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年属性-如何区分阴年和阳年

admin2023-03-03 04:22:3372

丁酉年属性,如何区分阴年和阳年?

阴年、阳年的划分是紫微斗数的算法,按照年份五行的阴阳来确定的。

具体来说,不同年份对于不同的天干,不同的天干对应特定的五行,五行分阴阳,五行的阴阳属性决定了年份是阴年还是阳年。

凡事天干五行属阳就是阳年,天干五行属阴就是阴年。比如2016年丙申年,丙属阳火,今年是阳年,2017年丁酉年,丁属阴火,明年是阴年。

由于阳性天干分别对应4、6、8、0、2等偶数结尾的年份;阴性天干分别对应5、7、9、1、3等奇数结尾的年份。也说是说,年数的最后一个是偶数的,就是阳年。年数的最后一个数字是奇数的,就是阴年。

丁酉年属性-如何区分阴年和阳年

9月15号是8月几号?

2021年9月15日周三,农历八月初九,是辛丑年,丁酉月,丙寅日。日干丙火属性为阳,有光明之象,生在丁酉月秋日,财星旺相,比劫透干相助,利于收获进步,行事顺利,日干支相生,要豁达包容,丙火生在酉月,财星旺盛,得天时之利,利于赢得支持,获取帮助,有助自我完善,事业推进。

属相是按打春算还是大年初一算呢?

属相是附属在地支中,固定与地支搭配的,地支变,属相就变。现行之法,十二地支固定搭配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我国民间历法,习惯了用农历,而一些人对农历不是很了解,常有理解错误的,以为农历就是阴历,是我的自己的,特有的,这个看法是有偏差不全面有错漏的。农历是阴阳合历,不单单是阴历,更有阳历。二十四节气使用,就是阳历之一种。阴历我是月亮历,是反映月相变化的。说大年正月初一,就是阴历。打春,说的立春节气,这是节气历,即阳历一种。由于阴阳历合用,有人就混而不分了,以为节气是附在阴历中的,这已主次不分,本末倒置了。在阴阳历法中,阳历的作用是大于阴历的,是阳历为主为重的。阴历只反映了月相变化规律,直观,形象,易记,但对农业生产,人的生活帮助影响不大。用阳历,使用节气,就能清楚四季变化更替,日夜长短,冷热寒暑变化不同,物候天气变化状况,从而指导农耕与人的生产生活。

我国民间习惯使用农历,依传统,还习惯用干支纪时,而创造了干支历。干支历纪时是有固定之法的。这里问属相按打春算还是以大年正月初一算。这就关乎干支历纪时年干支变化 *** 的问题了。现行的干支历,年干支的变化是以立春终始点的,既不以公历的元旦为始,也不以阴历的正月初一为始,而是以节气的立春为界为终始。交立春前属上一年干支属相,交立春后变换成下一年干支属相。如今年正月十一立春前都是己亥猪,交立春后才变成庚子鼠。

丁酉年属性-如何区分阴年和阳年

丁酉年属性-如何区分阴年和阳年

这四个节气的前一天为绝日?

先看字面的意思“绝”就是断绝和终止的意思,“绝日”也就可以理解为是旧的日子里的最后一天。农历的这四个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对应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开始。

“绝日”的含义

那么四季有开始必然就会有结束,则四个节气的前一天,自然也就成为了四季结束时的最后一天。而古人称呼穷尽或是死亡等类似相关概念就用一个“绝”字来代表,是不是很绝。

所以,四个节气结束的前一天,如果用一个能让人印象深刻的名字来表示出来,那么没有比“绝日”所代表的含义更加的合适了。所以,最后一天即“绝日”也,根本毫无违和感。

“绝日”的由来

古人的智慧,是我们穷其一生都要好好研究的,对于这个“绝日”当然也不会例外,为什么会出现“绝日”这种说法呢?

原来啊,古人比较擅长“五行学说”,能将构成万事万物所有的元素,都可以用“五行元素”中的“金木水火土”等五种元素划分出来,当然一年四季中的“春夏秋冬”也不可能逃出这样的划分。

春夏秋冬对应了五行中的木火金水

那么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春夏秋冬”的“五行元素”对应表,即冬季对应五行中的水元素,春季对应五行中的木元素,夏季对应五行中的火元素,秋季对应五行中的金元素。

如果,单纯从四季的属性来看,古人对四季五行元素的划分还确实是像这么回事,至少我认为是非常形象的,而且是有代表性的。

具体来看,冬天比较冷,用水元素对应,有一种冷飕飕的感觉,比较贴切。夏天比较热,用火元素来对应,是不是能体会到有一种 *** 辣的感觉。

秋天已经是比较凉快了,所以用了金元素来代表,则有一种摸到金属的感觉。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长,最能代表生命茂盛的这个季节的当然就属草木了,所以用了木元素来对应春天。

虽然我十分地欣赏古人的这种用五行学说来划分事物元素的 *** ,但是在这个问题里需要讨论的不是古人的智慧如何如何,因此就不做过多的熬述了。

“四绝日”的由来

话说回来,既然我们都知道了,四季春夏秋冬可以用木火金水等四种元素来对应,而且四季的开始是用四个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来表示,那么四季结束的前一天,是不是也可以用一个什么日子来表示呢?

