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斗数太阴在戌-农历中的太阴历究竟有什么用
紫薇斗数太阴在戌,农历中的太阴历究竟有什么用?
哈哈,题主说的不错,太阴历的确只考虑了月亮的运行状态,这与当时古人的认知水平有关。
太阴历简称阴历。是把月相看作制定历法的首要成分,力求朔望月作为历月的长度,而历年的长度是人为规定,与回归年无关。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6日,所以阴历的历月规定单数月为30天,双数月为29天,平均29.5天,并以新月始见为月首。12个月为一年,共354天。 从历法的发展史上看,凡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如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希腊等),最初都是使用阴历的,现在 *** 教国家和地区仍采用这种历法,所以又称阴历为回历。阴历起始历元是 *** 教主 *** 从麦加迁到麦地那的那天,即将儒略历公元622年7月16日(星期五)作为 *** 和岁首。
这种历法与月相变化吻合,但每个历年平年比回归年约少11天左右,3年就要短1个月,约17年就会出现月序与季节倒置的现象,原来1月份在冬天,17年后,1月份就在夏天了。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需要历法的月份和四季、农业与气候密切配合。然而,阴历却满足不了这个需要的。
为了解决阴历与农业生产上的矛盾,一是放弃,即取缔以朔望月为基本单位的阴历,采用 以气候变化周期的回归年为基本单位制定新的历法(也就是后来被世人普遍接受的阳历);二是并用, 即阴历和阳历两种并行使用,如 *** 教的民族,在宗教节日上用阴历,在农业生产上用阳历; 三是协调,即仍以朔望月的长度作为一个月,而历年的平均长度为回归年,经过恰当的调整后,使之基本符合寒暑变化的常规,也就是说,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周期以定月,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以定年,编制新历法(这也是现在的阴阳历)。此外,还有一种是阴阳历和阳 历并行使用的历法种类,如我国的农历。
紫微斗数易经奇门遁甲三书各自更擅长哪些方面?
谢邀,这三本玄学著作分别对应了中国术占法的三个大类方面。其中《紫微斗数》对应的是个人的命理占卜;《奇门遁甲》对应的是具体事件的方位占卜;《易经》是中国术数算学的源起,也是集大成者,对应的也是具体事件的吉凶结果占卜。
先来说说《易经》:目前我们常说的《易经》实际上指的是相传由周文王创制的《周易》,在《周易》之前,事实上夏周乃至上古时期,中国便已经出现成 *** 的术数占卜 *** 了,夏代的易号称“连山易”;商代的易号称“归藏易”。但因为缺乏成体系的记录手段,所以这两种易数算法已经散佚,且难以自证存在。不过在殷墟等地出土的甲骨文中,多次出现“元”、“贞”、“利”、“亨”及“筮”等有数占含义代表的字句,故而可以肯定,至少在商代,占卜术已经非常盛行了。
《周易》就是在夏商的占卜信仰基础上,归结出的一系列术数占卜和物象特征变动方式的算术法则。说《周易》体现的是算术法,是比较负责而务实的看法,因为《周易》中的物象二分法与后人创造的二进制、以及计算机学中的数据流运算方式非常相似。《周易》等于是把万物极简为代表元素构成的八个卦象之中,再通过八卦的不同组合变化,展现出物象变化间的常态和变量。
因为《周易》对事物变量的把握非常准确,故而与《周易》有关的占卜方式,多半都比较适用于具体事件的测算上。比如梅花易、六爻、六壬等,虽然取数 *** 和测算方式有所不同,但表达的都是事件在具体发展过程中的特征和变量组合,这些都符合《周易》算法的体系特征。
再来说说《紫微斗数》:紫微术是中国唐代以后结合从西域流传过来的十二分宫星图法,再配以本土的四柱算命法,结合而生的命理算术,相传其创造者为五代末的道家名人陈抟老祖。相比《周易》衍生的术数算法,紫微术的特征是可以将一个人一生的运势具象化为十二分宫中的星象特征。星象好的分宫则该部分个人运势好,星象不好的分宫则该领域个人运势就差,非常直观。
接着来说下《奇门遁甲》,不同于紫微术与易数的直观表达问题而并不主动解决问题,奇门术本身就是带有“趋吉避害”作用在的。奇门术的精髓在于“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八门方位的应用,可以让人在“正确的时间内选择用正确的 *** 做正确的事”,这也是奇门术从古至今往往应用于兵法上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从大致的运用角度来说,《紫微斗数》更适用于看个人一生的命理格局和具体领域(如事业、婚姻、交际等)的吉凶福祸;《奇门遁甲》更适合看具体事件的处理时间和处理 *** ;而《易经》是所有术数 *** 的基础,也是集大成者,可以预测具体的事件,也可以结合别的 *** ,推算个人、集体、事件等等,不一而足,具体如何运用,就要看使用者的经验感悟了。
更多有关神话学、民俗学、先秦史的有趣内容,请关注本人头条号,谢谢通读。
天文历法基础知识?
