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算命萧山-中国历史上哪些事情的发生
彭算命萧山,中国历史上哪些事情的发生?
熟悉近代史的朋友都知道戴笠死于空难,并且这次空难充满了蹊跷和巧合之处,比如摔死在南京附近的“岱山”,瓢泼大雨更是影射戴笠的字“雨农”,有人甚至怀疑北平站站长马汉三动了手脚等等,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戴笠是死于蒋军内部的腐败。惩治军中贪腐也是军统的业务之一,而戴笠到死也不曾知道,他所伸不进手的空军内部出现大肆腐败,最终要了他卿卿性命。
谍战大剧《北平无战事》隐晦地点出了这一层,在剧情的开篇,就是曾可达在抓捕方孟敖的同时,还命令他引导一架运输机在大雨中着陆,因为飞机驾驶员涉嫌 *** 牟利,结果驾驶员落地后刚刚被宪兵扣押,就被塔台上的同伙一顿M3扫射给干掉了,这是典型的 *** 灭口。包括后来在特种刑事法庭上受审的空军作战处中将军官侯俊堂,都是空军腐败事件的代表。
1946年3月17日上午10时,戴笠乘座空军总司令部所属的222号运输机从青岛飞南京,机上共有11人,其中戴笠及随员7人,机组成员4人。这架专机是当时比较先进的C-47运输机,质量那是没得说的,正副驾驶员分别是张远仁和冯俊忠。从理论上说,在一般气候条件下这俩人的飞行技术也是没有问题的,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冯俊忠早年毕业于广东航校,飞行经验十分丰富。
但是问题在于,这俩人都是早期的日式飞行训练中培养出来的飞行员(陈济棠的空军建设得到过日本的帮助,后来集体叛逃南京),秉承的是凭借经验来飞行的理念,而不是依靠先进仪表,日本人的飞机仪表性能和完善程度也远不如美制军机。所以张、冯两人缺乏科学头脑和先进技术的训练,尤其利用无线电的能力很差,平时喜好凭着听觉、感觉和和利用罗盘的定向飞行。
其中要命的是,正驾驶张远仁只是学过一些些初步的穿云下降理论,而毫无任何实践经验,老式飞行员冯俊忠则不善于使用电容波和无线电航行设备,因此一遇到恶劣的气候,这个组合严重缺乏应变能力。而更要命的是,这架专机的正驾驶本来不是张远仁,他是因为有私心主动“换班”上来的,不仅是复杂气象下的飞行技术一般,跟冯俊忠的配合也大成问题。
那么张远仁是怎么换班成功的呢?原来,当时的蒋系空军驾驶员们,都喜欢利用便利条件捎带 *** 紧俏物资或者是美元黄金,因为各地的价格是不一样的,当时上海的美元黄金投机生意非常火热也大有赚头,而张远仁听说有飞沪的任务,就准备带上一些黄金美元去捞一把,于是主动找到航委会直辖航空队第1空运大队第103中队的中队长,请求临时派任务去上海。
这名中队长跟张远仁是住一个家属院的,平常关系不错,可是他也知道张远仁的飞行技术一般,尤其是执行给军统局 *** 局长这样大人物的专机任务,确实不太合适,所以一时有些犹豫。张怀仁花言巧语劝道:“主要替队长赚钱,请队长也出些本钱,一定能赚回大钱。”于是这个中队长动了心野入了股,两人在专机起飞前翌晨赶到机场,中队长命令将原飞行员换下而以张远仁代之。
第222号专机原拟从青岛直飞上海,因为戴笠急着要见情人胡蝶,据称是那位影后要过生日云云,然后戴笠必须按老蒋的命令再赶回重庆,参加军统改制和整顿的“八人小组”会议,并没有经停南京的计划。然而专机起飞前,塔台就接到了上海方面天气状况不佳的通报,于是戴笠才临时决定飞往南京。这架专机于3月17日下午1时飞抵南京上空,不料南京上空也是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很难实施降落。
南京明故宫机场打开导航台,用无线电引导222号专机进行穿云下降,如果实在不行再备降上海或济南,不过联系后知道上海、济南天气仍无好转,如此第222号专只好在南京再作穿云下降。在今天航空技术发达的情况下,这不算什么事,可那是上个世纪的40年代,穿云下降是个挺危险挺考验技术的活,《北平无战事》特别有引导降落那么一段,以显示方孟敖飞行水平的高超。
然而实际情况是,张远仁穿云技术太差,而冯俊忠又不善使用设备,所以第222号运输机在云雾中终于失去方向,与地面的通讯联系也非常困难,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雷雨层中,三次下降都越过机场而无法着陆,最后一次下降时干脆偏飞至江宁县。下午1时零6分,第222号专机的电讯联络突然中断,地面塔台多次呼叫也听不见回音。两天以后,神秘失踪的戴笠专机残骸终于在南京岱山被发现。
多年以后,那位被临时顶替下来却因祸得福的飞行员曾经分析,张远仁和冯俊忠机组在恶劣气候下缺乏应变能力,是这是这次空难的必然因素 而那位空运中队长本应对此有所预料,但他为牟取私利心怀侥幸,违反飞行纪律,,滥用权力取消原飞行方案,实乃乃事故主因。所以第222号专机失事,,实为蒋系空军史上之重大丑闻,当时不可能披露真相,因为天灾之外还有人祸。
这是有佐证的,时任蒋系空军第九大队副大队长的衣复恩,曾经担任“美龄号”专机驾驶员,当他得知戴笠乘坐的飞机从青岛飞来南京,但是在预定时间并未降落、且其他机场也没有转降消息时, *** 时间打 *** 给第1空运大队,询问执行戴笠专机任务的飞行员是谁?当听到“张远仁、冯俊忠”的名字后,衣复恩的心立即凉了半截,瘫坐在椅子上,嘴里蹦出了一句:完了,戴局长恐怕是凶多吉少!因为他非常了解这个飞行组合的水平和能力。
军统人事处长龚仙坊少将等人与戴笠一同摔死,而总务处长沈醉则组织人手沿途搜寻,终于在3月18日的夜里寻到了飞机残骸,自然无人生还。蒋军腐败倒也不是什么稀奇事,然而在执行如此重大飞行任务,比如是运送令人谈虎色变的特务头子戴笠时,蒋系空军官员还敢如此偷梁换柱以为牟私,实在有点匪夷所思了,这不是找死的节奏么?
唯一的解释,是蒋系空军始终由宋美龄插手负责,实在不把其他军政部门放在眼里,所以才敢如此胆大妄为吧。
你碰到过什么奇葩?
