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算命杨-考古队是如何探测到古墓的
宁乡算命杨,考古队是如何探测到古墓的?
先介绍一下盗墓贼是怎么盗墓的。
首先这个盗墓就分南北两派,《盗墓笔记》里也说了。当然,这个南北两派不是他们提出来的,他们也是去翻看这些专家比如倪方六老师研究的资料,然后在这些资料上虚构人物,创造故事。
为什么分南北两派呢?主要是水文地理不同。北方的土厚,南方的土薄沙多,墓也就不同,采取的技术手段也不同。
一大区别就是探墓的工具。
北方喜欢使用一种叫洛阳铲的东西。
这个东西的尖上有一个小凹槽,插下去提起来,就可以把地下的土带上来,通过观察这土是原生土,还是回填土,或者有没有被铜等金属染上色,又或者气味是不是不同,就可以判断下面是不是大墓了。
这个洛阳铲为什么叫洛阳铲呢?这是在洛阳发现的,当时也不是用来探墓的,是一个叫李鸭子的盗墓小贼去赶集,发现当地的农民用这个工具挖洞搭棚柱。他一下脑洞大开,发现这个东西好用,一用一用,就成为了业界标配工具。
顺便说一下,洛阳的古墓相当多,因为洛阳风水好啊,洛阳邙山是中国 *** 名人墓园,活在扬州,葬在邙山就是人生一大理想。
但这个铲子,北方用的多,南方用的少。南方怎么不用呢?因为南方是沙子,不是北方那样的厚土,你插下去,也带不上土来。
那南方靠什么探穴呢?
有一个神奇的*** 叫闻。
就是长沙的土夫子啦,据说以前是开砖窑的,跟土打的交道多了,对土的气味就有了了解。渐渐地就能够通过土的气味闻到一些东西。
当然,这是两*** 较知名的*** ,还有没有其它*** 呢?
比如分金定穴有没有呢?
当然有啊,这就是风水定位法。 我们知道,古代的墓地,尤其是大墓古墓在埋葬之前都要看地的,像武则天的坟据说是袁天罡跟李淳风这一对风水CP一起看中的。那么,你如果也是风水大师,你根据这个风水倒推,发现一个风水很好的地方,如果前人的眼不瞎,而且又不是很偏的话,那是不是一定会有古墓呢?
长沙有一个姓蔡的高手,就会风水之术,他一看就能发现有没有古墓。有一天,他到了宁乡县,就指着一方水田说这水田下面必有大墓。同行的人不信。最后大家打赌。到了晚上,叫了几十个人把水田挖开,果然发现大墓,从中发现大量文物,卖给了美国传教士大捞了一票。
这种功夫当然属于最上乘的,但难以入门。
那除了看风水还有什么绝招呢?
当然还有。
比如看雪。
选下雪的*** 天,*** 是米粒雪。跑到高地看雪融的情况,通常下面有墓室的,因为中空,其温度就跟普通土地不同,自然雪融的情况就不同。根据这个就可以发现有墓室的地方。这种*** 比较合适关中这些墓密度比较大的区域。不然,十里八里没有一处墓,你跑断腿也看不到。
还有一种雷电法。
因为墓中往往有金属,会产生导电效应。有个叫焦四的大盗,专门用这种*** ,在雷雨天往山上爬,然后手下的徒弟各占一个山头,等雷打下来观察情况,如果有异动,比如晃得特别厉害,就说明这个山头下面有墓。根据这个 *** ,焦四就盗了不少墓。
还有一些比较野路子的*** ,就是伪装成算命先生走乡窜户,找一些吃瓜群众打听。
一般来说,有大墓古墓的,当地都会有传说,甚至这些本地人就是当年守墓人的后代,只是时代久了,大家都记不清楚了。通过走访这些老人就可能得到重要的线索,当然这种*** 以前管用,现在乡亲们都很精 ,外地人一去,大家都特别警觉,不要说盗墓了,就是拔根草也能追着你满山跑。
找到了地方,那可以再细致分析了,有专业水平的可以通过山川的走势,秦埋岭汉埋坡,唐宋都爱砌方砖等等,就能够把握大概的墓穴,一个盗洞下去就直抵墓室了。
还有的就比较神了,比如闻土,用洛阳铲也好,或者什么*** 也好,取一些土出来,一闻就知道下面的情况是怎以样。
现在的技术手段就更先进了,什么金属探测仪还有紫外线,都是新时代盗墓贼最喜欢用的工具。现在的盗洞小说其实都是根据古代的盗墓*** 去盗墓,一点也不与时俱进,原因当然很简单,这些人都是闭门造车,买两本盗墓研究方面的书就可以写了,真实的盗墓早就不是这样的水平了。
所以,他们写的更像一些现代人拿着古董去盗墓。
接下来就是打盗洞了。这个盗墓可是违法的,总不能光天化日之下打吧。
这就需要技巧了,看墓的大小,小墓就夜里打,当天夜里就起走了。麻烦的就打数天,白天遮起来,外面做一些伪装,一般人就是从旁边走过也不会发现。不过,有一个问题要处理,就是土挖出来怎么办,生瓜子就是堆旁边呗。这当然就是找死了,大家一看,这里多了很多新土,肯定有人在挖坑。所以,高手的土是不往外堆的或者有什么*** 可以让其消失的。
另外,盗洞也有方圆之分,一般来说,小墓就是圆洞,大墓就是方洞。方洞从技术含量上看更高,也更方便人上下。而且盗完之后过段时间,洞自然塌陷,起到掩盖痕迹的作用。而圆洞好打,也不容易塌,所以新手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般是圆洞。老手才会根据实际情况打盗洞。
再说比较大的盗墓,比如腰间有摸金符,奉旨盗墓就好说,如果是民间盗挖,那就要麻烦了,怎么办呢?
