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斗数旺衰-大家能否谈一谈五行的由来
紫薇斗数旺衰,大家能否谈一谈五行的由来?
五行理论直接来自中国古太极文明的河图:
孔子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十天干对阴五行和阳五行:
3 8→东方甲乙木
2 7→南方丙丁火
5 10→中央戊己土
4 9→西方庚辛金
1 6→北方壬癸水
甲丙戊庚壬→阳
乙丁己辛癸→阴
东方甲乙青色对应肝→阴木,胆→阳木,肝和胆互为表里。
西方庚辛白色对应肺→阴金,大肠→阳金,肺和大肠互为表里。
中央戊己黄色对应脾→阴土,胃→阳土,脾和胃互为表里。
南方丙丁红色对应心→阴火,小肠→阳火,心和小肠互为表里。
北方壬癸黑色对应肾→ *** ,膀胱→阳水,肾和膀胱互为表里。
五行还有生和克等动态平衡的内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五行理论的数学基础就是宇宙中最神奇的黄金正五边形,任意相临短边比长边就是黄金比例(φ=0.618…)。
五行理论是复杂 *** 维持动态平衡基本框架,在太极、阴阳……序列中关系如下:
这是广域费波纳契数列的通项公式,当n=0时,数列为0,展开如下:
…-1 1 0 1 1 2 3 5 8 13…
0→无极
1→阴太极
1→阳太极
2→阴和阳
3→三生万物
5→五行
8→八卦
以上中国象学体系 *** 。
13→龟背(地球)
这是玛雅文明13地球龟。
玛雅文明专注研究13这个数:
1+2+3…13=7×13=91(季)
一年四季364+☯=365天。
玛雅数:7.13.0.0.0(玛雅20进制数,十位为18)转换为十进制数为:7×20×20×18×20+13×20×18×20=1101600。在这么多天中把所有一年的零头约四分之一加起来正好等于两个整年,结果计算得到地球回归年是:365.2421946(1900年1月1日),或为365日5小时48分46秒。计算数据和实际值分毫不差。
这里φ=1.618…(大黄金比例)
地球的倾角与黄金比例以及5×72=360(五天一候,一年72候)正好吻合,说明地球的参数不大不小正好适宜生命的繁衍。
河图不是黄河之图,本质上是银河空间分布图,真实银河有4条旋臂,河图和银河都是顺时针转动,银河比河图多两条旋臂说明银河中央黑洞已经有过两次大的分娩了。银河4条旋臂两条是正物质旋臂,另两条是反物质旋臂。
河图还与太阳系一一对应:
5→太阳
10→小行星带
1-4→太阳系周边4个类地行星。
6-9→太阳系外周4个地外行星。
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是太阳系一次反物质入侵事件炸毁原先那个行星留下的残片。
土星冰晶光环是那个被炸毁行星上的水飞溅到土星形成的。天王星也有光环形成原因相同。
月球正面熔岩海。
月球背面坑坑洼洼陨石坑。
行星核轨道改变后恰好被地球捕获,让小小地球有幸捕获太阳系中更大的一颗卫星,月球正面熔岩海就是原行星地幔被反物质劈去后月核熔岩外泄形成,月亮原先的磁场从那时起消失,内部留下巨大空洞。
据研究,月球上的磁场应该出现于39亿年前至36亿年前,大约是月球形成后的5亿至10亿年间,而在其形成后约6亿到9亿年间,月球上也许发生了一些事情,导致月球磁场消失。
月球背面的结构和正面差异较大,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以上十天干网上注解大多以许慎《说文解字》为依据,这个解释现在看问题多多。
其实十天干就是人类十月怀胎整个过程的描述都直接取象于人体:
甲→头
乙→脖子
丙→双肩
丁→心
戊→胁
己→肠
庚→ *** 器
辛→股
壬→妊娠
癸→分娩
古人对于十月怀胎十分重视,这十个月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先天孕育时期,丝毫马虎不得。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古太极文明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就全息在黄金比例(φ)和五行理论之中,银河系→太阳系→五行→人体似乎有一个内在必然联系。
为什么紫微斗数在古代被尊称为帝王学?
