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斗数全书讲解-学习周易有什么简捷有效的 ***

admin2022-12-23 13:03:3417

紫薇斗数全书讲解,学习周易有什么简捷有效的 *** ?

殷商后期有甲骨文,甲骨文是用龟壳和牛骨刻符,作为卜辞,祭司用火烤与鬼神对话,用于“祭祀和占卜”的,就是说甲骨文是给鬼神看的,不是给活人阅读的。所以说,当时甲骨文的文字不是起传播和媒体的作用。

殷商后期的周文王姬昌被殷商纣王囚禁羑里(今河南汤阴),他冥思苦想的创建了《周易》,《周易》有三百八十四卦六十四爻,主要也是用来“祭祀和占卜”的,祭祀就是祭拜祖先,占卜就是占卜未来,也是用来与鬼神打交道的。只不过甲骨文用火烤,《周易》用卦和爻来卦算而已。说明当时的甲骨文没有起到文字的作用,只能用卦和爻来记录先辈的内容。

三千多年过去了,人们不可能知道周文王的《周易》全部内容,但是从口口相传的传说中,知道《周易》的只言片语。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顾颉刚在《古史辨.周易》的卦爻辞中有六则故事:一、王亥丧牛羊有易国的故事,1、殷先祖王亥失羊于易国,被围困但没有危险,卦六五爻;2、王亥行 *** 享乐,易国绵臣将王亥 *** ,并夺取了他的牛,卦上九爻辞,凶。二、高宗伐鬼方的故事:殷高宗武丁征伐鬼方,用三年时间取胜,卦九四爻辞。三、帝乙归妹的故事:殷帝乙把女儿嫁给周文王,又将其妹作为陪嫁,而且妹妹的嫁妆比姐姐还要漂亮,卦六五爻辞。四、箕子明夷的故事:箕子猎得鸣鴺鸟,结果吉利,卦八五爻辞。五、康侯用錫马蕃庶的故事。康叔在平定蔡叔、管叔、武庚等的反叛中,一日三捷,把俘获的众马献给周成王,卦卦辞。六、王用享于岐山的故事:殷纣王囚禁周文王于羑里,又释放他,使周文王回归周,就祭祀西山,报答神的保佑。卦上六爻辞。

(中国在殷商前没有牛羊 *** ,只有猪狗鸡,牛羊马是从西域引进,所以在殷商期间,牛羊马是较珍贵。“王亥服牛”)

殷商时期的青铜器和西周、东周的青铜器上的铭文,就是钟鼎文(金文)也是用来祭祀的,就是记录祖先的丰功伟绩。西周的遂公盨,也叫作“燹公盨”记录着大禹事迹。这些篆刻字在西周灭亡,东周开始,由周平王东迁至洛阳,祭司和巫史将这些篆刻字推广出去,各诸侯国才认识这些篆刻字。

(遂公盨)

孔子出生在春秋末期的鲁国曲阜,曲阜是周公旦的封地,孔子受周公旦的周礼影响深刻,孔子的儒家就是从周礼的“巫、卜、占、祭、礼”等分化出来的,所以孔子还办了一所丧葬学校,称《周易》为儒家的圣典,说明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关系。老子与孔子生活在同时期的春秋末期,老子的刍狗之说,就是将刍狗当祭品,用完一把火给烧了,并将它踏在地上,对刍狗大不敬。

(老子口中的刍狗)

周文王的《周易》与孔子的年代相隔500年,那就是说明当时是相当原始,整个春秋时期是以祭祀文化为主,更不要说周文王时代了。所以现代人解释《周易》是科学中的科学、万根之源、宇宙中哲学、等等,那是无稽之谈,也无咎无誉,就是空谈,根本没有一点意义的!

有些中医喜欢用黄帝内经的理论?

