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斗数主星旺弱-北斗七星有多大

admin2022-12-31 17:07:0122

紫薇斗数主星旺弱,北斗七星有多大?

小时候没事就喜欢躺在草地上数星星,一颗、两颗、三颗….有时候数着数着就睡着了,回想起来才知道,那个时候的自己是多么的快乐。

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天空中终是会有那么几颗星星,特别的显眼,就像是星星中的明星一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其中就有这么七颗星星,在天空中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把勺子一样,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北斗七星。

远远望向北斗七星就像是一个亮点一样,看着很小的样子,实际上北斗七星比太阳还要大上几十倍不止!要知道太阳的体积可是比地球还大130万倍!是不是感到不可思议?下面就让我们详细的了解下北斗七星的庞大。

北斗七星其实是由七颗恒星组成,这七颗恒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名字,分别是天枢、天璇、天玑、 *** 、玉衡、开阳、瑶光。这么说,大家肯定分不清哪是哪,但是只要掌握一个小技巧,我们就可以很轻松的将其区分开来。

北斗七星的形状是一个勺子,那么勺子的顶端就是由天璇和天枢组成,而勺子的尾部则是由摇光和开阳组成。

之所以看着北斗七星那么小,主要还是因为它们离我们太遥远了,最近的都有80光年左右,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那么就来说说这七颗北斗七星具体有多大,让我们通过对比来感受一下。

一、象征着勇敢的破军星君“摇光”

摇光这颗恒星在古代象征着勇敢,又被称为破军。而我国古代传说破 *** 世的最著名的历史人物就是明朝末年的袁崇焕了,他镇守边关十年,硬是把清朝强大的军队抵达在关外。

摇光距离我们地球大约为104光年,质量是太阳的6倍不止,直径是太阳的7倍左右。其他不说,就光比重量就相当于198万个地球的总和,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比地球重198万倍。摇光因为质量比太阳大,所以内部的核聚变也更加剧烈,因此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要比太阳大多了,大约是太阳的600倍,光表面温度就有1.5万摄氏度。只不过摇光离我们太远了,所以它的热量根本传达不到我们这里,所以我们才感受不到。

二、象征着秩序的武曲星君“开阳”

开阳在古代就代表着秩序,被古人称为武曲。而民间所公认的最典型的“武曲星”转世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 *** 。东汉末年,经过曹 *** 的南征北战,终于奠定了曹魏政权的基础,也促成了“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说到距离,这武曲星离我们比较近了,大约为83光年。开阳的质量是太阳的2倍多,直径是太阳的2.5倍,也就相当于70万个地球的质量。开阳因为质量比摇光小,所以散发的热量也就小很多,表面温度大约为9000度左右。此外开阳的周围还有四颗肉眼不容易分辨出来的小恒星,这四颗小恒星就是开阳的四个小伙伴,一直围绕着开阳,算是开阳的辅星了。

三、象征着责任的廉贞星君“玉衡”

玉衡在古代象征着责任,被称为廉贞,据记载汉朝贾谊是廉贞星的代表人物。他因梁怀王坠马而死,深自歉疚,抑郁而亡。

玉衡是处于勺子的中部,是北斗七星的第三课恒星。玉衡的质量约是太阳的三倍,直接是太阳的8倍,也就相当于是100万地球的重量。玉衡距离我们地球约83光年,因为质量比开阳大一些,所以表面温度也就相当于是太阳的100倍,表面温度约为8500度。

玉衡也是北斗七星中最容易看到的,因为玉衡是这七颗恒星中亮度更高的一颗恒星,特别是在夜晚的星空中格外的耀眼。据观测玉衡的周围,有可能还有一个辅星,质量大约是地球的4770倍,距离玉衡大约为800万公里。

四、象征着聪明的文曲星君“ *** ”

*** 被古人称为文曲,代表着聪明,经常被古人用来比喻一些有才华的人。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文曲星是主管文运的星宿,其中典型的代表便是包拯,他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

*** 和玉衡差不多,距离地球约85光年,质量是地球的53万倍,直径是太阳的3倍左右。 *** 的光度比上面三个恒星要小很多,只有太阳光度的14倍,表面温度是9200度左右。不过 *** 位于勺子的最中部,所以也比较好区分,只是亮度不高,很难一眼看见。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 *** 的年龄只有3亿岁左右,对于恒星来说,这个算是刚形成的恒星了,比其他几个恒星都“年轻”。

