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自己低空飞行

admin2023-02-24 13:58:3822

梦见自己低空飞行,要是印度这次还打不赢巴基斯坦?

题主你想多了,印度在大规模战争中从来没输给过巴基斯坦。

所以,即便输一次,也不至于让印度没脸混,现在考虑的是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大规模战争时,怎么样才能保证巴基斯坦取得一次难得的胜利。

双方的实力对比

就目前来说,印度国力对巴基斯坦拥有绝对优势,这也是印度在历次与巴基斯坦的大规模战争中总是取胜的原因。

印度这些年在军事建设方面虽然走了很多弯路,但相比之前还是有很大进步的,军队武器装备正在逐步实现国产化。

目前,印度空军有国产的光辉战机,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式进步。光辉战机作为一种轻型战斗武器,在未来会成为守护印度天空的保护伞。

(光辉战机)

陆军方面,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国产的阿琼坦克。这款坦克已经生产了100多辆,将来也会成为印度陆军的主战武器。

(阿琼坦克)

海军方面就更让人惊艳了,印度目前正在自主建造航母,命名为维克兰特号的航空母舰是印度首艘国产航空母舰,排水量达4万吨,可以搭载战机30架。

(印度国产航母)

以上成绩在工业强国眼中可能不值一提,但是把这个成绩放在南亚,甚至是南半球都是很能打的了。

印度在最近这些年能够保证国产武器实现设计、生产双丰收,与90年代以来快速发展的经济是分不开的。在1995年,印度的经济总量只有3600多亿美元,是 *** 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而到了2017年,印度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2.6万亿美元是1995年的6倍多。

所以,这些年印度的制造能力,科学技术都有了很大发展,为他实现武器的逐步国产提供了保障。

(印度的工厂)

巴基斯坦这些年的经济发展也极为快速,在印度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巴基斯坦并没有拉下多少,如果比人均,今天的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差距,和1995年与印度的差距相仿。

可是,巴基斯坦的体量相对印度过小,在人均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总量和印度就会产生几倍的差距,从而在大规模对抗中会因为实力不济而失败。这也是为什么小 *** 中,巴基斯坦可以和印度打的有来有往,而大规模战争中巴基斯坦总是战败。

目前,巴基斯坦空军装备的枭龙战机已经逐步实现国产化,在空战中完全有能力和印度拼消耗。

(枭龙战机)

但是,陆军和海军还是短板,在大规模战争中很吃亏。

所以,假如双方爆发大战,巴基斯坦凶多吉少。

巴基斯坦目前需要做的

个人认为,印巴双方的冲突应该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把主要精力放到国内建设上才是重点,当巴基斯坦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抵消人口不足、国土面积小带来的劣势之后,在对印度的战争中就会获得主动权,这方面我很看好巴基斯坦。

目前,巴基斯坦正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在校大学生多达120万,每年大学毕业生达44万多人。虽然短期内效果不会太明显,但是长期看,巴基斯坦的国家发展需要一群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来推动。

(位于巴基斯坦首都的著名学府,国立科技大学一角)

虽然近些年很多人抱怨巴基斯坦因为大学扩招拉低了大学生的质量,但学校的规模并没有因此缩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要巴基斯坦按照这条路走下去,就一定会在未来从人口质量上超过印度,进而获得科技的高速发展,快速缩小和印度的差距。到那时候,印度还真不见得干的过巴基斯坦。

80年代的小飞机事件是怎么回事?

80年代小飞机事件原来是我们的实验靶机!!!

这种事件和飞碟目击事件一样,大部分可能是观测人(小孩子)的知识水平不够造成的幻觉或者虚假记忆。但是有一些是例外。

因为好多人都亲眼见过

大约是3-4岁的时候,那时经常有飞机经过家乡上空,我们见怪不怪了。大部分飞机是银白色的,在天上是一个小不点。有个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告诉我们说:“你别看那么小,离近了看可大可大了,比房子还大的多!”然后我们纷纷表示不信,因为明明看起来和鸟差不多大嘛。

有一天,我自己一个人玩(那时没有幼儿园和托儿所,我在妈妈单位旁边的院子里自己给自己玩),突然又听到飞机的声音。我抬头一看,一个非常胖的飞机(肚子圆滚滚的,没有尾巴)慢悠悠经过,看起来就是贴着屋顶飞过。关键这飞机是砖色的,就是盖屋用的砖的颜色。我看这么丑的飞机从屋顶上飞过,非常兴奋,想拉小伙伴一起看,但是恰好旁边没有人。我就眼睁睁的看着这架又胖又砖的飞机慢悠悠的(看起来相当慢)飞远了。

后来这件事就成了我童年十大未解之谜之一。长大了之后理解那飞机其实飞的很高,不是贴着屋顶飞的。但是那么丑的颜色以及那么胖的身材无法解释。后来有搜索引擎的时候我一直再找这个形状的飞机,但是一个相似的都没有。直到有一天我用“圆滚滚飞机”、“滚筒飞机”“砖红色飞机”搜索了半天之后放弃,改成“红色飞机”为关键字后,在某个犄角旮旯出找到了“军事靶机”这个概念,然后我找到了“长空一号(百度百科)”。

