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人格位-如何从长相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算命人格位,如何从长相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一个人的外在反映了他的内心,他的面貌也可以揭示出他整个的性格特征,这个明显的假设被人们普遍接受,因此也似乎是可靠管用的。
比如,以下事实就足以证明:人们总是热切地渴望能够一睹那些大善大恶之人、或成就了非凡事业之人的风采,即使未能如愿见到,也要想方设法从别人那儿打听他们到底长什么样。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喜欢去那些名人可能会出现的地方;也是为什么媒体,尤其是英国媒体,正在致力于将这些人的形象描绘得那么详细确切、惹人注目。然后,他们就会很快地被带到我们面前——通过画家、雕刻家或者摄像师之手,这种被视若珍宝的形象描述,以最完美的方式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这一观点同样也在这样的情形中得到证实: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接触到的每一个人,都会仔细观察他的相貌,试图从他的外在特征隐秘地发觉到他的道德品性和智力才能。事实并非如某些愚蠢的家伙认为的那样,人的外表无足轻重。如果灵魂和身体是两回事的话,那么二者的关系就犹如一个人与他的衣服的关系。
人的相貌如同象形文字——当然,可以肯定的是能够破译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随身携带着这样一张完整的字母表。事实上,一个人的相貌通常能够比他的嘴巴告诉我们更多有趣的事情。因为人的面貌概括了所有他要说的内容,记录了他所有的思想和感情。而且,语言只能说出一个人的所思所想,他的面貌传达了自然本身的思想。
因此,每个人都是值得我们认真观察的,即使他们并不值得我们与之交谈。作为一种 *** 的自然思想,每一个个体都值得观察;更高的美也是如此,因为它是自然一种更高级、更普遍的观念——是自然在每个特种身上的思想。这就是为什么美在我们眼中是那么迷人——它是自然基本的、主要的思想;而个体只是自然附属的、次要的思想,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私下里,人们都是坚持以貌取人的原则。虽然这一原则并没有错,但应用起来却有困难。运用这个原则的能力,一部分是天生的,一部分是从经验中得来。但是没有人可以完全、彻底地看透它,即使是经验最为丰富的人也难免会出错。不过,这并不是相貌欺骗了我们(无论费加罗会说什么),而是我们自己欺骗了自己——在别人的面貌中读出了本来没有的东西。
观相术无疑是一门伟大高超、艰深奥妙的艺术,其原则绝不能从抽象的原理中学来。观相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要从纯粹客观的角度来观察一个人,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只要有哪怕是一丝的主观色彩存在,例如,轻微的反感或偏爱,点滴的恐惧或希望,甚至我们自己强加在对方身上的观点印象,都会导致这张象形文字混乱变形。语言的声音只有不懂它含义的人才能听清,因为在思考语言含义的时候就不会注意到符号本身。与此相类,只有对陌生人——也就是说,很少见面或交谈、对其面孔还不熟悉的人,观相术才可以正确地运用。
因此,严格说来,只有 *** 眼才能对一个人的面孔产生纯粹客观的印象,才有可能让我们破解他的性格特征。一种气味只有在刚接触的时候才会被我们感知,一种酒只有在喝 *** 杯的时候才能让我们品尝到它的真正味道,同样,只有在 *** 次看到一张面孔的时候,才会给我们以完整的印象。所以,如果你对自己的观相术很有信心,那就应该特别留心对他人的 *** 印象,并要铭记于心,甚至用笔写下来——假如这个人对你来说很重要的话。日后的相识和交往会让你逐渐忘记这一印象,但在将来的某一天它一定会被证实。
我们无需隐瞒自己这一事实,即每一印象一般来说都是令人极不愉快的。绝大多数人的面孔都是那么粗俗!除了极少数美丽、善良、聪慧的面孔——这是极为罕有的——之外,我相信,大部分的新面孔对于一个敏感的人来说,都会带来一种类似于冲击、轰动的感觉,因为一个陌生的、令人惊奇的复合体会引起人的不悦之感。
说实在的,一般人的样子真是让人遗憾。有这样的人,他们粗俗鄙陋的性格、动物般的低等智力,都清楚地刻在脸上。人们忍不住要问,他们怎么可以。
因此,我们不能责怪那些能够远遁山林、离群索居、逃避会见陌生面孔的痛苦感觉的人。对此形而上学的解释就是,每个人的个性都是与其生存经历相符合的,是由此形成的。如果还有人需要一个心理上的解释才能满足,那么请他躬身自问:对于那些一生都心胸狭窄,脑中充满卑下鄙俗思想,以及卑鄙 *** 、自私自利、嫉妒刻薄的欲望的人,能期望他们有什么样的面貌呢?这些思想和欲望,会在他的脸上刻下印痕,并将伴随他整个生命历程。而且,所有的这些痕迹,经过长期的不断重复,最终成为他脸上明显的皱纹和瑕疵。
