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准术士-2019年只有354天

admin2023-03-12 04:08:2223

算命准术士,2019年只有354天?

2019年只有354天,为何被称为“寡妇年”?寡妇,顾名思义就是没有丈夫的女人,后来多指那些死了丈夫而且一直没有再嫁的妇女。而寡妇年就是指这一年中出现的寡妇会比较多,而这一年里面不适宜结婚,结婚会导致不吉利的事情发生。寡妇年人们又叫“无春年”,而寡妇年的由来确是有原因的,下面给大家好好道来:2019年按照今年亥猪年计算,即农历里面是没有立春这一个节气的。由于我国日历的计算 *** 是阳历和农历双日历计算法则进行,而无春年正是由于阳历和阴历的“阴差阳错”造成的结果。恰巧的是大年三十这一天刚好是立春这一个节气,而它所对应的时间刚好是2018年农历的十二月三十日这一天,按照农历算法,立春并没在2019年出现。而下一次的立春却是在2020年农历的正月十一才出现,这样整个2019年就没有立春节气了。立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每年的 *** 个节气的开始。立春人们又叫做“岁首”,而立就是开始的意思,一般立春过后,万物复苏,气温也逐渐慢慢的回暖。同时立春也预示着一个轮回的开始,而春则代表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代表着生命的开始,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给人们更多的美好想象,也给了人们更多的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正因为如此,人们则认为在没有“立春”这一年里面不适宜结婚。结婚会造成家庭破裂,会出现寡妇的现象。其实这样的说辞由来已久,特别是以前农村人的观念里更加对此深信不疑。而无春年、寡妇年的出现并不稀奇,它只是由于我国农历和阳历错位造成的结果,不要过分相信,而正因为这样我国才有了平年和闰年之分,平年全年只有354或者355天,而2019年就是平年。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下方留言,一起交流。

算命准术士-2019年只有354天

你知道旧时候发生疫情国家管吗?

我 *** 亲要是活着的话,今年正好100岁。算命打卦的,说是18岁寿啰,可是活到74岁。

算命准术士-2019年只有354天

我母亲18岁那年,大约是1939年,我家住在一个叫西北地的屯子里。当时流行伤寒病,由于人们没有隔离,也不知道预防,一个传俩俩传仨,整个村子的人大多数都得了伤寒病,只有以前得过的人不再得了。我母亲也得上了伤寒病。母亲得病后,两眼指冒金星,两只手直挠炕席花,然后几天人事不懂。

姥爷来看母亲,给母亲接来个大夫,给扔下两付草药,一付是煎服吃的药,另一付是箍在前胸的药。大夫说,要是再不好,他也没办法了。

姥爷回去后,得了伤寒病去世了。等母亲好了以后,有的一家死了好几口,当时居住的四合院没剩下多少活人。

所以,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流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国家花费大力气,想方设法隔离 *** ,使得病率降到更低,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国。

正是:

旧时传染病,

等着死和亡。

现在传染病,

隔疗保安康。

张文宏最近为什么成为众矢之的?

有事张文宏,没事张网红

最近上海因为疫情屡屡登上热搜,而某些网友除了吐槽上海之外,更是将矛头直接指向“张文宏”医生,好像全是因为他,上海才变成这样!他所有动态下面,总有一群人追着他骂:

等着被钉在耻辱柱上吧,百年之后历史书上会有你一笔

沽名钓誉的人原形毕露,一次不够还有第二次

上海要是成为中国扩散源头,你 *** 个以死谢罪

早就看这个人面相 *** 奸诈

2022年3月24日,张文宏发文,新冠没有那么吓人,但是仗很难打。

上海在打着抗疫以来最艰难的仗,但是不能抱着咱就是不过了也要把病毒弄死的心态

我们正常的理解就是:既要坚持做好抗疫工作,也要保证工作生活不受影响!

