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晨八字算命139-搞笑的谜语
生晨八字算命139,搞笑的谜语?
大家好,我在头条做川渝方言搞笑视频,常常会用到川渝方言的谚语,其实川渝方言谚语本身和谜语差不多,不管是谜题还是谜底都能让人捧腹大笑。
四川话自带搞笑属性,如果用四川话出谜语的话,是不是非常搞笑,下面我给大家列举一些,大家把持住:
1、谜题:鸡 *** 栓绳绳
谜底:扯蛋
2、谜题:半空中挂口袋
谜底:装疯
3、谜题:水仙不开花
谜底:装蒜
4、谜题:被窝里放屁
谜底:独吞
5、谜题:老太婆喝稀饭
谜底吗: *** 下流
6、谜题:老鹰打饱嗝
谜底:鸡儿吃多了
7、谜题:抱鸡壳打摆子
谜底:屁儿痒
8、谜题:猫抓糍粑
谜底:脱不到爪爪
9、谜题:黄泥巴钻裤裆
谜底:不是屎都是屎
10、谜题:吃包谷粑粑打荷嗨
谜底:开黄腔(乱扯淡)
11、谜题:鸡脚神戴眼镜
谜底:装斯文
12、谜题:电线杆杆起火
谜底: *** 棒(形容人比较好色)
13、谜题:茅丝里头打灯笼
谜底:找屎(找死)
14、谜题:赖克宝打喝嗨
谜底:好大勒口气
15、谜题:驼子打伞
谜底:该背时(该你倒霉)
16、谜题:坟上撒花椒
谜底:麻鬼
17、谜题:瞎子吃汤圆
谜底:心头有数
18、谜题:外公死独儿
谜底:没得救了(没得舅了)
19、谜题:非洲人老汉跳舞
谜底:黑老子一跳
20、谜题: *** 看报
谜底:一目了然
历史上金屋藏娇的陈阿娇?
汉武帝刘彻还是一个4岁的顽童时,一日,姑妈馆陶长公主刘嫖笑着问他:“彻儿,你要不要娶老婆?” 刘彻高兴地说:“想要。 ”
长公主挨个将周围上百个宫女指过去,问刘彻:“有没有中意的人啊? ”刘彻小脑袋摇个不停。
长公主最后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问:“那姑母将阿娇嫁给你做老婆,好不好?”
刘彻立马笑着说:“如果阿娇做我老婆,我一定盖座黄金屋子给她住。”
以上的故事就“金屋藏娇”的由来!
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汉景帝的胞姐长公主刘嫖,早上从卧室走出,脸上却布满了阴霾。她因前日使人向栗姬示意,欲将女儿阿娇许配太子荣,反遭拒绝,心中恨恨不己,正想找人叙话,散散胸中闷气,忽想起景帝宠爱的王美人来。
这王美人平日见人和颜悦色,满面春风,只因心中暗怀着一颗夺取皇后宝座的心思,故十分注意宫中的人际关系。她口甜似蜜,颇有心术,事事都要和栗姬争宠斗胜,使得栗姬防不胜防。
王美人看到长公主经常出入宫闱,与景帝乃同胞姐弟,素来亲昵,就对长公主格外献媚,特别巴结。有事无事,一见长公主便要走上前客套几句,以示尊崇,博得了长公主的欢心。
长公主闲坐宫中,生了一会儿闷气,便命侍从准备好斩车,携带 *** 阿娇,登上车向未央宫驰去。进宫后,她不让人通报,便径直朝后宫王美人的居处绮兰殿走去。
沿途之上,只见未央宫内新近凿池为湖,堆石为山,进天下奇花异草,植于苑囿之中。
龙首山麓不仅宫殿鳞次栉比,拔地而起,巍峨壮丽,而且按地势构筑种种亭台楼榭,飞檐画栋,金碧辉煌,散落其间。向苍池那边望去,更是碧波万顷,黄旄点点,画舫无数。周遭浓荫夹岸,细柳生烟,黄鹂鸣啭之声,不绝于耳,真是风光幽雅,景色宜人。
长公主和儿女观赏了一会儿宫中风景,渐渐消散了胸中闷气,遂同侍从人等逶迤向绮兰殿而来。这一群人,早被绮兰殿宫女看见,急忙入殿向王美人禀告:
“启禀娘娘,皇姑进宫来访!”
“啊!皇姑大驾光临,赶快摆队出迎!”王美人听说皇姑来访,不觉又惊又喜,满面生辉。
王美人手携胶东王刘彻,急忙走出殿门,后边跟随了一群花团锦簇般的宫娥彩女,一个个喜形于色,直向从沧池那边远远走来的长公主一行人迎去。
“姐姐大驾光临,妹妹迎接来迟,多有得罪!”王美人走近长公主,一边用手将她搀扶住,一边说客套话。
“哪里.哪里?我不过闲来宫中散散心.未及向妹妹通报,唐突而至,多有不恭。”
“姐姐说那里话来,我整天盼姐姐还盼不来呢。何言唐突二字。”王美人说罢,转向胶东王刘彻道:
“还不向姑妈问安!”
