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王妃命-为什么说历史不忍细读呢

admin2023-03-07 23:07:5625

算命王妃命,为什么说历史不忍细读呢?

小时候接受的教育认知,曹 *** 简直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刘备是一个千古难遇的大好人,诸葛亮是最聪明最智慧的人,然而后来看的书越来越多。越来越发现,曹 *** 没有那么坏,还渐渐的佩服和喜欢上了曹 *** 刘备也没有那么好诸葛亮也并不是认为的那么厉害。

这是跛脚猫的第68篇原创问答,感谢阅读,历史上很多事情或人物都是通过史记官的记录或者野史,文学作品传下来的,难免会有个人观点的狭义在里面,读到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表述或者评论不一样,是很正常的。

我们就以宋仁宗的第二任皇后曹皇后来从历史和影视作品的角度来看看她的一生,在不同的人的笔下和历史上的不同。

(1)电视剧《清平乐》大火,由江疏影所扮演的曹皇后剧中聪慧过人,角色深入人心,不免让人思索历史上真正的曹皇后到底是怎样一位女子。

庆历八年上元节后第三天,有兵士作乱,乘夜直奔大内。曹皇后当夜和仁宗在一起,仁宗一看大事不妙想跑,曹皇后临危不惧按住仁宗,毕竟是武将家的千金,开国大将曹彬的孙女。

先让侍从立刻关闭大小殿门,派人急召王守忠入宫护驾,乱兵在隔了的几个殿外作乱伤害嫔妃宫女,撕喊声响彻皇宫。 *** 为了安抚仁宗故意说是宫里的奶妈正在打不听话的小宫女呢,曹皇后否曰“乱兵就在附近 *** ,你们岂能胡说蒙骗皇帝?”

她料定乱兵必会放火,安排宦官散开后各自就近取水伺机灭火,果不其然乱兵多处纵火,曹皇后派出的人逐一灭火,这一夜,凡是派出去的 *** 宫女侍从,曹皇后都亲手剪掉一些他们的头发,对他们说“事后以发缕 *** 行赏”。因此,宫女侍从们都争先出力,乱兵很快被灭。

这是电视剧《清平乐》中的一个 关于曹皇后的桥段,从这些语言中我们可以看出曹皇后是一位聪明作诗,冷静,遇事有理性懂的进退有度的将门虎女,江疏影演的也很到位,受到观看者的欢迎和赞赏。那么历史上的曹皇后是怎样一个人呢?(2)历史书籍记载的宋仁宗和郭皇后宋仁宗赵祯在其父真宗赵恒驾崩后,于1022年即位,时年仅13岁,朝政由太后刘娥主持,在刘太后的做主下,15岁的仁宗赵祯迎娶了平卢节度使郭崇的孙女郭氏为后。而赵祯钟情的却是天姿国色的张氏和王氏。刘太后却偏偏将赵祯相中的王氏指婚给了刘从德。刘从德就是刘太后的前夫银匠刘美(龚美)之子。

皇后郭氏性情高傲善妒,赵祯对她根本不来电,只是因为刘太后在世,赵祯对其非常隐忍。待到1033年刘太后去世后,郭皇后失去了靠山,赵祯终于老虎发威了。

有一次,郭皇后与赵祯宠爱的两个美人发生冲突,盛怒之下的郭皇后本想一记耳光煽向杨美人,却不偏不倚地抡在了赵祯的脸上。赵祯借题发挥,废郭后为净妃,将其打发到长乐宫修道。之后,郭皇后因身染风寒病亡。

从这段描写细节我们可以读出什么呢?家世的强大,在赵祯这里都抵不过貌若天仙的美女对他更有吸引了,如果不喜欢的人他都可以隐忍到刘娥去世,可见宋仁宗是一个有心计而且是直邮的人,在这样的境况下,曹皇后嫁给他又怎会幸福。(3)历史书籍记载的真实的曹皇后