但是有些人的解读却是:张文宏是外国狗腿子,和国外一样主张与病毒共存

他们骂张文宏为张间谍,张精卫,甚至要求他给全国人民磕头道歉。只要哪里有疫情,张文宏医生都会被人拖出来骂一顿,好像防疫政策是张文宏一个人说了算似的。

之后又有人说:张文宏认为,美国辉瑞特效药 *** 新冠比较有效值得引进,结果被质疑是收了美国辉瑞的好处在幕后推动,甚至有人说他是为了给美国辉瑞带货,所以才一定要让中国人民和病毒共存。

很多网友也提出了质疑

讲个笑话,美国的特效药救不了美国人,但能救中国人

不信科学信网红,错信网红要爆发

辉瑞推销员,西方资本代言人,会有报应的!

上面骂得不可谓不凶,但是大家要记住,张文宏的后缀是医生

他只是一个来自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的医生,美国辉瑞进入中国也不是他能左右的,必须要中国药监局审批通过才行。

更加搞笑的是,2022年3月28号上海发布的一条微博中提到,上海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组组长是邬惊雷,结果一群网友什么也没搞清楚,就开始拍手称快,大骂张文宏终于被撤职了。

我无语的是,这群人真的没有脑子。

张文宏担任的是: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职称是市 *** 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而邬惊雷的职称为「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医疗救治组组长」。

两个人完全不是同一个岗位。妥妥的张冠李戴

从这里我是真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

张文宏医生上次被骂是发生在2020年4月

他在直播中为网友科普:建议疫情期间小孩一定要吃高营养、高蛋白的东西,每天早上准备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鸡蛋,不许吃粥。

最后一句“不许吃粥”,像是捅了马蜂窝一样,迎来一波网暴。

他们是这样说的:

不许吃粥?那是对农村、农民、农家孩子的一种鄙视,因为亿万农村儿童很多都是吃一碗粥,拿两个红薯就去学校,面包都买不到啊,别说牛奶、鸡蛋那种城市生活了。

我们农村人早上一直喝粥,我爷爷101岁去世,我奶奶97岁去了,不要以为你是所谓的网红就可以乱说乱讲,关键是看你吃的米有没有被抛光

想出名想疯了

"不许喝粥″!谁给的权力? 你可以不喝粥,但你不能不许喝粥。如此霸道,底气何來?要明白自己是谁,你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一个人太自我膨胀不好。

无数网友跳出来批判,甚至很多人给他扣上了“崇洋 *** ”的帽子。

2020年9月,网上再次有人曝光他的工资单,造谣他年收入184万。

还声称他获得了高额奖金:张文宏去了无锡,被奖励一套别墅和1200万的现金。

随后,张文宏和医院都有出面回应,澄清传言并不属实。但仍然堵不住键盘侠的嘴,纷纷出来指责他愧对医生这个职业。

大批键盘侠跳出来质疑其有灰色收入,指责他:钱太多了,人就没了品德

2021年8月,张文宏再次陷入 *** 风波,所谓的学术大V冲在“打假”的 *** 线,大规模发布言论诬陷张文宏的博士论文。说他绝对不是某些人眼中的学术权威,而是学渣,涉嫌“学术造假”。

文章说到,在张文宏的博士论文中,介绍了3个部分的工作,每个部分中都有背景、研究 *** 、结果、讨论等,其中也介绍了包括参考文献、试剂、菌株、序列等的来源。

通过文章校对工具网站Copyleak查询显示,张文宏的博士论文中的两篇文章,和别人的重复字数在3000字以上。

不久之后复旦大学发布声明:

校学术规范委员会依据2017年《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实施条例(试行)》的有关程序开展调查核实工作,根据原上海医科大学1999年1月修订的《科研型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认定张文宏博士学位论文符合当年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附录综述部分存在写作不规范,不影响博士学位论文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不构成学术不端或学术不当行为。

只不过,这份声明依旧无法堵住悠悠众口。

从最开始的不许吃粥,到高额奖金,再到博士论文造假的风波,张文宏一次次被架上 *** 的火堆炙烤着。

最开始,张文宏面对这些子虚乌有的构陷和抨击,他还能坦然地站出来为自己辩白。可随着一次又一次地群起而攻之;他慢慢变沉默了,也逐渐降低了发微博的频率。

最后他释然了发布了一个动态:该退网了,保持沉默才能无灾无难。

自2020年疫情大爆发以来;张文宏就凭借其耿直率真的发言深得众网友的心:党员必须要上去,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一番接地气、人情味十足的话语,深受大家的喜爱。

