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别人送米给自己

admin2023-03-04 19:58:1920

梦见别人送米给自己,如果取钱时银行少给1000块钱?

《如果银行少给了2000元,离柜还负责吗?》

原创作者:陈旭

首先感谢邀请。

关于这个问题:

如果银行少给了2000元,离柜还负责吗?

分两种情况……

银行一般会在大厅提示,钞票当面点清,离柜概不负责。

这个规定其实陈旭也很赞成,当面点清,事后说钱少了,这就是耍无赖嘛!

所以我很支持银行这个“钞票当面点清,离柜概不负责”;

问题在于,银行这个规定“钞票当面点清,离柜概不负责”的规定,只针对老百姓,老百姓少拿钱了,银行就用这个对付老百姓……要是银行多给老百姓钱了,这时候,银行就开始耍无赖了,就不遵守银行自己制定的“钞票当面点清,离柜概不负责”规定了。

大家生气在这里啊!

我们下面详细分析……

*** 种情况,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1)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梦见别人送米给自己

(2)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银行说白了是个商业企业,而《合同法》是国家的法律规定,所以《合同法》的级别比银行内部规定,要高很多倍,不是一个等级的概念。

我们根据《消费者权益保 *** 》第二十六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或者减轻、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这种条款只要你有证据,就有胜诉的很大概率。

我们现在过渡到第二种情况……

第二种情况,现实中的实际分析:

我们知道, *** 种情况只是纯理论分析,换句话说,只是美好的幻想。。。

现实中,你去银行取钱,你拿手机全程录像了?没有人这么做吧?

银行有监控录像,但是大家都知道,关键时刻,监控录像往往非常容易“坏了”,一旦银行宣布监控录像坏了,说白了,就没证据了。

所以,现实中,一般你要在银行取钱,少拿钱了,或者从银行取到了伪钞,只要银行坚持自己没错,吃亏的就是你。

案例1:

比如,我一个朋友,就在XX银行ATM取钱,结果少出100元钱,他就打 *** 投诉……XX银行回复,说,他们会调查……

第二天银行回 *** 告诉他,说ATM取款机没有少给钱!

案例2:

我妈一个朋友,还从银行取款机,取出过伪钞,还不都是自己认了。

客观的说,一般银行的出错概率极少,但是一旦银行出错,倒霉的都是消费者。

银行和消费者的地位现实中是不平等的,现实中,你多拿了银行的钱,这搞不好属于犯罪;而银行少给你钱了,只要银行坚持说自己没错,那就是银行没错。

这就是现实。

陈旭

2017.10.21

陈旭精选文章:

富豪的发财思路,穷富的关键所在,穷人知道了必将升官发财

今日头条链接 *** : *** s:// *** toutiao *** /i6408430091080057345/

梦见别人送米给自己

杭州男子野外 *** 被四十米外的美女看到索赔3060元有无道理?

一泡尿3060元,太贵了吧!

当时这名女子在工地上干活,一抬头恰好看到男子在 *** ,十分生气,要求男子负责,按照她们老家的规矩,给她买新衣、发红包、放鞭炮。男子觉得十分委屈,说当时离着四五十米呢。最后,在 *** ,经过协商,男子赔偿女子3060元,女子同意不买红包、新衣啥的了。

这个事件里,女子的要求合不合理,首先要看男子是否构成对女子的侵权,然后侵权的话,再看男子是否需要赔偿金钱。

一、男子是否构成侵权?

《民法典》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此,要构成侵权的话,首先需要男子有过错,其次男子的过错要造成了女子的损害。

这件事里,男子在未在厕所内 *** ,也没有在一个可以避免被他人看到的场所内 *** (女子说男子没对着墙),应当知道这种行为可能被他人看到,当然存在一定的过错。

这种行为可能会给女子造成一定的不适,造成一定的精神损害,因此适当承担侵权责任是合适的。

有些人说,男子的行为是否构成性 *** 扰呢?

《民法典》中确实首次规定了性 *** 扰,也规定构成性 *** 扰的话,需要承担侵权责任。但是,性 *** 扰必须以行为人故意为前提。如果这个事件里,这名男子是故意让女子看到,肯定属于性 *** 扰。然而,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男子是故意行为。因此,男子的行为只是一般侵权,而不是性 *** 扰。

二、男子是否应当支付金钱赔偿。

在这个事件里,男子的行为没有给女子造成物质损害,只是精神损害。

精神损害的赔偿方式有多种,包括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等多种。精神损害抚慰金虽然也是一种赔偿方式,但如果可以通过赔礼道歉、恢复名誉等方式解决的话,一般不应当支持精神损害抚慰金。

之前,相关司法解释曾有规定:“因侵权致人精神损害,但未造成严重后果,受害人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一般不予支持”。现在这一规定虽然被删除,但《民法典》中仍有规定:“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将主张精神损害的前提规定为造成“严重”精神损害。

现在,这名女子就看到别人 *** ,隔了四十多米,就算有精神损害,也不会太严重,完全可以通过男子的赔礼道歉来解决,主张赔偿金钱就有点过了。

但是,既然是在 *** 里双方自愿达成的,不是法院判决的,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毕竟,什么都大不过自愿嘛。

我是法律人家子,关注我,每天学点法律小常识。

你有什么冷知识分享吗?