去年我去 *** 办理户口时遇到过一件奇葩事。
一个30多岁的乡下汉子,遮遮掩掩地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一张沾着浆糊的纸,请求 *** 想方设法帮他联系一下他的女友。
当时我以为他拿的是一张寻人启事,便好奇地伸过头想看一眼,结果被他发现了,然后迅速将那张纸的正面贴在了胸膛上不让我看。
*** 问他怎么回事?
他回答说他的香港女友联系不上了,求 *** 帮他联系一下。
一听是香港女友,我一下子就对这个身着褪了色的迷彩服,脚蹬沾满泥土的条纹布鞋,一脸胡子拉碴的汉子肃然起敬了起来:真的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有香港女友,却一身如此打扮,此人不简单,绝对是深藏不露。
*** 也是一脸的疑惑,问他怎么回事?
他说,我女友联系不上了, *** 打不通,发信息她不回,我很担心,可能是出了什么事了吧。
*** 问他,你拿的是什么?
他回答说是女友的照片和 *** ,说完就把那张纸小心翼翼地递给了 *** 。
年轻的 *** 接过去后只看了一眼,便没忍住噗哧笑了一声,然后把那张纸摊在桌子上,手肘抵着桌子,用手掐着眉头闭着眼睛直摇头,努力地不让自己笑出第二声来。
这个时候的我更加好奇了,伸长脖子看了看那张纸,纸上赫然写着四个黑体大字:重金求子
我不由得摇了摇头,心想,又多了一个上当的人。
后来,在他对 *** 断断续续的述说中我算是理清了头绪:
他今年35岁,未婚。家里有一片果园,平时由他们一家三口打理,一年下来能收入个万把块钱,还有几亩地,去年种玉米也收入了一万多。
两个月前,他在去果园的途中,看见路边电线杆子贴着这张重金求子的广告,广告的纸张很新,而且连浆糊都没干透,看样子是刚贴上去不久的。
他大概看了一下广告中的内容,生怕被别人抢了先,于是就捷足先登悄悄把它揭下来藏在兜里。
到了果园后,他迫不及待地拿出那张纸仔细看了起来。
广告内容如图:
他觉着这个叫王俊佳的女人十分可怜,虽然有万贯家财,可是富豪丈夫身有残疾,没有办法圆她的母亲梦,庞大的家业无人继承,因此不得不拉下脸面花重金寻求帮助。
而且广告上有她的联系 *** ,有工商号,有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还有公证处大红公章……
这一切,让还不知道女人是啥滋味的他心潮澎湃,让这个漂亮女人怀孕,正值身强力壮的他是蛮有把握的,而且,对方还有100万的酬金,这100万,他种一辈子庄稼都挣不到。
更重要的是,他觉着这个女人很可怜,即便是不给酬金,他也想帮她实现母亲梦。
于是,他用颤抖的手拨通了那个号码。
对方果然是个娇滴滴的女性,说着一口电视上一样的香港普通话,为了能让对方听得更明白,也为了展现他的诚意,他也用上了带着浓重地方口音的普通话和她交流。
打完 *** 后,他们又在信息中交流了两天,为了证明他的诚意,她听从对方的提议,给她私人律师的账号上汇去了1000块钱的保证金。
然后他听从王俊佳女士的安排,和她的富豪丈夫也通了话,通话期间,他觉得那个男人也很可怜,虽然有十几个亿的家产,但是膝下无儿无女,自身又残疾,和王俊佳其实是有名无实的夫妻而已。
王俊佳的丈夫怕他有遗传性疾病,以体检的名义让他交了2000块的体检费,说这些钱在体检完毕后,不管他身体健不健康都会如数退还给他的,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表示诚心,先小人后君子。
在和王俊佳的私人律师通话期间,律师也是出于保证信用的需要,让他预付了5000块的公证费,也是保证这笔钱事后会由王俊佳女士报销,他只是先期垫付……
就这样,在所谓的香港富婆“王俊佳”女士的套路下,他前前后后瞒着父母给对方的账号上汇了26000块,其中包括机票钱、星际宾馆的住宿费等等等等。
就在梦寐以求的香港美女王俊佳来到省城会见他,跟他要了最后一笔见面安全保证金后再也联系不上了, *** 打不通,发信息不回,想必她人生地不熟,一定是手机被偷了或者出了什么意外了。
于是,着急万分的他就跑到 *** 来求助了。
后来这件事 *** 怎么处理了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 *** 想要让他相信这是一场骗局的话一定得费一番口舌,因为他已经吃多了对方的糖衣炮弹,深信不疑了,用他的话来说,有名有姓有照片,还有联系 *** ,有公证处的戳,还有律师可以作证,这种事敢贴出来一定是真的。
可怜的汉子,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那个“女人”,为了“王俊佳”,也为了那100万,他早就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了。
我相信像这个汉子一样想财色兼收的人不在少数。这种随处可见的重金求子的“求助”广告在电线杆子、公厕、树干上随处可见,虽然骗人的手法很拙劣,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但是免不了总有个别人上当受骗。
骗子的手段是广撒网,捞到一条是一条。
他们一般是以夫妻或者男女搭伙的方式行骗的。女的冒充富婆,男的冒充身有残疾的富豪和律师,两三部手机,几张 *** 卡和几张 *** ,再加上变声设备,一套完整的 *** *** 就形成了,网撒出去后,就坐等鱼儿上钩。
“鱼儿”上钩后,他们就以各种借口来收取信用金、体检费、机票、住宿费、安全保障金等费用,同时会信誓旦旦地保证一旦“面试”合格后所有费用都会分文不少的给退回。
天上不会掉馅饼,像“重金求子”、“港姐求缘”、“重金求缘”之类的小广告全是骗人的,骗子就是专门针对城乡结合部缺乏社会经验,想一夜暴富的男性进行 *** ,先从几百块钱的所谓手续费开始,一步一步将受害者拉入提前布置好的陷阱,直到榨不出油水后将对方拉黑。
这种以重金求子为主题的 *** 广告我见过不少,我是见一次撕一次,为的是以免有人上当受骗,结果还真遇到了这么一个上当受骗的人。
你身边有没有上过这种当,受过骗的人,对这种事和这些人你是怎么看的呢?
元末豪帅郭子兴的一生是怎样的?
说起我们中国历史上的元末豪帅郭子兴,大可观天下认为他光辉且短暂的一生就干了两件事,但就是他干的这两件事,却不经意间改变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进程!
郭子兴
元末豪帅郭子兴(公元1302年-1公元355年),是定远(今天的安徽定远)人,他是元朝末期反抗统治者 *** 群雄之一,是江淮地区著名的红巾军领袖,还是后来明太祖朱元璋能迅速崛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关键性人物。
想当初还是明觉寺游僧到处化缘为生的朱重八,以要饭的身份投入元末农民 *** 军的洪流中,朱重八能够在人才济济的 *** 军中脱颖而出,迅速兴起壮大。大可观天下可以说全部依赖时任濠州大帅郭子兴的慧眼识英雄,他在与朱重八接触过程中,相当信任和赏识他,不但授予其兵权,还把义女马秀英许配给他。
和尚朱重八
要是说豪帅郭子兴的一生是怎样的呢?大可观天下用几句话来形容就是:曾经风光一时过,但是自己成就不是很大。最厉害的是他的一生就干了两件事,但这两件事却改变了中国的封建历史进程!
1.在元朝末年身为地主的他,没有光顾着自己吃喝玩乐,毅然举起了反抗元朝统治者的义旗,导致全国各地遥相呼应,为加速元朝的政权覆灭奠定了基础和催化剂的作用!
