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伏地龙-怎么可以知道自己准确实际的出生时间

admin2023-03-08 02:32:4326

算命伏地龙,怎么可以知道自己准确实际的出生时间?

1、看脸型大小来判断时辰

每个人的脸型是由一定的规律的,因此在长相方面都是有差别的,不过同一时辰出生的人差别较小,所以子午卯酉这几个时辰出生的人脸蛋都比较圆润,而寅申巳亥出生的人脸型较长,并且辰戌丑未出生的人面部凹凸不平,上下必定不等宽。

2、可以问自己的兄弟或者是父母

人们算命不知道出生时辰怎么办,其实很简单可以去问自己的兄弟,或者是直接去问自己的父母,一般父母都会记得你出生的时辰,之后就会告诉你的出生时辰。

3、看头旋能知道大概出生时间

人在胎中,头旋一直长着,直到脐带剪断,头旋亦停止转动,所以根据头旋了多少圈来准确的预知自己的出生时间,这个 *** 也是具有科学讲究的,所以你们可以按照这个 *** 来预测。

4、看小指能判断人是什么时辰生的

伸直手掌不要弯,小指与无名指指尖的 *** 横纹比较,因此在算命不知道出生时辰怎么办时,可以用这种 *** 来推测,小指与横纹齐者为寅申巳亥时生,长过的是子午卯酉时生,不及者是辰戌丑未时生。”

5、不同的睡姿代表着出生的时间

每个人睡觉的姿势都是有差别的,这也和你从母亲的肚子中生长的睡姿是一样的,出生之后的睡姿就能预测你是什么时候出生的,而且睡姿都是与时间相对应的,“子午卯酉面向天,寅申巳亥侧身眠,辰戍丑未脸伏地,临盆当试用心坚。”

6、反推验证法预测自己的出生时辰

即通过推算一个人的过去,看是符合那个时辰,一日有十二个时辰,如果当你算命不知道出生时辰怎么办是,可以通过推算一个人的过去加以验证,需要命主的配合,一个一个实验,先排除那些明显不符合命主的八字,剩下的情况在一个一个实验就行了。

梁山好汉燕青最后的归宿是什么?

燕青可以说是梁山好汉中的完美 *** 人,他的归宿也是最完美的。

为啥说他完美呢?这是因为作者施耐庵老爷子在塑造燕青这个角色时不吝笔墨,将他刻画得长相俊美,风流洒脱,最终拥有了有钱又潇洒肆意的完美结局。

梁山 *** 美男,忠义两全。燕青又叫燕小乙,绰号浪子。因他自幼父母双亡,所以被北京大名府的卢员外抚养长大,成了卢俊义的心腹家仆。

后来宋江主持梁山之后,为了壮大梁山的声威,巧用各种手段把卢俊义拉上梁山入了伙,燕青也因此跟着上了梁山。

作为梁山 *** 美男,燕青在颜值上与黑而丑的宋江可谓是遥相呼应。

燕青的颜值有多高?且看作者形容他:

“唇若涂朱,睛如点漆,面似堆琼。有出人英武,凌云志气,资禀聪明,仪表自然磊落。”

除了长得帅,燕青还曲艺武功样样精通:

“仪表天然磊落,梁山上端的驰名。伊州古调,唱出绕梁声。”

算命伏地龙-怎么可以知道自己准确实际的出生时间

燕青对梁山十分忠义。不过,燕青对梁山的这份忠义,主要还是体现在对主人卢俊义的身上。

当年卢俊义经过梁山时,遭到了埋伏,被张顺活捉送上了山。

宋江为了留住卢俊义,就劝他在山上小住一段时间。同时,宋江还将卢俊义的管家李固放回去,并对李固谎称卢俊义已在山寨落草。

李固听闻主人落草,心中大喜,他早就和卢俊义的夫人贾氏有了私情,如今不用伺候主人,他恨不得立刻回卢家当家做主。

卢俊义在梁山一住就是两个月,这期间,李固和贾氏跑到官府告发了卢俊义,他们还将燕青赶出了家门,沦为了乞丐。

当卢俊义离开梁山回到北京时,他发现燕青在城外迎接。燕青见到主人,伏地便哭,将李固与贾氏私通之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卢俊义。

