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堂风的危害有哪些 如何化解-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养生顺口溜
穿堂风的危害有哪些 如何化解,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养生顺口溜?
谢头条:看到这问答,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养生”顺口溜很多方言,其中最熟的就是那句老话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处方》流传数百年代代相传,冬天要吃萝卜,萝卜营养价质好,稍辣含多种维生素及蛋白粗纤维和胡萝卜素对肠胃有杀菌作用,常吃萝卜冬天提高免疫力好。而夏天吃姜清肠胃杀菌健胃有利提高免疫力所以这句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处方是祖宗流传下来的养生土 *** 代代相传。民间类似养生的述语不少比如《天天一头蒜胜过青霉素》说明吃大蒜好杀菌消炎少生病,民间术语有道理,中医养生的方式不少,在此我说了也是常吃这些食材,萝卜蒜姜天天吃健康无忧当下住阳圈了我家人没阳,都是蒜姜萝卜的功劳祝友友们都健康!
墙上墙门对门家败人又亡?
农村俗语:“墙上墙、门对门、家败人又亡”,到底是什么意思?
在农村里,盖房子是非常有学问的!而老祖宗在盖房屋之前已经算好了“子丑寅卯”。比如盖房子的位置啊,户型的选择啊,大门的朝向啊等等,而这些都是老百姓要考虑的。如果人们一旦考虑不好,疏忽一下,就会导致房屋后期维护麻烦,甚至还给人们带来一些烦心事。因此来说,很多人在房屋的时候都是一步到位的。
而今天我们说的也是关于房屋建造的俗语,而这样的俗语是有很多的,有:“围墙开窗,家财败光,还有:“楼上楼,骑楼房,不败也得亡”等,而这些俗语都是说的关于改房屋的弊端。而今天我们就说一下这句俗语:“墙上墙、门对门、家败人又亡”,那么这句俗语又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道理?李子来回答:
农村俗语:“墙上墙、门对门、家败人又亡”的意思:“墙上墙”的意思: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也是很好理解的,而“墙上墙”的意思自然是把当前的墙上再加上一层墙,即为“墙上加墙”!而这“墙上加墙”对于我们后人来说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也觉得的没有什么。但是为什么老祖宗称之为大忌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老祖宗的意思:
安全性不足: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而房子对于人们来说自然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毕竟人们有80%左右的时间是要在房子里生活的,可见这房屋的重要性。
但是古时候人们在建造房屋的时候,由于条件的限制,他们建造的房屋的质量也是非常差的。别的不说,就拿我家里的老房子来说吧: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盖的,而那个时候建造房屋的原材料是用土坯和石头,而粘合剂只是泥巴。而这样的房子相对于现在的钢筋混凝土来说,质量自然是不好的,如果人走在墙上都是摇摇晃晃的。
如果有人这样的房屋上面,或者墙上在加上一道墙的话,必然是成为危房的,不仅给房屋主人带来安全隐患,而且还有经济损失。所以来说,根据房子的安全性而言,这样“墙上加墙”的房子自然是不好的。
“门对门”的意思:
上面说的“墙上墙”自然是很好理解的,但是这“门对门”又是什么意思呢,老祖宗是这么说的:无论是对外的大门,还是卧室或者是客厅的门,都不能门直接对着门。如果这样对着的话对主家是不好的,因此也就有了“门对门,家败又人亡”的农村俗语。那么为什么老祖宗会这样说呢:
老祖宗迷信的认为:老祖宗的这种说法是从风水的角度上来说的,而他们认为如果门对门,就是吸收了别人的煞气,这样自然是不好的。也是如此原因吧,一些门对门的主家总是把门口上面放上一面镜头,以阻挡别人门口的煞气。
但是这样做,是不利于邻居家的和谐的,如果另一家也是按照这一家去这样做,也把镜子挂在门口上的话,那么这两家必然会遭口舌之争,而且还会大大出手。所以来说,这两家遇到门对门的情况时,以和谐为先才是最重要的。
这句俗语“墙上墙、门对门、家败人又亡”有没有道理呢:
我认为这句话还得两说,如果是单纯的“墙上墙”的话,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这是因为这房屋无论是楼房还是平房,都是工程师设计好的,比如楼房的主体啊,地基啊等等都是按照标准的承压能力来建造的。如果有人随意更改楼房或者平房的主体结构的话,或者墙上加墙,那么这个房子或者墙必然会发生一些变化,甚至会有裂缝的可能。
比如前段时间的福建大楼倒塌事件,就是因为主家随意的更改大楼结构,墙上加墙导致的。所以来说,为了家里人的安全, *** 不要做一些“墙上墙”的事情。
至于门对门,我认为这句话显然是不对的,虽然按照老祖宗的“风水学”说门对门是不好的,但是按照一些科学解释来说,这句话自然是没有道理的,而一些煞气则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综上所述:至于这句俗语,“墙上墙、门对门、家败人又亡”准不准确,有没有道理,我认为还是喜忧参半吧,这“墙上加墙”无论是从古人来说,还是现在来看都是有道理的。不过这“门对门”,我觉得无论如何也是解释不通的,但是由于一些人家相信“门对门”,他们在大门口的地方也建造了一座“迎背墙”来挡着大门。
北方夏天能换盆吗?