1960年代,由于苏联援助的取消、专家的撤离, *** 空军试验用的拉-17无人靶机严重缺失,国家下决心搞自己的无人靶机,从而促生了长空一号。长空一号(CK-1)高速无人机由位于巴丹吉林沙漠的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二站在1965年~1967年成功定型。

长空一号是一架大型喷气式无线电遥控高亚音速飞机,可供 *** 打靶或防空部队训练。长空一号经过适当改装可执行大气污染监控、地形与矿区勘察等任务。该机采用典型高亚音速布局,机身细长流线,机翼平直,展弦比大。水平尾翼呈矩形,安装在垂直尾翼中部。机身前、后段为铝合金半硬壳式结构。发动机及其进气道装在机身下部的吊舱内。

88年12月15日,长空一号B低空靶机(我军编号“靶5Ⅲ”)通过设计定型,用于低空防空武器 *** 的鉴定。该机安装了固定式副油箱。长空一号E为超低空型,据称编号仍为“靶5Ⅲ”(站长对B与E型的编号尚有所疑问),用于模拟80年代起威胁越来越大的超低空武器。

我当时看到的,应该是88年通过验证的长空一号E超低空靶机(暴露年龄)。

那个圆滚滚的肚子,原来不是机身,而是它的吊舱。从下面仰视,是看不出来的。而且从正下方仰视,确实没有尾巴(或者说尾巴看起来很小)。更低飞行高度500米,这个高度相当之低了。另外,这个靶机确实不大,也就一量轿车大。

至此,大多数人的童年之谜都解开了。

中国UFO三大悬案有什么合理的解释?

看看萨沙写的黄延秋

外星人背着我飞行?中国UFO *** 奇案黄延秋事件揭秘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讲史堂第三百三十四期】(你不知道的灵异事件第2讲)

黄延秋飞行事件是中国建国后很著名的几起UFO事件。和其他的事件不同,黄延秋事件有较多的人证和物证。我们至少可以证明,黄延秋曾经以超过当时交通工具的速度,在短时间内从中国的一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听萨沙说一说吧。

黄延秋事件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个叫做黄延秋的哥们,是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北高乡北高村的普通农民。他生于1957年,发生 *** 次飞行是1977年,也就是 *** 刚刚结束第1年。当时社会上还是乱糟糟的,农民的情况也不好,同 *** 时期区别不大。肥乡县的农民们很贫穷,辛苦工作一年也就勉强糊口。直到7月27日之前一天,21岁的黄延秋同中国数亿农民21岁的黄延秋没有任何不同。亲朋好友邻居同乡都认为他老实巴交,为人木讷,没什么文化和见识。但是,就在7月27日晚上,突然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怪事。

1977年7月27日晚上,黄延秋在北高村的家里睡觉。上面说了,肥乡县是个比较贫穷的地方,黄延秋家也是相当不富裕。根据他回忆,在生产大队辛苦干活,一天收入才1角钱。在别人介绍下,黄延秋刚刚和邻村一个女孩订婚。根据农村的习俗,黄延秋家给了200元的彩礼。在当年,200元可不算小数目,一家辛苦一年也就赚100多元。两家约定,年底的黄道吉日就正式结婚。结婚日期订好了,黄家将新房也准备好了,就等着女孩嫁过来。黄延秋本人挺高兴,平时干活也哼着小曲了。

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当晚在黄延秋身上却发生了匪夷所思的事件。

根据黄延秋自己回忆:当晚天气闷热,晚10点左右我在刚盖好的被子,还没来得及装门的新房里睡下。感觉也没什么不正常之处,劳动一天了,躺下就睡了。不多时,我被喧闹声惊醒,睁开双眼时我看到的竟然站在一个大城市的街头。我没有手表,估算可能是凌晨一二点。我躺在一个商店门口,不远处就是火车站,远处还有一个没有喷水的大池子(其实是南京的玄武湖)。完全清醒后,我询问路人,发现自己在南京火车站旁。我惊恐万分,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出现了两个“交通 *** ”模样的人。他们交给我1张南京到上海的火车票,说南京没有遣送的地方,可以从上海遣送回老家。他们将我送到站台,还声称他们随后赶到,让我在车站 *** 等他们。我已经懵了,不知道如何是好。听说可以回家,我就上了火车。经过4小时到达上海,我赶到车站的 *** 帮忙。没想到那两个“交通 *** ”竟 *** 门口等我。并将我送到遣送站。遣送站的人也没盘问过,帮我发了一个电报,让我住下等老家人来接。

农民是不能随便出门的,遣送站对黄延秋进行了登记,帮他向老家发了一份电报要求来接人。但电报 *** 的村名错写成辛寨村,所以一时间没有送达北高村。

此时,黄延秋老家正乱成一团。第二天也就是28日,家人发现黄延秋失踪。开始,家人倒也没在意,以为他去哪里晃悠了。谁知道,连续10天都没有见到黄延秋的人影,家人这才急了。黄延秋本人是个胆小忠厚的青年农民,只有小学文化,从没出过远门,更没有连续10天找不到人的情况。家人推测黄延秋别是出了什么事或者遇害了。这段时间,家人跑到周边公路、水塘、断崖等地寻找有没有意外事故发生,同时,他们也向 *** 局打听有没有 *** 。

