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算命老头-为什么要花很大代价研究古代的东西
临沂算命老头,为什么要花很大代价研究古代的东西?
一是冶炼技术:如宝鸡市出土的司母戊大铜鼎;临潼出土的金银熔合发鬓针;法门寺出土的金丝线编织的玉衣等。
二是烧制技术:如秦始皇兵马俑;汉代的陶俑等。
三是天文技术:万年历;地动仪等等。
研究古代文学、天文学、冶炼、烧制等成果是为了搞清楚在简陋的制造条件下,古人是根据何原理制造出了现代人都难以掌握技术和制造的历史年代等等,为我们现代人提供参考的依据价值。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师都有谁?
各个朝代都有许多,像姜子牙,管仲范蠡等等,下面简单介绍几位有名谋士的。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亦作姜尚,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智囊、更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等诸子百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 *** 相“。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管仲开始辅助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齐相。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
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之一,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后定居于宋国陶丘(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南),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尊之为财神。
张良(约前 *** —前186年),字子房,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力劝刘邦保存实力,不与项羽争锋。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联孙抗曹,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蜀汉政权,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魏徵(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同年入凌烟阁,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李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出将入相,功勋卓著,被朝廷倚为干城,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师等职,累封英国公,谥号“贞武”。李勣兼通医学,曾参与编纂《唐本草》( *** 早出现的药典),并自撰《脉经》一卷,今已佚
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显德七年(960年),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年)拜相,协助赵匡胤削夺藩镇、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累封韩王,赐谥“忠献”,并配飨太祖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其“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后世很有影响,成为以儒学治国的名言。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人,故称 *** 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比之诸葛亮。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在文学史上,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历史上有哪些奇葩人物?
有这么个人,他是最崇拜 *** 的 *** 将领,不过他崇拜的理由非常奇葩;
他打赢了淮海战役以来, *** 唯一一场胜战,气的 *** 咬牙切齿,一手把四野悍将钟伟的中将给打成了少将。
他是桂系一员骁将,他打仗方式非常奇葩,人送外号罗盘将军。
他是《特赦1959》里干啥都先摇一卦的那个蔡守元的历史原型。
他就是张淦!
准备好了吗,最奇葩最匪夷所思的将军张淦,现在奉上。
01、桂系骁将桂系是指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中 *** 阀一大派系,首领主要是广西籍或者以广西为地盘而发家,因为广西简称桂,故得名桂系军阀。
桂系军阀分新旧两派,旧桂系首领是北洋军阀类型的旧军阀陆荣廷、谭浩明,统治广西时间是1912年到1924年,有十二年之久。
新桂系的首领是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黄旭初等 *** 新军阀 *** 。
新桂系三巨头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