*** 也很多,比如是平地,就在这片墓地上种高梁玉米等高杆植物,等长出来后,就可以在里面打洞啦。这比较合适个把月的作业。如果更久,则可以修一个房子,平地起民居,山地修庙都可以起掩护作用。
打进盗洞之后,就有防盗措施啦,什么暗弓是有的,不过大多已经失效,流沙也是有的,毒气也是有的。但真正管用的绝对不多。至于尸变,那更可能是吓小朋友的。还有的防盗手段很好笑,楚王刘注的墓前有一个石碑,上面写着一行字:楚古尸王通于天述葬棺郭不布瓦鼎盛器令群臣已葬去服毋金玉器后世贤大夫视此书目此也仁者悲之。
翻译过来就是我们家很穷,没什么好东西,你们就放过我们吧。
难怪春秋时期嘲笑人的成语都跟楚人有关,楚国人果然很天真很幼稚。
相信你才是见鬼了!
开了墓室,就是摸金了,不同朝代的墓都有不同的形制,宝贝放的位置当然也不同,总的来说,死人身上的都是*** 的,嘴里含里,*** 里塞的都可能是好东西。
有经验的老司机自然知道怎么下手,现在盗墓的都带着各种探测仪,不像以前盗墓,进去了取一些,下一回同行来了,还可以盗,甚至多盗。现在是一扫而光,什么东西都不会给你留下来。
这些是盗墓用的*** ,考古的*** 也类似,但也有区别。下面介绍一下考古怎么考。
要想了解考古是什么,还是应该看一些考古方面的书,比如《剑桥考古史》、《神祇陵墓与学者》、《田野考古》等等,但是这些书又太枯燥,而且我们想了解考古,不是想考古的专业知识,更多带着猎奇的心理,想了解中国的考古人是怎么样的。
如果有这个目标,可以看这本书:《考古好玩》。
作者高蒙河是复旦大学的教授,常年带着学生去进行田野考古,他的文笔也相当好,写的东西有灵魂,生动有趣,今天我们就快读这本书,了解一下真正的考古人生活。
1.什么叫考古?
说起考古,大家*** 印象跟宝贝有关系,没错,考古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发现地下的宝贝,但考古学重视的是发现与研究,而不是宝贝。中国考古历史其实不超过百年,但中国的历史上有数起重大的发现,比如甲骨文,这个甲骨文是当时农民挖出了刻有字的龟骨,当可以治病的龙骨卖。那么这个过程就不叫考古,顶多叫发现,当真正的文物专家发现甲骨文的价值,专门去河南进行发掘,这才叫考古。
还有敦煌道士发现了敦煌藏经,但他也不是考古学家,那些从中国偷走经书的人也不能说是考古,只能说是发现。所以,连这种发现都不算考古,盗墓就更不算啦。
盗墓重在宝,考古重在还原历史,盗墓者完全不会在意的碎瓦片,碎布、谷物,可能在考古者眼里就是宝。比如清朝的玉白菜跟一个原始遗址的稻种,在盗墓者眼里,当然是玉白菜值钱,但在考古者眼中,后者可能更重要,因为玉白菜就是能卖钱,而这个稻种有可能把中国的文化往前推一千年。
另外,还有一种文物学家,比如故宫里修文物的,他们是考古学家吗?不是的,除非他们也进行田野考古,他们只是文物学家。中国的历史上还有一种金石家,就是分析各种古代宝物,比如李清照。这种人也不能称为考古学家。因为考古学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要进行田野考古,要从无中发现有,文物学家、金石学家都是从有发现有,这个就不能说是考古学家。比如郭沫若,他是金石学家,懂得很多,又是文物大家,又启动了明朝定陵的发掘,但他没有进行多少实地的考古,说他是考古学家就有点勉强。
这又说明,考古重过程,有次考古学界开会,有的人一上来就说我们今天发现了什么文物,有些是国家一级的,结果主持会议的考古界大佬夏鼐就说,你别说这个,这不是献宝会,你就讲讲怎么发现的。怎么发掘的,发掘过程中碰到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就可以了。
所以,进不进行田野考古,是考古学家的硬指标。
真正的考古人很辛苦,常年在外面,在山村里活动,一年都难得回家。所以有说法:嫁人不嫁考古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回家来,带回一堆臭衣裳。
考古家的家属也常说:远看是挖土的,近看是盗墓者的,原来是考古的。
那么田野考古有什么讲究呢?