*** 的周围也有2颗肉眼看不见的恒星,被称为是 *** 的伴星,与 *** 一起组成“三体”。

五、象征着财富的禄存星君“天机”

天机在古代被称为禄存,象征着财富,在古代传说中,禄存星之命的女子旺夫。而其中的代表便是元末明初巨富沈万三。他富甲天下,朱元璋夺得天下后,出资修筑南京城,个人就承包了三分之一的费用。据保守估计沈万三的财产应该在20亿两白银,换算到现在,至少万亿以上资产!

天机和 *** 距离地球差不多,都是83光年距离。 *** 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00万倍,直径是地球的327倍。天机的光度是太阳的65倍,整体来说还行,还是比较好分辨的,表面温度也约为9000摄氏度。天机的话和其他恒星相识,周围都有小恒星围绕着其运转。不过天机的周围只有一个小恒星围绕着自己,据科学研究数据表明,两者之间环绕的周期大约21年左右。

六、象征着细腻的巨门星君“天璇”

天璇这颗恒星象征着细腻,被古人称为巨门星君。古代星象占卜之中,天璇星代表了爱搬弄是非,撩拨离间,牙尖嘴里。《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原配夫人马氏,上吊 *** 之后,被太白金星带到天庭,负责驻守巨门星。

天璇的数据和天机十分相近,距离我们地球约为80光年,也就是说,当我们晚上看到了夜空中的天璇星,其实是它79年前的样子。但无论是质量还是直接和天机差不多,质量相当于地球的100万倍。但是天璇是一颗亚恒星,已经燃烧了很久,内部的氢燃料也差不多燃烧待尽,目前正处于冷却之中。

天璇也有可能成为北斗七星中更先衰落的一颗,估计到时候就要退出北斗七星这个阵容了,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这个时间还是极其长久的,估计我们很难等到哪一天。

七、象征着多才的贪狼星君“天枢”

最后一颗就是天枢星,象征着多才多艺,被古人称为贪狼。唐代将领郭子仪据传说就是贪狼星君下凡,是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立下大功,保住大唐江山百年之久。

天枢星其实离我们地球大约有124光年,相当于从地球射一道光得用124年才能抵达,可见有多远了。此外天枢这颗恒星是勺子的顶端,所以也很好分辨。天枢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42万倍,直径是地球的3270倍,相当的巨大!光度的话是太阳的320倍左右,就是表面温度有点低,不到4500摄氏度。

紫薇斗数主星旺弱-北斗七星有多大

天枢这颗恒星比其他的六颗要特殊一点,因为天枢恒星目前的核心氢燃料已经耗尽,属于一颗红巨星。天枢的周围和其他六颗恒星类似,有一颗质量约为地球53万倍的伴星,天枢和这颗伴星距离为23个天文单位,两者之间环绕一周的时间差不多50年左右。

无论是北斗七星中的那一颗恒星,其质量都远比地球大的多。毕竟恒星都是一些超级大的行星,所以说地球的大小,在这个宇宙里面根本不算什么,比地球大的行星多的是,就算是像北斗七星这样的巨大恒星,在宇宙中也很渺小,比北斗七星大的恒星也是数之不尽。

九大行星的哪颗星最漂亮?

地球和月球放上✺◟(∗❛ัᴗ❛ั∗)◞✺

水星像地球的小老妹,体质特别弱,需要护着。它的逃逸速度只有4.25千米/秒。哪怕它身上曾经有一层浓密的大气,也早就完全消散在宇宙中了。

‌金星像地球的亲哥哥(金星和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很接近),特别强势,一颗宜居的行星变成了环境严酷的地狱。

‌火星跟它的名字一样是个热血男儿。曾经有过 *** 的海水,但早已蒸发干净。夏季冰帽缩小时,冰块直接跳过融化过程直接升华变成水蒸气。他很崇拜地球,所以一年四季也和地球类似,但火星上的一天比地球多半小时。

