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赶算命-数次大难不死的人有何感悟
山西赶算命,数次大难不死的人有何感悟?
答:我经历过四回。
1、高烧劳作晕倒在猪圈旁。
2、一年未食荤,抓河面上鱼,“飞流直下两天两夜”。
3、“抢收抢作”高烧持续,体温表爆裂满口腔。
4、无钱去医院生产,宝宝“足位”。
5、经过十一年的努力拼搏,终于走上红专并进康庄大道……
雍正王朝中孙嘉诚为什么求雨能成功?
在《雍正王朝》中有很多玄幻的地方,比如伯伦不归酒楼的算命超准的神秘道士,比如神机妙算近妖的邬思道,再有就是久旱无雨的京城,就因为孙嘉诚求雨,竟然成功了。
那么孙嘉诚求雨成功,真的仅仅是巧合吗?还是说真的感动了上天?这背后到底有哪些隐情呢?
一、
大胆的孙嘉诚:
飞扬跋扈的年羹尧进京的种种表现,让孙嘉诚实在看不顺眼,干脆在大殿上直接要 *** 年羹尧,这让雍正帝有些恼火,暂时关押了孙嘉诚。
他之所以关押孙嘉诚,并不是因为他 *** 年羹尧本身这件事错了,而是担心他 *** 年羹尧并不是发自他内心,而是听从了老八胤禩的指使。
要知道此时的雍正帝急需一场胜利来奠定自己的基础,前面接连出现山西诺敏案和科场舞弊案,这让雍正帝很丢面子,唯独年羹尧西北大捷,给雍正帝涨足了脸面。
这时的他要树年羹尧为正面典型,当然不希望有人泼冷水了,尤其是老八胤禩的人!
在当天晚上雍正帝从年妃那里“卸甲”发泄一番后,回来的路上雍正帝就急匆匆地问刘墨林,有没有打听清楚孙嘉诚上折 *** 劾年羹尧的原因,刘墨林汇报:
“回皇上,孙嘉诚上这个折子纯粹是因为看不惯年羹尧的所作所为……和八爷他们没有关系!”
此时的雍正帝满脸狐疑地瞪了刘墨林一眼,显然并不相信刘墨林的回答。
随后雍正帝扭了扭脖子,对张五哥说,明天一早把孙嘉诚带来,朕要见他。
显然,雍正帝明天一早要见孙嘉诚,就是想问问他,到底是谁指使他 *** 年羹尧的?
二、
谁让你参年羹尧的?
雍正帝见到了孙嘉诚, *** 句话就是:
“说,谁让你参年羹尧的?”
孙嘉诚也不含糊,一抬头,一仰脖:
“是上天!”
雍正帝轻蔑的“哼”了一声,随后孙嘉诚就把自己的理论说了出来:
“今年春四月初至今,直隶山东久旱无雨,皇上,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根据我朝名臣于成龙推的易理,京师久旱乃是朝中有奸臣,这个奸臣就是年羹尧!”
雍正帝还好不糊涂,大声打断了孙嘉诚的话:
“天道茫茫,圣人难知,你这分明是在假借天象,攻击朝廷的功臣。”
随后孙嘉诚就巴拉巴拉把年羹尧的所有罪名都说出来了,末了不忘加一句,天下大旱,就是因为年羹尧是奸臣。
这下子可彻底惹恼了雍正帝,他把笔一扔就让孙嘉诚写下来,孙嘉诚也是暴脾气,拿起来就要纸,幸亏张廷玉及时制止,皇上的笔你能用吗?
其实,雍正帝就是希望孙嘉诚能适可而止,自己已经把态度都表明给他了,不让他攻击朝廷功臣。可是这个孙嘉诚一根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最后下不了台的雍正帝希望拿求雨难住他,让他就此停住。
结果这个愣头青,直接三个字“臣愿往”就出了午门求雨去了。
三、
孙嘉诚为什么敢去?
