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斗数入墓-如何才能学好周易

admin2022-12-17 01:21:3325

紫薇斗数入墓,如何才能学好周易?

学好《周易》的一个最重要的 *** 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因为学习《周易》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我们的人生,这就离不开我们的实际生活。至于,学到什么样的程度,才叫学好《周易》呢,从我的认识来看,只要进入了《周易》的大门,就算学好《周易》了。因为,我学习研究《周易》20几年了,自我感觉,还在《周易》的门外徘徊。

《周易》可以从象、数、理、占来进行划分了学习。《周易》中象、数、理、占四者为一体。从学习《周易》来说,是不可分割,比如,不能把《周易》的象与数抛弃,单独学其理,也不可以将其理不顾,而单独学其占。

对于学习《周易》,我想借用名著《三国演义》诸葛亮的一句话“左议立谈自以为无人可及者,临危应变而百无一能者,比比皆是。”很多人单独只学所谓的《周易》之理,可以说滔滔不绝,且不说是否对实际人生产生有益的指导,就从脱离象、数、占来说,对《周易》之理诠释也难脱“望文生义”之嫌。

很多人说到《周易》的占,认为就是六爻、奇门、六壬等的预测术,其实也是有区别的。“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所以说,《周易》本身是从八卦推演事物的发展来确定事物的吉凶的。而建立在《周易》与五行基础上的预测术,定吉凶的根本是五行的生克制化。所以说,学习《周易》的占,是学习用八卦去推演事物的发展。

在象、数、理、占四位一体的学习《周易》,如何与实际相结合呢?《周易》的占就是其与实际相结合的手段之一。

大家能否谈一谈五行的由来?

五行理论直接来自中国古太极文明的河图:

孔子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十天干对阴五行和阳五行:

紫薇斗数入墓-如何才能学好周易

3 8→东方甲乙木

2 7→南方丙丁火

5 10→中央戊己土

4 9→西方庚辛金

1 6→北方壬癸水

甲丙戊庚壬→阳

乙丁己辛癸→阴

东方甲乙青色对应肝→阴木,胆→阳木,肝和胆互为表里。

西方庚辛白色对应肺→阴金,大肠→阳金,肺和大肠互为表里。

中央戊己黄色对应脾→阴土,胃→阳土,脾和胃互为表里。

南方丙丁红色对应心→阴火,小肠→阳火,心和小肠互为表里。

北方壬癸黑色对应肾→ *** ,膀胱→阳水,肾和膀胱互为表里。

五行还有生和克等动态平衡的内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五行理论的数学基础就是宇宙中最神奇的黄金正五边形,任意相临短边比长边就是黄金比例(φ=0.618…)。

五行理论是复杂 *** 维持动态平衡基本框架,在太极、阴阳……序列中关系如下:

这是广域费波纳契数列的通项公式,当n=0时,数列为0,展开如下:

…-1 1 0 1 1 2 3 5 8 13…

0→无极

1→阴太极

1→阳太极

2→阴和阳

3→三生万物

5→五行

8→八卦

以上中国象学体系 *** 。

13→龟背(地球)

这是玛雅文明13地球龟。

玛雅文明专注研究13这个数:

1+2+3…13=7×13=91(季)

一年四季364+☯=365天。

玛雅数:7.13.0.0.0(玛雅20进制数,十位为18)转换为十进制数为:7×20×20×18×20+13×20×18×20=1101600。在这么多天中把所有一年的零头约四分之一加起来正好等于两个整年,结果计算得到地球回归年是:365.2421946(1900年1月1日),或为365日5小时48分46秒。计算数据和实际值分毫不差。

这里φ=1.618…(大黄金比例)

地球的倾角与黄金比例以及5×72=360(五天一候,一年72候)正好吻合,说明地球的参数不大不小正好适宜生命的繁衍。

河图不是黄河之图,本质上是银河空间分布图,真实银河有4条旋臂,河图和银河都是顺时针转动,银河比河图多两条旋臂说明银河中央黑洞已经有过两次大的分娩了。银河4条旋臂两条是正物质旋臂,另两条是反物质旋臂。

河图还与太阳系一一对应:

5→太阳

10→小行星带

1-4→太阳系周边4个类地行星。

6-9→太阳系外周4个地外行星。

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是太阳系一次反物质入侵事件炸毁原先那个行星留下的残片。

土星冰晶光环是那个被炸毁行星上的水飞溅到土星形成的。天王星也有光环形成原因相同。

月球正面熔岩海。

月球背面坑坑洼洼陨石坑。

行星核轨道改变后恰好被地球捕获,让小小地球有幸捕获太阳系中更大的一颗卫星,月球正面熔岩海就是原行星地幔被反物质劈去后月核熔岩外泄形成,月亮原先的磁场从那时起消失,内部留下巨大空洞。

据研究,月球上的磁场应该出现于39亿年前至36亿年前,大约是月球形成后的5亿至10亿年间,而在其形成后约6亿到9亿年间,月球上也许发生了一些事情,导致月球磁场消失。

月球背面的结构和正面差异较大,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以上十天干网上注解大多以许慎《说文解字》为依据,这个解释现在看问题多多。

其实十天干就是人类十月怀胎整个过程的描述都直接取象于人体:

甲→头

乙→脖子

丙→双肩

丁→心

戊→胁

己→肠

庚→ *** 器

辛→股

壬→妊娠

癸→分娩

古人对于十月怀胎十分重视,这十个月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先天孕育时期,丝毫马虎不得。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古太极文明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就全息在黄金比例(φ)和五行理论之中,银河系→太阳系→五行→人体似乎有一个内在必然联系。

周易与易经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呀:《易经》和《周易》的区别,就像「水果」和「苹果」,「人」和「女人」、「酒」和「茅台」的区别。想要透彻的了解这个问题,就必须要了解中国经学史。下面我就对中国经学史的基础,做一个 *** 性的浅说,这个答案就不言自明。

如果嫌长,可以只看黑体字重点。

所谓的「经」,最开始就是指先秦诸子百家纲领性的学术文献。

如《道德经》、《皇帝内经》。

先秦孔子儒家学派,主要传授的【六艺】和相传是孔子整理集结的【六经】: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所以,《六经》是儒家的教科书,那么:

*** ,既然「六经」是「教科书」,就涉及到怎样正确理解 *** 的问题。

第二,因为六经都是比较古老的语言写成,比较晦涩难懂。如最晦涩难懂的《书经》,很多章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两朝。第三,我们知道孔子是有教无类,首次将贵族教育普及到平民阶层,但是,当时贵族和庶人讲的话不一样,而且当时「言文分离」,《六经》都是所谓的【雅言】记载的。

所以,从先秦到明清,就有不少学者为【六经】做阐发、注解、诠释。

在原始【经】的基础上,形成了庞大的「经、传、笺、注、疏、正义、章句」文献。

如《春秋经》除了《春秋》,还包括《春秋三传》:

《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指的就是注释《春秋》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夹二家已失传。

正是因为《春秋》 *** 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很难理解。

汉代汉武帝时候,独尊儒术,儒家大翻身,成为官学,儒生集结整理儒家文献,《乐经》经过秦代焚书和战乱已经散佚,一共也就是《五经》。

当时朝廷设立「五经博士」,比如我们所知的董仲舒是【春秋经博士】。

我懒得打字,引用复旦大学经学史专家朱维铮先生的论述:引自:朱维铮. (2002). 中国经学史十讲. 复旦大学出版社.页2

后来加上《孝敬》《尔雅》……等儒家著作,唐代形成了《九经》,宋代产生了《四书》的概念,到明代形成了所谓的《十三经》。

综上所述:

1、汉语中的【经】、【经典】,广义上指诸子百家的核心学术文献,狭义上就是专门指儒家的传授讲学的文献,古人读书的「教科书」。

后世【经典】的意义进一步的泛化: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典范性、权威性的,经过时间的沉定的传世之作就是【经典】。

2、先秦的儒家文献【经】按照文献性质可以分为六类:《易》《书》、《诗》、《礼》、《乐》、《春秋》。

3、到汉代《乐经》失传,经过儒生整理儒家经典就只有五类,也即《五经》:《易》《书》、《诗》、《礼》、《春秋》。

也有说《乐经》被编入《礼经》中。

那么,《五经》或者《六经》这几类文献分别是怎样的性质呢?

