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斗数星图怎么看-你认为古人的夜观天象和占星术有没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和一定的道理

admin2023-02-25 19:03:1538

紫薇斗数星图怎么看,你认为古人的夜观天象和占星术有没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和一定的道理?

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仰观天象,便知自己危在旦夕;司马懿夜观星相,便知诸葛孔明气数已尽”的观天象测命运本领,着实令我们赞叹和羡慕不已。但赞叹和羡慕之余,却不免有些遗憾,遗憾的是书中没有关于“诸葛亮为何观天象便知己命危在旦夕”和“司马懿又是怎样观星相而知诸葛孔明气数已尽”的详细说明,难免不让看了《三国演义》的人抱憾终身。

“星相学”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在一些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关于古人“夜观天象”的描写,其中最著名的有汉朝的张良、三国的诸葛亮和司马懿、唐朝的李淳风和袁天罡,以及明朝的刘伯温等。

那么,古人观天象实际上是看什么呢?他们是观察日月星辰的运动来加以推演,以占卜个人的吉凶、预测政权的更迭等。例如“荧惑守心”就被认为是不祥之兆,会发生皇帝驾崩、政权垮台等大事。

用现代的话来讲,古人观察天文现象,如行星的冲合、月球的盈亏、彗星的隐现、太阳的出没、流星的闪逝、新星的爆发、日月的交食和极光等天体运行的变化,来对天下大事做出预测。

五星”和“七政”

天象观测的内容,主要是“五星”和“七政”。所谓“五星”即五颗肉眼可见的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所谓“七政”就是在“五星”的基础上加上太阳和月亮。

简单说来,“观天象”要给天上的星星进行分类,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三垣”:上垣指太微垣、中垣指紫微垣、下垣指天市垣。

“二十八宿”分别是:

1、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2、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3、西方 *** 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4、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这样,便产生了“东方的天市垣”、“南方的太微垣”、“西方的少微垣”和“北方的紫微垣”。然后再给每星垣定一个主星,从而进行观察推断。

星相学家也会观察月亮的变化来预测天气,例如《尚书·洪范》中说:“箕星好风,毕星好雨,月之从星,则以风雨。”《诗经·小雅》中说:“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中国历朝历代都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观测天象,比如秦汉时代的“太史令”;唐宋时代的“司天监”;明清时代的“钦天监”等。

星象学发展状况

星象学在中国已有至少几千年的历史,其实真实的历史可能更为遥远。

古人认为,天象会给出很多暗示,他们通过天象来预测人间的旦夕祸福。古时朝廷设有“司天监”,“太史令”,“钦天监”等,专门负责天象观测。有时天降异象,皇帝自省,会归正自己的行为。

从本质上来看,它和“太极”,“河图”,“洛书”,“周易”,“八卦”等都是来源于史前文明。 古人认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从天象的变化可以推知人类将要发生的事情。人顺天而行,“天”就现吉象,人间必会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若是逆天而为、干了坏事,“天”就降凶兆,人间就会干旱少雨、洪涝灾害、兵变民乱等。所以古人很重视对天象的观测。

古时朝廷设有“司天监”,“太史令”,“钦天监”等,专门负责天象观测,预测吉凶。有时天降异象,皇帝自省,会归正自己的行为。中国古代不少著名的科学家象张衡,沈括,郭守敬等都曾经负责过天象观测。中国古代还有不少学者著书立说对天象预测作了详细的论述,其中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司马迁着有《天官书》。

在中国古代,许多著名的军事家都会通过观天象预测天下大事的变动,享有盛名的如汉朝的张良,三国的诸葛亮和明朝的刘基等。

历史上中外都出现过许多著名的预言家,留下许多有名的预言书,如李淳风和袁天罡的《 *** 》,刘伯温的《烧饼歌》和法国人诺查丹马斯的《 *** 》等,都对他们身后所出现的大事作了非常准确的预测,他们大多精通星象学,有些就是通过观测天象而做出预言,说明通过天象观测和解读的确能预知人间的变化,也说明古人在对天象的解释上确有独到之处。

