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斗数看福气-大家对算命有什么见解

admin2022-12-11 19:45:4322

紫薇斗数看福气,大家对算命有什么见解?

算命自古以来就有,人在有事无事的情况下,有的喜欢算命,到底准不准呢?有的准、有的也不准,如果什么都能算准的话,算卦的人就不算卦了。

算卦是一种高级心里学,无论什么样的人找你算卦,必定有所求,通过察言观色、抛砖引玉、自言自语等 *** ,就可以大体上知道你的一些事情,通过引导让你说出实情,至于将来发生什么事,可以暗示或者随便一说,让算卦者高兴算完。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有这个年龄段的事情,年青人一般是问婚姻、问前程,中年人多数是问儿女和父母的问题,高兴和不高兴的事情,其脸上都写着。

任何事情有好、有坏,不是好就可能不好,说的模棱两可,我曾经见过一个街坊算卦,是算生男生女的,他说你怀的是男孩,如果是女孩,下一个一定是男孩,我听了都好笑,不是男孩就是女孩,反正有一半是对的,有一次他出门不小心把脸摔破了,邻居和他开玩笑说:今天你没算准,气的他再也不和这个邻居说话了。

过去的时候行军打仗,出发前都要占卜,看看吉凶如何,但是有的算的准,有的也算不准,历史上打败仗的多了,哪个不是算过?

对于算卦不可过于迷信,只是 *** 的闲聊,大家聊聊开心,也是一种乐趣。关注中医杂症,和大家分享养生保健的 *** 。

流传千年的划拳辞令?

五魁首,八匹马等是民间酒桌划拳辞令的简化通用版,中国人历来喜欢热闹,一有酒精的催化就开始放飞自我,再加点带动气氛的游戏,整个饭局马上就与众不同起来,行酒令的出现,无异于在沉闷的人群中增了个话题制造者,宴席终了,众人依然意犹未尽。

古时行酒令——文化圈的游戏

古人玩的行酒令,过于高雅,又特别小众,肚子里没有点墨水,可真玩不下来,就算勉强混入其中,也逃不过烂醉如泥的下场。

古代酒令也称雅令,比的是学识、拼的是思维、玩的是才华,座中各人,诗词曲典、经史百家皆是信手拈来,或纵情娱乐,或流芳后世,全看当事人才学,总之,他们以文下酒,抛才赠醉,红尘万丈三杯酒莫过于此。

文学大神斗法,众人退让

各位看官您要是不信,咱就恭请几位大神来给您现场演示一段。

秦观够大牌吧,黄庭坚算精英吧,当然,怎能少得了东坡先生,再请个学识渊厚的和尚来凑凑热闹。

某日,几位大腕相约湖中泛舟,苏先生提了个酒令,神仙大战一触即发。

这里科普一下,酒令可根据场合在制定规则,你可以理解成我们今天玩的成语接龙或者你说我猜。大伙默认规则,并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游戏才能顺利进行。

苏轼向众人抛出个酒令:咱们说出的句子中需要包含“花落无声”,然后接上与这种花有关的古人,你说了一个古人还不行,还得再串另一位古人,各说前后古人的一件事,但后面那位的经历必须得是唐诗。力求整句通顺,寓意连贯。

话罢,苏轼轻咳一声,示意小可先行献丑,抛砖引玉,随即引颈远眺,萧然出语:“雪花落地无声,抬头见白起。白起问廉颇;为何不养鹅?廉颇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在场三人,大呼秒极,心叹,苏翰林果然会玩,落地之雪,寂然无声,又巧用白起名中之姓,将目光所及之处颜色讲得清清楚楚,再加个与廉颇的家常对话,妙趣横生,倘若不用鹅掌就此打住,这吃货保不齐会给大家表演个铁锅炖大鹅。

朋友之间嘛,就没必要搞虚头巴脑的商业互吹了,几人一阵欢乐,目光全都移到秦观身上,期待着秦博士从吃货苏的难题中横生些才气。

只见秦观右臂微曲,以指抚须,这可是他几十年的积蓄啊,大宋男人的阳刚之气,缓缓吐出一句,数人听罢,竟赞秦太学好气韵!原来他对的是:“笔花落地无声,抬头见管仲。管仲问鲍叔:如何不种竹?鲍叔曰:只需三两根,清风自然足。”

这货愣是将酒会推到了书房,又是舞文弄墨,又是思索生活美学。用一次书写的意外,让管仲跃然入画(当时毛笔也叫管城子),以笔做引,谈起世俗审美哲学——极简不可方物。还真他 *** 有一套!