“姑妈,安好!姐姐安好!”刘彻自幼机警过人,向长公主请了安后,见她身旁站着一位花枝招展的美丽姑娘,便知这是大自己几岁的姑表姐陈阿娇,就高兴地向她也问了好。
“好!好!真是一位聪颖过人的王子。阿娇,还不快向舅娘、弟弟问好!”
“是!”
阿娇被母亲说得满面通红,两颊艳若桃李,忙向王美人和刘彻行了礼。高兴得王美人心花怒放,一把将阿娇搂在自己怀里,在她的面颊上吻了再吻,说:“还是我这阿娇女儿懂事,乖乖,真疼煞人也!”
说罢,王美人将长公主与阿娇接进绮兰殿中。遂在回廊之上,摆出山珍海味,鲜果佳酿,一面观赏景色,一面叙谈家常。
长公主向王美人说到与栗姬议婚事,只气得耸眉张目,面色铁青,语中忿恨之声不绝。王美人听言,正中下怀,一面假意劝解,一面满面陪着笑,奉承地说道:“姐姐乃宽宏大量之人,也不必为此事与她怄气,仔细保养自己身子要紧!”
“我欲将阿娇许配太子,乃是看在了当今皇上份上,你道我赏识她们 *** ?谁不知道她平日心地偏狭,又会狐媚主上,还有什么本事?总有一日,我要让她知道我的厉害。”
“可惜呀可惜,可惜我儿无福,只怕他想娶这位佳妇,还高攀不上呢!”王美人一手抚摸着阿娇的面颊,一面无限惋惜地说。
“你既有这个意思,我就将阿娇许配彻儿如何?”长公主听出王美人话中之意,连忙反问一句。
“哎,妹妹虽有这般好意,怎奈阿娇乃金枝玉叶之体,怎能下嫁我儿?可惜他非太子,他如是立储之王,我怎不想高攀姐姐呢?”
王美人说罢长吁短叹,话中句句谦言,不配高攀,无非是用语反激长公主,想要让她说出自己想听到的话来。
“哈哈,妹妹,你这就见外了,你我姑舅之亲,何言高攀?况且,废立常情,祸福难料。那栗氏以为自己儿子立储,将来必定为皇太后。那知还有我在,只怕她将来儿子不仅立储不成,就是连她自己的皇后梦,也难以做成!”
王美人见长公主把话说得十分明白,忙接口道:“立储是国家大典,应该一成不变,请姐姐千万不可多心!"
“哼!她既这样不识抬举,我也无暇多顾了!”长公主听言愈加激起胸中妒火,乃愤然说道。
王美人当下心中暗暗欢喜,与长公主议定了儿女的婚约,长公主这才辞别出宫。
这天晚上,汉景帝又来绮兰殿安歇。王美人乘间向景帝说起长公主欲将女儿许配刘彻的美意,不料景帝因刘彻年纪尚幼,与阿娇又相差数岁,一时未肯遽允。王美人即将此情转告长公主,又不免洒落了几滴俩惶泪水。
第二天,长公主用过早饭后,索性带同女儿阿娇,又入未央宫来。一进绮兰殿,王美人看见阿娇,如同落水之人,遇到救命稻草一般,双手将她紧紧抱在怀中,看着她那粉红的小脸,自己不觉泪水盈眶,抽抽噎噎说不出话来,只是“心肝儿”连声叫个不住。
长公主也顺手将胶东王刘彻携住,拥抱怀中,用手 *** 了一下他的头顶,带笑戏言问道:
“我儿可愿娶妇吗?”
长公主挨个将周围上百个宫女指过去,问刘彻:“有没有中意的人啊? ”
刘彻小脑袋摇个不停。将手指噙在口里,只对着阿娇嬉笑,不发一言。
阿娇也对着刘彻嬉笑,把手中采摘的一枝小花,向刘彻手中递去。惹得长公主与王美人一齐开怀畅笑。长公主握住刘彻的小手,向宫女一一指出,笑问道:
“把她作你新妇,可否合意?”
胶东王刘彻,只是嬉笑,摇首不答,如此者三,都是摇首。待指向阿娇时,刘彻独笑语道:
“若得阿娇为妇,当置金屋藏之。甚好!甚好!”说着两个小手高兴地拍了起来,惹得周围宫人也忍俊不禁,一齐大笑。
长公主遂将此言,笑诉景帝,并随即提出将阿娇许配刘彻,景帝也龙颜大喜。他将刘彻叫到当面询问,刘彻乃将金屋藏娇的话复述一遍,自认不讳。
景帝暗想:他小小年纪,独喜阿娇,想必这门姻缘乃天作之合,不若就此应允,一来成就儿女终身大事,二来也叫姐姐长公主满意。于是,景帝认定婚约,各无异言。
自此以后,长公主与王美人,便做了儿女亲家,两人暗中联合,对付栗姬。一个借与景帝谊属同胞,在景帝前日谮栗姬之短;一个借在后宫夜夜专宠,格外献媚,遂使栗姬夺后奢望终成泡影!