也许紫薇斗数带上“紫薇”二字,所以被误以为是更高(颇高)的预测术之一,因为紫薇本身就是道教“中天紫薇大帝”的简称。其实紫薇斗数距那些早期的预测术,如易筮、六爻等相距甚远。以讫今文献看与四柱八字出现的时候差不多,然前者远不及后者四柱复杂多变,是比较机械化的一种源于中古的预测术,几乎与所有中华预测术似的其核心都是五行学说,由此很多情况下见吉星不一定是吉,见凶星也非一定是凶,吉凶判断全在以五行旺衰为金指标!另一方面斗数又掺拟了不少西方的星座学说在其中。
一、起源…
在唐初的道教经书:北斗经、南斗经,就有详尽记载紫微斗数命主星与身主星的排列 *** ,命主星身主星正是攸关人生劫数关卡的重要关键,因而据以有了道教的"祈安礼斗"祈禳科仪。
而且在北斗经中很正式的提述有关紫微斗数"十二宫"、"甲吉助星"、以及紫微斗数各种凶恶"格局"所引发种种的命运灾劫;这时候,北斗经南斗经的正式 *** 与紫微斗数的关连已经甚为紧密;而如果当时 *** 注解之"经注"能有流传至今,相信会有更详尽的紫微斗数要诀。从15主星以"紫微"为主导,而渊源于南北"斗"经,其中蕴藏大量玄学"数"理推算→所以后世称为紫微斗数,实有其渊源意涵。
紫微斗数这个叫法则首见于明神宗万历35年(1607年)由第五十代正一道天师张国祥辑成的《续道藏》,其中收有《紫微斗数》三卷,作者佚其名,根据其内容来看这三卷紫微斗数其实是"十八飞星"之术;清初编《四库全书》于子部术数累计收有术数五十种,不论是"十八飞星"或"紫微斗数"均为在内。也因此紫微斗数被认为来自《续道藏》里收录的"十八飞星"所改良。
《紫微斗数全书》一书托名称紫微斗数为五代末的陈抟( *** 夷)所创,而中国民间流传一种说法为吕洞宾传给 *** 夷。 *** 夷再将紫微斗数传给其子与徒,而之后数百年间,此术一直以孤本形式在其弟子和后代中秘传,此为其相关文献稀少原因之一。
紫微斗数在流传过程中渐渐被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三卷本《紫微斗数》后被道教典籍《续道藏》所收录;南派四卷本《紫微斗数》,直到明朝嘉靖年间才由江西吉水的地理学家罗洪先刊刻流传,即后来的《紫微斗数全集》和《紫微斗数全书》;现为研究紫微斗数的 *** 手资料,但是皆为清同治时期的刻版。从此书内页即可得知其非一时一人一地之作,该书后来曾由江西名号"负子子"的潘希尹所补辑,亦由福建关西后裔杨一宇所添阅。
二、近代情况…
紫微斗数近代的上世纪初才公开流行于港、台和日本等地。紫微斗数和八字一样,也是以人的出生年月日时为基本根据来推算人的命运,依据的最根本源也是阴阳五行、天干支的生克制化、会合刑冲的原理。但两者 *** 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紫薇斗数是比较机械化、公式化,是将115颗有不同意义的星,分别排列到命盘然后依照一定的 *** 推算人的命运、大限、流年等。因为紫微星是那15颗主星之首,所以,为“紫微斗数”。 紫微斗数众多的星辰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八字”之中的神煞,可见“八字”也是紫微斗数的一个重要源头,其中涉及阳五行方面的生克制化、会合刑冲等关系,也是相通的。