算命准术士-2019年只有354天

对于一夜成名这件事,张文宏有些摸不着头脑,“我自己觉得是非常平常地履行了自己说过的一句话而已,引起这么大的轰动我觉得非常纳闷。”

也从这件事后,很多人把张文宏捧得很高

现在1年多过去了,张文宏成了大家的眼中疔肉中刺。真的是感叹 *** 的神奇其实早在新冠之前,张文宏医生就曾,多次参与过我国重大疫情防治。

2002年“非典”疫情横行肆虐,在此危难关头,张文宏责无旁贷地投身到上海市“非典”医疗救治与防疫中,他的老师翁心华时任上海市“非典”专家咨询组组长。

在那场疫情中,上海的表现受到了多方认可,没有医护人员感染,也没有形成社区传播或群体爆发。他还协助翁心华教授一起主编了国内首部介绍SARS的专业书籍,为迅速向广大医务工作者介绍SARS的疾病知识作出了贡献。

2013年3月底, *** 例禽流感H7N9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也是由张文宏亲自指挥战斗的,当时病人高烧不退,几次在生死线上徘徊,都被他生生拉了回来。

还有2016年埃博拉病毒、2020年新冠,那次他不是冲在 *** 线!

冷眼看穿,热肠挂肚,这就是张文宏医生。

直到今天,在华山医院,依然有张文宏医生的门诊,每个星期两次,他总是准时出现在办公室,收费和普通医院的主任医师几乎没有差别,每个普通人都能承受的,这是张文宏主动提出,专门为外地来的,经济条件不宽裕的患者设置的。

看到这里,你们这些喷子心不痛嘛?

这个世界更大的不公平,就在于好人成佛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而坏人只需要敲击键盘就能随意诋毁一个好人。

我们该如何看待命运?

一对父子,命运悲惨凄凉,人一生的命运真是注定的?

1974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的闫家出生了一个儿子,父亲闫业增给这个儿子取名为闫绍金。年轻时的闫业增一生希望多子多福,可是上天却似乎一直在跟他作对,一直求子无望。有人曾告诉过他,他这一生是苦命,他的一生都是残缺不全的一生。

儿子闫绍金出生之后,闫业增认为人的命运哪有什么苦的?他不是也拥有了一个儿子了吗?可是命运还是把最残酷的一面丢给了他,让他饱受命运坎坷的折磨。儿子出生后,妻子因为产后患病去世,妻子还没来得及抱一抱孩子,就撒手人寰了。

一喜一悲同时出现,闫业增痛彻心扉,也埋怨上天不公,命运不公。

然而,更大的不幸还在后面:

儿子闫绍金还没满月就患了脑膜炎,由于家里贫穷没有能及时 *** ,最后变成了脑瘫。患病之后,闫绍金彻底失去了行动能力,他渐渐长大,却不能行走、不会说话。甚至最后连基本的吃饭也不会,完全成了一个废人。

看着眼前的儿子,闫业增叹了一口气,抹了一把眼泪之后,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养大。儿子出生时的喜悦已经荡然无存,他觉得日子甚至比以前还难过得多了,他的一生为何如此苦,难道他的一生真的如别说的那样是残缺不全的一生吗?

闫业增不服气,他靠双手把儿子养大,既当爹又当妈。他认为,只要自己努力挣钱给孩子看病,也许会有转机的那一天。结果40多年过去了,无论他怎么努力,这一切都没有能改变。这让闫业增对命运不公寒心不已,但他也无可奈何。

40多岁的闫绍金如同一个大婴孩,正常人能做的事情他一样都不会做,看上去像个七八岁大的孩子。由于患了脑瘫,闫业增害怕儿子与村里其他孩子在一起,伤害了其他孩子。于是便将他关在距离村子较远的果园草垛子之中,闫业增每天都会来陪着儿子,每天和他说话。

