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斗数看哪年去世-明清故宫还在吗

admin2023-02-26 18:23:0015

紫薇斗数看哪年去世,明清故宫还在吗?

总结了一下现存的明清两代帝王(汗王)的皇城故宫(除朱元璋称帝前的西吴王府)现存宫城和遗址如下:

明故宫:

南京故宫:又称明故宫、南京紫禁城,位于南京市主城东部,明朝首都(南京)的皇宫,是上更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世界 *** 宫殿”,也是。 南京故宫始建于元至正廿六年(1366年),明洪武廿五年(1392年)基本完工。南京故宫坐北向南,有门四座,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玄武门,左祖右社,前朝后寝,外朝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东西六宫。占地面积约101.25万平方米,现部分遗址位于今中山东路南北两侧。(仅存遗址)

凤阳中都:中都故宫,称为凤阳紫禁城,又称明中都紫禁城、明中都皇故城、凤阳明故宫等。位于安徽省凤阳县。中都故宫,占地约84万平方米。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洪武八年(1377年)罢建。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周长3702米。由于兴建和使用的时间短暂,没有形成政治中心,但在城市规划与宫殿布局上直接影响了明北京城规划,在中国及世界都城建筑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现部分遗址位于今长安街南北两侧,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仅存遗址)

清(后金)故宫:

佛(费) *** 故宫:佛 *** 城是努尔哈赤于1587年所建的女真国国都。“佛 *** ”为满语,“佛”汉译是陈旧的意思,“ *** ”是低矮或平顶的山岗,佛 *** 城即旧城。位于新宾县永陵镇二道村。明正统初年建州女真人李满柱修筑此城以局。明朝宫方称为“建州老营”,于明成化年间曾两次被毁。佛 *** 外城、城墙周长5660米,努尔哈赤的居地处在佛 *** 台地正中更高处是为“宫廷”。有门七道,栅墙正中有砖墙一道,将栅墙均匀地分成东西两院。砖墙正中开道大门,门楼上盖青瓦,北段中心开门,亦盖青瓦。木删城的东院,有房屋六栋二十余间,多为砖瓦房。“客厅”在东院正中,其西北是“鼓楼”。“行廊”有两处,一在客厅东,八间,一在客厅南,三间。客厅是努尔哈赤处理公务,接待宾客和祭天、祭神之所;鼓楼是专司晨暮报闻,以礼乐迎送努尔哈赤出入栅城之外,而行廊则是招集臣属议事饮宴的地方。西院有建筑九所。也是二十余间,其中有楼三座。西院的主体建筑是努尔哈赤“常居”之寝宫,坐落在西院中央共三间砖瓦房。此外还有神殿、阁台、楼阁等,楼宇更高为三层。(现存遗址)

后金赫图 *** :后金政权都城,又称兴京、黑图 *** 、赫图阿喇或黑秃阿喇,满语作hetu ala,为“横岗”之意。故址在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赫图 *** 故城,第六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赫图 *** 故城位于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城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内城周2千米,努尔哈赤及其亲族居住。外城周4.5千米,居住精悍部卒。汗王宫(赫图 *** 故宫)的二进院处在一个长方形的高台,努尔哈赤的寝宫就建在这个高台上。(仅剩遗址)

后金东京故宫,清东京又称辽阳。努尔哈赤于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率兵攻下明代辽东重镇——辽阳城后,便毅然决定定都辽阳。八月,在太子河东岸启建新都城——东京城,与辽阳旧城隔河相望。天命七年(1622年)四月,在东京城尚未全部竣工的情况下努尔哈赤即入住。城垣平面呈菱形,为砖石合筑。南墙长900米,北墙长896米,东墙长886米,西墙长832米。墙心为夯土,外包砖石,周长3514米,因急于建成,夯土中夹杂大量的废旧石碾、石磨、石碑碣等。每面有二门,共八门,分别是:地载门、福胜门、内治门、抚近门、德盛门、天祐门、怀远门、外攘门。门额是外书满文,内书汉文。故宫主要建筑有努尔哈赤的办事衙门即八角殿,努尔哈赤与福晋们生活的地方即汗王宫,汗王宫位于八角殿西约100米的全城制高点上,宫殿建在人工修建的土台之上,台高约7米,呈正方形,边长为16米,面积为256平方米。(现存遗址)