赵祯于1034年又立曹氏为后。赵祯原想立貌美的陈氏为后,但由于陈氏父亲出身于奴仆,身份过于卑贱,在大臣的力谏下赵祯这才勉强立出身名门望族的曹氏为后。

曹氏的祖父为北宋的开国功臣枢密使曹彬,父亲曹玘也曾官至尚书虞部员外郎,曹氏知书达礼,性情温雅,但却长相平平,所以仁宗赵祯虽立其为后,却也不怎么喜欢她。

赵祯喜欢的颇有风姿的张贵妃,张贵妃恃宠而骄,甚至越礼以皇后的仪仗出游,但曹后深明大义,从不与其争宠,赵祯曾几度欲立张妃为后,但曹后品行端庄、国仪天下,赵祯废曹后找不到任何理由。

张妃虽然生前没有做成皇后,不过她在1054年死后,却被赵祯追封为温成皇后,并以皇后的规格为张妃举行丧礼,而这时的曹后还在人世,这种生死两皇后的现象在历史也是鲜见。这也说明,曹皇后在仁宗赵祯这里是失宠的。

由于赵祯的几个皇子早早夭折,在1035年,仁宗赵祯决定将自己的侄子、濮王赵允让的儿子赵宗实交由曹皇后抚养,但赵祯一直没有立赵宗实为皇嗣。

(4)有才有德的曹皇后对宋朝有着治理的功绩

1062年,赵祯也没有再生出儿子,而这时的赵祯也已年过50。在大臣包拯、欧阳修等人的劝谏下,赵祯这才立赵宗实为皇子,并为赵宗实赐名赵曙。

在赵曙被立为皇子的次年,仁宗赵祯突然病亡。曹皇后为防皇权的交接节外生枝,她处变不惊,冷静果断地封锁了赵祯驾崩的消息,并催促赵曙尽快登基。

赵曙即位后,是为宋英宗,英宗赵曙在四岁时便由曹皇后亲手抚育,曹皇后还将自己的外甥女高滔滔嫁给了赵曙。在仁宗赵祯病亡之际,曹皇后一手将赵曙推了皇位。可以说,赵曙能位尊九五,曹皇后功不可没。

赵曙在即位的第四天,突然疾病,不能上朝,在宰相韩琦的提议下,曹太后开始垂帘听政,在曹太后理政期间,英宗赵曙与其渐生矛盾。

赵曙由最初的冷淡曹太后,最后甚至都懒得给曹太后请安了。曹太后心寒地向大臣们哭诉,宰相韩琦、欧阳修只得以赵曙患病、太后大度等劝慰曹太后。

在国家危难面前,大度贤惠的曹皇后垂帘听政开始掌握大宋朝的事务,在曹皇后的一生中,受到仁宗赵祯的冷落,受到养子赵曙的冷落,在无法改变命运和人生凄苦中,依然能大义于心抛却儿女私情,勇担重担,是多少男儿都未必能做到的。

@跛脚猫

1079年,63岁的曹太后病逝,英宗赵顼为此辍朝七日。在为祖母殡殓时,赵顼看到祖母生前用过的物品,睹物思人,悲痛不止。

曹太后一生举止谨慎,品行端庄,却并没有得丈夫仁宗赵祯的宠爱。抚养英宗赵曙,助其登上皇位,又因临朝理政,赵曙与其反目成仇,所幸赵曙的儿子赵顼与祖母曹太后其乐融融,这也是这位历经坎坷的老人晚年唯一的欣慰。

从这几个片段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个历史人物,在不同的人的笔下,不同的年代解读的结果不一样,所以说历史不能细读,不能太较真,读史是为了学习古人的智慧,了解我们的来处,是为了传承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给后辈,所以不必揪根抛底,知道需要的只是就好,。这是跛脚猫自己的观点,不足不对的地方请读道德朋友批评指正,感谢阅读,点赞关注,祝您一生幸福。

算命王妃命-为什么说历史不忍细读呢

雪中悍刀行赵凤年王妃?

