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易数和紫薇斗数-真的和网上说的那么神奇吗

admin2022-12-26 08:45:4118

梅花易数和紫薇斗数,真的和网上说的那么神奇吗?

《易经》诞生于三千年前,从伏羲八卦算起,易学的起源最少也有七八千年的历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法归宗。易乃中国文化之源,诞生于甲骨文之前,是我们的祖先对待天文、地理、历史和生活环境的经验写照。因易而成道、儒、释,道学崇尚自然,儒家崇尚伦理,释佛崇尚觉悟。《易经》原理贯穿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着中国文化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人生和社会规律规律探索的经验成果。易道的核心就是把对世界的认知和自身的价值,在实践 *** 作的基础上密切结合的一种决策管理模式,包 *** 许多具体的经营策略。

《周易》是古代卜筮之官在三代以来积累起来的非常丰富的卜筮记录的基础上整理编纂而成的一部预测吉凶的法典。它的最后成书,当不晚于春秋中叶,但要追溯其原始,则可推极于初民们的征兆迷信。在当时,他们的自我意识还未获得真正的 *** 。于是借助某种神秘的预兆来决定和推测自己行事的可否与吉凶,便成了一种历史的必然。

它也是一种把握世界的方式。《周易》形成如今这样一种固定的框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衍化过程。《史记•太史公自序》说:“三王不同龟,四夷各异卜”;《周礼》说:“(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连山》、《归藏》不可得见,但近年来安徽阜阳、湖北江陵以及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易简与帛书,无论卦序或卦爻辞,都与今本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说明卜筮这种迷信活动不仅由来已久,而且在不断的筛选和规范化。

甚至可以说,《周易》是我们的先民有自己的文明史以来的文化活动的伟大成果。这是先民们站在自己的实践水平上,直观地、经验地反映得来的成果,是他们对天地万物的因果联系的更高抽象。正如清代学者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所说的:“《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人《易》,故《易》说愈繁。”唯其如此,它才被学者们理解为只有用符号表示出来的公式而没有数目字的“宇宙代数学”。唯其如此,它才成为孕育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素质的重要的中间环节。

《周易》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代大医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医。”易,变也!各种病不了解病根变化如何了解医治之法?简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没有《易经》就没有中国的文明。

《周易》在春秋战国时代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我国先人的集体创作,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易经》里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使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也是如此。孔子就说过人们“日用而不知”。今天,我们谁不曾说过某某人阴阳怪气,某某人又变卦了,或者扭转乾坤,否极泰来之类的口语和成语,但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而这些词汇都是直接从《易经》里来的。

《周易》在西汉时期就被列为六经(易,诗,书,礼,乐,春秋)之首。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秦始皇焚书时亦不敢毁伤它。

《周易经》研究被称为《易经》或“易学”,早就成为一门高深的学问。《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纬编三绝,而为之传。”上下五千年,《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许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训诂,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为大观。

《周易》研究流派纷呈。他们互相争鸣,互相否定,也互相吸收,取长补短。春秋时期,筮法上出现过变卦说,取象说,取义说,吉凶由人、天道无常说。战国时期出现过阴阳变易说。汉代有象数之学(卦气说,五行说,纳甲说),魏晋唐时期称玄学。宋明时期,又出现五大学派:理学派,数学派,气学派,心学派和功利学派。又有人笼统地分为两派:一派是儒家,一派是道家。儒家重乾卦,重阳刚。讲“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强调修身以有用于社会。道家则重坤卦,重阴柔。讲“大道若水,弱能胜强。”强调精神自由,以无为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境界。儒道两家都从《易经》发展而来,犹如长江黄河之水皆发源于青藏高原。

《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占测仅是其中一部分功能。如今,虽然周易预测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有价值的成果并不多。周易预测研究的现代化,首先在于 *** 对于学术研究的大力支持和对现今民间“假易迷信”的大力肃清,恢复周易本来面目及声誉。庆幸的是,得益于 *** 对学术易学的支持,当前社会出现了许多研究机构,对易学的研究,进一步走向应用阶段,使古老的易学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术数家是什么?

中国术数,简称术数,泛指在中华文化中用以推算未来、趋吉避凶的各种方术 *** 。 术数分类:山 医 命 卜 相 术数以卜筮、风水、命理、占梦等各种型态的预知 *** ,推算对象由人、事物、家居、先人墓地,以至地运、国运不等。术数的原理基本是易经的八卦与阴阳五行。 包括风水、八字、命理、大六壬、奇门遁甲、太乙神数、梅花易数、紫微斗数等。 术数家就是阴阳家或者风水师。

周易预测学的入门是怎样的?

周易预测学分很多种类,经典类别入门由易到难如下排列:梅花易数,六爻,八字,紫微斗数,奇门遁甲,大六壬,铁板神数等等。

我的见意是从六爻开始入门,然后再学点八字,奇门和六壬可以选学一门,三门够用了。

梅花易数和紫薇斗数-真的和网上说的那么神奇吗

书籍很多,六爻入门推见王虎应的入门书,网上有很多可以免费下载,如果没有可以找我要。

八字入门随找本就行,提高可以看看古书,再看看今人的书。奇门遁甲入门首选张志春的神奇之门。

易经中卜字的起源是什么?

