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最忌的几种丑名-齐襄公和妹妹文姜之间真的不清不楚吗

admin2023-01-07 21:12:1221

起名最忌的几种丑名,齐襄公和妹妹文姜之间真的不清不楚吗?

这事啊,《诗经》和史 *** 录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不容置疑。

《诗经·国风·齐风·南山》这是一首讽刺齐襄公与鲁桓公的,《毛诗序》云:“《南山》,刺襄公也。鸟兽之行, *** 乎其妹,大夫遇是恶,作诗而去之”。可见这件事在当时堪比当年的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事一样轰动全世界,以至于记录在《诗经》和各类史书上。

齐襄公(?―前686年),姜姓,名诸儿,齐僖公长子,齐桓公异母兄,春秋时期齐国第十四位国君,公元前698年―公元前686年在位。齐襄公在位期间,荒 *** 无道,昏庸无能,与其异母妹文姜 *** ,派彭生杀害妹夫鲁桓公,而后再杀彭生以向鲁国交代。前686年,齐襄公遭连称、管至父、公孙无知等人所杀,公孙无知自立为君。公元前685年,雍廪袭杀公孙无知,齐襄公之弟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

鲁桓公(约前731年—前694年),姬姓,名允,鲁惠公嫡长子,鲁隐公之弟,春秋时期鲁国第十五位国君,谥桓。公元前712年,鲁隐公被杀,鲁桓公即位,后来娶齐襄公的妹妹文姜为夫人,前694年,鲁桓公陪夫人文姜去齐国探亲,发现齐襄公与文姜 *** ,齐襄公授意齐国大臣公子彭生 *** 鲁桓公于齐国,嫡长子鲁庄公即位。后来鲁国“三桓”(庆父、叔牙、季友)作乱,这“三桓”都是这个鲁桓公的儿子,鲁国从此不得安宁。娶个坏老婆不打紧,不要说影响三代,简直是从此鲁国一步步走向衰败。

文姜(?-前673年),姜姓,名字不详,齐僖公之女,齐襄公异母妹,齐桓公异母姐,鲁桓公的夫人,鲁庄公之母。春秋四大美女(西施、息妫、文姜、夏姬)之一。与齐襄公 *** 被鲁桓公得知,齐襄公令彭生杀鲁桓公。这四大美女可真是不祥之物,最少的害死一个诸侯国君,最多的害死好几个国君。

起名最忌的几种丑名-齐襄公和妹妹文姜之间真的不清不楚吗

那么我们就来欣赏《诗经·国风·齐风·南山》这首诗吧!前两段是说齐襄公的,后两段是说鲁桓公的。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巍巍南山真高峻,雄狐求偶步逡巡。鲁国大道宽又平,文姜由此去嫁人。既然她已嫁别人,为啥想她存歹心?)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屦jù :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五,通"伍",并列;两,鞋一双。緌ruí :帽带下垂的部分 。葛鞋两只配成双,帽带一对垂耳旁。鲁国大道平又广,文姜由此去嫁郎。既然她已嫁玉郎,为啥又跟她上床?)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蓺yì :即"艺",种植。鞫jú 菊:穷,放任无束。想种 *** 怎么办?修垄挖沟勤翻土。想要娶妻怎么办?必须事先告父母。既已禀告过父母,为啥任她肆 *** 污?)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析薪:砍柴。想去砍柴怎么办?没有斧子砍不倒。想要娶妻怎么办?没有媒人娶不到。既已明媒正娶来,为啥让她娘家跑?)