书中徐凤年王妃有两位,

北凉正妃陆丞燕,青州四大家族陆家嫡孙女,知书达理,温文贤淑。曾经二点青灯,灯名换命。后与徐凤年白马游北凉。

北凉侧妃王初冬,徐骁旧部,青州富豪王林泉之女,年幼时有接连数位高僧真人为其算命,都说此女荣贵不可言,惊才艳艳。六岁作《春神茶》,十四岁写《东厢头场雪》。后者风靡离阳,被赞曰一语胜过千本书,一字千金。小时父辈常提起徐凤年,故暗中神往。徐凤年游历春神途中,两人同游湖中。临别一吻。

古时候有哪位君王最荒 *** 昏庸?

北齐皇帝高洋:把老婆的尸骨做成琵琶,都是喝酒惹的祸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前期励精图治,后期骄奢 *** 逸的帝王,南北朝时期北齐的开国皇帝文宣帝高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高洋的父亲高欢、哥哥高澄都是东魏权倾一时的权臣,东魏表面上姓元,实际是他们老高家的。经过父兄的苦心经营,到高洋掌权的时候,通过上演一场“禅让”的好戏,魏国一下变成了齐国,史称北齐。

话说高洋小时候,长得那是相当磕碜,《北齐书》记载:黑色,大颊兑下,鳞身重踝。就是说他皮肤黑,两腮很大,长着双重的足踝,身上有鳞片状的皮肤,其实就是一身牛皮癣。

这样的长相在整个高氏家族都是垫底的,自然受到家人的百般嘲笑,他哥哥高澄就对他说过,就你这样以后怎么能享受荣华富贵呀,前一阵给你算命的那位先生是不是大忽悠啊,怎么会说你以后大富大贵呢?

高洋虽然外表不行,但却极其聪明。有一次,老爸高欢把自己的几个儿子叫来,想考考他们的能力,于是给了他们每人一堆乱麻,让儿子们想法设法理顺。

只见几兄弟有的还在冥思苦想,一点 *** 都没有,有的呢,正在一根一根地捋,结果半天还没捋出一个头来。而高洋他怎么办呢?只见他掏出一把刀,二话不说,一刀下去砍断了眼前这堆乱麻,完了还自言自语到:乱者须斩,就是说乱的东西必须砍断,这就是快刀斩乱麻的由来。

高欢被儿子的举动惊呆了,想不想小小年纪的高欢竟然有这种魄力,作为父亲那是相当高兴。

还有一次,高欢各自分配给儿子们一些士兵,让他们分别从四座城门出发,攻击来犯的“敌人”。其实,这些敌人是高欢让自己的手下骑兵冒充的,目的还是要测试一下儿子们的能力。

结果,其他几个儿子都怕的要死,以为自己面对的是真的敌人,都不敢向前进攻。只要高洋天不怕地不怕,带着手下与“敌人”干起来了。可想而知,高洋这个行为在高欢的心中又是一个加分项。

高欢死后,东魏的实权到了长子高澄的手中,然而,没几年,高澄却被自己的厨子合 *** 死了。就在高氏家族群龙无首的时候,是有魄力、有胆识的高洋站了出来,他冷静处置,迅速稳定住了局面,并把东魏的实权紧紧地抓在了自己的手中,并且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废了东魏孝静帝,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北齐。

做了皇帝后的高洋,没有了任何约束,终于可以放手大干一场。他勤于政事、任人唯贤、励精图治,对内发展经济,轻徭薄赋,对外四处征战,多次打败柔然、突厥、契丹,以及南边的另一个齐国,就是南朝的萧齐。

