后人铸,钱币学者所论言。皇祐元宝景祐改,至今存在此观点。
景祐元宝北宋仁宗皇帝赵祯,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所铸。钱文有篆书,楷书二体。铸造量大,存世极多。另有小平铁钱,存世较少。
至和元宝和通宝,皆铸仁宗至和年。嘉祐元宝并通宝,皆为普通小平钱。
治平元宝和通宝,出自英宗治平间。熙宁元宝与重宝,真篆二体多变幻。
治平元宝、通宝北宋英宗治平年间(公元1064~公元1067)铸造。为对钱,各有楷书,篆书,古篆书三种书体,直读,旋读皆有,直径2.5厘米左右,重约3.6克。有背四出纹版式,且通宝,元宝成对。
元丰通宝存世多,小平折二百种繁。绍圣元宝有行篆,隶书元宝不多见。
元符通宝文端丽,楷书小平得之难。风流天子名赵佶,御书崇宁和大观。
风流天子出崇观“风流天子出崇观,铁画银勾字字端。闻道蜀中铜货少,任凭顽铁买江山!”
诗中传述的便是北宋徽宗传神的瘦金体。徽宗早年继承帝位,崇尚书法绘画艺术,却不善理国。他自己则御书亲题其中的崇宁通宝、大观通宝,政和重宝,宣和通宝背陕等钱文。御书钱钱文精美,铸造技术高超,为历朝之冠。
独创楷书瘦金体,铁画银钩字字端。圣宋元宝可易得,建国通宝求之难。
政和重和与宣和,此为徽宗三和钱。靖康元宝靖康耻,靖康含泪失江山。
靖康元宝北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十一月,金军攻陷京都城。次年(1127年),掳走徽宗钦宗赵桓父子和贵族大臣等三千多人,并搜掠大量珍宝,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遭到严重 *** ,长期实行妥协投降政策的北宋朝至此灭亡。
南宋开朝是赵构,真隶篆书铸建炎。绍兴元宝和通宝,大小皆易配对钱。
隆兴乾道孝宗铸,淳熙不如纯熙钱。光宋绍熙元通宝,宁宋赵扩铸庆元。
淳熙元宝、通宝淳熙元宝系南宋孝宗淳熙元年至十六年(公元1174~1189年)铸;币质:铜、铁;特征:分小平、折二、折三,钱文有真、行、草三体。元宝自淳熙七年起,背文添加纪年,铁钱纪监名兼纪年。自此钱文向单一化宋楷体发展。通宝开铸在后,以折二钱为主。
嘉泰开禧与嘉定,嘉定宝文乱难言。理宗赵昀国力衰,铸钱轻薄飘云间。
度宗赵禥铸咸淳,宋朝最后方孔钱。辽金西夏铸钱少,只因时间太短暂。
嘉定名目居历朝之冠南宋宁宗赵扩嘉定年间(1208~1224年)所铸,自开禧、嘉定以来,由于巨额军费及赔款带来的财政危机日趋严重,朝廷逐渐抛弃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广铸铜、铁钱以应市用,其币制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尤以川炉所铸嘉定诸宝最为特色,宝文名称达十几种之多,是品“嘉定永宝”背定三大钱,为《古钱大词典》之原品,流传有序。
天盛元宝西夏铸,辽代可见有大安。金朝正隆和大定,文字俊逸美胜言。
泰和重宝和通宝,崇庆元宝玉筋篆。阜昌重宝刘豫铸,降金叛将傀儡钱。
天盛元宝西夏仁宗皇帝天盛年间(公元1149-1169)铸造。铜钱多,铁钱少。铁钱背“西”者少见。另有铁母存世。形制有小平,折二,折五,折拾型几种,版别也较多。天盛廿三年为西夏经济、文化鼎盛时期,故在西夏诸钱中,天盛元宝堪称铸量最丰、 *** 最工、文字最秀的一品。
元朝货币多粗劣,八思巴文有大元。明朝共计十七帝,九个年号铸了钱。
洪武年间补大中,永乐年间百姓难。宣德弘治和嘉靖,隆庆万历通宝钱。
大元通宝元武宗海山,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铸,非年号钱。有汉文及蒙古文两种, 版式繁多,大小厚薄不均匀。折十蒙文的发行量比较大,较为常见。汉文“大元通宝”分大小两种,均极其罕见,小型尤少,皆为古钱珍品。
泰昌天启有合号,崇祯通宝百种繁。铸钱花样虽然多,皇帝吊死在景山。
弘光大明和隆武,一一皆是南明钱。永历通宝行篆体,郑成功驻在 *** 。
天启通宝(熹宗)“天启通宝”是明熹宗朱由校执政期间铸造的,有50多个版别。单是币背面的文字,就有很多种,有纪局名、地名的户、工、高、浙、福、云、密、镇、府、院、新;纪重的有一钱、一钱一分、一钱二分等。因此有人认为明朝天启年间所铸的“天启通宝”,开启了我国古代钱币背面版式多样化的先河。
永昌通宝义军铸,闯王建国在西安。大顺通宝文工整,张献忠铸在西川。
西王赏功分三品,金银铜质品品罕。兴朝通宝分三等,小平五厘一分钱。
西王赏功西王赏功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为泉界大珍。1644年,明末农民 *** 军首领张献忠据川时,自称“大西王”,在成都建大西国,改元大顺,铸有“西王赏功”大钱,分金、银、铜三品,以奖励有军功者,存世极罕见。清朝统治期间,凡涉及西王的任何物品(更别说是西王赏功之物)定会被灭门九族,在西王称王的几年已是珍品,极少将领珍藏拥有,历经370多年的今天,尚未闻有人目睹西王赏功的真容。
利用昭武和洪化,皆是三藩吴氏钱。裕民通宝耿氏铸,出于康熙十三年。
后金国号改大清,世祖顺治始进关。顺治通宝有五式,各式文字非一般。
顺治通宝公元1644年,清军攻入关内,清爱新觉罗·福临至北京,即皇帝位,改元顺治,成为清世祖。在北京设铸钱局铸钱,于工部、户部开设宝源局、宝泉局,后随着天下统一,在各地开钱局,并铸“顺冶通宝”。在清军刚入关时,允许明钱流通,但不久即严禁使用明钱及其它古钱,独行清钱。