简单说一下,齐国齐僖公的女儿文姜长得很漂亮,在齐国就和同父异母的哥哥诸儿(齐襄公小名)私通。到了出嫁的年龄,看中了郑国的太子姬忽,这姬忽是个明白人,说了句:齐大非偶。啥意思,我郑国是小国,齐国是大国,也就是今天说门不当户不对。穷小子娶大家闺秀,不合适。最后嫁给了鲁桓公。

诸儿(齐襄公)当了齐国国君后,就很想这个亲妹妹兼情妹妹,就以和鲁国缔约为名,让鲁桓公携夫人一行去齐国签合约。文姜光明正大地来到齐国,回到故国,到齐国宫室看哥哥名正言顺吧。可是齐襄公(诸儿)费尽心机可算把亲爱的妹妹骗回来了,怎么舍得让她回去,两个人折腾了大半夜。

这鲁桓公也不是傻子,早就听说过夫人文姜和哥哥不清不楚,但一直不敢相信。可这大半夜不回家,这事不合适吧,气得鲁桓公到齐宫大闹。这一闹,夫人倒是回来了,然后鲁桓公把夫人大骂了一通,说了不少难听的狠话。第二天,文姜就把鲁桓公说的话传给了齐襄公(诸儿)。

这齐襄公也是精虫上脑,借故在野外宴请鲁桓公,就是我们今天到郊外野餐的意思,把鲁桓公灌醉,授意大臣公子彭生把鲁桓公给弄断几根肋骨,本意是让他受伤不折腾也就是了。可这公子彭生用力过猛,竟然把鲁桓公活活弄死了。

这事鲁国岂能善罢甘休,马上派使者质问齐国,国际社会也是 *** 哗然,人家总统去你们国家走访,你竟然把人家弄死了。即便是美国,也不敢这么干啊。齐襄公(诸儿)没办法,就是说是公子彭生的个人行为,把大臣公子彭生杀了谢罪。从此文姜也没脸回鲁国,就住在齐鲁交界的地方。

这件事导致的后果太大了。在齐国,导致公孙无知叛乱, *** 齐襄公自立为君。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急奔他过避难。最终公孙无知被杀,这就导致了小白和公子纠挣着回国当国君,管仲和鲍叔牙登上历史舞台,成就春秋更大的霸主齐桓公。

在鲁国,文姜的儿子鲁庄公去世,孩子还小,几个弟弟(三桓)开始执政,鲁国开始国君衰微,即便是一百多年后孔老夫子当了大司空,经过无数的努力,也没有改变这种结局。从此鲁国一步步走向衰败,最终 *** 。

给孩子娶媳妇一定一定要打听清楚对方情况,一个原则是“齐大非偶”,千万不可两家差别太大。二个原则是作风不正的坚决不能要,会害死孩子的。三是一个败家媳妇不要说毁三代,可能把你家给毁的绝了户,家破人亡。

万望各位网友给孩子找对象要以史为鉴,慎重再慎重!

起名最忌的几种丑名-齐襄公和妹妹文姜之间真的不清不楚吗

姓名对人生有影响吗?

自然是有,名字不仅是一种称呼,一种代号,更是一种家族符号,一种传承。好的名字可以让人更容易记住你。

古人更是注重姓名,取名一般都怀有一种期望。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名字是一种家族血缘的符号。古人,是宗族社会聚集而居,讲究同性同宗,在古代,如果你没有家族支撑,是很容易受欺负的。古代 *** 取名更是讲究: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

在现代,虽然取名没有那么讲究,但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社会符号,如果名字取得偏僻难拗,那么别人也很难叫出你的名字,在 *** 上也很难输入,影响交际;如果取得通俗易懂,也很容易重名,重名多了,也显得庸俗。

总之,一个名字也许就伴随了你一生,父母取名时需慎重。

给宝宝起名有哪些注意事项?

起名字要注意什么?起名忌讳十点

名不正则言不顺。宝宝呱呱附地,父母最关心的莫过于给孩子起个好名字。许多人为了给儿女取个好名字,绞尽脑汁,翻《辞海》,看唐诗,问朋友,有的甚 至花钱请人取名,结果取的名字并不理想。命名,看上去容易,实际上是有一定难度的。两三个字的简单组合,里面却包含了许许多多的技巧和 *** 。要做到名字顺 口、简单、含义深刻、令人难忘,在命名时就要注意形、音、意三条原则。这一点说起容易,做起却难,原因就在于命名时存在许多忌讳,这就要初为人父母者必须 处处小心,要争到防患于未然。现将这些起名时常见的忌讳归纳如下:

