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朵算命-耳垂大更长寿吗
大耳朵算命,耳垂大更长寿吗?
▲调查发现,寿命越长的老人,他的耳朵就越长。活了98岁的季羡林大师,也是耳朵很大的,有长寿眉的。
摘要
凡是耳朵的长度超过7.1厘米的大多能够活过80岁,凡是能够超过7.4厘米的大多能活过90岁,而凡是超过90岁达到100岁的,耳朵的长度基本都接近于9厘米。
来源:“大咖说蜜”头条号
今天我们的长寿话题要从郭振河老人说起,老爷子生于1913年,居住在北京,如今已是百岁高龄。
▲1913年出生的郭老爷子,具有相当典型的“长寿品格”,从外貌到身体到心态,“好事”都让他全占了。所以他能活到100岁,并不奇怪。
1
长寿的人自有寿相
1986年的事情,郭振河老爷子都记得清楚,难道真的是只有记忆力好的人才容易长寿?不急,接下来我们慢慢从长寿老人的经验中,总结一下。
郭老爷子具有相当典型的“长寿品格”,从外貌到身体到心态,“好事”都让他全占了。所以他能活到100岁,并不奇怪。
“长寿品格”可以分成两方面,一是属于物质上的,比如身体、外貌、饮食;另一方面属于精神上的,比如心态、记忆力、学习能力等。
物质方面的“长寿品格”有很多方面,比如饮食喜好。不同的长寿老人有不同的特点,他们的饮食喜好都是非常符合养生之道的。郭老爷子的爱好之一,就是喝藕粉。
郭老爷子的突出“长寿品格”,一在于面相,二在于心态。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师王鸿谟曾经提出,人体一共有28个长寿特征,这些在郭老爷子身上都较为突出的有三点,尤其是面部的耳朵、“三庭”、眉毛等。
2
耳朵长的的人更容易长寿
王鸿谟教授曾经做过实验,调查发现,寿命越长的老人,他的耳朵就越长。凡是耳朵的长度超过7.1厘米的大多能够活过80岁,凡是能够超过7.4厘米的大多能活过90岁,而凡是超过90岁达到100岁的,耳朵的长度基本都接近于9厘米。
耳朵终身都在生长,每年生长0.22-0.24毫米,岁数越大,耳朵就越长。
其实这不是王教授的独家发现,中医武国忠对此也感触颇深。他见过的长寿老人,耳朵大多“十分耐看”,耳大有轮,而且很厚,这往往是一个肾气强盛的表征之一。民间有个说法,叫做“耳朵大有福”,就是因为肾气强,肾在人体器官中“主谋略”。
3
“三庭”匀称的人,容易长寿
郭振河老人的第二个长寿特征也是与生俱来的,即“三庭匀称”。我们每个人的脸基本上可以竖分成三等分, *** 等分是从眉毛向上到发根处,约占面积的三分之一,叫上庭;第二等分是从眉毛中间到鼻子下端,叫中庭,约占面部的三分之一;第三等分是从鼻子下方到下颌,叫下庭。“三庭”所占比例相等、十分匀称的,长寿的可能性更大。
4
女35岁,男40岁之后长出“长寿眉”
与很多老寿星一样,郭老爷子的长寿眉也十分突出。女性35岁以后、男性40岁以后,如果眉梢有几根特别长的眉毛,而且越来越长,因为太长而逐渐下垂,通俗的说法就叫“长寿眉”。根据面相来判断一个人的寿命、身体状况,并非是现代人的原创,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面相与寿命之关系的记载。
客观地说,根据面相来推断一个人的寿命,虽然有些道理,但并不绝对,有些地方也不很科学、不很严谨。面相推断寿命过于强调了先天因素,先天因素固然重要,但对长寿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后天因素。
活了98岁的季羡林大师,也是耳朵很大的,有长寿眉的。
5
长寿要养生养德
养心,主要说的是心态,郭老爷子在这方面的表现很突出。
养德,就是品德端正,一个 *** ,担惊受怕,那他吃再多的补品,练再多的气功,也是舍本逐末,是很难长寿的。
6
要有积极的心态,别与这个时代脱节
《黄帝内经》总结:养心有两条。
*** ,不要让自己与时代脱节。
年纪大了,最怕的不是疾病,而是被这个时代孤立,最怕孤独。郭老爷子动不动就和孙女讨论国家大事,看书、看报、看新闻节目、看体育比赛,这个时代的热点问题。
心理学家杨霞老师说,这是一种非常活跃的“心理长寿基因”,对任何事情,在最绝望的时候,依然抱有希望,这种人,能长寿。
老爷子有句非常到位的话:“人无论在什么地方,总要活着,总要积极地活着。”
积极是一种重要的长寿心态,人一消极,就容易出问题,就容易生病。不要让这个时代把自己抛弃,理解新事物,关注新动态,接受新事物。这对老年人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
第二,就是要有一项自己长期坚持的工作或者爱好。
不管怎么样,一定要让自己充实起来,这样才有助于培养积极心态,对老年人来说,充实而忙碌的生活,对付消极心态的一剂良药。 一句话:心态决定寿命。■
【延伸阅读】
多吃哪些食物能长寿?