在上古时期,没有工具,没有文字,只能像什么就用什么像形符号记录下来,长年累月,经过总结,他们终于得出一套完整的天地自然体系,记录不同各种现象留给后人做提示。

梅花易数和紫薇斗数-真的和网上说的那么神奇吗

最早是伏義氏画卦,到了中古时期,周文王在伏義八卦的基础上加以演泽,融汇,总结出后天八卦,称之为后天八卦,再将八卦符号进行组合,变成了八八六十四个符号象征,并为每一个符号写一句爻辞,每一卦的六爻各写一句爻辞,叫做易经。

现在周易象数及占卜 *** 随着历史而不断丰富完善,并派生出了门类繁多,异彩纷呈的各种流派,如八卦六爻,四柱命理,面相手相,铁板神数,紫微斗数,小六壬,大六壬,梅花易数,奇门遁甲,金口诀壬等等。其皆根源于周易八卦。还有《系辞上传》中就有专门阐释“大衍之数”的内容。辞日: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闺,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一地二,天四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伏義以来察象,周易用辞而兼重象,至西汉乃辞象而益以五行。主要有汉之焦,京,管辂,郭,唐之李淳风,宋之邵尧夫,其筮法之神奇,有非春秋太史所能望见也。

还有“火珠林法”,也叫“六爻卦法”,俗称文王课,是继《周易》之后在我国影响更大的一种筮法,唐宋名叫《火珠林》的卜筮书,以后这种筮法称为“火珠林法”。

火珠林法的筮具是用三枚金钱,而不是蓍草,从汉代到南北朝期间,筮具这一改变和变化,后人称为“以钱代蓍”,所以火珠林又叫以钱代蓍法。火珠林源于西汉京房氏。京房著有《京房易传》,后人称为“京氏易”,主要《周易》六十四卦分为乾震艮坤巽离坎兑八宫,每宫八卦。运用阴阳五行地支纳甲等学说,为每宫每卦确定五行属性,规定世和应,并为每爻规定了天干地支及五行,确实为后来的周易八卦法奠定了理论基础。分三步骤:画卦,装卦,断卦。

由于易学早期是来源于卜筮及其过程和结果的,同时“易传”中“说卦传”与“杂卦传”两个直接针对指导卜筮来说的“象”,“数”,“卦义”,“卦名”等的传文。都着重强调了易卦的表述与认识论的根基特点,把先观察,分析,研究了卦,爻组合结构的“象”,“数”变化及其内涵之后,才与对应的卦,彖,象,爻,传,义,理等辞语,反复研探,实践,统计,归纳,总结,提高等这些周易八卦理论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现实情况进行创新。源于古法而不拘于古法。在学理分析上,力求由浅入深,层层剖析,循序渐进,通俗易懂。才能保证把事物间的主导,主体,起决定作用的主体突出性看待,对待与处理,而把其他与它相关的一切事物作出判断与表述一切事物定性性质关系的体现,是最为广泛与深刻的。能保证我们始终都能把握住事物发展变化的大方向,主流和解决主要矛盾的目的。

关于周易的入门书?

那要看你学《周易》的目的是什么了。目前的易学,主要分为理学方面与占卜预测方面两大类,但是个人认为,不管是从占卜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学周易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获得超然的智慧,所谓能够达到善易者不卜的状态,因为占卜,就是通过与大自然沟通,获得先知先觉的一种方式而已,真正厉害的状态,是天人合一,不管碰到任何事情,都能应对自如,这时候任何事情都,也就不需要去预测了。

我看这里面的回答,推荐的书要么都是偏重于占卜预测,要么就是偏重与哲学与理学一类,都不能完整概括《周易》的全貌,这样的入门书籍,只会让人跑偏。要么就只学得一些预测的技术,要么就是在哲学事理上踌躇不前,终究难以窥见易学的全貌。

易经并不只是占卜预测书籍,也并不是只是讲人生哲理这么简单,这两个都是周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个人认为,《周易》入门书籍,讲得最为中肯,能够带领大家窥见易经全貌的,是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

三易起源

《易经杂说》完整的介绍了《周易》的起源,以及《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之间的关系,带领大家一窥易学之门。

易经三大部分:象、数、理

介绍了易经的象、数、理三大部分,象就是万物的形态,数就是天道运行之规律,理就是人世间的道理,包括做人的理、做事的理。这三者都是《周易》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分割,学习时也决不可偏废。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

然后还介绍了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来源于含义,先天八卦起源与伏羲氏,后天八卦由周文王推演而来。先天八卦是立体的,乾为天在上,坤为地在下,这是先天八卦的中州,所以先天八卦代表空间概念。而后天八卦是平面的,代表方位概念,通过后天八卦,推演出了五行与气候。

六十四卦的来源

简单说来,六十四卦,其实就是基本的八个单卦两个组合一起,8×8就为64卦,通过先天八卦的顺序(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来排布组合。乾与乾组合,就是乾卦,上乾下兑,是为履卦;上乾下离,天火同人·······以此组成了六十四卦,如下图所示。

周易的六十四卦顺序

《周易》的六十四卦顺序又有所不同,分为上经与下经两部分,上经讲的是国家大事,是公事,起于乾坤而终于坎离。下经讲的是个人的私事,是婚姻家庭之类的小事情,其余咸恒而终于未济。

除了这些大的框架之外,还介绍了错卦、综卦、交互卦等一些术语概念,还有孔子《系传》的讲解,以及《周易》卦辞、爻辞的讲解。

总之,《易经杂说》这本书呢,绝对可以带领大家窥见易学的全貌,并且带领大家进入易学之门。通过对易学的初步了解,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下功夫,假以时日,我相信大家都能学有所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