1、忌讳祖先和先贤的名字

汉族起名,一般避祖先的名号。其一是汉族传统极讲辈分。以祖先名字为名,不但打扰了辈分的排序;而且会被视为祖先的不敬。其二是由于汉族的特殊性决 定的。汉姓,首先是承继父姓,然后起一个本人的名字,而某些少数民族或外国人,有本名、父名或本名加母姓、父姓。如法国人的姓名通常为三段,即本名,加母 姓,加父姓。如果汉姓名的在承继了父姓以后,再加上祖先的名字,那么两者就没有丝毫区别了,这样你根本无从分辨李四这个人到底是爷爷还是儿子了。在封建制 度下,人们不仅要“尊祖敬宗”,而且要奉为至尊,即使直呼君主的名字也是大逆不道,清代的雍正、乾隆时,仅凭这一条就可以处人死罪并殃及九族。于是这种忌 讳便被称为“国讳”。但就现代人而言,仅就名论,一般不以伟人、名人的名字为名。但有人因崇敬某一伟人或名人,特意取其名为名。如李大林、张大钊,便是取 *** 、 *** 之名为名。当然姓赵、姓关的人,也不应以“子龙”和“云长”为名了,否则便会今古不分。

2、忌讳生冷字

名字是供交际使用的,否则,名字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当今的时代是计算机的时代,绝大多数计算机储存的汉字仅限于常用字。如果命名时,使用一些生僻 字,一般人不认识,必须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命名使用生僻字,只能白白增加别人工作的难度、麻烦。人们在使名时选用生僻字的动机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 不落俗套。但一般人们认识的常用字,却不过三、四千字,而命名又主要是为了让别人称呼,并不是为了卖弄学问。有人曾举例说,当你去某个部门申请工作时,主 管领导看了你的履历表后,如果认不出你的名字,那么对你的印象肯定也是很模糊的。如果他在叫你时,把你的名字读错又经你纠正,这场面可能会使领导尴尬。领 导会觉得失了面子而窘迫甚至恼怒,你也可能会国因为领导然连你的名字都不认识而生轻视之心。日后在上下级相处过程中,就可能发生一些龃龉或不协调不融洽的 现象。命名固然要避免俗套和雷同,但不能靠使用生僻字。使用生僻字,影响了形象,妨碍了交际,可谓得不偿失。我国汉字的数量非常多,仅《康熙字典》就收有 四万二午一百七十四字,另外繁简字、古今字、正俗字之间往往有非常细微的差别。旧时人们命名,喜欢翻看《康熙字典》这是不足取的。我们要使用工具书,最理 想的是《现代汉语词典》。它在每个字下还收录词语,这对于命名很有参考价值。使用这部工具书也要注意,里面的生僻字,使用时要注意避开。

3、忌讳姓名字体的单调重复

起名最忌的几种丑名-齐襄公和妹妹文姜之间真的不清不楚吗

有些人命名,喜欢利用汉字的形体结构做文章。例如:石、磊、林、森、聂、耳这三个名字即是此例。这种命名的审美效果颇佳,可惜我们的姓氏能如此利用 的微乎其微。而且即使石、林、聂三姓,也不可能人人都使用这种 *** 。有些人取名时喜欢将姓名用字的部首偏旁相同,并将此作为一种命名技巧来推广,如李季、 张驰,这种技巧实际上不值得提倡。如果姓名三个字的部首偏旁完全相同,就会使人产生一种单调之感。特别是当你在书法签名时,就会更强烈地感觉到,偏旁部首 相同的名字,如江浪涛、何信仁等,不论如何安排布局,都有一种呆板单调之感,不会产生点事纵逸、变化多姿、曲折交替,气韵贯注的美学效果。我们既然是用汉 字取名,就不仅要考虑意义上高雅脱俗的抽象美,而且要注意书写时变化多姿的形象美。