工部称作宝源局,户部称作局宝泉。顺治通宝有当十,记值记重清大钱。
康熙通宝廿四局,一局一式人喜欢。后期铸有小平样,皆是鹅眼折价钱。
康熙通宝康熙通宝共二十四局,铸行时间又长,铸造数量极多。按照钱文、形制区分的版别辐辏浩繁。文字又变化多端,研究康熙钱币版别的钱谱也多,日谱以及国内的康熙钱谱就有数种。
万寿钱称罗汉钱, *** 精良金光灿。雍正通宝十五局,清钱之中微少见。
乾隆通宝廿六局,清代钱中量最繁。民间百姓皆喜爱,占卜上梁并还愿。
乾隆通宝乾隆通宝是乾隆时期的流通货币, 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里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国策略,创造了封建社会里最后一个辉煌盛世,之后民间便盛传佩带“乾隆通宝”铜钱可驱灾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谐音“钱隆”而备受后世藏家所喜爱的钱币。
嘉庆之后是道光,国力衰退百姓难。咸丰通元和重宝,当十当百又当千。
廿六局铸和私铸,清朝 *** 虚值钱。祺祥年号只因短,祺祥宝钱得之难。
最短寿命钱——祺祥祺祥通宝是清始铸,还未发行,十月五日即被勒令废除,“祺祥”年号仅存69天。铸币回炉铸为“同治”钱(1861年),与祺祥重宝一起并称为中国寿命最短的钱币。
慈禧太后亲摄政,改铸同治年号钱。光绪通宝和重宝,后铸革新用铜元。
宣统在位二年半,大清皇朝至此完。宣统通宝铸量少,皇朝最后方孔钱。
最后方孔钱——宣统通宝“宣统通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的最后一位帝王铸行的最后一种方孔圆钱。方孔圆钱的铸行从秦始皇统一六国铸行“半两钱”到“宣统通宝”结束,经历了两千年的岁月,是我国乃至世界铸币史上的一个奇迹。
自从民国新成立,铜元纸钞和银元。民国三年铸大头,正面人像是老袁。
三年八年并十年,全国流通最广泛。开国纪念银币像,国父先生 *** 。
民国三年(1914年)袁世凯像壹圆银币清朝灭亡之后,1912年4月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北洋 *** 鉴于当时铸币、纸币十分复杂,流通的中外货币在百种以上,规格不一,流通混乱,折算繁琐,民众积怨,同时也想借助货币改制以解决军费问题,便决定铸发国币。袁世凯为了提高自己的统治地位,把他的头像铸于币面,"袁大头"由此而来。
民国二十二年令,改铸银元称帆船。各种银币虽说好,四大银行纸币繁。
民国 *** 多腐败,执政三十单八年。自从新中国成立,五套人民币已全。
以我的能力,也是能简要的这样说说,如果回答错误请大师指导!你为什么喜欢道德经?
我喜欢《道德经》,是因为学会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并且受益匪浅。具体来说,主要从《道德经》中学会了“柔弱”“无为”“不争”的道理,再联系工作生活实际,便觉得《道德经》的智慧真是博大精深。
01 “柔弱” 的智慧“柔弱胜刚强”是《道德经》的重要主张。其实,老子是在告诫我们,做人要低调,不可张扬、不可傲慢。因为强是弱的前奏,大是小的前奏,安是危的前奏,兴是废的前奏,富是穷的前奏,高是低的前奏,贵是贱的前奏,等等。
明白了这一道理,我们就要图强而不恃强,处大而不忘小,处安而不忘危,处兴而不忘废,处富而不忘穷,处高而不忘低,处贵而不忘贱,时时处处保持谦虚谨慎,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戒慎怵惕,如此才是长久之道。
现实生活中,有人志得意满之时,往往就会不可一世,忘乎所以,孰不知,往往是爬得越快,摔得越狠;富得越快,穷得越快。既然这样,就必须以“柔弱”低调的姿态,谦虚谨慎的工作、生活。
02 “无为” 的智慧《道德经》讲,无为而无不为。其实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该为的就要积极做好,不该为的就决不胡乱作为。既然已经明确了工作任务和工作 *** ,那就大胆放手让合适的人去把它做好,而不可在具体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再去对下属指指点点,让人无所适从,那样只会把事情搞砸。
03 “不争” 的智慧《道德经》讲,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现实生活中,那些削尖了脑袋争名逐利的人,往往都没有好下场。反倒是那些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成了人生的最后赢家。
有的人争名,一时达到了目的,但最终身败名裂;有的人争利,一时富可敌国,但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人争权,一时大权在握,但最终遗臭万年。
总之,《道德经》关于“柔弱”“无为”“不争”的智慧,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以无尽的启发,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