首先*** 条,要搞好群众关系。
2.老乡老乡
搞考古,*** 要跟老乡打交道。考古人进行考古的地方,多是老百姓的田地,老百姓的菜地,可能还是老百姓的墓地。你跑过去,说要挖一挖,当然给老乡添麻烦,给他们找事。这个事情,也不能动粗的,什么限期你们多久腾地方,这样干的是房地产商,考古人不可能这么干,他们都是文化人,讲道理,更没有很大的后台给他们撑腰,他们只能说好话,跟老乡论交情,套近乎。
比如把人家请来,一起喝酒。老乡要是不喝,那自己就先干为敬。老乡其实都是好说话的,看你先干了,自然也不好端着,这酒一喝,感情就来了,话就好说了。所以考古人都有好酒量,生就革命的胃。喝了酒,然后就要讲道理了,用了老乡的地,毁了老乡的菜,都按市场价赔,另外,可能还要麻烦老乡,要租他的房,还要麻烦他的婆娘给考古队帮个厨,当然,这些都会支付费用。
老乡这一听,当然就高兴了,后面这两个,虽然说是麻烦老乡,但其实也是给老乡一点好处。这样一来,多半就谈得通了。
除了老乡,还有*** ,去了当地,如果是一般人,可能认为自己是省里来的,甚至是国家来的,那用跟*** 打招呼啊。但考古人到了当地,*** 个要联系的就是*** ,一来是外来人口要进行登记,虽然是国家下来的,但一些路数不能省。这样也是尊重人家,人家*** 反而会配合工作,要是端着架子,*** 的同志可能就会感觉你们这些人不尊重他,以后需要他们了,可能就不好说了。
所以,登个记,喝个酒,是谓拜码头。
所以考古人不容易,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甚至工作的村子有老人去世了,都要去叩个头吃个饭,送个礼。入乡随俗,搞好干群关系。这样老乡才不会把你当外人。
还有碰到拿檀的,比如一次考古队下去,到乡里开证明,乡里的办事员,一看介绍信,是国家的,就犯难了,说你们是国家来的,我们当然要配合,但你这个信太大了,是国家的,要是县里的就好了。
可见,办事员也是看人下药,看到这些考古队员,都是文弱书生,不是官员,就要忽悠,说要等第二天办,去县里问问(当时没有手机 *** )。这样,考古队三人就借住在办事员的值夜班的房间住一晚。
到了半夜,突然门被推开,被窝里钻进一个带着雪花膏味的女人,一言不合就抱上来要嘿嘿嘿。考古队员吓得大喊,对方也是大吃一惊,鞋都没要就跑了。考古队员一分析,可能这是办事员的相好,不知道办事员今天不在,所以来相会,结果钻错了被窝。
考古队员就此决定,以此为要胁,让办事员明天就把证明开好,果然第二天,办事员一听,脸都白了,也不要请示县里了,马上把证开好了。
这些就是考古队员在下面碰到的各种事情。常在外面跑,天南地北的,什么人都见过,什么景都望过,什么事都碰过。考古苦是苦,但这些小插曲也算是增一乐。
3.考古的吃喝拉撒
高教授是带学生的,每年会带学生考古,到了村庄,到了野外,那一切就不如在城里了。
那么吃喝拉撒如何解决呢?
吃一般都是吃在老乡家。住得远,没有老乡,或者工地远,不能回老乡家,那吃饭就在工地解决了,多是一碗方便面。高教授当年八十年代去考古,地方上还很穷,吃不上好面,高教授借人家的锅下面条,两个人下三碗,多出的一碗给农家的小孩。因为一煮面,小孩就站在旁边看,流口水,其实也是一碗普通的面,但当时的农村,连一碗面也是不常吃的。高教授说起来,现在还感到很难过。
现在的情况就好些了,一般会请老乡帮厨,伙食也比学校伙食好多了,考古的学生出一次田野,往往就要胖上不少。到了学校,又要开始减肥大业了。不过,老乡的厨房也是事情很多,比如有个厨房里摆着一个寿材,看着就吓人,女生多半是不敢进厨房,碰到非要进厨房的,一定要男生相陪,一来一往,培养出古墓派小龙女跟过儿的感情。换一个地方,厨房没棺材了,不过,却成了男女生在半夜谈恋爱的首选地。问为什么选这里,答:这里有火,外面虽然空气好,但怕有蛇啊虫的。还是厨房好。
这是吃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麻烦,比如用水麻烦,大家一天在土里窝着,收工了总想洗个澡,但这并不容易,因为考古的地方,很多时候是在山村里,并没有水,那怎么办?只有尽量节约水,水洗完脸还洗脚,就是这样,水也是不够用的,又比如要洗头怎么办。办法就是尽量不洗,男人一律板寸,或者干脆光头。女学生可能爱美之心,那就留短点,长发齐腰,寻人嫁了那就不现实了。但也有女生为革命事业献秀发,直接理光头的,这要进入峨眉,也绝对是灭绝师太级的。
另外就是不洗澡,行业交流,有一周不洗的,有夏天一个月不洗的,交流下来,西北学校的人天然抗脏,更高纪录半年不洗澡。
洗澡不容易,出恭就更不容易啦。因为农村嘛,多是旱厕,而且还是跟猪混在一起,男女也不分,到了门口,一概以咳嗽为号。也有大喊的:里面有人嘛。
有一天,一位急了,喊了一声:有猪嘛。
里面的人捡起土块,往猪一扔,猪嗷嗷叫。
有!