所以,大多数人的外表 *** 眼看来都会让人感到震惊,只有经过时间的积累,人们才能逐渐习惯一个人的面孔,即对这种印象的感觉已变得麻木迟钝,因而不再受其影响。
聪明睿智的面孔是岁月刻画的结果,是由面部无数个短暂的典型收缩、舒展而形成的,这也是为什么卓越理智的面孔只能是逐渐形成的原因,并且只有到晚年这些人出众超群的外貌特征才能显现出来 ,而在青年时期只是稍微露出一丝痕迹而已。
但另一方面,这与前面所说的对初次见到的面孔感到惊愕正是一致的,即只有每一眼才能看到别人脸上真实完整的印象。若想得到一个纯粹客观、真实的印象,我们必须要与被观察者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如果可能的话,也绝不要与他交谈。因为谈话易让人们之间产生几分亲近、友好的感觉,把我们带入一种融洽互利的带有主观性的关系,这就会立即干扰我们做出客观真实的判断。因为每个人都想努力为自己赢得尊重或好感,而一个觉察到自己被观察的人会立即调动起所有的掩饰技艺,用他的故作姿态、虚假伪善及阿谀奉承等来迷惑我们,使我们最初得到的清晰印象瞬间消失。
俗语说,“日久见人心。”但其实应该说是“时日越久,越易被欺骗”。只有到后来这些恶劣品质暴露出来的时候,我们的 *** 印象才能得到证实。有时“深交的人”会是一个并不友善的对象,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从他身上发现什么。与他人的进一步的交往熟悉是因为,对这个人的 *** 印象在警告我们,一经交谈,他的真实为人和性格,包括他的教养就都表露无遗;也就是说,不仅他的自然本性,而且他从整个人类身上获得的财富,都一并显露出来。
一位年轻人被引荐给苏格拉底,请苏格拉底对能力进行测试。苏格拉底对他说:“请你说话,以便我能看清你。”他使用“看到”而非“听到”这个词,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只有在讲话的时候一个人的表情尤其是眼睛,才会变得生动活跃,他的才智和能力也从面貌中得到了呈现。
若想从一个人相貌中获得关于他本性纯粹、基本的把握,我们必须要在他独自一人的时候进行观察。任何社交和言谈都会在他身上加上本不属于他的影响,而且大多是对他有利的,从而拔高了他此时的行为和反应能力。
我们也许从背后就可以分辨出一个人是愚人、傻瓜,还是天才。傻瓜动作慵懒、缓慢迟钝、麻木呆滞,每一种姿态都透出愚蠢;同样,一个人聪明智慧、勤奋认真的品质也会形之于外。
天才和愚人之所以这样不同,原因主要在于同,一个人的头脑容量越大、越发达,与之相联的脊椎和神经就越细小,他的智力就越高。
人的面貌比姿态和动作更能表现出他的才智,脑袋的形状和大小,脸部肌肉的收缩和运动,尤其是眼睛——从蠢人细小如鼠、暗淡无光、呆滞如同死人般的眼睛,到天才神采飞扬、炯炯发光的眼睛,各种各样,形色不一。即使是更优秀的谨慎、明智之人,他们的相貌与天才的也有不同。前者要承受屈从于意志的重压,后者则不受此限制。
当然,道德品性也和人的生理构成、个体器官有联系,但并不像才智与其的联系那样直接、明确。因此,每个人都喜欢炫耀自己的才智,尽力在每一个可能的机会中展示它,将之作为自己向来都很满意的东西。但却很少随意地暴露他的道德品性,很多人甚至有意地将此掩饰起来,而大量的实践、练习也使这种掩饰手段日臻完美。与此同时,正如我在前面所述,卑劣的思想和无用的努力总会逐渐在人的脸上尤其是眼睛里烙下深深的痕迹。
所以,在观相中,断定一个人绝不可能创造出不朽伟业极为容易,但要保证他不会犯下 *** 就难了。
怎样才算得上圣人?
金栋按:何谓“圣人?”
读国学典籍,经常遇到“圣人”一词。那么,何谓“圣人?”权威工具书解释如下:
《辞源》说:“(1)人格品德更高的人。《易·乾》《文言》:‘圣人作而万物睹。’《老子》:‘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儒家典籍中多以泛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自儒家定于一尊以后,特指孔子为圣人。……(2)佛教、道教对佛祖、上仙的尊称。……(3)君主时代对帝王的尊称。”
《辞海》说:“谓道德智能极高的人。《易·乾》:‘圣人作而万物睹。’”
《汉语大词典》说:“(1)指品德更高尚、智慧更高超的人。《易·乾》:‘圣人作而万物睹。’《孟子·滕文公下》:‘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2)专指孔子。……(3)君主时代对帝王的尊称。”
《周易大辞典》说:“古代对具有更高品德和智慧超凡者的尊称。在先秦儒家典籍中一般泛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那样的人。‘圣人’一词在《易传》中凡34见,均属泛指。”
《内经词典》说:“(1)能通晓天地之理、先知先觉、精通养生、且次于真人、至人而高于贤人者称为圣人。素1……。(2)指医疗技术水平高的医生。素76……素77……素80……。”
圣人是什么意思呢?