答案:可以的,但是 *** 不要在夏天高温高湿这种天气下换盆,因为多肉服盆较慢。多肉长气根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是因为空气的湿度比盆土大,多肉为了吸收水分长出气根的自然现象。说明这一盆多肉缺水了,题主完全可以浇水处理即可,过一段时间气根就会自然干枯脱落。
下图就是用颗粒土盆栽的多肉,有助于多肉透气和排水,这样多肉才能尽快养出状态。
前言:气根是多肉植物从枝干上生出的暴露在空气中的一种根系。多肉长气根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是植物为了适应环境进化出的一种生存技能。题主的多肉长出气根可以说明两个问题:盆土干燥需要浇水了,空气湿度大注意黑腐化水。
状态是控出来的,想养出下图这种多肉一定要加强管理,天时地利人和才行。
这种情况可以给多肉换盆,但也要注意季节、天气和温度的变化,夏季高温高湿 *** 是不要换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一、气根是盆土干燥,多肉需要浇水的信号。一般情况下,多肉是不会长出气根的,因为多肉叶片储存大量水分,耐干旱能力很强,一段时间内不会缺水。题主的多肉长出气根说明你很久没有浇水了,或者是夏季高温高湿蒸腾作用太强,导致盆土蒸干,多肉叶片储存的水分也消耗殆尽。
长时间不浇水的多 *** 系可能受损,毛细根有部分干枯腐烂,长期保留在盆土中容易烂根,爆发病虫害。此时完全可以给多肉换盆,剪去干枯的毛细根,重新脱土脱盆再上盆,但是现在正值夏季高温高湿的季节,脱土换盆的话多肉服盆较慢,搞不好还会挂掉。
题主此时最保险的办法就是浇水就可以了,然后放到通风良好光照强度适中的位置养护。虽然这样也有因为根系腐烂感染的危险,但相比于夏季脱土换盆造成的危害要小的多。再说了,多肉生命力也很顽强,少量毛细根干枯也不至于造成整株多肉死亡。
广州其实也能养出多肉的状态,下图就是我在西向阳台养的一批多肉,有蜡牡丹、劳尔和奥普琳娜。
浇水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夏季浇水要和春秋季区别开来。春秋季节,多肉处于快速生长期,根系生长旺盛,对水肥要求比较高,急需吸收水肥通过导管疏松到叶片供其光合作用。这时候可以大水大肥的管理,干透浇透,补充适量的水溶肥或者缓释肥,不用担心出问题。夏季就不一样了,高温高湿天气虽然盆土蒸发快,但是多肉一般处于休眠期,叶片气孔关闭,对水分需求降低,此时浇再多水,它也只能吸收一小部分。
所以,夏季浇水不能干透浇透,可以少量给水,保证盆土湿润即可。这样既保证了多 *** 系可以吸收到水分,还能保证盆土不会积水烂根,保证多肉的生命安全。题主可以用喷壶或者洗瓶,少量慢慢的浇一点水即可。很快就会恢复过来,气根也会慢慢变干脱落。
刚换盆的多肉一定要放到太阳晒不到的阴凉通风处,像我这种放在阳台下面也是可以的。
二、夏季高温高湿注意预防病虫害。多肉气根除了上述表明盆土干燥以外,还说明了空气中湿度较大,可以供多肉吸收。虽然这样有利于多肉短时间内维持正常新陈代谢,但也要注意高温高湿带来的潜在病虫害危险。
夏季是多肉病虫害的高发季节。往往很多真菌、细菌、黑腐菌以及介壳虫、小黑飞等病虫害在这个季节爆发,主要原因就是夏季高温高湿以及通风不良的季节特征为病虫害提供了方便之门。
很多病菌都喜欢高湿的环境,湿度大有利于细菌繁殖扩增,湿度大也为它们提供了水分需求。而且,很多虫卵都在高湿的环境中孵化,多肉正好成为了它们的 *** 餐。
下图是包子状的橙梦露老桩,状态极致,特别漂亮。