一边出恭,一边看猪在旁边,要是孟广美看到了,估计又要说道了,其实这不是没文化,是物质条件不允许,有条件谁不想来个抽水马桶,还可能暖*** 那种,要是孟广美生在农村,她照样会撩着白 *** 在猪旁边出恭。
有一天,老乡要把猪拿去市场卖,跟猪出恭有了感情的女生顿时情绪低落,高教授特地找到农户,说你的杀猪计划,严重影响了我们女同志的考古热情,打击了她们的士气。
不一会,高教授回来了,传达更高指示:农户卖了大猪,将抱数头小猪回来。女生欢呼雀跃,仿若重生。
出栏时,女生纷纷与猪合影留照,共记这段革命生涯。
有的男生不愿蹲坑,就拿了铲子到野外,先挖一坑,然后方便,随后回填熟土。称为埋雷。文物界所谓埋雷,一种欺诈手段而已,把假货埋在地底,故意让人挖出然后坑蒙拐骗,日本考古学家藤村新一就擅长埋雷,在考古工地埋入石器,一埋就把日本五万年历史推到数十万年前。
到了工地,出恭条件又不同,平原就要搭简易茅房。如果是山地,那好办,高教授一指:这是一号坑。
所谓一号坑,女生专用出恭地是也。
最难的是住,一般是住老乡家,但住有住的麻烦事,比如分配房间,男生还好说,女生就麻烦了,有时分配来分配去,可能就剩一男一女安排不下,也不能凑到一个房间吧?高教授回忆,有一回,他到一考古现场,发现一男生跟三个女生住在一个房间,中间就隔了一道帘子。一问,女生怕房间有耗子,请男生入室壮胆。高教授当场下令,男生马上搬出去!
好想也去考考古!
考古工业如同战壕,男女生在一个战壕战斗,容易生产硝烟级的爱情,往往出发时,不爱说话的两个人,到了考古结束,就已经拉上小手谈上恋爱了。
另外,考古重视的是过程,是发现,是研究,对挖出来的宝物不说不关注,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考古重视的不是这个宝物值多少钱,而是通过这个宝物能够推出什么历史事实,比如在一个远古遗址发现一些稻谷,这在盗墓者眼里,可能一文不值,还有一些盗墓者进了古墓,把一些不值钱的陶器打烂,其实这在考古人的眼里,才是真正的宝贝,因为通过这些可以了解我们中国远古的历史,是什么时候开始种植水稻的,什么时候制陶的,制陶*** 有什么变化等等。
盗墓,大家最感兴趣是掏出了什么宝贝。而考古界的交流,倒不像公众那样,大谈特谈出土了什么重量级文物,而更注重交流是怎么发现的,发掘过程有什么经验跟教训。
像中国考古界的泰山夏鼐先生就说过,我们评价田野工作,不是看挖出来什么,而是看怎么去挖的,挖的水平高不高。
有一年开会,有一个大概是麻爪考古学家,一来就介绍我们省今年挖了什么墓,出土了什么国宝。夏鼐当即就说,打住,这不是献宝大会,你讲一下怎么发掘的就可以了。
而在考古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考古不收藏。收藏不考古。
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你是考古学家,那你就不要搞收藏。为什么要这样规定?这是为了避嫌,这好比一个厨师家里*** 不要挂腊肉,你要是一个饭店厨师,家里梁上挂满了腊肉,就算是你自己买来的,难免让人怀疑你这个腊肉是不是从店里顺出来的啊。
所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所以搞考古就不能搞收藏。你考古的,天天跟文物打交道,从土里挖出大量的东西。你家里要是也有一堆,人家就会怀疑你这个东西来路不正。还比如考古人出差,在地方从老乡家收购一些文物,那么,你是代表国家收,还是代表自己收?这个事情说不清楚。
所以,中国的考古界早就立下了规矩,考古不收藏。这个规矩还是中国考古之父李济立下来的。
关于李济,只需要介绍一样就可以了,震惊世界的河南安阳殷墟发掘、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相关遗址的发掘就是他主持的。
当时,李济就定下规矩,咱们搞考古的就不要搞收藏了。李济这个人很严格,到了*** 之后,李敖说他是个学阀。垄断学术。这么牛,当然说不搞收藏,大家都要遵办了。
这个规矩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甚至有的考古学家,原本是有收藏的,但进入这个行业之后,主动把自己的藏品献给国家了。跟收藏划清了界线。
所以,很多老一辈的考古学家,他们跟文物跟宝物打了一辈子的交道,经手的国宝以万计,但家里就是一件古物都没有。比如李济,他后面去了*** ,他死的时候,家里就没有什么古物,连老书也就是所谓的善本都没有,全是普通书籍。
经手万物,而手中不留一物,我感觉,这才是真正的富足,他没有拥有那些文物吗?我不这样认为,他把这些文物都记在了脑海里,永远的保存了下来,而有一些人,家里藏着大量的文物,你能说他们拥有吗?不见得,他们充其量只能说是一个文物的仓管员。
除了考古不收藏,复旦大学的高蒙河教授还介绍,考古还有两个讲究,一个是不鉴宝。为什么呢?因为鉴宝其实是另一个学科的东西,可以称之为文物学家或者说金石家。
像郭沫若,康生这些可以说是金石学家。古代的李清照夫妇就是有名的金石家。
他们是专门研究文物的,所谓术有专攻,他们不但看真货,也研究假货,所以他们可以鉴宝。而考古人只跟真的打交道,过眼的就没有假货,让他们去鉴宝,可能也有看走眼的,另外,考古人有研究方向,比如高教授好像是研究先秦的,让他鉴定青铜,瓦罐,他可能一眼就看出来了,但说要鉴定明清书画之类的,那可能会看走眼。
这是专长所限,还有职业*** 守,因为你一鉴,人家就可以扯你的虎皮当大旗,说某教授看了,是真的。
这个事情就责任大了。另外,鉴宝往往还要附带一个事情,就是要定价。是真的,值多少钱啊。这是群众最关心的,但考古人对市场的了解可以说又不清楚了,让他们去定价,岂不是为难吗?在他们眼里,每件都是国宝。比如稻谷,可能不值钱,但在他们眼里,那就是国宝。
最后,考古人不买卖古董,这跟不搞收藏是一个道理了。
真实的盗墓是什么样子的?