以古人的智慧,这些对于他们来说是小事一桩。表达最后的、已经穷尽的意思,不是可以用“绝”字来表示吗?那么,为何不将四季的这最后一日称为“绝日”呢?于是困扰古人的这个命名问题就这么得以解决。写到这,我怎么突然有一种被逼上了绝路的感觉,幸好只是“四绝日”。

这就是“四绝日”的由来,更深层次的理解是,“四绝日”是四个季节的最后一天。可以这样来理解,首先说立春,这一天意味着春季的开始,冬季的结束,即立春之后大地就开始回春了,春暖花开了,那么它之前的一天则意味着寒冷即水(冬)正式结束了,也就是冬绝了,因此也可以称呼这一天为“冬绝日”。

其次来说立夏,这个节气代表春天已经结束了,夏天也正式开始了,大地即将迎来 *** 辣的太阳直射的考验。那么在它的前一天,可以说温暖的春天就此结束,也就是木(春)已绝,所以也可以用“春绝日”来代表这一天。

立冬

再来说说立秋,毫无疑问这个节气代表了夏天的结束,这时秋风阵阵、凉意来袭,意味着秋天的来临,而立秋的前一天火(夏)就绝了,所以也可以用“夏绝日”来表示这一天。

对于立冬而言,是同样的道理,这个节气的到来说明秋天结束了,凛冽的寒风吹起让人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而立冬前的一天金(秋)就绝了,当然一样就可以用“秋绝日”来表示这一天了。

古人为什么设立“四绝日”?

古人煞费苦心地在四个节气之前又设立了“四绝日”,到底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以古人的聪明才智不会平白无故地想出这些个花花名词来故弄玄虚的,所以,其实答案也就很简单了,古人就是为了提醒自己和提醒他人,不要忘记了在这一天是有禁忌的。那会有什么样的禁忌呢?

因为古人迷信啊,正如前面所说“绝”的有穷尽、死亡、气绝等的意思。所以在“四绝日”这天,古人的禁忌几乎是所有的事情 *** 都不要去做了,其中当然也包括出行上任嫁娶进人迁移开市立券祭等重要的事件。

秋分

道理是很明显的,古人认为在“四绝日”这一天,所做的一切都是不吉利的,都不可能会心想事成的。所以,与其出门“碰钉子”了,倒不如无所事事宅在家中更为稳妥些。

由“四绝日”衍生出来的“四离日”

另外受到类似“爱屋及乌”这种思想的深刻影响,古人运用了相同的道理,又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这个四个四季真正开始的前一天,称其为“四离日”。同样的道理,“四离日”也被古人认为是不吉利的一个日子,所以诸事禁忌。

这样一来,按照古人的禁忌,在一年之中,至少就有八天是什么事情都做不了的,分别是“四绝日”和“四离日”。

夏至

“老黄历”确实已经过时了吗?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很多时候已经是不会再去看“老黄历”了,更多的是将“老黄历”看成一种娱乐、一种消遣。时光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古人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底蕴,看来我们只能作为一种信仰来看待了,实在没有必要去学习古人、效仿古人。

今天如果我们任何做事依旧还要看“老黄历”,讲究这个禁忌,那个禁忌的话,那么我们势必会再搞出更多的“绝日”和“离日”,如此一来,我们的运载火箭、载人空间站等,可能永远只是停留在梦想阶段,永远无法实现了。

冬至

在这样的假设下,“科技兴国”也只能永远是一句口号了。还好我们没有生在古代,没有“绝日”和“离日”的羁绊,让我们最终实现了载人进入太空的梦想。国之盛如斯,科技进步如斯,非常非常地幸运,我们见证了这样的奇迹,我们也见证了伟大祖国的崛起。

2017丁酉年邮票金发行?

实话实说,毫无价值。邮票的价值在于邮政用途。他的价值在于记录了当时的历史,邮路,以及邮政的各种记录。在现今社会,邮票本身都已经脱离邮政业务本身。新邮也无非是印刷品和画片。更不要说所谓的贵金属邮票。不伦不类没有价值。建议可以把精力放在清民区以及国内1980年以前邮票和邮政史收集上去。收藏历史才是集邮的真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