而张淦就是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麾下一员骁将。
张淦(1897年-1959年),字洁斋,号济公(就是济公),广西桂林人。
张淦毕业于广西陆军速成学校,与李宗仁是同学,后来在广西陆军模范营与白崇禧、黄绍竑一起担任排长。
但是,后来桂系军阀 *** ,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形成新桂系,而张淦还在陆荣廷手下任差。
1923年在陆荣廷部队任少校副官,陆荣廷失败后,所率部众被李宗仁收编,任营长。
1926年,张淦后历任第7军中校副官、上校副官长。
第7军是新桂系的王牌主力部队,北伐战争中,第7军被誉为钢七军(叶挺所在的第4军被称为铁军),是桂系王牌部队。
1928年,张淦从陆军大学毕业后,任第8军参谋长。
张淦
1938年,张淦成为第7军军长(前几任分别是李宗仁、夏威、李明瑞、杨腾辉、廖磊、周祖晃)。
当时第7军下辖三个师,第170师,师长徐启明;第171师,师长杨俊昌;第172师,师长程树芬。
李宗仁、白崇禧能够将第七军交给张淦,说明张淦并非常人。
张淦与李品仙、廖磊、夏威并称新桂系四大骁将。
算是新桂系仅次于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黄旭初等首脑之下的第二档大将。
张淦和李宗仁
张淦接任第7军军长之际,正值第七军打完徐州会战,李宗仁成功指挥60多万大军有条不紊安然突围。
1938年7月,张淦率部参加武汉会战。
8月4日,张淦率第7军与桂系主力第48军、第84军与日军第六师团展开黄广会战。
武汉会战失败后,张淦率军随 *** 留守大别山进行游击作战。
1939年至1941年间,张淦率部相继参加了随枣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枣宜会战、豫南会战、第2次长沙会战。
可以说,在抗日战场,张淦战绩彪炳,是名副其实的抗战名将。1939年,张淦任第二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七绥靖区副司令官,军衔是中将。
1947年,解放战争期间,张淦任第三纵队司令。
1948年8月任第三兵团司令官,并率部参加长江防御战。
第三兵团整体是由桂系兵马组建的,其中包含了本身就很精锐的钢七军,另外还有48军两个军共计6万多人,后来还加上了126军。
第三兵团的人数大致在7万多人左右,而且在广西战役之前,由于钢七军实力未损,因此战斗力很强,一度在我军的进攻下跳出包围圈从湖南突围到了广西。
02、青树坪之战解放战争中, *** 军队一败涂地,尤其是淮海战役后,兵败如山倒,一触即溃。
但是张淦的第三兵团是个例外。
1949年8月,张淦打赢了李宗仁所说的——
“徐蚌会战以来, *** 所打的唯一胜仗”。
这就是青树坪之战。
渡江战役之后,二野,三野,四野先遣兵团横渡长江天堑,一举击破 *** 军重兵防守的长江防线。
1949年5月,军委命令将四野1949年度作战任务扩大为进军并经营中南地区豫湘鄂赣粤桂六省。
而在当时的中国各省中,实力最强悍的就是白崇禧的桂军。
白崇禧
渡江战役之后,四野的进攻方向刚好也是桂军的老巢。
当时四野更先进入中南地区的是钟伟率领的四野第13兵团49军。
49军下辖第145、第146、第147、第162师,第145师师长温玉成(开国中将),第146师师长王奎先(开国少将),第147师师长沈启贤(开国少将),第162师师长张万春(后王兆相,都是开国少将)。
钟伟
军长钟伟是《亮剑》丁伟原型,是一位军政素质都很高的人才。
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东北野战军二纵五师师长的钟伟率领这支部队打出了东北野战军所有师级单位都难以相比的战绩。
钟伟与韩先楚并称为四野两大好战分子,是四野悍将。
渡江战役后,49军当时是四野深入敌后最远的部队,49军军长钟伟向第13兵团提出了向永丰、界岭、宝庆追击的作战方案。
13兵团司令员程子华觉得此举过于冒险,不敢怠慢,一边研究一边及时上报四野司令部。
当时 *** 接到情报,张淦率领桂系精锐第三兵团正进至永丰、界岭,正在49军追击线路上,便令程子华通知49军切实查清情况不得盲目前进。
但是钟伟这人作风非常大胆,在三下江南战役中,钟伟就敢抗命坚持己见,使 *** 改变原定作战计划,取得了靠山屯战役全歼 *** 军87师的胜利,指挥才干为 *** 所赏识。
*** 想升他做纵队副司令,钟伟居然回答道,要升就升司令,要么就还当师长!
后来 *** 还是将他直接从师长升为十二纵队司令。
钟伟由此成为整个四野唯一一位直接从师长升为纵队司令的将领。
*** 命令还没到达前线,钟伟见程子华一直不回复,以为程子华是同意了,便率部继续向前挺进,49军的先头部队146师已经过了永丰,到达青树坪。
青树坪在湖南双峰县境西部,西接邵东县,东邻印塘镇,南与花门、锁石两镇毗邻,北与三塘铺镇相接。
146师到了青树坪后,当时由于部队官兵大都是南方人,水土不服,中暑的现象也很多,所以先头营的营长没有派部队抢占两侧的高地,大部队在山谷通行。
孤军深入、大意轻敌、不明敌情、松懈麻痹,钟伟把犯的都是兵家之大忌。
经过三天血战,49军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败仗。
146师阵亡877人,伤2000余人,前来接应的145师也有470人的伤亡,146师元气大伤,在之后的战役中几乎都是作为预备队,再没机会冲锋在前了。
这一仗打完,直接惊动了 *** ,雷霆震怒, *** 气得直跺脚,对张淦恨之入骨,后来张淦被俘,报了青树坪之役的一箭之仇,素来持重的 *** 喜不自禁,竟然高兴得像个孩子,足见 *** 是恨极了张淦。
钟伟更是对张淦恨得咬牙切齿。
钟伟很郁闷,1955年授衔,他只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和这次战斗关系很大。
张淦一仗把钟伟到手的中将给打成了少将!