天文历法的基础知识:
1、历法与历书
推算年、月、日的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订时间顺序的法则叫“历法”。“历书”是排列年、月、节气等供人们查考的工具书。历书在我国古时称通书或时宪书,在封建王朝的时代,由于它是皇室颁发的,所以又称“皇历”。
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这三个概念所依据的物质运动是互相 *** 的。根据精确测定,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2422平太阳日,这叫一个回归年。而从一次新月到接连发生的下一次新月的时间间隔为29.5306平太阳日,这叫一个朔望月。以回归年为单位,在一年中安排多少个整数月,在一个月中又安排多少个整数天的 *** 和怎样选取一年的起算点的 *** 就叫历法。历法问题的复杂性全在于回归年和朔望月这两个周期太零碎,它们同“日”之间的关系,不像公里同米之间的关系那样简单;而且,它们彼此之间也不能通约。
1.阴历
记录月相规律的叫阴历,也可以叫农历,月亮又叫“太阴”,因此这种历法又名“太阴历”,一个阴历月天数是29.53天,12个阴历月有354.36天,13个阴历月有383.89天。纪日方式是比如:初一、十五、廿(读niàn)二也就是阴历二十二。纪月方式是:正月、二月、三月…十一月、腊月(十二月)
正月:就是某个月的阴历初一开始约30天内,当做那年 *** 个月,叫正月,一般是固定安排到阳历立春附近(叫“建正”),因为阴历周期和阳历周期不一样,需要经常“置闰”很麻烦,“置闰”就是让这个正月初一出现在立春附近的 *** 。我们的新年习俗就是正月初一这一天。
2.阳历
记录物候、24节气规律的叫阳历、和地球回归周期有关,相对来说是和太阳有关,又叫太阳历、节气历。阳光在中午垂直照射北回归线时叫夏至,阳光在中午垂直照射南回归线时叫冬至,立春节气开始是“寅”月,阴历的正月是人为安排在这个阳历月份里面的,对应后面依次是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月。
3.干支历
用60个干支连续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历法,通行的用法属于纯阳历,是在阳历的基础上增加60甲子的周期,逢立春换年干支,和上一节阳历一样,按节气换月支,月还有天干,用的是一套固定的 *** ,名叫“五虎遁”换月干。
这个历法有争议的地方,需要注意:
1.干支纪年一说是汉代的产物;
2.五虎遁月历史上和现在还不一样,参考《三元发微》;
3.干支纪年有60甲子,规律何在?
4.干支纪年如同数字一样,意义何在?
5.西汉前,1天内的纪时具有多样性,有7、10、12、16纪时等;
4.星宿历
这种历法又叫“七元禽星历”,是在干支纪日、纪年的基础上,结合28星宿形成的一套历法,七元是7个60甲子的意思,参考水族历法,改历法以7本历法书为主,每1年分别用1本对应的历法,一共跨度420年;
这种历法的应用,主要在于后世的择日、择吉,以及其他特殊用途,然而争议的地方是:没有置闰,与实际星象是对应不上的;
5.十二月历
这种历法详情见于水族历法,以及我修复后的视频,纪年和纪月不用天干,根据太阳节气来纪月,12生肖来纪年,逢30天换一个月,逢360天换一年,1年12个月。
而纪日有2种用法, *** 种是:每年 *** 天一律起甲子日。第二种是:现在据了解他们已经和汉族干支历纪日的方式一样,连续纪日,日干支和通行干支历的日干支一样。
这种历法非同小可,可以让年反应天象,月反应物候。
6.十月历
这种历法详情见于彝族十月历,以及我修复后的视频,纪年和纪月不用地支,逢36天换一个月,逢360天换一年,一年10个月,又叫“十兽历” 。
纪日是每个月第1天一律起子日,这种 *** 类似十二月历。
这种历法非同小可,可以让年反应天象,月反应物候。
天干和地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地位极高,也最难理解。这期开始我们来讲解上古时期另一部历法,十月历。一直以来,十天干的来源在传统文化中是一个最为神秘的存在。这个视频一次性说个清楚,解答问题如下:什么是天干?什么是五行?两者到底什么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是何含义?为什么天干有阴阳之分?彝族知道太阳365.25天的周期,为何还要用360天来纪年,把事情复杂化?为何每个月是36天?为什么天干是10个?有什么规律?有什么依据?同时期有十二月历,为何还要发明一套内涵一样但内容更复杂的历法?若两部历法内涵相同,天干地支为同一种东西,如何组成五运六气?