凡是进行国运和个人命运的天象预测,都是通过观察北斗七星的变化情况来进行的。

古人认为,“北斗七星(九星)”分别主人世间不同人事,根据所要预测的人事,来确定观察哪一颗星,根据所观察之星的光彩变化来判断人事的吉凶。如果所观察的那颗星闪闪发亮;光芒耀眼,则主人事大吉大利。反之,如果暗淡无光,浮光遮弊,则主大凶。

古人认为: 天蓬星主管:安边境,修城池

天芮星主管:授道交友,讲学修德

天冲星主管:出征复仇,施恩交友

天辅星主管:求财远行嫁娶和修造埋葬

天禽星主管:祭祀求福

天心星主管:诊病寻药

天柱星主管:隐迹埋形

天任星主管:见贵谈判

天英星主管:饮宴玩乐

星象学应用案例

《竹书纪年》对周将代殷时的天象描述中有:“孟春六月,五纬聚房。后有凤凰衔书,游文王之都。”“殷帝无道,虐乱天下,星命已移,不得复久,灵祗远离,百神吹去。五星聚房、昭理四海。”果然,公元前1059年5月28日,周文王改朝换代为周,当时所有的行星会聚在二十八宿中的房宿。

齐国的甘公(甘德)著有《天文星占》八卷,魏国的石申著有《天文》八卷。这些书虽然都属于占星术的东西,但其中也包 *** 关于行星运行和恒星位置的知识,所谓《石氏星经》即来源于此。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在位时,十五年之间彗星出现四次,存在时间长的达到八十多天,彗星之长或者横空而过的。后来,果然秦朝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对外又攘除四周围的夷人,死人枕藉,如同乱麻,因而有张楚王等人共同起兵。前后三十多年之间,兵相踽藉践踏致死者,不可以数计。自蚩尤以来,从没如此残酷的。

项羽援救巨鹿时,枉矢星西流,此后,山东诸侯兵联合起来,西行破秦,坑杀秦朝降兵,屠灭咸阳城。汉朝兴起时,五星会聚于东井宿之中。匈奴兵围汉高祖于平城,在参、毕二宿附近,月晕多至七重。诸吕作乱,发生日食,虽白昼也黑暗无光。吴、楚等七国叛乱,有彗星长达数丈,天狗星经过梁国郊野。七国兵起以后,以致尸横血流于梁国城下。

《汉书·五行志》记载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的日食,有太阳的视位置,有食分,有初亏和复圆时刻,有亏、复方位,非常具体;而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关于日面黑子的记载。则是全世界最早的记录。《汉书·天文志》说:"元光元年六月,客星见于房",这正是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所见到的新星,但喜帕恰斯没有留下关于时间和方位的记载。自汉代以来关于奇异天象记录的详细和丰富,构成中国古代天文学体系的又一特色。

擅长这项技能的术士里面,确实有人有真才实学。有人说,诸葛亮就是通过天象来推测风向,才完成了草船借箭。但是,观天象是一门很玄妙的技术,其实很少有人能真正的推测出一些什么,更多时候这一技能成为巩固统治的工具,为了给命令披上天意的外套。所以就导致很多并不擅长观测天象的人,故弄玄虚,以达到一些其他的目的。

西方玄幻占星

在现代公众心目中,占星术(astrology)与天文学(astronomy)两者显然是根本不同的东西:前者是神秘主义而后者是科学。然而在历史上,情况并非如此。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再稍往后一些的年代,星占学家和天文学家还是无法区别的——他们从来就是同一种人。

在拉丁文中,他们被称为astrologus;他们所 *** 的职业则称为astrologia,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αστρολογία,意为星象学,也即占星学。占星学在汉语中又常译成占星术或星占术,这里则统一使用“占星学”一词,因为拉丁文中后缀-ology按照惯例都译作“学”。