‌近邻火星轨道的外侧的,是主小行星带。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地球还挺怕小行星带的,一直都笼罩在小行星撞击的阴影下。体积较大的小行星轨道都离地球很远,但一些较小的小行星就没那么安分,有些轨道甚至穿越到地球和月球之间,地球一旦被小行星撞击,后果是灾难性的。

‌而在于主小行星带外侧,是变化莫测的木星,它像一个踮起脚尖不断旋转的芭蕾 *** ,表面的大红斑是它独特的胎记,但随着它的旋转,大红斑每10小时中有一半的时间会转到木星背面,无法看到。它有众多仰慕者,卫星总数超过60颗。其中有四颗大卫星,木卫一有很强的占有欲,一看见有人接近木星就生气,它是已知火山活动最活跃的星球,表面不停地有猛烈的火山爆发,但它只比月球略大。木卫二是谦谦君子,它的表面是光滑的冰层,冰层下面可能有液态水构成的海洋,海洋里可能还会有生命,它的体积比月球稍小。木卫三和木卫四是哥俩好,表面都起伏不平,还有很多环形山,它们俩的体积要比月球大上许多,其中木卫三的个头比水星还要大。

‌土星跟木星是好姐妹,它俩差别不是很大,它的个头比木星小,内部温度也比较低。如果说 木星是热情的,那么土星则是高冷的。它身上最为突出而壮观的景象是它的光环,主要由两条很亮和一条半透明的环带构成。土星看上去不像自然的产物,仿佛是造物主专为让我们欣赏而挂在天上的一件摆设。

保护土星的卫星中有九颗“老”卫星,更大的是土卫六,它有一颗行星那么大,体积超过水星,质量则比水星略小。土卫一和土卫二是离土星较近的两颗“老”卫星。土卫一只是个冰冷平静的卫星,土卫二却相当不得了,它有一层非常稀薄的大气,两极附近有两个大间歇喷泉。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它的体积不足以形成任何地质活动。远处的土卫八可能会让你吓一跳,它的轨道距土星1300万千米,直径达1400千米。它79天绕土星一周,亮度也随之变化。当它运行到土星西侧时很容易观测到,但在东侧时亮度还不到12星等。

和很多大卫星一样,土卫八被潮汐锁定,自转周期和公转同步,所以它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土星。土卫八的“阴阳脸”(表面有一部分像冰面一样明亮,另一部分则几乎是纯黑的。)可能与更远处的土卫九有关。土卫九绕土星自转的方向就像一辆逆向行驶的汽车,它的表面不断与流星体撞击,撞击出来的粉尘以螺旋状向土星方向旋转。有些粉尘降落到土卫八面向公转方向的那一侧,就把它染黑了,土卫八好憋屈。除此之外,土卫八还有一条环绕赤道的巨型山脉,然而我们现在还无法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土星的轨道之外还有两颗巨行星,它们离地球的距离要远得多,亮度也远不如前面的几颗行星。天王星是个爱撒娇打滚的小可爱,它的自转倾角有98度(地球的是23.5度),它转动的方式就像是在躺着滚。它的自转周期是16小时,公转一周要84年,所以我们能从各种角度观测到天王星。天王星也有不少卫星,其中最有趣的是离它最近的天卫五,表面地形特别丰富,有各种山峰、环形山和山脉,是地质学家的天堂。

‌海王星和天王星体积质量都差不多,就像一对双胞胎。天王星体积略大,但质量略小。海王星亮度在7等到8等之间,用肉眼无法看到。它的外表不像天王星那么绿,而是一个偏蓝色的小圆盘;没有天王星那么夸张的自转倾角,表面的四季变化比较正常。它的表面包围着一层浓厚的大气,以氢气为主,也有相当比例的氦气,所以它也可以归入冰巨行星一类。它有一颗十分“叛逆”的卫星——海卫一,它是太阳系唯一逆行(天体公转方向与主星相反)的大卫星。海卫一本来是 *** 的天体,被海王星的引力捕获后无法逃离,才变成了卫星。

‌海王星轨道之外,是另一片小行星的世界,名叫柯伊伯带,冥王星就是柯伊伯带里的一个大天体。它的轨道很奇怪,比大部分行星都要扁。当运行到近日点(离太阳最近的位置)时,它在海王星轨道的内侧。不过它的公转轨道有17度的倾角,不会和海王星相撞。冥王星不是巨行星,随着测量手段的不断进步,我们测出冥王星直径越来越小,很可能消失不见。所以最后冥王星的大行星资格被剥夺,被重新分类为矮行星。

正常情况太阳系的寿命有多久?