郭子兴画像
2.他一生更大的成就,就是慧眼识珠,认了朱重八(后来为其改名为朱元璋)这样一个大明王朝开国的皇帝做了自己的女婿。不过最后还是因为朱重八的能力太强的原因导致他终日闷闷不乐(自己所不能及,羡慕嫉妒恨这很正常),郁郁而终了。还好在他死后倒是无限风光,因为他的干女儿马秀英(民间称之为马大脚)做了大明开国皇后,但是,亲儿子们却因为各种原因最终一个也没活成。
马大脚皇后
开国夫妻,恩爱非常
大可观天下认为这个郭子兴,不但是后来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有魄力的老上级,老领导,还是一个慧眼识英雄的伯乐,仁义的岳父,更是朱元璋的人生导师和领路人,而且是送了朱元璋一程又一程的牛人。亦师亦父的郭子兴与朱元璋
只要对中国历史有研究的人都知道,元末朱元璋这支队伍的兴起离不开其岳父豪帅郭子兴的支持与帮助,在《明史》中都有这样的记载“然有明基业,实肇于滁阳一旅”,这就是说历史书中将明朝的基业建设归结于郭子兴所率领的滁州濠州红巾军。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豪帅郭子兴的一生也并不是普普通通的一生,因为中国历史上正是有了郭子兴这个历史人物,才有了后来的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正因如此,南征北战,消灭群雄的朱元璋统一了江山,建立了大明王朝,没有忘记追封他的岳父,老领导,伯乐,政治生涯领路人——郭子兴为王,史称滁阳王。元末,天下大乱举 *** 旗的红巾军将领郭子兴!
据史 *** 载,郭子兴的父亲是一个算命先生,母亲是一个大户人家的 *** ,他们家属于地主阶级,家里有不少财产,年轻时的郭子兴性格豪爽,为人仗义,平时喜爱结交了不少江湖人士。豪气冲天又有钱的 郭子兴带领民众聚众烧香,成为当地的首领。因为赶上了元末大乱,郭子兴于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毅然举起反抗暴元的义旗,集结数千人占领了濠州城。有了根据地后,郭子兴就自称“元帅”。在这之后,郭子兴率部在濠州坚守。
汤和
据说就是在这个时候此时还是和尚的朱重八,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邀请他来参加郭子兴的反抗暴元的义军。于是,朱重八就去投奔了郭子兴率领的红巾军。这一年,当和尚的朱重八已经25岁了。
和尚朱元璋
这个和尚朱重八自从入伍后,因为他作战勇敢,而且机智灵活。在军队里,朱重八很快就表现出了他与众不同的才能,比起其他的农民兵士相比,他是一个很突出的人,不但作战勇敢,而且很有计谋,处事冷静,思虑深远(只有大人物才有这个特点),而且和战友们很讲义气,在有危险的时候总是 *** 个上,朱重八的这一切做法都让他在军队中有了较高的威信。
很快便得到大帅郭子兴的赏识,于是郭子兴就把朱重八调到帅府当差,任命为亲兵九夫长。因为这个朱重八给他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于是他没有将朱重八编入作战部队,而是将他放在自己身边,当自己的亲兵九夫长(相当于现在的警卫班长)。
不得不说,作为大帅郭子兴的亲兵九夫长,这个朱重八是很称职的,他不像其他的官兵一样,从不贪图财物和享乐,每次获得战利品,就上呈给郭子兴,如果得到郭子兴的赏赐,他就分给手下的士兵,由于他很有头脑和军事天赋,加上自学过一些字,在帮助郭子兴分析问题时,见解独到而且还准确,对他非常满意的郭子兴渐渐把朱重八当成自己的智囊,如获至宝,不久,朱重八在 *** 军中的好名声传播开来。大帅郭子兴也把他视作是心腹知己,有重要事情总是和朱重八商量 后,再做决断。此时朱重八在 *** 军中的地位也逐渐重要起来,似乎就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大帅郭子兴慧眼识珠,在往后不断地接触中发现这个貌不惊人的朱重八竟然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考虑到有可能这个朱重八将来对自己反抗暴元的事业会有很大的帮助。于是在二夫人的建议下便把养女马秀英(马大脚)嫁给了朱重八,从此 *** 军中改称他为朱公子。
有了大帅女婿这样唬人的身份,人家便不能再用从前的小名重八了,于是岳父郭子兴就给他另起了一个响亮的正式名字——朱元璋,字国瑞(用意是这样的:朱,同“诛”,元,指大元王朝,而璋呢,是一种尖锐的玉器,没想到重获姓名的朱元璋真的干翻了腐败的大元王朝,这是后话)。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时朱元璋那种喜悦的心情了,他一个四处化缘为生的和尚,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不再是那个没人管、没人问的朱重八了,他饿了,有人做饭给他吃,冷了,有人送衣服给他穿,有家的感觉真好。这种良好感情一直陪伴了他很多年,直到太子朱标暴毙,马皇后病逝,朱元璋性情大变。
朱氏皇族相亲相爱一家人
各怀鬼胎,并不团结的农民 *** 军:
起初,当年与郭子兴一同起兵反元的乱世枭雄还有彭大,孙德崖等四人,在 *** 成功后,都各称元帅,在权力上都互不相让。这几个人都各自为战,无法拧成一股绳,并且孙德崖总想着将大权独揽,挤掉郭子兴。因为孙德崖等四人是农民出身,没有什么韬略和文化,性格刚烈而鲁莽,经常不听指挥,经常打劫抢掠,和土匪无异。而有政治抱负和头脑的郭子兴有意要削弱他们的军权。这时,这四人为此不悦,便合谋想推翻郭子兴的指挥。朱元璋感觉事情可能不妙,于是好言相劝郭子兴。有一次乘无人在身边时对郭子兴说:"他们越来越与下层士卒合起来,而我们却越来越背离,时间久了必然会被他们所控制。但是郭子兴并没有当一回事,选择在家生闷气,故意不和其他的元帅见面。这样就导致了其他元帅与下面的士兵群众越走越近,而郭子兴的威望逐渐减小的局面。"郭子兴与郭天叙
这种矛盾直到元军围攻濠州城时,双方才排解以前的不满,共同对敌守城五个多月。城围解除后,枭雄彭大、赵均用都自称为王,而郭子兴与孙德崖等却仍然是只是元帅。在不久以后,彭大战死,其子彭早住,继承统领父亲的 *** 军。只是这个赵均用和孙德崖一天比一天专横,一心想挟持郭子兴,号令诸侯,并企图害死郭子兴,自己取而代之。时间长了,矛盾终于爆发了,有一天郭子兴在濠州城里逛街,突然被一群来路不明的蒙面人绑票了,这些蒙面绑票的人似乎对索取酬金之类也没有什么兴趣,只是把郭子兴狠揍了一顿,然后关了起来。在家里急得团团转的朱元璋得到消息后,大吃一惊,立刻带人赶去孙德崖家里要人,这个孙德崖刚开始还装傻,表情相当惊讶,要出去一同找郭子兴,并且还说了一些与绑架者不共戴天之类的话,这也充分表现出了一个业余演员的浮夸演技。一代枭雄孙德崖