上述例子说明名和姓存在形体结构的搭配问题。如果形体结构没有变化,姓名就显得呆板,拘谨。

在运用字形命名时,过去有两种技巧,一是拆姓为名,另一是增姓为名。所谓的拆姓为名是指取名时截取的一部分作为名,或者把姓分割为两部分作为名。如 商汤时的辅弼大臣伊尹,其中就是取姓的一部分“尹”而构成的,此外现代著名音乐家聂耳,著名作家舒舍予(老舍)、张大弓、计午言、董千里、杨木易也都属此 类。另外还有雷雨田、何人可等也是将姓拆为两部分作为名的。古人有些人将名剖分为字,如南宋爱国诗人谢翱,字振皋羽,字即由名拆开而成。明代的章溢字三 益、徐舫字方舟、宋玫字文玉,清代的尤侗字同人、林佶字吉人都属此类。还如清代的毛奇龄字大可等。还有些人是将姓名剖分为号,如清代的胡珏号古月老人,徐 渭号水月田道,则又分名入号。

所谓的增姓为名是指在姓的基础上再增添一些笔划或部首构成一个新字成为名,如林森、于吁、金鑫、李季等。

4、忌讳多音字

我国的姓氏多半属于单音字。也有个别姓氏属于多音字,如:乐字。这种姓氏显然在交际时会造成麻烦。如果说姓氏的多音是无可奈何的事实,那么名字的拟 定是完全可以避免这种麻烦的。山东某地有一个学生名叫乐乐乐,老师上课时却不知该怎么叫他,老师居然让这个名字给难住了。这个名字的三个字都是多音字,可 有八种读法,读者有兴趣可以自行排列一下。

看来这个学生的父母是成心跟整个社会过不去,一个名字居然有八种读音,在交际场合如何使用呢?到头来别人想叫不敢叫,唯恐叫错了被人耻笑,吃亏的还是自己。别人叫不上来,可以不叫,可以避开。一个人的名字如果别人不叫,不使用,那么这个名字又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

所以对于多音字应尽量回避。如果要用, *** 通过联缀成义的办法标示音读。例如:崔乐天、孟乐章。前者通过“天”说明“乐”当读lè,后者通过“章”说明“乐”读yuè。最后一个用意义告诉你应读什么。

汉语有相当一部分多音字常用的只有一个音。这样的多音字在命名时就不必担心使用时会产生误读。

5、忌读“绕口”字

命名有时可以得用叠音的 *** 。例如:丁丁、方芳、辛欣等。如果不是叠音的姓名,名和姓的发音 *** 就要拉开一定的距离,否则,读起来不顺口,达不到的 效果。有些名字读起来费劲、吃力,弄不好就会读错、听错。原因在于取名用字拗口,几乎成了“绕口令”,如沈既济、夏亚一、周啸潮、耿精忠、姜嘉锵、张昌 商、胡楚父、 *** 林、傅筑夫等。这些名字,有的连用两个同声母字,如亚一、姜嘉等。有的连用两个同韵字,如既济、夏亚、啸嘲、胡富、励芝等。前一种是双 声,后一类是叠韵。有的三个字同韵,如张昌商、胡楚父、 *** 林、傅筑夫等。所谓“绕口”字,主要是指双声字、叠韵字和同音字。由于声母相同,连续起来发音 费力;韵部相同的字连读,发音也较困难;所以,双声叠韵是造成“绕口”的主要原因。由此看来,忌用“拗口”字起名,主要是指不用双声、叠韵字起名。掌握了 这个规律,就好办得多了。符合音美标准的命名,应当是名和姓的声母不同组,韵母不同类。例如:彭涛、冯企、娄韵、齐飞、余声、万鸿等。这些命名,由于命名 和姓的声韵异组异类,因而声音有了变化,读起来比较顺口悦耳。

如果名和姓同组,甚至完全相同,只要处理好韵母的关系,效果也很好;反之,名和姓同类,甚至完全相同,那就要在声母上下一番功夫。例如:彭宾、冯凡、娄林、张晨、余宽、方川等。