短短几年,高洋就把北齐发展成了当时首屈一指的强国,甚至有人称他为“英雄天子”,这个时期的高洋,真可谓迎来了自己人生高光时刻。

算命王妃命-为什么说历史不忍细读呢

然而,“英雄天子”做了没有六七年,不知是不是觉得自己的成就已经足够向天下人炫耀了,高洋开始变得飘飘然,自我感觉超级好,朝政也不管了,每天沉湎酒色不能自拔,尽情放飞自我,慢慢掏空了自己的身体。

高洋是一个疯狂的音乐爱好者,经常在皇宫里昼夜不停地嗨歌,甚至亲自击鼓伴奏,起身跳舞,史 *** 载“躬自鼓舞,歌讴不息,从旦通宵, 以夜继昼”。

被酒精 *** 的高洋,彻底失去了一个正常人的理智,常常作出一些让北齐的臣民们目瞪口呆的事,比如他还经常涂脂抹粉,披着头发,身穿奇装异服,有时拿着刀、背上弓,在大街上游荡,有时 *** 身体,骑着快马在大街上飙车。凡是被他杀害的人,大多下令肢解,有的放在火上焚烧,有的投到河里。

被酒精 *** 得久了,高洋甚至变得有些变态,他有个嫔妃叫薛贵嫔,虽然是青楼女子出身,但高洋毫不介意,与她是恩爱有加。然后,有一天高洋酒醉之后,想到薛贵嫔不大光彩的过去,竟然怒火中烧,头脑一发热,就让人把薛贵嫔给锯了。

等到第二天,高洋酒醒后,突然发现自己的爱妾薛贵嫔不见了,一问才知道昨晚上已经死了,那真是一个后悔莫及啊,眼泪簌簌地往下掉。

过了几天,高洋还是没有从失去爱妾的痛苦中走出来,当时正在跟群众在大殿举办宴会,想着以往这个时候都是薛贵嫔陪在自己的身边,如今却是孤家寡人一个,越想越伤心。突然,高洋灵机一动,竟然让人把薛贵嫔的人头拿过来了,他就当着大家的面抱着一颗人头边喝酒边痛苦,此情此景不免让台下的大臣们瘆得慌。

这还不算完,前面说过了高洋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抱着爱妃的人头喝酒还不过瘾,他要充分利用薛贵嫔的身体,于是就让人把薛贵嫔的尸体拖上来,亲自动手,把腿骨做成了一把琵琶,还亲自上阵演奏了一曲。

薛贵嫔虽已死去,但身体却得到了充分开发,头和腿有了用处,而其他部位呢,高洋一块不落地都装进了棺材里,还搞了一个相当隆重的出殡仪式,高洋披头散发地跟在送葬队伍里,一路上号哭不停。

最终,酗酒无度的高洋,终因酒精中毒究掏空了自己的身体,死时年仅31岁,在他短短的人生中,竟前后判若两人,一个是英明神武的有为之君,一个是荒 *** 无道的昏聩之人,不免让人唏嘘不已。

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真的是被袭人向王夫人打小报告 *** 的吗?

不是 袭人 *** 的?!袭人不能背这个黑锅,一个“下人”实际来讲,她没有那么大的威力,就凭打了几次小报告,就把宝黛爱情 *** 了,这纯属无稽之谈,一个“下人”,她能左右得了宝黛的爱情,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你以为她是现在的保姆呢?干着干着,就把老头给撬过来了?还在主人的婚姻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俨然一副主人的样子,占据着这个家的地位,那是当今个别的~保姆能做到的?。

而袭人是起不到重要作用的,以愚人之见,林黛玉是寄人篱下,讨不得多人的欢心,一年360日,过的日子并不开心 ,一直是风刀霜剑严相逼,无情的摧残着林黛玉的心,在贾府高层,除了贾宝玉把她放在心上,还有谁跟她贴心呢?时不时的贾母出来冒个泡,也解决不了林黛玉那份儿孤寂的心,天天是与诗诉衷肠,与花相垂泪,一首《葬花吟》道尽了黛玉那花榭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我们不仅看出林黛玉这个孤儿,是那么的可怜人,真真的招人疼,但又有几人在乎呢!?这就是《红楼梦》的奥秘之处,

然而是薛宝钗不来还好点儿,这薛宝钗一来,她不但身子骨硬,还八面玲珑,直接就对林黛玉构成了威胁!