朱元璋依据探子提供的情报,带领手下找到关押郭子兴的地方,砸破械锁救出郭子兴,将他搀扶回家。刚愎自用,多疑善变的郭子兴:据大可观天下了解,郭子兴的为人就是彪悍好斗,性情耿直豪爽,但是易怒多疑不容人,容易被人利用。像是之前碰到事情紧急时,总是要和朱元璋商量再做决定,就像对待自己左右手一样信任他。但是事情解决之后,又很容易听信谗言疏远朱元璋。后来郭子兴还将朱元璋能干的手下都派走了,希望通过这种手段敲打朱元璋,慢慢地剥夺了他的兵权。聪明的朱元璋很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在替郭子兴做事时更加谨慎小心了。只要打仗有什么战利品,朱元璋总是委托马皇后将它们送给郭子兴的夫人。后来郭子兴率军到了滁阳后,也想就地称王,威风一下。头脑清晰的朱元璋劝阻他说:"滁阳四面皆山,船只商队不能通行,不是一个令人朝夕可以安稳的地方。"郭子兴见朱元璋不同意这才作罢。待到朱元璋攻取和州时,郭子兴特意让朱元璋率领将士驻守和州。此前被赶出濠州城的孙德崖部因遇饥荒,想在和州境内筹集军粮,所以请求在城中驻军,老熟人朱元璋就不计前嫌接纳了他。这时就有人为此向郭子兴进谗言,诬告朱元璋有联合孙德崖取代他的意思。怒气冲天的郭子兴连夜快马加鞭赶至和州,朱元璋赶紧前来拜见,郭子兴仍怒气十足,不与朱元璋说话,让朱元璋一头雾水。郭子兴此前因为被孙德崖打了个半死,恨透了孙德崖,本想杀之而后快,只是因为朱元璋的缘故才勉强释放了他,因而一直闷闷不乐。这次事情把他气得够呛。据史 *** 载,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一代枭雄,豪帅郭子兴病逝,归葬于滁阳。郭子兴所领导的 *** 军势力大部为朱元璋所继承,因为那时的朱元璋善待谋士,笼络大将,深得人心。深有感恩之心的朱元璋在成为大明皇帝后,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追赠他的岳父,伯乐,领路人,恩师郭子兴为滁阳王。郭子兴的家人在他病逝后怎么样了?史 *** 载,豪帅郭子兴一生育有五个孩子,其中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其中一个还是养女(马皇后),很早就已经许配给了朱元璋为妻,大可观天下不得不说朱元璋跟马皇后(马秀英)之间的夫妻感情在中国历史上的确实少见,更是少见的开国夫妻。
郭子兴还有一个亲生女儿,最终也是嫁给了朱元璋,被封为郭惠妃,为大明皇帝朱元璋诞下三儿两女,应该说这样的结局也还不错的。很可惜的就是郭子兴的儿子们,据说无一生还,豪帅郭子兴最器重的长子在濠州 *** 的时候就战死在了战斗中。
郭惠妃
郭子兴的次子郭天叙,由于先前郭子兴很器重朱元璋,所以导致了郭天叙就误认为郭子兴可能会让朱元璋来继承他死后的位置,所以心理很不爽,这完全可以理解的嘛。后来在郭子兴病世以后,由谁来继承大帅位置就成为当时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这个朱元璋各方面能力都比郭天叙要强,但是血缘关系肯定不如人家郭天叙。郭天叙战败自尽
这个郭天叙呢,虽然能力是不及朱元璋,但他毕竟是郭子兴亲儿子,在注重血缘关系的中国古代,最终郭天叙继承了郭子兴的大帅位置,无奈的朱元璋只能辅佐郭天叙,被他当枪使了。有一次,在郭天叙外出领兵征战的时候,朱元璋早就得知郭天叙的军队内部有元朝奸细,但他故意不告知郭天叙,导致郭天叙含恨战死沙场。还有就是郭子兴的幼子郭天爵,在得知郭天叙之死是一个阴谋之后,和朱元璋脱不开关系,就想带兵讨伐朱元璋,只可惜人家朱元璋总是棋高一着,其下场自然不必多说。从以上种种迹象来看,这个朱元璋还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对于郭子兴为自己所做的的一切,也都承认。
但是在《明孝宗实录》卷七十四又记载道:弘治六年四月“戊戌,赐郭琥冠带,令奉滁阳王祀事。琥,滁阳王子兴之后也。”
这也就是说滁阳王郭子兴并未绝后,其子是孙生生不息,到处开枝散叶,分布于现在的安徽、贵州、四川和重庆等地区,在怎么说,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写的。甚至还有人考证出,中国近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还是当年郭子兴的后裔呢?不知是真的假的!郭沫若
按照我的看法,元末豪帅郭子兴的后人,除了他的两个女儿得到了善终,儿子们都是难逃一死。可见朱元璋的政治手腕绝对不是常人能比的,他能够从一个要饭的和尚坐上九五之尊的皇位,成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说明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我是大可观天下,欢迎大家评论,点赞,转发及关注!
儒释道文化有用吗?
《儒释道,正确应用是民族文化,绝对信仰是糟粕》
儒释道,有用的部份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无用的部份是垃圾。对于这个精华与垃圾并存的儒释道文化遗产。完全的否定和全面的肯定都是不可取的。继承中应有批判,批判中要有正确的继承。
儒家思想主张入世,道家主张出世,释家认为世间一切皆空。结果当然是儒家思想一直在帮助统治者统治天下,而道家则以犬儒主义哲学游离于山林草泽:一袭青衣,一条打狗棍,一副八卦算命摊子,就是全部。释家亦如此。
效法儒家思想的人,做官做到顺風顺水時,是对道和释不肖的。可当做官做得不顺和厌倦時便会对道和释产生悟。从而会将思辩转向道转向释,为自己入世的厌倦和失败找到退出的借口。
所以儒的进取精神,发展到极至会转向,道的发展到极至是无为,释的发展一切主张均是虚空而世间没有一样事物值得认真。于是纯粹的儒产生伪君子,纯粹的道产生魔,而纯粹的释会产生色中饿鬼之说。越纯粹就越虚伪。
君不见,儒家思想统治中国二千余年,其仁义礼智信,把中国人训练成什么人了?温驯,奴性,阿Q,孔乙己,软骨动物,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便夹道欢迎,搬梯子帮洋鬼子抢却故宫,日本人打进关内,二百万官军投敌做汉奸,不知家国。
因此对儒释道这三个宗教,中国人不信仰它是刍狗,完全信它是病夫。 *** 同志在论述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時,强调批判性地去其糟粕,吸收其精华,不是没有道理的。
试想一下,完全抛弃儒,社会 *** 不泛滥吗?而完全信道,信释,人人都上山进道观做道士做江湖术士或进寺庙当和尚去了,谁种五谷以养天下蒼生?因此儒释道每种宗教,都是民族文化,既有用也无用。这个问题有点幼稚!