6、忌读不雅的谐音

有些人的名字,表面上看非常高雅,但由于读起来会与另外一些不雅的词句声音相同或相似,便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嘲弄和谐谑,成为人们开玩笑的谈资,产生 某种滑稽的喜剧效果。这种语词可分为两类:一是生活中某些熟语,一是贬义词。例如:宫岸菊( *** 局)、蔡道(菜刀)、卢辉(炉灰)、何商(和尚)、陶华韵 (桃花运)、李宗同( *** )、汤虬(糖球)、包敏华(苞米花)等。

上述谐音使姓名显得不够严肃,不够庄重,在大庭广众之下容易授人以笑柄。另外有一些名字易被人误解为贬义词,如:白研良(白眼狼)、胡礼经(狐狸精)、沈晶柄( *** )等。

这种谐音往往变成绰号。父母起名时,如不慎重,很容易给儿女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到那时可就悔之晚矣。

7、忌讳过于时髦的字

在历史的任何阶段,总会涌现出一些极为时髦的字眼儿。如果命名时追逐这样的字,必然使人感到家长文化素质差,简单是俗不可耐,而且这样的名字,也容 易重复。五十年代的“建国”,七十年代的“卫东”,可以说遍及大江南北;“ *** ”、“马建国”、“ *** ”、“王卫东”、“刘卫东”、“赵卫东”……又 可谓千人一面。由于政治狂热情绪的蔓延,把政治色彩溶入姓名中,曾一度成为最时髦的事情。诚然,名字的确需要色彩去点缀,但姓名的色彩需要五颜六色。人人 都去追逐时髦的字眼儿,也未免太单调乏味了。由此不能不让人深思,虽然我国几千年封建历史,并且讲究“忠”、“孝”之类的字眼儿,如果剔除范字,“忠”、 “孝”之类的字眼儿使用频率并不高。这说明古人命名也不喜欢赶时髦。历代儒家大师,那些拚命向人们灌输“忠孝仁义”的大儒们,哪一位名字里有“忠”、 “孝”之类的字眼儿?孔子讲了一辈子“仁”,他为儿子起名却用了鱼类的名字鲤。追逐政治上的时髦字眼儿,只是政治上幼稚和肤浅的表现。这是追逐时髦的一个 极端。

其二,中国人还是不要起过洋化的名字。中华民族的子孙是一个文明古国的传人,我们的民族有着自己的伦理道德、审美意识和文化价值,所以不应该轻视自 己。特别是在命名上,要显示要保持民族特色。民间认为,选用近于洋化的名字,如约翰、玛丽、丽莎、安娜等,有时还是一种时髦。但在日后的社会变迁和人我交 往中,可能会给对方心理上造成一种轻视和不快的印象。当然,这是文化方面不同的一种误解,但这种误解也可能会影响人去获得的机遇,为一个名字而付出这样的 代价,无论如何都不划算的。

8、忌讳过于夸赞的字

名字好听与否,不在于用词多么华美,而在于用词用得恰当到好处。但有的人可能会犯下错误:给男孩子起名,总是离不开一些过于生猛的字,如豪、强、 炎、猛、闯、刚等,虽然斩钉截铁,读起来刚强有力,用男子汉派头,但也容易使人联想到浑噩猛愣、 *** 无检,使气任性,不拘礼法,误认为是一些赳赳武夫,所 以,自古以来,一般贵族士大夫在给男孩子命名时,都尽量避开这些字。因为中国文化认为,我之刚烈坚强,并非那些喜怒形于词色、遇事拔刀而起的血勇之人,而 是一些内蕴浩然之气,遇事不惊不怒,谈笑风生的伟丈夫。有人给女孩子命名却又总是在一些春兰、秋菊、珍珍、艳艳之类的词里绕圈子,但是如果把它们放到一定 的文化氛围中,就会使人产生飘浮的感觉。如女子名字中常喜欢的花、萍、艳、桃、柳等字眼就是。花虽俏丽明艳一时,独占秀色,出尽风头,但场风雨过后,就会 零落成泥碾作尘。杨柳亦属柔软脆弱之物,成语中的柳性杨花、残花败柳等,就表示出对这种事物所具有的象征意味的情感评价。桃花令人引起红颜易衰的联想。萍 与柳又都是飘零和离别的象征物。所以,民俗中认为,取名时应尽量避开这些表面上明丽的字眼。