后来,刘彻即皇帝位后,阿娇被立为皇后,擅宠贵凡十余年。
谁知后来宫中又进来了一位卫子夫,渐得武帝恩宠。阿娇遂被从金屋中逐出,贬入长门宫。
卫子夫入宫以后,武帝对她宠爱日深,而对陈皇后的感情则逐渐淡薄起来。
陈皇后因此醋兴大发,心中嫉妒卫子夫,暗暗祈求神明大发慈悲,保佑自己早生一位太子,将来好接替皇上,安坐大汉龙廷。
光阴荏苒,一个月,两个月,半年,飞速地过去了。无奈自己的腹形却毫无变化,陈皇后失望至极,几次寻死未遂。
数月后,卫子夫却生下一子。喜迅传来,汉武帝心花怒放,乐不可支,更加宠爱卫子夫了。而陈皇后这时对卫妃的嫉妒,一变而为切齿的愤恨,欲将其置之死地而后快。她想起平日自己擅宠骄贵,谁不畏惧?便立即指使女巫大施邪术,定要将卫子夫 *** 一并蛊死。
一天,武帝方罢朝,忽见一侍从踉踉跄跄进来禀道:
“陈皇后令女巫用巫术诅咒,将木人埋入地下,欲害死卫妃 *** !”
“真是岂有此理!”汉武帝脸都气黄了,当即下令道:
“速将有关罪犯缉拿归案!”
“遵旨!”
众侍从不敢怠慢,忙传令在后宫挨门搜查,捉得罪犯数人,互相牵连,直至三百余人,一并斩首示众。
武帝余怒未消,又下诏道:
“皇后失德,惑于巫祝,不可仰承天命,收回印玺,退居长门宫。”
长门宫,是汉武帝一座离宫,在长安城东,年久失修,早已无人居住,很是阴暗潮湿。
陈皇后本是金枝玉叶,进宫十余年,享尽了荣华富贵,位至极尊。今日入了长门宫,要吃粗劣的饭食,穿破旧的衣服,每日还受宫人监视。今昔相比,她怎能不满腔悲愁。
一日,她突然想起了风流才子司马相如,心想:何不让他用生花妙笔,写出自己的悲苦,异日得呈御览,或可使圣上回心转意。
这司马相如字长卿,乃蜀郡人氏。年轻时,出游京洛齐楚,曾在梁孝王门下作客卿,写了《子虚赋》,名闻海内。
陈皇后等她手下一个亲信宫人入宫来时,便探问道:
“你可知道司马相如吗?”
“司马相如乃当今才子,他以琴传情,惹得绝代佳人弃家与之私奔。当今天下,谁人不晓。但不知皇后问他作甚?”
“吾现被圣上冷落,在此度日如年。久闻司马相如擅长辞赋,欲请他代拟一文,或可打动圣心。不知你可肯助我否?”
“一切由奴婢安排,皇后但请放心好了!”
“那就有劳你了!”
这个宫人匆匆离开长门宫,找到皇后身边一个忠心耿耿的仆人,令其前往蜀郡。
一天,司马相如正在酒店里与朋友谈天说地,忽然从堂外来了一位宫使打扮的人,司马相如忙上前招呼。那位来客把他打量了好一阵才问道:
“你是长卿先生吗?”
“是,有何见教?”
“我有要事相告!”
司马相如将他引入内室,以礼相见。相如妻卓文君也跟着走了进来。
来客从怀里取出一信,递与相如,同时又把背上沉甸甸的包袱放下,置于几案之上。他吁了一口气,说:“蜀郡不小,找到先生真不容易哟!”
相如一边看信,一边暗暗发笑。看完后,又把信递与文君,文君看后笑问道:
“你看如何是好?”
司马相如尚未答话,饮茶的宫使忙站起来指着搁在几案上的包袱说道:
“长卿先生.陈皇后久慕大名,今暂送先生黄金千两,望先生笑纳。并请代拟一赋。如能打动圣心,使皇后重返长乐宫,当别有重谢!”
“承蒙皇后如此器重,我怎敢不效犬马之劳。不过将来能否奏效,我实在不敢所言。
没等司马相如把话讲完,文君便凑近他的耳朵悄声说道:
“若把你当年在我家弹琴的本领再施展一番,那就断无不成之理!”
司马相如听后,笑得前仰后合。宫使却不知他俩说些什么,只好应和着干笑了一阵。
司马相如略加沉思,向宫使说道:
“请你明天早晨来取辞章好了!”
“好,一言为定。”
宫使辞别而去。
当晚,店内酒客散后,司马相如回到卧室里,文君给他挑亮了灯。他伏在几案上,稍一思索,便笔走龙蛇,即刻写成一篇词赋,交与文君品评。
卓文君看完,连声赞道:
“读了此赋,连我也怜惜起陈皇后来!久闻皇上好赋,读了你这杰作,绝不会无动于衷。不过,你还没有拟题目哩!”
“就烦夫人命题吧!”
“陈皇后现居何处?”
“长门宫。”
“那就叫《长门赋》,你看如何?”