40多年来,儿子从未叫过闫业增一声爸爸,他似乎也不知道这两个字的含义。儿子是脑瘫患者,是一个废人,成了闫业增的一个累赘。但闫业增并没有放弃他,毕竟他是自己唯一的儿子,他不忍心看到儿子就这样凄惨地死去,于是想竭尽一生的努力来让他能活一天是一天。

闫业增多次恨过老天,这种生活没有意义,还不如一死了之

别人家儿孙满堂,自己凄苦无依,有一个儿子却成了废人,养了儿子40多年早晚也没有一个依靠。他又想起了别人给他说的那句话,他的一生是残缺的一生,他的命运是凄苦的命运。

在最痛苦的时候,他带着儿子一起喝农药 *** ,但好几次都被邻居们发现劝住了。在邻居们多次的帮助下,闫业增又燃起了活下去的希望,他觉得 *** 是懦夫的行为,即使命运凄苦,也要坚强活下去。不为任何人而活,为自己而活。

家里的贫穷,已经不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每天的饭菜都是煎饼和稀饭。逢年过节的时候,好在还有邻居们送来月饼和一些肉吃。这也是父子二人为数不多的,能吃上肉的日子。闫业增没有一个好命,却有一批好邻居,邻居们尽心尽力帮助他们父子,让他们一步步挨到了今天。

闫业增已经80多岁了,儿子也已经40多岁。他很担心自己死后儿子无人管理照顾,他希望自己能活在儿子死亡之后,这样他就没有遗憾和担心了。

闫业增父子的艰难生活被当地志愿者发现后,给予了他们父子不少照顾和帮助。父子二人的生活问题得到了保障,闫业增说这是他一辈子等来的最温暖、最幸福的事情,他苦命、残缺的一生有了这些好心人的帮助,才觉得活着还有一丝意义。

闫业增一直感叹命运不公,命运似乎真的对他过于残酷,他的苦命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生活条件有关。闫业增曾经感叹,也许当初那个人给他说的话是对的,他的一生注定是苦命、残缺不全的一生。

人的 一生,命运真的是注定的吗?命运不能改变吗?

闫业增的遭遇似乎说明了命运真的不能改变。实际上,闫业增的命运之所以如此凄苦,主要还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有关。

如果他的孩子出生在今天,他的妻子也不至于会死去,他的儿子也不至于会耽误了病情。造成一切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改变命运不仅要靠大多数人的努力,不断推动社会发展,推动社会医疗水平的进步,还要靠个人努力,靠学习和积累。当社会进步了,个人变得优秀了,改变命运自然也不难了。

一句话,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我们不要过于悲观,努力推动社会发展,努力提高自我,我们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对于像闫业增这样苦命的人,我们要给予同情,要帮助他改变命运。

雍正王朝邬思道建议四阿哥保举废太子复出?

《雍正王朝》中,在康熙带着太子和众皇子到热河狩猎期间,康熙无意间撞见了自己的妃子郑春华与太子私通的事情,私通事情爆发后,八爷党借机阴谋陷害太子谋逆,加上九王夺嫡的风云变幻中,二阿哥胤礽在太子位置上坐得战战兢兢,为人处事屡触康熙红线失去圣心,因此康熙不得不决定废除二阿哥胤礽的太子名份。可是,令康熙没想到的是,废除二阿哥胤礽的太子名位后,九王夺嫡完全浮出水面,搅得朝局十分动荡,激烈程度超出了康熙的想象。很快,康熙出于多方考虑,便下旨要群臣共同推举一位皇子为太子。其时,朝野上下,都各举其主,其中以推举八爷为太子的八爷党最是活跃。然而,四爷府的谋士邬思道,即没有建言四爷自荐,也没有让四爷举荐其他人气比较高的兄弟,却剑走偏峰的让四爷举荐了刚刚被废还在圈禁的废太子二阿哥胤礽。如题所问,邬思道建议四阿哥保举废太子,有什么阴谋呢?私以为,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去分析思考,详见下:

*** ,邬思道为什么建议四阿哥保举废太子?

在举荐太子这一件事上,邬思道超出常理的建议四爷举荐废太子,可以说是令许多人费解的,其实上只要深入分析,就很容易明白其中原由。要理解邬思道建议四阿哥保举废太子的原由,需要跳出四阿哥所在的立场,站在康熙的立场看问题。而站在康熙的立场,需要深入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康熙为什么要废除太子?