结果呢?自然一无所获。

直到10天后,经过乡 *** 辗转送来一份电报。

全文是:辛寨黄延秋在上海蒙自路遣送站收留望认领,时间是7月28日。

接到电报,家人很震惊。黄延秋连邯郸市都没去过,怎么会突然跑到大上海去了。在当地农民的眼中,上海是一个类似于美国纽约的神秘地方,是遥不可及的。

况且,从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到上海,距离1100多公里。就算黄延秋乘坐当时最快的快速火车(时速60到80公里),也不可能在发电报是的10多个小时内赶到,至少需要22个小时以上。这还是忽略任何或画册晚点和买不到车票的情况。在70年代,铁路混乱,火车晚点如家常便饭,晚点1天都是寻常事。火车票非常紧张,经常有旅客在火车站连续几天都买不到票的。

更奇怪的是,黄延秋并不是住在邯郸市,而是在偏僻的北高村。从北高村到邯郸市还有45公里距离,从乡里辗转坐汽车到达也要3到4个小时,况且晚上乡里压根就没有运营的汽车。

换句话说,从北高村到上海市,正常至少需要2天以上,绝对不可能在10多个小时内到达。不过村民见识不多,没有人多想,只是认为可能是电报的时间写错了。

接到电报后,村里安排三个人,包括黄延秋的堂哥黄延明和远亲钱郝的,去上海把人领回来。

他们也没去过上海。到了这个大城市后,他们也都懵了,好在有老乡。他们找到了同村的亲戚兼老乡,上海浦东高炮三师后勤部部长吕庆堂要求帮忙。

吕庆堂对老家人很热情,让后勤部副部长卢俊喜开小车去遣送站接回了黄延秋。

然后,吕庆堂招待他们吃了一顿饭,第二天送他们到火车站。

吕庆堂多年后回忆:我只见过黄延秋一次,是他 *** 次来高炮师部队军营在我家住了一个晚上。我和他见过面谈过话的,觉得他是个憨厚老实的农民。你问他时,他才回答几句,不问就不说话。接回我家后,给他吃了一斤挂面。

吕庆堂的老伴李玉英回忆就更具体了:对黄延秋的印象?他就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穿农村白粗布的衣服。到我家来也没有目的。问他是怎么来上海的,他说:不知道怎么出来的!。黄当时的神志表现正常,不像有病。

*** 次来的情况,我记得还很清楚。他来前,在家乡时,是养母(姨妈)养大他的。他姨妈说,一天晚上大队开会,黄开会回来到九、十点钟就睡了。早上找他上地,没有人了,到中午也不见,四处亲朋处找,也没有。后来,辛寨村收到上海第六遣送站发错地点的电报。他养母找到大队 *** 。才找到电报。知道黄延秋被上海遣送站收容。他养母同钱二黑(钱郝的),还有我老伴吕庆堂的妹妹吕秀香住在一个村,知道她有个哥哥吕庆堂在上海。所以就由吕的妹妹和钱郝的一起到上海我们家,请我们帮忙。

到上海后,由部队的后勤部派吉普车陪钱郝的,去遣送站接黄延秋到我家中。据当时接黄的人反映:黄延秋说:‘我在上海出了火车站、被 *** 发现了,带到遣送站,一心想回家。’钱去接他时,黄延秋向钱跪下,哭了,说:‘你可来接我了!’出遣送站时,遣送站还给他一个包(内装一身土布衣服、布鞋、一个茶缸、30元钱,钱在一个黄铁盒里),黄说:“不是我的东西,他不要。”包给他后,由钱陪他坐吉普车到我们在部队的家。当时,他一身脏的白粗布衣,吕的妹妹给他换洗衣服。我们问他:“你在南京上火车,谁给买的票?”他说:“有两人给我买票,是山东的。” *** 次,黄到我家住了一个晚上,就由钱陪他回老家。要了解黄怎么进遣送站、到所以后情况、住了几天。出所时的表现,回家时在火车上的表现,说了些什么,钱最清楚。钱现年七八十岁,记忆力好,可向他调查。

回家以后,黄延秋向村民们讲述了自己的经历,村民们半信不信,也没当回事。在当年河北农村娱乐贫乏,各种奇谈怪论很多,黄延秋的经历也不算什么。

一些村民认为黄延秋只是吹大牛,对他的故事一笑了之。

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1个多月以后,黄延秋竟然又失踪了。9月8日晚上,村委会在黄延秋家南院召开“大搞生产”群众会。村长黄宗善对村民宣读了上面的指示,进行了生产动员。开会期间,村长黄宗善看黄延秋等几个小伙子无精打采,判断他们白天干活太累了。明天一早,这几个小伙子要往田里面送农家肥,村长黄宗善就让他们先去睡觉。黄延秋回到家里上了床。

第二天早晨,这几个小伙子都赶到堆积粪肥的仓库,却没有看到黄延秋。村长黄宗善以为黄延秋睡过头了,派一个小伙子去喊他。谁知道,黄延秋并不在家。更不可思议的是,在他离家的同时,房屋的南墙上1.5米处,出现了一行好像是用镰刀刻的文字:“山东高登民、高延津,放心”字样。