八字可归结为纯粹五行演算(神煞为次要,甚至不用神煞也能精确推算),以日柱天干为中心进行阴阳五行的辩证分析,骤看十分简明但很抽象,除却逻辑推理外还需要有灵感,演算实则颇为繁杂。而紫微斗数则以命宫为中心把八字中的八个天干地支分解,具体化为各种“星辰”,使神煞诸星的形象 强化,就象中国各地寺庙供养不同的神仙菩萨一样,分置于命盘的12方格之中,虽然骤看繁复但实则较为直观,各星辰都是可以查到各个的属性的,所以可以对号入座,更能将其命理演算公式化,实则就比四柱命理简易得多,更适合命理被学者用于命运推算。也由于紫薇斗数较四柱学更简易,所以近年台港澳地区,学习预测术之中,学紫薇斗数之风已经甚至盖过四柱八字学了。
由任继愈先生主编的《道藏提要》对“紫微斗数”这样说:书言算命,次序有十。
1) 定时刻
2) 起八字
3) 立格局
4) 排星辰 5) 立坐命
6) 起大运
7) 起大限
8) 书化曜
9) 书喜忌
10) 排吉凶。
“以上十项之推算法,大抵以人生时之年月日时干支按生年安紫微星宫,按生月安星官,按日安身宫,按生时安命宫。所以谓人之身命,上系天星,下系时,再按生辰排流年、定运限,可预测人之吉凶祸福,紫薇斗数谓人:天地之气,受阴阳之精,生其身命,在天为五星,在地为五行,若生时正得其适时,则身命高超,前程显达;反之,则命身卑,沉沦萎靡。
应当说:紫薇斗数的于上世纪在东方的发达地区与国度流行起来是由于50年代有一 *** 算命先生把一直作为古代秘笈的《紫微斗数)表格化、白话化的结果。 紫微斗数可以说是“不用占星”的占星术。它的所有星辰神煞并非一定是天文观测意义上的星辰。 然而与“西方占星术”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紫微斗数很可能是受西方占星术的影响,因为中国古代天文学本来也把环天分为12宫,但这12宫是沿天赤道(把地球赤道无限扩大到天球之上所那成大圆)划分的,到了唐朝,由于中外开放交流,天文学家吸收了西方天文学的成果,也把12宮改为沿黄道加在天球上的运行轨道来划分了。中西的12宫有了一定的对应关系。紫微斗数与西方占星术中有着表象内容、“三方”、“四正”关系等相类似之处。 在这方面,紫微斗数以“星”来作为分析人的命运的依据,当更像西方的占星术。
为什么算命的大多份都会眼瞎?
为什么算命的大多份都会眼瞎?这个提问有点问题,古人云:"活到八十八,莫笑人家跛脚瞎"。其实瞎子算命,不是在给人家算命而瞎的眼。而是由于过去医学差,得了白内瘴无法 *** 和其他原因,而眼瞎了。我记得五六十年代瞎子算命的多,到七八十年代少了很多。因为人老了,都过世了,现在也見不到几个了。反而那些看书算命的多了。过去瞎子算命是有帮派和码头的,各有各的密语,[先说两句六甲密语吧:一胎生两子,麻子打粉…...]光子是不能占他们的地盘的。我爷爷在益阳染坊染布时,隔壁住着一位王先生(盲人)经常找我爷爷画"洞庭"(符)送关煞…..后来我爷爷也看起了《百中经》,王先生告訴一些江湖术语。记得我爷爷六七十年代也背个袋子,到新桥河去算命。结识一些盲人先生,有的到家里来找他老人家画"洞庭",做章子。盲人学算命也要有一定的天赋,我爷爷教过一个瞎子读六十甲子,就是读不熟。只会编织饭篮子,饭篮子比光子(眼睛明亮的人)还有织得好。而现在算命的流派也很多,主要是看书的,这些书还不是出自文人之手。过去财主与富商家中都有关于命学之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