太阳系的寿终正寝是如何判定的?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弄清楚,太阳系的寿命是以为什么为基准?

在天文圈有句话叫做:质量为王。

其实这句话就隐含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宇宙中天体的势力范围其实和它自身的引力有关。就拿太阳系来说吧,太阳的质量占据了整个太阳系99.86%以上的质量,它是太阳系内毋庸置疑的霸主。而太阳系的边界其实有很多种说法,不过,比较被人认可的是太阳边界就是引力的边界。

因此,对于太阳系来说,太阳完蛋了,那就树倒猢狲散了。而所谓的太阳完蛋了并不是说,太阳挂了,而是太阳的引力已经控制不住太阳系的天体了。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如果太阳突然消失了,那各个行星就会沿着切线依次飞出去。

之所以是这样的,是因为按照广义相对论,引力的本质是时空的弯曲。

而引力场是一种弱场,传递速度是光速。所以,太阳消失了,行星会从内到外依次沿着切线方向飞出去,这时候太阳系也就完蛋了。

当然,太阳系的完蛋不会是太阳消失了,毕竟太阳如此巨大,想让它彻底消失是不可能的,但是太阳也是有生命周期的,到了它的老年,它对于太阳的掌控就会大幅度减弱,这时候其实就到了太阳系要终结的时刻了。

因此,太阳系到底能维持多久,完全要看太阳的周期。

太阳的生命周期

好消息是,我们对于太阳的了解远胜于对于地球的了解,并且我们也对太阳的生命周期有一个很完整的了解。那具体是咋回事呢?

我们要从太阳的形成说起,大概在45~46亿年前,在现在太阳系附近的位置,星云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渐成了太阳,而剩余的边角碎料成为了后来的行星。当然,这里太初核合成等过程,由于和本次的主题关系不大,就过多赘述。

而太阳内部燃烧机制其实是通过核聚变,也就是质子和质子反应最终生成氦-4,其中一部分质量亏损,以能量的形式向外辐射。这过程也被叫做质子-质子反应。

太阳的核心温度原本是达不到核聚变的条件的,这是因为量子隧穿效应,才得以实现。但温度是保证核聚变反应的基础。而太阳内部的高温高压条件其实是由于引力作用。因此,一颗星体到底会不会被点着和质量关系很大,就拿木星来说,也很大,但就是没点着,这是因为它的质量还差一些,没达到点燃氢核聚变的条件。

太阳被点燃后,就会进入到主序星阶段,这个阶段的太阳特别稳定,主要的燃料就是氢,而烧完后产生的炉渣就是氦,每秒钟会损失400万吨的质量,这些损失的质量都以能量的形式辐射出去,整个阶段会持续100亿年。

100亿年后,太阳的氢燃烧得差不多了,这时候太阳就会膨胀起来,但是这个膨胀是一种虚胖的体现,这是因为太阳是把自己的外壳推了出去,而内核在引力作用下向内压缩。这是因为核聚变的向外压力不足以抵抗引力的原因。

而太阳的外壳膨胀到多大呢?按照计算,当时太阳的大气应该能够达到地球的轨道附近,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地球的宿命会如何,有的学者认为那个时候,地球会在太阳的潮汐力下,被撕得粉碎。

紧接着,在引力的作用下,太阳内核极度压缩,直到温度达到了1亿K时,氦也发生了核聚变反应,也就是氦闪。这可以被认为是太阳一生中最辉煌的一颗,巨大的能量进一步把外层物质推向远方。

从这个时期开始,氦通过核聚变生成碳,然后由于引力不至于继续让碳进行核聚变,这个时候外层的物质自己也把控不住了,都逃逸掉了。所以,太阳最终就会成为一颗白矮星,然后逐渐冷却和暗淡。

而这个时候,它再也没有能力守住太阳系这片领地了,太阳系的日子也就到头了,那些没有受到影响的行星在未来的日子可能成为流浪行星,也可能被其他大质量天体顺走。而太阳之所会变成一颗也和它自身的质量有关。所以,说白了,太阳系的寿命本质上是由太阳的质量决定的。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太阳系的寿命其实取决于太阳的生命周期,而太阳的生命周期其实是由太阳质量决定的。太阳的质量使得太阳最终会成为一颗白矮星,从形成到最后成为一颗白矮星,大概是110亿年,太阳成为一颗白矮星后,太阳系的寿命就已经到头了。

UFO为什么见不到呢?