此时的黄延秋又一次来到了上海,又老乡吕庆堂的帮助下,于9月11日终于回到了家乡。

这次失踪不同以往。

首先,黄延秋失踪前有很多人看到他去睡觉,大家都是证人。

其次,黄延秋突然出现在上海也有吕庆堂一家作为证人。

显然,这不是黄延秋在胡说,而是确实出现了短时间内高速移动的事情。

上文也说了,根据当时的交通情况,怕是9月11日黄延秋都不见得能够到达上海。现在,黄延秋在3天内不但去了上海,还顺利回来了。

黄延秋自己介绍:晚10点多,我累了一天,在院里的床上睡着了,心里还惦记着明早送粪的事。睡一觉醒来以后,我又到上海了,又到了上次去的那个车站广场。知道了以后就是后半夜,究竟走了多长时间?什么时间走的,几点钟朝那儿走的,这个都不知道。后来我冻醒了,什么也没盖,所以我是冻醒了,要不冻一觉就到天明。

我很惊慌,不知道怎么回事。忽然,狂风四起,电闪雷鸣,下起了暴雨。凌晨的广场上几乎没有人,在暴雨中我无处可去,身无分文,不由地哭了起来。忽然,我想起上次帮过我的 *** 老乡。仅一面之交,毕竟是这茫茫大城市中唯一的熟人了。我只知道到部队距火车站约40公里,具体怎么走,向哪个方向走,是不知道的。 突然间,有人说“请问,你是肥乡的黄延秋吧,是不是要到军营去?”这时有两个军人走向我,自称是部队的人,说受 *** 委托在此专门等候,并要带我去部队。我走投无路,顾不上多想,只好跟人家走吧。过黄浦江时那人给了我4分钱,让我买票。又换乘了几路公共汽车,来到郊外营房驻地。

部队门口,有战士持枪站岗,警惕地注视着四周。奇怪的是,我们3人进去时。站岗的毫无反应,好像视而不见。营房内,一队战士正在 *** 练,无暇理会我们3个不速之客。拐了两道弯,我们进了师部办公室。“你怎么又来了?怎么进来的?”在场的几位军官都感到惊讶。“他俩送我来的。”等我回头欲介绍时,那两人突然不见了,四处查找均无踪影。经部队同志引荐,我又来到吕庆堂的住处。期间,那2个军人又出现了,但我没多想,以为他们是部队派来接我的人。此时,吕庆堂去南京开会还没有回来,他的老伴李玉英和儿子吕海山接待了我。

李玉英和儿子吕海山都大吃一惊:按照部队纪律,亲友来营房找人要在门口出示证件及书面登记,然后由我们到门口接应,证明属实,才能进来。我们不到门口接你,门岗战士是决不会放你进的呀。

部队负责同志去找门岗询问情况,门岗和传达室都说没见外人进来和出去。难到我会隐身术?面对疑问,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次日一早,部队就向肥乡北高村发了电报,是直接发给村长黄宗善的,查问我是什么人?是不是特务?村委会当即回电诚告:黄延秋不是坏人。负责接待的副部长卢俊喜等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吓唬了我一顿:再乱闯军事重地,就把你抓起来!第三天李玉英委托其子吕海山,用吉普车把我送到上海火车站,为我买了回家的车票,给了我几块零花钱。我于9月11日回到了家乡。

吕庆堂部长事后回忆:黄延秋第二次来,是他自己一人找到我家的。当时我在南京开会,是我老伴和儿子吕海山接待的。儿子给他煮了一斤挂面,他全吃了。吃了就呼呼睡了。我叫卢副部长训黄一顿,让他不能再乱闯军营。第二天派了车,由儿子海山送黄到火车上,给他买了吃的,还给他零用钱,直看到火车开后,才回家。对黄第二次来我家一事,我很奇怪。 *** 次来,是用我部队小汽车把他接到我家的。而第二次来,是黄延秋他穿过上海市到浦东这么远的路来的(从上海原北站到部队驻地要转车3次还要坐船,前后最少要2小时)。他不知道路和我家 *** ,他是怎么到我家的?部队门卫和传达室都不知道黄进来,他不经过门卫和传达室是怎么进来的?黄从家来上海一天多就到达,太快了,坐火车是不可能的,除非坐飞机。但就算我这个级别的干部,在当年坐飞机也不容易,他一个农民怎么可能坐的上飞机。况且,从邯郸也没有飞机能飞到上海。我很不理解。

吕庆堂部长老伴李玉英回忆也是如此:黄延秋第二次到我家。那天,雨特别大,儿子打 *** 给我,说:“他又来了!”儿子给他煮了一大把(500克)挂面。黄全吃了。我回到家时,见黄已在躺椅上睡着了。我当时找后勤部副部长卢俊喜。卢往南京打 *** ,告诉吕庆堂。我和卢副部长一起到家。问黄延秋:“干什么来的?”回答:“我是跟2个当兵的进来的”。问他:“谁带你来的”。黄答:“我自己来的”。问他:“门卫没有问你?”黄说:“前面有2个当兵的。我跟着就进来了。”问他:“干什么来的”黄回答:“我什么也不干。” 当告诉他:‘明天你就回去。给你买火车票,你回去’时,黄说:“好,好,回去。”当晚,叫黄睡在我儿子房内。并叫儿子经常醒来,注意黄的行动(怀疑黄闯入军营是特务)。第二天早晨,部队派吉普车,由我儿子送黄上火车,还给了他一些钱。他第二次来家是空手的,一分钱都没有带。

