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历抽签算命占卜-卜易居谁发明的
老黄历抽签算命占卜,卜易居谁发明的?
卜易居网站由卜易居士创办于2006年。卜易居专注于周易、八字、姓名学、老黄历、解梦、生肖、星座、号码吉凶、塔罗牌、民俗学等传统术数文化的研究,并提供周易占卜、生辰八字算命、姓名测试打分、周公解梦、五行命理、生肖运程、称骨算命、号码吉凶测试、抽签、黄历查询、星座运势、缘分配对、塔罗牌占卜
一切皆是命?
孟子日,君子不与命争,和这句话是一个道理。都是告诉人们,一切皆是命运安排好的,不要妄为,不要做一些非份之想。
那么这句话到底对不对,我认为完全正确。人一出生来到了这个世界,命就把一切安排好了,无论是什么人都是自觉不自觉的按照命运的安排在行走着,富贵贫贱,生老病死,疾病凶灾,该来的来,该去的去。这是科学界无法解释的,也是不能用科学来解释,这是中国祖先智慧的结晶。
有些人就不相信了,会说命运由自己掌握。是这样子的,最终命运是自己来把控的,但前提是必须知道自己是什么命,才能把控,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命,那又如何把控?为什么同是一班学生,有的学习好有的学习差,有的当官了,有的发财了,有的进监狱了,有的离婚了,有的早死了。冥冥之中是谁来控制的这一切,归根到底是由命来决定的。
是财命,必然有财来找你。是官命,必走仕途之路。是穷命,满地黄金你看不见。是贱命,必然自甘下流,与小人为伍。是福命,必然衣食不缺,福禄有余。是劳苦之命,必然闲不住,不干活就难受。是君子之命,必然也遇不见小人。是小人之命,他必然总想害人。是凶灾之命,必然总能遇见小人,受小人相害。是 *** 命,她必然去当 *** 。是丫鬟命,她必然去当服务员。是军人命,他必然去当兵。是 *** 命,他必然去当 *** 。有牢狱之灾必进监狱,有桃花相伴必自多情,漂荡之命决难成家,破祖之人必难立身。
即然命运决定一切,那我们就什么也不干,静等命运的安排对吗?不对,就是你有什么想法都是命运的安排,是小人他会总想着害人,是豪侠他总想着为民除害。你所能想象的一切,都是你的命本能的反映,也就是说,人的意识都是命来控制的。
那么怎样知道自己是什么命呢?自己总想什么,自己总想干什么,把这些想法总结出来,这就是自己的命。
道法自然,随缘。这是人生的更佳态度。
男不娶生妻?
要知道“男不娶生妻,女不嫁六郎”这句农村俗语有何讲究,当然首先得确切的理解这话的含义。“男不娶生妻”中的“生妻”,仅从字面上来解释,是指“年轻的妻子”之意。但此义放在“男不娶生妻”中就变成了“男人不娶年轻的妻子”之意,这肯定是行不通的。男人娶妻不娶年轻的,难道专找老妇人不成?这肯定是有悖于常理的,老辈人不可能如此告诫后人。所以还需了解“生妻”的引申义。
“生妻”一词出自《文选·李陵<答苏武书>》:“ *** 终堂,生妻去帷。”意思是年迈的母亲已经过世,而年轻妻子已经改嫁他人。由此可见,“生妻”是指改嫁的年轻妇人。这样一来,“男不娶生妻”的意思就是说“男子不应迎娶改嫁的年轻妇人”,这样的解释就能说得通了。因为在古代,女子遵奉的是“三从四德”,讲究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若年纪轻轻就要改嫁,那必定是犯了“七出之条”,被之前的夫家给休了。虽说女子被休,并不一定是女人的错,但在封建社会,在人们心目中,女性是没有什么社会地位的,只要被休,必定是不被夫家所满意的,被休的女子在大家眼里更是低人一等,这样的女子,当然不会是男子娶妻的首选对象了。
当然,社会发展到现在,女子在婚姻中不再只是处于被动的了,当发现自己所托非人时,她们就会主动地结束上一段婚姻,然后勇敢的去找寻自己的幸福。“女不嫁六郎”中的“六郎”据民间流传说是身上具有吃喝嫖赌,偷奸耍滑,心胸狭隘,胸无大志,阴险狡诈,懒惰成性等不良品性的人,女子若嫁与这些人,这后半辈子算是给毁了。所以,老辈人的这句告诫还是非常有道理。
当然,关于不良品性还远不止这六类,诸如还有不负责任,家暴等等。所以,女人在择偶时,一定要擦亮双眼,找寻一个值得自己托付终身的人。
农村过春节都吃些什么?
这道题勾起了我的记忆, 那时候大家都穷,特别是农村,平时吃不到猪肉、吃不到带鱼等稀缺食品,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到点好东西。
过年前是农村人最开心的日子,我们这儿家家户户会自做米酒,炒炒米,蒸馒头,条件好一点的人家会蒸糕。
我们小孩子那时候 *** 的零食就是馒头干子,就是将馒头切成片晒干,予以保存。春节过后,我们上学时拿上几块放在书包里当干粮。
那时候都是以生产队为建制,过年的前几天,生产队统一杀年猪、统一从养鱼河里捕鱼,然后按户头人数平均分配。生产队会按每户人数分类,按人数类别配好肉块与鱼的份额,并贴上编码,再后由每户户主抽签决定每户的对应编码,按号码取走属于自家的鱼和肉。这个时候全队的男男 *** 都会聚在一起见证这最为激动人心的一刻。
那个年代因为平时吃不上肉,过年前蒸馒头的那天,会吃上大肥肉烧白菜,就在刚将肉送进嘴里的那一刻,那个心里爽啊、那个味儿香啊,真的无法用语言形容与表达。
那时候,没有人喜欢瘦肉,专挑肥肉,所以队里分肉时要搭配合理,基本平均,那时候猪头也是宝贝。
最可笑的是甲鱼几乎没有人吃,大家最喜欢的鱼就是大青鱼,凡有大青鱼会切成几段平均分给几户人家。
那时候春节期间还有吃酒席的习俗,同一个生产队里相处得好的户头,会挨天轮流做东请客,一户人家去两人。似乎是个习俗。其实酒席上也没几个菜,荤菜4个,素的4个,加上1个汤就齐了。
那时候,什么都是计划分配,过年分带鱼就是按人头,1个人几两。
但那时候,人心纯朴,没听说有小偷,思想单纯。我们那时候都是小孩,属于天真快乐的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