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斗数各星亮度-那辰是什么
紫薇斗数各星亮度,那辰是什么?
先说一个大结论: *** ,「星辰」是一个「并列式」的「合成词」,「星辰」一词中「星、辰」都是表示「天上的星星」,但这里用的是「辰」的引申义。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的汉语词汇叫做「并列式」的「合成词」。
举例子就能秒懂,如:微小、光明、途径、战斗、道路。
第二,「辰」的本义是古代的农具——镰刀。------------------------------------------------------------------------
题主的问题提的很好,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就连古人有困惑,也尝试做出过解释。
先秦《左传》记载,鲁昭公对「辰」字可以表示很多意义特别困惑,就问别人「何谓辰」,有人回答说:「日月之会是为辰」。
《春秋左传 · 昭公七年》:公曰,多语寡人辰,而莫同,何谓辰?对曰:日月之会是为辰,故以配日。宋人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说:「天事以辰名者为多,皆本于辰巳之辰」,并举了很多例子:
东汉的《说文》解释「辰」是「震、振」的本字,本义是「震动」:
《說文》:辰,震也。三月,陽气動,靁電振,民農時也。其实,以上古人对「辰」的解释,都不是「辰」的本义。
从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来看,「辰」的本义是指一种农具——「镰刀」,「辱、耨、蓐、薅」都是从「辰」取意。
引自:李乐毅. (2000),《汉字演变五百例·续编》,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裘锡圭先生在《甲骨文所见的商代农业》一文中认为,从甲骨文字形来看,「辰」是上古时代「清除草木」的一种工具。
汉字「农」就是从「辰」从「艸(林)」,古人以「锄草伐木开荒」代指「农事」,「辱、耨」一字分化,为同源字。
引自:裘锡圭,《裘锡圭学术文集》(2012,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页245-246*** 、郭沫若、徐中舒三人认为「辰」这个「锄草工具」是古人的「蚌镰」:
郭沫若先生在他著名的论文《释支干》一文中认为 :辰实古之耕器 ,其作贝壳形者 ,盖蜃器也,并引《淮南子》之句:
《淮南子 ·汜论训》 : 古者剡耜而耕 ,摩蜃而耨也就是说,郭沫若先生认为「辰」的本义「蚌镰」,是「蜃」的本字。
详见:郭沫若. (1952). 《甲骨文字研究· 释支干》(人民出版社),页101*** 先生在他晚年的著作《小学识字教本》提出:「辰」字像「石上摩利之蜃甲」:
以上书影引自:钟如雄. (2003). 释 “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4(10), 153-156.徐中舒先生认为:「辰」其实指是「缚在手指用来断禾的蚌镰」,也即古籍中称为「铚」:
《说文》:銍,穫禾短鎌也。引自:徐中舒,甲骨文字典,页1590古籍中的「大辰星(心宿二)」(也即:天蝎座α)与前后相邻的几颗星连成的弧线,像一把镰刀,所以,以「辰」为其命名。
这就好像「北斗七星」,因为形似古代的「斗」而得名。
「蚌镰」是古人十分常用的一种工具,考古所发现的蚌镰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先秦都有。
在铁器时代以前,青铜比较贵重,主要用于「祀、戎」等国家大事,所以,普通平民用的农具很少见青铜器,一般都是「石器、骨器」和「木器」。
先秦考古所发现的镰刀,蚌镰比石镰多。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的殷代蚌镰:
在殷墟遗址中出土的蚌镰比石镰多,主要形制有弯背凹刃和弯背直刃两种,刃部均呈锯齿状, *** 比较粗糙,长度在10厘米以上,以13~14厘米的居多。蚌镰和石镰的大量出土,反映了商代粮食作物的发展。图文引自:中国国家博物馆, *** ://old.chnmuseum *** /Default.aspx?TabId=212&AntiqueLanguageID=857&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
好,最后总结一下,「辰」字的本义和意义引申的过程:1、「辰」字像「手持镰刀」之形,本义为「蚌壳所制的镰刀」。因为心宿二与相邻的几颗星连成的线,像一把镰刀,故以「辰」为其命名,最亮的主星心宿二就叫「大辰星」。2、「大辰星」也叫「商星、大火」,是「心宿」的主星,在天空的东方,「参、商」二星是先秦古人最熟知、常见两颗星,所以,后来渐渐「星辰」连用,泛指一切星星。先秦古籍文献中记载的「大辰、大火」:
《左传·昭公元年》: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左传·襄公九年》:“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3、中国古人自古以来,观天授时,「天象星辰」和「季节」、「时间」密切相关。而古人也经常以「辰星」指导农时。所以,「大辰星」引申表示「时辰」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诗经·国风·豳风》中所谓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就是指的「大辰」,意思是:大辰星西行,夏去秋来,天气转凉。
可见上古时代,「大辰」是古人经常观测用来判断季节的一颗星。
《汉书·五行志上》:“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正。传世文献记载,上古专门负责观察「大辰」星的人叫做「火正」,传说中「阏伯」,也即商人的祖先「契」,就是最早观测「大火星」授时的「天文学家」。
所以,「大辰」也叫「商星」。传说阏伯观星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商丘。
北极星织女星牛郎星哪个最暗?
北极星是最暗的,最亮的是织女星北极星指的是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星,所以北极星不是一直不变的,现阶段所指是勾陈一。距地球约434光年,是夜空中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较稳定的恒星。 北极星的首创者是燧人弇兹氏,故又称紫宫、紫微垣。紫是玄的代称,紫宫也就是玄宫,宫中女主为阴德星,是为弇兹 *** 九天玄女。约在距今一万五千年至一万三千年时,北极星因弇兹氏织女而命名为织女星,源于古代汉族人民对远古星辰的自然崇拜。
什么叫荧惑守娄?