卢俊义听后觉得荒唐,他生气地一脚踢倒了燕青,将燕青弃之如草芥,自己一个人进城。

李固见卢俊义回来了,他再次向官府告发,称卢俊义勾结叛匪,准备里应外合攻打大名府。

燕青担心卢俊义吃官司坐牢,竟还去外面乞讨半罐饭,要给主人充饥。

卢俊义半路遇袭,命悬一线,燕青一箭 *** 官府的差役薛霸,又身背卢俊义逃命。

之后,燕青背着卢俊义投奔梁山泊而去,结果在客店安歇的中途,燕青外出捕食,卢俊义又被追捕的官军抓走。

此时燕青手无寸铁,救主无望,他便跑到梁山泊请求支援。在 梁山军的帮助下,卢俊义被救出。燕青还顺势擒住了李固和贾氏,给主人报了仇。

被救后的卢俊义,杀掉了李固和贾氏这对奸夫 *** ,便带着燕青上梁山落草。

燕青的第二次救主,是在讨伐王庆的过程中。

当时,燕青在卢俊义出征前带领五百步兵砍伐树木,引得卢俊义“冷笑不止”,结果卢俊义大败,多亏燕青提前砍树,搭出浮桥才获救。

燕青的两次救主可以看出,卢俊义和燕青之间除了主仆之谊、养育之恩外,绝无真正的相知和默契,卢俊义也从来没有尊重过燕青。

虽屡遭主人的轻视,但燕青天性豁达。也正因如此,他才拥有了更为快意的人生。

在梁山上,和燕青关系 *** 的人是李逵。所以后来有了李逵陪燕青下山打擂台的戏说,但是燕青的故事和整个梁山的主线发展关系不大。

审局势,知进退。如果说拥有金钱美女是成功者的标志,那么燕青在水浒108人中,无疑是夺得头魁的角色。

燕青是个十分风流的人物,但是他风流不下流。自从燕青上了梁山之后,他就没有什么机会接触美色,但是他技能突出,偏偏有一件大事需要他去做,那就是招安大计。

正因如此,燕青就接触到了名动天下的花魁李师师。

说起李师师,她的美貌和才华可以说是惊动了整个汴京城。北宋风流倜傥秦学士称赞她“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

当年,宋徽宗为了方便与李师师见面,还特地在华阳宫下挖一条地道,通往李师师所在的 *** 镇安坊。

地道修好之后,宋徽宗便每天来往于皇宫与镇安坊之间。他和李师师一起探讨书法,切磋琴艺,通宵鸾凤。

也就是说,这个李师师虽然是 *** 身份,但她实际上是皇帝的女人,也是招安大计的关键。

人们都说羡慕燕青,绝大程度绝不是因为结局,而是因为他初到京城, *** 名妓李师师就来主动撩他。

燕青虽然是风月场里的老手,但他十分拎得清,李师师是皇帝的更爱,和皇帝争女人,那恐怕是嫌命太长了。

面对李师师的主动 *** ,燕青表现得十分恰到好处,既没有驳了李师师的面子,也保持着适当的距离。他还化被动为主动,将这份“郎情妾意”转化成了姐弟之情。

在《水浒传》中有这样的记录:

李师师再与燕青把盏,又把言语来调他。燕青恐怕他动手动脚,难以回避,心生一计,便动问道:“娘子今年贵庚多少?”李师师答道:“师师今年二十有七。”燕青说道:“小人今年二十有五,却小两年。娘子既然错爱,愿拜为姊姊!”燕青便起身,推金山,倒玉柱,拜了八拜。

燕青和李师师认了姐弟,足以见得李师师对燕青的欣赏。

后来,宋徽宗出现在李师师的闺房,李师师把燕青引见给了徽宗皇帝。

燕青十分懂得审时度势,他见到宋徽宗后,便向皇帝诉说了梁山的种种“委屈”,同时,他还通过李师师向皇帝为自己求得一纸赦书,以备不时之需。

燕青以目送情与李师师。李师师撒娇撒痴,奏天子道:“我只要陛下亲书一道赦书,赦免我兄弟,他才放心。”天子便写御书道:

神霄王府 *** 宣和羽士虚靖道君皇帝,特赦燕青本身一应无罪,诸司不许拿问。 写罢,下面押个御书花字。燕青再拜,叩头受命,李师师执盏擎杯谢恩。

由此也可以看出,此时的燕青已经为自己梁山好汉的身份担忧了,所以才会早做准备。

燕青拜见宋徽宗,促成了梁山的招安大计,也为自己求来了“免死金牌”护体,圆满完成了任务。

梁山招安后,燕青跟随宋江的大军南征北战,隶属于卢俊义麾下,也立过一些功劳。打田虎,战王庆,征方腊,梁山义军九死一生,最终得胜回朝。

有钱有闲的完美结局。在打完方腊以后,燕青就准备离开了。

要说燕青心里最割舍不下的,还是他的主人卢俊义。

不过,按照卢俊义的现状,燕青也没必要替主人 *** 心。

卢俊义自打招安以后,他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劳,便坚决打算要留在朝中,博个封妻荫子的好功名。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燕青尊重卢俊义的选择,便与主人就此告别。

在离开之前,燕青给宋江留下一封信。

信中写道:

辱弟燕青百拜恳告先锋主将麾下:自蒙收录,多感厚恩。效死干功,补报难尽。今自思命薄身微,不堪国家任用,情愿退居山野,为一闲人。本待拜辞,恐主将义气深重,不肯轻放,连夜潜去。今留口号四句拜辞,望乞主帅恕罪:雁序分飞自可惊,纳还官诰不求荣。身边自有君王赦,洒脱风尘过此生。

燕青的这封信中,最经典的便是这句“身边自有君王赦,洒脱风尘过此生”。

“身边自有君王赦”,这是在告诉宋江,他有了皇帝宋徽宗亲笔写下的赦免书,就算将来那些奸臣想要 *** 燕青,也拿他没有办法了。

而后面那句“洒脱风尘过此生”,也可得知,燕青的心之所愿,便是潇洒自由地过完后半生。

当然,要想潇洒自由,没有财力的保障也是不行的。

这一点,精明的燕青也早就给自己安排好了。他在离开的时候,挑走了满满一担子金银细软。

至于燕青最后有没有和李师师双宿双飞,施耐庵在书中没有明说,但其实也已经给出了暗示。

按照水浒的设置来看,施耐庵对李师师其实是不看好的。文中多次提到她美 *** 惑燕青,如果不是因为她太有名,是皇帝的外室,估计她早就被写死了。

更何况,李师师的身份实在特殊,再加上她和燕青已经结拜为异性姐弟了,想在一起谈恋爱也是不可能的了。

而且,历史上的李师师本人,虽出身风尘,但却是个十分爱国,坚韧高尚的女子。

李师师的真实结局十分惨烈,并没有跟燕青走到一起。

公元1126年11月,金兵杀到了北宋首都汴京城下,可此时北宋守军衣薄身单,蜷缩在城墙根瑟瑟发抖。

李师师请求皇帝给士兵发冬装,皇帝直接拒绝:“朕哪有钱哪,让他们忍忍吧。”

李师师很失望,她捐出了她这些年身为青楼头牌的所有身家,为将士做棉衣。

随后,无比失望的李师师就在城北的慈云观出家,准备就此青灯古佛,了却残生。

靖康元年闰11月25,汴京城沦陷。

金国主帅金太宗听说李师师是绝代佳人,要求手下人把他掳来当妻。

最终,汉奸张邦昌在慈云观找到了她。李师师得知这一消息表现得很平静,她说:“好,让我画个妆收拾一下。”

待李师师一番梳洗打扮后,她出来见到张邦昌,直接扇了他一个耳光。李师师厉声痛骂:“恶毒小人,你竟然做了汉奸。”

随即,她又对金国侍卫笑着说:“你们金国的皇帝不是要我吗?回去告诉他,已经晚了。”

李师师说罢,一把从发髻上取下金簪,准备 *** 自己的脖子 *** 。

但是她的手劲儿太大,直接把金簪掰成两半。

李师师又把这断开的两半金簪直接吞嘴里 *** ,一代佳人就此香消玉殒。

李师师宁死不屈,她是不可能与燕青归隐田园了。

如果燕青一定要携带美人归隐山林,其实还有一个人,那便是赵元奴。

赵元奴也是京师名妓,她和李师师还是好朋友。说起来,李师师还是促成燕青和赵元奴相识的桥梁。

燕青能文能武一身武艺,还吹得一手好笛子;赵元奴年轻貌美,秀色可餐。才子配佳人,他们一起私奔也不是不可能。

太医给怀孕的女性把脉?