我的兴趣在语言文字领域,就说两个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冷知识吧!

以最快的速度,说出下面两组汉字的颜色:

*** 组:

应该没有什么难度吧,很快就说出来,我也是!!

第二组:

你是不是在识别第二组汉字颜色的时候,被汉字的意义所干扰,而花了较多的时间辨认出颜色?

即便你知道这是一个坑,你还是无法规避。

绝大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我也是。

好,再来,我们一个个来,手机或者鼠标下滑的时候,以最快速度说出汉字的颜色:

你的速度怎么样?我做这个实验是出奇的糟糕,要两三秒钟才能说出正确的颜色。

我看到YOUTUBE上最糟糕的测试者,要求在一秒钟说出正确的颜色,这家伙几乎每一个都说错:

这个实验是认知心理学上很有名的一个实验,叫做——斯特鲁普颜色与文字实验(Stroop Color and Word Test,简称SCWT):

斯特鲁普效应展示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已是一个自动化的历程。当有一个新的 *** 出现时,如果它的特征和原先的 *** 相似或符合一致,便会加速人们的认知;

反之,若新的 *** 特征与原先的 *** 不相同,则会干扰人们的认知,使人们的所需的反应时间变长。 ---引自 *** 词条:斯特鲁普效应

说简单一点:表示颜色的汉字,如果与文字颜色不一致:字义信息和字体颜色信息发生冲突,会导致大脑有一个困惑的过程,所以,没法快速作出正确的判断。

这种效应叫做斯特鲁普效应(英语:Stroop Effect)。这种现象在汉语、英语、法语。。。。。中都存在。

-------------------------------------------------------------------

但是,假如叫一个不认识汉字的外国人,他能轻而易举的分别。

我现在没办法找一个外国人,我可以找一种你最不可能认识的文字,让你来做这个实验。

就用最奇葩的「猴子文」吧!如下图是「猴子文」的手机输入界面:

这种「猴子文」叫僧伽罗语(Sinhalese):

属【印欧语系】下的【印度语族】,是斯里兰卡主体民族僧伽罗族的语言,是斯里兰卡的主要官方语言。僧伽罗语形成于公元前六世纪。

「猴子文字母」的国际音标注音

你完全不认识下面几个猴子文是什么意思,你就能很快的说出其颜色,因为这个时候你不会被文字的意义所干扰:

其实,猴子文对应的中文意思是「红、黄、蓝、绿、黑」

我们再来用汉字表示,你还能准确的快速的说出颜色吗?不能的,会有所干扰。

如果用汉语拼音表示颜色呢?你可以试一下,相对汉字要容易点。

-------------------------------------------------

维基学院做的【改良版斯特鲁普效应实验】

测试者母语为中文

用【中、英、注音符号】三种文字符号见: *** s://beta.wikiversity.org/wiki/%E6%94%B9%E8%89%AF%E7%89%88%E6%96%AF%E7%89%B9%E9%AD%AF%E6%99%AE%E6%95%88%E6%87%89%E5%AF%A6%E9%A9%97

根据这个实验所做的的统计数据显示,斯特鲁普效应强弱取决于两个因素:

1、语言文字的熟悉程度(母语和非母语):

在【字体颜色】测试项目中,非母语的英文最快反应,斯特鲁普效应影响较弱。

在【词语意义】测试项目中,非母语的英文则需要最长的反应时间。斯特鲁普效应影响最强。

2、文字的特性:

梦见别人送米给自己

汉字的字形与颜色意义密不可分,在做【字体颜色】判断时,反应时间最长,斯特鲁普效应较强。

但用注音符号或者汉语拼音这种表音符号的表示颜色的时候,反应稍微快一点,斯特鲁普效应影响较弱。结论1就是说:越不熟悉的语言,对字体颜色认知干扰越少,所以用猴文字,你完全不受干扰。结论2就是说:汉字因为是独一无二的意音文字,对字体颜色认知干扰,是强于纯粹的字母表音文字,斯特鲁普效应较强。总的来说:汉字能以形索义,形和义联系比较紧密,所以,字义和颜色不一致发生冲突很强,导致我们判断时间加长。