题主的多肉长气根了,说明你那里的空气湿度是挺大的。这时候就要注意预防病菌爆发。常用的预防性的多肉抗菌剂主要是多菌灵和代森锰锌。可以用1:1000的比例兑水灌根使用,也可以直接撒在盆土表面,浇水的时候就会渗入土壤。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多菌灵和代森锰锌要交替使用,不可长时间用一种,容易造成多肉病菌的耐药性,降低杀菌效果。
平常预防病菌也可以用内吸性的小白药,直接埋在盆土表面。多肉会通过根系吸收进体内,附着在根系表面的虫卵个病菌也会被 *** ,预防性效果很好。如果题主暂时没有杀菌性的药物,可以少量浇水后放到一个通风良好处养护, *** 是有那种穿堂风的位置,也能降低多肉患病的几率。
三、夏季换盆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果题主执意要在夏季高温环境下换盆的话,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几个事项。做好以下几点,换盆也是没有问题的,可以尝试一下。
1. *** 是带土球换盆,不要裸根。
夏季给多肉换盆一定不要裸根,因为高温下裸根服盆慢,更容易挂掉。一般说来,新买的多肉都是商家脱土脱盆,修剪根系后发货的,这种多肉稍微晾干根系就可以用潮湿得土壤上盆了。但是,这种方式只局限于春秋两季节,这时候多肉处于生长期,根系旺盛很快就能恢复生长。
但是,夏季高温下多肉一般处于休眠期,已经几乎停止了生长,只有缓慢的新陈代谢。题主如果此时选择换盆,只需要把多肉带土球拿出来,然后清理最外围的盆土即可,发现有干枯的毛细根就要修剪掉。只有这样才能更大限度的不影响多肉的休眠,一旦裸根上盆,休眠的根系是不吸收水分的,一个月两个月在夏季也不会服盆,很可能死掉。
我的这棵奥普琳娜用了一个春天就养出状态了,通过控水和阳光充足就可以。
2.多肉换盆一定要用颗粒土。
多肉喜欢疏松透气的环境,对土壤要求比较高,一般选择颗粒土占比较大的专用营养土。这种土可以直接购买,方便实用,省时省力。
如果题主没有多肉专用营养土,也可以自己配制。配方主要是将粗细椰糠、珍珠岩、河沙、泥炭、煤渣、少量园土、树皮、松针、腐叶土等等混合。尽量搜集这些材料,没有的可以不加,但是要保证颗粒占比大,混合后用手攥一把土壤不板结,不成团,松开后就散掉 *** 。
下图就是多肉专用营养土,以颗粒土为主,疏松透气排水良好。
3.换盆后不要立即浇水。
夏季的多肉因为高温就会处于休眠期,本身吸收水分的能力就很弱。如果换盆后,根系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受损,一时半会是不会恢复的,即使浇水也不会过多的吸收,反而增加了积水烂根的可能。
题主可以在换盆时,用喷壶将土壤喷湿,记住不要喷太多,少量微微湿润即可。这样土壤里面有水分,根系处于半干土壤中不影响有氧呼吸作用,待恢复需要水分的时候也可以吸收。
雨后的一颗葡萄,有时候不用浇水也是可以的,下午反而更好,雨中有少量多肉需要的微量元素。
4.换盆后的多肉放到阴凉通风处缓苗。
刚刚换盆的多肉吸收能力减弱,抵抗性也不强,不能放到强光下高温暴晒,容易造成晒伤。题主可以将多肉放到一个阴凉的地方或者用遮阴网下进行缓苗,切忌直接太阳暴晒。
夏季高温,蒸腾作用比较强烈,盆土很可能很快就干透,如果这样题主可以每天傍晚观察,用洗瓶少量给水就行,不能大量浇水,保证盆土湿润即可。刚换盆的多肉也不能施肥,浇水都不可以,更别提施肥了,不但不吸收反而造成烧苗。
下图是营养土养出来的多 *** 系,看起来还是很发达的,这样的多肉状态才好,根系强大叶片就很鼓。
5.换盆后多长时间可以缓苗正常养护?