现代医学的一切所谓科学理论都是建立在对于尸体标本的解剖,然后用这种理论来对待有意识,有精神,有呼吸,有思维,有灵魂的活生生的人体,曾经有一个中医黑问我有没有灵魂,我回答当然有了,这小子没有回答我什么,但是我还是说,人如果没有灵魂那就是行尸走肉!实际上,现代医学就是把人看成行尸走肉。因为他们检测不到神、意识、气的存在,所以,他们以为人与一切没有生命的物质一样,是由细胞、分子、原子组成,现代医学超级微观进一步发展,又到了基因层面,但是,他们永远也检测不到气。再例如他们认为人的精就是碳水化合物组成,有时候想一想忍不住就哈哈哈大笑!还有的说人参和萝卜成分相同。不说了,太耽误时间。人家就承认自己是行尸走肉,就是把人看成没有生命的物质,并且沿着这条思路,投入了巨额的资金大力发展,国家决定政策的当权者也被他们所谓的科学蒙蔽而深信不疑,如果你多说了反对的话语,就会被看作负能量,我所以只好少说为佳了。

宋朝的文化对中华文明影响有多大?

宋朝对中华文明有什么影响

宋朝为什么是中华文明的巅峰时期?

1、宋朝历十八帝三百二十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与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宋朝时中国GDP占世界比重60%,为各朝代 *** ,期间出现了宋明理学,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人口至大观四年(1110年)的1亿1275万。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人不在少数。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2、宋朝的行政区划设置与地方政治制度可谓重内轻外,中央高度集权。虽然避免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但导致地方防务贫弱,也让终宋一代外患不止。

3、经过千年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手工业水平已空前提高,商品经济发展,小农经济空前发达,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宋代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四分之一是明朝的六倍,生产力水平提高因此被誉为工业革命的前夜。

4、由于东亚儒家文化的长期影响,统治者吸取藩镇割据的教训,重文轻武,使得汉唐以来国人的尚武之风消失殆尽,武力不强。尽管宋代国内生产总之极高但是农民承担的税目比唐代多得多,南宋又比北宋多得多一直于农民要交的税额比收入还要多,贫富分化严重社会矛盾尖锐统治者不得不用精锐兵力 *** 诸如阎婆惜方腊这样的叛乱者,对外实力却减弱。而且国家队军人的尊严不重视甚至蔑视导致举国缺乏御虏之兵。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 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宋真宗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1234年联蒙灭金,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 ,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 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 ,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

宋朝出现了宋明理学,儒学得到复兴,科技发展迅速,政治开明,且没有严重的宦官专权和军阀割据,兵变、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北宋因推广占城稻人口迅速增长,从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的3710万增至宣和六年(1124年)的12600万。

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学者不在少数。

宋朝立国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

如何理解传统文化中的?

这个问题太深奥,不是常人能完全弄懂的,自古以来无非老子、孔子等圣贤,。吾辈只能仰望之。斗胆献丑说上一二,仅供参考,不当之处,点评留言。

传统文化中的道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

很多古代书上的注解:“道者,径路也。”道家鼻祖老子提出并论述了先秦道家更高的哲学范畴“道”。“道”的本义是道路。人们出行由,出发地到目的地要沿着道路走,由于道路具有人们必须沿循的性质,所以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由“道”的本义引中出事理、法则、规律等意义。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庄子·在宵》篇说:“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天道即自然运行的规律,人道就是人类社会的法则。即自然天道、自然人道,是指天人合一的自然科学法则与自然科学规律的理念和概念。如易学文化、道家文化、中医文化、天文气候(气象)历史、农耕文化等。“道”就是规则、自然法则。中华民族历来重道崇德,这是优良传统,追求“道”与“德”,反映出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常见内涵形式如下:

紫薇斗数全书讲解-学习周易有什么简捷有效的方法

1.甲 道

道是什么根本说不清的,但我们可以尝试用我们浅薄的见识去阐述什么是道,以微短的寿命去理解大道。

此处也不尝试去阐述什么是道,但以古人的见解,道是最基本的规则,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道的衍化,故顺道者昌,逆道者亡!这不是说道有人格需要人们崇拜他,反而正是因为大道无情,没有人格才有这么大的威力。

2.易经——天地之道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所谓天地之道,也不过是自然法则。妳若遵从了——便能遗世 *** ,飘飘欲仙:返之则——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想那轮回之苦,却非人力所为也!故而道是:冥冥中早已注定,天意实属难违。仔细想想,可也不就是这样的么?故,天地之道在于人心。