03、罗盘将军但是,张淦这哥们奇葩的地方,不是因为他的长相(他是个秃头),也不是因为他能打仗,而是因为他极度迷信风水。
张淦自幼熟读《周易》,喜欢算卦。
最早的时候,他打算开个算卦铺子谋生。
后来在他即将进入军营的 *** 天,他还在犹豫是参军入伍还是开算命辅子。
左右为难的他,又算便一卦。
结果从军是连三个都是巽卦,从商则反之,
张淦大喜,道:
三卦皆吉,日后必发
于是,带上罗盘参加了桂军。
《特赦1959》张淦剧照
入伍后,张淦连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也要算卦,走到哪算到哪。
1936年起,广西党政军中心逐步从南宁回迁桂林后,桂系高层人士防空公馆区在伏波山、叠彩山与铁封山之间的鹭鸶洲。
张淦一来,就测风水,连测好几次,终于满意了,他再一看,鹭鸶洲名字不太好,改名“伏龙洲”。
武汉会战时期第七军的军部在泗洲山,张淦一来到这里,发现泗洲山谐音“死走散”,很不吉利,于是决定改名为“笑狮山”。
还写诗一首,
瑞狮踞重台,沙河会玉阶。
丛巅镇江夏,峻岭接仙岩。
金龟锁西隅,木马守东斋。
青天现白日。仰笑何壮哉。
开会就坐前,事先他也要看看罗盘,以确定座位朝向一旦不吉利的“煞位”,他坚决不坐,弄得大家哭笑不得。
打仗也不例外,每次他打仗,都会拿上罗盘测下凶吉。
打了胜仗后,别人夸他这一仗打得可以,他总是谦虚地说:
“我打仗不行,要是说能打些胜仗,主要是我能用罗盘测风水。”
他还曾得意洋洋地吹嘘道:
“我从排长到兵团司令,行动办事完全是依靠卜卦的指示,无一不灵!”
是的,张淦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打胜仗,并不是将士勇敢,也不是指挥得当,而是在于风水,在于玄学。
因此他身穿一身戎装,但是手中总要拿一个罗盘,在行军作战和布防的时候,都要用罗盘,遇事必卜卦,知道的他是在打仗,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选墓地呢!
据说,后来给他背罗盘的大兵,后来被提拔至少校军官。
白崇禧赠了他这个绰号——罗盘将军。
这个外号一出来,全军都觉得很贴切,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制。
《特赦1959》张淦剧照在衡宝战役之前,张淦觉得 *** 之所以战无不胜,是因为 *** 祖坟风水好,于是他还派人去挖 *** 的祖坟, *** 风水。
最终,第三兵团在该衡宝战役中一败涂地,并且损失将近五万余人。
张淦最后败退到博白,企图沿南流江出逃北部湾,但是 ***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博白包围。
参谋长告诉他,自己已经被 *** 重重包围。
张淦不慌不忙又来了一卦,然后笑道:“这个司令部的方位很好,定可逢凶化吉,马上就有援军来解救。”
大家伙一听这话,瞬间晕倒,都什么时候了,还玩这套?
众人大惊失色,纷纷夺路而逃!
但张淦是真不慌,他抱着罗盘,算了一卦,卦象显示, *** 还有三天才能追到。
于是,他只带兵团部一个特务营,和一个炮兵营,还有几个连2000多人,入驻在一个图书馆。
但是, *** 一天之内就打到了他的指挥部。
经过半小时激战, *** 将其警卫部队歼灭。
都火烧眉毛了,张淦还不慌,又算了一卦,然后笑容满面地告诉部下:
根据司令部的方位和卦象显示,咱们必然逢凶化吉,马上就有援军解围,咱们根本就不用跑,我绝不干那丢人的事儿!
很好,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真是有大将风度。
但是,打脸来得太快!
张淦话还没说完, *** 就冲了司令部,张淦赶紧躲到床底。
当时 *** 战士也不知道张淦长什么样子,只知道他是秃头,并且脑袋上有一块大疤,结果三百多名俘虏,没有一个是。
后来,才床底下把张淦揪了出来。
被俘虏后,张淦还说,千算万算没有预计到贵军行动如此神速,如从天降。
为了保住性命,张淦还说:
“ *** 先生和我相熟,请长官把我送到他那里去。”
04、功德林张淦被俘后,他被关押进了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关押期间,他的狱友沈醉问他:
既然你如此相信风水占卜,占卜又如此灵验,为何还会被俘?
张淦叹口气,无奈地说:
这是天意,非人力可挽回。遥想当年,文王善卜,尚被囚百日,何况我辈哉!
《特赦1959》张淦剧照在功德林,张淦不改本色,每天都会拿着罗盘算卦,罗盘从来都不会离身。
沈醉回忆道:
“张淦依旧像京剧中的蒋干一样,走路跷着脚,一摇一晃地过来了……他走得那样从容,不会忘了对罗盘,他的罗盘随身放在裤袋里,他手插袋底,悄悄将指针拨弄了两次……”
张淦成为功德林一个另类,每天都闹出不少笑话。
其实,在功德林,按规定,《易经》、罗盘这些封建迷信都要被没收的。
还别说,张淦真有辙。
一天张淦要求买本易经,并神秘地告诉管理人员:
这本书在当今中国只有两个奇人读过。
管理员一听,兴趣来了,赶紧问是哪两个人。
张淦指着自己鼻子说:“我!”