多肉换盆后需要有个缓苗期,只有过了缓苗期才能正常养护。这样根据不同地区的天气和季节决定。
一般春秋季裸根换盆的多肉两周后就可以正常浇水施肥了。夏季高温多肉缓苗较慢,需要更长的时间,大概也需要一个月左右。这也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决定,如果在山东云南这种适合多肉生长的地区,一个星期就可以正常养护。像我在的广州地区,天天下雨,闷热潮湿,我都不敢换盆,唯恐它们服不了盆了。
题主可以换盆后,可以多多观察你的肉肉情况,只要有了生长迹象,叶片开始生长就可以正常养护了。
阳光下的一颗桃蛋,粉色系的多肉特别招人喜欢。
结语:
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一般是不建议换盆的,直接浇点水放在通风良好的散射光下养护即可。等到春秋季天气凉爽了,换盆成功率就很高。题主真要换盆的话也是可以的,按照我说的上述步骤换盆,也是也是安全的。养护多肉就是很多麻烦事,谁叫多肉那么娇生惯养呢!
我是舒心阳台花园,如果你也喜欢养花养多肉,那么关注一下我吧!我们一起交流养护经验,共同进步,谢谢!
北风穿堂解决办法?
用屏风隔断 *** ,穿堂风户型用宽大于大门一米左右的屏风隔断,这样就可以有效阻隔一下穿堂风,也可以阻挡风水上说的一眼到底,家财外流。
屏风很早以前的大户人家都有设置,其实装饰作用也是很大的,我尤其喜欢中式屏风,中式风格的装修,搭配上中式屏风,简直太美了。
需要注意哪些风俗文化和注意事项?
新房入住,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俗,不同的新房又会有不同的风俗,但是,有一些进房前的准备,大多数地方的民俗规矩还是相同或相近,只不过是大同小异而已。
新房入住,以农村风俗文化最为浓厚,民俗说法上也比较多。现在虽然很多人早已进了城,成为城里人。这些人虽然进城了,新房入住时,多多少少还带了一些农村烟火气息,仍旧遵守农村的一些习俗,尤其是地级和县级城市,仍然有一些人还讲究这些。
下面要介绍的是农村新房入住前,所有准备工作之中的一些传统风俗讲究和禁忌事项。至于一些新式新房的新式入住方式,已经不再讲究传统民俗,那是另一回事。
1、以传统方式入住新居时“火”有关的风俗过去农村,人们通常把新居入住称为“进火”,也称“进新屋”,也有一些地方称为“入伙”,“进伙”。现在一些地方农村仍旧把新房入住称为“进火”,部分年轻人改称为“进新屋”。
为什么农村把新屋入住称为“进火”呢?
