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丁未年-请说出亲自见证过哪些中医疗效
成化丁未年,请说出亲自见证过哪些中医疗效?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
张圣家两百来口人,伤寒来了感染了十分之七,死亡了三分之二。张仲景勤加学习博采众长,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后,自称虽然不能把病都治好,但起码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跟着我的法子走,大概能治好一半多点。
医圣张仲景对付伤寒尚且如临大敌,不知道后世的大佬们怎么就这么自信?
中华史料浩如烟海,十数年一“疫”,数十年一“大疫”。青史上寥寥数笔,背后是多少生离死别?传说中的名医呢?
公元前369 年,烈王七年,子年,秦国大疫。
—— 《史记· 六国年表》
公元前243 年,秦始皇赢政四年,戊午年,天下疫。
—— 《史记· 秦始皇本纪》
公元前181 年,汉高后七年,庚申年,南粤暑湿大疫。—— 《汉书· 南粤传》11 年,新王莽始建国三年,辛未年,大疾疫,死者过半。——《后汉书· 刘玄传》16 年,新王莽天奉三年,丙子年,二月大疫,冯茂在句町,士卒死于疾疫者十有六七。——《后汉书· 王莽传》22 年,新王莽地皇三年,壬午年,大疾疫,死者且半。——《后汉书· 刘吉传》38 年,建武十四年,戊戌年,会稽因大疫而死者万数。——《后汉书· 钟离意传》44 年,建武二十年,甲辰年,马援在交趾,军吏经瘴疫死者十之四五。——《后汉书· 马援传》162 年,延熹五年,壬寅年,皇甫规在陇右,军中大疫,死者十有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后汉书·皇甫规传》169 年,建宁二年,己酉年,疫气流行,死者极众。——《备急千金要方·伤寒》208 年,建安十三年,戊子年,十二月,大疫,魏军吏士多死。——《三国志·魏志武帝纪》223 年,黄初四年,癸卯年,三月,宛许大疫,死者万数。——《三国会要》、《宋书·五行志》252 年,太元二年,壬申年,夏四月,围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三国志·吴志·孙亮传》253 年,嘉平五年,癸酉年,四月,新城大疫,死者大半。——《宋书·五行志》273 年,泰始九年,癸巳年,吴疫,三年内仅京都死者竞达十万。——《宋书·五行志》322 年,永昌元年,壬午年,十一月,大疫,死者十有二三,河朔亦同。——《宋书·五行志》376 年,太元元年,丙子年,冬,大疫,延至明年五月,多绝户者。——《宋书·五行志》397 年,隆安元年,丁酉年,八月,北魏大疫,人与马牛死者十有五六。——《北史·魏本纪》423 年,宋景平元年,癸亥年,魏,士众大疫,死者十有二三。——《北史·魏本纪》468 年,魏皇兴二年,戊申年,十月,豫州疫,民死十四五万。510 年,魏永平三年,庚寅年,四月,平阳郡的禽昌和襄陵二县大疫,死二千七百三十人。——《魏书·世宗宣武帝纪》598 年,隋开皇十八年,戊午年,九月,汉王谅师遇疾疫而旋,死者十 *** 。——《隋书·高帝纪》612 年,隋大业八年,壬申年,大旱疫,人多死,山东尤甚。——《北史·隋本纪》682 年,唐永淳元年,壬午年,加以疾疫,自陕至洛,死者不可胜数。死者枕籍于路。——《旧唐书·五行志》、《旧唐书高宗纪》687 年,唐垂拱三年,丁亥年,是春自京师至山东疾疫,民死者众。——《旧唐书·中宗纪》762 年,唐宝应元年,壬寅年,江东大疫死者过半。——《新唐书·五行志》763 年,唐广德元年,癸卯年,江东大疫,死者过半。——《旧唐书·代宗纪》789 年,唐贞元五年,己年,是夏淮南浙东西福建等道旱,并泉多涸,人渴乏,疫死者众。——《旧唐书·德宗纪》880 年,唐廣明元年,庚子年,春末,贼在信州疫疠,其徒多丧,赋众疫疠。——《旧唐书·僖宗纪》992 年,宋淳化三年,壬辰年,六月,京师大热,疫死者众。——《宋史·五行志》1033 年,宋明道二年,癸酉年,南方大旱,因饥成疫,死者十有二三。——《文献通考·物异》1075 年,宋熙宁八年乙卯年,南方大疫。两浙贫富皆病。——《梦溪笔谈神奇》1127 年,南宋建炎元年,丁未年,三月,金人围汴京,城中疫死者几半。——《宋史·五行志》1131 年,南宋绍兴元年,辛亥年,六月,浙西大疫,平江府以北,流尸無算。
——《宋史·五行志》1132 年,南宋绍兴二年,壬子年,春,涪州疫,死数千人,会稽时行痢疾。——《宋史·五行志》、《续名医类案·痢类》1161 年,金正隆六年,辛巳年,诸道工匠至京师,疫死者不可胜数,天下 *** 然。——《金史·完颜匡传》1164 年,南宋隆兴二年,甲申年,冬淮甸流民二三十万,避乱江南,结草舍遍山谷,暴露冻绥,疫死者半,仅有还者亦死。是岁浙之铠饥民疫者尤众。——《宋史·五行志》1181 年,南宋淳熙八年,辛丑年,行都大疫,禁旅多死。宁国府民疫,死者尤众。——《宋史·五行志》1191 年,南宋绍熙二年,辛亥年,涪州疫,死数千人——《宋史·五行志》1209 年,宋嘉定二年,己巳年,夏,都民疫,死去甚众,淮民流江南者,饥与暑并,多疫死。——《宋史·五行志》1210 年,南宋嘉定三年,庚午年,四月,都民多疫死。——《宋史·五行志》1232 年,金天兴元年,壬辰年,汴京大疫,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金史·哀宗上本纪》1276 年,南宋德佑二年,丙子年,数月间城中疫气薰蒸,人之病死者,不可以数计。