古往今来,有很多人都做过定义,我引用以下几种:

先秦 《庄子》: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汉 司马迁《太史公自序》:《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汉 扬雄《法言》:说天者莫辩乎《易》;说事者莫辩乎《书》,说体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辩乎《诗》,说理者莫辩乎《春秋》。

最通俗易懂的解释、概括归纳,我还是引用顾颉刚先生的:

引自:顾颉刚. (2009). 中国史学入门(大家小书). 北京出版社.页28-37如果你还是一头雾水,我就用最简单易懂的话,归纳一下《五经》文献性质:

《易经》是占卜术数之书,相当于上古的「自然科学」一类的文献。

《书经》是记录上古君王言论的文献,相当于 *** 讲话,比如《 *** 文选》之类的文献。《尚书》的称谓是汉代才有的。

《诗经》是上古各个诸侯国中广为传唱的诗歌,相当于今天流行歌曲的歌词。

《礼经》是记载上古国家制度、礼仪规范的文献,相当于今天的宪法之类的文献。

《春秋经》就是记载历史的编年体史书。

紫薇斗数入墓-如何才能学好周易

知道了经学基础知识以后,我们再来谈周易和易经的区别。

【易】之思想的核心就是八卦,八卦的创始人,传世文献记载不一,多认为伏羲所创。

当然伏羲是传说人物,肯定不足信,不在讨论范围之类。

《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我们常说【三易】,也即夏、商、周三个时代的:《连山》、《归藏》、《周易》。

【三易】之间的区别说简单一点,就是夏、商、周三个不同时代,不同占卜 *** 。一般人知道这一点就够了。

想知道更学术一点,我还是引用专家的论述:

引自:徐敬修. (1926). 经学常识. 大东书局.页12-14由于《连山》、《归藏》失传已久,所以,现在说【易经】就等于是说《周易》。《周易》相传是文王姬昌所做,《周易》又分为【经】和【传】两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前面说了,【传】是对【经】的注释和解读。

《汉书 艺文志》的对《六经》排序是:易、书、诗、礼、乐、春秋。所以《易经》是群经之首。

那《易经》为什么是「群经之首」呢?

因为《易经》是中国人最原创、最古老的哲学思想,贯穿中国思想史几千年,后世的儒家、中医、道家等各种思想体系,源头都可以追溯到《易经》。

所以,《易经》相当于西方人的古希腊哲学,犹太人的《摩西五经》,印度人的《吠陀》,是中国人的信仰之源和思想之源。是我们这个民族区别其他民族最根本的地方。

----------------------------

综上所述:【易经】是一个抽象的 *** 概念,指八卦卜筮之类的所有著述,包括【经】和为【经】作的传、注。《易经》包括【三易】:《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由于《连山易》《归藏易》散佚丢失,只剩下《周易》,那么《周易》就和《易经》等价了。《周易》是周文王姬昌的占卜著述,后世为详尽的阐发其思想,为之做的「传、注」就叫做《易传》。

这就好比:

一个家庭(易经)中有弟兄三个(三易)。老大(连山)、老二(归藏)都丢失,只剩下老三(周易)。那么,老三和老三的生的儿子(易传)无疑就能代表这个家庭。

为什么就能预测他成为皇帝?

刘伯温在早年的时候四处游学,有一次,他在一片草地上碰到了朱元璋,而当时,朱元璋正躺在草地上,嘴里叼着一根草在看星星。

那时候的朱元璋对未来生活充满了迷茫,是一个没有什么志向,只想着解决温饱的普通青年,刘伯温看到他后,却立马大惊失色起来,认为朱元璋必定是这个国家未来的皇帝。

为什么,刘伯温仅仅只是看了一眼,就断定朱元璋是未来的天子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刘伯温这个人

比朱元璋大17的刘伯温,他在历史当中十分的出名,是一个其才智能够和诸葛亮媲美的大军师。在很小的时候,他就被村子里的人称之为“神童”,刘伯温12岁大学毕业(中秀才),23岁博士研究生毕业(中进士),施耐庵跟他同年中进士,不过施耐庵比他大一轮。