康熙废除二阿哥胤礽的太子名位,原因很显然,因为二阿哥胤礽的种种行为被鉴定为“不合格”。

在剧中, *** 件事情是,当江南发生洪水时,众多阿哥虽然可能才能不及,或者根本不是想为康熙朝廷解决难题只是在表演,但是他们都表现出来关心天下苍生,两肩担天下重担的姿态。而身为储君的太子二阿哥胤礽却表现出了事不关己的态度,还在偷偷与康熙的妃子郑春华私会。当朝廷深入思考解决灾难问题的时候,又发现朝廷户部却拿不出钱来赈灾。尽管当时户部的差事是八爷党在管着,户部没钱的原因是八爷为收买人心,私自将国库的钱挪借百官了。但是这也反应出太子这个储君的不关心、不称职,因为身为太子,是有责任管理这些事物的,特别是八爷私借国库钱这种有损国间利益的事情,更是有必要关心、防范,包括出问题时候的补救,这些事情不称职的太子都没察觉。

第二件事情是,当康熙下旨追比国库欠款时,身为储君的二阿哥胤礽,因为他自己是更大的欠债人,也因为他自己的办事能力、政治智慧严重不足,他也像除去四阿哥以外的其他阿哥一样,不愿担此吃力不讨好的差事。更严重的事情,在四阿哥接下追比国库欠款的差事后,因为多方原因,四阿哥办追欠款的办事力度过大,二阿哥这个更大的欠款人,这个储君却不顾身份、不顾国家利益的干出了卖官鬻爵的蠢事儿来。这件事情表现出了太子胤礽根本没有储君头脑、担当和格局,连一位合格的皇子、合格的大臣都算不上。

第三件事情是,身为储君,却不顾自己的身份,不顾父皇的颜面,与康熙的妃子郑春华私通,这是突破了道德、人伦的丑事,是天理难容的禽兽之举。更不幸的是,当太子与郑春华的事情被捅破后,八爷党趁机陷害其谋反,这种滔天罪行,虽康熙也大概不会相信太子有着胆量,但是无论是从废除这位不合格太子的必要性,还是通过废除太子来平衡朝廷权力的角度看,康熙废除二阿哥胤礽的太子名位也是势在必行的了。

其二,康熙为什么要朝臣举荐太子?

一方面,“一废一立”是古代皇权延续的必然选择。虽然满清是少数民族政权,康熙之前几朝的权力让渡没遵循 *** 的旧制,但是自康熙朝廷以后,满清政权从东北政权已然变成了天下共主的政权,它的民众也从以满族为主,成为了以 *** 为主。因此,要想使江山永固,就必须要尊重和维护大部分民众、仕族的利益和观念,以“嫡长子”为权力继承人是 *** 的一条写在纸上的法令,自然也在遵循范围内。如今康熙这“一废一立”,既是康熙打破满清生前不立皇储的旧制,开创立太子的先例,也是对 *** 自古“立长立贤”的探索。既然废除了不合格的太子人选,自然要废除。废除了太子,当然要重新立。

另一方面,按理说康熙立太子这种事情由康熙自己“择合适而立”就好,可是为什么康熙要下旨,让朝臣举荐呢?实际上这里面有几个原因, *** ,由于康熙儿子众多,杰出的比较多,康熙拿不准该立谁为太子;第二,康熙让朝臣举荐太子,是在检验各位皇子的势力如何,以便应对九王夺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局面;第三,同时,公开让大臣参与到天子家事中,既可以笼络人心,也可以对朝中大臣各属于那个阵营有所把控,从而方便驾驭朝臣。

其三,康熙为什么急匆匆的另立太子?