生命来自外太空吗?

许多进化论者们痴迷于一个概念:生命莫名地起源于另一个行星又通过外太空来到地球上。

原因是:

他们无法解释地球生命的起源,众所周知,就连最简单的活细胞都有着难以想象的复杂性。

随着人们在化石记录中越来越深的岩层里(根据进化论的教条,也就是越来越古老的岩层里)发现生命的迹象, 许多人开始主张:地球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让生命进化;因此需要一个更古老的行星。

美国宇航局(NASA)

当然,假设生命起源于另一颗行星,这也解决不了进化论者面对的问题:即无生命的化学物质怎么转变成一个活细胞——它只是将问题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而已。

悬赏——一个类似地球的行星

生命需要的条件

美国宇航局(NASA)

根据我们对地球生命的知识,太空中最适宜生命存在的地方将是与地球各方面都相似的行星。这包括:要有一颗与我们的太阳很相似的、异常稳定的恒星,与之保持恰当的距离,恰当的公转轨道和自转速度,以维持一个适宜的温度范围,达到一个不能太热、不能太冷、恰到好处的黄金标准。另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存在液态水——在活细胞内,水提供了氨基酸和其他有机分子混合和反应所必须的液体介质。

还需要一个无毒的大气层,可以吸收或者反射足以致死的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还需要一个足够强大的磁场以折射太阳风(一股高能带电粒子流)。复杂的生命形态还需要适当比例的氧气。地球刚好适合生命生存。

火星

过去,一些研究者认为火星曾经满足过生命存在的这些条件。然而,许多科学家已经不再接受这种观点了。比如,现在大多数科学家都反对1984年在南极发现的“火星陨石” 含有微生物化石的主张。虽然有人声称火星上曾出现过灾难性的洪水,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怀疑火星是不是曾经像人们想的那样温暖湿润。

生命起源于另一个行星的假设解决不了进化论者面对的问题,即无生命的化学物质怎么转变成一个活细胞的问题——它只是将问题转移到另一个地方而已。

进化论的“虔诚信从者”所遭遇的最新挫折,是对(据信是)来自火星的陨石的分析,研究表明陨石内包含的硫同位素来自大气化学反应,而不是细菌。令人更失望的是美国宇航局最近两次火星探测任务都以失败告终,而且损失了火星登陆飞行器。

事实上,没有证据表明生命起源于火星。同样,在木星的一颗可能存在液态水的卫星——木卫二星上,生命所必需的其他条件却几乎没有。

寻找其他行星

最近,研究者们发明了两项技术以寻找系外行星,也就是那些可能在我们太阳系之外环绕着其他恒星的行星,这给天体生物学(太空生物学——对外星生命的研究/搜索)打了一针强心剂。

技术

行星不会自己发光,而是反射它们环绕的恒星所发出的光。因为这种反射的光线太弱,也许只有主星亮度的十亿分之一,所以人们设计一种技术来间接“观察”这种行星。

一个行星围绕它的恒星公转时,二者会以一种大小一致、方向相反的引力互相牵引。当行星接近恒星时,质量大的恒星受行星的牵引,会向着行星稍微移动。从地球上观察,可能看到恒星发生周期的地摆动。

另外一个技术是,当一个行星从恒星前方经过时,会轻微地但周期性地使恒星的黄白光晕变淡。在地球上的观察者需要置身于行星运行轨道的同一平面时才能观测到这个现象。

发现了什么?