最早开发占星术的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巴比伦人。公元前五世纪,巴比伦人沿着地球环绕太阳的路线(黄道),用动物的形象划分天上的星星,画出了西方 *** 张星图,这就是现在说的十二星座的雏形。

历史更为悠久的古埃及也发展了自己的天文学和占星术,也可能受到了两河流域的影响。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前1292—前1225年)的陵墓中就陪葬有金质的命盘。埃及占星术总结在《赫尔墨斯四部占星全书》中,据说是月亮之神透特(对应希腊神灵就是赫尔墨斯)写成的,其中一幅“人体十二宫图”最为著名,图中人体各部分绘有十二宫图像,表示它们对人体的影响。后来埃及和希腊的占星师们通过天文观察和计算,发展了一个形成宇宙模型的星体序列。

他们用古希腊神话来命名各个星座,形成了人类历史上较完整的星图体系之一的古希腊星图,最终逐渐演变为目前国际通用的88个星座。

虽然历史悠久,但占星术在西方的日子过得却并不轻松。因为占星术包 *** 大量的宗教色彩,在中世纪后因为受到教会的排斥,只能秘密进行,从此就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不仅如此,之后欧洲开始崇尚科学,更是视这种通过观察星象来预测未来的「法术」为迷信,彻底将占星术和天文学分离开来。

从这时候起,西方才开始科学的研究纯粹的天文现象、星际运动。

结语

动物行为学家和社会学家都指出,其实人类行为的特征和我们古老的祖先,甚至动物有许多类似之处。由于社会因素,人们就像古老的祖先一样,也同样对自身的未来感到不安,需要得是安慰而不一定是真相。所以打着“关怀”旗号的占星术神秘主义总能找到需要安慰的人们,继续在现代社会大行其道。古人观星象,也并不全是迷信,看起来充满了想象力。

紫薇斗数星图怎么看-你认为古人的夜观天象和占星术有没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和一定的道理

参考文献:

1.国士无双,古人如何观察天象

星图为何常常出现在古墓中?

1972年3月,在奈良明日香村发掘了高松冢壁画古坟。这在当时在学术界和社会上所引起的极大震动至今人们还记忆犹新。古坟的东西墓壁上绘有漂亮的男女人物彩色画,这些墓壁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墓室南北长二百六十五厘米,南面有出口,东西狭窄,只有一百零三厘米,高也只有一百一十三厘米。墓的规模虽说很小,却被认为是皇太子等地位很高的人的墓室。至于皇太子是谁,人们进行了种种猜测,认为可能性较大的是天武天皇(在位673—686年)的某个皇太子,但无确凿的证据来证实这一点。

一、高松冢壁画受中国唐代的影响而产生

不管怎么说,这是座公元七世纪到八世纪初建造的古坟,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古坟南入口处曾被盗掘,里面灌满了雨水。墓室内南面壁画已经模糊不清。在东西墓壁的画有彩色男女人物的画面上,东绘有青龙,西有 *** ,北面墓壁上画有玄武。

中国称青龙、 *** 、玄武、朱雀为四神,认为它们是分別守卫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之神。由此可以推测,南面墓壁上画的可能是朱雀。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高句丽时代的 *** ,都有把这四神和人物像画进墓室的习惯。高松冢的墓壁画很可能是受了高句丽的影响。

日本的考古学家对此进行了推测。为了便于比较研究,曾经将 *** 的考占学家请到日本。现在看来,此墓壁画是直接受中国唐代的影响而产生的。特別是里面的入物像,和1960—1962年发掘的永泰公主墓中的极为相似。永泰公主是唐中宗的女儿,被武则天杀害。武则天死后,中宗复位,第二年,即神龙二年(706年)中宗在长安修筑坟墓,为公主进行了改葬。

二、中国在墓室中绘星象图的习俗

高松冢的人物像在考古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然而更加引起学者们关注的是墓室天棚上别致的星象图。在中国古墓中,有的墓室壁上也绘有星象图,有关部门对此也曾发表过报道。