有意思的是,他们的儿子吕海山有另外的回忆。他是最早见到黄延秋的人,看到了黄所说的带着他进来的军人:当兵站在他后面,他站在前面。我现在想想确实蛮蹊跷的,因为那个当兵的衣着比较奇怪。当时没觉得什么,我现在仔细想想,回忆的话,衣服不是很奇特,也是我们这种军装。但是他的军装是相当不合体,特别他的帽子感觉到很大,一般的人家帽子和鞋子最重要的,那帽子肯定要比较合适,三号是三号,二号是二号,部队叫号数是吧。他的帽子我感觉到很大,不像是他的,这衣服好像是他借来的,不像是他的衣服。

更有意思的是,几天后的9月20日,黄延秋再次失踪。

当时的资料记载:这天夜幕降临,晚饭以后,黄延秋去大队记工分回来,已是深夜十点多钟。他刚进院子,忽感头晕目眩,顿时失去知觉。等醒过来后,却躺在一家旅馆里。旁边坐着两个年轻人,自称是山东籍人,告诉小黄这里已是距肥乡一千公里以外的兰州,并说他在南京遇到的“交通 *** ”和送他到部队的军人都是他俩扮的,前两次失踪是他们安排的。这次带他出来,初定9天游览9大城市。

吃过为他准备的晚饭,当晚,两个陌生人背着小黄向北京的方向腾空飞驰,从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北京,至少一千二百公里的路程,一个小时即到。

在北京,他还经历了没有买票,直接进入长安剧院看戏而两名检票员毫无反应的情况。出场后三人又飞到 *** 广场,降落在一根华裱前。陌生人对广场周围的景色作了简要介绍,看了大约10分钟左右,黄跟两个飞行人离开了广场,走进不远处一家旅馆里,飞行人改用普通话并出示了“省级介绍信”登记了房间。然后飞行人带着他经过了很多城市,最终在9月28日(农历八月十六)晚上,将他送回了家里的枣树下。

这种种匪夷所思的故事,瞬间在当地流传开。农民们没有什么科学知识,大家多以鬼神说来解释,说黄延秋被小鬼缠身了。

由于这个说法传播太广,肥乡县 *** 也知道了。 *** 派 *** 人员下乡调查,看看黄延秋是不是胡乱造谣,传播封建迷信, *** 生产。 *** 人员对黄延秋进行了询问。

整个询问期间,黄延秋表现正常,思维清晰,也看不出故意胡说传播封建迷信的情况。于是, *** 人员将黄延秋的说法录了口供,也没有对他进行什么处罚。

原邯郸地区原地委 *** 李庆堂回忆:1977年底。我在地委工作时,接到肥乡县 *** 局、宣传部、武装部联合写的一个报告,反应调查一件疑似封建迷信活动的情况。报告内容当时我看过。同黄延秋说的没有什么出人。当时作为一个阶级斗争的动向准备上报。后来我们考虑这件事件匪夷所思,与阶级斗争又无法联系上,也没有上报,原件可能还在原地委档案中。

让黄延秋没想到的是,这3次失踪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麻烦。

小鬼缠身的说法,让他的未婚妻一家不寒而栗,又非常愤怒。这种说法流传很广,让未婚妻一家成为当地的笑柄。

于是,未婚妻家找到黄家大闹了一场要求退婚,并拒绝退还200元的彩礼,还要黄延秋赔偿女孩的名誉损失:这么一搞,我家闺女还怎么嫁人?

黄家忍气吞声,退掉了亲事,损失了200元。

要知道,当年的200元对于1个农民家庭绝对不是小数字。

黄延秋第三次的失踪缺乏可靠的证据,当前两次均有证据。 *** 次失踪之前有人看到,失踪后有电报为证据,村干部也确实在上海遣送站接到了黄延秋。

第二次失踪的证据就更多,除了上面的证据以外,部队还对黄延秋背景进行详细调查,并且将结果汇报到邯郸市存档。

黄延秋事件中,第三次我们暂且不谈,前两次最奇特的在于无法解释短时间内能够移动这么远的距离。

黄延秋在老家失踪前,失踪后出现在上海均有人证物证,这个显然不存在造假。

上面也说了,乘坐汽车火车在当年不可能这么快;坐飞机的话,黄延秋显然没有这种资格。

那么,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呢?

很多年以后,黄延秋参加了2次催眠。催眠中,回忆的情况和黄延秋的供述差不多。

后来他还请了专家绘制了所谓飞行人的样子,通过电视节目公布了画像。

不过,在一次测谎实验中,对所谓有人背着他飞行的问题,黄延秋没有通过测试。也就说是,测谎认为黄延秋对于这个回答说了谎。

有意思的是,第三次失踪中,黄延秋提到在长安剧院看戏,但当时长安剧院正在关门维修!

很多人认为,黄延秋的失踪和短时间内移动这么远距离应该是真的,但他可能虚构了一些情节。

比如,他对李玉英他们说, *** 次被送到遣送站,是遇到了在上海遇到了 *** ,但并没有提到 *** 从南京将他送到上海的事情,而是说两个山东人。回家以后,他说是 *** 将他从南京送到上海的。

还有,前两次失踪黄延秋并没有提到有飞人带着他飞行,只是说睡醒了发现到了上海南京。第三次,他却说是人带着他飞行。

至于长安剧院看戏的问题,很多人认为黄延秋可能是看了戏,但并不是在长安剧院。长安剧院当年并不在黄延秋说的地方,可能是吉祥剧院。这个吉祥剧院在当年是营业的!