据古代典籍及工具书所释,李零《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谈》认为,其本义有(1)圣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聪明人。(2)圣人是南面听治、统治天下、安定万民的人,古代的用法实与圣王同义,没有权位不能当圣人。(3)圣人是各种发明的集大成者,不是自己发明,也是臣下发明。(4)古人说的圣人是尧、舜一类上古帝王,都是死了很久的人。
据《易传》记载,上古圣人指伏羲、神农,其后有黄帝、尧、舜等帝王。孔子乃圣人之后,自己不会称圣人。孔子认为的圣人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皆是“生而知之”的聪明人,自己没有权位、是“学而知之”的普通人。孔子被奉为圣人,是死后被弟子如子贡、宰我、有若等树为圣人,乃孔门后儒之所为!梁启超认为先秦三圣人,指老子、孔子、墨子。
以《素问·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等而言“圣人”,当如《内经词典》(1)所释,是道家本色,与道家善“摄生”有关。老子《道德经》乃道家典籍,老子一书中的圣人共31见。老子理想中的圣人,无具体所指,而是“与道同体”的人物,“处无为之事”,若以治国而言则为得道之国君,若以治身而言则为得道之“善摄生”者。然而
唐代王冰次注《素问·上古天真论》时说:“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故曰圣人。”王冰据《易·文言传》嫁接而来,以“大人”换“圣人”。《易·文言传》原文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易传》之“大人”,指有身份地位的贵族、有大才德之人,非指圣人。
以中医而言圣人,则指汉代医圣张仲景,其被尊为圣人,是金代以后之事。如金代刘完素尊其为“亚圣”,明代方有执有尊其为“医圣”。
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序》说:“夫医教者,源自伏羲,流于神农,注于黄帝,行于万世,合于无穷,本乎大道,法乎自然之理。孔安国序《书》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夫三坟之书者,大圣人之教也,法象天地,理和自然,本乎大道。仲景者,亚圣也,虽仲景之书未备圣人之教,亦几于圣人。”
明·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序》说:“医之为道,肇始于《本草经》,阐明于《素》《难》,至《伤寒论》而大备焉。《本草经》者,神农氏之书也;《素》《难》者,轩岐越人之书也;《伤寒论》仲景氏之遗书也。然《本草》之作于神农氏,世传其说而不经见,《嘉佑本草序》谓,神农尝百草而医方兴。上世未有文字,师学相传,谓之本草。两汉名医仲景、华佗诸贤,始因古学附以新说,通为编述,《本草》由是始见于《经》。诚如是,仲景既已首事其间,而乃有是论之作,则其先后《素》《难》而股肱之,其功岂不远贤于神皇轩岐与越人而独盛哉!于是医门尊之以为圣,犹儒门之圣孔子而宗师焉。”
据上可知,儒家、道家、医家之圣人,各不同矣!然伏羲、神农、黄帝,乃三家之宗也!
姓名学中天格人格地格和三才哪个最重要?
在起名字的时候我们往往都听说过三才配置要吉。
其实三才在姓名学里很重要。姓名中天格、人格、地格所对应的五行,合在一起就称之为三才。而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加起来称之为五格。人格、地格、总格由于对命理的作用最主要。被亲戚 *** 心里很慌?
以前在沐足城认识了一个湖南女孩,很漂亮,性格也很好,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女孩,老老实实靠自己双手赚钱,手指关节很明显的职业特征,有厚厚的硬茧,我一直很欣赏她,慢慢熟了,经常聊天开玩笑。
一天她很为难的告诉我一件事,因为她从事行业原因,再加上她本人确实容貌出众,工作期间被客人在言语身体上 *** 扰,已经见怪不怪了,一般都选择息事宁人,最多与同事之间相互抱怨一下,不过现在她被一个自己的亲戚 *** 扰,让她无所适从,想寻求一下我的意见,看看怎么解决?
这个长辈算是比较亲的人了,是她小姨的老公。女孩一个人在广东打拼,姨妈两公婆工作的地方离她不远,节假日休息天的就会让她过去吃饭,虽然姨妈只比她大十来岁,长幼有序,她很尊重她们两夫妻,姨夫对她也是客气有礼、蔼然可亲。直到后来一个巧合被她姨夫知道她在沐足城上班,再见她,眼神就不对了!