康熙匆匆另立太子原因,主要是因为康熙看到在太子出事情后,康熙还没下旨废除太子时,各位皇子就开始各种 *** 动,阴谋栽赃谋反的皇子有之,解除康熙“庆父之忧”的皇子也有之,这些事情完全超出了康熙的认知,这些事情也完全突破了世人的道德观念,稍有不慎立时祸起萧墙,权丧国灭都是有可能的。显然,康熙到了不得不废除太子的时候了,但是废除太子后必然导致朝局的 *** 动,那如何快速稳定局面呢? *** 的方式就是,赶紧立太子,让太子位这头鹿有了主,斗争就会稍微平息一些,或者说没了立太子这个政治话题,也就少了一小部分政治斗争,亦或者对康熙来说至少斗争主战场不在他自己,转移到太子和皇子之间,他只需做一个幕后的观察者和敲定者就好。

好了回到问题,为什么邬思道建议四爷保举废太子呢?其实原因就在于,邬思道看清楚了康熙的处境和盘算,对四爷来说只有举荐废太子才能利益更大化。而站在康熙的立场上,要快速稳定局面, *** 的方式就是复立废太子。原因:

一,废太子刚刚不久,原太子势力还在,也是朝中最不稳定的因素之一,而且,对废 *** 势力来说,稳定他们 *** 的方式就是复立废太子,只要废太子被复立,他们的人生就有盼头,他们就不会搞事情。对废太子本身来说,显然也是希望被复立的,且从太子的培养成本来说,也是最小的。虽说二阿哥胤礽在太子位上,看起来很不合格,其实上也不见得不合格到哪里去。看起来其不合格最主要还是因为被康熙的皇权,阿哥们的掣肘,大臣们的琐事,朝廷上的各种事情,综合起来给逼的,假使能够掌握权力,想必不会太差。且太子经过这一废一立的磨难,正常情况下是会有所进步的,如此对朝廷利益来说也是更大的。

二,复立废太子,可以快速平息台面上的夺嫡之争。废除太子后,朝廷动荡最主要的原因不是 *** 的不安分,而是各位皇子的夺嫡之争。皇子夺嫡从原来的暗中进行变成公开化的斗争的原因,是因为太子名位空着了,身为皇子人人都有资格谋得。因此,对康熙来说,要想稳定局面, *** 的方式就是别让太子名位空着。但是选谁呢?显然选别的阿哥,势必需要稳住废太子的势力,还要面临新太子势力的滋生,更重要的是新立的太子一定比废太子靠谱么?想必康熙比任何人都知道他的那些个儿子到底各是什么货色。因此,复立废太子这个 *** ,就成了一个可以快速稳住局面的好 *** 。简而言之,事少效果佳。

三,废太子“不合格”,也没“不合格”到哪里去。显然,我们很容易被剧情和历史事实代入,想当然的认为四爷、八爷等人比废太子更“合格”。实际上,储君、皇帝的合格标准不是我们世俗认为的标准,更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完美光辉形象。做合格的、杰出的皇帝,有相应的标准,可能更需要的是三分光鲜、三分反常、三分坏、一分阴谋算计的那类人物,才能驾驭群臣集中力量办事情,开疆扩土,玩弄权力。太子胤礽与其他阿哥相比,似乎是“愚蠢”和“怯懦”了一些,但是别忘了,他是太子,他头上还有康熙在着,对他而言根本不能像其他阿哥一样表现的过于聪明、胆大,否则他连活命的机会都没有。另外,太子的“不合格”行为,很多也不是他可控的,且从策略的角度看,偶尔出出错,只要不危及太子位,火中取栗,借康熙之手收拾收拾那些个野心勃勃的兄弟们也是挺好的,要不然就算熬到最后继了位,他也震不住那些个兄弟。至于与郑春华私通什么的,其实上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只要没人知道就OK,谁还没点见不得人的丑事呢?