“妙哉!妙哉!”司马相如不禁拍手叫绝。
次日清晨,宫使高高兴兴地拿着司马相如的杰作返回长安去了。
《长门赋》辗送送到了汉武帝手中。
这天,武帝独自在寝宫打开《长门赋》,只见开头写道: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
武帝一边读,一边想起了他当太子时与陈皇后卿卿我我,形影不离的情景来。他仿佛同时看见了陈皇后在长门宫中形容枯槁、愁绪满怀的情景。随之,怜悯、恻隐之心不禁油然从心头升起。
读着想着,想着读着,武帝禁不住热泪夺眶而出,
他继续读下去:
“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旁。惕寤觉而无见兮,魂廷廷若有之。”“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
读完全篇,武帝已是泪流满面,生恐被身边宫人发觉,便悄悄拭千了眼泪。他霍地站起身来,毫不迟疑地直向长门宫走去。
武帝到了长门宫,隔着大门望进去,只见陈皇后面色憔悴得像腊人一样,昔日的音容笑貌已成了过眼烟云,不禁又后悔自己来到这里。但他急于问清《长门赋》出自何人之手,便走近宫去。
陈皇后见圣上光临,不禁大喜,慌忙迎上去,跪在一旁,低头不语。
“《长门赋》是何人所作?”武帝冷冷地问道。
“司马相如。”陈皇后赶紧满脸陪笑地走至武帝身旁,以实言相告,手上还捏着一把冷汗。
“是不是写《子虚赋》的那个司马相如?”武帝扫了陈皇后一眼又问。
“就是他。”陈皇后笑道。
“我正想召他入都呢!”武帝喜形于色,自言自语道。
陈皇后见皇上只是问司马相如,而无一言提及自己,心中早就凉了半截,情知复幸无望了,只是后悔白花了千两黄金。
陈皇后自进《长门赋》后,虽终未复幸,但武帝却感念夫妻一场,嘱令宫监按时供给衣食费用,颇为裕如。陈皇后也只得安之若素,自叹命薄。
后数年,陈皇后一 *** ,死后葬于霸陵朗官亭东。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的诗句随着“金屋藏娇”的故事流传至今。从历史的另一个角度来说,阿娇是宫廷权力斗争中的牺牲品,但归根结底她是死在自己的个性之下,煊赫的身世造就了她骄横的性格,成就了她皇后之尊,也毁掉了她青春年华。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隐情?
平阳公主嫁给卫青时,已经当上奶奶了,而此时的卫青,还不到三十岁。
半老徐娘嫁给如日中天的小鲜肉?乍一听,卫青这棵“嫩草”好像是亏大了。实际上呢,卫青娶平阳公主的时候,已经是他的第二次婚姻。三婚女嫁二婚男,谁也不亏谁。
说起来,很早之前,平阳公主和卫青还是阶级地位毫不对等的老熟人。
平阳公主出身高贵,是汉武帝的亲姐姐,西汉朝的长公主。
而卫青的出身就非常卑微了,他是母亲卫媪与别人的私生子,后来做了平阳公主的骑奴。
平阳公主的 *** 位夫君,是平阳侯曹寿。
两个人感情不错,平阳公主还生下了一个儿子曹襄。
只可惜驸马短命,结婚没几年,曹寿就去世了,年纪轻轻的平阳公主因此守了寡。
虽说是寡妇,但皇帝的姐姐是不愁嫁的。没过多久,平阳公主就嫁给了汉朝开国功臣夏侯婴的曾孙汝阴侯夏侯颇。
这次二婚,平阳公主和驸马过了16年,本以为能白头终老,可是这个驸马偏偏不争气,他竟然跟父亲的御婢私通,被人揭发爆料之后,选择了畏罪 *** 。
倒霉的平阳公主再次成为寡妇。
比起丧夫来说,丧子之痛才是她难以抚平的伤痛。
就在夏侯颇 *** 后的第二年,平阳公主的儿子曹襄也英年早逝了。唯一的安慰,就是曹襄还有个儿子曹宗,也就是平阳公主的孙子。
此时的平阳公主早已比不得当年的风华正茂,她已经步入中年,虽说皇帝姐姐不愁嫁,但是选谁成为夫婿,也是个问题。
经历了两次婚姻失败,第三次可得谨慎了。
为此,平阳公主在府内,召开了专题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谁才是公主最适合的如意郎君?虽说三婚不比头婚的要求高,但也不能委屈了长公主这层身份。所选之人必须得是列侯以上的级别。经过众人的讨论后,大家的“票选”达成一致:大将军卫青最合适不过。平阳公主听后,心里其实乐开了花,但她强装镇定地说:“卫青原本是从我家出去的奴仆,怎么可以做我的丈夫呢?”这话摆明着,是平阳公主需要下台阶嘛!很快,机灵的下属们就送来了台阶,他们纷纷奉承道:“大将军如今已是今非昔比,富贵震天下,天底下没有比他更配得上您的呢!”平阳公主对这个回答十分满意,她直接找了自己的皇帝弟弟帮忙,成功嫁给了在当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卫青。在平阳公主两次婚姻期间,卫青是如何从一个奴仆摇身一变,成为身份高贵的大将军的呢?
