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无法纳入-但就是拿不出证据证明是什么原因

admin2023-03-03 08:37:3219

算命无法纳入,但就是拿不出证据证明是什么原因?

看到你的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提的非常非常贴切,也非常合乎现代社会现状。当然了你的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应该分为三个层次来回答比较合理而已。 *** 个层次就是“理论”是代表什么含义呢?把这个问题解读清楚才能判断是否正确而已。所谓理论我个人认为《理》是(理)是道理。(论)是通过时间与实践活动反复验证过的文字语言表达出来的文章(用通俗语言表达就是符合自然规律法则逻辑思维的文字语言的推理论文)。第二个层次就是即要符合自然发展规律也要符合天地自然四时变化之规律的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总结出来的一套完整体系(用今天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这一套理论能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方能为正确的。第三个层次就是要彻底弄懂“证据”是什么含义呢?否则所有的东西也无法拿出来证据来证明是否是正确的。我个人认为所谓证据其实就是通过时间验证与实践活动验证之后总结出来的一种验证体系理论。也就是无论是用文字理论开推理还是实践活动来验证都不会出现问题的理论就是正确的。而且这两者可以互为证据来推导验证就可以了。当然了“见仁见智”而已。

其实这个就好比现在很多人认为现代科学很科学那么谁又能拿出来证据证明呢?

算命无法纳入-但就是拿不出证据证明是什么原因

相士给她卜的一卦为何又那么准?

汉文帝的母亲薄姬,乃是汉初一位被低估的女人,本为私生女的她先是进入魏王魏豹宫中,在魏豹被韩信击败之后,薄姬随之被俘。此后她又成功引起刘邦的注意,得以进入刘邦后宫,并不受宠的她却能通过良好的人脉成功怀上龙种,而又成功躲过吕后的算计,转而在“诸吕之乱”后成为更大赢家,若说她没有一点手段,显然不太可能。

△薄姬影视形象

薄姬先嫁魏豹,许负算命称其将生下天子,魏豹信以为真反叛刘邦

薄姬的父亲薄氏乃是吴郡人,秦灭六国之后,他与前魏国宗室之女魏媪私通,生下女儿薄姬。后来,薄姬的父亲去世,她便由母亲抚养长大。

随着秦末天下大乱,原六国贵族后裔纷纷起兵反秦,作为魏国的宗室,魏豹便和其兄魏咎起兵,一连夺下魏国旧地20余城,魏咎逐被陈胜封为魏王。秦将章邯打败陈胜之后,魏咎纵火自尽,魏豹于是又跟随刘邦、项羽作战。项羽大封天下之际,魏豹也因功被封为西魏王。此时薄姬也已经长大成人,魏媪于是便将自己的女儿薄姬送进了魏王宫中。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之后,没想到天下很快再度陷入大乱,刘邦趁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重返关中,一统三秦之地,并趁着项羽陷入齐地叛乱之际,开始向东发展。面对如日中天的刘邦,魏王魏豹自知不是对手,于是便投靠了汉王刘邦,与其一起攻打项羽。

△西魏王魏豹和薄姬

汉二年(前205年),魏王魏豹跟随刘邦攻陷西楚都城彭城,却没想到项羽从齐地仅带了三万精骑回援,便将刘邦五十六万大军打的大败,面对项羽的追击,刘邦一直退到荥阳才重新稳住阵脚,楚汉争霸开始进入对峙阶段。

也就是这一时期,薄姬的母亲魏媪请许负到魏王府给薄姬算卦、相面,《史记·外戚世家》有载,“媪之许负所相,相薄姬,云当生天子”,许负说薄姬相貌大贵,将来生下的孩子一定能当天子。

△许负乃西汉初著名女相士

听到许负的话,魏豹顿时兴奋无比,再加上刘邦刚刚被项羽打的大败,魏豹于是便趁机脱离刘邦,意图在楚汉争霸中保持中立态度,坐看两虎相争,将来则称霸天下。然而,魏豹没想到的是,许负说的薄姬之子,并非魏豹的孩子。

魏豹败于刘邦,薄姬被俘进入刘邦后宫,隐忍半生终成最后赢家

魏豹一心想着为“儿子”打下一片江山,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他的所作所为很快便招来了刘邦的报复。汉二年(前205年)秋,为了避免双线作战,刘邦派韩信、曹参、灌婴等人率军进攻西魏,魏豹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献城投降,举家被俘。