第二,四阿哥保举废太子的利弊。

康熙废除二阿哥这个三十多年的太子,显然对于各位皇子来说,都是很高兴、很激动的,甭管自身机会有多大,至少面对的形势从完全没机会转变成了有机会。对于势力庞大的八爷党和暗中经营的四爷来说,应当是最为激动的了。

可是,康熙没有点名式的立太子,几乎完全没表态,而是把立太子这事让大伙议举,这样一来,立太子这事除了对康熙有利之外,对其他人都很玄乎。对大臣来说,奉旨办事自然就要面临站队皇子的问题,只要站队势必存在风险,无论站那一个皇子,都不一定能保证这站队站对了,且一站队就极有可能得罪了康熙和另外的皇子,吃力不讨好;不奉旨办事,又显得太过圆滑,皇帝看到了下属过于聪明自然要怀疑和忌惮,对自己也没好处。

同样对皇子来说也和大臣一样,怎么做都是个错。毫无疑问,面对未来至高无上的权力,没有那一个皇子不希望自己当太子的,不举荐自己而去举荐其他兄弟坐太子肯定不愿意的,大家都姓“赵”,凭什么要和阿Q吃一样的饭、住土谷祠?这肯定不行。但是,调动势力举荐自己,又都难免落得和后来八爷的下场一样,竞争嫡位的大门从此关闭了。简直是进退两难,康熙这招真是够损的,将皇子大臣玩得晕头转向,进退维艰。所以,对众皇子大臣来说,只能寻求利益更大化,风险最小的方式。比如说张廷玉,在众大臣保举八阿哥遭康熙训斥后,康熙表明了想立废太子的态度时,他就从袖子里拿出了保举二阿哥胤礽的奏折,我们可以猜测,在张廷玉的袖子里估计至少有三份保举奏折吧。

像张廷玉这样绝顶聪明的人很少,大多数人也只能寻着康熙的言行举止、喜怒哀乐猜测者康熙的态度办事情。对四爷来说,幸运的是他身边的邬思道就是一个和张廷玉这样的人,且有过之无不及。从邬思道的对康熙这废太子,又让皇子大臣保举新太子这事儿,他真正看懂了康熙的态度和所面临的局势,所以邬思道棋高一着,让四爷保举废太子为新太子。那么,四阿哥保举废太子有什么利弊呢?先聊有利的方面:

其一,在康熙和众皇子面前,打造一个重兄弟情谊的“ *** ”形象。显然从前前后后的一系列举动我们可以知道,四爷根本不是什么“ *** ”。但是,朝野上下很多人认为他是“ *** ”,所以他必须尽一尽“ *** ”的本分,否则他以太子为遮风挡雨的大树这事就继续不了了。更重要的是,对于被九王夺嫡搞得心很累的康熙来说,他很怕祸起萧墙,在太子失势时,四爷还能表现出重兄弟情谊的姿态,年老的康熙肯定是比较欣慰的。如此既能得到圣心,也可在朝野中获得口碑,何乐而不为呢?

其二,借机笼络 *** 势力,加强自己的实力。对众皇子来说,自然人人都想继承皇位,但并不是人人都有实力继承,所以只表现出几个出头的“带头大哥”。四爷就是这么一个实力还配不上野心的阿哥,所以才跟着太子混。实力不足怎么办?很简单慢慢构建呗。如今太子失势了,而自己又是很多人认为的 *** ,因此必须毫不犹豫的支持太子复位,如此既名正言顺形象光辉,又可以获得 *** 的人心。因为尽管看似太子不咋滴,但是毕竟是太子,除了唐初李世民和李建成那种特殊时期,大多数时期 *** 的势力都是仅次于皇帝的,毕竟谁都知道太子位意味着什么,只是有的时候太子和 *** 为了利益不表现出来而已。在太子失势的时候,四爷保举废太子复立,不说成不成,即便会惹康熙不高兴,这一行为都会让很多废 *** 感激他的。比如说,后来坚定的支持他,并为他除去郑春华这个麻烦的王掞就是这样的代表。

其三,保举废太子,四爷的梦想才最可能实现。四爷和其他阿哥一样,是有梦想的,从他即位后和历史上高度集权的形象看,可以说他觊觎皇权的野心是无人能及的,但是怎么才能实现梦想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今康熙废除了太子,康熙见老不见衰,他势力又不如八爷那样的阿哥。显然,即便在这次推举中他被选为太子,他也是坐不稳的,更何况当下他基本没机会,那怎么办呢?总不能让八爷那样实力比废太子强的人得手吧。所以,保举废太子是一个不错的招。因为保举一个弱点百出不怎么样,且自己最熟悉的阿哥,是对自己最有利的。既支持太子,又可令太子之力为己所用,即便未来太子真登基了,以太子身边的“猛虎”搞政变夺权,也是最容易的。总之,就是挑柿子,专挑软的,好吃又容易毁坏,甚是妙。