不可否认孙嘉诚是绝顶聪明之人,他明明知道这是雍正帝给他的一个台阶,可他偏偏就不下,非要去求雨。
他哪里来的把握敢去求雨,难道他不考虑后果吗,如果求不下来,后果不堪设想,即使不死,也得扒层皮。
有人说,这是编剧刻意制造的,目的就是突出年羹尧的飞扬跋扈,连上天都看不过去了。也是为了表明孙嘉诚就是忠臣,连上天都在帮助他。
天降大雨,我们当然相信是一种巧合,可是孙嘉诚真的敢把自己的命运压到概率极低的巧合上吗?
除非孙嘉诚就是个二愣子,从来不考虑后果,否则,只能说明,天会下雨,这都在孙嘉诚的意料之中。
还记得一开始他说的于成龙推演的易理吗?
于成龙根本就不会推演易理,也没有史料记载说于成龙会推易理,如果说他会推演易理,能推演出奸臣和忠臣,那么雍正帝只需要养几个会推演易理的人就行了,还养那么多大臣有何用?
真正会推演易理的,恰恰是孙嘉诚,而他所能推演出来的,只有天气。
易理就是易学,是研究万事万物运行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哲学,其中九宫八卦是最常用推演手段。
九宫八卦又分六十四卦,比如乾卦代表冰、雹、霰;坤卦在天时又为阴云、雾气、冰霜;震卦在天象为雷雨、雷鸣、地震、火山喷发;坎卦在天象为雨、雷、露、霜;离卦天象为晴天、热天、酷暑、烈日、干旱。
过去会算卦的高人往往故弄玄虚,通过某种天象说什么祥兆或凶兆,要想破解就需要怎样怎样等等。孙嘉诚显然是通晓易经的高手,别忘了,他可是康熙六十年科举的探花,聪明自不必说。
四、
孙嘉诚求雨成功的秘诀:
孙嘉诚求雨确实辛苦,在大太阳底下跪着,大汗淋漓,其实也没什么,晒不死,年羹尧都说了:
“就说西北打仗这两年吧,岂止是晒太阳了,栉风沐雨,顶霜冒雪,什么样的苦我没受过?
别忘了,跟孙嘉诚一起晒太阳的还有侍卫们和清流 *** 呢。
孙嘉诚向来不打无准备之仗,就拿他出名的那一次吧,他早不打架,晚不打架,偏偏等雍正帝拿着新铸的铜钱夸老八胤禩的那一天打架,还指名要到雍正帝面前告状。
他一个小小的六品户部主事,连见雍正帝的机会都没有,偏偏这次被他找到了机会,还恰是时候,不能不说,他的聪明之处就在于此!
所以,孙嘉诚求雨成功的真相其实是这样的:
孙嘉诚早就看年羹尧不顺眼了,这在他跟雍正帝的对话中也有体现,可是他早不 *** ,晚不 *** ,偏偏选在大雨下来的头一天 *** ,不得不说,他是有准备而来。
先不说他罗列的年羹尧几大罪状是多么有条理,一点不像是临时发挥的,单是他回答雍正帝问话的策略就非常高明,直接一个“是上天”就把雍正帝往天气大旱上引。
假如雍正帝听从了他的 *** ,也认为年羹尧需要惩罚,那么下午的雨一下,证明孙嘉诚说的完全正确,上天都为雍正帝的正确决策而点赞。
假如雍正帝不听他的 *** ,那么孙嘉诚就想方设法让雍正帝动怒,从他跟雍正帝的对话中也能看出来,他是几句话不离天象,直到雍正帝怒指他,他还昂首挺胸。他自诩为忠臣,如果雍正帝不听从他的劝谏,他就让上天来替他说话,最后还会扯到下雨上面,仍然让雍正帝下不了台。
所以,当雍正帝说出让他求雨的话来后,他心中是暗喜的,才敢毫不犹豫的接下来:
“臣愿往!”