△刘邦影视形象

薄姬被俘之后,先是被送进了宫中织布的工房。一次,刘邦到织布工房来视察,薄姬凭借自己的容貌立即引起了刘邦的注意,逐被纳入后宫。

然而,薄姬入宫一年多,也始终没能得到汉高祖刘邦的临幸。不过,身在后宫的薄姬却并未闲着,而是在不断拉拢人脉,通过少时玩伴管夫人、赵子儿的引荐,薄姬这才得到刘邦的临幸。然而,薄姬却对刘邦说了一句极有意思的话,她说,“昨夜我梦见有苍龙盘踞在我的肚子上”。要知道,异象这种东西在古代还是很有市场的,刘邦听后也认为这是显贵的吉兆。

而正是这一次临幸,薄姬竟然就有了身孕,并于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生下儿子刘恒。而自从生下刘恒之后,薄姬便很少再有机会见到刘邦。

△薄姬和汉文帝刘恒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去世之后,戚夫人等曾经深受刘邦宠爱的嫔妃全被吕后幽禁,而薄姬却因祸得福,得以跟随儿子刘恒前往封地代地。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诸吕之乱”爆发,吕后家族被屠戮一空。经过朝臣的商议,代王刘恒被立为皇帝,薄姬则顺利成为了太后,而窦漪房则成为了皇后。

以前的人们把有的职业称为下九流?

东汉班固著《汉书》最后有一篇《古今人表》,就把人分为了九品,品评标准是人的平行为主,功劳或学术大小为参考。

但需要注意的是,《古今人表》中是具体到个人的品评,后世所谓的九流,则是对人类职业的划分,两者是有区别的。

九流

九流有两种意思,一是对人类职业行业的划分,另外,中国古代对各家学术的总称,也叫九流:

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这就大学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明确自己的意志,有自己坚持的东西,其实还有一家叫做小说家,他们不属于九流,如果要放在一起合称应该叫“十家”。

这是因为小说家不需要明确自己的意志,最重要的是整理各种传说,然后迎合读者写成作品。

上九流

上九流的划分有很多种,在人类社会中,是以帝王为最上等,以商为最下等,分别是:

算命无法纳入-但就是拿不出证据证明是什么原因

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但最主流的说法,把 *** 也放在了上九流中,分别是:

佛祖、仙、皇帝、官、烧锅、当、商、客、庄田

佛,特指佛祖释迦牟尼;仙是道家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等级更高的;再往下皇帝自不用说;官是指所有大小官吏;烧锅是酒厂,古代没有什么工业技术,酒厂就是最牛的;当指当铺、商指商贾、客指庄园主、田指农夫。

中九流

中九流整体比上九流低一等,以现代来说,就相当于是中产阶级了:

举子、医生、相命、丹青、书生、琴棋、僧、道、尼

中九流都很容易理解,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下九流

下九流自然是社会地位更低那一部分人,

巫、娼、大神、梆、剃头、吹手、戏子、街、卖糖

巫是指巫师,画个符驱鬼什么的;娼是指娼妓;大神相当于巫医, *** 那种;梆就是更夫;剃头就是理发师;吹手指吹唢喇这一类人,谁家有红白喜事就会请他们去吹拉弹唱;戏子就是梨园唱戏的;街指乞丐;糖是吹糖人的。

以上3等划分,每一等分九流,加起来也不过27种职业,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又岂止27种职业可以概括呢?

所以这种划分非常笼统,上九流不用说,金字塔顶端本来人就少,但下九流那可真是鱼龙混杂,你比如说吹手,谁家有个红白喜事,难道只需要吹唢喇的就够了吗?当然不是,打鼓的、拉二胡的,都包含在这其中;再比如剃头的,古代剃头没有固定地方,都是挑着担子到处走,所以那些类似职业,如拉车的、修脚的,也属于剃头这一类。

我表姐是人力资源部的?

题主表姐是人力资源部的,最近公司 *** 两位销售,但销售卷款跑路了,为此你表姐现在无法向上级交代,题主想清楚应该怎么办呢?

我也是做人力资源的,有时也涉及 *** 工作,曾经也 *** 过销售岗位,但是我没有想明白,两位销售卷款跑路给人力资源部的人有多大的关系呢?难道说怪人力资源部在 *** 时把关不严吗?

