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斗数立春前后-还是以大年初一为界
紫薇斗数立春前后,还是以大年初一为界?
干货预警~
我是风水师,我来回答这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
先说结论:中国历代官方,属相纪年和干支纪年均为从正月初一开始计算。立春的观点下面也会讲到。
一、中国古代历法
1、农历
也叫夏历,是一种太阳历和月亮历结合的历法。这是通过节气和朔望来编排日期的 *** 。
2、六十干支周
是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各循序取一字配成一对干支,形成甲子、乙丑……癸亥共60对计序符号 *** ,循环使用,用来纪年和纪日。
3、生肖纪年
按顺序用十二地支生肖命名,从子年、牛年……猪年。
因为生肖纪年参考的是干支纪年,那我们只要确定干支纪年是以“正月初一”为准,还是以“立春”为准,就能确定属相生肖的标准了。
二、古今官方历法
1、《史记》中的记载明确了汉武帝时正月朔才是岁首的地位。
《史记·天官书》明言:“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四始者,候之日。”
2、明代历书
明代黄历的影印本, 资料来源于 《国家图书馆藏明代大统历日汇编 》,明朝隆庆四年为庚午年,本年年初没有“立春”,年末才有一个“立春”。
3、清代历书
这是清代御用万年书,可谓地地道道的清代黄历,雍正十三年乙卯,正月出现一次立春,十二月再次出现一次立春,但都算在乙卯年之下。乙卯年次年为丙辰年,无立春。
4、中国著名历法专家张培瑜教授在《三千五百年历日天象》列举了历朝历代的历谱,从先秦到晚清,可谓最权威的古代历法了。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全都是按照正月初一的标准,而不是立春,闰月的干支就跟前月相同,与古代历书的古文献的体系完全一致。
5、最新国家标准历法
2017年,国家质检 *** 、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农历的编算和颁行》(标准全文:国家标准|GB/T 33661-2017)。标准起草单位为: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
标准明确了:
农历的表示 *** 指农历年、农历月、农历日的命名方式,以及农历日期的标识方式。本标准规定的农历表示 *** 遵循中国传统历法的表示 *** :农历年按照干支纪法和生肖纪法命名,农历月按照数序纪法命名,农历日按照数序纪法和干支纪法命名。农历日期的标识则按照“农历”以及农历年、农历月、农历日名称顺序组合而成。
截图中公历1984年2月2日0时为农历甲子年正月初一。由此可以确定在官方标准中,生肖的界定是以正月初一0时为标准,而不是以“立春”当天几点几分为标准。
三、港台地区的相关内容
有部分人认为港台保留着传统文化, *** 则没有。实际民国之后部分命理学家编写的从立春算起的黄历,实际上老黄历中的干支纪年和八字的是分开来记载,干支纪年是属于农历的,遵循正月初一开始。
例如:2015年2月4日立春,是农历十二月十六,所以干支纪年的记载仍是“甲午年”,而只有在“今日八字”一栏,年柱才变更为乙未。
对于这种以老黄历形式印制的纸质版日历,虽然在中国 *** 民间通行,但涉及封建迷信等原因,没能获准在 *** 正式出版(没有书号,出版机构),多数是盗印自香港风水机构。
下面是香港出版的较有代表性的通书《聚宝楼》,书中几乎全是易学术数的内容,从图中看出,戊戌年头的 *** 天是,正月初一。2018年的立春日,分明写着“丁酉年”
四、结论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认为属相仅仅是指代出生年份,正月初一是属相更替的岁首,这是大多数人的习惯。
如果在八字命理学场合使用生肖,认为生肖与命运吉凶挂钩,可使用立春为岁首。不信奉八字命理学的人,没有必要采用立春的说法。
流年风流彩杖的寓意?
是命格中的一个术语。先说说什么是命格:也就是是推测个人未来命运的学问。命理师以各式各样的天文(包含出生年月日的纪年法)、地理(包含节气气象)、人文(包含人生活周边自然与不自然的一切)等特征,来推论人的性格特性与各项运势。
三合派紫微斗数的「风流彩杖格」,就是贪狼星在命宫,且「擎羊星或陀罗星」也在命宫,就叫做风流彩杖格。而风流彩杖格的人,大多数的解释是:容易因为桃花问题而又官司纠纷,但如果命宫有火星或铃星或空劫,则会化解。
再进一步解释下什么是「风流彩杖」?
我想「风流」应该该就不需要解释了,而「彩杖」,则是中国宋朝以前就有的一种彩雕的小杖,作用是相传在「立春」之日,而由官员带领下,手持彩杖一边打春牛,一边向春牛抛洒五谷等农作物,以祈求整年丰收,所以有些地方也称「立春」为「打春」。(有的地方是使用泥塑的牛,不是打真的牛)
所以,「风流彩杖」听起来好像很好听,但其实是借用「受官员杖责」的意境,来表达:如果风流,就会受到责罚。
为什么要分公元前和公元后?
从我国历史来看,公元前与公元后的区分是有一定的意义,公元就代表开开始以公历(阳历)记载年纪的开端,再未用公元年号之前都以农历(阴历)而记载。公元就公用的头的年,在以前的就属于公元前,越往前年限就越久长,公元记年是相反的越往后也就是越长的的年限。
有人会问,为什么要用公元阳历记载,这就牵涉到查找历史的年月日时的方便快速和准确性而才使用公元的。所谓人们都是往着科学而简单的方式而行事。其实阳历一年的正常日限为365天5个多小时,阴历就不同了,不润有月的年是350多天,润有月的年就是380多天了,这样一来比如三月初十与二一年的三月初十就日不对期,润月年与不润月年的同样三月初十就相差29天至30天不斗数。公历是绝对式的了,顶多相差是一两天,例如每年的清明节都是在4月4一5日的是,如果农历就将出现在今年是二月间,明年则又是三月间了,而是初几日也难注定。
公历就比农历方便,因为阴历的每新的一年开始是以立春的天为开端才为准确何正月一日,所以有些年在腊月间就立春了,有些又是要到正月间才立春,利用查找日期就比转复杂,每月的开端都是以头季之节才列入该月的内分之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