首先我们先说一下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相对与政治经济而言,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所以,从这个定义上看来,儒释道就是一种文化。
儒释道文化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如今依然深受大众喜欢,我认为之所以能源远流长如此之久,其实正是因为儒释道文化中有精彩,优秀的部分。
在我看来,儒释道文化对如今的社会依然有用,比如说儒家文化讲究的仁爱,推崇教育,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对现在的社会发展依然有用。
佛教文化宣传的善,因果轮回思想对社会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道家文化中的阴阳平衡说,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当今社会同样有积极的作用。
当然儒释道文化中也有腐朽的思想,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继承,发扬其中积极的文化,让优秀的文化更促进社会的发展。
56回每回阅读感受60字?
1、王冕家境贫寒,善画荷花。京官危素想见他,他不愿结交官绅,只能远走山东。山东发生洪灾之后,只能回乡。奉养母亲送了终,正值元未明军 *** ,朱元璋取了天下,为避免入仕,归隐会稽山。
2、薛家集上的乡绅想要给孩子们请个教书先生,夏总甲推荐60余岁的周进。宴请周进时清梅玖作陪,只是中了秀才的梅玖席间作弄周进,并说梦见好兆头才中的秀才。
3、王举人避雨路过村垫,同样轻视周进,也讲了梦见与周进的学生荀政共同中了举人,故弄玄虚。周进很受刺数。村人因此嘲笑称呼荀玖为“荀进士”,以为是周进所为,而辞退了周进。
4、周进的姐夫等人可怜周进,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范进考中进士之后,任广东学道。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他而录取。后又考中举人。张乡绅来结交,赠与银子及房子。本篇体现了文人们皓首穷经追求仕途及趋炎附势的变态心理。
5、范进的母亲忽然得到阔绰的房子及家市,兴奋过度而亡。范进服丧三年后,张静斋与他一起去拜访高要 县汤知县,因朝廷下令禁止屠耕牛,不得食用牛肉。
6、唐知县处理完 *** 的案子,有俩人来告严责生,一个告严贡生抢夺别人的猪,-个是严责生强要别人的利钱,知县下令拿人。严贡生畏罪而逃。

7、他哥哥严监生替他料理官司,自己出钱赔偿的赔偿。二中伙斗的妻子王氏重病身亡, 妾巧语被扶为正房。
8、严监生病故。赵氏同哥哥王德王仁商议如何发送,严监生的大哥严贡生科举回来,却不顾弟弟的死,不仅不安排丧事,反倒为了儿子的亲事去了省城。赵氏的儿子后来又病亡,王德给严贡生写信让其回来,商议立嗣的事。此时严贡生在省城接亲。
9、范进去拜见恩师周进。因范进要去山东任学道,周进叮嘱范进到山东后关注荀玖使其进学。其时荀玫已同王惠共同考中。两人遇到了算命先生陈礼,并为王惠的前途算了一卦。
10、荀现的母亲病故,荀政及王惠想等殿试后在回家奔丧,因此想急瞒亡情,不成,只得回家。王惠同茏政共同办完丧事后,王惠独自返回省城。
11、王惠回省城后,上任南昌知府。到南昌后,故意不肯接印,直到蓬太守送了银子才正式就职。后来宁王反叛,攻下南昌,王惠降顺。后宁王兵败,王惠逃。
12、娄公子两人回省城的路上,看到了为其家族看坟的仆人邹吉甫的儿子邹三,自言在附近住。娄氏公子于是进家看望。席中得知杨执中因替人管账有亏空,被下了监狱。娄氏公子决定救了杨执中,但是杨执中因不知道是谁救了他,径自就回到了家中。
13.蘧公孙遇到开办帮人补习学问的课堂的马纯上,听他大谈升学的窍门,很受启发。娄家的仆人宦成与蘧家的丫鬟双红私通,带着原先王惠丢在蘧老太爷家的箱子跑了。
14.经过讨价还价,马纯上出了92两银子,并替蘧公孙写了给双红赎身的文书,方把赃箱取回来。而差人则拿了其中的大部分银子。宦成与双红远去他乡。事情理清后,马纯上去了杭州。到杭州后,一连几日,四处游玩,直到在丁家祠遇到了一位“仙人”,名叫洪憨仙。
15.仙人了解到马纯上当前窘迫,有意周济。给了几块黑煤,马纯上带回家中用火一炼即成了银子。仙人又请有钱的胡公子出银万两,用以准备炼丹的物料,说是四十九日后即可练出“银母”,到时可点石成金。随后,仙人却“驾鹤西去”。
16.因匡超人的三叔要强占他父亲的宅子,一 *** ,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匡超人回到家后,尽心尽力服侍父亲,安慰三叔。并拿马纯上给的银子做个小买卖,以补家用。村里失了火,匡超人一家 *** 搬到了租屋。一次知县路过,见到匡超人辛勤读书,很是赏识,自助银两命其去考试。结果连续考中,直至中了举人。
17.匡超人进学之后,连续拜望了老师。不久,父亲病逝。不知什么原因,知县被革职摘印,但百姓拥戴知县,围了省里的官员。上面派人捉拿带头的人,连累了匡超人。匡超人到杭州避祸。结识了民间的贤士景兰江及他的一帮朋友。这些人经常相聚作诗。
18.匡超人寓居的文瀚楼主人让他帮忙选编-些文章,马纯上当初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他只用了七天,也因此得到了一些酬劳(选金)。景兰江带匡超人通过胡缜(胡三先生)的生日认识了一些新的文人朋友。他们一起举行诗会,但有的人的文采着实一般。去省城举行诗会的当天晚上,因醉酒而夜行,被巡夜的官员拿住。本篇体现了大财主的儿子胡三公子的吝啬、文人的虚假才学及酒后的丑态。
19.匡超人见到了潘老爹的弟弟潘自业,他很爽快,头脑灵活,专替人解决难题挣钱。大户人家的丫头荷花逃跑,被官府拿住要送回原籍,被胡姓财主看中,愿出二百两银子。