当然,黄庭坚也不弱,应声接道:“蛀花落地无声,抬头见孔子。孔子问颜回,因何不种梅?颜回曰: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支开。”

妥妥的生活实践家,木质结构房屋多有蛀虫,它们一在,不正是有孔了吗,世人多以物名加子以示庄重,此处虫孔加子便可叫孔子,十分俏皮,圣人既出,再拉个徒弟现场考试不过分吧,两人紧跟着探讨起种梅花来……

能到这个圈子里面的禅师也不是白叫的,佛印和尚向三人单手施礼,谦逊献句:“天花落地无声,抬头见宝光,宝光问维摩:斋事近何如?维摩曰:遇客头如鳖,逢僧项似鹅。”

果然好修为,大师在给诸位传授修为之道哩,看看人家这修行光芒,恰似和风细雨,煦煦暖阳,叫人好生舒服。宝光乃是天竺佛名,维摩名居士也,妙处在于禅师把今日聚会所见都变成照片印在各位脑袋里了。有文士,有佛僧,开场以鹅引佳话,收尾将鹅自比喻。

圣师数言,整得大家有些恍惚,愣神顷刻,方才齐声大呼:大师牛啤!!!

由此可见,不学点文化,还真就跟他们玩不到一块。不过各有各的圈子,我作不了诗,邹不了词,总能玩些低难度的吧,王羲之他们在会稽山兰亭整曲水流觞那一次就是大众玩法,多人在水边依次排开,让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面前,谁就喝酒,不过还是要写诗……

简化版行酒令

要是宴请四方宾朋,有些人胸无点墨,主人家又想让大家吃喝尽兴怎么办?此时酒宴控场就十分重要了。

请一个酒宴主持人(古时叫明府)加一助手(录事)以及一位令官(一般由主人家或者席上地位更高、酒量非凡,说话妥帖的人担任),保证帮你你把宴会办得漂漂亮亮的。

首先由令官向大家宣布游戏规则(酒令),令官做完示范,推酒令便可开始。酒令形式分为捷令、限时令两种,掷骰子或者抽令筹就属于捷令,规定摇到几点或者抽到什么签的人饮酒,再附带个节目表演,讲段子、吟诗作对或者 *** 相声都行。限时令则是在规定时间内做诗嚼文,未能完成者饮酒做罚。

适用性最广的是酒筹令,由主人家提前 *** ,在竹筹上面镌刻诗词名句或者大贤者名字,每根竹筹上面注明饮酒对象和喝酒分量,酒令官先行抽签,根据酒筹提示按图索骥,找到对应的人喝酒或表演节目助兴。

紫薇斗数看福气-大家对算命有什么见解

若用的是花风令,则将24种花卉名刻在竹筹上面,下端则注明何人饮酒,饮酒几何。

举例:

梅花:笑者饮,首座者饮,南方人饮,找人划过桥令拳。

山茶:吃茶者饮,红顶者饮,行一品令。

……

牡丹:位尊者饮,甲子年生者饮,行福禄寿令。

若用的是名贤故事令,则需要选32为古代名人,将其名刻竹上,以为筹。抽签就有惊喜。

庄周生诙谐诞妄,说笑话一则。

平原君主履三千,穿美鞋者饮一杯。

……

王羲之坦腹东床,未婚者饮一杯。

若用唐诗酒筹,则选用记言绝句,每一句为一筹。

人面不知何处去,须多者饮。

愿为明镜分娇面,戴眼镜者饮。

……

男人胸怀天下的缩影

到了平民百姓这里,便须玩点带劲的,出门在外,酒筹又不便携,只有凭声游戏了,要是在路上遇到个话语投机的弟兄,随便在找个野摊,上几盘好菜加一坛好酒,就能哥俩好、三桃园、四季财、五魁首、六六顺的呼啦起来了。

划拳表面上看着是吼得脸红脖子粗豪之举,实则不然,里面也有些祈祷政通人和的礼仪,川渝地区划拳,开口就是哥俩好,这一回合是互表敬意,铺垫感情,不争输赢,代表着炎黄子孙团结四海兄弟的友善博爱精神。

传统划拳法由两人同时出一只手,并在出手的同时大声喊出自己所猜数字之和。两人皆对或皆错则继续比划,一对一错则错者喝酒。拳头对应0,大拇指代表1,拇指和中指同时伸则代表2,OK则是3,收住大拇指,露出4指则是4;五指一起代表5。

划拳呼词从零到十,但喊出的数字,由相应的词语代替,如一喊成一心敬你,表示对彼此的尊重;二喊成哥两好,代表友谊;三一般叫三桃园;四则是四季发财……十则可喊满堂红。

五魁首等词代表的是啥?