关于这个,推荐大家去看倪方六先生的一本书《中国人盗墓史》
盗墓小说里常常会讲一些门派,最有名的当然是摸金校尉。其实这个在历史上也确实有,就是曹 *** 的盗墓团队。曹 *** 为了养军队,专门有一支盗墓军团,恰好大汉朝又是一个特别喜欢厚葬的朝代,天下赋税三分之一都装到坟墓里去了,所以曹 *** 专门拉了一票人马从事盗墓。
陈琳就曾经揭露过这个事情: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可见摸金校尉还不是更高级的盗墓专员,上面还有盗墓领导发丘中郎将。小说把发丘跟摸金分开了,其实是一家人,上下级关系。
曹 *** 盗过什么大墓呢?
更大的一笔应该是盗梁孝王。
地宫很深
墓道更深
宝贝很多,这还是曹 *** 捡剩下的。
还有厕所,简直就是一个大写的厕字
还不是帝王墓,而是一个王侯墓,梁孝王是刘邦的孙子,汉文帝的儿子,景弟的同胞弟弟,所以级别很高,也超级有钱。曹 *** 亲自出马盗了他的墓,里面金银无数,他用这个养了三年的兵,可见发了一笔横财。
摸金校尉是有的,不过并不像小说说的最有技术含量,什么分金定穴就未必了,根据风水来判断墓穴是有。不过,这恐怕不是曹 *** 的作业*** ,人家都是兵马出动,直接开凿。这些东西应该是属于作家的创造。
除了摸金校尉,鬼吹灯里还讲了一个搬山道人。说这个搬山道人发古墓,是为了求不死仙药。这个在历史上有没有呢?
具体的是没有的,不过,以尸体为药倒是有的。古代的人认为僵尸人肉堪为药,可以当药吃,所以盗了墓之后,很多僵尸就被分了。
而这个搬山道人是道士嘛。历史上确实有一伙方外人士盗墓。这就是元朝时候的盗墓僧,头头是一个叫杨琏真珈的西夏人,藏传佛教的僧人。
他归附了元朝,被封为江南总摄,主管宗教这一块,他就把南宋皇帝的墓盗了。南宋皇帝的陵叫攒棺,就是我们先攒起来,等恢复中原时,我们还要迁回去的,没想到被这个吐蕃僧人给挖了坟。还把宋理宗的脑袋做成了酒杯。
不过,这个僧人倒不是寻什么不死药,他确实是奔着黄白之货去的。
小说里还有一个流派叫卸岭派。说是尊项羽为祖师爷。精通风水,善于破阵。
这个是有原型的,项羽当年确实挖过秦始皇陵,算是开山祖师爷了,而到了东西汉交际之时,天下大乱,当时赤眉军攻入关中,也动过秦陵。
这就是《鬼吹灯》小说里的四大门派。其实盗墓者,尤其是官方盗墓者还有一个说法:淘沙官。
这个淘沙官的总头头是一个伪皇帝刘豫。
此人原是北宋的一名官员,不太得志,金兵南下,他就投降了,后被大金国扶上了皇帝的宝座,当皇帝那是要纳税的啊,要给金国提成。这个金额很大,刘豫交不上,干脆就搞了一个盗墓组织:淘沙队。还分很多路,什么河南淘沙官,汴京淘沙官,专门盗开封洛阳这些名城的荒坟古冢。可以说把这一带的古坟挖了一个干净。
这大概就是古代的一些官方盗墓团伙。接下来,我们就到重点了,介绍一下盗墓贼是怎么盗墓的。
首先这个盗墓就分南北两派,《盗墓笔记》里也说了。当然,这个南北两派不是他们提出来的,他们也是去翻看这些专家比如倪方六老师研究的资料,然后在这些资料上虚构人物,创造故事。
为什么分南北两派呢?主要是水文地理不同。北方的土厚,南方的土薄沙多,墓也就不同,采取的技术手段也不同。
一大区别就是探墓的工具。
北方喜欢使用一种叫洛阳铲的东西。
这个东西的尖上有一个小凹槽,插下去提起来,就可以把地下的土带上来,通过观察这土是原生土,还是回填土,或者有没有被铜等金属染上色,又或者气味是不是不同,就可以判断下面是不是大墓了。
这个洛阳铲为什么叫洛阳铲呢?这是在洛阳发现的,当时也不是用来探墓的,是一个叫李鸭子的盗墓小贼去赶集,发现当地的农民用这个工具挖洞搭棚柱。他一下脑洞大开,发现这个东西好用,一用一用,就成为了业界标配工具。
顺便说一下,洛阳的古墓相当多,因为洛阳风水好啊,洛阳邙山是中国 *** 名人墓园,活在扬州,葬在邙山就是人生一大理想。
但这个铲子,北方用的多,南方用的少。南方怎么不用呢?因为南方是沙子,不是北方那样的厚土,你插下去,也带不上土来。
那南方靠什么探穴呢?