9、大姓忌讳简单名字

目前我国人名出现单名热,而单名更大的弊端就是造成大量的重名现象。以四千个汉字计算,如果所有的人都使用单名,一个姓氏只能有四千个人使用单名, 第四千零一个人就开始重名。这样,重名的概率必然大大增加。相反,我国尽管人多姓少,如果采用双名,如果避免使用时髦的字眼儿,避免使用滥调,重名的概率 是很低的。从审美效果看,双名无论是字形的搭配、字音的谐调还是字意的锤炼,都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至少它选择的余地比单名要大得多。

对于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要完全避免重名是不可能的。而且,许多小姓即使重名,也没有多大的影响。譬如褚姓,在一个单位里能有一位姓褚的,已属罕见,再出现一位重名者,简单是奇迹。大姓则不然。“张王李赵遍地刘”,这样的姓氏如果再取单名,热必造成大量的重名。

人们会注意到,凡重名者几乎都是大姓。一个单位有两个“刘伟”,如是异性,人们便以“男刘伟”、“女刘伟”相称;如果同性,便以“大刘伟”、“小刘 伟”或“胖刘伟”、“瘦刘伟”以示区别。与其让别人随意加字,何不当初再增一字改为双名呢?在目前的单名热中,大姓不可热,还是冷静地取个双字名为好。只 要充分发挥双名的优势,取一个既雅致又响亮的名字并不是什么难事。

一般地说,小姓的命名相对地要容易一些,选择的余地比大姓要大许多。一些被大姓滥用俗了的字眼儿,和小姓组合在一起,效果就大不一样。例如:风伟、 褚健、库斌、萨华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小姓的命名就可以马虎一些。除了选择的余地大一些,小姓和大姓所遇到的问题几乎差不多。

10、忌讳不及其余的地方

名字的“禁区”有的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有的则是字义的限制,有的从属于自身的社会观念和审美意识。一些字便成了名字的“禁区”。

某些表示秽物和不洁的字一般不入名号。但某些人或某些地区有给孩子起“贱名”、“丑名”、“脏名”的习俗,为的是让孩子不为妖魔光顾,便可消灾免祸、长命百岁。其实这是一种迷信。某些表示疾病和不祥的字,一般不入名、号。

人体的部位器官名称不入名与。但有的也入名,甚至常入名。春秋有重耳,秦汉时有赵王张耳,战国楚怀王名熊心,当代有著名作家刘心武。不过,这些人体器官的字都是与另字相配合而另有新义的。心与他字组合而成的词,与人体器官的意义已大不相同。

某些令人恶心的动物的名称不宜入名。但有些动物却常常入名,如金豹、文虎、平鸽、小燕等。

大部分元素名称不入名,但又有五种常入名,如:金、银、铜、铁、锡;取名为金玉、铁生。

表示辈分的称谓字,一般不入名,“子”入名的为数也不少。

文艺作品典型人物的姓名也多为后人不取。某些典型人物的姓名与其代表的特定含义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有固定含义融合在里面。

除以上几类外,当然还有许多字、词和姓名不便或不宜入名。姓名禁忌,实际上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包 *** 政治、文化、习俗、心理等许多内容,对大多数 人来说只要注意以上十点就应该能得到满意的名字,农历网不提倡大家花太多精力在起名上,更不赞成花钱请别人取名,因为孩子的名字也蕴含了家长亲人的爱心的 期望,因此 *** 是长辈亲自起名,也可以请家族中有学识的长辈取名,其实孩子的性格培养和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郭沫若妻子整理丈夫遗物时?