《史记・始皇本记》中记载:营造始皇帝墓时,“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虽然“具”这个词的含义尚不甚清楚,但人们认为,“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这句话可能是在墓室的天棚上绘有星象图,在地板上画有地图。

中国在墓室中绘星象图的习俗,即使不能追溯到秦始皇时代,也毕竟是中国古老的习俗。高句丽也有这种习俗。在古代,人们出于希望被埋葬者像生前一样生活的愿望,在墓室里放置了各种随葬品。绘制星象图大概也是出于同样的动机,即希望被埋葬者也能像生前一样眺望天空。不过,高松冢的星象图没有能全部描绘出在日本所能观察到的星体,而只是在天棚上的方框内画了一些象征性的二十八宿,方框中央处又画了简单的北极星座。

在这个星图中,星辰是用贴在壁上的直径为一厘米左右的圆形金箔来表示的,并用红线把同一个星座的星星连在一起,用以表示星座。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是把天空中的星辰划分为若干星座。在古希腊,人们是根据古希腊神话来给星座命名的。公元二世纪的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将一千零二十八个星体划分为四十八个星座。后来又进行增补,现在达到了八十八个星座。

三、星座的名称

可以说,希腊传来的星座名称是诗的、大众的。而中国的星座名称是散文的、官僚的。

在中国,周代或周代以前,就为星座起了名称。当时星座的数目不多,星座的名称是根据星座的形状而命立的。例如,现在的大熊座当时被称作北斗,就是由于它和古代的斗形状相似而得名的。后来,这类星座数目不断增加,尤属汉代增加的最多。而且,出现了以官廷名称或官职名称来给许多星座命名的作法,这反映了汉代完备的官僚制度。

《史记・天官书》中所载的星座名称数目超过了一百多个。后来,这个数目又有很大的增加。中国星座学说的形成是在晋武帝(公元265—290年在位)时期,当时的太史令陈卓在肉眼见的范围内数出的星达283官1464颗。

这里的“官”即星座,中国古代往往称星座为官。关于这些星辰,《晋书・天文志》中有详细的记载。根据这些记载,后来又进一步把这些星辰分为三垣二十八宿。所谓三垣,即以北极为中心,把赤道以北的星辰分为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等三垣。沿赤道一带的星辰则分成二十八宿和附属于它的星座。下面着重叙述一下二十八宿。

四、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是沿着赤道的二十八个星座。其中许多是人们所熟悉的。例如,猎户星座的三颗星被称作参宿,牡牛座的昴宿星团称作昴宿。“二十八”这个数的确定很可能是与恒星月的长度有关,二十八宿把它作为基准,用来表示日、月、行星,以及包括恒星在内的天体在赤道上的位置(相当于赤径)。

在托勒玫星表中,黄道十二官是表示所有恒星黄经的基准黄,道和赤道虽然有所不同,但两者的作用却是大致一样的。二十八宿在中国的天文学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它出现于战国时代,是人们把早就发现的星辰进行选取、组合而成的,而且其中没有一个宿的名称是根据官僚来命名的。

五、五行学说在星座配组中的应用

另外,在中国的天文学中,五行学说的分类 *** 也被应用在星座的配组中。将五行对应于方位,则有中央和东、西南、北五个方位。以北极为中心的部分被认为是天的中央,而沿着赤道绕天一周的二十八宿,每七宿为一区被分为四个区域,并分别配置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上。这就是说,从角宿开始,在赤道上自西向东按顺序排列的二十八宿,被分为如下的东、北、西、南四方宿。

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

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由于二十八宿是绕赤道一周的,因此可以说,它本来是没有一定的方向的。把二十八宿区划为四方,完全是按照五行说进行简单配组的结果。这种配组也表现在高松冢顶棚的星象图上。即,顶棚中央画有北极(五星)和守卫它的四辅星,在它的四周,每个方向上都有七宿排列成一条直线。即,靠近东壁的顶棚部分画有东方七宿,靠近北壁的部分画有北方七宿,靠近南壁的部分画有南方七宿,靠近西壁的部分画有西方七宿。前面曾多次提到,二十八宿是绕天一周的星座,本来应该画成圆形,但根据五行说的区划 *** ,画成了四方形。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整个星象图在某种程度上都被图案化了。