3.老子——处事之道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 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老子理想中的“圣人”对待天下,都是持“无为”的态度,也就是顺应自然的规律去“为”,所以叫“为无为”。把这个启发推及到人类社会的通常事务,就是要以“无事”的态度去办事。因此,所谓“无事”,就是希望人们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一旦条件成熟,水到渠成,事情也就做成了。这里,老子不主张统治者任凭主观意志发号施令,强制推行什么事。“味无味”是以生活中的常情去比喻,这个比喻是极其形象的,人要知味,必须首先从尝无味开始,把无味当作味,这就是“味无味”。选自《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接下来,老子又说,“图难于其易”。这是提醒人们处理艰难的事情,须先从细易处着手。面临着细易的事情,却不可轻心。“难之”,这是一种慎重的态度,缜密的思考、细心而为之。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道者,万物之奥。”“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4.庄子——养性之道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有所敬畏,是做人基本的道义准则。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人生要学会平和心,喜乐心,慈悲心。

5.儒家之道

在孔子看来,“道”指人的理想和高尚道德情 *** ,是人成为“君子”的必备条件。孔子还说,当“道”与个人的生命冲突时,志士仁人应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生命,以维护“道”的尊严。这是可以做到的,因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意思是:人有认识能力,有道德自觉,有使命感,能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儒家礼治,就是依据天下人心的状态,先建立等级秩序,然后根据这个秩序去引导,使天下百姓能先达小康,而后达大同。并非礼有意将天下分为三六九等,区别对待,而是在天下为私的社会,无法施行天下为公时的标准,必须先建立秩序,然后逐步引导、提升,使终能回归于道中,达天下为公。

传统文化中的术数,道教术数:风水、八字、紫微斗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中国术数,简称术数,泛指在中华文化中用以推算未来、趋吉避凶的各种方术 *** 。如果我们把打牌、下棋的总体 *** 称之为 *** ,那么针对性的 *** 便是术!如同法术法在前术在后,具体事情的姐姐 *** 便是术,在中国古代不懂大道,但是掌握具体问题解决 *** 的人称之为术士。

关于紫微斗数

紫微斗数之名首见于明神宗万历35年(1607年)由第五十代正一道天师张国祥辑成的《续道藏》,其中收有《紫微斗数》三卷,作者佚其名,根据其内容来看这三卷紫微斗数其实是“十八飞星”之术;清初编《四库全书》累计收有术数五十余种,不论是“十八飞星”或“紫微斗数”均在其内。也因此紫微斗数被认为来自《续道藏》里收录的“十八飞星”所改良。

《紫微斗数全书》一书托名称紫微斗数为五代末的陈抟( *** 夷)所创, *** 夷再将紫微斗数传给其子与徒,而之后数百年间,此术一直以孤本形式在其弟子和后代中秘传,此为其相关文献稀少原因之一。以前讲的最多的是道教的道,道是道教的基础,今天我们来讲讲道教的法术,道教的法术统称为阴阳术数。

阴阳术数

包罗万象,是中国上千年的民间精粹的综合,其中有一些术数也是大家所熟知的。

阴阳术数分为灵签、奇门遁甲、风水、解梦、梅花、紫微斗数、八字、面相、六壬等等,因为其 *** 太过于庞杂难以概尽。我们简略谈谈风水、紫微斗数、八字这些大家比较熟悉的阴阳术数。

风水

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藏风得水,风水中讲气,气遇到风就会被吹散,所以要藏风,气遇到水就会停下来,所以藏风的水就会留住气,气对主体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八字

八字是以人的生辰为基础排列出来的,综合五行旺衰、出生月份、出生地点,从时间、空间和宇宙空间三个方面,窥见人一生的走势和大运起伏,对个人起指导和趋吉避祸的作用。

紫微斗数,用生辰八字结合星象,从宇宙观的大角度看对人本体的影响,紫微斗数分为十二宫,命宫看先天运势,身宫看后天运势,三方四正看整体运势,结合流年、飞星四化,从细微处看每个人的具体境况。和八字同属命理的不同体系。