潘三通过各种关系,疏通官府,把事办成。施美卿想把弟媳卖与别人,却误把妻子送了出去,对方不退,施美卿告了官,但又没卖弟媳手续,欲出些银子了却官司,潘三同样把事办成了。金东崖的儿子想考学,但没有学问,想出银五百两找人 *** 。经过潘三仔细筹划,由匡超人 *** ,并顺利考中。
匡 *** 因此得到了二百两银子,因此买了房,并由潘三保媒,介绍郑老爹的女儿成了亲。匡大给弟弟来信,让其去温州应考,考中。同时,他的老师,乐清县知县被诬陷一事,核实释放,并升官至给事中,给匡超人来信,邀请过去。潘三终于作案太多被拿下监。
20.匡超人找到了老师,老师欣赏他的才学,要把外甥女嫁给他,他谎称未婚,就成了亲。一次回浙江办事,顺便到家看望,不想妻子因不习惯乡间生活,病逝了。旧友景兰江找到他,要他去看望在监狱的潘三,因他与潘三的案子有染,推脱说因是为朝廷效力不能去看望犯人。
办完事后,他回京的船上,遇到了牛布衣。并向他们吹嘘自己的才学高超。牛布衣在芜湖县住在庵里,不幸病亡。死前请老和尚给他料理丧事。和尚及众邻照办不误。体现了匡超人做官后,不顾结发妻子之情、不念旧友情、好吹嘘抬高自己的丑态。
21.牛浦郎在庵里读书,认识了老和尚,趁老和尚不在时,偷看了牛布衣留下的个人诗集,因是同姓,就想冒名牛布衣,因此改名牛浦,字布衣,自刻了手章。卜老爹有个外甥女,母亲已亡,父亲常年在外经商,与牛老爹商议嫁与了牛浦郎。
牛浦郎不善于经商,自接手爷爷的杂货店后,日益亏空。牛老爹知悉后上火,病亡。亲家卜老爹年岁已大,办完了牛老爹的丧事后,随之而亡。老和尚的弟子做了九门提督,差人接了老和尚去京,留下庵子让牛浦照顾。
22.因为牛浦冒名牛布衣,董瑛慕名前来拜访,为显出气势,牛浦让两个丈舅一个端茶倒水,一个收拾卫生。接待完后,互相埋怨不懂礼数,惹得卜信、卜诚把牛浦从家里赶了出去,自寻房住。牛浦无计可施,就想去投奔董瑛。在船上遇到了牛玉圃,因是同姓,虚张声势的牛玉圃认了牛浦为孙子。
后来在半路上遇到了牛玉圃的结拜兄弟王义安,吃饭时王义安被人臭打一顿,侧面反映了牛玉圃的人品。到杭州后,牛浦随牛玉圃去拜访万雪斋,在池塘边散步时,不小心掉进池塘,被牛玉圃数落上不得台面。
23.牛玉圃去万家时, 道士向牛浦说了万雪斋的底细。万雪斋原是盐商程家的管家,后来自己做生意发的家,因此最恨别人提起此事。牛浦向牛玉圃说如果在万雪斋面前提起程明卿,就会要挟住万雪斋而得到更大好处,不料引起万雪斋的愤怒,将牛玉圃赶了出来。
牛玉圃迁怒于牛浦,找到他 *** 了一顿。牛浦恰好遇到黄姓船家,因为说与董知县相好,得到了黄的敬重,并把四女儿嫁与了他。董知县升任到京,他不知道牛布衣已死,更不知道牛浦是假冒的,他向冯琢庵说牛布衣在甘露庵,致使牛布衣的妻子找上门来。
24.牛奶奶不知道丈夫已死,以为是牛浦害死了她丈夫,才冒充的牛布衣,于是告了状。但向知县以为只是同名,不予审理,发回了原籍去审理。上司认为向知县不务正业,欲参他,被戏子鲍文卿所救。鲍文卿回到南京,想找几个人成立一个小戏班子。
25.鲍文卿在街上游走,遇到一个修理乐器的老者,遂请到家中帮忙修理乐器。期间谈到倪老爹做了二十多年的秀才,家贫如洗,五个儿子已经卖出去了四个。最后一个也是难以养活,与鲍文卿商议后,两厢情愿,过继给鲍文卿,更名鲍廷玺。由此,鲍文卿带着儿子四处开班演戏。一日在街上遇到原来的向知县,已到本地升任知府,经知府介绍,将府上看门人王老爹的女儿许配给了鲍廷玺。
26.鲍廷玺的妻子王太太难产而死。向知府升任福建道台。鲍文卿因年岁太大,回到老家南京,到家后不久病重而死。戏班老师金次福来给鲍廷玺提亲,鲍老太太叫归姑爷打听女方的底细,归姑爷找到媒婆的丈夫沈天孚,沈天孚告诉他女方是一个泼辣的人,但有些积蓄,归姑爷就请媒婆沈大脚说和此事。女方王太太虚荣心极强,媒婆极力夸大了鲍廷玺的身家情况,王太太同意了。
27.婚后,因鲍家有个婆婆,丈夫也并非举人,也没有字号店,这些事实都显露出来,鲍太太脾气大发,气出病来。鲍老太太不堪忍受,在女儿及姑爷的建议下,把鲍廷玺夫妇赶出了家门。
鲍廷玺的大哥倪廷珠一直在苏州抚院姬大人那里做幕僚,来到南京时找到了鲍廷玺,给了些银子,叫他买所房子。因马上要去苏州,叫兄弟过几日去苏州找他,再给些银子做些生意。不料鲍廷玺到苏州后得知大哥已经病亡。幸巧在来时的路上遇到了季苇萧,就去扬州找季公子。
28.季苇萧此时正在娶二房亲。各名士纷纷来贺。鲍廷玺到来后,因为还要回南京,季苇萧托他给朋友季恬逸带封信。此时季恬逸在南京,身无分文。诸葛佑找他帮忙找一位选书先生,想共同刻书,以借此成名。季恬逸找到了朋友萧金铉,但萧金铉的学问并不高。只是为了挣诸葛佑的银子。三人找到一处僧庵做住所,开始安排刻书事宜。
29.恰遇僧官刚刚升任,要摆酒庆贺,众多朋友纷来捧场。诸葛天申(诸葛佑)在路上看到了杜慎卿,带朋友前去拜访。因杜慎卿在考试时得过头名,众人都很仰慕。杜慎卿留下众人吃了饭。杜慎卿没有儿子,决意纳妾。
30.季苇萧同杜慎卿相谈甚欢。杜慎卿谈起缺少一位知己,季苇萧有意戏弄他,告诉他在神乐观里一个才貌俱全的人,杜慎卿信以为真,去了后才知道是开玩笑,要找的人是来霞士,二来霞士是一个黑丑胖壮的道士。杜慎卿同鲍廷玺商议,召集众多戏子,要开莫愁湖湖亭大会,挑选色艺俱全的人。最后选出了前三名,分别是,郑魁官,葛来官,王留歌。
31.通过召开的戏子大会,鲍廷玺看到了杜慎卿的慷慨大方,就想借些银子重新建立一个戏班。但杜慎卿向他介绍了自己的堂弟杜少卿,说他是一个更大方的人,只要提认识杜老太爷,并高抬他,就可以向他借出银子。鲍廷玺去找杜少卿的路上,遇到了同去拜访的韦四太爷。
杜少卿果然更是慷慨,不仅好酒好菜招待客人,给门客抓药治病,并且不畏权势,不去攀附本县知县,还在自身无钱的情况下,当了自己新做的衣服给杨裁缝死去的母亲买棺材。
32.韦四太爷要回家, 杜少卿送了一只玉杯,因平日慷慨施舍,家里没有银子使用,就叫管家王胡子卖了一块地,卖了一千多两银子。娄老伯的孙子要回去,杜少卿送了一百两银子,仆人黄大的房子倒塌了,杜少卿送了五十两修缮银子,臧三爷收了别人三百两银子,替人买秀才不成,人家索要银子,臧三爷怕吃官司,找杜少卿来借了三百两.