每个星座是用连接星体的线明确表示出来的。其形状和南宋淳祐天文图所描绘的星座形状极为相似。淳祐天文图提在南宋淳祐丁末年(公元1247年),刻在石碑上的,实物保存至今。在原本地保存下来的星象图中,这张淳祐天文图可以说是最早的了。因此可以说,高松冢的星象图,虽然只是一部分星座的星象图,但它却极准确地保留了星座的形象。

在这里我们还应当看到,东有青龙、北有玄武、西有 *** 、南有朱雀这个配组 *** 和五行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青龙、 *** 、玄武、朱雀这四种,是将四方宿神化了的产物。在希腊,星辰一直被认为是神的化身。例如,金星是美神维纳斯(根据罗 *** 称呼)的化身。中国古代也有与此相同的思想,四方宿被看作四神,并分别用不同动物的形象来标记。

六、阿斯塔那墓群中发现的星象图,竟与高松冢的星象图极为相似

近年来,中国还发表了一些关于墓绘星象图的详细研究报告。首先值得一提的是,1974年洛阳附近发掘的北魏贵族元乂墓。还有1971年在陕西省干县附近发掘的唐代章怀太子墓(李贤)及懿德太子墓(李重润)。此外,1978年,在杭州附近发掘了吴越国皇帝墓。1974年在河北省宣化发掘的辽代张世卿墓。这些墓穴中的星象图均收录在1980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天文文物图集》中。这里,我们来看一下风格稍异的辽代星象图。

这幅星象图上面,除了二十八宿之外,还有十二官图像。这些图像与高松冢的图像迥然不同,几平都是以“天河”为中心来描绘周围星座的。但是,《文物》1963年第十期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在远离中国内地的新疆吐鲁番附近的阿斯塔那墓群中发现的星象图,竟与高松冢的星象图极为相似。也就是说,阿斯塔那星象图中的二十八宿也是每七个一组以图案的形式配置在四个方向上。

它的中央部分模糊,然而却可以看出上面绘有类似“天河”的图案,这一点与高松冢的星象图不同。此外,阿斯塔那星象图是用白色涂料简单地画在素地上的,而不是像高松冢星象图那样,贴着光亮的金箔。但是,并不能否认两者极为相似这一事实。人们推定,阿斯塔那星象图是盛唐时期到中唐时期,即七世纪半至八世纪半的产物,和高松冢星象图的绘制年代相同。我想,这种图案化的星象图模本可能产生于中国内地,尔后才传到东,西边境的,如果进一步在中国内地进行发掘的话,很有可能还会从墓穴中发现同样的星象图。

1982年将天空分为几个星空?

天空统一划分为分成3个天区,88个区域。 天空是地球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可以在天空观测气象或天文现象,从而得知天气变化、时间的流逝或自己的方位。

现代星座大多由古希腊传统星座演化而来,由国际天文 *** 合会把全天精确划分为88星座。

三国时代吴国人陈卓,为我国古星象图的集大成与奠基者。他以甘德、石申与巫咸三家的全天星图为蓝本,将星空分别283官共有1465颗星。283官含叁垣、二十八宿及其他星官。到了隋代,我国对于星空的区域划分已经基本上固定下来,并且一直沿用到近代。 这就是著名的三垣四象二十八宿。

三垣区域三垣是将北极周围的天空星象分为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三个区域。其中紫微垣居中且更大,它象征人间帝王的宫殿在天上的位置,这里的星星大多以皇宫中的人员和事物来命名。北斗七星就位于紫微垣中,它象征皇帝外出乘坐的御车。