研究者通过使用特殊软硬件侦测恒星摆动,并应用“摆动说明有行星” 的理论,声称已经发现了573个系外行星(编者注:截至2011年8月9日),包括首次发现的三行星 *** (环绕着仙女座Upsilon,距离地球大约44光年)。

在已经发现的系外行星中,没有一个能满足支持生命存在的任何条件,所以人们仍在继续寻找大小与地球相仿的行星(我们所知道的最适宜生命的行星体积)。由于木星的质量是地球的318倍,所以一个大小与地球相仿的行星,其引力只有木星的1/300(在同等的距离上),因此任何一个大小与地球类似的行星所造成的摆动也许太小,以至于靠着目前的设备无法侦测到。进一步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更多的问题

即便发现了一个能够支持生命的系外行星,也有几个主要问题会阻止携带生命物质的岩石到达地球,如:

1. 需要达到逃逸速度

一块石头(或者宇宙飞船)想要摆脱母星的引力,就必须达到逃逸速度。地球的逃逸速度是11.18千米/秒,即每小时40248公里(每小时 *** 09英里)。火星的是5.02千米/秒,即每小时18072公里(每小时11229英里)。因为火山熔岩的 *** 达不到以上的速度,科学家们猜测岩石是被巨大的小行星撞击溅出行星,进入太空的。

2. 距离的阻隔

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阿尔法星,距离我们4.37光年,这意味着光——以每小时30万公里(186000英里)传播——耗时4.37年才能来到我们这里,总距离为40万亿公里。如果有一个大小与地球类似的行星(最适宜的体积)环绕半人马座阿尔法星运行,它上面有一块岩石以地球的逃逸速度被抛出,它需要115000年才能到这里。

即使一个大小跟地球相仿的行星距离我们不是太远,只有40光年(银河系直径的二千五百分之一),从那个行星出发的任何一块岩石都需要超过100万年才能达到地球。

3.其他问题

美国宇航局休斯顿约翰逊航天中心的的弗朗西斯·库欣克塔说:“DNA会在星际旅行中被辐射 *** 。”其他的危险包括:太空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没有宇航服的保护)、太空中缺乏营养和氧气(没有宇宙飞船的补给)、进入地球大气层(没有隔热板,已证明细菌也会被烧灭)、与地球撞击(没有降落伞)。

1994年7月16日至22日,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的20块碎片与木星发生灾难性碰撞,借此我们可以大致看到这种碰撞的力度。(见图)

一系列时间推移图像显示木星表面受到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碎片的撞击。从这个巨大的气体行星被撞击后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开裂的冲击带,有些比地球还大。

总而言之,星际旅行对生物体来说完全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圣经的观点

神在创造周的第四天创造了太阳系(创世记1:14-19),我们没有圣经上或道德上的理由认为他当时没有创造其他的行星。

至于在地球之外的行星上是否存在生命,则是另一回事了。圣经告诉我们,生命起源于地球上,是经上帝命定的创造过程(创世记 1:27)。圣经还告诉我们,神的目的集中在地球上。于是神在 *** 天创造了地球,然后在第四天才创造了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的“光体” (创世记11:4),也就是说这些是为了人类的益处。

男人和女人都是“照着神的形象造的”(创世记 1:27)。这一点,再加上人的堕落、道成肉身、神通过 *** 基督的一次性受死和复活而拯救人类、基督还要再次回到地球、还有对全人类的最终审判等因素,表明了地球在亿万群星的宇宙 *** 有的重要性。这与进化论者常持的地球无足轻重的观点相反。

以上所述也意味着神没有在宇宙中其他地方创造其他生命形式。

然而,如果有一天在火星、木卫二或者太阳系内其他地方上发现某种形式的微生物,这并不证明它是在那里进化(或是创造)出来的。这样的生命很可能来自地球,因为:

正如物理学家保罗·戴维斯提到的:如果岩石可以从火星崩到地球了,这个过程也有可能从地球到火星。

相比星际旅行来说,细菌孢子可能在相对较短的旅行中存活。

在地球大气上层的孢子可能会被推入太空,然后被太阳风吹到另一个行星或卫星。

每当人工航天器到一个行星或卫星上登陆并采样,这些天体的表面就有被地球细菌污染的风险。

太空生命的热衷者喜欢说,“没有证据不是没有的证据”。或许如此,但他们从来没有能够回答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半个世纪前提出的关于宇宙中所有的所谓其他文明的著名问题:“那么,人都在哪里呢?” “寻找外星智慧计划”已经实施50 多年了,目前使用的设备能够每秒扫描2800万个无线电频率,但还未捕捉到一个来自外太空的“智慧”信号。

美国宇航局(NASA)

我们从“海盗”号拍摄的这张图片可以看到火星表面的荒凉情景。研究者希望能在冰冷的火星尘土中找到生命的痕迹,但是一无所获。

为什么如此狂热于在其他星球上搜寻生命?

