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申之劫-封神演义写的商周时期的事

admin2023-03-10 00:03:2728

庚申之劫,封神演义写的商周时期的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春秋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即便如此,一个春秋时期的人物,为何会出现在以殷商为时间背景的《封神演义》中呢?

出现这种情况,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被选中的道祖

老子存在的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不过他的生卒年不详,出生地也不详,同时又极有学问,道德高深,是诸子百家中道家的创始人。

凡是有关老子的记载,全部都很传奇。之后道教为了与佛教抗衡,开始物色比肩甚至超过释迦牟尼的人物来奉为祖师,于是,神秘又著有《道德经》的老子成为了道教创始人,尊号“太上老君”。实际上,道家所说的道和道教的道并不是一回事。

这样一来,原本就很神秘的老子,更加神秘,由人化神。《封神演义》中无论阐教还是截教都归于道教,自然而然的,作为道祖的老子被写进书中。

历史人物的神化

可是,即便是神仙,也不能在出生之前就存在,那么如何解释这个问题呢?其实很简单,继续神化老子就可以了。

传说老子是人非人,也就是说他虽然是人类的形态,但本体并非是人类,因为在鸿蒙初开,女娲造人之前,老子就已经存在了。

老子是德高望重的圣人之尊,自然要教化世人,导人向善,于是乎,他多次幻化临凡,甚至转世重生,以度世人。

比如轩辕黄帝有受广成子点化的故事,这个广成子并非阐教十二金仙之首的那个,而是由老子幻化而成的。而春秋时期的老子与广成子相似,但又不同,他是道祖经过转世重生的,而非单纯的临凡化身。

这样一来,也就几乎完美的解释了春秋的老子为何会出现在殷商,因为他们是一个人,却又不是一个人。

在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太上老君更是曾化身女娲补天造人,同时,开天辟地的也不再是 *** ,同样是道祖太上老君。

作者所处年代造成的常识性错误

说实话,上述的解释不过是为了圆这种常识性错误的欲盖弥彰,造成这一现象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明代的作者忽略了时间的先后顺序。

由于老子被神化,所以让人不由自主的忘记了他曾经也是一个凡人,而且是出生在春秋时期的凡人,于是,以殷商为时代背景的《封神演义》中出现了跨时代的老子。

那么会不会是作者故意而为之呢?我觉得不会,因为这类的问题全书不仅仅一个老子。黄天化的法宝莫邪、木吒的法宝吴钩……甚至于骑马战斗为战场主旋律,也都是时间性的错误。

其实别说《封神演义》,即便是贵为四大名著之一、神魔小说的代表作《西游记》也有类似的问题存在,比如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人间的时间应该是王莽篡汉之前,但是围攻他的天将中出现了关元帅,而这个关元帅就是汉末关云长死后所封的神。

当然了,如果强行解释,这个或许还解释的通,但是另外一个却怎么也说不过去,就是有关赛太岁,也就是观音坐骑金毛犼的章节。

书中金毛犼掠走了朱紫国的金圣宫娘娘, *** 真人为了金圣宫不被妖精玷污,于是暗中送给金圣宫一件宝衣,使赛太岁近不得身。而这个 *** 真人出现的就很让人惊讶。

虽然关于 *** 真人的身份有几种说法,但是书中悟空曾称其为“张 *** ”,而真人自报姓名叫做“张伯端”。要知道,张伯端确实是 *** 真人众多原型中流传最广的一位,然而,他却是北宋人,那么发生在唐朝的取经事件,又如何会出现一个北宋时期的高道人仙呢?

这类的问题,其实在很多古典小说中都存在,如果真的找时间线上的bug,实在多不胜数。

读小说也好,做学问也罢,总是会遇见各种问题,如果我们只纠结于此,那么就失去了读书的初衷和它所带来的乐趣。

在通讯、 *** 发达的今天,也免不了出现类似的错误,更何况在资源匮乏的古代呢?