太微垣在紫微垣的西南方,太微是 *** 的意思,因此太微垣中的星星大多以朝廷中的官员和场所来命名。天市垣在紫微垣的东南方,太微垣的东边,是三垣中的下垣。

它是天上的都市,指皇帝率领诸侯在浏览各地的场景。因此,这个垣中的星名均以与皇帝有关的人员,各诸侯国的地名以及某些货市的名称来命名。

古代星象常识?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在中国古代,人们为了认识星辰和观测天象,创造了自己的星区划分体系,把天上的恒星几个一组,每组合定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其星官数目,据初步统计,在先秦的典籍中记载有约38个星官。《史记·天官书》中记载91个。《汉书·天文志》中记载说:“经星常宿中外官凡一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 张衡所著《灵宪》中云:“中外之官常名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为星两千五百,而海人之占未存焉。”

春秋战国时代,甘德、石申、巫咸等,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星官体系。到三国时代,吴国的太史令陈卓,综甘、石、巫三家星官,编撰成283官1464颗恒星的星表,并绘制成星图(该星表、星图早已散佚),晋、隋、唐继承并加以发展,我国的星区划分体系趋于成熟,此后历代沿用达千年之久,这其中最重要的星官是三垣、二十八宿。

三垣

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每垣都是一个比较大的天区,内含若干(小)星官(或称为星座),据《清会典》所载,甘氏、石氏、巫氏的划分互有不同。各垣都有东、西两藩的星,左右环列,其形如墙垣,故曰为“垣”。

紫微垣是三垣的中垣,居于北天中央,所以又称中宫,或紫微宫。紫微宫即皇宫的意思,各星多数以官名命名。它以北极为中枢,东、西两藩共十五颗星。两弓相合,环抱成垣。整个紫微垣据宋皇佑年间的观测记录,共合37个星座,附座 2个,正星163颗,增星181颗。它的天区大致相当于现今国际通用的小熊、大熊、天龙、猎犬、牧夫、武仙、仙王、仙后、英仙、鹿豹等星座。

太微垣是三垣的上垣,位居于紫微垣之下的东北方,北斗之南。约占天区63度范围,以五帝座为中枢,共含20个星座,正星78颗,增星100颗。它包含室女、后发、狮子等星座的一部分。太微即 *** 的意思,星名亦多用官名命名,例如左执法即廷尉,右执法即御史大夫等。

天市垣是三垣的下垣,位居紫微垣之下的东南方向,约占天空的57度范围,大致相当于武仙、巨蛇、蛇夫等国际通用星座的一部分,包含19个星官(座),正星87颗,增星173颗。它以帝座为中枢,成屏藩之状。天市即集贸市场,《晋书·天文志》中云:“天子率诸侯幸都市也。”故星名多用货物、星具,经营内容的市场命名,如,《晋书·天文志》云:帝座“立伺阴阳也”,斛和斗“立量者也”,斛用以量固体,斗则用以量液体,列肆“立宝玉之货”,是专营宝玉的市场,车肆“主众货之区”,是商品市场,市楼“市府也,主市价、律度、金钱、珠玉”等。

关于三垣的创始年代,尚无肯定的结论,从典籍来看,紫微垣和天市垣作为星官,首见于辑录石申所著《石氏星经》的《开元占经》一书中,而太微垣的名称始见于唐初的《天象诗》。但是,在《史记·天官书》中已载有和三垣相当的星官名称。天市垣东、西两藩的星均用战国时代的国名命名,亦是三垣创始年代的一个佐证。

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所创星区划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古人把沿黄道、赤道附近的星象,划分成二十八个大小不等的部分,每一部分叫做一宿,合称二十八宿,又名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

最初是古人为比较日、月、金、木、水、火、土的运动而选择的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记。“宿”的意思和黄道十二宫的“宫”类似,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为二十八个天区的主体,这些天区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称为名称,和三垣的情况不同,作为天区,二十八宿主要是为了区划星官的归属。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