阴阳术数

在中国流传数千年之久,很多人把它视为封建糟粕,相信只要研究过命理的人,都会折服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不能让这种国粹丧失在我们的手里,普及术数,让每一个中国人重新认识玄学。

五术文化

五术文化一直都是大家视为极其神秘的方术!五术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庞大复杂的道家道术 *** 的最主要的分类,一般认为包括山(仙)、医、命、卜、相五类。

五术的来源和应用是怎样?山、医、命、相、卜的基本理论内容又有哪些呢?人们为何对其感觉到神秘呢?五术文化的基本理论依据,都是源自《周易》。

《周易》是涵盖时空,宇宙运行的原动力,宇宙的万事万物,都阴阳相互对立又能相互转化,如冬去春来,夏去秋来,月升日落,老死少生等等。

“山”,就是利用禅、静座、武学、食疗,等各种 *** 以培养完满人生的一种学问。通过食养、筑基(修持心身)、玄典、拳法、符咒等方术来修练 *** 与精神,以达成完满身心。

“医”,就是透过方剂、经络针炙、按护、灵治等方式,以 *** 人的疾病。利用方剂、缄炙、灵冶等几种 *** ,以达保持健康、 *** 疾病。“医”是五术中最为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认识的其中一术。

“命”,是以推定人的命运,进而达到趋吉避凶的一种学问。通过紫微斗数、子平八字推命术、星平会海等方式来了解人生,以穷达自然法则,进而改善人命运。

“卜”,是以一种藉“事情发生的时间”、“占卜的时间”以及事情发生地点的“方位”,来推算事物的演变及判断处置方式的一种学问。包括占卜、选吉、测局三种,其目的在于预测及处理事情,其中占卜的种类又可分为“六爻”及“奇门,六壬,太乙”三式等等。

“相”,是对眼睛所看到的物体作观察其生灭凶吉的一种学问。所谓'相’一般言包括:面相、手相、人(体)相、骨相。宅相、墓相﹝风水术﹞等,是观察存在于现象界形象的一种技术。

五术文化都是以“人”为中心点,都是为了更精进人类生活所创造的。五术文化的根源是与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一脉相承的!学习五术文化,显然可以完善进化人类自身!

由此可见,五术文化并非传说中那般神秘,也并非大家所一直认识的那般封建迷信。五术文化都是古前人对于自然认识的结晶。笔者希望有更多的朋友们喜爱《易经》研读“五术”,让我国的灿烂瑰宝能够“国学文化扬天下,五术精髓入万家”。

传统文化中的数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中,“数”不仅具有表值作用,即计量数值多寡,在算学中用于计算,而且还具有多种不同的表意作用,用于代表不同的事物。

例如《汉书.律历志》云:数者,一、十、百、千、万也,所以算数事物,顺性命之理也。“算数事物”就是计算功能,而“顺性使之理”,则只可理解为表意功能,即数也能了解人生的命理,在传统文化观中,数的表意作用更受到重视,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在丰富其含义,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哲学到宗教,可谓无所不包,无处不在。

俗话常说“在数难逃”,足见其对社会的深刻影响。

我国最早的字书,汉代的《说文解字》中对一至十个数的解释非常有趣:

一、 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二、 地之数也。

三、 天地人之道也。

紫薇斗数全书讲解-学习周易有什么简捷有效的方法

四、 阴数也,象四分之形。

五、 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舞也。

六、 易之数,阴变于六,正于八。

七、 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裹出也。

八、 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九、 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究尽之形。

十、 数之具也。一为东西,1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

显然,这是从数的表意作用上来进行解释的。

例如一,在此解释为天地形成之前的一种状态,名为太始,或是代表宇宙间的规律——道。

数的表值作用在此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及其抽象的哲学内涵了。

基于这种观念,在观察不同的方面时,各种数所代表的意义则大相径庭,不可用确定的意义使之固化。

下举几个例子,例如:在天文律历中,3代表日月星,4代表四季,四象;5代表五星,五音,五方;7代表北斗七星,七宿;8代表八节,八风,八方;10代表天干,岁阳;12代表十二月,十二辰,十二次,地支,月建,十二律,十二方位;24代表二十四节气,二十四方位;28代表二十八宿;30代表周月日数;72代表七十二候;360或366代表周年日数……等等。