所以说,袭人的小报告还达不到能把宝黛的爱情 *** 掉,就是没有袭人的小报告,王夫人对黛玉就压根没有喜欢过,因为黛玉是她小姑子的孩子,说不定她们之间还兴许有什么隔阂呢,所以王夫人不待见林黛玉可能是有渊(冤)源的,如果嫂子和小姑子关系紧张,那王夫人就不会让林黛玉嫁给她所谓混世魔王的儿子了!王夫人说宝玉是混世魔王,言外之意就是让你黛玉要离她儿子远点,你就是走的近了,我们也不一定接纳你林黛玉,

所以,林黛玉在贾府一点安全感都没有!整天开心不起来,泪悲凄,心荒凉,只有去葬花,才能宣泄她内心的情绪,忧怜、愁肠、哀殇,离别生死的绝唱,啃噬着林黛玉的心!花开花落谁人知,花落人亡两不知!林黛玉想想,还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吧,这样才体现出自己应有的价值!!

而薛宝钗是王夫人的亲妹妹的女儿,这个答案我们自然就知道了,金玉良缘,总比木石前缘结实的很,人们在现实生活当中,往往都是往好的方面去想,谁都不愿意给自己的儿子说个有病的媳妇儿!林黛玉更深深的知道,她不是薛宝钗的对手,薛宝钗有坚强的后盾!有皇妃表姐的支持,还有妈妈,王夫人的鼎力加盟,等等?!对林黛玉的不利因素!

所以,尽管她和宝玉相爱,但这现实中的层层阻力,她不是不知道?!这么个善良的女孩子,整天不开心,郁郁寡欢!忧虑成疾,泣血声声泪,暗神伤!………!

她也想了,她无力去竞争了,就让她跟宝玉这份感情还是带进坟墓吧!也就应了那句话,最后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玉女吗!?就只有用不染尘,离世的方式落幕!这样更让我们追思林黛玉的纯洁无暇!!!美无瑕疵!!………!

(正月十三)!完稿!(浅读红楼,娱乐就好)!

历史上有哪些通过再婚走上人生巅峰的女子?

大部分人印象里,古人注重女子贞节,一女不嫁二夫,但是在明代之前,人们并不大注重这些。连皇上都不在意这些,再婚女子照样可以进入后宫,走上人生巅峰,甚至生子当皇帝,自己当上太后,甚至皇帝。薄姬,王娡,武则天这几个非常有名。

薄姬,汉文帝刘恒的母亲。

算命王妃命-为什么说历史不忍细读呢

薄姬原本是项羽部将魏豹的妾室,有相士说薄姬“当生天子”,魏豹非常开心,以为自己要当皇帝。谁知道后来魏豹被韩信打败,薄姬也被充入刘邦后宫,但是刘邦一直没有宠幸他,只在宫里做些粗活。

在汉宫中,薄姬与管夫人、赵子儿交好,三人约定,不论谁先得到刘邦的宠幸都不要忘了其余二人。后来管夫人、赵子儿都受到刘邦宠幸,二人也没有忘记薄姬,向刘邦引荐薄姬,并说起三人约定之事。刘邦认为二人能够信守诺言,富贵不忘朋友,实在难得,就召幸了薄姬,之后薄姬生下儿子刘恒,但之后薄姬就很少获得刘邦的宠幸了, *** 在宫中安稳度日。到刘恒8岁时候,被封为代王。后来刘邦驾崩,薄姬清理刘邦姬妾和儿子,戚夫人被制成人彘,儿子刘如意被杀。因为薄姬并不受宠,平时也安分守己,代王也没有表现出什么政治野心,甚至有野史传说薄姬切乳献给吕雉,吕雉准许她出宫,随儿子到封地代国。