东方七宿为角、亢、氐、房、心、尾、箕,包括四十六个星座,三百余颗星,组成的形象好似一条苍龙。不少学者认为,《易经》乾坤“潜龙勿用”、“见龙在田”、“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正是描述的苍龙七宿在春天时的天象。《石氏星经》称:“角为苍龙之首,实主春生之权,亦即苍龙之角也。”《说文》称“亢人颈也”,因此亢宿是苍龙的脖子。氐宿又名天根,它是苍龙的胸。房宿为苍龙之腹,由于龙为天马,所以房宿又称为天驷或马祖。心宿即大火星。尾宿是苍龙之尾,按古代分野说(天上的星星各自对应着地上的某一区域),尾宿和箕宿对应着九江口,因此尾宿又名九江,它附近有天江星、鱼星、龟星。箕宿也是苍龙之尾,它附近还有糠星和杵星。

西方七宿为奎、娄、胃、昴、毕、觜、参,计有五十四个星座,七百余颗星,它们组成了 *** 图案。奎宿由十六颗不太亮的星组成,状如鞋底,它算是 *** 之神的尾巴。娄宿三星,附近有左更、右更、天仓、天大将军等星座。胃宿三星紧靠在一起,附近有天廪、天船、积尸、积水等星座,看来胃口太小难以消化如此多的食物,有点消化不良。昴宿即著名的昴星团,有关它的神话传说特别多,昴宿内有卷舌、天谗之星,似乎是祸从口出的意思。毕宿八星,状如叉爪,古代将网小而柄长者称为毕,毕星又号称雨师(箕星为雨伯),又名屏翳、号屏、玄冥(与室宿相同);我国以毕宿为雨星。觜宿三星几乎完全靠在一起,实在是樱桃小口一点点。参宿七星,中间三星排成一排,两侧各有两颗星,七颗星均很亮,在天空中非常显眼,它与大火星正好相对,我们今天称意见不同为意见参商,以及兄弟不和为参商不相见,皆源于此。

南方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计有四十二个星座,五百多颗星,它的形象是一只展翅飞翔的朱雀。井宿八星如井,西方称为双子,附近有北河、南河(即小犬星座)、积水、水府等星座。鬼宿四星,据说一管积聚马匹、一管积聚兵士、一管积聚布帛、一管积聚金玉,附近还有天狗、天社、外厨等星座。柳宿八星,状如垂柳,它是朱雀的口。星宿七星,是朱雀的颈,附近是轩辕十七星。张宿六星为朱雀的嗉子,附近有天庙十四星。翼宿二十二星,算是朱雀的翅膀和尾巴。轸宿四星又名天车,四星居中,旁有左辖、右辖两星,“车之象也”。

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共六十五个星座,八百余颗星,它们组成了蛇与龟的形象,故称为玄武七宿。斗宿为北方玄武元龟之首,由六颗星组成,状亦如斗,一般称其为南斗,它与北斗一起掌管着生死大权,又称为天庙。牛宿六星,状如牛角。女宿四星,形状亦象箕。虚宿主星即尧典四星之一的虚星,又名天节,颇有不祥之意,远古虚星主秋,含有肃杀之象,万物枯落,实可悲泣也。危宿内有坟墓星座、虚粱、盖屋星座,亦不祥,反映了古人在深秋临冬之季节的内心不安。室宿又名玄宫、清庙、玄冥(水神),它的出现告诉人们要加固屋室,以过严冬。壁宿与室宿相类,可能含有加固院墙之意。北方玄武星宿地位甚高,北京旧有真武庙(复兴门外),即供奉玄武大帝。

此外还有贴近这些星官与它们关系密切的一些星官,如坟墓、离宫、附耳、伐、钺、积尸、右辖、左辖、长沙、神宫等,分别附属于房、危、室、毕、参、井、鬼、轸、尾等宿内,称为辅官或辅座。唐代的二十八宿包括辅官或辅座星在内总共有星183颗。

在实践中,古人醒悟到,季节的变化和太阳所处的位置有关,星象在四季中出没早晚的变化,反映着太阳在天空上的运动,但直接测定太阳的位置又难于办到,于是古人想出了间接办法,即由月球所处的星象位置去推算太阳所处的位置。月球围绕地球运转一周是27日多(恒星月),恰好一天经过一宿。可见,二十八宿的创设是古代天文学史上的一大进步。