又如在中医中,2代表阴阳,两性;3代表精气神,三焦;4代表四肢;5代表五运,五味,五脏,五行;6代表六气,六腑;8代表八法,八穴;12代表十二经脉,十二大节,十二穴;16代表十六络……等等。

至于在易卦预测中,数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例始天地数,五行生成数,先天八卦数,后天八卦数,六爻数,河洛数……

更是随时要运用的有力工具,它们包括着更深刻的意义和变化多姿的时空信息。

由此可知,在中国传统文化观中,数占有特殊的地位。

这在西方文化中几乎是一片空白。

因此,关于数的概念和利用数来探讨事物演化规律的学问,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点。

正是由于这点,在整理研究祖国传统文化过程中,挖掘数的表意功能,揭示数的“乘除推阐”之理,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宋代学者蔡沈说过:“顺数则知物之始,逆数则知物之终。数与物非二体也,始与终非二致也。大而天地,小而毫米,明而礼乐,幽而鬼神,知数即知物也,知始即知终也。”我想,这些话对于今日之探索者,仍然是有启迪作用的。

张兴全先生在总结古代数术经典《梅花易数》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快速便捷的新易占,把传统文化中的数术学研究推向新的高度,无论从学术上或实用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他在报告和论著中,对数的表意功能,运用自如,出神入化,颇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研究。

传统文化中的道、术、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惠互利、共生共荣、和谐交融,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相互转换、相互变化、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彼此共赢、相互互补,三者不可缺一的关联和关系。

道、法、术、器的思维模式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道、法、术、器”的思想,这种思想对中国人影响极其深厚,几乎每一个成年人都知道,但却不一定都理解,而理解的好的运用的好的大多是一些社会阅历丰富,或者位高权重之人。

而我想说的是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思想理解为是一种思维模式,而且是一种万能的思维模式,所以下面我就为大家详细剖析一下:

“道”是真理,实相,本源,规律,方向。

“法”是规则,标准,途径, *** 。(人制定的,法必须符合“道”)

“术”是技术,技巧,主要是指对“器”层面的掌握。常言:以道御术,以术入道。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器”是指有形的物质或有形的工具,(有句话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还有磨刀不误砍柴工,就是这个意思。)常言:道以成器,器以载道。

“道、法、术、器”暗指任何领域都有四个层次,也就是完成一件事需要从四个层面着手,那么结果和效果就是 *** 的,同时这四个层次还有高低之分,其中道高于法,法高于术,术高于器,可能有些人觉得这套很“玄”,其实道理很简单,所以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关于道、法、术、器这套思维模式,我们结合一个例子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术比器更重要

有两个人开车去广州,一个开奥迪,一个开奥拓,请问谁先到广州 ?答案是不一定的,就像红军当年跟 *** 跟 *** 打仗一样,人家全副美装武器,而我们是小米加 *** ,可最后谁赢呢?假如开奥迪的是个新手,驾驶技术刚好及格,另外一个虽然开的是奥拓,但人家是老司机,驾驶技术好,不会往沟里开,所以奥拓可能就先到了。(奥拓和奥迪在这里就是指“器”,“术”在这里就是指驾驶技术)

法比术更重要

我们继续上面的例子,如果开奥迪的驾驶技术很好,而开奥拓的驾驶技术很差,那么请问谁先到呢?答案还是不一定,为什么呢?因为取法不同,你开奥迪的,技术很好,但你却走国道,而我开奥拓的,我技术不怎么样,但我走的是高速公路,所以谁先到那就不一定了。(这个法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规则和标准,高速公路和国道是完全不同的建设标准,两个开车的取法不同)

道比法更重要

如果开奥迪的驾驶技术也很好,又选择了走高速公路,那么他就一定会先到达吗?答案依然还不一定,因为这是就要谈到最重要的问题,也就是“道”的问题,有个成语叫南辕北辙,如果开奥迪的驾驶技术也很好,又选择了走高速公路,但他偏偏往莫斯科方向开了,那最终谁会先到广州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道在这里就是指方向,一件事如果方向不对,那就会差的很离谱)