作为博士后的刘伯温,年纪轻轻就入朝为官。刘伯温的看人的眼光也很独特,不仅能够轻易的分辨一个人的好坏,还能够预知他们的未来。

当他首次见到朱元璋时,已经游历两年,已有25岁了。

接着我们说说刘伯温首次见到朱元璋的传说

话说,青年刘伯温离开了不喜欢的官场,四处游历,而少年朱元璋则仍然放着自己的牛。一天,二者相遇了,此时正是响午,日头高照,万里无云,刘伯温带个草帽,手握折扇行走在乡间小路上,走着走着看到前面有一棵干壮叶茂的大树,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刘伯温此时正好有些炎热,热汗直流,汗流浃背,于是便想走到这颗树下,乘乘凉,歇一歇。但是又走着走着却看到树底下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衣着破破烂烂,嘴叼着一颗稻草,四仰八叉的呈大字躺着,虽然一看就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但是好一生富贵样。

刘伯温走着走着来到了少年的面前,看其一番好生自得的样子,起了兴趣,想要逗一逗这个孩子,于是顺手摘取了一个狗尾巴草,用来挠这个少年的脚心。但是这个少年并没有醒,而且由于比较痒,懒洋洋的翻了一个身,这一翻可不好,刘伯温一下子愣住了,并且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原来是起初这个少年仰壳呈大字躺着,这一翻身,少年一双手放到身前,一只脚伸直,一只脚抡到身后,这不正是一个子字吗!而其睡觉的时候碰巧将鞭子横放在了头上,那岂不是不是大而是天子,这一结合岂不是“天子”,

此少年竟然具有帝王之气,将来可了不得,很有可能就是未来的天子。但是刘伯温虽然惊叹,但是自知要顺从天意,时机未到,不可逆天而行,于是便悄悄的离开了。

现在来看看正史记载以后的事

至正二十年(1360年),刘伯温被朱元璋请至应天(今南京)。和刘伯温一同的还有叶琛、宋濂、章溢。刘伯温见到朱元璋,定睛一看,朱元璋就是当年的小牧童。又见朱元璋出口不凡。

《明史》记载:太祖劳基等曰:

“我为天下屈四先生,今天下纷纷,何时定乎?”

溢对曰:

“天道无常,惟德是辅,惟不嗜杀者能一之耳。”

刘伯温接受了朱元璋的委任,当了朱元璋的谋臣。他提出一个让朱元璋为之奋发的建议,那就是剿灭元朝,建立新国!

那么这个传说是真是假呢?

*** ,历史上从来没有记载这件事。

1360年,刘伯温才加入朱元璋的团队,并成为其谋士,之前两人并无交集。假设那个传说是真,以古代朝廷记录历史的作风,再加上又是开国皇帝和功臣,肯定会大书特书,以刻画朱元璋的光辉形象。然而,正史的记载并未提到,只有传说,甚至传说也没说清具体何年何月。

第二,这个传说在逻辑上说不通。

刘伯温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早年一直想报效大元朝廷,如果看到朱元璋这种将来会取代大元的皇帝,肯定会将他提前清理,以圆自己报国之志。

即使刘伯温重名利,看到未来的天子,他为什么不提前押宝 *** ,非要等到朱元璋已经发展起来再加入?

现实中,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但这也只是通过对孩子性格特点的观察,来大致评估将来发展的上限与下限,还不足以支撑孩子具体的发展轨迹,更不能提前预

判出一个普通“放牛娃”将来会成为皇帝。

刘伯温成功了,后人不去思考他为什么成功,只是为他增添更浓厚的神话色彩,将其包装成天意,以此寄托自己对成功智慧的向往。

这种传说,在历史上已经见怪不怪,几乎所有的皇帝和厉害人物,都会被冠名各种“天文异相”,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司马迁也没少干这种事。

总结:朱元璋年幼时与刘伯温相见的那个小故事,都只当作故事看看就行了,自然没有什么相信的必要,刘伯温的传说大多都比较神奇,因为他能掐会算,所以不少人对他的一切都添油加醋,神话了这个人物。刘伯温固然是一个奇才,但却并没有传说里那么神奇,很多传说都是杜撰出来的,连正史都未必就是真实的,何况民间的一些传说故事呢?