一心敬,表示双方诚心喝酒,加深友谊之理,沿用自杜甫雄文《高都护马行》中的“与人一心成大功”。

哥俩好,会因为参与双方辈分差异而有所变化,有时候也叫爷俩好。

三桃园有些地方也叫三星高照,寓意福禄寿三星。

四季财指代人生四大喜事,人逢喜事犹进财,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五魁首是对男人事业的肯定与祝福,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寒窗苦读就是为了出相入仕,寻求功名,考试内容出自《诗》《书》《礼》《易》《春秋》五类著作,在渴望出人头地的男人眼中这些书籍在某种程度上就可称为文学魁首。

六六顺所描述的是对一个理想社会的期待,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

七巧所象征的是姻缘,古有传说,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共叙良缘。

八匹马指代周穆王驾驭的八匹骏马,在昆仑山瑶池与西王母答诗作对。今人用以象征长寿。

男人的快乐,如此简单,一顿酒就能喝得欢天喜地。可谁又能明白他们的理想呢:于公渴望国泰民安,于私希望事业有成,婚姻幸福,家庭和睦,朋友满天下……行酒令不过是男人们胸怀天下的缩影罢了。

刘伯温是怎样一个人?

每天了解一个人——刘伯温 民间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

这是比较全的资料

刘基,浙江省温州市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后来,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

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过目不忘

刘基对于书籍,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他曾经在元朝大都的一家书店中翻阅一本天文书,翻过一遍后竟然立即能背出来,书店的主人便要将书送给他,他却说:“书已经在我的胸中了,要书何用?”

十四岁时刘基入府学读书。他从师学习春秋经。这是一部隐晦奥涩、言简义深的儒家经典,很难读懂,有许多人读了很长时间也不解其意。刘基却不同,他不仅默读两遍便能背诵如流,而且还能根据文义,发微阐幽,言前人所未言。老师见此大为惊讶,以为他曾经读过,便又试了其他几段文字,刘基都能过目而识其要。老师十分佩服,暗中称道“真是奇才,将来一定不是个平常之辈!”

三年以后,他离开府学,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习程朱理学,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郑复初在一次拜访中对刘基的父亲赞扬说:“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阴了后代子孙;这个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门楣。”刘基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有一次,探访程朱理学故里—徽州,得知歙县南乡的六甲覆船山有一本《六甲天书》,便探秘覆船山,原来这里隐藏了一个完整的明教社会,不仅找到了《奇门遁甲》而且还结识了一大批明教圣者,刘基的虚心好学和出众才智,使他在这里学就和掌握了丰富的奇门斗数知识,回家后就在家乡出了名,大家都说他有魏征、诸葛孔明之才。

助明开国

至正二十年,被朱元璋请至南京,委任他为朱元璋的谋臣,刘基针对当时形势,向朱元璋提出避免两线作战、各个击破建策,被采纳。辅佐朱元璋集中兵力先后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刘伯温并建议朱一方面脱离“小明王”韩林儿自立势力,却另一方面以“大明”为国号来招揽天下义师的民心。

此时,陈友谅攻陷太平,意欲东向,气势甚为嚣张。朱元璋帐下各位大将,有的劝朱元璋投降,有的认为必须避其锋芒,再据守南京。朱元璋意犹未决,刘基也沉默不言。朱元璋知其自有见地,遂召入内室与之决策,刘基以为凡言降者或议逃者,应尽诛之,以免扰乱军心。刘基认为,陈友谅骄气冲溢,目空一切,根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我们应利用其骄傲自满、听不进不同意见的时机,诱敌入伏,一举重创之,灭其锐气。刘基说:“天道后举者胜,吾以逸待劳,何患不克,莫若倾府库,开至诚,以固士心,伏兵伺隙击之,取威制胜,以成王业,在此举也”。正是在吴国初创、百事待兴,又突临强敌、内部看法不一的危难紧急关头,刘基寥寥数语,拨开迷雾,点破形势,议定决策,团结人心,去为完成王业而进取。

至正二十七年,参与制定朱元璋的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共参与军 *** 年,筹划全局。