其实我认为现的重点不是追究哪个部门来承担责任,就算要承担责任也不是人力资源部,而是销售部和公司本来的管理出现问题。

为此我的分析如下:

01.员工一线员工,应该尽量避免接触现金的机会。

公司一线员工,其实应该做好避免能够接触到现金的机会,尤其是销售岗位的员工,尤其如此。

我刚入职场在一家销售型企业做过黄页与网站的销售工作,当时我公司一员工在与客户销售产品服务后,费用是直接收取的现金。其中存在两个因素:

客户给该销售人员合作比较长时间,大家彼此信任。

该员工为老员工,公司对其还是很信任的。

但就是这样的信任,导致该员工拿到现金后就直接跑路了,具体金额不详。公司虽说出于人道考虑并没有报警,只是要求该员工马上把钱退回公司,否则将报警处理。

约半月后该员工回公司办理退钱手续,同时办理了离职手续,最终因为什么原因不得而知,但是自从那次事件后,公司收取任何一笔广告费用,全部要求对方公司对公转帐。或者让分公司领导去收取。杜绝基层员工直接接触现金。02.销售部门应该检导,新员工为什么能够接触费用款项,导致最后卷款跑路。

销售部门领导应该检查自己对员工工作的关心不够,不员工收取现金的情况不了解,平时没有做好员工的思想教育,导致员工最终出现偏差。

同时对于现金的收取,公司没有危机意识,过于相信人员本性。所以部门领导应该检查自己的管理方式是否妥当。

03.公司应该重新审视现金管理制度,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出现这样的情况,对于人力资源部、销售部门、公司来讲其实都不愿意发生,除反应该员工素质问题外,也反应出公司的现金管理进行漏洞。

所以这时大家讨论的不是追究哪个部门的责任,而是应该讨论如何把销售款追回,同时优化公司的现金管理制度,避免同类事情再次发生。

算命无法纳入-但就是拿不出证据证明是什么原因

人力资源部在此次员工捐款跑路事件中,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呢?

01.人力资源部我认为是对拟录用人员的背影调查方面存在出现缺失,这也是各销售型企业容易疏忽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我们不是权力部门,我们不能直观的检查出应聘者的背景资料,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背景调查来弥补不足。

02.对于涉及经济或者现金的工作岗位, *** 还是通过请求通过公|安 *** 进行了解,避免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员混入公司中,给公司造成损失。

03.做好后期的员工关系,及时了解员工的心理动态,出现异常及时向公司领导报备,做出适当的预防措施。

综上所述:题主表姐是人力资源部的,最近招了两名销售,发生销售卷款跑路,题主表姐无法向公司交代。其实这件事情给人力资源部关系不大,更多的应该是销售部门领导的管理出现漏洞和公司的现金管理出现漏洞。但是说不说明题主表姐就没有任何问题,对人员的背景筛选上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为销售人员的跑路没有做好最前期背景把关。而现在问题发生了,题主表姐更应该做的是,如何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人力资源部以后应该需要做些什么才对,这才是公司想看到的,而不是由谁来承担责任或者为此次事件买单。

作者介绍:荷在职场---专注职场领域,发表职场观点,请大家【关注】我吧,我将持续提供职场资讯。

西汉的窦太后和东汉的窦太后是什么关系?

不管承认不承认,你都要承认一个事实:窦氏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后族,他们历经九百多年,在西汉、东汉和唐朝出了五位皇后,而西汉的孝文皇后窦漪房就是开启家族神话的 *** 人。

这五位皇后分别是:西汉汉文帝“孝文皇后”窦漪房,公元前180年封后;东汉汉章帝“章德皇后”窦氏,公元78年封后;东汉汉桓帝“桓思皇后”窦妙,公元165年封后;唐朝唐高祖“太穆皇后”窦氏,公元618年追封;唐朝唐睿宗“昭成皇后”窦氏,公元710年追封。

在宋朝以前,太后喜欢让皇子、皇孙娶娘家侄女、侄孙女,靠联姻的方式延续娘家人的富贵。不过,由于外戚与皇权、外戚与士族集团之间是“天敌”,这就导致外戚家族往往不超过两代就走向衰败。

比如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的侄孙女嫁给了孙子汉景帝,却最终被汉景帝废掉了。再比如汉元帝将表妹许氏嫁给了儿子汉成帝,同样许后也被废黜。

总归一句话:富贵太大,没有哪个家族能在虎视眈眈中当“外戚钉子户”。

但这个规则却被窦氏家族打破了,他们居然跨越千年的障碍,在西汉、东汉、唐朝三朝为外戚。那么这些皇后们之间真的是一家人吗?又是什么关系呢?