英国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评论道:“现在无疑已经证实,中国古代的天文学虽然在逻辑性和实用性方面决不逊于埃及、希腊以及较晚的欧洲天文学,然而它却是以大不相同的思想体系为基础的。”他又说:“二十八宿的界限一经划定,不论星群离开赤道的远近如何,中国人都能够知道它们的准确位置。甚至当星群在地平线以下时,只要观测和它们联系在一起的正在头顶的拱极星,就可知道了。”

二十八宿创设之后,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它的作用亦不断扩大,它不仅在观象授时,制订历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现代天体测量学形成之前,在推算、测定太阳、月亮、五大行星以及流星、慧星、新星乃至满天星辰的位置等,无不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推算 *** 是,古人在每一宿中选取一颗星作为定标星,古人称它做“距星”。某一宿的距星与下邻宿距星的赤经差,称做某一宿的赤道距度(简称距度),中国古代表述天 *** 置的两个量叫去极度和八宿度。“去极度”是指被测星辰与北天极的角距离;“八宿度”是指该天体与它西侧相邻一宿距星的赤经差,这个度量体系就是中国天文学家们建立的赤道坐标 *** 。

四象

紫薇斗数星图怎么看-你认为古人的夜观天象和占星术有没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和一定的道理

古人将全天二十八星宿按东、北、西、南、四个方位划分为四部分,每一部分包含七个星宿,并根据各部分中的七个星宿组成的形状,用四种与之相象的动物命名这四个部分,叫做四象或四陆,对应关系如下: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称为东官苍龙;

北方七宿似夏末秋初夜空的蛇、龟,故称北官玄武;

西方七宿犹猛虎越出深秋初冬,称西官 *** ;

南方七宿像寒冬早春出现在天空中的朱雀,故称南官朱雀。

苍龙、玄武、 *** 、朱雀、统称为“四象”。

对于四象,中国的不少典籍多有叙述,如《考工记》、《御龙子》、张衡《灵宪》、孔颖达《尚书疏》等,其中以《灵宪》中的叙述最生动,张衡写道:“苍龙连蜷于左, *** 猛据于右,朱在奋翼于前,灵龟圈首于后。”

中国典籍中有的称“四象”为“四维”,如 《史记·天官书》、《石氏星经》、魏人张揖的《博雅》、元 *** 成的《尚书通考》等,这些记述又互有不同,按《石氏星经》所载,不是四象,而是分为若干小象,且西方、北方都没有完整的形象,书中写道:“奎为 *** ,娄、胃、昂、虎三子也。毕象虎,觜、参家璘。”又曰:“牛蛇象,女龟象。”《史记·天官书》的记载与《灵宪》所载基本相同,即:苍龙、朱雀、 *** 、玄武分别代表着四季星象。中国天文学家高鲁以《史记·天官书》为依据,设计了二十八宿与四象的关系图,堪为精彩。

就现代国际通用的88星象而言,东方苍龙大约是占室女、长蛇、半人马、牧夫、天秤、天蝎、豺狼、蛇夫等座。北方玄武大约占人马、摩揭、宝瓶、飞马、天鹅、仙女、双角、鲸鱼等座。西方 *** 大约占仙后、白羊、黄仙、金牛、波江、猎户、天兔等腐。南方朱雀大约占双子、御夫、巨蟹、大犬、南船、狮子、长蛇等座。

观的一般是什么?

这个自然现象,也不是随便每个人都能够理解,以本人认为,古代那些夜观天象,知人吉凶,断定祸福,只不过是那些儒家子弟,圣人后代,以及三教发孙,略知天文,对三元二十八宿比较理解,并懂得星辰方位排布,星光輝暗运转,流星显现,日月二食,等自然现实的现象,再结合地下各方位的人物兴衰,总结概论,得出结果,达到炫耀自己才华的骗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