不徇私情

太祖因事要责罚丞相李善长,刘基劝说道“:他虽有过失,但功劳很大,威望颇高,能调和诸将。”太祖说:“他三番两次想要加害于你,你还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我想改任你为丞相。”刘基叩首说道“:这怎么行呢?更换丞相如同更换梁柱,必须用粗壮结实的大木,如用细木,房屋就会立即倒坍。”后来,李善长辞官归居,太祖想任命杨宪为丞相,杨宪平日待刘基很好,可刘基仍极力反对,说:“杨宪具备当丞相的才能,却没有做丞相的气量。为相之人,须保持像水一样平静的心情,将义理作为权衡事情的标准,而不能搀杂自己的主观意见,杨宪就做不到。”太祖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回答:“他的气量比杨宪更狭窄。”太祖接着问胡惟庸,刘基又回答道:“丞相好比驾车的马,我担心他会将马车弄翻。”太祖于是说道“:我的丞相,确实只有先生你最合适了。”刘基谢绝说:“我太疾恶如仇了,又不耐烦处理繁杂事务,如果勉强承担这一重任,恐怕要辜负皇上委托。天下何患无才,只要皇上留心物色就是了。这几个人确实不适合担任丞相之职。”后来,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因事获罪。

临终遗嘱

洪武八年,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御医开了药方,他照单抓药回来煎服用,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让他十分痛苦。

二月中,刘基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的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些要他宽心养病的安慰话,这使刘基相当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经无法自由活动的刘伯温,由儿子刘琏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员的护送下,自京师动身返乡。回家后,拒绝亲人和乡里为他找来的一切药石,只是尽可能的维持正常的饮食。

胡惟庸

几天之后,刘基自知来日无多,找来两个儿子交代后事。交代完后事时,又让刘琏从书房拿来一本天文书,对他说:“我死后你要立刻将这本书呈给皇上,一点都不耽误;从此以后不要让我们刘家的子孙学习这门学问。”又对次子刘璟说:“为政的要领在宽柔与刚猛循环相济。如今朝廷最必须做的,是在位者尽量修养道德,法律则应该尽量简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则,以道德感化群众,效果一定比刑罚要好,影响也比较深远,一旦部属或百姓犯错,也较能以仁厚的胸怀为对方设身处地的着想,所裁定的刑罚也必定能够达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过自新的目的;而法律若能尽量简要,让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便可以避免人民动辄得咎无所适从,又可以建立 *** 的公信力和仁德的优良形象,如此一来,上天便会更加佑我朝永命万年。”又继续说道:“本来我想写一篇详细的遗表,向皇上贡献我最后的心意与所学,但胡惟庸还在,写了也是枉然。不过,等胡惟庸败了,皇上必定会想起我,会向你们询问我临终的遗言,那时你们再将我这番话向皇上密奏吧!”最后于农历四月十六卒于故里,享年六十五岁。六月,葬于乡中夏中之原。

人这一生真的是有命数吗?

人的这一生是有命数的,也只有经历过了才知道有些事情确实是命中注定的!

我32岁的时候生了一场大病,医生说治不好了。虽然不是什么癌症,但是下半生注定跟医院是扛上了。医生说,想要 *** ,就要终身服药,定期复查,不然就有生命危险。

当医生跟我讲解我的病情时,我感觉自己从此进入无底洞里了,不见天日。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的。想到自己没有对象,没有结婚,没有生儿育女,从此孤单一人,更担心的是从此踏入医院没有人陪伴,我感到一阵后怕。

每当想到这里,趁着夜色无人的时候,我好几次躺在医院的床上哭泣着。在医院住了一个月,医生说我的病情控制得不错,就出院回家了。

回到家的时候,我妈知道了我的情况,对我既是怜悯又是疼惜。在没有生病的时候,家里人经常催我赶紧找对象,因为女人年纪过了30岁就不好找了,但是没有遇到合适的,就一直拖到现在。

现在好了,自从我生病了以后,家里人也不再跟我提催婚的事情了。我妈只是说让我安心养病,别的就不要再想了。但是我妈心里也十分懊悔呀,没能让我早点结婚,现在这种情况还有谁愿意娶我呢?况且住院的时候,医生曾经说过,这种病可能会影响生育功能。我妈每次想到这里就经常叹气着。

我在家里休养了一段时间后就回单位上班了,好在我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足以养活自己。很多时候想想自己的后半生就这样了,那就好好活着吧!也不枉此生了。