过了年一起坐高铁过来广州的时候挨着她坐,有意无意的触碰她的身体,再叫她去吃饭趁她姨妈在厨房煮饭竟然会在客厅明目张胆的动手动脚,发展到后来甚至去她上班的地方点她的钟,当面说一些污言秽语,总之已经完全撕下了一个长辈伪善的面孔,变得几乎疯狂!
这个女孩很苦恼,她工作的地方非常正规,她只想踏踏实实赚点辛苦钱,上班时各式各样狂蜂浪蝶的 *** 扰,各种各样的诱惑都不为所动,坚守着自己本心。
现在这个情况她不知道怎么处理,她姨夫的行为让她感到深深的恐惧!
引诱、跟踪、威胁无所不用其极!我帮她分析了很久,报警?谈判?公告?甚至找人暴力解决都会留下很大的隐患,控制不好会让这个事情变得不可收拾!
后来她只好去了一个比较偏远的地方,重新换了一份工作,也迅速找了一个男朋友,那两年没有再和她小姨有过交集,现在嘛,过的还不错,自己攒钱开了个小店。
我想告诉你的是,碰到这样的事情,可能 *** 的结果就是逃避。
也许会有人认为这是助长罪恶纵容犯罪!
但是我告诉你,当一个亲戚,一个长辈,对你作出这种人神共愤行为的时候,他事实上已经变成了禽兽!你也不过是他眼中的小白兔!一个可怜的小白兔能怎么办呢?!
尽可能的躲开这个亲戚,跳开以前的生活圈子和轨道,找个强壮勇敢的男朋友,等到你年纪增长,经历多了,内心足够强大了再说!
至于看不看心理医生,我认为治标不治本,时间上也不容许,不要拖延,你身边的生活已经不可控,危险无处不在!
世界那么大,或者换份工作,去远方看看,等自己足够坚强,有能力了再来处理这个事情吧!
你有没有遇到过咸猪手?
我想大多数女性友友们都会遇到吧,我遇到的一次是初中时候,去离家有十几里的南发山,在山上遭遇咸猪手,没有大人陪同,我和另外两个小伙伴骑自行车一起去的。
我记得很清楚,那年的三月三,听说南发山有庙会,大人们都忙,我和雅雅、小雨我们仨一商量,反正知道路,就一同前往。
下了公路,通往山上的那条路上人都很多,我们找个地方,把自行车停放在那,随着人流朝前走。
现在回想起来,那就像是一堆石头和土堆砌起来的小山岗,根本都称不上是山!
那时在我们的眼里是蔚为壮观的“高”山,仰慕至极,又兴奋又喜悦,特别地开心快乐,听说现在已重新修建焕然一新了。
山头上面有一座小庙,庙里庙外人山人海,人们都拥挤着进庙里观看。
其实,我们也不打算进的,就是随便看看,但就是人太多了,我们仨挽着胳膊,个头都不太高,力小单薄,被人流推着往里走。
挤着走着,我们仨快被人流冲击散了,
只能勉强地手拉着手,周围大人多,都比我们高大,我只怕被挤散了,手使劲地拉着前面小雨的手,因为好奇新鲜,就仰着头,深着脖子到处看。
这时忽然感觉胸前被一只手有意地按了一下,我惊恐地一怔,立即朝咸猪手的方向一看,一个男的马上缩回手,一脸讪笑地望着我。
我心里非常惊恐、慌乱和害怕,就无奈地撅着嘴,用眼睛使劲地瞪了他一眼,羞耻之心马上涌上心头!
其实心里非常非常地想骂他,张张嘴又不敢,他个子比我们高多了,挺年轻的,我怕他会打我!
我恐慌地对挤在最前面的雅雅说,咱们不看了,回家吧!同时也不敢再看那个人了,拼命地挤着躲开远离他。
因为那时年龄小胆子也小,非常地害羞害怕,周边也没有我们认识的人,人生地不熟,我不敢也不好意思对任何人讲!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去赶过会,也没去过那座山。
这件事过去快三十年了,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自我缺乏安全保护意识不说,家长们也没有对我们严加看管!
对女孩从小就要有安全保护观念,教会她们一些防身 *** ,譬如不要单独到偏僻的地方、出门玩要征得家长的同意、遇到坏人要学会巧妙周旋、或是寻求旁人帮助等等。
女孩们呢,特别是未成年女孩,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加强安全意识,不要单独和陌生男人呆在一起、不要喝陌生人给的饮料、有些男人的承诺不要相信、更不要去见陌生的网友、外出一定要告诉家长等等。
希望我的女儿和全天下的女孩们,都一辈子不要遇到该死的可恶的咸猪手,更希望她们都有足够的能力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