注意,这不是缺点,这是拼音文字不具备的优点。当然,拼音文字也有自身的优点。

汉字,形义结合紧密的这种特点,是可以通过测试脑电波测试出来,诉诸定量定性的科学分析,这是当年很轰动的一项研究,这就是另一个冷知识点,以后有机会在讲。

-----------------------------------------------------------

好,总结一下冷知识点:1、文字信息与文字颜色不一致的时候,会影响大脑对颜色的判断。越释熟悉的文字,判断颜色越慢,越是不熟悉的文字影响越小。2、 *** 奇葩的文字:僧伽罗语,因为僧伽罗文的字母形状个个都像猴子,所以,网上称为猴文字。3、最后介绍一下【斯特鲁普效应】:

【斯特鲁普效应】最早是由自美国心理学家约翰·里德利·史楚普(John RidleyStroop),在193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 论文名字《Studies of interference in serial verbal》,引用量达到一万六千多次。是学术史上最经典的论文之一。

论文信息源:Stroop, J. R. (1935). Studies of interference in serial verbal reaction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18(6), 643.

这种开创性的论文写一篇,就可以称为「著作等身」,够你臭屁一生,如:

图灵讨论奶牛身上的花纹是如何形成的论文,香浓提出信息熵原理的论文、高锟提出光纤通讯的理论模型的论文。。。。。都很短小,但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爱因斯坦在1905年这样的论文一共写了五篇:阐述光电效应、狭义相对论、计算原子数量。。。。。等五篇划时代的小论文,

有哪些知道后最让你细思恐极的冷知识?

说几个医学冷知识吧:

1. 似曾相识?或许只是你的额叶还不发达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法语形容这种感觉,叫做déjà vu,可翻译成似曾相识,记忆错觉。研究表明,大约七成的人会经历这种感觉,特别是15-25岁的年轻人。

英国科学家O'Conner认为déjà vu的出现,是不同大脑皮层竞争和纠错的结果。fMRI证据显示,当志愿者有déjà vu感觉时,与记忆有关的海马体区域并没有活跃,反而是与选择决定有关的前额叶皮层被激活了。

研究者猜测,这是因为前额叶皮层在意识到大脑犯错后,向后方发 *** 纠错信号。这样人就只是感觉似曾相识,而且,这也很好解释了为什么人在15-25岁间最容易遭遇déjà vu,那时前额叶皮层还并不发达。

2 动眼球的时候脖子的肌肉也在动,你知道吗?

在几年前的一个搞笑广告视屏中,摄影师David灵感迸发(脑洞大开),将摄像头安装在小鸡Lizzy头上, *** 成为防抖动效果(笑果)出众的稳定“摄影器材”。他所利用的原理是鸟类依据视野中物体相对位置来保持头部空间位置稳定的能力。我们人类,其实也具备类似的协调头部位置与视野关系的能力,其结构的基础是我们的枕骨下肌群。

枕骨下肌群内含大量张力感受器,协调眼球运动和背部其他肌肉。这部分肌肉每克中含有36束肌梭;相比之下,臀大肌中每克仅有0.7束肌梭。这使枕骨下肌群对张力变化敏感,动作调节精准。 如果要自己体会头部随视野变化的这种反射,可以把你的双手放在头的两边,把拇指放在枕骨下方感受深层组织。闭上眼睛,左右移动眼睛,双手位于耳旁,固定头颅,拇指下便能感受到细微的肌肉张力变化。当眼球上下运动时,这些肌肉也做类似的运动。甚至于你会发现想要不动这些肌肉而单独移动眼球是不可能的,这种原始的反射几乎经历了我们整个脊柱发展的历史。

3.你能单脚跳吗?

幼年时的行为对于成年后的运动能力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其中最有名的例子就是亚洲蹲(The Asian squat),据说只有约10%的欧美人才能完成这一动作。而另外一个例子,则是与巴厘岛人有关的一条传言。 Meshe Feldenkrais是研究运动的专家,有一次著名的人类学家Margaret Mead向他请教关于巴厘岛人舞蹈的问题。巴厘岛人是很优秀的舞者,协调性很好,但Mead却无法教会他们单脚跳。

Feldenkrais经过分析后认为,问题的原因在于巴厘岛人的婴儿错过了匍匐爬行的阶段。巴厘岛人不让他们的婴儿在 *** 个“大米年(7个月)”前接触地板,所以他们从来没有过匍匐爬行。 观察6个月左右的婴儿在早期阶段用腹部在地上移动,我们能看到潜在的体重从一脚到另一脚的移动,当婴儿一只脚回缩时,另一只脚会用力推,建立起这样的协调以后就可以将上半身的体重传递给单侧下肢,这样才有单脚跳。巴厘岛人的头脑里没有经历这个阶段,虽然仍能行走、跑步和跳舞,但不能直接做专门的单脚跳。