由此可见道、法、术、器是个整体,而且层次是不一样的,它们的重要性依次而下。

道是根本,只要你按照自然的规律去做事,方向正确,哪怕你没有很好的 *** 、技术、工具,你就用双腿走照样可以达到目的,也比走错了方向的好,只是进度会慢一点而已,这正是有的人说的慢就是快的道理。

法是保证在符合规律的前提下,制定一些规则,标准以此为指导,避免走弯路,这样就能更快的到达目的地;术是加速器,在合道合法的基础上,如果能够熟练的运用一些技术,将使速度倍增;器是锦上添花,道、法、术都没问题了,再用上好的工具,那就能达到极致的速度,从而快速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所以当我们理解了“道、法、术、器”,我们就可以尝试把“道、法、术、器”的思维模式应用在我们生活或工作的方方面面了,而且有了这套大的思维框架做为底层思维逻辑,那么不管以后我们遇到什么事情和问题都不会有大的偏差和错误。

结语

当人类进入了21世纪的今天,各种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解决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健康、发展及至生存挑战?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公开而大胆地预言:未来最有资格和最有可能为人类社会开创新文明的是中国,中国文明将一统世界。世界的未来在中国,人类的出路在于中国文明。无独有偶,1988年在巴黎召开的“面向21世纪” *** 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上,75位诺贝尔奖得主围绕着“21世纪的挑战和希望”议题展开讨论,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是: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汲取25个世纪之前的儒家先贤之智慧。

参考文献:1.梁兴扬,传统文化中的道、法、术、势是在说什么?

2.张兴全,略论传统文化观中的数。

周易到底有没有预测能力?

科学是实验精神的,其实就是手段,它的前提是假设,那么这个假设是不是预测?科学的预测大多数情况下是错误的,因为可以证伪,于是科学可以不断修正甚至推翻重来。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尚能宽容,然而对待易学却有人恨不能积毁销骨、挫骨扬灰。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易学的传承不是透明的——充满假道玄说。譬如易学大家从陈抟到种放到穆修到李之才再到邵雍,都是师徒单授不肯外传。自此以后门派各立,易道渐隐,玄谈日盛。

中华易学文化传承弊端,导致易研偏离科学、徘徊在玄学边缘的问题,在我的悟空问答里多次谈到,不再赘述。今天专门就预测的原理和 *** 进行一下辩证探讨。

譬如计算一个行星的轨道,测出参考系中一个时空点,可以知道以后某个时空点的行星状态,这就是预测。科学采用了从牛顿的绝对坐标系到爱因斯坦的相对坐标系,而周易一直沿用的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坐标参考系。在地心参考系中,四季反复,生命循环,历史总在重演,预测是成立的。

宇宙的一切必须存在规律才可能被预测,一切存在规律就是有序。那宇宙会是随机的无序的吗?答案是不会。按照熵理论,有序最终是向无序发展的,如果整个宇宙达到无序,那一切就没有意义了。如果宇宙的一切是随机的,那它源源不断的动力从何而来?(关于这个话题在我的悟空问答里也写过文章)所以,宇宙是有序的,也就是可以预测的。

有人问了:我相信宇宙是有序和规律的,我也相信科学是可以预测的,但凭什么证明易学是可以预测的呢?先告诉你答案:易学是宇宙的模型,是宇宙规律变化的模拟。

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叫有序。有序就是循环,没有循环就没有规律,没有规律就没有预测。这里涉及到了宇宙的形成,不得不说一下宇宙爆炸论。

假设宇宙爆炸理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宇宙是从有序到无序,还是从无序到有序?奇点是有序还是无序?按照科学的说法,奇点没有时空,不存在物理法则,换言之就是无序的。爆炸后形成我们现在所感知的宇宙存在着物理法则,所以是有序的。按照熵的观点,有序要向无序发展,奇点爆炸后的宇宙只有两条路,重新坍缩回奇点或无限膨胀下去。那么矛盾来了,坍缩回无序的奇点怎么可能再次爆炸而发展为有序?那无限膨胀成立吗?所有物质相互远离开来,分解至最小粒子,彼此无限增大空间以致失去关联,宇宙归于死寂。这样的 *** 还不如玄学或神学呢!大家判断一下宇宙爆炸理论合理吗?