其四,看清了康熙的处境和策略,顺势而为,保举太子这事儿成的几率高,利益大。通过上面分析,我们知道了康熙的算盘,四爷在邬思道的指点下也懂得了康熙的意思。四爷保举废太子是顺康熙的意思,自然成事几率高。而且从他自己的利益出发,从上面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知道保举废太子也是利益更大化的。

天下事,有利必有弊,四爷保举废太子复立,虽然好处多多,但是也不是没弊的,下面聊聊不利之处。

其一,万一太子复立后,彻底洗心革面,还真登基了,那样的话四爷盘算就落空了。这事不管是从太子脾性和朝局来看,都不大可能,但是真的不排出这种可能,毕竟经历过磨难的人,人通常是会变强大的。更何况是面对天下 *** 等尊贵的皇权呢?在一切没定数之前,变量实在太多。

其二,万一被康熙看透了自己的盘算,被康熙厌恶。显然四爷保举废太子这事,可以说是非常光明正大的阳谋。不过,不是不存在被康熙看透其行为后的动机的可能,或者说对康熙态度的预估有出入。毕竟是皇权的斗争,万一不对康熙胃口,那一切都不好说了。

总的来说,四爷举荐废太子复立,是光明正大的行为,有利也有弊,是利远远大于弊的。

第三,邬思道建议四阿哥保举废太子的真正目的。

毫无疑问,邬思道建议四阿哥保举废太子的最终目的,就是夺嫡。但是,当其时,邬思道的真正目的还不是夺嫡,因为以四爷当下条件,还不足以谈此问题。私以为,邬思道建议四阿哥保举废太子的真正目的是保护四爷。因为以其时四爷的实力,朝局的乱象,稍不注意就会陷入到危局中,一旦失势,往后就再难有出头之日了。

邬思道:“王爷,是不是为了推举新太子的事犯难哪?”

胤禛:“按理说也没有什么可犯难的,反正得推举一位新太子嘛。”

邬思道:“王爷这话邬某不能苟同。今天的太子就是明天的皇上,就是管着大清江山亿兆臣民的一国之君!怎么能随便推举呢?”

胤禛:“这个道理我还能不懂,可是这能由得我吗?”

邬思道:“王爷说得不错。最终谁是太子,当然由不得你;可是,你想推举谁也不能由着别人哪!”

邬思道是一个能从大局看问题的人,也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如雍正登基当晚,邬思道的兵力调度连雍正都觉得太小心了)。虽然邬思道看到了局势,但是邬思道还得从最稳健的路子走。所以,才让四爷举荐了别人。这事儿,从我们旁观者看,邬思道是很高明,很对。但是若置身当时情景,康熙岁数大了,各位阿哥野心勃勃,只能说很稳健的路子,因为我们都不能知道明天的是否有雨。在当时那种情况,举荐别人为太子,实在是与目标相悖的,因为很可能放弃一次角逐的机会,此后就再也没机会了。谁也不知道太子会不会改变?谁也不知道康熙第二天还活不活着了?等等问题,从理性角度分析,很多道理梳理得通顺,但是这个世界是一切都在随时改变的,没什么事情是说得准的。因此,邬思道建议四爷举荐废太子这招,实际上真正能起到作用的只是保护当下的四爷,以及为未来做准备而已。夺嫡这事儿,还算不得真正目的,言之尚早。

结语

综上,邬思道建议四阿哥保举废太子复出,私以为是光明正大的,是顶尖的阳谋,不是什么阴谋。其最终目的是夺嫡,不过当时的目的只是保护四爷,让四爷在合理的范围内,争取利益更大化。以上是个人见解,望各位批评指正,欢迎评论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