那么,对于黄延秋事件有哪几种说法呢?

*** , 扯淡说。

一些人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黄延秋胡说的。一切悬疑的地方,都不存在。这仅仅是从小连母亲也没有的黄延秋,不愿意留在农村务农,想去大城市看看而进行的几次旅行。

到了大城市以后,黄延秋被关入遣送站,要让老家来接人,麻烦了很多人。黄延秋为了遮羞,谎称出现奇异的事情,这同有人被骗后宣传遭遇什么催眠术和 *** 是同一个套路。

梦见自己低空飞行

随后测谎也表明,黄延秋部分情节可能说了谎。

可是,这个说法不能解释:黄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从河北邯郸到了上海。

而且,这种说谎对于黄延秋本人并无好处,他也缺乏旅游的动机和实力。

当年去大城市旅游,可不是农民可以承受的。用黄延秋邻居的话来说:自己去旅游不可能。那时你去那得几十块钱。当时家里生活都困难,谁有钱去乱花。

即便 *** 次旅游被遣送,黄 *** 说了谎,还曾经急的哭。那么为什么还有第二次和第三次?

尤其第二次,为什么一分钱不带跑到上海的军队驻地。谁都知道,当时乱闯军营就可以逮捕坐牢。黄延秋就算说谎,他毕竟没疯吧,怎么会做这种事?

如果说他是一个混社会的骗子,倒也可能做出这种事。但所有人都说黄延秋老实巴交,根本不像做出这种事情的人。

而且,这样一而再再而三说谎,对黄延秋有什么好处?

除了在上海的军营里面吃了几顿挂面,黄延秋没有得到任何好处。

我们可以看到,为此婚事吹了、巨额彩礼打了水漂、自己被 *** 局调查、甚至差点被当做 *** 生产的 *** 批斗。

而黄延秋还一次次主动配合科研机构、医院甚至新闻媒体,试图搞清楚这件事?

天下有这样呆的骗子吗?

任何稍微有些理智的人,绝对不会这么蠢,也是违反常理的。

第二, 梦游说。

这就是我伟大央视伪科普节目《走进科学》的结论。

他们认为黄延秋是在梦游中,一次次作出了匪夷所思的事情,看到匪夷所思的东西。

对于这种说法的荒谬性,直接用一个网友的回复回答:几个鸟专家 ,硬说人家老实八交的农民是梦游去的南京、上海等地。看到这里,我当场晕了好一会。TM梦游做车难道不用买车票吗?难不成那年头全国人民都在梦游?不过想想倒也是,那时候可不是TM全国梦游吗?

从黄延秋的老家村子到上海,要换汽车再换火车。从邯郸到上海没有直达火车,必须在郑州转车。就算黄延秋是梦游,期间转这么多次车,怎么也醒了。而且,买火车票难道不用说话?

第三, 癔症说。

也就说,黄延秋存在人格 *** 。所谓军人、飞行人和什么山东高登民、高延津均是他 *** 的人格。换句话说,山东高登民、高延津就是黄延秋。

在失踪的时候,黄延秋是以山东高登民、高延津的身份在旅行。所以,一旦人格出现切换,就出现了黄延秋突然在陌生地方醒来的情况。

尤其是第三次,所谓被人背着飞行,其实只是被压抑的黄延秋人格的一种幻想。黄延秋这个人格是跟随山东高登民、高延津一起在旅行,就如同被他们背着飞行一样。

催眠期间的异常,似乎也可以证实这种情况。

UFO民间研究者张靖平组织了对黄延秋的催眠:2008年在催眠快结束的时候。黄延秋处于催眠状态时,催眠师不下唤醒的指令一般他是醒不来的。在我们正问事情的时候,黄的情绪突然就变了,他说:“你是谁?你是高登民,能不能给我们留下什么证据?”两只胳膊抬起来就好像要抱着飞人似的,他当时以为高登民就在催眠室里。随后黄延秋就醒过来了,说:“刚才高登民给我说了,催眠就不要做下去了,你回去吧,下去给张靖平详细地说一下就行了。”

梦见自己低空飞行

不过,这种人格 *** 在临床上极少出现,只是在小说和电影上出现较多。

况且,这种病也不会突然出现,之前之后都应该有会明显的症状。这种病也不难诊断,随便去一个精神病医院都可以确诊。黄延秋曾经去过北京市安定医院参加测试,那个主任并没有发现他有精神病。

这么多年,也没有一个人发现黄延秋有什么精神问题。

再引用网友的话:后来,鸟专家又说人农民患了颠痫一切全都是幻觉,什么核磁共振,CT 什么的追着人农民给人检查,拿人脑袋不当脑袋。结果检查结果没病,人家脑袋蛮正常。那鸟专家一看,又说了,那你就是得了偏执,这种病是检查不出来的!我当是就又晕了半天!奶奶个熊,TM到底谁得了偏执?人家没病你偏说人家有病,没有检查结果,创造检查结果也要说人家有病,到底谁才像得了偏执?

