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沈阳算命-被称为秀才将军的吴佩孚

admin2023-02-16 03:11:1717

去沈阳算命,被称为秀才将军的吴佩孚?

他是 *** 个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中国人。

1924年,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出一个中国人面孔。这是中国人 *** 次登陆《时代》封面。杂志对他的介绍是“中国的风云人物”以及“Biggest man in China”,也就是中国更大的大佬。

此人便是北洋军阀吴佩孚。

我们先了解一下北洋军阀这个群体。北洋军阀的根在袁世凯那里。

当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新军,后组建北洋六镇,这便是北洋军阀的起源。

袁世凯练兵还是很牛的,英国《 *** 报》的记者称:“袁被认为是那个年代里最伟大的军事改革者,他把清朝军队中存在的缺陷降到了更低限度。”

当时,袁世凯挖掘出了很多人才,比如号称北洋三杰的王士珍、段祺瑞以及冯国璋。王士珍是袁世凯的 *** 参谋,是为龙目。段祺瑞脾气暴烈如虎,是为虎瓜,冯国璋多智善变,是为狗头。这三人合称王龙段虎冯狗。

袁世凯死后,北洋 *** 为很多派系,最厉害的就是张作霖的奉系,冯国璋的直系以及段祺瑞的皖系军阀.。

为了抢地盘,大家经常打架,有一对一的单挑,有多打一的群殴。

一开始是段祺瑞占了上风。段祺瑞利用自己掌控北洋国会的机会,搞得冯国璋下岗回家做生意去了。

但冯国璋死后,直系不但没有落败,反而实现了大逆袭。这里面的关键人物就是吴佩孚。

吴佩孚,山东蓬莱人。小时候读过书,中过秀才,所以这是一位有文化的北洋军阀。大家平时看电影,总以为北洋军阀都是糙汉子,其实北洋军阀里确有像张作霖那样的莽汉子,但也有吴佩孚这样文武双全的。

年轻时,吴佩孚是个愤青,看到一群人抽 *** 看男女同台爱情剧,他一气之下把人家的摊子给掀了。搞得秀才的功名被革掉。只得流浪到北京。算是现在北飘们的祖师爷。

在北京,吴佩孚给人算过命

写过春联

最后考入开平武备学堂步兵班搞军事,从此开启辉煌的戎马生涯。

去沈阳算命-被称为秀才将军的吴佩孚

经过不断打拼,吴佩孚成为直系的事实首领,为什么说是事实呢?因为名义上,在冯国璋倒台后,直系大佬是一个叫曹锟的人。

这个人也是袁世凯小站出来的人,当时排在北洋三杰之后,也是袁世凯的得力干将。但此人志大才疏,天天想当总统,但能力总是在拖他的后腿。好在呢,他当年将吴佩孚招为部下。吴佩孚又是一个文人出身,受过四书五经的教(dú)育(hài)。一直都支持曹锟。

冯国璋倒台后,吴佩孚就拉起直系的兵马跟皖系大佬段祺瑞开打。吴佩孚找到东北的哥们张作霖来帮忙。

两个人一南一北夹击之下,四天就把段祺瑞打趴下了。

这一战称为直皖战争,吴佩孚打响名头,成为“常胜将军”。

打完了段祺瑞,直系跟奉系这两位亲密战友马上就利益分配问题搞得感情破裂。张作霖也不是吃亏的主,马上领着兵马进关。

结果,老张雄心壮志的进关,被吴佩孚一顿猛揍,灰头灰脸地从那来回那去了。这一战,老张损失了十万兵马。

从此,北方基本就是吴佩孚唯我独尊了。名义上,曹锟是上司,但办大事,首先要到驻扎在洛阳的吴佩孚去征求一下意见。

一统江湖了二年,这时,在东北的老张又补了点血,再次杀了出来。吴佩孚还是老办法,带着直系小弟冲了上去。本来胜算也是很大的。但吴佩孚一是犯了轻敌的错误。二是交友不慎,后院起火了。

直系的后面,负责储备攻击的是冯玉祥。

冯玉祥也是著名的北洋将领了,但这个人跟北洋三杰不同。人家是自己混出来的。所以没有什么山头概念。谁牛就跟谁混 。比如以前是清军系,武昌 *** 后,他也 *** ,后跟着袁世凯混。当袁世凯要当皇帝时,冯玉祥又跟蔡锷联合讨伐袁世凯。袁世凯死后,他投靠了段祺瑞,但在直皖战争中,他倒向曹锟吴佩孚的直系。因为换台太快,所以冯玉祥有个称号叫“倒戈将军”。