{!-- PGC_COMMODITY:{"charge_ *** ":" *** s://haohuo.jinr *** ai *** /views/product/ *** 2?id=3383200192860921748&origin_type=&origin_id=85777155145_3383243421706803238&alkey=1306_85777155145_0_3383243421706803238_011&c_biz_combo=2","client_goods_data":"{\"promotion_id\":\"3383243421706803238\",\"product_id\":\"3383200192860921748\",\"title\":\"【灼见】正版 封神演义 国学经典书 全注全译无删减足本100回\",\"cover\":\" *** s:\\/\\/p1.toutiaoimg *** \\/img\\/temai\\/FmKo72Fwogxv-YPtB8lNsS7Akwhiwww800-800~400x0.webp\",\"pr *** \":2900,\"market_pr *** \":5800,\"cos_fee\":1160,\"detail_ *** \":\"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 *** = *** s%3A%2F%2Fhaohuo.jinr *** ai *** %2Fviews%2Fproduct%2F *** 2%3Fid%3D3383200192860921748%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85777155145_3383243421706803238%26alkey%3D13_85777155145_0_3383243421706803238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Yjexb8CGgQIABAAIgAolL-InOjU4vku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sales\":36,\" *** _type\":4,\"cos_ratio\":40,\"favor\":false,\"in_shop\":false,\"platform_label\":\"小店\",\"h5_ *** \":\" *** s:\\/\\/haohuo.jinr *** ai *** \\/views\\/product\\/ *** 2?id=3383200192860921748&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85777155145_3383243421706803238&alkey=13_85777155145_0_3383243421706803238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Yjexb8CGgQIABAAIgAolL-InOjU4vkuMAE\",\"selling_point\":\"\",\"coupon_amount\":0,\"elastic_title\":\"封神演义\"}","commodity_id":"3383243421706803238","detail_ *** ":"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 *** = *** s%3A%2F%2Fhaohuo.jinr *** ai *** %2Fviews%2Fproduct%2F *** 2%3Fid%3D3383200192860921748%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85777155145_3383243421706803238%26alkey%3D13_85777155145_0_3383243421706803238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yYjexb8CGgQIABAAIgAolL-InOjU4vku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goods_json":"{\"original_pr *** \":58,\"pr *** \":29,\"real_ *** \":\" *** s:\\/\\/haohuo.jinr *** ai *** \\/views\\/product\\/ *** 2?id=3383200192860921748&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85777155145_3383243421706803238&alkey=13_85777155145_0_3383243421706803238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yYjexb8CGgQIABAAIgAolL-InOjU4vkuMAE\",\"shop_goods_id\":\"3383200192860921748\"}","img_ *** ":" *** ://sf1-cdn-tos.toutiaostatic *** /obj/temai/FmKo72Fwogxv-YPtB8lNsS7Akwhiwww800-800"," *** _type":4,"origin_pr *** ":"","pr *** ":29,"promotion_id":"3383243421706803238","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灼见】正版 封神演义 国学经典书 全注全译无删减足本100回"} --}

水浒传如果宋江不招安?

如果不接受招安,《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自然还要执行晁盖执政时的政治纲领——义薄云天,替天行道。至于梁山好汉们的结局会怎么样,那就要分几种情况来论证了。

一、继续过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称分金银的快活日子

晁盖从一个草莽英雄起家,率领一群江湖好汉劫取生辰纲起家,走上了啸聚山林占山为王的道路。他在火拼王伦当上寨主那天起,就建起聚义厅,树起杏黄色替天行道大旗,用义气二字把江湖英雄们聚在一起,过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称分金银的快活日子。没吃的喝的就下山去攻城掠地,杀 *** 污吏,抢来生活用品和武器 *** ,为长期据守做准备。至于今后的出路,他们是不去想的。用直白的话说,就是今日有酒今日醉,不管明日是和非。其政治纲领就是要和朝庭死抗到底,

二、朝纲腐败,奸臣当道,朝庭在短期内奈何不得水泊梁山

从三山聚义打青州,三打祝家庄,扫平曾头市,到智取大名府,元夜闹东京,一直到三败高太尉,把这个头号大奸臣活捉上山。所有这些战役足以证明,梁山既有攻坚中小型城市的能力,也有水陆两栖据守山寨的能力,朝庭在短期内是不可能打败水泊梁山的。起码现有108位好汉在世这个历史阶段,水泊梁山的杏黄大旗不会倒。从书中的招安节点可以看到,梁山是处在鼎盛时期接受的招安,换句话说,梁山并不是日落西山不得不接受招安,而是在蒸蒸日上的形势下,主动撤出。所以,不接受招安,凭梁山的实力,完全可以和朝庭抗衡。

三、几十年后,前途渺茫,日薄西山是必然的结局

既然只图眼前的快活,不想过苦日子,不想为子后代着想,那么,梁山在几十年后,可想而知是没有前途的。从书中的描述可以看出,没有一个武将的后代继承了他们的衣钵,显而易见是后继无人。年轻有为身强力壮时,可以由义字当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可是当108将衰老之日,也就是水泊梁山衰落之时。到了那时,朝庭再来攻打,凭一群老弱病残之躯,怎能抵挡住朝庭的大军,被朝庭剿灭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四、分崩离析,各奔西东,作鸟兽散,一败涂地