后金沈阳(盛京)汗王宫:汗王宫,努尔哈赤的早期寝宫。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并建汗王宫作为居所。1625年3月努尔哈赤迁都沈阳,1626年8月病逝。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汗王宫一直是努尔哈赤的居所。努尔哈赤去世后,“汗王宫”改称“福晋衙门”;1644年,清兵入关后,沈阳成为“陪都”,“汗王宫”逐渐废弃,最终荒废坍塌。“汗王宫”保留了满族传统的台式建筑,为一座两进院落[2]。宫门后面为外院,有一座类似大清门的三间屋宇式大门,进院后东西两侧没有其他建筑。北面为通往内院的中门。内院正面,为耸立于高台之上的串堂。拾阶而上,经过串堂,便是二进院落。二进院落内正面,为三间宽敞高大的殿堂,是努尔哈赤居住的地方。殿堂东西两侧各有三间配殿,是努尔哈赤嫔妃们的居住处所。

后金,清,沈阳故宫: 又称盛京紫禁城,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位于,为清朝初期的皇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 故宫在清朝迁都北京后,被称作“陪都宫殿”。故宫中路为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清宁宫等,于一六二七年至一六三五年建成,是皇帝进行政治活动和后妃居住的地方。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于一六二五年开始创建,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八旗大臣办公的地方。西路(乾隆后建)为戏台、嘉荫堂、文溯阁和仰熙斋等,于一七八二年建成,是清朝皇帝“东巡”盛京(沈阳)时,读书看戏和存放《四库全书》的场所,总占地面积为63272.53平方米。

明清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星(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的中心,为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更大的宫殿型建筑,共有明清二十四代皇帝在此统御天下。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故宫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长3500米的“筒子河”(护城河)环绕,紫禁城建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用100万民工,共建了14年,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7间(四柱为一间),明末李自成向陕西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清军进入北京,紫禁城被清军接管,清顺治帝进京后,重新修缮直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紫禁城内由外朝、内廷两大部分组成。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东有文华殿,西有武英殿为两翼,是朝廷举行大典的地方。内廷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以及东西六宫等,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皇帝、后妃们居住的地方。故宫是人类建筑和历史文化瑰宝,为“世界文化遗产”。(能说上三天三夜)

为什么有人说它不属于任何时代?

我是时小墨,喜欢文学作品,喜欢发呆,欢迎喜欢文学的文友一起交流文学哦!欢迎有不同观点的文友留言评论,一起探讨哦。

感谢邀请。

《山海经》是什么时候写的,为什么有人说它不属于任何时代?

《山海经》一本古老而奇特的古书,引起了现代学者的关注、研究,无论是地理学家,人类学家,还是古代史专家,在地理、神话、民俗等方面都有新的发现。可以说,《山海经》是一部有很大开发空间的知识宝库。

《山海经》全书18卷,大约有31000字。全书内容,以五藏山经5卷和海外经4卷作为一组,海内经4卷作为一组,而大荒经4卷以及末海内经1卷又作为一组。古人一直把《山海经》当做真实的历史来看待,也是中国历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由于该书年代久远,很多记载无从考证。

《山海经》的内容也确实是惊世骇俗,看过的人都觉得很不可思议,写这本书的作者到底是不是看过这类光怪陆离的神物还是哪个年代有这类奇特事件发生呢?比如女娲,共工,天帝、昆仑神山、祝融,三眼人,时空飞行器等等,悬而未决却不能一概否认。有的人不信邪去考察,还真的有。书中写的玄龟真的存在、众帝之塔是金字塔、鹦鹉和斑马也都是真的。