关于宇宙的形成,老子早用《道德经》告诉我们了。宇宙物质有趋于无限大与无限小的两个特性,这是物质阴阳两个属性(阳为物质阴为暗物质)的事实,宇宙的永动力就是这个事实造成的。由于宇宙本身存在阴阳属性,阴阳的各自熵增产生源动力,导致相互作用、有序运动,而且这种运动是循环的。基于此,宇宙是由规律(物理法则)构成。也因此,科学可以不断预测、不断探索。而易学作为宇宙模型,本身就是预测工具。易学与科学的关系是:易学为理论思想,科学为实践行为,理论实践相辅相成。

易学作为宇宙模型,涉及河图洛书的形成、先后天八卦产生和演变,以及阴阳五行干支等方面,在我的悟空问答里都有论述。今后将继续以科学的思维和手段,更深入地探讨揭秘诸如纳甲、纳音、神煞,以及奇门遁甲中九星八门之类的基础涵义,甄别伪学歧说,焕发易学的科研精神。

预测工具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四个:梅花易数、子平八字、纳甲六爻、奇门遁甲。诸如太乙、六壬、紫薇、铁板等工具以及相学风水之类,莫不与上四者相通。

梅花易数最为经典,它有很多的起卦 *** ,归结起来只有时间法、象数法两种。

时间法就是用年月日时起卦,这个有科学依据吗?在相对论里,爱因斯坦认为时间与空间是不可分的,他提出空间可弯曲,时间也是可以弯曲的。所以可以这样理解,时间是空间的变化描述。宇宙是物质运动的,空间自然是变化的,于是时间是空间变化的描述。那么用时间起卦就是合理的。物质、空间、时间是一体的,那么象数法起卦也是合理的。“卦”指的是八经卦,万物类象代表物质、八方位代表空间、后天卦数代表时间。以下举例说明:

年月日相加除8得上卦,年月日加时总数除8得下卦,年月日加时总数除6为动爻。这是梅花易数的时间起卦法。卦以8循环,爻以6变化。年月日是已过去的确定状态定为上卦,时辰是当下状态定为下卦。上卦为外为过去,下卦为内为当下,所以先得上卦后得下卦。六画卦成,各有其位,位不同结果不同,故爻变才可预测未来。当然我们实际测卦时,也会碰到六爻不动的时候,说明事态不明朗,这是题外话了,我们主要讨论的是起卦 *** 是否合理以及能否预测。

宇宙中的物质、空间、时间是三位一体的,所以象数法是可行的。因为物质空间都具有象数属性。时间是数,由于与物质空间是一体的,同样也是反映象的。譬如梅花易数中以所见物为上卦,以时辰为下卦,合上下卦数加时取动爻。见物已是存在故为过去,时间当下。学易测的人都经历过梅花易数的研习阶段,常有奇验。

最后来个实测,2015年的一个奇门遁甲盘,求测有什么大事发生?乙未年丙戌月癸酉日己未时。求测者是个女的,不肯告知具体测什么。此盘星门反吟,必是极忐忑为难之事。值符值使同落兑宫,临伤门天冲,有伤病之象;天癸地己符克使,说明求测者担忧;时干己落震宫,受值符兑宫所克,为金克木,兑为医院为手术,原来求测者担忧的是手术。时落震宫,临惊门 *** ,都是恐惧不吉之象。震兑之宫属腰腹部位,震宫己+癸,兑宫癸+己,癸属水属女性泌尿 *** *** ,己属土,土为皮肤肌肉,阴土为内部肌肉病变肌肉。于是断言 *** 瘤,对方纠正我正确叫法是 *** 肌瘤。对方担心犹豫的正是要不要做手术。(见附图)

这里不做更详细的解卦了,目的只是证明易学是可以预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