那么你听过最丧的句子是什么呢?

希望快乐对你而言不难,平安对你而言理所当然~

1、少年的悲哀,毕竟是易消的残雪。 —— 郁达夫

2、一个不欣赏自己的人,是难以快乐的。 —— 三毛

3、总有一首歌费烟,总有一段情费酒,孤独的人听别人的故事,流着自己的眼泪。

4、从你走的那天,我决定不掉泪,迎着风撑着眼帘用力不眨眼。

5、一个人也没什么,要像他会回来那样去期待,像他不会回来那样去生活。

6、岁月没能把你我带到最远处,终于你我走上绝路,你平静孤独,我一场虚无。

7、你们信不信始终会有一个人默默看完你的每条状态,却永远不会留下任何评论。

8、原以为爱情就是一切,失去后才发现,原来一切都不是爱情。

9、你在没有我的世界里继续疯狂,而我在没有你的地方学会坚强。

10、有些伤口,无论过多久,依然一碰就痛;有些人,不管过多久,也还是一想起就疼。

11、不是我不联系你,而是你给我的感觉,像是我在打扰你。

12、人生充满了各种破事儿,说得最多的也就是没事。

13、最遗憾的是:因为喜欢错了一个人,而错过了一个喜欢我的人。

14、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就不要考虑爱与不爱,没面包的爱情不长久。

15、你父母花了二十年让你的眸底蕴含星光,怎能因一人而一瞬黯淡。

16、世上的事情经不起推敲,一推敲,哪一件都藏着委屈。

17、你在路上碰见的每一个人,都可能是别人夜里做梦都想要见到的人。

18、别人稍一注意你,你就敞开心扉,你觉得这是坦率,其实这是孤独。

19、如果没有过度的欢喜,便不会有极度的悲伤。

20、听说哭湿枕头会梦见大海。

21、生活好可爱,它总爱开玩笑。

22、一个经常笑的人,不一定经常快乐。

23、不想要长大,却又推着自己努力成长。

24、因为得不到,所以假装不想要。

25、人的孤独是与生俱来的,无法逃避。

26、爱和爱过只差了一个字,却多了一个曾经。

27、失去有时也是一种拥有。

28、有舍有得,不舍难得

29、每个笑容背后都是咬紧牙关的灵魂 —— 柴静

30、年轻的时候,连多愁善感都要渲染的惊天动地。长大以后的世界,却学会越痛,越不动声色。越苦,越保持沉默。

31、喜欢一个人,是一万次心跳呼吸,也是一万次低头叹息。

32、我坐在台阶上想你的时候,只有月亮经过。

33、我这辈子最遗憾的事情 就是推我入地狱的人 也曾带我上天堂。 —— 张爱玲 ***

34、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问题,尤其是那些自以为没有的。 —— 《纸牌屋》

35、阻止你前行的,不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百块石头,而是你鞋子里的那一颗石子。

36、爱情要完结的时候自会完结,到时候,你不想画上句号也不行。

37、接受孤独,保持清醒,好好爱自己

38、后来我渐渐学会接受而不是付出,就算遇见再心动的人也摇摇头说算了。

39、朋友圈里未必都是朋友,黑名单中也有辛酸故人。

40、人总是把 *** 的东西糟蹋以后,才开始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见。

41、万丈悬崖终有底,唯有人心不可测

42、别人一问起你,你就和盘托出,你以为这是热情和健谈,其实,这就是孤独。

43、世界上有两种东西不可直视,一个是太阳,一个是人心,前者伤眼,后者伤心。

44、你终究会发现爱而不得才是人间常态。

45、成长本就是一个孤立无援的过程,你必须得学会独当一面。

46、世界上有太多孤独的人,害怕先踏出 *** 步。

47、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 —— 歌德

48、有些事我们明知道是错误的却偏要去做,就像是有些人,你明明知道他不会爱你,你却依旧是一往无前。

49、可能我只是你生命里的一个过客,但你不会遇见第二个我。 —— 安东尼

50、我们最终都要远行,都要跟稚嫩的自己告别 —— 海子

得言app伴你一路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