那么《山海经》写于什么时候无从考证,成书于什么时代呢?为什么还有人说这本书不属于任何一个时代呢?而写这本书的作者,众说纷纭。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夷坚,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

最早提到《山海经》的是司马迁的《史记》中提及《山海经》,但认为书中出现的生物过于荒诞无稽,所以作史时不敢以为参考。显然这本书出现在汉代之前。而最早整理《山海经》的西汉刘歆,认为这本书产生于尧舜禹的时代,禹把天下划分为九州,而《山海经》讲述的就是各地的风土人情,怪异之物。然而这种可信度好像是更高的说法,却被很多研究者推翻。

首先,《山海经》中出现很多地名,秦代之后才出现的,例如长沙,卷十八《海内经》中说:“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而长沙是秦始皇所设置的三十六郡之一。

其次,《山海经》记录的周文王,以及春秋时代的事,如果诞生于尧舜禹时代,显然无法提及。在《大荒北经》中也提到过,北齐之国,姜姓,正是姜太公创建的齐国的起源,鉴于此,很多专家都认定《山海经》应该诞生于春秋时期,不是尧舜禹时期,也不是夏商周。

至今为止,《山海经》成书于哪个年代,写于哪个作者之手,都无从定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被后人的不断的扩充加入,才成就了今日的版本,所以说它不属于哪个年代,而是它涵盖每个朝代。

《山海经》向我们呈现了我们的老祖先伟大的想象力,创造力,记录了很多知识宝藏,在这里头我们可以追寻到许多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

还珠格格2剧情?

乾隆皇帝东巡在济南大明湖畔与一女子夏雨荷有一段露水姻缘,后生下了她,而乾隆并不知情。多年后,夏雨荷病逝,紫薇携丫环金锁带着乾隆留下的信物,从济南千里迢迢到北京城去与失散多年的父亲相认。

但她无法进宫,走投无路时遇见小燕子,并与她结为金兰姐妹。阴错阳差,小燕子成了格格。后在福家人的帮助下,她和金锁作为丫鬟进宫做宫女。后身世真相大白,被封为明珠格格。性格温柔善良,知书达理。

她与福尔康相知相爱,并生有一子东儿。

大家能否谈一谈五行的由来?

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先哲智慧的结晶;是古先贤认识宇宙自然万物的方 *** ;是古代中国众多学科的理论基础;是古代哲学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是人类蒙昧的智慧启蒙。随着现代对国学认识的的不断深入,人们益发认识到其辩证逻辑的严密性,也益将认知其睿智的科学性。

阴阳五行学说是古人将宇宙万物按形态、原素、属性及空间,时间的变化规律等统一分类在金、木、水、火、土的五行中,及阴阳内。可以说无所不包,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概括和提炼能力。为以简驭繁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 *** 。影响了我国古代的哲学、天文学、地理学、建筑学、数术学、命理学、中医学、音乐、武学、兵学及化学甚至宗教学等。

什么是五行呢?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所以人们总结出: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方位北方,味咸。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方位南方,味苦。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方位东方,味酸。金具有收敛、肃杀之性,方位西方,味辣。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方位中央,味甜。五行的对应关系见图表。

历代论述五行的著作很多。我国隋朝的萧吉在594年所写的、献给隋朝皇帝的《五行大义》一书,被研究中华文明史的李约瑟博士认为是关于五行的最重要的中古时代书籍。是隋以前五行理论集大成者。全书为五卷,其以科学的态度 *** 论述五行、干支、大衍、纳音、九宫数等阴阳五行知识。

而序言备述妙理,精彩绝伦,言简意赅。下面摘录片段,以飨读者:夫五行者,盖造化之根源,人伦之资始。万品禀其变易,百灵因其感通。本乎阴阳,散乎精像,周竟天地,布极幽明。子午卯酉为经纬,八风六律为纲纪。故天有五度以垂象,地有五材以资用,人有五常以表德。万有森罗,以五为度。过其五者,数则变焉。实资五气,均和四序,孕育百品,陶铸万物。善则五德顺行,三灵炳矅;恶则九功不革,六沴互兴。原始要终,靡究萌兆。