说到喜脉,如果看过洋洋洒洒40集电视连续剧《大宅门》,就是从白二爷白颖轩仅仅号脉片刻便断定詹王府大格格未婚先孕的丑事开始的——

回复剧情:白二爷号脉片刻断定詹王府大格格未婚先孕

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的剧情,就是从题主所述偶得“喜脉”开始的——

詹王府还未出嫁的大格格出现妊娠反应,请誉满京城的“百草厅”药铺大夫白二爷白颖轩前往诊治。

画面中,只见躲在屏帐内的大格格身处一只手,白二爷凝神静气号脉片刻,便断定已有身孕。

可不知大格格还未出嫁的白二爷竟向詹王爷道喜,暴露了詹王府家丑,触怒詹王爷,砸车杀马,从此詹家和白家结下梁子。

可以说,当初风靡南北的连续剧《大宅门》就是从号“喜脉”开始的。

那什么是号脉,什么是喜脉呢?

听我慢慢解读——

中医号脉

号脉是中医四诊中“望闻问切”的一诊,是脉诊的通俗说法,也叫切脉、把脉。是传统中医学的中药诊病手段之一。

号脉的基本 *** ,是患者手掌朝上平方,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面,大夫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按住病人腕部桡动脉搏动明显处,感触其气势、形态和强弱。

中医认为,人体血脉的运行,与脏腑气血关系密切,观察脉搏搏动的状态——脉象,可帮助检查心血管疾病,而且能了解人的全身功能状态,对表里、寒热、虚实证的辩证识别,有着重要意义。

那喜脉又是如何号出来的呢?

喜脉是怎么号出来的?

正常人的脉象,节律均匀,和缓有力。

妊娠女性的“喜脉”,多指滑脉,其脉象流利,圆滑有力,和缓从容。

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孕后妇女的生理活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为了适应胎儿的营养供应需求,孕妇的循环血量增加,心脏搏动加强,等等,这些变化,必然会在脉象上表现出来。

因此,根据脉象来判断是否妊娠,是有科学道理的。

特别是在科技不发达的过去,影像学等孕检 *** 比较缺乏,脉象自然在那个年代成了重要的诊断依据,即使到今天,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但是,由于号脉是医生用指腹来感觉患者脉体的表现,所以对于脉象的诊断肯定有医生的主观因素。

再者,影响脉象的因素很多,比如年龄、性别、体格、情绪、劳逸、饮食、季节、温度、环境等,诸多因素,也会影响判断。

再说,滑脉,不是妊娠女性独有的脉象,在中医理论里,邪气亢盛、正气充盈,也可以出现滑脉,一些体格健壮的人也时常能有滑脉。

从上述分析看出,喜脉作为妊娠诊断的依据可以,但不是单一或唯一的依据。

中医对于疾病的诊断一向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所以判断喜脉与否,必须要和望、闻、问三诊结合起来,综合辩证判断是否有病,病因、病位、邪正关系、病情程度、预后、转归等。

但就问诊来说,还有下面的总结:“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问服药参机变,妇女必须问经产,小孩要问麻疹病”的经典口诀。其中饮食和经产就多涉及到早孕,饮食方面有恶心、呕吐,经产有夫妻生活、停经史等情况。这些情况,再加上号脉,才能确定是否妊娠。

单靠号脉,不管望、问,就会出错。

再说,中医还总结出,脉症不符,应舌脉从症,从此可以得出,在脉和症不相符合的时候,是遵症而不采纳脉象的。

所以,像《大宅门》里那样,只靠号脉就确诊为妊娠,增加其戏剧性和可看性可以,要是当真当做诊病的唯一手段,那可是要误事的。

大家认为刘伯温的烧饼歌是出自刘伯温本人还是后人杜撰呢?

中国民俗文化当中,有两本影响力甚大的“预言书”。一本是《 *** 》,挂靠在唐代人李淳风与袁天罡名下;一本是《烧饼歌》,挂靠在明代人刘伯温名下。

《 *** 》的骗人 *** ,短史记在《《 *** 》玩「事后预言」这种把戏,当然百发百中》一文中,已有讲述。这里再讲一讲《烧饼歌》是怎样骗人的。

正如《 *** 》的作者不是李淳风与袁天罡,《烧饼歌》的作者也不是刘伯温。明代史料中绝无刘伯温创作《烧饼歌》的记载。按陈学霖的考据,《烧饼歌》挂靠到刘基身上,是比较晚才出现的事情。早期流传的《烧饼歌》,其实是挂靠在铁冠道人张中名下,原本叫做《蒸饼歌》。