郭老作为现代文学史上比较有争议的一个文人,其实它的学术价值和学术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他作为文学家,诗人或者是历史学家,都有极高的造诣。

但这并不能掩盖他那渣男本质。

作为出生在封建旧家庭的郭沫若,第1个妻子名叫张琼华,1921年农历正月十五,郭沫若在四川的乐山沙湾镇,20岁之年,奉父母之命和当时22岁的年轻女子张琼华,结为夫妻。

但由于郭沫若在洞房之时发现妻子不仅是一个普通的小小女人,而且长相实在是让他觉得难以下咽,于是在和张琼华完成洞房之后,郭沫若便不愿意再和她 *** ,婚后第5天就乘船去了成都。

而可怜的年轻姑娘张琼华这一守空房就守了一辈子,就是郭沫若再也没有把她当成妻子,但张琼华却也再也没有嫁入,因为她在名义上始终脱离不了这个郭家儿媳妇的枷锁。

张琼华是苦了一辈子,但是郭老却没有闲着。

在1916年,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遇到了在仙台女校做护理工作的女孩佐藤富子,这个日本女孩性情温柔,出身高贵,家里乃是日本的名门望族,所以自小知书达理,温文尔雅。

佐藤富子的出现,令郭沫若春心萌动,他对这个一见钟情的女孩立刻展开了热烈的追逐,忘记了自己已经是一个有家室的男人,在郭沫若的热烈攻势下,很快就俘获了这个青春少女的芳心。

富子在给郭沫若的信中写道:

“哥哥,除你而外,我是不能再爱别人了,我这个灵魂,除你而外是不许为任何人所有的。”

以后佐藤富子与家族断绝关系,辞去医院的工作,并和郭沫若同居,并重新起名为郭安娜,并在两人相处的过程中,为郭沫若生下了4个男孩,一个女孩。

但故事到此没有结束!

1925年郭沫若在杭州游玩,和一个朋友约了正在杭州女师读书的表妹一起,这个表妹就是徐亦定,是郁达夫老婆王映霞的同班同学,当时才只有18岁,郭沫若就向这个女孩写了一封情书,表达了自己的爱意。

当时的郭沫若已经是享誉国内的大诗人了,青春少女对风流才子,当然是有极大的向往,于是两人在那年暑假,在烟霞洞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1926年郭沫若任广东大学文科学长,后参加南昌 *** ,遇见了一个叫安琳的女人,是安徽芜湖人,曾就读于广州中山大学,也是积极的革命青年。

由于郭沫若在南昌 *** 途中患上痢疾,所以需要有人照料,一来二往安林与郭沫若就有了联系,并且两人曾在汕头附近一个叫盐酸了的乡镇上共同生活了10余天,然后乘船前往香港,到1927年郭沫若又带安林回到上海,一同住在内山书店附近。

郭老自己写的回文章回忆过他和安林之间是革命伴侣关系,正是因为爱才不结婚,并且也坦诚的说到安娜知道这件事情,并且安娜曾说:如果没有这4个孩子,我会成全你们。

最终的于家姐妹情系与他,却都是以自缢结局

除了这些露水情缘之外,郭老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情人,她的名字叫于立忱,是当时大公报驻东京记者,在1934年和郭老相识并且关系亲密,在一段恋人关系之后,于立忱于1937年回到上海,不久后自缢身亡。

毫无疑问,于立忱之死和郭沫若脱离不了干系,而且最为关键的是,郭沫若回到中国之后,又结识了于立忱的妹妹于立群,并在1938年和于立群同居。

这之间的关系实在是错综复杂,而且他此时还没有和在日本的妻子安娜离婚。

但是郭老的手段和能力实在是令人叹服,很多人认为于立忱之死是郭老的始乱终弃造成的。

而且郭老还导致了于立忱妹妹于立群的悲剧,因为于立群也是最终 *** 的。

据说于立群 *** 的原因,在于他曾经在郭沫若死后翻看过他的遗物,他的遗物中曾经记述过,和自己姐姐于立忱的一段故事,字里行间似乎对于两姐妹对他的倾心而自得,但是却毫无对于立忱之死的悲痛。