有一个神奇的*** 叫闻。
就是长沙的土夫子啦,据说以前是开砖窑的,跟土打的交道多了,对土的气味就有了了解。渐渐地就能够通过土的气味闻到一些东西。
当然,这是两*** 较知名的*** ,还有没有其它*** 呢?
比如分金定穴有没有呢?
当然有啊,这就是风水定位法。
我们知道,古代的墓地,尤其是大墓古墓在埋葬之前都要看地的,像武则天的坟据说是袁天罡跟李淳风这一对风水CP一起看中的。那么,你如果也是风水大师,你根据这个风水倒推,发现一个风水很好的地方,如果前人的眼不瞎,而且又不是很偏的话,那是不是一定会有古墓呢?
长沙有一个姓蔡的高手,就会风水之术,他一看就能发现有没有古墓。有一天,他到了宁乡县,就指着一方水田说这水田下面必有大墓。同行的人不信。最后大家打赌。到了晚上,叫了几十个人把水田挖开,果然发现大墓,从中发现大量文物,卖给了美国传教士大捞了一票。
这种功夫当然属于最上乘的,但难以入门。
那除了看风水还有什么绝招呢?
当然还有。
比如看雪。
选下雪的*** 天,*** 是米粒雪。跑到高地看雪融的情况,通常下面有墓室的,因为中空,其温度就跟普通土地不同,自然雪融的情况就不同。根据这个就可以发现有墓室的地方。这种*** 比较合适关中这些墓密度比较大的区域。不然,十里八里没有一处墓,你跑断腿也看不到。
还有一种雷电法。
因为墓中往往有金属,会产生导电效应。有个叫焦四的大盗,专门用这种*** ,在雷雨天往山上爬,然后手下的徒弟各占一个山头,等雷打下来观察情况,如果有异动,比如晃得特别厉害,就说明这个山头下面有墓。根据这个 *** ,焦四就盗了不少墓。
还有一些比较野路子的*** ,就是伪装成算命先生走乡窜户,找一些吃瓜群众打听。
一般来说,有大墓古墓的,当地都会有传说,甚至这些本地人就是当年守墓人的后代,只是时代久了,大家都记不清楚了。通过走访这些老人就可能得到重要的线索,当然这种*** 以前管用,现在乡亲们都很精 ,外地人一去,大家都特别警觉,不要说盗墓了,就是拔根草也能追着你满山跑。
找到了地方,那可以再细致分析了,有专业水平的可以通过山川的走势,秦埋岭汉埋坡,唐宋都爱砌方砖等等,就能够把握大概的墓穴,一个盗洞下去就直抵墓室了。
还有的就比较神了,比如闻土,用洛阳铲也好,或者什么*** 也好,取一些土出来,一闻就知道下面的情况是怎以样。
现在的技术手段就更先进了,什么金属探测仪还有紫外线,都是新时代盗墓贼最喜欢用的工具。现在的盗洞小说其实都是根据古代的盗墓*** 去盗墓,一点也不与时俱进,原因当然很简单,这些人都是闭门造车,买两本盗墓研究方面的书就可以写了,真实的盗墓早就不是这样的水平了。
所以,他们写的更像一些现代人拿着古董去盗墓。
接下来就是打盗洞了。这个盗墓可是违法的,总不能光天化日之下打吧。
这就需要技巧了,看墓的大小,小墓就夜里打,当天夜里就起走了。麻烦的就打数天,白天遮起来,外面做一些伪装,一般人就是从旁边走过也不会发现。不过,有一个问题要处理,就是土挖出来怎么办,生瓜子就是堆旁边呗。这当然就是找死了,大家一看,这里多了很多新土,肯定有人在挖坑。所以,高手的土是不往外堆的或者有什么*** 可以让其消失的。
另外,盗洞也有方圆之分,一般来说,小墓就是圆洞,大墓就是方洞。方洞从技术含量上看更高,也更方便人上下。而且盗完之后过段时间,洞自然塌陷,起到掩盖痕迹的作用。而圆洞好打,也不容易塌,所以新手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般是圆洞。老手才会根据实际情况打盗洞。
再说比较大的盗墓,比如腰间有摸金符,奉旨盗墓就好说,如果是民间盗挖,那就要麻烦了,怎么办呢?
*** 也很多,比如是平地,就在这片墓地上种高梁玉米等高杆植物,等长出来后,就可以在里面打洞啦。这比较合适个把月的作业。如果更久,则可以修一个房子,平地起民居,山地修庙都可以起掩护作用。
打进盗洞之后,就有防盗措施啦,什么暗弓是有的,不过大多已经失效,流沙也是有的,毒气也是有的。但真正管用的绝对不多。至于尸变,那更可能是吓小朋友的。还有的防盗手段很好笑,楚王刘注的墓前有一个石碑,上面写着一行字:楚古尸王通于天述葬棺郭不布瓦鼎盛器令群臣已葬去服毋金玉器后世贤大夫视此书目此也仁者悲之。
翻译过来就是我们家很穷,没什么好东西,你们就放过我们吧。
难怪春秋时期嘲笑人的成语都跟楚人有关,楚国人果然很天真很幼稚。
相信你才是见鬼了!