♦ 清末《烧饼歌》封面

这位张中是明朝初年的一位道士。他在明代很有名,与张三丰、冷谦、周癫齐名,所以明朝市井之中很喜欢传播他的奇闻异事。宋濂曾为他作传,《明实录》中也有关于他的记载。宋濂奉命写《张中传》,宣扬张中以预知祸福辅佐朱元璋,只是为了完成朱元璋下达的政治任务,宣传朱元璋拥有“天命”合该得到天下——按宋的说法,张中预言神迹的资料,乃是朱元璋提供。解缙在洪武末年上奏批评朱元璋,说他“神道设教”“欲以愚弄天下”,便包括将张中、周癫这类人物刻意塑造为“御用预言家”。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的明朝史料里,并无只字提及“铁冠道人张中写过《蒸饼歌》或《烧饼歌》”。大概要到嘉靖末年,张中可以预知明帝国未来的说法才开始流行。此时距离张中活跃的年代,已过去了大概两百年。嘉靖时代之人郑晓在《今言》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朱元璋微服私访来到某寺庙,群僧早已在山门前伏地恭迎。朱问:“何以知朕至此?”众僧回答:“闻铁冠道人云。”于是朱元璋召见了铁冠道人张中。张中进门时,朱元璋“手上饼食未半,即赐道人”。朱还说,你既然能预料我会来到寺庙,那不妨再为我预料一下国事。于是,张中“讯口诵数十句”。被郑晓记录下来的,则只有“戊寅闰五龙归海,壬午青蛇火里逃”两句。郑晓说,这是准确预测了朱棣夺位和建文帝在大火中失踪。

这个君臣二人吃着饼预测未来的故事(是故事而非史实),后来被挂靠到了刘伯温头上。故事里的张中只“口诵数十句”,后世《烧饼歌》的体量远不止此,可知是后人刻意增补。

♦ 《三才图会》中的刘伯温像。刘伯温在朱元璋时代命运悲惨,屡遭打击,险些死于非命

《蒸饼歌》这个书名首次见于史料记载,已是明朝万历末年。

时人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记载了一个与《今言》大不相同的故事:朱元璋游南京鸡鸣寺,见该寺所在位置能俯瞰皇城大内,于是生出毁寺的念头。尚未来得及说出,众僧已集体跑来求情。朱元璋问众僧如何知晓自己的内心想法,众僧回答是“铁冠道人语”。于是,朱元璋召见了铁冠道人张中,亲自测验他:“今日我有何事?”当天是中秋,于是张中回答:“太子某时进饼”。朱元璋遂将张中锁入房中,然后坐等,要看看太子究竟会不会在张中预言的时刻吃饼。结果是张中预言准确。朱元璋于是派人将自己吃的饼赐给张中。派去的人打 *** 门,发现张中已经消失了。桌上留下一篇《蒸饼歌》,里面预言了靖难之变和土木堡之变。

《今言》与《客座赘语》两书,大约相差了半个世纪。两 *** 载的“吃饼故事”情节大不相同,应是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的变异。虽然最原始的故事是何种模样已不可考,但从某寺庙(《今言》)变为南京鸡鸣寺(《客座赘语》),从笼统的“口诵数十句”(《今言》)变为留下一本《蒸饼歌》(《客座赘语》),由这种细节上的具体化,仍能看出“历史层累效应”的存在——时间越靠后的故事,细节往往越多,情节往往越完整,可信度也往往越低。

需要注意的是,顾起元的《客座赘语》,只记载了铁冠道人给朱元璋留下了《蒸饼歌》的传说,并没有说当时的明朝市井之中,已有《蒸饼歌》这本书在流传。事实上,也没有史料提到当时有人收藏、阅读过《蒸饼歌》这本书。逻辑上同样不可能——按《客座赘语》的传说,《蒸饼歌》没有外传,只留给了朱元璋,朱为了明帝国的千秋万代,没有将该书散播到民间的道理。

算命伏地龙-怎么可以知道自己准确实际的出生时间

《蒸饼歌》从一个传说中的书名,变成现行刊本那样的实体书,已是它被《烧饼歌》取代、并挂靠到刘伯温名下以后的事情了。这一变化发生的大体时间是清朝中晚期。活跃于光绪年间的金陵文人王柳门,留有笔记《剑青室随笔》,其中提到:

“今所传《烧饼歌》,为明铁冠道人张中撰。……或又谓之《蒸饼歌》。或谓是刘诚意作(刘基获封诚意伯),未知孰是。今之传本,皆紊乱不可究竟。且钞字伪误不一,又非真本矣。”

据此可知,王柳门当日见过多种版本的《烧饼歌》。有些署名铁冠道人张中,有些署名刘伯温,有些书名叫做《蒸饼歌》,它们的文字也不统一。

♦ 王柳门:《剑青室随笔》

为什么明代只有《蒸饼歌》的书名流传,到了清代中晚期却出现了《烧饼歌》的实体书?