张俊民的儿子想考学,因为是冒籍,杜少卿出了一百二十两银子替他疏通关系,知县王老爷丢了官,没处住,虽然从未来往,仍然腾出一间屋子让他搬进来住;鲍廷玺见别人都能借到银子,终于开了口,说是要组建戏班子,也借到了一百两。娄老伯的病越来越重,回家前,叮嘱杜少卿要学会持家,出借银子要分人分事,有的人是来骗银子的,并不会心怀感激。杜少卿依旧大方如故。又卖了一块地。
33.杜少卿搬去了南京。众朋友纷纷前来拜访,杜少卿也回拜。杜老太爷的门生李大人要举荐杜少卿做官,杜少卿自知无才,又不愿受官场的束缚,装病不去。迟衡山同杜少卿商量为吴泰伯(周太王的儿子)建一座祠堂,以便传承传统礼乐,并向众朋友募集资金。
34.薛乡绅宴请众朋友,包括迟衡山、马纯上、蘧公孙、萧柏泉、季苇萧、余和声等人,杜少卿推病不去。期间高老先生大谈杜少卿没有做官的本事,将历代积累下的家产都挥霍空了。迟衡山同杜少卿去拜访庄绍光,商议建祠堂的事。庄绍光受徐巡抚举荐,要进京赴任。在客店遇到押解银饷的孙守备。同行。孙守备的马队遇到了响马,被孙守备的朋友萧昊轩用弹弓击退。
35.庄绍光应诏觐见皇帝。 皇上大为赞赏他的才学,但是他不谙官场世故,得罪了太保,当皇帝要重用他时,太保说不适宜用没有通过正规渠道进学的人。于是皇上赐了银两及元武湖,允许他回乡著书立说。庄绍光回乡的路上,借宿到一老农家,不幸老农夫妇双亡,庄绍光花费银子安葬了。回家中途及到家后,各路官僚、乡绅因为他被皇上召见,纷纷前来拜见,庄绍光不堪其扰。搬到了皇上赐予的元武湖上。卢信侯随即到湖上来访,因为卢信侯收藏了 *** ,被官府追来捉拿。卢信侯自首,一个月后,被庄绍光疏通关系救了出来。迟衡山、杜少卿来找他商议需找一个贤士主祭泰伯祠堂。
36.常熟有个虞博士五十多岁才中进士,为人极其忠厚,做了一系列善举:受朋友之托,到南京国子监后即履行诺言,给予武书以关照。储信和伊昭劝虞博士在春天时举行生日,以便收些礼金用来春游,被拒绝。虞博士的旧邻汤相公来找他,告诉他因缺钱用,把虞博士让他住的房子拆卖了,虞博士不但没有生气,还另给了银子让他再去租房住。应天府送来一个犯了 *** 罪的监生,虞博士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与他同吃同住,过了几日就放回了家。因此,虞博士被选为泰伯祠堂大典的主祭。
37.虞博士带领众人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乡人围观。礼毕,蘧公孙见到了张铁臂,原来就是张俊民,从游侠变成了医生,张俊民见劣迹显露,辞别而去。
武书给杜少卿又讲了两个虞博士的善举。一个是虞博士监考时,发现了考生挟带小抄,虞博士不但不查,还替他隐瞒,并给考生留足面子,事后不承认查过.
一个是虞博士白白把丫头许配给严管家,严管家并不领情,要带丫头离开,虞博士给了十两银子的安置费。武书遇到了孝子郭铁山,因父亲曾随宁王反叛而隐居,郭孝子苦寻几十年后仍在寻找。
38.虞博士等江南名士凑了二十两银子,并给西安的朋友修书请于协助,资助他继续寻找父亲。郭孝子找到尤知县,尤知县赠与盘缠,并修书一封,命其到成都后可找好友萧昊轩资助。郭孝子一路风餐露宿,途中遇到劫道的木耐,劝说他归了正,并收为弟子,传授武艺。
到了成都后找到了父亲,已在庵里出家,父亲坚决不予承认。郭孝子在附近住了下来,每日做工给父亲送饭。郭孝子在西安时曾在海月禅林里住过,此时老和尚要去访问峨眉山,顺便看看郭孝子。路上遇到了劫道的赵大,因赵大以前被老和尚赶出过山门,怀恨在心,要害老和尚。一个卖酒的老妇人指了一条生路,让他去找附近的一个少年。
39.能救老和尚的这个少年是萧昊轩之子萧云仙,他跟随老和尚返回庵里,用弹弓射伤了赵大,背着老和尚逃出来。途中遇到了郭孝子,郭孝子的父亲已经病逝,郭孝子要被父亲的骨骸回到湖广安葬。正直番兵夺了青枫城,京里派平少保剿灭番兵。
萧昊轩叫儿子萧云仙去投军,以博取功名。投军的路上遇到了也要去投军的木耐,遂收了木耐同行。平少保命令萧云仙打头阵攻城,大军垫后,萧云仙用计潜进城去,配合大军里应外合,拿下了青枫城。
40.萧云仙留在青枫城休整被 *** 的城池,开垦荒地,安抚百姓,兴修水利,又请教书先生给幼童教授知识。城池修好后,萧云仙向朝廷上报所花费用。但朝廷说有虚报,让萧云仙自行承担七千两。后来四川知府调走,新任知府提升萧云仙为守备,去南京任职。
船上遇到了曾在青枫城教书的沈大年,正要把女儿沈琼枝送到扬州嫁与盐商宋为富,未料到宋为富是纳妾,沈大年告状,由于宋家暗中疏通,沈大年被押解回常州,女儿私自逃到了南京。
41.武书与杜少卿在南京城遇到了庄濯江等人,庄濯江与杜少卿的父亲是旧相识,但却是庄绍光的族亲侄子。几个人相互拜访,游玩作诗。看到了沈琼枝的招牌后,前去认识。引来沈琼枝到杜少卿家的回访。此时,江都县差役来捉拿沈琼枝,沈只得随他们回去。回去的船上,遇到李老四带着两个 *** 投奔汤老六。
42.李老四将两个 *** 领到汤六老爷处,汤老六欣喜异常。汤镇台的两个儿子要来南京赶考,路过这里,堂弟兄汤老六接待。席间,两个公子大谈考场上的程序、排场。考完后,两个公子请戏班演戏,又找戏子饮酒作乐。汤二公子因与人争执,被 *** 衣服关了起来。二十天后揭榜,均没考中。
43.苗民 *** ,汤镇台给两个儿子来信,嘱其尽快回家,协助平叛。在贵州,汤镇台按上级指示,出兵打败苗兵。但苗民首领别庄燕及降将冯君瑞脱逃,上司不看捷报,只关注苗首下落。臧四打探到别庄燕要来城中复仇的计划,汤镇台设计拿下了别庄燕及冯君瑞。雷太守上奏朝廷时使坏,汤总镇反被降 *** ,卸任回家。
44.汤镇台回到家后,见到汤老六不成气候的样子,十分生气,又看到两个儿子的学识太差,就想请教书先生。萧柏泉介绍了余有达,但因大公子汤由的傲慢无礼,余有达拒绝应聘。余有达的父母已过世多年,他与弟弟余有重因找不到好地,一直未葬。余有达去南京看望朋友,在与杜少卿谈论风水之事时,迟衡山劝解不可过于相信风水,还举出施御史家的例子来证明风水不可信。