来源:人民网
坊间经常流传“耳朵大的人寿命长”,这样的说法你一定也听说过吧?那么,这种说 *** 确吗?
“耳朵大的人寿命长”这个说法,主要是来源于下面这项调查:医学工作者对256名60~90岁的老年人和344名90~104岁的长寿老人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长寿老人组耳长平均值为男7.13厘米,女6.89厘米;60~69岁老年人组耳长平均值为男6.93厘米,女6.50厘米。显然,长寿老人组耳长平均值明显超过老年人组,在长寿老人组中耳长最长的达8.8厘米。
耳朵大的人为什么会寿命长
寺组词怎么组?
内寺
[ nèi sì ]
基本解释
设在宫中的寺院。
指宦官。
详细解释
设在宫中的寺院。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礼祭郊祀·内寺》:“《僧史略》曰:谓之道场内,起於 后魏 ,得名於 隋 , 煬帝 改僧寺曰道场,置於宫中,故曰内。今 宋朝 洪福 等殿安佛经声钟为内寺,此其初也。 唐代宗 始有其事。”
指宦官。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 宣和 以降,则士大夫悉归之内寺之门矣。”
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红山文化遗址发掘一墨绿色玉龙?
此件玉龙的具体用途尚有待进一步探讨,不过龙体背正中有一小穿孔,经试验,若穿绳悬起,龙骨尾恰在同一水平线上,显然,孔的位置是经过精密计算的。
考虑到玉龙形体硕大,且造型特殊,因而它不只是一般的饰件,而很可能是同我国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关的礼制用具。 红山文化玉龙曾有“中华 *** 龙”的称誉,虽然此后我们又发现了更早的龙形的踪迹,但红山玉龙的典型意义仍不容置疑。中华民族向以“龙的传人”自居,龙的起源同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时代的肇始紧密相关。红山玉龙对于研究我国远古的原始宗教,总结龙形发展的序列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从这一点上来看,怎样估价红山玉龙的文化价值均不为过。 玉龙墨绿色,体卷曲,平面形状如一“c”字,龙体横截面为椭圆形,直径2.3~2.9厘米。龙首较短小,吻前伸,略上噘,嘴紧闭,鼻端截平,端面近椭圆形,以对称的两个圆洞作为鼻孔。龙眼突起呈梭形,前面圆而起棱,眼尾细长上翘。颈背有一长鬣,弯曲上卷,长21厘米,占龙体三分之一以上。鬣扁薄,并磨出不显著的浅凹槽,边缘打磨锐利。龙身大部光素无纹,只在额及鄂底刻以细密的方格网状纹,网格突起作规整的小菱形。值得注意的是,玉龙形象带有浓重的幻想色彩,已经显示出成熟龙形的诸多因素。 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还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手法,通体琢磨,较为光洁,这都表明了当时琢玉工艺的发展水平。 红山玉龙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圆润流利,生气勃勃。玉龙身上负载的神秘意味,更为它平添一层美感. 参加中国玉文化玉学第四届学术研讨会的专家认为,在辽河流域出土的红山文化玉龙堪称“中华 *** 龙”。 据介绍,这种玉龙呈勾曲形,高26厘米,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两个鼻孔,颈上有长鬣,尾部尖收而上卷,形体酷似甲骨文中象形的“龙”字。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 *** 工作队队长、副研究员刘国祥认为,红山文化玉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更具龙形的龙。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前活动于以辽河流域为中心的部落集团所创造的文化类型,继红山文化玉雕龙被确认后,在距今超过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发现了一条长约19.7米、用红褐色石块堆砌、摆放的龙。 辽宁师范大学文博系教授田广林认为,红山文化的发现证明“龙”在辽河流域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而兴隆洼文化的发现,则把中国人崇龙的历史上推到8000年前。 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著名考古学家郭大顺说:“除年代早以外,辽河流域的龙,还形成类型多、成系列等特点。”辽河流域考古发现的早期龙可分8个类型,按年代早晚排列大致为摆塑型、浮雕型、木雕型、刻画型、彩陶型、泥塑型、玉雕型和彩绘型。 据田广林介绍,中国人崇龙礼俗有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近年来,河南濮阳发现过有六七千年历史的蚌塑的龙,黄河中上游仰韶文化遗存中也发现过距今5000年前的鲵形龙,但这些都是龙的初级形态。 