要缕清他们的关系,就必须从三个人谈起,他们分别是窦漪房、窦融和窦毅。

窦氏家族发达的根系——窦漪房

窦漪房的故事绝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她原本是吕雉身边的宫女,河北清河人,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平民百姓之家。

窦漪房入宫时已经父母双亡,就剩下一个四五岁的弟弟窦广国,姐弟俩一分别就是二三十年。

刘邦去世后,吕雉为了拉拢刘氏子弟,将她身边宫女赏赐给诸王,窦漪房就是其中之一。

窦漪房原本想回到家乡赵国,她私下向负责分配的宦官行贿。宦官收了贿赂,却不知道什么原因竟然将她分配到了穷乡僻壤的代国,成了代王刘恒的侍妾。

“线头掉进针眼”的事发生了,刘恒放着一众娇妻美妾不喜欢,偏偏就喜欢这位苦巴巴的窦漪房。不久,幸福再次来敲门,吕雉死后,功臣派诛杀了吕氏一族和汉惠帝的儿子们,把金灿灿的皇冠强行戴在了寸功未立的刘恒头上。

紧接着,天上又降下斗大的馒头砸在窦漪房的脑壳上:刘恒的嫡妻和四个嫡子都莫名其妙地死了,窦漪房神奇地从小妾翻身做了嫡妻,一顶珠光宝气的凤冠戴在了她的头上。

窦漪房当了皇后之后,立刻向天下发出通告寻找当年失散的弟弟。几经周折,姐弟俩还真的重逢了。有皇后姐姐的照应,窦氏家族迅速崛起,成为西汉帝国的名门望族。

汉景帝刘启就是窦漪房的儿子,从此汉皇刘氏血脉里种下了窦氏的基因。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就是汉景帝的六世孙,汉文帝和窦漪房的七世孙。

窦氏家族二次崛起的牛人——窦融

随着西汉的灭亡,窦氏家族也从吃 *** 的豪族变成了赚工资的小士族阶级。窦融出场了,他是窦广国的七世孙。

为了生存,窦融早年从军,参加了新朝时期平定农民 *** 的战斗,因功授封建武男。你说巧不巧,窦融的 *** 个爵位“建武”居然就是后来东汉帝国的 *** 个年号。

虽然获得了爵位,但说实话,因为王莽过度滥封,导致新朝的爵位不太值钱,公侯一箩筐,伯子男烂一地,窦融的男爵跟老祖宗的地位差得太远。

窦融的心很大,他将妹妹嫁给了王莽的堂弟王邑为妾,靠王邑的提拔在长安的贵族圈混了个脸熟。不久,一纸任命书下来——巨鹿太守。

一般人看的这个任命肯定欢欢喜喜地去上任,而窦融却作出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事,他走后门请求放弃巨鹿太守,而是改任张掖都尉。

巨鹿在富庶的河北,张掖在黄沙遍野的河西走廊尽头,这笔买卖像极了“五毛钱俩,一块钱不卖”,脑子长了多大的瘤子才能干出这事?

直到若干年后人们才发现,窦融不是算不过来账的大爷,而是精到骨髓的“奸商”!原来,他认定天下很快就会大乱,张掖那地方虽然偏远,但易于偏安自保,且那地方是个大粮仓。

窦融到了张掖后,就与河西五郡的太守搞了“河西联盟”,被推举为首领。就这样,当全国打成一锅粥的时候,河西成了世外天堂。

再后来,窦融独具慧眼,把股本投给了刘秀,并且协助刘秀夹击陇西军阀隗囂。刘秀统一天下之后,窦氏家族一飞冲天,成了帝国最显贵的家族:“一公、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相与并时。自祖及孙,官府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数,于亲戚、功臣中莫与为比。”

窦融的儿子窦穆娶内黄公主,孙子窦勋又娶泌阳公主。东汉的 *** 位窦皇后出现了,她就是窦勋与泌阳公主的女儿,窦融的曾孙女,史称“章德窦皇后”,嫁给了刘秀的孙子汉章帝刘炟。

不过这位窦皇后名声不大好,她没有生过孩子,却抢了梁贵人的儿子,并杀害了梁贵人,这个被抢的孩子就是后来的汉和帝刘肇。

汉和帝即位时才9岁,大权自然就落在了窦太后的手上。窦太后大肆提拔窦家子弟,窦氏一族权倾朝野。尤其是她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这家伙居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刺杀了皇族子弟都乡侯刘畅。