第四, UFO说。

黄延秋的失踪,是被UFO绑架。这种事情在国外不罕见,也就是有人突然失踪,然后在另一个地方出现。

虽然10多个小时移动1000多公里,对于当年火车不可能,但对于UFO来说也就不算什么,甚至对于飞机来说也是小菜一碟。

只是UFO说自己也有很多分支,至今老外也无法证明。

第五, 军方实验说。

一些人认为黄延秋几次失踪似乎都和军队有关系,怀疑是否是军队进行什么实验。

之前两次出现的 *** 、军人,可能是对黄延秋进行测试的人员。

军队在河北将黄延秋用飞机运到上海进行实验,然后试验后催眠或者其他 *** 消除记忆。

但问题来了。当年可以实验的对象众多,比如大批死刑犯,为啥用黄延秋这个毫无特点的农民?

没有道理。

总之,直到今天黄延秋事件还是一笔糊涂账。

有意思的是,最早关注黄延秋事件的UFO民间研究者冀建民,曾经公布过一份调查报告:2008年2月17日(农历正月十一星期日)约7时-7时20分,黄延秋老家河北肥乡县城东南角一公里外石化加油站附近,目击者张文祥(在元固乡 *** 工作)在公路上散步,无意中发现300多米的高空中有一个人(看的是侧面,像是二人重叠),穿黑灰色衣服,正逆风而行。他由东南向西北方飞去,像汽车速度一样快,如电视剧《西游记》中的腾云驾雾一样,这怎么可能呢?为了慎重,张急忙招呼过往行人:“大家快看,天上那是什么?”正好县地税局干部高华民及兄弟高献民因晨练从西迎面走来,高华民急望空中说:“我看的是正面是两个人,好像面对面扶着,正向西北方向飞去,没有任何声响。”三里堤村村民王相的那天也在场,他说;“天上是两个人,估计身高约1.70米左右,面目因高度高看不太清楚,因高空有薄云,看脚下部分有点虚,但没有踩踏任何物体,应排除风筝、孔明灯等人为现象。”当时的目击者共有六七人之多。)

冀建民老哥,你说出这番话,让萨沙还怎么往下接着说。

【萨沙讲史堂第三百三十四期】(你不知道的灵异事件第2讲)

美军在南斯拉夫为什么不轰炸摧毁已被击落的F117?

“Mayday,Mayday,Mayday,我是Vega 31,我正在坠落!”

1999年3月27日晚上8点15分左右,南斯拉夫附近的一架美国KC-135空中加油机收到了一个求救信号。发出信号的,是美国飞行员戴尔·泽尔科中校,Vega 31则是他驾驶的F-117的代号。

1分钟之前,泽尔科驾驶着F-117完成了对贝尔格莱德目标的轰炸,正在返航途中。突然,他发现有两枚 *** 穿过云层向他极速袭来。 *** 枚与飞机擦肩而过,虽然没有爆炸,但由于距离太近,泽尔科明显感受到了 *** 的呼啸。第二枚 *** 在身边爆炸了,弹片和冲击波对飞机造成了严重损害,F-117开始失控并极速坠落。

F-117A“夜鹰”攻击机

此时的泽尔科承受着巨大的过载,难以调整弹射姿势。在艰难地完成了弹射开伞之后,他立即使用PRC-112A型视距内生存无线电发出了一个求救信号。按照训练要求,飞行员不能在空中使用生存无线电,但他认为足够的高度能让信号传得更远(美国大兵不听话果然是真的)。

收到信号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惊呆了。从来没有一架隐形战斗机被击落过,也没有任何一名F-117飞行员落入过战区,飞机是秘密,飞行员更是宝贝。而且飞机坠落前的位置距离塞尔维亚的一个空军基地只有40公里,距离一个机械旅不到20公里。形势不可谓不严峻。

在这种极其复杂的情况下,泽尔科使用的还是一台老式生存无线电,这种设备发出的信号可能友军都接收不到,也可能会被塞尔维亚部队收到。风险不是一般的大!

手持式PRC-112

不过泽尔科很幸运,友军收到了信号。一场惊心动魄的救援行动就此展开。

当泽尔科还在降落时,美国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AFSOC)就已经完成了从戒备状态到救援状态的转换。很快,一支由3架直升机组成的救援部队组建完毕,包括2架MH-53(M/J)重型运输直升机和1架用于特种作战的MH-60G“铺路鹰”直升机。MH-53尤其适合执行夜间低空任务,而MH-60G则更擅长突击。

MH-53M

MH-53J

MH-60G“铺路鹰”

仅靠3架直升飞机当然还不够,AFSOC还为直升机小组配备了一架A-10“疣猪”攻击机,以便进行高空监视和清除地面威胁,另外还调集了附近的空中加油机、预警机和其它战机,共同确保对制空权的掌控。

A-10“疣猪”攻击机

本次行动中,MH-53上的一名上尉担任直升机飞行和营救的指挥官,A-10飞行员担任现场指挥官,而总指挥由第20特种作战中队的指挥官担任。整个指挥体系比较复杂,但事实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泽尔科在着陆之前,一直保持着与加油机的无线电联系,向救援部队描述了自身情况和周围的环境。落地之后,他迅速收拾好降落伞,找了一个沟渠躲了起来,然后关掉了无线电。