郭大顺认为,在辽河流域出土的玉龙形象,证明了龙确是多种动物的结合体,而且确知这些动物原型中有猪、鹿、熊和鸟。它们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经过人们不断地艺术加工提炼最终定型。 田广林说,红山文化玉龙是中国崇龙的最标准形态,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崇龙礼俗的最终形成。从崇拜各种动物到统一到玉龙,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个基本过程。 他认为,红山文化是中华龙文化、玉文化的一个直接根系,是中国拥有5000年文明的基本标志。 龙在中国百姓心中是吉兆、智慧的象征,也是人与天、神沟通的媒介,被赋予了主宰风雨、载人 *** 、降临祥瑞等等神奇功能。在中国古代,龙还被引入到古天象学、命理学以及帝王政治等领域,被赋予了浓厚的神秘色彩. 有些学者将“中华 *** 龙”归为“马型原龙”,其理由是它“马首蛇身”, 而另一些学者则争辩说这也是“猪型原龙”的一个变种,可惜遗憾的是,这 种“马型原龙”迄今为止仅仅发现一块类似品,而且是从一个农民手中购得, 缺少旁证,种种争辩也就变得莫衷一是起来。不过单从玉龙的形状上来看, 还是很象 *** ,这些从下面所介绍的“猪龙”对比即可看出。 所谓“猪龙”顾名思义,就是“猪首蛇身”的龙,在红山文化的遗址上, 曾经挖掘出大量的“猪龙”,其中最出名的应属在赤峰巴林右旗和牛河梁出 土的两只。和“中华 *** 龙”相比,它们有着明显的特色——“猪”的特色: 猪龙们普遍体形较小,并且扁圆厚重,给人一种“胖嘟嘟”的感觉;从纹理 上看,它们有着和猪一样的大耳朵、圆鼻孔以及环型纹,有些还有野猪的獠 牙,这些特征,都是“中华 *** 龙”所不具备的;同时,在整个造型上,除 了都是“C”型之外,“猪龙”和“中华 *** 龙”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猪龙背上孔大,首尾几近闭合,而且做工略显粗糙,用料上也显得不够精致。 虽然在历史博物馆也有猪龙,但是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机会看到,所以猪龙 的艺术特色和有关图片都是从文献中获得,为了避免“抄书”之嫌,只是介 绍一下它们的大致形状,其它内容就此略过。 但有一点不能略去,就是“中华 *** 龙”和“猪龙”到底渊源和关系如 何?为什么它们是同一时期的制品,又同发掘于红山文化的遗址之中,差异 却如此之大?如果我们给玉龙进行一下分类的话,可以发现红山文化中存在着 猪、马两种文明流派。在现在所发现的玉龙中,中华 *** 龙可以说是独树一 帜:中华 *** 龙上有明显的“马”的痕迹,而 其它玉龙则更加具备“猪”的特征。进一步分析一下这些玉龙的出土地点, “马”型龙的发掘地翁牛特旗,比较接近内蒙古草原地带,而“猪”型龙的 发掘地牛河梁等地,则主要处于辽河流域平原地带。我们知道,远古人的创 造力有限,他们所塑造的龙必然有日常生活中的动物的痕迹。那么,似乎以 下的结论也就变得水到渠成: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区域,西部接近于内 蒙古草原,它的文化接近于游牧文化,从而马对日常生产生活至关重要,也 就成为“龙”的原型;而在接近辽河平原的东部,主要是从渔猎经济转化为 农耕经济,猪可能也就是最早驯化成功的家畜,同时在生活中也作为财富的 象征,如此一来,猪也就成为“通天神兽”——龙的原型。——如果这一推 论能够成立的话,那么现在所发掘出来的玉龙可谓功不可没。 。赞美大耳朵的男人?
耳朵大的男人,一般比较有气度,聪明,心胸宽阔,豁达,有广纳百川的气势。为人也比较理智,个性稳重谨慎,踏实肯干,智谋远大,往往能成为其所属领域的执牛耳者。
耳的厚薄白黑软硬圆尖,只是说明儿时的家运、并不能说明学历的高低。穷家的孩子也常学出北大清华。其实、读书学历的高低、在于耳廓。耳廓在耳轮的内环。耳轮是先天肾气、耳廓是后天摄藏的精气。如果这内环的软骨、起陵而周圆环绕耳孔、必定学历高。
单是耳廓周圆突起、耳轮不包、学历本科之内。如配以耳轮展开、坚挺,白润、学历硕士以上。如耳廓不起、起而不圆带方、学历专科。如不见耳廓、位置枯索无气、高中之下。
满耳焦黑枯索、不入学堂。耳廓起陵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软骨突起、一目了然;另一种是软骨不起、隐于耳内、清晰可见。
耳廓虽圆突高起、但中间间断者学历续接。耳轮的好坏是说明读书期间的家运、以及经济环境的差别。耳轮起陵圆厚光滑、环境可喜。反之读书期间生活克力艰辛
农村老人常说男怕耳扇风?
耳扇风,并不是说耳朵能象扇子一样扇风,而是指耳朵不贴脑,向前面扑着,大约类似于猪耳的样子,但没有猪耳那么扑得厉害。据相理言,这种人不聪明,只能依附于人过活,命运艰辛;
鼻露空,是指对面能看到鼻孔,鼻孔向上仰露,这是不佳之相。有句相理说,“莫教仰孔,主无隔宿之粮”。意思是说,不要让鼻孔仰露着,因为这样的相很贫穷,说不定明天没有早饭米下锅。
按相理说,耳扇风和鼻露空,就是上面所说的意思。真与不真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