这事说起来十分励志。
当年,卫青的母亲卫媪本来是在平阳公主 *** 任丈夫家里做奴婢,后来认识了经来平阳侯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
一来二去,两人就打得十分火热,后来卫媪怀孕,就生下了卫青。
这个时候,卫青的名字还是随父姓,名为季青。因生活艰苦,卫青被母亲送到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由于不是郑季嫡出,郑季对这个儿子也毫无疼爱,他打发卫青去放羊。郑家的儿子见父亲态度如此,也没把卫青看成兄弟,都拿他当成奴仆畜生一样 *** 。稍大一点后,卫青开始了思想意识的觉醒,他不愿再受郑家的奴役,便回到母亲身边,做了平阳公主的骑奴。在平阳公主家当差期间,有一次,卫青跟随别人来到甘泉宫,一位囚徒看到他的相貌后说:“这是贵人的面相啊,官至封侯。“卫青听后笑道:“我身为人奴之子,只求免遭笞骂,已是万幸,哪里谈得上立功封侯呢?“当时的卫青说的这话是真的,可他怎么也想不到,命运对他的垂青也是真的。说起来,平阳公主还是他们卫家的大恩人。
公元前139年的春天,17岁的刘彻前往霸上去祭祖祈福。回宫路上,他顺道去看望了自己的大姐平阳公主。
此时的刘彻,深陷“不孕不育”的风波之中。
刘彻7岁被封太子,16岁登基称帝,后宫佳丽不少,却没有一个人怀上孩子。
时间一长,朝臣议论纷纷,就连汉武帝的舅父田蚡,都认为刘彻不孕不育。整天面对着“催生大队”,刘彻焦不焦虑咱不清楚,但他的姐姐平阳公主可以说是 *** 碎了心。这不,趁着姐弟相聚的功夫,平阳公主决定效仿姑姑馆陶公主,给自己这位皇帝弟弟进贡年轻漂亮的女子。她提前做好了准备,将十几个年轻漂亮的女孩精心打扮一番,让她们拜见汉武帝。只可惜,十几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刘彻一个都没看上。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宴席上,刘彻一眼就看中了席间献舞的卫子夫。随即,汉武帝便宠幸了卫子夫。宴席结束后,平阳公主趁热打铁,请汉武帝将卫子夫带回宫中。正在兴头上的汉武帝十分爽快地答应。这个卫子夫,正是卫青的姐姐。早年,卫青的母亲在平阳侯府打工之前,她有过一段婚姻,还生了一子三女。也就是说,卫青有一个哥哥和三个姐姐。卫媪在来到平阳侯府前,曾有过一段婚姻,但史料不详,不知道其夫家姓甚名谁,只知道她除了卫青以外,还有一子三女。卫子夫是卫青的三姐,她相貌出众,平阳公主十分欣赏她,便将她收在府中做了一名教习歌舞的歌女。话说汉武帝将卫子夫从公主府带走后,与卫子夫一同走的,还有她的弟弟卫青。此时的卫青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平阳公主并没有对他“见色起意”。要说平阳公主有什么心思呢?她不过是真心希望这两个从她府中走出去的人,将来飞黄腾达后,能对她有所回报罢了。只不过,平阳公主自己也没有想到,日后的恩惠,竟然远 *** 的期望值。入宫后的卫子夫,进展得并不顺利。这可能也和她的性格有关,她不同于其他女人的妩媚婀娜,属于温柔本分的女人。在竞争激烈的后宫,卫子夫如同透明人,很快就被刘彻抛之脑后。一直到一年后,刘彻将宫中年迈体弱的宫人释放出宫,卫子夫哭着请求刘彻放她出宫回家。刘彻这才又想起了这位楚楚可怜的美人,再一次临幸了她。获得第二次临幸后,卫子夫就怀孕了。十月怀胎,瓜熟蒂落。刘彻迎来了人生中 *** 个孩子,虽说是个女孩,但他依旧喜不自胜。小公主一出生,就被封为了“长公主”。西汉时期,“长公主”不是排行,而是极其尊贵的封号。一般而言,皇帝的女儿(帝女)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姑称“大长公主”。母以女贵,卫子夫也获得了刘彻的无限宠爱。《史记·外戚世家》载:“入宫岁馀,竟不复幸。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卫子夫得见,涕泣请出。上怜之,复幸,遂有身,尊宠日隆。”之后,卫子夫又接连生了2个女儿1个儿子,并成功问鼎皇后之位。一荣俱荣,卫子夫得宠,连带着卫家上下,都受到了汉武帝的赏赐。卫家不仅脱了奴籍,还纷纷变成了显贵。比如说,卫子夫的兄长卫长君,加侍中;卫子夫的长姐卫君孺,嫁给太仆公孙贺为妻,公孙贺也得到宠信;卫子夫的二姐卫少儿,在和霍仲孺分开后,在汉武帝的赐婚下,又嫁给了陈掌。