过去农村,火不仅供人们做饭,还供人取暖和照明,人间烟火也就成为人类生生不息的象征。
我国民间繁衍后代叫“传香火”,把知识和手艺代代相传下去,称“薪火相传”。薪火相传的原意是,柴烧尽,火种仍可流传,寓意前人的事业由后人接替,并且一代又一代接续下去。在普遍用柴火做饭的时代,“火种”成为一个家庭的象征。
因此,过去民间(包括农村和城镇),人们入住新房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带上火种。
这里列举长江中游一些农村,过去新居入住的具体做法。
入住新屋之日,全家人通常在天未亮之前,从老房子或原来住的地方出发,进入新房子。
新居入住那天,从老房子出发,一般男主人打着火把,挑着粮食(谷物),女主人拿着装有火子的器皿和提着米(有的用篮子,有的用米袋子),子女带上其他要带的东西(地方不同,要求不尽相同,但家庭成员不能空手进新屋)。之所以男女主人都要拿火种,主要是为了把火种带到新房,提供双保险,万一有一个人火种熄灭了,另一个人还有火种,这样就能保证把火种从老房子带到新房子。再说,火种象征家里的男女主人共同的家,到新居后,两个火种合在一起,寓意家庭和睦。
进入新房子后,男女主人将火放入柴火灶内或者火塘内,把火烧得旺旺的,寓意新房让家庭像火一样旺盛,即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也就是过去农村把进新屋称为“进火”的原因。
在烧火的时候,锅子或鼎罐内装满水,要把水烧得滚开,寓意进新屋后,家里的事业风生水起。
由于传统入住新房有以上“进火”的仪式,过去农村,人们在入住新房前,在老房子内,根据老房子距离新房子的远近,要精心准备火把(有的为竹缆绳、庄稼秸秆等)、木炭。同时,还要在新房子准备好容易点燃的柴火,免得进入新房后,进入柴火灶或火塘的柴火烧不起来,影响家里人的心情。
现在农村厨房里做饭的灶台,已经是现代化的灶台,不烧柴火了。进新屋时,但是,多数农村人家(包括部分城里人)还是沿袭了这种传统的“进火”仪式。只不过进入新房后,不用把火把和燃烧的木灰放在灶台上,而是放在客厅内的火盆内。“进火”的“火”也就成为一种象征。
因此,现代房屋的入住,也同样要精心准备。老房子这边要准备火把(有的地方用马灯代替,城里人更是如此)和木炭,新房子那边要准备好一个火盆。
当然,现在一些人嫌麻烦,不再讲究这些,那是另外一回事。
2、新房入住之中寓意“发”的食物风俗辛辛苦苦建好新房子,进住的时候,都有一种热切的期望,期望住进新房子后,家庭面貌有新的气象和变化,欣欣向荣。
在我国农耕社会时期,农村民众有两种愿望,一是家里能够财源广进,富裕起来,也就是家里能够“发财”。二是家里几世同堂,子孙满堂,家里人越多越好,也就是家里能够“发人”。一句话就是希望家里“财发人发”。
喜事中常用“发菜”米花也就是因为如此,农村人在家里 *** 办喜事时,喜欢做一些“油炸食品”,尤其是进新屋更是少不了,寓意“财发人发”。
在农村,“油炸食品”俗称为“油发食品”,即把“炸”说成是“发”。这里的“发”,有在原来基础上增大、膨胀的意思。比如,油炸豆腐,俗称“发豆腐”,油炸薯片,称为“油发薯片”或“发薯片”,炸油条称为“发油条”等等。
农村把这种油炸食品,称为“发食”或“发菜”,又以做“发菜”最为普遍。人们认为“发菜”与“发财”谐音,寓意更好更吉利。
也就因为如此,民间在新房入住前,要在老房子或原住处准备“发菜”若干,进住新房子的那天一起带进去,以图有一个好的兆头。实际上,这是民间在进新屋时,对将来能过上富裕幸福生活的一种美好愿望。
3、新房入住前要安祖神、家神、家谱和搬灶安祖神、家神、家谱
我国民间历来崇拜自己的祖先,有一年四季祭祀祖先的习俗。很多地方,除了在固定的日子祭祀祖先外,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都要在家里的堂屋内点燃香烛,敬祖先。
因此,人们认为,自己的家也是祖先的家,祖先常住在家中,才能荫庇子孙。很多地方人家中的堂屋内,或另安排房间,都设有神龛。只不过有的人家的神龛做得简单一些,有的人家的神龛则做得精致和复杂一些。
在农村,人们在新房入住前,要先在新屋内“安神龛”,即把神龛摆放或布置在相应的地方,一些地方还比较讲究,通常有一个安放的小仪式。按照农村民众的说法,在入住新房的那天,从老房子或原住处出门时(一般从堂屋大门出来),要请动祖先,让他们和自己家里人一起进入新屋。