《水浒传》是一部文学作品,水泊梁山这108将,是作者施耐庵一个人成立的武装集团。但是,从历史史实上看,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农民 *** 军,已经推翻了大明王朝,逼得那个勤政又廉政的崇祯皇帝上了吊。洪秀全领导的农民 *** 军已经建立起太平天国,他本人也当上了天王。可都是转眼之间又灰飞烟灭。其根源无非是没有一个正确的政治纲领。这样的队伍一旦掌握了政权,垮台就是眨眼之间的事。——水泊梁山这伙人,又怎么能逃脱历史的规律。

但,若问梁山好汉都是什么结局,肯定也会大不相同的。

1、以公孙胜为首的文官们,包括什么神医安道全,圣手书生萧让,神算子蒋敬,玉壁匠金大坚,兽医皇甫端,通臂猿候健,铁扇子宋清,管盖房子的李云,铁叫子乐和,铁臂膊蔡福,一枝花蔡庆等人,都发挥自己的专长,该干啥干啥去啦!之所以把公孙胜这个坐第四把交椅的领导层打入 *** 批,是因为平时这个道长也没在山上正儿八经地住几天,不是探母就是寻道,他这第四把交椅也没什么存在感。更何况,书中征方腊大军起步时,他就已逃之夭夭了。

2、不战而屈人之兵,乃兵家之上上策。朝庭进攻前,肯定要先行瓦解梁山队伍。而在大势已去的形势下,最易策反的肯定是原有的朝庭军官们。策反的方略也极简单,只用八个字既可成功:官复原职,既往不咎。像大刀关胜,金枪将徐宁,双鞭呼延灼,双枪将董平,霹雳火秦明,病尉迟孙立,镇三山黄信等人,肯定要响应朝庭招唤,那就不叫招安,而叫反正义士或浪子回头。他们武功超强,能力超群,如果要走,抱起团来谁也不敢阻拦。否则,势必形成火拼局面,如果形成那种局面,就成了两败俱伤自取灭亡,反而让朝庭更加高兴。

3、剩下宋江吴用卢俊义等头领,到那时已经成了榜上有名的战犯,想投降都找不着门。和他们抱成团的,只能是李逵和智取生辰纲那伙死硬分子,包括阮氏三雄和赤发鬼刘唐等人。至于鲁智深,武松,史进,杨雄,石秀等来自江湖上的好汉们,他们出身低卑,骨子里就不愿和朝庭奸臣们为伍,朝庭对他们也不会感兴趣,其下场只能和宋江他们陪葬了。

最可怜的是林冲。别人是被骗上山,被俘上山,自愿上山,只有他是纯粹意义上的被逼上山。他和大奸臣高俅有血海深仇。而高俅还身居高位,掌握着生杀大权。与狼为伍,是林冲不可能愿意的。可不为伍又能怎样?弄不好,林冲只有自己了断,才能一死解百忧!

各位老师劳烦看看这个八字怎样?

地支三合财局,又值伤官伤尽,本能生财之富格;却偏遇上劫财大旺,劫头截尾,故挣钱虽多,花钱亦不少!八字缺火而伤官无制大旺,为人 *** ,恣意任性,甚至亦常有胡作非为,纵财利亦多从非正常渠道取得,一生多在江湖风波中打滚,所从事之行业亦较可能为高风险或高危行业!金水伤官大旺者,以见印为上等命造,四柱无印,故落下乘,伤官重重人虽聪明,学堂词馆亦主文章,但一旦无印便尽归无用,命主虽聪明绝顶,却偏偏不会安心读书学习,学业方面难有大成。伤官重,心机深沉,是个相对比较阴沉的心机男!

浮生六记谁看过啊?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字三白,号梅逸)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清朝王韬的妻兄杨引传在苏州的冷摊上发现《浮生六记》的残稿,只有四卷,交给当时在上海主持申报闻尊阁的王韬,以活字板刊行于1877年。“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南康白起(1980 04.13 - 2008 03.?),辽宁人, *** 小说家,著《妖狐》《但愿人长久》《惘然劫》及带有自传性质的《浮生六记》,《我等你到35岁》,等 *** 小说。文笔细腻清丽,《浮生六记》是他跟他的男朋友在一起时候的点滴。《我等你到三十五岁》是他跟男朋友分手后写的。死于2008年3月,在湘江投江自尽,疑是其男友两年前结婚引发的抑郁症让他猝离人世,才子凋零。令无数人扼腕。