吕雉当政期间,薄姬带着儿子在代国韬光养晦,保存实力。吕雉去世后,大臣们商议拥立新帝,为了不让刘家江山落入吕氏之手,大臣议立新帝,认为外家吕氏不善,皆称薄姬仁善,故迎立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尊薄姬为太后。

薄姬也是长寿之人,儿子刘恒去世后,太子刘启(汉景帝)即位,尊母薄姬为太皇太后。

薄姬确实通过二婚,走向人生巅峰,达到了女人的最尊贵的位置,并且得以善终。

王娡,汉武帝刘彻的母亲

汉武帝刘彻的母亲王娡,进宫前先嫁给普通农民金王孙,并且生有一女,就是《汉武大帝》中的金俗。后来,王娡的母亲让人算命,说王娡是“大贵之人,会生下天子”,他的母亲就把他从金家带走,送到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汉景帝)宫中,封为美人。

王美人怀孕的时候,她告诉太子刘启,梦到一轮太阳飞入她的腹中,刘启说“这是大贵之兆”。之后生下刘彻。后来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

最初,在诸位皇子中,刘彻并没有什么竞争力。当时的太子是栗姬生的太子刘荣,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刘嫖希望自己的女儿阿娇成为皇后,提出和栗姬政治联姻,但是栗姬因为馆陶公主常给汉景帝进献美人,分了她的宠爱,拒绝了这件事。

后来,馆陶公主看中了当时四岁的胶东王刘彻,就问刘彻要不要娶阿娇为妻,刘彻回答“要建一个大大的金屋子给阿娇姐姐住”,这就是著名的“金屋藏娇”的故事,也成就了王娡和馆陶公主的政治联姻。

于是,馆陶公主就开始在景帝面前给栗姬上眼药,说她用巫蛊之术诅咒其他皇子。景帝虽然因此不喜栗姬但也没有废太子。反而是栗姬自己作死,景帝病重期间和栗姬说:“如果我死了,你要好好对待其他后妃和皇子”,这就是想让刘荣继位,栗姬当太后的意思。但是栗姬居然却不肯答应在景帝死后善待其他皇子。景帝病好后,就找机会废了太子刘荣。把王娡封为皇后,刘彻立为太子。

景帝去世后,刘彻即位,尊其母王氏为皇太后。

不得不说,王娡是一位非常有政治手腕的女性,通过再婚获的第二次生命,又为本无缘皇位的儿子扫平障碍,拉拢政治助力,最终推上皇位,确实了不得。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本来是唐太宗的才人,期间也并不十分受宠。但是在侍奉太宗的时候,与太子李治见面,并且让李治念念不忘。唐太宗去世后,武才人按照规矩,到感业寺削发为尼。

后来,唐高宗李治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遇到武才人,有心将她纳入后宫。王皇后察觉到高宗心思,因为当时萧淑妃风头正劲,自己无子无宠,就主动帮高宗把武氏纳入后宫,来对付情敌萧淑妃。谁知道王皇后和萧淑妃二人都被武则天反杀,武则天成为皇后,被尊号为“天后”,和高宗共同执掌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

唐高宗病逝,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武则天决定。”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武后被尊为皇太后。

唐中宗李显即位后,拉拢自己的老丈人,与他的母亲武则天对着干。武则天十分不爽没直接废了李显,让儿子李旦继位,朝中一切政事由武则天裁决。到了后来,武则天把儿子李旦也废了,自己称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定都洛阳,在位15年。

武则天老年病重之时,为保李唐江山,又把皇位传给儿子李旦。

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不甘于垂帘听政,直接废了皇帝自己当的,这不是谁都能做的。李显的皇后韦氏也想效仿武则天,与女儿安乐公主毒杀李显,扶李显儿子登上皇位,自己把持朝政,但最后还是被李隆基杀于宫中,并被追贬为庶人,称韦庶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