——《宋史·五行志》1297 年,元大德元年,丁酉年,八月,真定、顺德、河间旱疫;河间之乐壽、交河疫死六千五百余人。(十二月)般阳路饥疫,兵多死于瘴疠。——《元史·成宗本纪》、《新元史·史耀传》1308 年,元至大元年,戊申,春,绍兴、庆元、台州疫死者二万六千余人。——《元史·五行志》1331 年,元至顺二年,辛未年,疫疠死者十九。——《元史·文宗本纪》1408 年,明永乐六年,戊子年,正月,江西建昌、抚州、福建建宁、邵武,自去年至是月,疫死者七万八千四百余人。——《明史·五行志》1410 年,明永乐八年,庚寅年,登州、临海诸州县自正月至六月,疫死者六千余人。——《明史·五行志》1413 年,明永乐十一年,癸巳年,六月,湖州三县疫;七月,宁波五县疫;邵武大疫,绝死者万二千户。——《明史·五行志》1444 年,明正统九年,甲子年,冬,绍兴、宁波、台州瘟疫大作;及明年死者三万余人。——《明史·五行志》1456 年,明景泰七年,丙子年,五月,桂林疫,死者二万余人。——《明史·五行志》1475 年,明成化十一年,乙未年,八月,福建大疫,延及江西,死者無算。——《明史·五行志》1485 年,明成化二十一年,乙巳年,新野疫疠大作,死者無虚日。——《名医类案·瘟疫》1493 年,明弘治六年,癸丑年,吴中大疫,常熟尤甚,多阖门死。——《都公谭纂》1506 年,明正德元年,丙寅年,六月,湖廣、平溪、清涼、镇远、偏桥、四卫大疫,死者甚众,靖州诸处自七月至十二月大疫,建宁、邵武自八月始亦大疫。——《明史·五行志》1523 年,明嘉靖二年,癸未年,七月, *** 疫,军民死者甚众。——《明史·五行志》1525 年,明嘉靖四年,乙酉年,九月,山东疫,死者四千一百二十八人。——《明史·五行志》1582 年,明万历十年,壬午年,四月,京师疫,霸州、文安、大城、保安,患大头瘟症,死者枕籍。——《明史·五行志》、《顺天府志·祥异》1586 年,明万历十四年,丙戌年,大梁瘟疫大作,甚至灭门。——《万病回春》1681 年,清康熙二十年,辛酉年,晉宁疫,人牛多毙;曲阳大疫,余姚痘疫盛行。中国古代民国建立之前有发生过文献记载的大的瘟疫吗?
医圣张仲景的家族是一个大家族,有人口200多,建安初年(公元196)一场持续多年的瘟疫造成家族200余口人死了100多口,差点被瘟疫 ***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 *** 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死的这些族人基本都是得了伤寒症,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也没有有效的药物,更没有口罩,当然也不知道隔离这种方便省钱的 *** ,基本上是得上就宣判死刑了。
加上当时统治阶层的腐败,基本是遍地尸殍,哀嚎遍野。曹植的《说疫气》之中,对建安二十二年的瘟疫的惨状有着详尽的记载:"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这时的张仲景不惑之年,内心痛苦,看到悲惨的百姓,身边族人的死去,下定决心与疾病来一场轰轰烈烈的 *** 战争,一头扎进专研如 *** *** 伤寒的研究中。他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整理了大量的资料,最后在他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将《伤寒杂病论》这本对抗击伤寒疫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医学典籍完成。
该典籍的问世为 *** 伤寒提供了正确的医治 *** ,从那时起,这本医学典籍为 *** 伤寒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建安元年开始的疫情延续了100多年,即使当时有名医华佗与董奉、张仲景。但还是病死了无数人,如果他们三大名医能够组成专家团队指导当时的统治阶层抗疫也许就会历史大反转。
曹丕在《与吴质书》之中道:"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徐干)、陈(陈琳)、应(应玚)、刘(刘桢),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根据史料记载,建安二十二年的这场瘟疫,让"建安七子"成为文坛绝唱,一个都没有留下来。
这场大瘟疫还影响了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的赤壁之战,曹 *** 雄心勃勃的准备南下收复荆州,然而却因为军中出现瘟疫,在战争还没有开打之前,军队就已经损失惨重,最终迫不得已才选择退兵。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三国志·曹 *** 传》
建安元年开始的中国大地上的疫情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描下了浓重的一笔,与当今施虐世界的 *** 相比有过之而不及。(图片均来自 ***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