至于卫青,那就更不必说了,汉武帝对这个聪明伶俐的少年十分宠爱,封卫青为建章监,并加侍中。卫青除了沾姐姐的光,最主要的还是他自身的优秀实力。作为西汉名将,他多次领兵出征,才能打得匈奴闻风丧胆,成为了当时炙手可热的大将军。一边是飞黄腾达的卫青,另一边,则是冷冷清清的平阳公主。从平阳公主两次嫁夫以及举荐卫子夫姐弟进宫的事情来看,她并非只想过岁月静好的人生。而她的两次失败婚姻,除了带走她的青春岁月之外,什么都没有留下。虽然她的儿子曹襄留有一子曹宗,但这个孙子和他的亲奶奶平阳公主几乎没见过面,也就没有任何感情可言了。平阳公主的中年危机,就在于没有可以依靠的势力和根基。她必须找一个靠山,并且还是能够让她日后长期稳固地位的靠山,而此时的朝中,没有比卫青更为适合的人选了。平阳公主思来想去:自己虽说人到中年,凭着平阳公主的身份,再嫁一次吧!嫁给谁呢?当朝大红人卫青可不正是更佳人选嘛!平阳公主可不傻,这盘棋,既然要下,那就得稳赢啊。首先,卫青和平阳公主的渊源颇深,当初卫青混不下去的时候,得亏了平阳公主的收留。其次,平阳公主对卫家有恩。若不是当年平阳公主向汉武帝推荐卫子夫,说不定他们姐弟俩还得继续为奴呢!如今一个贵为皇后,一个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军。这一切的富贵基础都来自于平阳侯府。第三,便是平阳公主最看重的。如日中天的卫青,战功无人可比,作为皇帝的舅舅,若是再娶了皇姐,不仅亲上加亲,这以后的日子可就高枕无忧了。卫青这样的大好青年,平阳公主岂能放过?思虑一夜后,平阳公主进宫见了汉武帝刘彻。刘彻听闻了姐姐的请婚后,他哈哈笑道:“当初我娶了他的姐姐,如今他又娶我的姐姐,这倒是很有意思。”汉武帝欣然答应了平阳公主的请求,平阳公主顺利抱得美男归。这兜兜转转的因缘际会,确实如汉武帝所说:有意思得很啊!谁能想到,早年的卫青本是骑奴,这下好了,奴仆和主人结婚了,奴仆变主人了。汉武帝娶了卫青的姐姐,卫青得喊汉武帝姐夫。可如今风水轮流转,卫青又娶了姐夫的姐姐,成了汉武帝的姐夫。这真是姐夫见姐夫,不知谁是姐夫了。玩笑归玩笑,就算借卫青十个胆子,他也不敢让汉武帝喊他姐夫的。让卫青娶平阳公主,不仅是平阳公主的意思,也正中了汉武帝的下怀。
正所谓“功高震主”,卫青在漠北之战后,将汉朝的老仇敌匈奴打得不成气候,满足了汉武帝的计划和部署,实在是功劳太大了。
之前的攻打匈奴,朝廷对卫青的各种赏赐都十分阔绰,但漠北之战后,他的封赏却迟迟没有下来。
之所以迟迟没有封赏卫青,表面的原因是因为李广的 *** ,这让原本低调的卫青 *** 的备受瞩目和引来不少非议,各种说法都有。
除了卫青一人的功劳和威望之外,卫家势力几乎已称霸了前朝后宫。且看,卫子夫的儿子是太子,卫青本人是大将军大司马,而外甥霍去病是骠骑大将军,卫青的大姐夫公孙贺也是将军,三姐卫少儿又嫁与了汉高祖时期名士陈平的后裔陈掌。您说,汉武帝还拿什么来赏赐卫青呢?难不成赏他个皇位坐坐?千百年来的任何朝代、任何帝王都不希望一个家族势大过大。即便汉武帝不承认,但现实就能说明一切。因此,汉武帝对卫青,就难免有所隔阂,这也是正常的,任何一个帝王都不希望一个家族势大,千古以来皆是如此。除了忌惮之外,如何封赏也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赏封号吧,卫青早已获封大将军,相当于太尉一职,已是位列三公。赏钱财吧,他早已多次赏金千两,没啥新意。可以说,漠北之战的大功劳,只剩下裂土封侯,已经是赏无可赏了。
更何况,裂土封侯又与汉武帝施行“推恩令”的本意相违背,总不能当着全天下人的面,打自己的脸吧!
而此时平阳公主的请婚,对汉武帝来说,无异于及时雨,他求之不得呢。
将平阳公主作为赏赐性质,嫁给卫青的话,既可以作为赏赐,又能拉近关系。
对内呢,满足了姐姐的需求;在外人看来,亲上加亲,那是十足的恩宠。可谓有里有面,两全其美。
至于卫青呢,他没得选择,皇帝赐婚,他只能接旨。
好在平阳公主对卫青不错,两人婚后相处也比较融洽。两个经历过婚姻失败的人,感情既不浓烈,也互不亏待。
公元前106年,卫青去世,作为平阳公主的第三任丈夫,他走在了平阳公主的前面。
平阳公主再次寡居,这一次,她没有再嫁。后来,临终的平阳公主向汉武帝请求,将她与卫青合葬,汉武帝再次成全了姐姐。纵观平阳公主的一生,她经历了三段婚姻,又经历了三次孤独。虽出身高贵,却饱经凄凉。她与卫青的结合,没有两情相悦的水到渠成,更像是一场政治的交换和制衡。好在卫青是个低调善良的人,他能履行丈夫的责任,与公主相敬如宾,互相陪伴,这便是对公主 *** 的回馈了。改立歌女出身的卫子夫为皇后?