原因是当时的反清 *** 。

鲁迅经历过清廷的灭亡与民国的成立。他依据个人经验在《阿Q正传》里写道:“至于革命党,有的说是便在这一夜进了城,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祯皇帝的素”。《烧饼歌》里的“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胡人方罢手”,便对应着鲁迅的这种经验(“九十九”是百少一,可被解读为“白衣”)。日本情报人员宗方小太郎曾言,武昌首义后,他去拜访黎元洪,见到《烧饼歌》里的“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胡人方罢手”,被当成对联,挂在了军 *** 的门柱上。辛亥革命时年约14岁的萨孟武也回忆说:“大约宣统元年之时,刘基的《烧饼歌》与什么和尚的《 *** 》,在市上都可以秘密买到。……当时同学——小学同学,几乎无人不能背诵《烧饼歌》,……‘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胡人方罢手’……时人均深信清室必亡”。11岁的夏衍也有相似的回忆,他说:“我每次走过邬家店门前,都有许多人聚集在那里议论《 *** 》(注:夏衍手误,应是《烧饼歌》)上说的‘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休’这两句话。”

显而易见,《烧饼歌》曾被晚清的革命党人用作对抗清廷的 *** 武器。其中关于清朝灭亡的那部分内容,与其说是一种“预言”,不如说是革命党人对未来的一种“期望”。今天流传的《烧饼歌》版本,是经由革命党人编撰过的——1903年出版的邹容《革命军》一书中,除《革命军》正文外,也载有刘伯温《烧饼歌》。

♦ 1911年,《时报》报道京城之中有人张贴《新烧饼歌》

这也能解释刘伯温为何能取代张中,成为《烧饼歌》的作者。

首先,在明代,张中是远比刘伯温更有名的预言家,明代的《透天玄机》一书将刘伯温塑造为求教者,将张中塑造为点拨者和回答者,便是一个证据。但到了晚清,张中的名气已经衰落,刘伯温比他要有名得多,更适合成为汇聚各种传说的“箭垛式人物”。

其次,在清代天地会与洪门的传统里,刘伯温早已成为与诸葛亮齐名的神机妙算军师。咸丰、同治年间,民间传抄的天地会宣传资料里,有许多署名刘伯温的谶言诗。这些诗或预言太平天国与天地会将取得胜利;或预言“直去征广东”“真命在福建”,在天地会内部为后续行动制造合理性。晚清的革命党人经常与秘密会社合作,让刘伯温取代张中成为《烧饼歌》的作者,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 1911年,《时报》刊文解读《烧饼歌》

《烧饼歌》究其本质,是一部集体创作的书籍。晚清革命党人是它最重要的作者之一。革命党人之外,它应该还有更早的作者,只是我们已经不能知道是谁。

不过,也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循。1900年,杭州的《游戏世界》月刊,登载有一篇《烧饼歌》。这是一篇小考据文章,作者读过当时民间流传的《烧饼歌》,这些书大多署名刘伯温。作者则称,根据《明史》的记载,与朱元璋一起吃饼然后“口诵数十句”之人不是刘伯温,而是张中。作者还说:

“今查流传烧饼歌,满纸俚词,独无戊寅闰五龙归海二语。除同治以前事,多不验。庚子拳匪之乱,亦绝不符合。或谓此书系道咸年间匪徒伪托,煽惑人心,理或然欤。”

此文作者称,他见到的《烧饼歌》,只能“预测”同治年代以前的事情,之后的事情就很不准了,连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仓皇逃跑这样的大事,也完全没有预测到。由此可知,该文作者见到的《烧饼歌》版本,还不是完全版,尚未来得及补足八国联军入侵这一段(今天流传的版本,是有这一段的)。革命党人此时,可能还没有接手编撰《烧饼歌》。