为了平息众怒,窦太后想出一个奇招——让窦宪率兵攻打匈奴,以军功赎罪。谁也没想到,这个被人戳脊梁骨的自私主意竟然创造了一个历史,窦宪灭了北匈奴,在燕然山刻石纪功,成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大事件之一。

如此一来,窦家就更跋扈了。于是剧本开始重复,汉和帝长大后在宦官们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杀掉了窦宪,以及窦氏子弟数十人。

窦太后也差点被废掉,汉和帝看在她的养育之恩上,还是给予了她太后的待遇。

东汉的第二位窦皇后窦妙是窦武的女儿,窦武是窦融的玄孙。汉桓帝的名声不大好,其实这也是一位很有追求的皇帝,他更大的理想就是干掉梁氏、邓氏、窦氏这些豪门家族。

在废掉了邓皇后(邓禹玄孙女,名邓猛女)之后,汉桓帝原以为可以自己做一把主,却遭到了大臣们的激烈反对,最后迫不得已立窦妙为皇后。

汉桓帝无后,他死后,窦妙以太后的身份立11岁的宗室子弟刘宏为帝,即汉灵帝。汉灵帝同样不喜欢豪门集团,于是他大肆提拔宦官。

豪门士族集团当然不干了,于是他们鼓动大将军窦武,企图杀光掌权的宦官们。谁知窦武做事婆婆妈妈,没等到行动那天计划就泄露了,结果弄得自己被宦官反杀。

窦武死后,窦妙被软禁。但汉灵帝看在窦妙拥立之功上,没有废黜她的皇后之位。

窦氏家族三次崛起的枢纽——窦毅

东汉灭亡后,窦氏家族再次进入一个低谷期,甚至连血缘关系都有点说不清了。

此时已经进入南北时期,北周有个叫窦毅的骠骑大将军出场了。有人说,这个窦毅其实是出身于豆卢氏,鲜卑慕容氏的分支,也有人说他们就是窦融的后人。

为何会有这个争执呢?原来,东汉灭亡后,北方出现了大规模的胡汉融合,很多胡族出现冒姓汉姓的情况,豆卢氏就是在那个潮流下改姓了“窦”。

这虽然是事实,但用在窦毅身上未必合适,因为当时还有一个插曲。在宇文泰掌权时,为了拉拢 *** 豪族,他曾经下令给这些 *** 豪族赐鲜卑姓,比如李渊的祖父李虎被赐姓“大野氏”,杨坚家族被赐姓“普六茹氏”,窦氏被赐姓“豆卢氏”。

这就说明,窦毅也有可能被赐姓“豆卢氏”,只是后来又改了回来。我们姑且按窦氏家族的自称,把他们当作窦融的后人吧。

窦毅有个女儿,嫁给了李渊。这位窦氏在当时是个名气很大的小美女,李渊靠两支箭分别射中孔雀的两只眼睛抱得美人归,留下了“雀屏中选”的典故。

公元618年,李渊建国登基,追封已故去五年的窦氏为皇后,史称“太穆皇后”。

唐朝第二位窦皇后的身份有点绕人,但非常有趣。李渊有个女儿襄阳公主,被嫁给了李渊的表侄窦诞,生子窦孝谌。窦孝谌有个女儿窦氏嫁给了唐睿宗李旦,生子李隆基(唐玄宗)。

如果你一时理不清他们的关系,我给你捋一下。按李家的族谱,李隆基是李渊的孙子的孙子,按窦家的关系论,李隆基又是李渊的外孙的外孙。也就是说,李隆基的爷爷的爷爷是李渊,李隆基的外公的外公也是李渊。

这位窦皇后跟太穆皇后一样,是追封的,而且她死后连尸骨都无处可寻。造成这个悲惨命运的根源在武则天身上。

当初李旦被老妈废掉后,全家被拘禁。武则天身边有个韦团儿的婢女,她给武则天打小报告说:“皇嗣妃刘氏和德妃窦氏同谋,施巫蛊,诅咒你早点死。”

武则天大怒,将两位儿媳召入宫中,从此二人下落不明。李旦凭空丢了俩老婆,也不敢找老妈要,以至于李旦复位后根本没地方找她们的尸骨。

公元710年,李旦宣布追封窦氏为皇后,并以招魂的方式将她安葬于靖陵。

唐朝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庶族阶级的时代,豪门时代彻底被终结了。窦氏家族再次崛起的土壤没了,千年传奇终于画上了句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