这种说法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是,也说明我国民间历来就有尊重祖先的风俗。随便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先,希望祖先能跟着自己一起走。
至于“安家神”,所谓家神,通常指财神、门神、观音等,民间认为的家中之神。实际上,“安家神”与“安祖神”的仪式放在一起来完成。
同样,搬家谱与“安家神”一样,与“安祖神”一道来完成。只是不同的地方,家谱也有所不同。
有的地方所说的家谱,是真正意义上的家谱,用一个红色木盒子装起来。放置的地方,新修的家谱置于神龛边,老家谱因历史价值高,自然要收藏起来,不轻易示人,免得丢失或损坏。
还有的地方所说的家谱,并非真正的家谱,而是家谱轴子,也就是在一张大纸上画上家谱家的世系,并加入一些其他元素。这种家谱轴子挂在正堂中,或专设的屋内。
不管是安祖神、家神、家谱,还是搬灶,这种习俗在城镇不再讲究,而在农村也只有部分人,或部分地方还有讲究。
民居传统厨房搬灶
过去农村,柴火灶或火塘是一家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设施。
搬灶,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民俗含义。过去农村,不管是柴火灶还是火塘,大多为土灶或土火塘,稍高档一点的也就加了一些砖。这些东西拆除后就破碎了,是无法搬走的,搬到新房子里也没用处。通常来说,人们在新房子内要砌新柴火灶或者新火塘,旧的柴火灶和火塘是不用搬的。
因此,“搬灶”的含义,并不是要把灶台或火塘,从老房子或原住处搬到新房子去,而是指把老房子的灶锅和灶王爷搬到新房子去。一般在新屋入住前,择吉日搬灶进新屋。具体时间,根据挑选的适合搬灶的吉利“日子”,但这日子与新屋入住是两回事,即为另一个日子,不能混淆。
现在农村,新修房子,灶台灶锅都要求是新的,旧的灶锅一般不用,从老房子或原住处搬过去,也就是为了尊重传统民俗,一种象征性的行为。再说,现在很多人家不再贴灶王爷的画像,也就没有灶王爷可搬走,一些讲究的人家,也就用语言来表示一下,说明把灶王爷搬过来了。
4、新房入住前要选择吉日我国农村传统习俗,建房开工、上梁、进新屋、婚嫁等喜事,随便找个日子,而是都要择吉日良辰进行。也就是说,不仅日子要求吉利,就连每一道重要步骤的时辰也要吉利,其程序和仪式,要按照事先选取好的日子和时辰来 *** 作。
现在很多农村人仍旧遵守着这种民俗,读者都比较熟悉,这里就不赘述了。
5、新房入住前要贴对联
在我国民间,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凡是家中有喜庆之事,都喜欢贴对联,俗称为“喜庆对联”,用于区别春联。新房入住也是一家人的喜庆之事,当然也要贴对联。在农村,《农家历》中就有专为新居入宅撰写的对联,供农家入住新居选择。比如:
“燕喜新居春正暖
莺迁乔木日初长”
“吉星高照福安地
盛世促成和睦家”
“祥云环绕新门第
红日光临喜人家”
“新屋落成千载盛
阳光普照一家春”
如此等等,为新居增添喜庆的气氛。
现在农村一些人家入住新居时,还要挂彩带、红灯笼、花拱门等,喜庆气氛更加浓厚。这些当然也是在新居入居前要完成的准备工作。
6、新房入住前要安床从民俗角度来说,民间“安床”,并不是随便把床摆放好,这其中也有一些风俗方面的讲究。不过,不同地方,在说法上不太一样,其中的禁忌说法也不太一样。还有所办的喜事不一样,“安床”的讲究也不一样。
比如,农村婚床的“安床”与进新屋的“安床”,在说法上就不一样。有的地方的婚安床“安床”,还衍生出一些民俗方面的讲究。比如,有的地方要请生肖属龙的男孩(儿童),在床上翻转,俗称翻床、翻铺;还有一些地方,“安床”后,结婚前,要男方家未婚的弟弟(或堂弟)在婚床上睡一晚,俗称“压床”,如此等等。这些习俗的目的,就是希望新婚夫妇早生贵子。
入住新居“安床”,重点是房屋主人之床的摆放,主要是床的摆放方位和摆放时辰的讲究和禁忌,传统做法还有一个小小的仪式。
不过,现在农村新式小楼房,从设计开始,就已经考虑到床的摆放位置,而新床都是购买的新式床,由人上门安装到位。因此,传统的“安床”习俗,现在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很多人已不再讲究,实际上这种习俗已经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