7.阴阳合历
这一节对刚接触朋友来说,理解起来或许有些费解,不过,至关重要,不得不说。
准确来说,这不是一个专有历法,而是一个概念需要澄清,我们一直以为我国通行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当然也算是,因为既能反应阴历也能反应阳历,不过,其实是“合其形态”而“不合其神韵”。其实,明白360天连续纪日、换年以后,十月历、十二月历、阴阳合历都能找到天象依据和科学依据了,包括围绕历法发明的中医五运六气学说、甚至易经、三式等等。
九曜星指哪九个星?
三清:玉清境洞真教主元始天尊,上清境洞玄教主灵宝天尊,太清境洞神教主道德天尊
四帝:1.苍帝、黄帝、白帝、黑帝
2.指掌四方的东方苍龙、西方 *** 、北方玄武、南方朱雀
九曜:日曜(太阳),二、月曜(太阴),三、火曜(荧惑星),四、水曜(辰星),五、木曜(岁星),六、金曜(太白星),七、土曜(镇星),八、罗睺(黄幡星),九、计都(豹尾星)。九星与日时相随劐逐而不离,故又称"九执"。唐开元年间传入我国,称"九执历"。九星配日法曾为我国历法所采用,后删弃。
3.道教语。日的别称。
《封神榜》中随斗部九曜星官名讳
崇应彪高系平韩鹏李济王封刘禁王储彭九元李三益
元辰:元辰,又名大耗,别而不合之名.阳前阴后,则有所屈,屈则事无所伸;阴前阳后,则直而遂,于事暴而不治,难与同事,故名元辰.命带元辰,生旺则落魄大度,不别是非,不分良善,颠倒鹘突.死绝则寒酸薄劣,形貌猬下,语言浑浊,不知羞辱,破败坎坷,贪饮好情,甘习下流.
阳男阴女,其元辰是:子年见未,丑年见申,寅年见酉,卯年见戌,辰年见亥,巳年见子,午年见丑,未年见寅,申年见卯,酉年见辰,戌年见巳,亥年见午.
阴男阳女,其元辰是:子年见巳,丑年见午,寅年见未,卯年见申,辰年见酉,巳年见戌,午年见亥,未年见子,申年见丑,酉年见寅,戌年见卯,亥年见辰.
真元大仙:镇元大仙:是地仙之祖,道号镇元子,住在西牛贺洲的五庄观上,道术深厚精深,连观世音菩萨也让他三分。他种的人参果,九千年成熟一次,闻一闻神奇的人参果,就能活三百六十岁;吃一颗,就能活四万七千年。镇元大仙三绺美髯,貌似童颜,手无兵器,只有一只玉尘麈。在与孙悟空打斗中,一只玉麈抵得住千钧之力的金箍棒,只两三个回合,他施展袖里乾坤的法术,把唐僧师徒连人带马装进袖子里,本领着实厉害。但大仙心胸开阔,气度不凡,当孙悟空请来菩萨救活人参果树后,他不记前嫌,与孙悟空结拜为兄弟,并且慷慨举办人参果会,用珍贵的人参果宴众仙和唐僧师徒,颇有大仙气度。
镇元子,混名与天同君,道场设在西牛贺洲万寿山五庄观。在《西游记》林林总总的神仙中,镇元子应该是最有风度的一位。
唐僧师徒取经路过五庄观,远见“松篁一簇,楼阁数层”,连孙悟空也一时看不出是观宇还是寺院。到了近前,才“看不尽那巍巍道德之风,果然漠漠神仙之宅”。虽说孙悟空曾作过齐天大圣,但对镇元大仙却一无所知。镇元子的五庄观,有一棵天开地辟的灵根人参果树,万年一收获,只得三十个果子。那果子,“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大仙地位显赫,他的弟子解释:“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镇元子只将“天地”二字侍奉香火,为此其弟子还说:“这两个字,上头的礼上还当;下边的还受不了我们的香火。是家师诌佞出来的。”镇元子是地仙之祖,所以敬天“礼上还当”,敬“天地”可能取其和谐。他在道家的位置与玉清、上清、太清平列,或者在“三清候补”之级。从他门下出去的散仙不计其数,身边尚有四十八个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他的观内有花园、菜园,孙悟空偷人参果看到菜园,不无讥笑之意说:“他也是个自种自吃的道士”。