在生病后的两年里,我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我们当地最有名的寺。平时不上班的时候会约上同事一起去寺里拜拜,有大型活动的时候,我们会去帮忙做义工,推行爱心善举。有时游人们不多的时候,我们会跟着僧人一同进食斋饭。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我的心情变得舒畅了,更多的时候不再想着自己病情会怎样,而是想着如何去把自己过得更好。

有一次正好是周末,同事说去寺里帮家人求平安,我便跟她一同前行。那天是十五,来寺里的人非常多,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我们到的时候,山下面的停车场里密密麻麻的都是私家车和大巴车。

好不容易到了山上,本来打算和同事去中殿的,发现中殿人太多,就沿着过道去后山地偏殿。在过道的时候,我不小心被别人绊倒了,同事交了赶紧去我起来。那人赶紧跟我道歉,我连忙回应着不要紧。余光中,我对那人的相貌似曾相识,好像在哪里见过,但又一时想不起来是否真的认识他。

很快过道里的人群把我们冲开了。同事搀着我进入小道。不知觉得,我尽回头望向那人。那一瞬间,发现他也在望我。不,也许他不是在望我呢?只是我的猜测吧!

到了偏殿,人不是特别多。有一个师傅坐在旁边击打着木鱼。旁边有一个鸳鸯谱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同事让我丢了签看看。我不丢,因为我了解自己。她又说,你就丢下呗!我没办法,只好丢了一下签。她帮我捡起来递给师傅看看,师傅说了很多,我记不得了,只记得后面说,我的婚姻很好,应该快到了。

说这话的时候,我既不吃惊也不意外。当时想着特殊的日子说点安慰话给我听吧,就没有放在心里。同事却开玩笑地说,要我请吃喜糖。我回应她,先把你的喜糖吃了吧!

晚上回到家里,发现微信上面有个人一直在加我。我想肯定又是哪个群里面做微商的向我推荐产品吧,我便不理会。过了一会儿,对方备注了一条信息过来,问,知道我是谁吗?

我说,不知道。他说,好多年前大家就认识了。我说,你是谁?他不做声,好一会,他又问,你结婚了吗?我说,你到底是谁呀?不说我拉黑了。他说,白天咱们见过的,你不记得了吗?我说,白天我在寺里…他说,白天大家还说过话呢!

我突然有印象了,难怪白天见那人那么眼熟,原来大家在8年前就已经认识了,他就是我二姨的远房侄儿。

那时我大学毕业没有几年,在武汉工作,他在广州工作。当时我跟他都没有谈对象,二姨便凑合我跟他一起谈朋友。但是他比我 *** 岁,我是拒绝找这样的。谁知二姨联合我妈一起来说服我,我妈见我年纪一年比一年大了,迟迟不见我找个对象回来,就说服我回来见一见。

那会他在家里休假,好不容易等我有空回来了,他却在我回家的当晚坐火车去了广州。我当时十分生气,让我白白跑回来一趟,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嫁不出去了。我直说二姨不地道,介绍个人不明不白地就走了,也不提前打声招呼。二姨却说他工作上面有急事,耽误不得。

后面二姨一直让我加他的 *** 聊聊,我不同意,当时的事情还在气头上。几天后一直有人在 *** 上面加我,我都没有同意。二姨知道了,一个劲地说我这个人不懂事,说她的侄儿优秀得很,长得又不错,学历也可以,配上我是绰绰有余。我当时听了不服气,直接不理会二姨了。

我的同学知道了我的情况,开始给我介绍对象,可能因为我是外地人,多数是见面没有几次都不了了之。我妈觉得我在外面工作也不行,年纪大了,有些着急了,开始催我回来工作。我想着在这边工作工资不高,就回来考编制,好在回来比较顺利, *** 年就考过了。

过年地时候,我妈说初三去二姨家拜年,让我打扮一下。我说,我平时都是这么打扮的。我妈说,去见一个人。我说,谁呀?她不做声。去了二姨家才知道她的远房侄儿也来了。这是我 *** 次见他,长得高高大大的,戴着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的,也符合我心目中男友的形象。

二姨让我跟他交流一下,大家坐在沙发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后来不知道说什么了,他问我晚上出来吃饭不?还没有等我说出口,我妈在旁边听见了,帮我答应了他。我妈看上了他。

到了晚上出门的时候,我的肚子突然疼得厉害,被家人送到了县医院,医生说是急性肠胃炎发作了,需要住院观察。于是我 *** 里告诉他,不能赴约了,在医院里打针。他可能觉得我没有看中他,在搪塞他,叹了口气就把 *** 挂了。

过了两天,他发短信过来说自己去了广州,问我年后有空过去找他玩么。我当时还没有出院,心里却有些抱怨,你不来看我就算了,还让我过去找你!可能当时年轻,才会这么想吧!后面大家联系少了,甚至都不在联系了。知道有一天我妈问我跟他交往怎么样了?我说,断了。我妈听了之后,足足用她那双大眼睛瞪了我一分钟。

这次突然联系上了,真是让人太意外了。白天的相遇算不算是缘分?我以为他结婚了,直接问他,老婆孩子还好吗?谁知他说,我还没有结婚呢!你结婚了吗?我说,没呢!他说,你怎么不结婚?