荧惑守心是指火星在心宿内发生“留”的现象。是古代中国被认为大凶的天象。
古人认为火星在位置及亮度上都常变不定,故称为“荧惑”,在星占学上象征残、疾、丧、饥、兵等恶象。而心宿内的心宿一、心宿二和心宿三因与紫微垣中的北极五星构造相似,被认为分别对应太子、帝和庶子。因此荧惑在心宿中由运行方向的变易常常被认为是“大人易政,主去其宫”的征兆。 例如:西汉成帝绥和二年(前7年),天文台报告荧惑守心,宰相翟方进被汉成帝赐了毒酒 *** 。翟方进死没几天,汉成帝突然暴毙,王莽后来称帝,翟方进之子翟义起兵反王莽。
火星绕日的公转轨道在地球之外, 公转周期687天, 会合周期780天。会合周期从火星与太阳同方向的“合日”开始, 顺行(在星空背景中由西向东运行)354天, 转而逆行(由东向西)72天, 转而再顺行354天, 回到“合日”, 完成一个780天的会合周期(由于火星、地球轨道运动受各方面影响, 以上数字都是平均而言, 例如会合周期可短至764天, 长达806天)。其中逆行阶段约行15°(10°- 20°) , 逆行的中点即是火星与太阳相背点(黄经相差180°) , 称为“冲”或“冲日”。由顺行转向逆行或逆行转为顺行的时刻称为“留”。在留的前后时期, 火星视运动很慢, 往往在2°的范围内徘徊近一个月(火星在顺行的大多数时候3天即行2°),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 称为“守”(“守某宿”或“守某星”)。
在一个长达两年半的会合周期里, 火星大部分时间顺行,“留-逆行-留”集中在两个多月的一个“逆行季”。一个逆行季中, 火星在10°- 20°的范围内, 先“顺行留”, 然后逆行, 再“逆行留”而转向东顺行。下一个逆行季, 火星“留”和逆行的天区会向东移动一段, 大约每隔15年, 再次回到同一天区。 由于心宿比较小(只有5°-6°范围) , 每隔15年一次的在心宿附近天区发生的逆行季(包括两次留) , 并不能一定造成“荧惑守心”。据计算统计,自公元前520年到公元1900年,共2420年间发生确切的“荧惑守心”(留点入心宿)天象30次。考虑到古代观测条件,允许有3°的误差,近似的“荧惑守心”(留点入房3°到尾3°)尚有29次。也就是说, 准确的“荧惑守心”平均80年发生一次, 近似的“荧惑守心”40年一次。
按“荧惑守心”时火星留点是顺行留或逆行留,“荧惑守心”可以分为“荧惑顺行守心”和“荧惑逆行守心”,前者发生在3月19日-4月21日之间,总是在子夜到日出之间看;后者发生在6月10日-7月13日之间,总是在日落至子夜之间看到。这是由于公历日期、太阳黄经、火星“顺行留”“逆行留”与太阳的黄经差、心宿的黄经等因素之间有基本固定的关系。2000多年以来, 在心宿附近的火星逆行季前后,全都保持“反Z字型”目视轨迹,在黄纬1°- 2°左右顺行留, 在黄纬-3°- -4°左右逆行留。这是由于火星公转轨道面的倾角在2000年里变化不大造成的。
北极星称为北辰?
北极星,是指的是最靠近北天极的一颗星,所以北极星不是一直不变的,现阶段所指是“勾陈一”。北极星距地球约434光年,直径约为5200万公里,质量略大于太阳质量的4倍,是夜空中能看到的亮度和位置较稳定的恒星(实际由北极星Aa、北极星B及北极星Ab三个天体组成)。
北极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离北天极很近,差不多正对着地轴。
北极星又称北辰、紫宫、紫微垣。紫是玄的代称,紫宫也就是玄宫,宫中女主为阴德星,是为弇兹 *** 九天玄女。也有人认为昊天上帝居处北辰,“昊天上帝谓天皇大帝,北辰之星。”约在距今一万五千年至一万三千年时,北极星因弇兹氏织女而命名为织女星,源于古代汉族人民对远古星辰的自然崇拜。故起名为北极星。
其中主星北极星A是一个巨大的、明亮的、年迈的黄色超巨星。北极星A质量是太阳的6倍,如果将它和太阳放在一起,亮度是太阳的2000倍。
南极座σ(σOct,σOctantis)是南极座内星等5.4等的恒星,它所以受到重视只是因为它是现在的南极星。南极座σ距离地球大约280光年,在分类上是光谱为F0III的一颗巨星。它也是一颗盾牌δ型变星,光度以2.3小时的周期改变0.03等。
南极座σ是出现在国旗上最暗的恒星,它出现在巴西国旗,代表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
它的位置靠近南半球的天球南极附近,因此被当成南极星,也经常被称为南方的极星。
南极座σ是南极星,这是相对于北极星的说法,算是目前的极星。对一位南半球的观测者,南极座σ是几乎不会动的,南方天空中所有的恒星似乎都绕着它旋转。它是一个很小的半六角型(梯型)的一部分,与真正的南极只有1度的距离,但因为岁差的运动,天球南极正在逐渐远离。
南极座σ虽然经常被称为南方的极星,但是官方永远不会认同这个名称,即使这个名词是现代才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