表亲联姻 阿娇成就汉武大帝
汉武帝能当上皇帝,全靠阿娇母亲馆陶公主的策划,武帝年幼时单名彘,是景帝刘启的第九个儿子,生母王娡在入宫前已经嫁人并生有一女,凭借娇艳容颜和满腹心计在入宫后得宠,但也仅为美人而已,在后宫地位低下,在朝廷无权无势。刘彘出生时上面有八位哥哥,按道理皇帝的位置无论如何都轮不到他来坐,可是这刘彘却偏偏风风光光地当了54年的汉武大帝。
馆陶公主景帝的正宫娘娘薄皇后没有孩子,当时最受景帝宠爱的栗妃却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刘荣敦厚仁义,景帝前元四年(前153)依法被立为太子。当时小刘彘才4岁,因为聪慧得到景帝喜爱,被封为胶东王。如果历史果真顺其自然发展下去,历史上就不会有汉武大帝这个满身故事的皇帝。自从太子确立以后,后宫内就暗藏着一场风暴,这风暴源自个女人的骄纵与虚荣,这个女人在宫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因为她是窦太后的掌上明珠——馆陶长公主。
窦太后说到馆陶公主,那我们就不得不提窦太后,她是景帝的亲生母亲。窦太后共生育子女三人,女儿馆陶长公主刘嫖,长子景帝刘启,次子梁王刘武。窦太后也是一位命相奇好的女人,为了吃饱饭入宫当宫女,不想被吕后赏赐给当时的代王即后来的汉文帝刘恒,生了子女当上了皇后。
刘恒死后,窦太后的长子刘启继位。老太后虽然有享不尽的富贵,但是后宫生活难免单调,能够说说知心话的只有女儿馆陶长公主,因而长公主的地位非常特殊。长公主能够自由往来于宫中,看透了宫廷里的潜规则,为保证自己在皇族中的地位,只好打女儿阿娇的主意,女儿当上皇后,自己何愁在母亲百年之后的富贵,于是派媒婆向太子刘荣求婚。
刘荣的母亲栗妃是个小心眼的女人,她对长公主经常用美女讨好景帝的行为早就忍无可忍了,想都不想就一口回绝了这门亲事。(你想啊,没事就拿美女献给给自己老公,现在还想来搞自己的儿子,你要是栗妃,你能同意吗?) 长公主可不是一般人,你栗妃不给面子,那就不要怪我了,她竟起了废掉刘荣之心。在废掉刘荣之前,必须找一个能够接替皇位并且同意女儿阿娇当皇后的人。经过观察,长公主将目光锁定了王美人。此人在入宫后守礼本分,其子刘彘虽然幼小,却因聪明深得景帝喜爱。决心已定,长公主开始行动。
王娡王美人王美人虽然品阶低但她也有当太后的心啊,就这样俩人各怀鬼胎地走到了一条路上。一日,长公主带着阿娇,王美人带着刘彘,与景帝坐在猗兰殿上闲话家常。大家拿孩子们开心,长公主问刘彘:“儿欲得妇不?”刘彘答:“欲得妇。”长公主逐指着环绕四周的待女,刘彘都说不要,最后指到阿娇,刘彘大大方方地说:“好,若得阿娇做妇,当作金屋储之也。”就此传下金屋藏娇的佳话,刘彘也因此语迈出登上皇帝宝座的 *** 步。景帝闻得稚子之语,天真可爱,认为是天意,殊不知这是一场早就预谋好了的大戏的前奏。
阿娇此后,长公主和王美人结成联盟,用尽手段,终于如愿以偿。景帝前元七年(前150)正月,太子刘荣被废,栗妃被打入冷宫。四月,王美人成为皇后,7岁的刘彘成为太子,赐名彻。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刘彻年满16岁,举行隆重的加冠礼。冠礼后不久,景帝卒于未央宫。刘彻在父亲灵柩前即位,称汉武帝,阿娇入主中宫,贵为一国皇后。
金枝玉叶敌不过歌姬
武帝初即帝位时很年轻,尽管国家局势趋于稳定,之前的“文景之治”使国家和百姓都进入空前富足的阶段,但是各路诸侯王觊觎帝位的野心一点都不少,匈奴的频繁入侵也是比较大的忧患,朝廷上掌权人物的党派竞争也很激烈,一不小心,皇帝的位置指不定被谁夺去。为保证国家不出意外, *** 都由武帝的祖母窦太后决断。 窦太后崇信黄老之术,武帝喜欢儒家思想,二者对立的地方不少,窦太后对年轻气盛的武帝不太满意,武帝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还得罪了不少当权派。在这种情况下,能保住皇位,皇后阿娇全家的功劳可想而知。武帝一方面对阿娇极尽体贴温柔,一方面故意装出贪图享乐的假象,暗自培养心腹和兵力,等待风烛残年的窦太后去世,等待自己羽翼丰满。
卫子夫阿娇皇后在这段岁月中度过了她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崩,武帝终于脱离管束,专心治理国家。当然,武帝的生母王娡也怀有参与朝政的野心,可是才能有限,命运不济,这时的武帝翅膀已经变硬,兵权在握,心狠手辣。他游刃有余地玩着利用女人巩固自己地位的游戏,却不再受任何女人的牵制,皇后的价值在减少,阿娇处于尴尬之境。