是以圣人体于未兆,故设言以筌象。立象以显事,事即悬有,可以象知。象则有滋,滋故生数。数则可纪,象则可形。可形可纪,故其理可假而知。可假而知,则龟筮也。龟则为象,故以日为五行之元。筮则为数,故以辰为五行之主。

若夫参辰伏见,日月盈亏。雷动虹出,云行雨施,此天象也。二十八舍,内外诸官,七曜 *** ,星分岁次,此天之数也。山川水陆,高下平污,岳镇河通,风回露蒸,此地之象也。八极四海,三江五湖,九州百郡,千里万顷,此地数也。

礼以节事,乐以和心,爵表章旗,刑用革善,此人之象也。百官以治,万人以立,四教修文,七德阅武,此人之数也。因夫象数,故识五行之始末。…… 该书治学严谨,旁征博引。引用文献总记173种之多。由于部分引用原文的佚失,也具有较高的文献研究价值。

虽然《五行大义》理法精妙,因不过是汉儒余论,可知萧吉所述的五行理论汉儒已有涉猎。汉代的大儒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在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际,将儒家思想杂以阴阳五行说,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形成帝制神学的新儒学。使之影响中国达两千多年。可见汉儒对阴阳五行学说经过了整理和吸收。

阴阳五行说作为一个 *** 的学派曾在先秦兴起。其创始人是齐国人邹衍。(前305-前340)其主要思想是整理了前人的阴阳和五行理论,创建阴阳家。 阴阳即中国古人对宇宙中互为悖反的两种物质或性质的一种概括。比如:天地,上下,前后,男女,有形、无形等。

《道德经》中有“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及“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等论述。《易传》的“一阴一阳谓之道”等描写。邹衍一脉相承。在五行学中化用五行提出了五德终始说,即五德相胜说,即五行相克。邹衍的学说对其后的《吕氏春秋》、《淮南子》等有一定影响。后世认为阴阳家属道家支派。其思想溯源是稷下学派,代表典籍有《老子》、《文子》、《庄子》、《列子》、《黄帝四经》、《黄帝内经》、《管子》等。属皇老一脉。因此五行学说一般推为黄帝所始。

但种种迹象表明五行学说创始人指向距今七千至一万年前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传说伏羲的母亲在华胥氏之国,踩雷神脚印而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伏羲。蛇首人身,有圣德。伏羲氏观象定八卦,一拟太极,一画开天。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庖厨。龙瑞,以龙记官。作三十五弦之瑟。木德王,注春令。

在伏羲众多贡献中,伏羲画卦居功至伟。《古三坟》:伏羲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风姓。末甲八太七成,三十二易草木,草生月,雨降日,河泛时,龙马负图,盖分五色,文开五易,甲向崇山。天皇始画八卦,皆连山名《易》。《三家注史记三皇本记》: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尚书》: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

可见古籍中的记载虽略有不同,但两个事实清楚。一伏羲氏首画八卦。二伏羲画卦时期,有龙马出现,龙 *** 身上图文为河图。伏羲依之,而画出了八卦或者是直接画的河图。无论怎么解释一点可以肯定伏羲氏对河图是了然的,掌握的。后洛水中有灵龟出背上图文为洛书。所以如果对易学有些了解可以大致推出伏羲氏应当是掌握了河图和洛书的。