这一次,冯将军又习惯性倒戈了。本来是最后面押阵,冯玉祥突然下令,前队变后队,把电线割断,一路杀回了北京,把直系精神领袖曹锟给抓了起来。据说,这是 *** 做了策反工作。

吴佩孚本来在山海关大战张作霖,突然传出消息,大老板被抓了。后院起火,那里还有心气打仗啊,一路溃败。吴佩孚的精锐也损失殆尽。

战败后,吴佩孚隐居起来,后面也曾东山再起,比如再次跟张作霖合作,打得冯玉祥宣布下岗。吴佩孚跟张作霖两人还结拜为兄弟。

但毕竟大势已去。广东国民革命军北伐一起,吴佩孚在湖广大败,东北大哥张作霖也见死不救。吴佩孚就彻底退出了逐鹿大舞台。

这里,脑洞老师说的是他退休后的一件事情。

1939年,吴佩孚隐居北京,当时日本人多次让他出来当汉奸。汪精卫以及日本大间谍土肥原贤二前来游说,拍他马屁,想让他开一个记者发布会,向日本献忠心。

吴佩孚欣然同意,在记者会上,吴佩孚先亮出一个对联:“得意时清白乃心,不怕死,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入租界,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

这里面表露了吴佩孚四不原则:“不怕死”,“不积金钱”、“不出洋”、“不入租界”。

吴佩孚当场向记者表示,中日要想和平,只有先做到三条:一、日本无条件的全面撤兵。二、 *** 应保持领土和 *** 的完整。三、日本应以重庆的 *** 为全面议和的交涉对象。

日本人当时就气坏了,不惜吓唬吴佩孚。但北洋军阀出来的,哪里是吓得倒的。吴佩孚请土肥原贤二到他家去参观。一去,发现屋里摆了一口棺材,上面写着“孚威上将之灵位”。 连日期都写上了: *** 二十年×月×日。

想杀我,我早准备好了。什么时候来吧。

后面,恼羞成怒的日本人利用给吴佩孚看牙齿的机会,将吴佩孚杀害。

在吴佩孚将军的追悼大会上, *** 致祭并送挽联:“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 ”

去沈阳算命-被称为秀才将军的吴佩孚

已经和即将退休的60后?

即将退休的70后。

房子不是豪宅,但是家里干净整洁。厨房有温度,客厅里有笑语。生活无忧,身体健康。

至于是否可以衣食无忧,不同的人,活法不同,不同的活法有需要不同的资金。天天四处旅游山珍海味也是养老,天天广场舞粗茶淡饭也能养老,身体健康长命百岁也是养老。

当然手中有自己的积蓄。心里会更踏实一些,会对未来的养老感到放心,如果孩子需要帮助,也能够资助一下。

退休后都有正常的养老医疗,衣食自然可以封印忧。有存款会锦上添花,没有也不必焦虑。有好的身体,有知冷知热的老伴,有懂感恩的孩子比有存款来得更踏实。

俯首甘为儒子牛意思?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两句出自鲁迅先生的七言律诗《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鲁迅是在什么环境下写的这首诗,其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

一、难弟难兄同殉国 郁达夫宴请哥哥郁华

在《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中,记载了这首诗的创作情况:

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略)。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添成一律以请之。”

当日的中午过后,鲁迅先生写了一幅字,就是这首七律。鲁迅写这幅字,是因为在一次饭局上的承诺。

1932年10月5日,郁达夫在聚丰园宴请来上海的哥哥郁华。

郁华是著名的法学家,曾任民国更高法院东北分院刑庭庭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郁华拒绝了日本人委以要职的邀请,连夜逃出了沈阳。在1932年,郁华接受 *** 的任命,担任了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长,并兼任东吴、法政等大学教授。

同时,郁华也是是著名的画家和诗人,而且郁华一直倾向于爱国青年和进步人士,所以郁达夫请了柳亚子和鲁迅作陪。

就在1932年郁达夫宴请哥哥郁华的这次宴席上,作陪的柳亚子先生请鲁迅先生写幅字。

过了几天,鲁迅便凑成一首七律送给柳亚子。

二、何谓偷得半联?