开了墓室,就是摸金了,不同朝代的墓都有不同的形制,宝贝放的位置当然也不同,总的来说,死人身上的都是*** 的,嘴里含里,*** 里塞的都可能是好东西。
有经验的老司机自然知道怎么下手,现在盗墓的都带着各种探测仪,不像以前盗墓,进去了取一些,下一回同行来了,还可以盗,甚至多盗。现在是一扫而光,什么东西都不会给你留下来。
好了,*** 已经教给你了,最后只有一句:找到东西记得上交国家。
经过墓地时有哪些禁忌?
行善积德 心诚则灵
俗话说:入国问俗,入门问禁。人类之所以自诩高等生物,就是因为人类懂文明讲礼貌,那么在不同场合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就成了起码的要求了。事实上,从古至今,从古老的原始宗教图腾崇拜,到现在的(婚)葬礼现场,人类也是遵循着一定的仪式按部就班进行的。否则,不仅对祖先不敬,对自己不利,甚至会祸及子孙。尽管你也许不信,或者满不在乎,但是有些禁忌还是必须要知道的。比如经过墓地时有哪些禁忌,这大概分如下三种情况:
1、经过的是大型陵墓或者墓葬群,比如帝王陵墓。
这种规模大、规格高的地方气场还是相当大的,入禁者不可以不引起高度重视。首先要遵守相关管理规定(这些规定是历史经验总结而来,往往暗含一些破解之法),服从导游或管理人员的安排导引,而不是随处乱逛或者乱写乱刻做小动作。其次不要随意拍照、录像,特别是不要将死者画像、灵牌、坟墓、棺椁、陪葬品等“不干净”的东西拍录进镜头,如果不小心进入了要抓紧时间删除。最后要注意言行举止(表情肃穆,衣着得体,举止庄重)除了不要大声喧哗、随地便溺丢垃圾等这些应知应禁的基本守则之外,情侣之间还要注意不得过度亲昵,所有人不得乱烧香、乱礼拜,以免弄巧成拙。
2、经过的是无主的乱葬岗子。
对于乱葬岗子(无主坟墓),*** 是敬而远之。如果必须经过,或者是不慎误闯,就必须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要怀着一颗平常心,不卑不亢地向前走(尽快离开此地),而不要东张西望,更不要回头。其次要对途中遇到的生物视而不见,比如有小动物忽然窜出不必理会,有奇花异草怪树乱枝不要停留观望,万一遇到活人更不能理会。最后还要注意回家以后,*** 是马上沐浴更衣,有条件的要斋戒,信佛的要烧香并祷念 *** 。
3、经过的是有主的墓地(陵园)。
对有主墓地或者是(烈士)陵园等,通常也要敬而远之。如果经过此地,要注意不要采摘植物,更不要捕捉动物。如果不慎或者施工过程中,*** 或者更改了哪怕是墓地的一草一木,也要尽快恢复原样,并*** 时间通知其后代(或管理者)得知情况,该赔偿的要赔偿,该赔礼的要赔礼。说到赔礼,活人好说,死人那里就要请教一下有资历的老人了,看看是不是烧烧纸或者上上香的。
总之,世界上阴气最重的地方除了火葬厂(殡仪馆)之外就是墓地(陵园)了,当然阴气比较重的还有女厕所、尼姑庵。众所周知,活人跟死人更大的区别就是有一口气,而活人有的这口气就是“阳气”,是跟“阴气”相对立的。所以,要想活着而且活的健康的话就得躲避“阴气”,躲避不掉的时候就得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要不然必将为自己和家人乃至后代带来隐患。这也是为什么盗墓贼大都不得好死的原因。
而对经过自家墓地的讲究就更多了,比如时间,方位,人物,衣着,贡品,甚至是祭祀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都有说法。在经历过漫长的岁月洗礼之后,祖先们一代代保留下来的祭祀仪礼,必然有其道理(存在即是道理)。后辈要保持一颗虔诚的心,慎终怀远,行善积德,如此才能让先祖魂魄安宁,让自己健康安泰,令后代幸福绵远……
古代人盗墓最简单的找墓*** ?