一个半小时之后,泽尔科隐约听到了卡车的声音,他意识到最危险的时刻即将来临。在这种情况下,泽尔科打开了手持GPS设备,准备向A-10通报自己的准确位置,以便尽快实施救援。可是GPS过了很长时间才接收到卫星信号,而且精度很差,这对救援来说显然没有任何价值。

塞尔维亚人就在不远的地方,而泽尔科使用的是未加密的无线电。为了安全起见,A-10不得不反复向其确认身份和生存状态,以免落入塞尔维亚的陷阱。感觉到救援部队就要到了,泽尔科就准备打开红外频闪器好让队友发现自己,但很郁闷的是,那玩意没反应。他跟A-10说明了情况,但不知为何A-10没有收到。

红外频闪器示意图

3个小时之后,高度紧张的泽尔科已经变得有些烦躁不安。他觉得自己马上就会被发现,然后被俘虏,再然后会被当作战利品带到塞尔维亚街头去羞辱……

别问我,我不知道。

这是泽尔科当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实际上,他也确实什么都不知道。周围漆黑一片,他不知道自己的准确位置,也不知道救援部队在哪儿、规模有多大,他只知道塞尔维亚人就在离他几百米的地方,但不知道有多少人。

4个小时过去了,救援部队什么也没发现。他们距离泽尔科已经非常近,但仍然不确定他在哪里,天上的A-10还在苦苦寻找泽尔科的那个不亮的红外频闪信号……

在特种作战领域里有一个理论——如果幸存者在地面上超过两个小时,救援成功的几率将微乎其微。

所以,在经历了近7个小时的搜索之后,救援部队做了最后也是最危险的一个决定——让泽尔科使用照明弹。泽尔科很清楚,照明弹能发射到几百米的高度,会让所有直升飞机都暴露位置,也足以吸引几公里外的塞族人。所以他就想办法只让它亮了2秒钟的时间。这个短暂的时间对于救援队员来说,也是足够了,他们立即发现泽尔科就在MH-60G直升机的下方。

30秒之后,MH-60G降落到地面,然后又迅速消失在了黑夜之中。事后的情报表明,如果当时泽尔科没有被直升机发现,那么他在几分钟后就会成为俘虏。

参与救援行动的MH-53直升机小组

等到脱离危险区域之后,泽尔科惊奇地发现,它的红外频闪器开始工作了!滴滴声显得很亲切,却又让他哭笑不得——泽尔科差一点就死在它的手里。

纵观整个救援过程可以发现,F-117被击落之后,美国并没有对其残骸进行更进一步的轰炸 *** 。究其原因,我觉得可能有下面这4个:

1、 F-117已经被 *** 摧毁后坠地,二次轰炸的效果并不会好多少,这就决定了摧毁F-117的任务价值不高;

2、远程 *** 无法精确定位,抵近攻击担心会有埋伏,毕竟F-117就是在那里被击落的。

3、深入战区救人已经是万难,多一个任务可能会造成整个营救行动的失败。

4、F-117使用的是1970年代的技术,早在1997年的时候,更先进的B-2已经服役,F-22也完成了首飞,F-117的秘密已经没有那么重要。

事后,有些美国飞行员和分析师也认为当时没有下令摧毁F-117是一件比较奇怪的事情。因为按照以往的经验,为了防止机密落入他人手中而摧毁装备属于常规 *** 作,况且美军当时有充足的空军力量与选择。但实际上,在面对棘手的救援任务时,再强大的美国也不得不去计算任务的价值和风险。综合考虑之下,没去轰炸摧毁被击落的F-117显然是非常正确的。

后记

F-117坠毁几天后,一个俄罗斯贸易代表团到达坠机现场,收集了一部分材料和零件。还有一部分据说是保存在我驻 *** 大使馆中。后果大家都知道的,俄罗斯全身而退,而我大使馆却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了!

另一个结局比较有意思。当时击落泽尔科的塞尔维亚第 *** 防空 *** 旅指挥官佐尔坦·达尼上校退休后,在儿子的建议下,与同样已退休的泽尔科开始了交流,并最终成为了好朋友。2011年双方见面之后,友情得到了进一步加深,他们的妻子、孩子相互之间的关系也都非常融洽。他们很珍惜目前拥有的一切,而不愿再去回忆当年作为对手的日子。

泽尔科和达尼参观F-117残骸

事实也再次证明,落后就要挨打,宽容最是珍贵!

(本文图片来自 *** )

可以去到任何你想去的地方?

假如人生有一扇任意门,我想去到几百年以后的未来

看看未来是不是有电影里描述的那么先进

是不是智能机器人来到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便利

像钢铁侠手里的眼镜是不是必备品

人们是不是活到100岁是很轻松的事

低空飞行的交通工具是不是普遍流行

看看未来的网速是不是超快

看视频听音乐还要不要充会员

看看那时候的天空还是不是那么蓝

空气是否还依旧清新

有没有发明出更美味的食物

宇宙旅行是不是很火

外星人是否真的存在,是美是丑

我对这些有着充足的好奇

至于为什么不回到过去

因为看了那么多的小说电视剧

时常脑补这种情况

即使我回到过去

以我不太聪明的智商

考上北大清华依然渺茫

指点江山更是做梦

顶多能稍微改善一下目前的生活水平

万一总觉得自己是重来一次有金手指

不努力生活就会更惨了

所以相比之下我更希望去到未来

我想见证更多未知的事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