根据鲁迅的日记中说“偷得半联,添成一律以请之。”可见这首《自嘲》作诗先有妙句,后有全诗。

据说当天的宴席上,郁达夫一见到鲁迅就开玩笑说:“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

鲁迅微笑着回答:“我可以把昨天想到的两句联语回答你,这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郁达夫继续打趣:“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是没有脱?”

鲁迅《华盖集·题记》中曾经写过说:

这病痛的根柢就在我活在人间,又是一个常人,能够交着“华盖运”。

我平生没有学过算命,不过听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这“华盖”在他们口头上大概已经讹作“镬盖”了,现在加以订正。所以,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

从郁达夫的玩笑话可以看出,这是“华盖运”一词,大概是郁达夫借用鲁迅文章中的”典故“ 。对于郁达夫”华盖运“的调侃,鲁迅说自己目前的状态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还感谢说: 给你这样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 ( 1956年12月6日《新民报晚刊》

受到郁达夫‘华盖运’的启发,鲁迅得到了“半联”,就是《自嘲》首联的出句:运交华盖欲何求。

得了这半联后,加上原先的一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首七律已经完成了三句了。

三、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破帽,应是用孟嘉落帽的典故,乃名士之风流。宋朝苏轼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遮颜过闹市,应该是反用《史记·孔子世家》中卫灵公”招摇过市“的典故:

居 衞 月餘, 灵公 与夫人同车,宦者 雍渠 参乘,出,使 孔子 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漏船出自《吴子·治兵》:

吴子曰:“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更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意思是,士兵不得松懈,时时刻刻要警醒,准备随时出击破敌。

载酒出自《晋书·华卓传》,华卓说:

“得酒满数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漏船比较积极向上,载酒泛中流有点消极。在漏船中本应该战战兢兢,但是诗人却满不在乎,看似消极,其实是对于敌人的藐视和嘲讽。

在条幅和鲁迅日记上,诗中“破帽”原是“旧帽”,“漏船”原是“破船”。鲁迅编入《集外集》时,作了改定。诗不厌改,或许鲁迅认为这样改更有厚度。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两句诗之所以特别有名,是因为曾经出现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郁达夫和鲁迅都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左联自从诞生起,就一直受到打压,甚至有"左联五烈士"被秘密杀害。

郁达夫宴请之时, 两个人的日子都不太好过,另外鲁迅不仅仅受到敌对势力的攻击,在左联内部也有不同的声音针对他。鲁迅《致李秉中》这封信中说到:

上海文坛小丑,遂欲乘机陷之以自快慰。造作蜚语,力施中伤,由来久矣。......小报记者盛造谰言,或载我之罪状,或叙我之住址,意在讽喻当局,加以搜捕.....文人一摇笔,用力甚微,而于我之害则甚大。 *** 饮泣,挚友惊心。……今幸无事,可释远念。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

所以郁达夫会关切问候鲁迅。但是鲁迅的回答,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千夫指,出自《汉书·王嘉传》:

“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孺子牛出自《左传》哀公六年:

“鲍子曰:‘汝忘君(齐景公)之为儒子牛而折其齿乎?’”

千夫指是指 *** 是官方一向的解释,比较符合当时的形势。但我认为原意更贴切,是指外面众多非议。这也与鲁迅这首诗最后的两句更加衔接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你们爱干嘛干嘛,我关上门过我的日子,这里是我的世界,管你们外面怎样折腾,我还是我。

黄延秋事件是怎么回事?

黄延秋事件一度闹得沸沸扬扬,有人认为他是梦游说的胡话,也有人认为黄延秋的身上的确发生了一些诡异的事情。但无论哪种说法,信的人则信,不信的人就当听个笑话而已。还是有些人对黄延秋事件,充满着好奇心,黄延秋事件当时也震惊了整个晋南地区,人们对他所说的话也开始有不同的态度。

至于背着他飞行穿越了大半个中国的人,也从未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存在过。我们在电影外星人中看到过,几个孩子腾空飞越漫步于空中,非常的惊险 *** ,这要得益于外星人的帮助下才能够完成,毕竟这是后期 *** 的电影。

黄延秋,河北省,肥乡县人。1977年7月27日晚上10点多,黄延秋干完农活回家,第二天一早,莫名其妙的消失了,家人四处寻找没有任何的音讯。黄延秋失踪的消息一传开来,7月28号附近的辛寨村,收到一份黄延秋的加急电报,便派人送了过来,上面写的日期是7月28日,也就是黄延秋失踪的日期,电报上面写着“黄延秋在上海蒙自路遣送站收留望认领”几个字?黄延秋怎么到上海去了?后来黄延秋回忆说,他是先到的南京,然后又迷迷糊糊的被两个穿着军装的人送上上海的火车,到达火车站遣送站后,等待家人把他接走,临走之前还在上海唯一当兵的老乡吕海生家里吃了一顿饭。