♦ 1900年杭州《游戏世界》月刊的文章

另据陈学霖针对《烧饼歌》文本所做考据,此书预言天下大事,“特别是明代的几场大劫,都是编造者缀拾明清稗乘传闻而成,所谓应验之说,亦是因袭前任,撰者不过稍费心思,排比称篇而已”。比如,预言靖难之变时,刘基对朱元璋说,南京城虽然建得很好,但“只恐燕子飞来”。这一段其实取材自明代人何乔远《名山藏》一 *** 载的刘基逸闻,化用了刘基“美则美矣,燕子得入焉”一句。简言之就是将前人创造出来的传说故事略作加工,然后整理到一起,编成了《烧饼歌》一书。

以上,便是《烧饼歌》的大致始末。历史事件发生在前,预言书的编撰发生在后;编撰者隐去自己的名姓,再将书挂靠在刘伯温的名下,这些“预言”,当然会准得不能再准。而在不得不描述未至时代之事时,除了清晰表达强烈的反清立场外,因无具体历史事件可供创造谶语,便只好在措辞行文上走隐晦恍惚的路子(如进入民国后的历史),以求无论发生什么,都可以牵强附会做一种解释。天底下所有灵验的“预言书”,其实都是这个套路。《 *** 》如此,《烧饼歌》也如此。

当然,更重要的是,《烧饼歌》在清末出现,呼应了一种时代情绪。这是它能广泛流传开来的主因

历史上有哪些弑父篡位的人?

为了争夺帝王的高位,真可谓皇权之下无亲情,就是父子之间也不例外。在我国的历史上,子弑父篡位者有之。

一是,楚穆王商臣弑父楚成王。因成王废黜商臣,公元626年,商臣在老师潘崇的策划鼓动下,率军包围王宫,被逼成王 *** 。

二是,拓跋绍弑父道武帝拓跋珪。拓跋绍因屡遭父亲惩戒,心怀不满。于公元前409年,因母亲有过错被太武帝囚禁,为救母亲,将道武帝斩杀。后被拓跋嗣击败,拓跋绍 *** 及其党羽全部被杀。拓跋绍死时,年仅15岁。

三是,刘劭弑父宋文帝。因宋文帝在位时间长,刘劭看不到继位的希望,咒父早死。被文帝知道后,想废掉刘劭为太子。公元453年,刘劭得知消息,率军入宫 *** 文帝,自立为帝。仅在位3个月,便被异母弟刘骏率领的讨逆军击溃。刘劭兵败被杀,5个子女全被处死。

四是,杨广弑父隋文帝。隋文帝为了重立废了的太子 *** 。杨广获悉后,命心腹张衡进入文帝的寝室侍候文帝,后宫人员全被赶到别的房间去。不久文帝即离奇驾崩。

五是,安庆绪弑父安禄山。安禄山称帝后,不愿意让安庆绪为 *** 人。安庆绪得知极为不满,于公元757年,同大将严庄、宦官李猪儿 *** 安禄山,随即自立为帝。

六是,史朝义弑父史思明。史思明宠爱幼子史朝兴,经常责打非难史朝义,激起了史朝义弑父的决心。公元761年,史朝义让部下骆悦、蔡文景 *** 史思明,拥立史朝义为帝。

七是,朱友珪弑父梁太祖朱温。后梁太祖朱温,为了传位给养子朱友文,准备把亲子朱友珪流放外地,以防争权。但因朱温年迈昏聩,竟把心中的想法,无意间让朱友珪的老婆张氏听到。张氏马上告诉丈夫。公元912年,朱友珪指使亲信闯入宫中,将朱温剁成了肉泥。朱友珪弑父后,遭到了老臣们的反对。翌年,朱溫的儿子朱友贞、外孙袁象先、女婿赵岩与藩镇杨师厚发动政变,朱友珪兵败 *** 。

八是,李宁令哥弑父西夏景宗李元昊。因李元昊霸占了太子宁令哥婚后不久的妻子没藏黑云,并立为太后。没藏黑云为李元昊生下一子叫李谅祚,便有了替儿子夺取皇位的念头,并开始设计离间李元昊父子之间的关系。安排由兄长国相没藏讹庞具体实施。于是李宁令哥受没藏讹庞挑唆,进宫刺杀其父李元昊。因心慌意乱失手,只削掉其父的鼻子。李元昊深受惊吓,病重而死。李元昊死后,没藏讹庞以"弑君"罪名捕杀了李宁令哥,便把外甥李谅祚推上皇位。

以上皆是弑父篡位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