盗墓这个行当,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兴起的,有史记载的最早的盗墓记录的是西周时期盗商*** 代王,商汤墓。可见盗墓的历史源远流长。加上中国的朝代又多,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代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而公侯王,嫔妃,皇后那更是数不胜数。
虽然人多墓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代的更迭,在广袤的土地上,盗墓贼们是怎样找到古墓的呢。盗墓在中国分南派和北派,因地制宜,虽然采取的手法也不一样,但前期工作还是大致相同的。首先,要从史书、地方文献、民间传说中寻觅古墓的踪迹,所以盗墓贼里,会有一个识文断字的“先生”,负责把舵。然后便是亲自探访,一般是到村子里找老人聊天,打听村子里流传下来的传说故事,行话叫“拣舌漏”,用以进一步确定地点。村子也不是寻常的村子,一般来说,从村子的名字就可以得到一些信息,比如有的村子叫上陵村,下陵村,那个些村子八成有料,因为这些村落就是有以前守陵人演变而来,这些人是被迁来专门守灵的,就像当年汉武帝迁万人到自己的茂陵去,都是一个道理。
找好了大*** 置,就要进入实质性的探索阶段,这时候,南派北派 *** 不同,北派在清代之前,使用的是铁锥,将其*** 地下,提起后用鼻子闻气味,来判断地下埋藏有什么物品,所以干着活的盗墓贼从不吃辛辣,不喝酒也不能抽烟。民国初年,洛阳“农民”李鸭子机缘巧合之下突发奇想,发明了盗墓神兵洛阳铲,从此盗墓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洛阳铲”的铲夹宽仅2寸,宽成U字半圆形,铲上部装长柄,把此铲每向地下*** 一下,就可以进深三四寸,往上一提,就能把地下卡在半圆口内的地土原封不动地带上来。这样不断向地下深钻,盗墓贼对提取的不同土层的土壤结构、颜色、密度和各种包含物进行分析,如果是经过后人动过的熟土,地下就可能有墓葬或古建筑。如果包括物发现有陶瓷、铁、铜、金、木质物,就可以推断地下藏品的性质和布局。经验丰富的盗墓贼凭洛阳铲碰撞地下发出的不同声音和手上的感觉,便可判断地下的情况,比如夯实的墙壁和中空的墓室、墓道自然大不一样。
而南派因为南方的土壤地质的原因,很少使用洛阳铲,而采用了另外之中分金定穴之法。湖南学者刘鸿伏先生与民间古玩文物贩子打交道多年,借机了解、研究解放前长沙周围地区的盗墓贼的办归纳为“望”、“闻”、“问”、“切”四字诀,像中医学把脉看病一样。
“望”是望气看风水。老盗墓贼经验丰富,又多擅长风水之术,故每到一处,必先察看地势,看地面上封土已平毁的古墓坐落何处,只要是真正的风水宝地,一般都是大墓,墓中宝物必多。以风水术指导地面无标志的墓址的确定,无乎百发百中。据说民国年间长沙一蔡姓盗墓高手极擅风水之术,他若出门选点,从者必云集左右。有一次他到宁乡县走亲戚,行到一风景甚佳处,指着一块水田对同行人说,此田下必有大墓,墓中宝物必可使你我骤富。同行者均不信,此人于是跟他们打赌:若无古墓,自己输一千美元。反之,墓中出了宝物自己独占七成。众人赌兴大发,遂暗约乡民数十人于夜间发掘,至半夜果然掘出砖室大墓,墓壁彩绘死者生前生活图景,墓内有宝剑、宝鼎、玉璧、漆器、金饼、砚、竹筒等物。后来他们卖给美国传教士,得大量美元而暴富(后蔡氏在长沙*** 库盗掘出著名的战国缯书,同样被美国传道士弄到了海外)。
“闻”即嗅气味。有此奇术的盗墓者专练鼻子的嗅觉功能,他在盗掘前,翻开墓表土层,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猛嗅,从泥土气味中辨别墓葬是否被盗过,并根据土色判断时代。据说功夫*** 的可以用鼻子辨出汉代墓土与唐代墓土的微妙气味差别,准确程度令人惊叹。
长沙刚解放时曾枪毙一个老盗墓贼,他将一生所盗文物国宝全部卖给了外国人,此人即是“闻家”,专盗汉唐以前大墓,出土器物只要一闻,便可准确断代。有个盗墓贼拿来几件古旧漆器,说是出自一个王侯墓中。他倚在烟榻上,边抽 *** 边拿起一件漆器,放到鼻下一嗅,便笑着说:“仁兄,你这漆器是在尿坑里沤泡过的,取出的时间应在七个月左右。”此人大惊失色,连称:“得罪!得罪!”
“问”就是踩点。善于此道者,往往扮成风水先生或相士,游走四方,尤注意风景优美之地和出过将相*** 之处。他们一般能说会道,善于与长者老人交谈讲古。每到一处,均以算命先生或风水先生身份拜访当地老人,从交谈中获取古墓信息与方位。这种人有些本事,口才又好,很容易取得对方信任。一旦探听到古墓确切地点,便立即召集群贼在夜间盗掘。
“切”即把脉之意。有三层含意:*** 层是指发现古墓之后,如何找好打洞方位,以最短的距离进入棺椁,这种功夫不仅需要丰富的盗墓经验,而且要有体察事物的敏锐感觉。擅长此道者往往根据地势地脉的走向,如给人把脉一样很快切准棺椁的位置,然后从斜坡处打洞,直达墓室中棺头椁尾,盗取葬品,前几年曾国藩墓即被用此法盗掘。第二层含意是指凿棺启盖后,摸取死者身上宝物。从头上摸起,经口至 *** 门,最后到脚。摸宝物如同给病人切脉,要细致冷静,讲究沉静准确,没有遗漏。第三层含意是指以手摸触出土文物,由于其中的高手过手文物不计其数,所以往往不需用眼审视,只要把物品慢慢抚摸一番,即知何代之物,值价几何。他们常以此技与人赌输赢,往往胜算。法和技术,归纳为“望”、“闻”、“问”、“切”四字诀。
假亦真时真亦假,坊间的传闻虽也不少,但那真正的分金定穴之法,恐怕也只有土夫子们才真正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