从《浮生六记》中的俏皮口吻到《我等你到35岁》中无奈的忧伤,我们可以发现这条路上他走得很伤。

相恋7年的男友结婚了,南康选择了 *** ,为感情划下一个句号。

愿岁月静好,来世安稳。

根据网上的种种说法,生平归结如下

南康(在晋江用笔名“康康”然后到天涯用笔名“南康”真名不祥),男,生于一九八〇年五月二十六日[星期一]于内蒙古,长于辽宁 双子座

[阴历:庚申(猴)年四月十三日(庚申辛巳己亥);宿:星],

一九九九年南下长沙读书

二〇〇〇年春天,与男友“老公”关系不明中,刻意躲避,后交女友,不久分手。

二〇〇〇年至二〇〇一年,大二,租房外宿,小病,但久病不愈,后搬回寝室。

二〇〇一年至二〇〇二年,大三,与后来的老公关系依旧。

二〇〇二年生日当晚与“老公”确定关系,后恋爱至二〇〇六年,曾同居于母校附近,有作品《浮生六记》,行文平和生动,文笔清新温暖。

二〇〇六年,男友结婚,曾撰文《我等你到三十五岁》寄情,此时文风有所转暗,字里行间忧郁充斥其中。疑患抑郁症。

庚申之劫-封神演义写的商周时期的事

二〇〇八年三月九日与朋友最后一次又联系,后失踪

于长沙投湘江,尸身顺江漂流十五天,三月二十七日于岳阳发现并打捞

时年未至二十八岁。

寒食帖距今一千多年?

我是一人。这个问题更加接近于历史类的,不过可以通过书法相关的知识佐证。

《寒食帖》是北宋苏轼的行书代表作,并且有个说法是“天下第三大行书”。《寒食帖》传承有序有相应的历史记录,并且《寒食帖》全卷也有各种题跋作为佐证。

苏轼是最适合“文曲星”这个词的古代文人,可以说是古代文人向往和崇拜的对象,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喜欢和敬重苏轼的人。

《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 *** 博物院。

被世人追捧的优秀书法作品都会留下收藏者的痕迹,《寒食帖》全卷不仅仅只有苏轼所写的正文,还有很多收藏者的印鉴、题跋。

苏轼同一时代收藏过《寒食帖》的是同为宋四家的黄庭坚,因为黄庭坚留下了墨迹。

庚申之劫-封神演义写的商周时期的事

黄庭坚书写的内容如下:“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可见黄庭坚对苏轼诗文和书法评价都非常的高,苏轼和黄庭坚亦师亦友。

此卷传至南宋初年,张浩的侄孙张縯。他在卷后后另纸题,不过书法水平较为一般,只能做历史留存。

到了明代,大书画家并且还是书画收藏家董其昌在上题字,不过字非常的小。

红色框中的为董其昌所题,文字内容: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书摹刻《戏鸿堂法帖》中。董其昌观并题。

清代乾隆当然有题字,《寒食帖》被清内府收藏,经重新装后收置于紫禁成乐寿堂。

乾隆年间,被录于《石渠宝岌续编》,并摹刻于《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乾隆后于乾隆十三年四月初八(1748年),亲自题写如上图红框的文字。

到了近代,《寒食帖》又经多重磨难。1860年英法联 *** 烧圆明园,此帖险些被焚,至今此贴多出可见火烧的痕迹。

此帖也流落至民间,

先为广东冯展云所收藏,冯去世后由曾是文渊阁大学士盛昱所收藏。盛昱故世后,由书画鉴定家完颜景贤购下。后又辗转到收藏家颜世清手中。

1922年,颜世清在游历日本时,将《寒食帖》以六万元价格 *** 给了日本收藏家菊池晋。

1923年日本东京发生大地震,菊池晋家也遭遇震灾。在大火中菊池独抢救出此帖而逃生。大地震后,菊池晋将《寒食帖》寄藏于好友,著名汉学家内藤虎次郎处。并由内藤两次题跋,并记录下此帖由中国流至日本的经过。

1948年王世杰托人从日本购得此帖带往 *** ,从此结束了此国宝历经766年的颠沛漂泊生涯。

1987年,《寒食帖》由王世杰家人,售予 *** 博物院,保存至今。

一人有感

《寒食帖》经历了千年时光,颠沛流离辗转多次最终回到中国。

古代名家的每一个帖,如果能够保存至今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都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书画作品中收藏者的印鉴和题跋是辨别书法作品真伪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历史鉴证。

以我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2020年2月11日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