同年9月8日晚上,黄艳秋早早的上床睡觉,半夜醒来,又发现自己躺在一千一百公里外的上海火车站,同样又是两个穿着军装的人出现了,这两个穿着军装的人就是在南京碰到的那两个人,又把他送到了老乡吕海生的家门口。这让吕海生感到非常的意外,黄延秋从就来到一次这个地方,而且这个地方不好找,中途要转车,非常的不方便,他是怎么过来的?第二天黄延秋告别老乡吕海生再次坐上了回家的火车。当他回家打开门的时候,在他家的墙壁上,赫然写着一行字:山东高登民、民高延、放心,这两个人是谁?又是谁刻在这里的?

同样9月20号,稀奇的事再次发生了,黄秋这次出现在兰州的一家旅馆里,又遇到了前两次军装的那两个人,对方告诉他,他们就是高登民、高延津。更加离奇的是黄延秋被他们背着飞到北京、天津、福州、西安等八个大城市,之后又返回到这家旅馆里。当问到他两个人的身份时,黄延秋再次睡了过去,被他两个人送回到了自己家的枣树下。

黄延秋三次离奇的失踪,三次又回来,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两个背着黄延秋飞行的人,是不是外星人?又是什么人?之后心理专家根据黄延秋的描述对他进行催眠,画出两张人物的肖像,从长相看是看,就是我们人类的模样,没有任何的区别。后来拿着画像去山东寻找这两个人,并没有找到任何的结果也没有高登民、高延津这两个人。

黄延秋是不是在说谎,在梦中坐上了火车去南京,上海,然后又被这两个人来回的背着飞行。有谁能够证明?又有谁见过?没有人证物证,只能是推测了,说白了,黄延秋就是在梦游。谁有会对一个说话不是太符合实际的人较劲呢?

到至今,黄延秋也在一直寻找答案。他坚信这个事情是真的?

说说你知道的中国文化常识有哪些呢?

七十七个中国文化常识(值得收藏)

1.【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3.【四大名绣】

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4.【四大名扇】

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5.【四大名花】牡丹(河南洛阳)、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6.【四大发明】造纸(东汉.蔡伦)、火药(唐朝.古代炼丹家)、印刷术(北宋.毕升)、指南针(北宋.发明者无记载)

7.【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去沈阳算命-被称为秀才将军的吴佩孚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8.【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9.【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0.【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11.【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12.【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13.【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14.【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15.【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16.【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17.【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18.【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19.【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0.【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21.【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22.【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23.【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2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25.【五彩】青、黄、赤、白、黑

26.【五音】宫、商、角、徵、羽(读音为gōng shāng jué zhǐ yǔ)

27.【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28.【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29.【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30.【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31.【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32.【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33.【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4.【六义】赋、比、兴、风、雅、颂35.【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36.【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37.【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38.【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39.【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40.【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41.【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42.【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43.【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44.【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45.【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46.【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

47.【四大名亭】

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48.【四大古镇】

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49.【四大碑林】

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 *** 高雄)

50.【四大名塔】

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 *** 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51.【四大石窟】

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52.【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53.【四大佛教名山】

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 *** 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54.【四大道教名山】

湖北武当山、江西 *** 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55.【五行】

金、木、水、火、土

56.【八卦】

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57.【三皇】

伏羲、女娲、神农

58.【五帝】

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59.【三教】

儒教、道教、佛教

60.【三清】

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61.【四御】

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62.【八仙】

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63.【十八罗汉】

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 *** 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 *** 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64.【十八层地狱】

[ *** 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地狱

65.【五脏】

心、肝、脾、肺、肾

66.【六腑】

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67.【七情】

喜、怒、哀、乐、爱、恶、欲

68.【五常】

仁、义、礼、智、信

69.【五伦】

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70.【三姑】

尼姑、道姑、卦姑

71.【六婆】

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

72.【九属】

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73.【五谷】

稻、黍、稷、麦、菽

74.【中国八大菜系】

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

75.【五毒】

蝎子、蛇、蜘蛛、蜈蚣、蟾蜍

76.【配药七方】

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77.【五种毒药】

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