唐僧一行路经时,镇元子正好应玉清元始天尊之邀,到上清天弥罗宫去讲“混元道果”。去时,带去了四十六位弟子,对留守的清风、明月二弟子特意交待:“不日有一个故人从此经过,却莫怠慢了他。可将我人参果打两个与他吃,权表旧日之情”。二弟子得知师父故人是往西天拜佛求经的和尚,说:“孔子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等是太乙玄门,怎么与那和尚做甚相识!”镇元子解释说:“那和尚乃金蝉子转生,西方圣老如来第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佛子敬我,故此是为故人也”。还交待:“须要防备他手下人罗唣”。
自以为见多识广的孙悟空,到了五庄观,听了清风、明月对镇元大仙的介绍后“笑得打跌”,忍不住喝道:“你这个臊道童,你在那个面前捣鬼,扯什么空心架子!那弥罗宫有谁是太乙天仙?请你这泼牛蹄子去讲什么!”偷食人参果,推倒果树,不认错道歉,师徒一行就悄悄开溜;被镇元大仙追上询问,又以谎言搪塞。镇元大仙施手段,连人带马捉去,又特意安排与马草料,以“唐三藏做大不尊”之名,欲用皮鞭打之。并解释:“这和尚是出家人,不可用刀枪……”。孙悟空见状,急承担责任,要求替打,大仙笑道:“这泼猴倒言语膂烈。这等便先打他”。打完,又要打唐僧,孙悟空又求替打,大仙笑道:“这泼猴,虽是狡猾奸顽,却倒有些孝意。既这等,还打他罢。”当夜孙悟空作法,以柳树之根替身,使一行人逃脱。次日早,大仙得知,夸奖道:“孙行者,真是一个好猴王!”又说:“你走了便也罢,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冒名顶替?”遂又追上将四人一马捉拿回观。
二次捉住唐僧一行,镇元大仙命人支起油锅,要炸孙悟空。孙悟空施法捣了锅灶。大仙再起锅灶,要炸唐僧,孙悟空赶快站出来:“我来下油锅了。”镇元子见好就收,一把搀住孙悟空,表扬夸赞了一番后,对孙悟空说只要把树医活,就与孙悟空八拜为交,结为兄弟。孙悟空也见识了镇元大仙的手段,不敢狂作非为,赶紧到三岛求取医树之方。
孙悟空访三岛求方医树,听到各路神仙对镇元子的高度评价;到了观世音处,又挨了一顿责骂,更了解到镇元子是非凡之仙。观世音随孙悟空到了五庄观,镇元子恭敬有礼:“小可的勾当,怎么敢劳菩萨下降?”观世音也显示君子之风:“唐僧乃我之弟子,孙悟空冲撞了先生,理当赔偿宝树”。
人参果树医活后,镇元大仙急令敲下十个人参果,请菩萨唐僧师徒等做了“人参果会”。送走观世音,大仙又安排蔬酒,与孙悟空结为兄弟。分别时,两人依依不舍,颇有相见恨晚之意。
《西游记》中,佛道勾心斗角,少有和谐场景。五庄观发生的这件事,精彩地体现了道家静虚高远的境界。镇元大仙表现出的高超的道法和宽容忍让精神,对孙悟空忠诚品质与手段功夫的认可,确实为道家争得了彩头,展现了真正的道家大仙的风度。
镇元大仙三绺美髯,貌似童颜,手无兵器,只有一只玉尘麈。在与齐天大圣孙悟空打斗中,一只玉麈抵得住千钧之力的金箍棒,只两三个回合,他施展袖里乾坤的法术,把唐僧师徒连人带马装进袖子里,本领着实厉害。但大仙心胸开阔,气度不凡,当孙悟空请来菩萨救活人参果树后,他不记前嫌,与孙悟空结拜为兄弟,并且慷慨举办人参果会,用珍贵的人参果宴众仙和唐僧师徒,颇有大仙气度。
10天干和12地支分别对应人体的哪些部位?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不对应脏腑;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分别对应:子——胆,足少阳胆经;丑——肝,足厥阴肝经 ;寅——肺,手太阴肺经;卯——大肠,手阳明大肠经;辰——胃,足阳明胃经;巳——脾,足太阴脾经;午——心,手少阴心经;未——小肠,手太阳小肠经;申——膀胱,足太阳膀胱经;酉——肾,足少阴肾经;戌——心包,手厥阴心包经;亥——三焦,手少阳三焦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