这样的发现可以证明以下观点:生命能轻易地从无生命的化学物质中产生,甚至可以说必定会产生。

如果可以证明太空中其他地方存在生命,就可以支持称地球上的生命发源于“外太空”的人(见正文)。

探索外星生命的科研项目比面向地球的平凡研究更能吸引公众的兴趣和 *** 的拨款。

2000年4月,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举行 *** 届太空生物科学会议,600名天文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地质学家和其他研究人员聚集加州,从生物学的角度对现有证据进行评估,讨论我们在宇宙中是否是独一无二的。悲观情绪占据了主导地位,英国古生物学家S. C. 摩利斯(Simon Conway Morris)一语道破: “我认为除了我们自己,再无生命。”美国宇航局帕萨迪纳喷气推进实验室负责火星项目的科学家丹·克里斯(Dan Cleese)也说,现在是 “降低期待”的时候了。

结论

为了验证“天体生物学”而进行的狂热搜索已经获得了很多数据,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不过(如果有任何用处的话)进一步证实了《创世记》的记载,既生命是在地球上创造。尽管有进化论者的宣称,尽管有许多好莱坞 *** (如《外星人》、《星球大战》、《 *** 日》等等)富有想像力的描述,外星人从太空造访地球的事情将永远停留在科学幻想的范畴。

外星人造访地球?

面对严重的能源短缺和百万吨级尘埃 *** 的问题,这是不可能的

一些涉及其他星球上智能生命的电影已经成为 *** 的吸票机,比如《阿凡达》、《星球大战》、《星际迷航》电影和《 *** 日》。这些都是文化标志。但是正如我们多次指出,其他星球存在智慧生命的说法,是与《圣经》上的教导相矛盾的。这种思维的前提是化学进化,即生命是由无生命化学物质演变而来。正如下文即将说明的,星际旅行的想法有巨大的科学难题,包括能源的严重缺乏。

恒星之间的距离着实是天文数字。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系是4.37光年之外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也就是说,尽管光速高达300,000千米/秒(186,000公里),但阿尔法星的光需要4.37年才能到达我们这里。一光年将近10万亿公里(约6万亿英里)。此外,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告诉我们,当物体越接近光速时,其质量就变得越大,推动其加速就需要更多的能量。但先不论这些问题,早在遇到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假想的外星人需要首先解决其他难题。

NASA

假设外星人宇宙飞船的质量只有10吨或10,000公斤(只能运载两个人的阿波罗登月舱重约15吨)。那么,加速到100,000公里/秒(光速的三分之一)需要多少能量呢?根据普通经典物理学公式近似得出(无论需要多少时间逐渐达到这个速度)必需的总能量:

E = ½mv²

= ½ × 10,000 kg × (100,000,000 m/s)²

= 50 艾焦 (5 × 1019 焦耳).

这相当于全世界超过一个月的能源消耗!有什么燃料可以产生如此庞大的输出?还需考虑燃料本身的质量,起飞时燃料要随着飞船一起加速。

反物质是唯一有可能实现的解决办法,因为根据爱因斯坦著名的公式,E = mc²,它可以湮灭普通物质并完全转换为能量。假设完全地湮灭了(当然这是最不可能的)500公斤的反物质和物质会产生:1000 kg × (3 × 108 m/s)² = 90 艾焦。这看起来似乎够了,但这还远着呢!外星飞船到达地球时还需要大约等量的能量才能使飞船减速,而此时燃料已经耗尽了。并且这只是一艘小飞船,电影里高速运行、精细 *** 作的大型飞船需要多少能源……那才是名副其实的科学幻想。值得注意的还有:我们还没有生产出反原子(也许已经造出了大约十万个反氢原子,这是一个超微数量)。