管理员又问:另外一个呢。
张淦一脸虔诚地说: *** 。
张淦坦诚,他最崇拜的不是李宗仁,不是白崇禧,更不是 *** ,而是 *** 。
原因只有一个——
*** 是读过易经的,否则,他就写不出矛盾论来。
后来, *** 部长罗瑞卿和 *** 、 *** 汇报时,罗瑞卿专门转述了张淦的话。
*** 听完之后,哈哈大笑后说:
这位广西才子抬举我了。可以给张淦买本易经。不过这本书啊,历来版本较多,较杂,还多有谬误。请转告, *** 建议他,要买就买乾隆版本。
当 *** 这话传到张淦耳中时,他高兴得跳了起来,连呼,知音、知音!
*** 和 ***
后来有一次, *** 和 *** 、 *** 聊天。 *** 饶有兴致地问道:
张淦的易经读得怎么样。
*** 接话说:
认得张淦,整天拿着罗盘,说起话来摇头摆尾。
*** 说:
其他战犯在讨论时对张淦进行了批判。
*** 回答道:
改造是指思想立场,管人家的爱好干什么呀。易经没被没收吧。
*** 回答:
书没有没收,但大家说他是谣言诡辩,并要处罚他。
*** 当场就说:胡来。
于是,在 *** 的默许下,张淦在功德林一直拿着罗盘,读着易经算了一辈子。
1959年,张淦在功德林病逝,这个奇葩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传奇搞笑的一生。
张淦奇葩的迷信之举,让他成为历史上的笑柄,可他在抗日战争中立下的功劳却是不容抹杀的。
妹妹生下孩子的第二天妹夫就车祸去世了?
妹妹生下孩子的第二天妹夫就车祸去世了。今后该怎么办?
一,伤心难过问题妹妹生下孩子应该是高兴的事。但是第二天妹夫就出车祸去世了,是不是因为老天给她开了一个天大玩笑。那个孩子是来投胎的,不然呢干嘛孩子一出生,丈夫的就不在了,不得不说世间有伦回之说了。
人死不能复生,只有忍痛割爱了,把孩子养大,给老人们一点希望,小孩子的爷爷奶奶也是一样的非常的痛心了,养大孩子好不容易有了媳妇儿,又是有小孙子,可是孩子的爸爸又是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心里面是非常痛苦的人了。
自己多保重身体要紧,很好的照顾孩子,等待孩子几岁了,再说吧找一个喜欢的人再嫁人了,孩子可以留给小孩子的爷爷奶奶,给他们希望,你自己又是方便嫁人,有时间回来照顾他,不然呢你说怎么办啊?
二,人生有孩子有希望虽然孩子父亲不在了,但是我觉得人生有孩子有希望了,你只有这样想,你们之间的缘分太浅了,不能白头到老,但是你的孩子可以倍伴着你,一起成长一起度过的漫长岁月。
人生路上经常有意外发生,我们不知道那个先来,既然是出事故了,就得面对,坚强活下去因为你己经是孩子的母亲了,你自己有责任把孩子抚养长大。他是你自己的责任与希望。
我们能做到的只有祝愿你及家人身体健康,祝福你孩子健康成长,你自己多保重自己了,因为现在你己经不是一个人了,有孩子需要照顾,不能过多伤心难过了,对自己身体不好,人去世了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
三,给自己加油了人生经历过一些事情才会成长,你还有公公婆婆帮助你带孩子,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自己出去努力工作,在工作学习中寻找新的追求,你自己还年青,应该有美好的理想。
你多为公公婆婆考虑一下,父母都是一样的希望自己的儿女们可以幸福的生活,他们总是己自己的方式爱着儿女们,多听起他们的意见,相信你们相处会非常的好,一起解决面对问题。
现在你也是一样的做母亲的人了,会知道这世间父母亲的伟大,为了孩子可以做任何事情。过好自己的生活,不管是谁,父母,亲人,朋友,哪一个不是因为缘份,这辈子才能相遇。
爱人不在了,还有身边的人,都是一样的需要珍惜拥有,你要知道人生无论,爱与不爱,下辈子不会再见。
你18岁的时候在干什么?
18岁的我还是豆蔻年华的读书郎。
18岁,我还是一名中等会计专业学校的中专生,而且是没有上高中,从初中直接考取的中专生,中考成绩524分,谓之小中专。
18岁的我是54个学生的班级学习委员,努力读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中专四年,年年拿奖学金。
18岁的我经历了感情的初步历练,老师,同学,有自己爱慕的,也有爱慕自己的,但两者好像总是擦身而过,没有相遇的机会。
18岁的我觉得食堂饭菜竟然那么的好吃,土豆每天吃不厌,节俭到现在不可理解的地步,例如早餐早餐舍不得吃菜,中午菜总是土豆,舍不得买零食,舍不得买水果,一学期100块的生活费竟然还能剩下。
18岁的青春是美好的,回忆起来有甜有酸有苦有乐,18岁的青春也是一去不回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