我不想解释,直接说,不想结。他说,为什么?难道在等我?我说,才不是呢。他说,难道不能是我吗?我没有做声。他又继续说,不如大家在一起吧!我现在回来工作了。好吗?我说,不好。

因为考虑到我目前的身体情况,让我不能随意跟一个人在一起。他仍然不放弃的追问,为什么?为了让他死心,我只好跟他讲诉了我这些年的看病情况。他听了之后,呵呵一笑说,又不是多大的事情,下次我陪你去医院。然后他又说,明天来我家看我。我说,行。

总以为是他随意说说,结果第二天一大早他真的来了,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礼品。我妈当时没有认出他来,还问我什么时候谈的对象。后来知道是他,既吃惊又惊喜,高兴地不得了。他当着我爸 *** 面说,这辈子跟我好,这次来是真心实意跟我交往得,以后有他吃的,就有我吃的。

我妈听了这话,当场就把他这个女婿认下来了,还告诉了他我的情况。他说,他都知道。于是我跟他谈起了恋爱,他只要工作不忙的时候,就来陪我,开车带我出去兜风,逛好吃的,好玩的。有时半夜饿了,他都能买到吃的送过来。

交往不到3个月,我就跟他订婚,后面结婚。为了让他安心,也为了让自己安心,我们去了省立医院复查我的病情,医生说我的病情控制的非常稳定,可以备孕,但是要听医生的指导。我们都快高兴坏了。

紫薇斗数看福气-大家对算命有什么见解

婚后没有多久,我就怀孕了。我平安的度过了妊娠期,顺利地生下了孩子。孩子很健康,没有受到我的影响。整个月子期间也是他在照顾我跟孩子,这一年我已经35岁了。现在我天天叫他老公,他也一个劲地叫我老婆,我是不是觉得幸福来的太突然了。

想想这一切,跟老公再次相遇,相知,相爱,真的太意外了。做一个善良,有爱的人,才会有好命吧!

如何看待大器晚成?

人的一生,不可重来,没有说明书。有人强势到底,有人懦弱一生。有人糊涂一世,有人精明一生。有人浪迹天涯,有人固守一方。

有人大起大落,有人平稳过度。人生状态,何止千万种。但是人要想活得明白,下面有几个条件需要俱备的。

一,知识

1,生存知识

从学校学习的基础知识,走到社会的礼仪、道德规范,为人处世的技巧,维持生活的专业技能。

2,精神知识

学习正确的精神知识,如儒家精神,佛家精神,道家精神,基督精神,不一定要全面精通,但是一定读一个了解一个的全面性。做到基本了解。不是要全部了解,选三个吧!他们有共通性,也有不同的意义和特点。总结一句话就是要知道人生,从生到死,基本知道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当然每个人的理解不尽相同,也不可能相同。

二,心态

心态有很多,什么样的心态是正确的心态,一般现代人来讲就是三观要正。这里就不讲那么多,可以在百度上查得到。我想讲的是像水的德,上善若水。水的姿态,水的品德,凡事把姿态放低,与人为善,平等相待,所谓我为人人,人人才会为我。这个顺序不要错哟。不要好像不可一世,君临天下,傲视群雄的心态。

三,坚持

其实坚持也是心态的一部分,心态有时会变的,所以要坚持。比如做一个好人与做一辈子好人是二回事。做一个好人,可以是 *** ,也可以做一段时间。但是做一辈子好人就需要坚持到底的决心种恒久之心。

决定人生的因素分二大类,一,心态为内部因素。二,环境为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是自己可控的,外部因素是不可控的。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功成名就,发迹之后,从此目空一切,往后不是一落千丈,就是停止不前。夕日光辉再不再现。也有人大起大落,还有人似李超人一样,只是极少数的。全亚洲也只有一个李超人。有些人前半生,看似碌碌无为,但只要外部环境给了他一点机会,就可以厚积薄发,让他大器晚成,老来富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