于立群感到自己实在是一生可悲,而且自己的儿子在 *** 中也有两个因为郭沫若的关系而被逼 *** ,在这种打击下,于立群觉得再也没有活下去的意义。

遂在1979年, *** 身亡。

郭老一生风流,只是,文章惊天地,渣男毁一生……

农村老俗话说给孩子取名男不带天?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古往今来,华夏一族十分注重宗族血脉的延续,自家中孩子的一声啼哭开始,家中的父母长辈便会为孩子取一个寓意吉祥的名字,从此往后这姓名便作为此人独一份的符号跟随人的一生,所以起名字这件事可不能太随便,不然可容易闹出笑话。

在古时候就有不少的名人因为这姓名而难堪,在元末明初有这样一位政治人物,名叫“失必儿·丑驴”,后来在为官之后嫌弃这本名太过不雅,于是改名为“李贤”。

对于寻常百姓而言,姓名不用过于典雅有内涵,但是太过粗俗也是不合适的。而在古代有这样一条取名字的规矩,那就是“男不带天,女不带仙”,这两个字有何讲究呢?其中另有智慧!

男不带天

在古人看来,男子起名 *** 不要带“天”,因为在古代思想落后的时候,百姓们都十分信奉自然崇拜,认为这万物乃是由天给予的。这里的“天”不是宗教中的上帝,也不是一片天空,在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中,认为“天行有常”,这里的天子的是大自然所运行的规律,例如人的生老病死,花开花落等等,这些都是不可忤逆的。

其次,“天”在封建社会中与之有直接关联的就是天子,也就是皇帝,古人认为皇帝的君权是天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这天字的尊贵程度可想而知。作为社会底层的寻常百姓,对于这封建社会中金字塔顶端的天子自然是心中存有忌惮的,所以通常不会给孩子起如此贵重的字。

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现如今的人只要努力便能解决温饱,但是在古代,百姓们以农耕为主,遇到天灾人祸,这一年的收成都难以保证,全家人的存活更是成了难事,所以为了孩子好养活,古人认为简单的名字 *** 。例如这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于乡野之中,而其本名为朱重八,在本家的孩子中,他排行老八,这便是他名字的由来。

女不带仙

对于自家小女儿的名字而言, *** 不要起带“仙”的名字。说道“仙”,大家都会想到天仙和仙女,乃是玉帝的女儿,这样的身份对于古人来说也太过于尊贵,所以也是不合适的。其次“仙”还常出现在白事之中,在家中亲友老人去世的时候,人们常会关切的形容为“仙逝”,对于自家刚刚新生的孩子,带有这样的字眼乃是古人的忌讳。

在道家的学说中,认为这世上有三界,也就是指天、地、人三界,而这仙字虚无缥缈,不属于人间,是超脱于凡尘俗世的,就算是帝王也要对此保佑敬意。在这样思想的流传之下,百姓们也逐渐接受了这样的讲究。

姓名雷同

现如今,根据全国的调查,在众多新生儿的姓名之中,“梓轩”、“紫萱”、“若曦”和“若兮”等读音相似的名字十分普遍。虽然说名字代表着父母对孩子的祝愿,但是一味地赶潮流,就会出现这样姓名雷同的现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更是有着千年的历史,无数文人墨客曾提笔写下众多惊艳的诗词,为人父母也可以多了解传统文化,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寓意吉祥的字给孩子取名,不要仅仅局限于当下的桎梏之中。

在古代的历史名人中,就有许多令人惊艳的名字。被誉为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卓文君,人如其名,文采斐然,她这一生敢爱敢恨,更是君子所为;嬴政长子扶苏,一生不畏强权,扶秦国帝业,救天下苍生。清朝著名的词人纳兰容若,其词清丽婉约,格韵高远,和本名相得益彰。

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古人所讲究的“男不带天,女不带仙”也不再适用了,归根结底这样的讲究来源于封建社会的落后思想和百姓对皇权的忌惮,现如今人们也常用这两字来给孩子命名,但古人对于起名字的重视时至今日也仍然不变。

父母在给孩子起名的时候,不能太随便粗俗,但也要有其特点,若是能够取一个典雅合适的名字,那也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