河图洛书文化被易学家公认为阴阳五行数术之源。河图中圈点仅有1——10的数,正合五行、阴阳。图中以白圈表阳,为奇数,可代表天。以黑点表阴,为偶数,可代表地。天地五行合于阴阳五方。一与六居北方。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居南方。地二生火,天七成之。三与八居东方。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居西方。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居中央。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注意这里五行的顺序与前文所述《尚书》所记五行的顺序一致。有意思的是这里的数字的含义。生数:1、2、3、4、5。成数:6、7、8、9、10。五行数:5。天干数:10。三五数:15。天数和:25。地数和:30。天地总数:55。您可以悟出四季的变化规律,找出历法的天数,月数、季度数。

用25×2=50为大衍之数。 用30×2=60为花甲之数。这里可以得出五行化合的河图占位,还可以看出五行与二十八星宿的对应关系、与玄武、青龙、朱雀、 *** 的对应关系等等。可以参出很多易理。洛书可以翻成数字图:

紫薇斗数看哪年去世-明清故宫还在吗

图中橫、竖、斜相加都等于15。为世界最早最完美的数独。您可以论证洛书的完美玄妙。15也等于河图的中央数和。在洛书中,以5为中心,1,6与3,8及4,9和2,7四组五行生成数依次分布,十分有趣。洛书的总数和为45。洛书的总数和45加上河图的总数和55等于100。您于是论证了圆满。

这里面可以总结出许多有趣的数字和易理留给您参悟。下面附带 说一下八卦和五行的的对应关系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卦:坤艮坎巽震离兑乾。八卦口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坤代表地,艮代表山,坎代表水,巽代表风;震代表雷,离代表火,兑代表泽,乾代表天。则乾兑属于金,坎属于水,巽震属于木,离属于火,艮和坤属于土。

八卦的不同排布,可以得到不同的效果。比如后天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是按五行相生排列的。而先天八卦坤艮坎巽震离兑乾,则是按八卦相生的次序排列的。这里涵盖的内容庞杂,容有志者余后讨论。

河图和洛书又称为无字天书。如果您能穷尽其中之理,您就是 *** 智慧的人。伟大啊中华文明!伟大啊至圣羲皇!

古代的丫鬟真的活得很惨吗?

一个成语来形容古代丫鬟的一生:“命运多舛”!

丫环,也叫做使女,或者叫做婢女,也有叫做丫头的,是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的更低阶层。

丫环多是指比较年轻的婢女,年纪较大的丫环称老丫环,也有叫“老妈子”的,《红楼梦》里称老丫环为“嬷嬷”。

她们大都是由于家庭生活困苦而被卖到主人家里的,也有的由于祖辈就是主人家的奴才,因而一生下来就注定是主人家里的使唤丫头。

在中国古代的丫鬟里她们的结局大抵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被男主人收为小妾

优点:衣食无忧,有瓦遮头

缺点:地位不稳,被排斥,活受气

典型案例:《红楼梦》中平儿是贾琏“集体收编”的丫头,她也和贾琏过性生活,但必须是在凤姐的命令和监督下才能平安无事。否则凤姐便会醋海生波,甚至大打出手。

二,直接配给同等地位的小厮

优点:有一个自己的“家”

缺点:摆脱不了丫鬟的身份,生活依旧困苦

典型案例:《红楼梦》中宝玉的大丫头袭人最后嫁给了蒋玉菡,蒋玉菡身份卑贱,但已挣下一份家业,温饱是不成问题了,袭人很满意。

三,是转卖嫁人,同沦为男主人的小妾。

优点:或许能是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缺点:或许是进入地狱大门的开始

典型案例:《红楼梦》中的英莲(拐后没改名叫香菱)年幼时就被拐子拐走,到了十几岁时才被拿出来卖。在东家当了几年的丫鬟还要被卖到西家当丫鬟或者是小妾!

其实作妾的机会毕竟是很少的,

紫薇斗数看哪年去世-明清故宫还在吗

大部分丫环成长到一定年龄,或配与小厮,或转卖出去嫁人,

落到什么样的人手里,她们是没有一点选择权,

所以最后三者都逃不掉的是:

就象秋风吹着的落叶一样,随风飘零,

至于是落到锦帐之中还是粪堆之上,只有听天由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