多年来阿娇没有生下一男半女,武帝的子嗣成了大问题。阿娇自幼贵为长公主之女,要什么有什么,说一不二,脾气火暴,武帝在真正拥有权力以后,需要女人完全服从自己,阿娇却做不到。时光也无情,皇后如花的容颜在十几年后逐渐凋零。正当美人迟暮之际,武帝在胞姐平阳公主家遇到了婉丽温柔的歌女卫子夫。卫子夫歌喉婉转,舞姿柔曼,性情柔弱,武帝在欣赏歌舞的时候被佳人迷住。公主看出弟弟眼神中的爱慕,趁武帝休息,令卫子夫到尚衣轩中服侍,当即承皇恩于尚衣轩中。几天后,卫子夫被平阳公主送进宫中,一年后竟专宠后宫。阿娇为了这件事又哭又闹甚至以 *** 来威胁,企图夺回武帝的宠爱,怎奈色衰而爱弛,在青春美色面前,阿娇输得很惨。
虽然不能把皇帝怎么样,阿娇打起了卫子夫的主意。卫子夫得宠之余谦恭谨慎,又接连生育,阿娇找不到机会,醋意大发也顾不了太多,找来巫女楚服,想用巫术除掉卫子夫,这位金枝玉叶的皇后因此卷入史上著名的巫蛊案。 巫蛊案的根源其实在于武帝迷信术士炼制长生不老丹药,武帝在政事上英明果断,但是在长生不老问题上却糊涂。由于皇帝相信巫术,宫廷上下都受影响。巫蛊之术是报复敌人的一种手段,找来巫师在象征仇人的木偶上刻上要诅咒之人的名字,然后深埋在地下,同时请巫师施展法术来伤害仇人的性命。现在听起来滑稽的行为,在西汉时风行一时,巫蛊不仅成为诅咒他人的工具,更是陷害他人的利器,这些巫术搞得西汉江山乌烟瘴气。
恩情中道绝
阿娇招巫女作法诅咒卫子夫的事情被武帝知道后,武帝大怒。他对阿娇的忍耐早就到了极限,碍于当年阿娇一家尽心帮助他稳固帝位的情面,一忍再忍,这次他很绝情的下了废除皇后的诏书:“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并斩首楚服等300人。
自幼被恩宠包围的阿娇从此幽居长门宫,终日以泪洗面,形容枯槁不得圣颜。为了重新获得丈夫的眷顾,阿娇不惜花费千金请大文士司马相如作《长门赋》。《长门赋》全篇文辞优美,读之令人伤心欲绝,却终究未能挽回帝心。
武帝晚年残暴多疑,为防止自己死后宫内出现像吕后那样残酷专权的后妃,借故杀掉所有为他生过孩子的妃子,包括他晚年最喜爱的昭帝的母亲钩弋夫人。而在长门宫远离是非恩怨的阿娇一应仍旧按照皇后级别,安然终老。与无数惨死的后妃相比,被废皇后的悲剧命运反而不显得太过悲哀。
六七十岁的老人自己养老?
在农村里,六七十岁的老人自己养老,一个月大概有三百元钱就夠用了!
在穿衣方面,农村的老人以御寒蔽体为主,不求西装革履,不奢求名牌衣服,有儿女淘汰的衣服鞋帽,城里親戚送来的八成新的服装,就已经心满意足,如果在父親节母亲节,有孝心的儿女买来新衣新鞋,即使都是廉价的地摊货,也会欣喜若狂地向左邻右舍炫耀几天!
在吃食方面,农村的老人以充飢果腹为主,一生一世没有食不厌精、大吃大喝的习惯,最多在晚上喝二杯低档的白酒。平时在房前屋后种些果蔬,在院子里面养些鸡鸭鹅猪自给自足,多余的还可以換些零花钱,买一些油盐酱醋。
在居住方面,已经给儿子们盖好了二层楼房,自己就住在旁边的老旧房屋里,既不打算翻盖,也不打算装修,既不需要攒钱买房,也不要付房租。
用手压井的水洗菜洗衣,用自来水煮饭饮用,房间里最多有二盞三瓦五瓦的LED节能灯,为了节约电费,连电视都很少看,连孩子们淘汰的智能手机,也闲置在家不肯使用,每月的水电费支出,也只是三、五元钱左右。
在出行方面,也沒有什么需求,很多的农村老人,一生之中很少去几趟县城,至于外出旅游,更是不敢奢望,自己的居住地就是白云兰天、青山绿水,没有多余的钱,也没有雅性去外面的世界欣赏参观。
现在他(她)们每月有一百多元的基础养老金,而且隨着 *** 经济实力的增长,还有逐年增加的势头,每年的土地流转费收入,和国家对农业的补贴,足够老人们应付人情往来的支出,在遇上吃喜酒、吃喜面、喝丧汤的时候,也不至于愁眉紧锁了。
身体健康的农村老人,还可以去城里做保安保洁,每月收入一二千元,还可以帮助儿女或积攒起来养老,以备不时之需。
当然如果基础养老金每月能再增加一二百元,那样的话就会绰绰有余了,关键的问题是要注意保养好自己的身体,尽量做到少生病、不生病!
我们的农民以能吃苦耐劳著称于世,吃下的是草,挤出的是乳,所以我这个农村出身的老妪认为:农村六七十岁老人自己养老,一个月有三百元钱左右就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