4. 疼痛是会转移的

脚踝、膝盖的损伤会“转移”到背部,这听起来就像是本山大叔当年在春晚舞台上的“忽悠”之言,但其中可能真的存在几分科学道理。

传统的解剖学观点中,运动 *** 的力学传导是以肌肉与骨骼为基础,但随着目前对于筋膜的了解日益加深,已经可以明确,深筋膜在联系全身肌肉骨骼,使其成为一个力学的整体上具有重要作用,而既往损伤引起的深筋膜异常粘连的确会导致筋膜力线的病理改变并远程影响深筋膜。

这一观点可以解释一些临床现象,比如,在对那些已感觉不到的陈旧性膝盖或踝关节损伤患者进行 *** 后,他们的一些慢性背部损伤问题也会随之得以解决。我们的临床经验表明,持续的筋膜致密化/纤维化会最终形成代偿性的筋膜连续结构。这样,最初的疼痛会消失,但是深筋膜内病理性力线会随之出现。

当年的小品表演本是旨在突出谎言内容的信口胡来,但如今看来却还真可能有那么几分道理,只能让人感慨:有多少真理在玩笑中被不经意说出。

更多有趣的医学小知识,记得关注我的悟空问答~!

能分享一下你们喜欢的油画吗?

灵遁者:我梦见了画,画下了梦,这是一句我很喜欢的话。滚滚红尘中,你要清楚自己是自己的诺亚方舟,驶向大海,别问归期,甚至彼岸在哪都别问。

灵遁者1988年生于陕西榆林。新生代艺术家,作家,诗人。毕业于西安外事学院。他以非学院的作画方式,让人耳目一新。对于他的作品的作品,总是呈现两极化。

灵遁者以他无师自通的才能活跃在文化界多个领域,影响广泛,“近些年来,多有诗歌,散文,科普作品见于各大媒体。

对于艺术他在散文《如何画好一幅画》中这样写写道:其实世界上只有一种艺术,我们管它叫“思想”当你开始努力迎合市场,迎合评论,迎合别人的时候,你就变为了艺术的“奴隶”,当然这也是幸福的事情。但一定不是最幸福的事情,就我个人而言,我是这样想的。我经常说:“我也自诩是美的传播者。”但我从来不敢去定义“美”,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美和丑能分的那么清楚吗?黑暗和光明哪个更重要?爱和恨怎么诞生?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可以用刀切开,分的很利的东西。艺术更不是这样的东西,你觉得美,它给你力量和思考的空间,那么它应该就是美。美不好定义,但我从来不怀疑美的存在,我每时每刻都提醒自己去发现更多的美。

接下来为大家分享灵遁者先生的12幅油画作品。

1、灵遁者油画作品《新世界》。尺寸:100×100cm

2、灵遁者油画作品《疫情前》。尺寸:50×60cm

3、灵遁者油画作品《深夜的树》。尺寸:50×50cm

4、灵遁者油画作品《迷惘》。尺寸:40×60cm

5、灵遁者油画作品《那个女孩》。尺寸:60×90cm

6、灵遁者油画作品《相依》。尺寸:70×90cm

7、灵遁者油画作品《缺失》。尺寸:90×110cm

灵遁者油画《缺失》

关于这幅画在散文中有提到:很多故事的开头是这样写的:“一个黑色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月明星稀,他们静静地依偎着彼此……”,“……花前月下,她脱下了自己的衣服……”虽然黑色就像我描述的这么性感,但我这幅画的名字是悲伤的,它叫《缺失》。事实上不能从画中看出它究竟缺失了什么?别说你们了,连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它缺失了什么。似乎缺失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只能用“抽象”才能说完。

紫霞剑意指心上人,金箍咒紧锁红尘梦。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33岁未婚,我的母亲担心我没有婚姻。而我看到的是大家是那么的相似,从中国到日本,从日本到意大利,“老龄化”是个社会热词,新生儿在不断减少。 我缺失了很多33岁男人应该有的东西,我应该悲伤吗?你悲伤吗?

8、灵遁者油画作品《天眼》。尺寸:60×70cm

9、灵遁者油画作品《无端》。尺寸:70×70cm

10、灵遁者油画作品《江湖》。尺寸:40×40cm

11、灵遁者油画作品《金钱与人》。尺寸:40×50cm

12、灵遁者油画作品《大西洋底的存在》。尺寸:60×100cm

摘自 *** 学者,艺术家,作家灵遁者油画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