45.身在南京的余有达接到了在家的弟弟的来信,令其暂时不要回家。原来,余有达在无为州曾收人钱财,帮助打了一桩人命官司,但用的是弟弟余持的名字。现在案发,差役去捉拿余持。余持以没有到过无为州为由,帮哥哥反复应付差役。打发了差役后,有人请余有达的堂弟余敷及余殷帮忙看风水,并请余有达及余有重作陪。余敷及余殷高谈阔论,余有达并不以为然。哥两个还是去找了张云峰帮忙择地及择日期安葬了已过世多年的父母。
46.余有达无事可做,就去南京拜访杜少卿,在杜家又遇到迟衡山、庄绍光、虞博士、武书等人,时值重阳,登高饮酒作诗作乐。余有重来信让大哥余有达回去,说是表弟虞华轩要请余有达教子读书。
因乡绅彭老四、方老六等依仗钱势,剥削小民,府里派季苇萧下来查问。唐二棒槌认准不可能是季苇萧,他以为要是真的来了,应该先去拜访彭老四、方老六等,而不是先来拜访虞华轩。事后证明确是季苇萧,显出唐二棒槌等人趋炎附势的势利眼心态。
47.成老爹来找虞华轩,说乡下有分田地,因方家作威作福,不想卖给方家,虞华轩答应要买。并要留下成老爹吃饭,成老爹说有很多事要办,并说后日方家要请他吃饭。虞华轩打听到成老爹在说大话,替方家做了一张假请帖送给了成老爹,戏弄了成老爹一回。
县里的节孝祠建好后,方家、彭家、余家、虞家都要送故去的女性老人的牌位到祠里。因方、彭两家势大,四里五乡的人都跟在方彭两家的队伍后面随队而行,包括虞、余两家的本家亲属。而虞、余两家送牌位的只有寥寥几个人,冷冷清清。方彭两家在祠里大摆筵席时,虞、余两家凑成一桌将就吃了点酒食。
48.余有达被选了徽州府学训导,到任后,六十多岁的老秀才王玉辉来拜。交谈中得知,王玉辉一直在著书立说,因而家贫如洗。王玉辉的三女婿病逝后,女儿也要殉夫,公公婆婆、母亲都苦劝,只有王玉辉赞成这么做,说是可以青史留名。三女儿绝食而亡,县里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典礼。
葬了女儿后,王玉辉不耐烦老妻的整日哀愁,要去南京散心,余有达给他写信去找杜少卿、庄绍光等人。到了南京后,要找的几个人都不在,却遇到了老朋友的侄子邓质夫。他来南京帮东家卖盐。两人一起去看了南京的泰伯祠,不胜叹息虞博士在南京时的崇文风气。一个月后,王玉辉把余有达写的书信交给邓质夫,让他转交杜少卿等人,自己返回了徽州。
49.万里自称被保举为中书,万中书来访高翰林时,高翰林邀请武书作陪。高翰林看不起当时的迟衡山、庄绍光、马纯上等所谓名人,因为他们一直是秀才,不能考中举人。也看不起那些非通过正规科举渠道而靠保举取得职衔的人。因万中书补缺后就与高翰林的亲家秦中书是同衙,秦中书因此要在家中请他吃饭。席间,万中书被方知县带领差役锁走。
50.凤四老爹提醒几位朋友应去探寻捉走万中书的原因,管家去打探,但未搞清。凤四老爹自己去打探才搞清楚。原来是台州一名总兵被参,万中书受了牵连。但公文上说万里是秀才。在凤四老爹的追问下,万里才承认自己是秀才,借中书之名骗取钱财。本来官司不大,但若牵涉到假冒官职则事态严重。凤四老爹一心救人,叫秦中书托施御史等人保举一个真的中书官衔,如此在把万中书押解回台州后,再打官司就无大碍。
51.凤四老爹同府差押着万中书回台州。途中同船的有一名年少的丝客,受 *** 的诱惑,被偷去二百两银子。凤四老爹教把船摇回去,找到了 *** ,骗到了这条小船上来,叫丝客人去找她的丈夫把银子要了回来。到台州后,凤四老爹叮嘱万中书在受审时,把责任都推到自己的身上来,万中书照办。
大堂给凤四老爹用刑时,身怀武艺的凤四老爹接连崩断了三副夹棍而不招认。知府将情况上报。当时,案首苗总兵已经死在狱中,且牵连不大,就释放了万中书及凤四老爹。
52.凤四老爹到南京找朋友陈正公。陈正公借过他的银子。凤四老爹想把银子要回来做盘缠回家。到杭州时遇到了秦二侉子与胡尚书的八公子胡八乱子。逗留了几日。在胡八乱子家吃饭时,众人见胡八乱子脚功厉害,一脚踢断了马腿,就怂恿胡八乱子踢凤四老爹一脚看看,结果胡八乱子的脚趾头几乎折断。此时,陈正公与好友毛二胡子在南京贩丝。
毛二胡子接连介绍了两笔放贷的生意给陈正公,收获颇丰。后来因毛二胡子自己要盘一家典当行,银子不够,陈正公主动借与他一千两。待陈正公找到那家典当行时,毛二胡子已将店面转与他人。
这时,凤四老爹来找陈正公,并答应帮他要回银子。他们找到毛家当铺,凤四老爹徒手掀翻了他半间屋子,毛二胡子无奈,只得连本带利清还了欠银。
53.聘娘长相娇媚, 喜好结交名贵。她舅舅给她介绍国公府里徐九公子的表兄陈四老爷认识。见面的前一日,陈木南与徐九公子闲谈,表达了 *** 地位比戏子地位高的看法。陈木南来到来宾楼,聘娘很高兴,叫他与正在和她下棋的师父邹泰来下了十几盘棋。陈木南说日后若得官做,定替她赎身。
54.陈木南从聘娘处出来,来向表弟借银子。此时,徐三公子要去福建上任,徐九公子同去。因此耽搁了两日陈木南才借到银子。他回到来宾楼时,聘娘正在生病,需人参、黄连等名贵药材补着。陈木南的房东董老太劝他不要把银子花在聘娘身上,陈木南不听。
果然,陈木南再无银子可用时,聘娘就不再理他了。陈和甫的儿子也是个算命先生,为人混账,整日与丈人吵架。在一次争吵后一气之下出了家。出家后还与同行测字先生丁言志为了莺脰湖大会有无作诗的事大吵一回。
丁言志拿着仅有的二两多银子也想会会聘娘,被聘娘奚落出来。虔婆疑心聘娘私收了花钱,向聘娘索要。二人争执起来,聘娘受气不过,在延寿庵出了家。
55.万历二十三年,老一辈的名士逐渐故去之后,社会上崇尚文学的风气渐渐衰败下来。虽然也有琴棋书画的高手如荆元、王太、季遐年、盖宽等后辈出现,但空有满腹才学,却不得重用。只能在田间舍头艰难度日。
56.万历四十三年,水旱偏灾,百姓聊穷。河南道监察御史单扬言上奏朝廷说,是因为民间有很多有才学之士,朝廷不委以用,有才无处施展,积聚的怨气与天地合为一体,致使水旱成灾。因此请求朝廷深入民间调查,对于确有才学的,不论生死,均赐予学位,以梳理气息。朝廷采纳,对于文中出现的贤人名士,根据才情大小,分别给予了不同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