沙粒变成 ***

Wikipedia

一片脱落的涂料在“挑战者”飞船STS-7前方视窗上造成的 *** ,损伤像火山口。

能源短缺不是外星人唯一需要担心的。他们也需要避免细小的沙粒,甚至一片脱落的涂料。我们自己的航天器,尽管速度只有10公里/秒(22,000英里/小时),也因碰撞而造成严重损坏。这些假设的外星飞船的行驶速度比“挑战者”要快一万倍,所以撞击的能量会高一亿倍。在这样的速度下,甚至一片雪花所携带的动能也相当于4吨 *** ,这些能量必须释放在船体上,否则它将穿透一切结构。7如果撞上一个1公斤的物体,碰撞所释放的全部能量就相当于一个百万吨级的 *** 。一群小陨石或一群小行星将是灾难性的。因此,飞船必须配备某种转向器,并耗费大量的能量回避撞击。

结论

因为许多人相信生命是从其他行星上进化而来的,而且外星人可能比人类早几百万年,所以他们也相信外星人有时间开发那些如科幻小说描绘的难以置信的技术。然而,再多的先进技术也不可能否定或“消除”支配我们宇宙的物理定律。对于接近光速的旅行来说这都是必要考虑的问题,更不用说以更快的速度了。以上这些都是无法克服的难题。

正如《圣经》的“大概描述”所显示的,没有外星人会从其他行星上来访问地球。以上的简单物理学表明这个想法是多么地荒谬:即使听起来保守的“亚光速”旅行所需的能量也超过全人类一个月的消耗,即使微小物体的撞击也像核爆炸。所以如果你喜欢科幻,尽管好好享受;但如果你要事实,请回到神的话语。

能拥有自身卫星的天体的更低质量要求是多少?

能拥有自身卫星的天体的更低质量要求是多少?太阳系中,有卫星中的卫星吗?

从理论上看并没有严格限定拥有自己卫星的天体的质量范围,天体是否拥有自己的卫星有几个关键点:

1、天体本身的质量

2、与卫星之间的距离

3、附近是否有更大天体的引力干扰

紫薇斗数主星旺弱-北斗七星有多大

而太阳系中所有的运行天体都是遵循这几个规范的,我们可以来一一罗列下

一、没有卫星的行星

水星和金星没有自己的卫星

二、有卫星的行星

1、地球有一颗天然卫星:月亮

2、火星有两颗天然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

3、木星卫星:超过69颗

4、土星卫星:超过62颗

5、天王星卫星:超过27颗

6、海王星卫星:超过14颗

三、有卫星的矮行星或者小行星

1、冥王星:卡戎以及其他四颗,合计5颗

2、小行星大力神星(217千米直径),有一颗50千米直径的卫星

3、1999 KW4小行星(1.2千米),有一颗0.4千米的卫星

当然冥王星的卫星以及小行星和它们的卫星,在直径相差比例比较小的情况下,看起来更像是一对伴星关系而非卫星关系!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天体越大卫星越多,这一点是肯定的,但无论天体多大,只要距离恒星过近就没有自己的卫星,因此在这里,我们必须要引入一个希尔球的概念,这是表示天体引力范围的关键指标,如果不理解这一点,我们没法愉快的讨论天体的卫星问题!

希尔球:天体周围不受更大天体引力影响的区域

比如地球的希尔球在日地系拉格朗日L1点靠近地球一侧,距离地球约150万千米,月球就在地球的希尔球范围内运行,因此太阳无法从地球的希尔球内夺走月球!

希尔球计算公式,小天体的质量是m,大天体(例如太阳)质量是M,轨道半长轴是a,离心率是e,我们简单计算下水星的希尔球范围:

水星质量:3.3022*10²³千克

太阳质量:1.9891*10^30千克

水星半长轴距离:57909100 km

离心率:0.20563

那么水星的希尔球半径是:175298.5KM

大约为17.5万千米

跟地球150万千米的希尔球相比,卫星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捕获卫星的概率只有地球的1/629.73当然现在的结果就是水星没有自己的卫星!

而附近没有大的天体干扰时,很明显这个希尔球直径是会加大的,因为希尔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遇强则弱,遇弱则强,因此小行星有自己的卫星并不令人惊讶,但我们了解一下的是也许正是由于外侧轨道木星强大引力的干扰,因此才成就了小行星带,要不然小行星带也可能是一整颗矮行星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