只是,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给雍正帝造成极大的恐慌,一方面八爷党一派还没有处理完,这又出来一请流派,而且两个派的政治立场在某些方面还一致。
这才是雍正帝最恐慌的地方,所以,这个局面出现之后,八爷党都等着看雍正帝的热闹,而雍正帝巧妙的把孙嘉诚派往西北,实现了自己的借刀 *** 之际,不仅处理了年羹尧,也深深打击了清流一派,同时还不给八爷党留下什么把柄。
这才是孙嘉诚求雨成功后,自己给自己挖的坟墓!
当然,以上是杨角风的推断,也有可能就是一种巧合,毕竟无巧不成书嘛!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卖艺为生段子?
北京解放前有一些盲艺人,他们沿街卖艺,有的还兼带算命,生活很苦。他们的“玩意儿”和睁眼的艺人不全一样。
老舍先生和一些盲艺人熟识,提议把这些盲艺人组织起来,使他们的生活有出路,别让他们的“玩意儿”绝了。
为了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他把盲艺人请到市文联演唱了一次。老舍先生亲自主持,作了介绍,还特烦两位老艺人翟少平、王秀卿唱了一段《当皮箱》。
这是一个喜剧性的牌子曲,里面有一个人物是当铺的掌柜,说山西话;有一个牌子叫“鹦哥调”,句尾的和声用喉舌作出有点像母猪拱食的声音,很特别,很逗。
这个段子和这个牌子,是睁眼艺人没有的。老舍先生那天显得很兴奋。(汪曾祺《老舍先生》)
历史上商丘为什么又叫商邱?
4000年不曾改名的城市,背后有怎样神奇的历史?孔丘遇见邱清泉
商丘有什么历史?商丘的地名有什么由来?
这是老朋友@福垊的问题,@福垊兄弟又是商丘人,这个问题必须认真聊。
河南,是全体中国人的老家。正如非洲是全世界人的老家一样。在河南老家,有句话叫做"8000年历史看河南",傲视华夏。
在河南老家,古代八大古都独占四个,洛阳、郑州、开封、邺城。而商丘,虽然连十大古都都没进去,比起其他省市的山寨货,还是强太多了。
商丘,是一个隐藏的六朝古都:帝喾高辛之都、夏朝少康中兴之都、商朝开国之都、周朝宋国之都、汉朝梁国之都、南宋开国之都。
没错,这就是低调又拉风的商丘。
商丘历史上名人很多,商朝开国君主商汤、道家逍遥派庄子、中国历史 *** 奇女子花木兰、借走文曲星毛笔的江淹才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商丘的名人,代表了商丘悠久的历史,也引领着商丘文化的历史走向。
商丘的名字,其实比商朝还要早。商丘的简称商,其实是古商国的名字。商族始祖契(xiè)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后迁徙,后人便称商族人居住过的废墟之地为"商丘"。
大禹治水应该发生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所以商丘算是中国历史上4000年不曾改名的神奇之地。
公元前1500年前后,商汤灭掉山西南部的夏朝,建立了商朝。作为商族人的老家,商丘却因为水患灾害没能成为首都,依旧是一片"废墟"。
商朝延续了500年江山,最后毁在了不肖子孙"朝歌三贤人"手里。朝歌三贤人,其实是周国设置在商朝内部的三个"线人",间谍。比干被商纣王弄死,箕子跑到 *** 半岛建立了箕子 *** ,微子启则作为商朝继承人回到老家建立了宋国。
虽然名为宋国,但没有人忘记这里是商人的老家,至少包括两个人,美女南子和智者孔子。
南子是宋朝公主,却嫁给了老头子卫灵公,想要借助卫国和宋国这两个菜鸡恢复商王朝,等于痴人说梦。
孔子和南子明显不应该有绯闻,因为他们都是商汤的后人,都是子姓,同姓不婚,否则算是 *** 。
孔子生前是不得志的政治家,死后成了历代政治家仰慕的偶像。孔子还不小心改变了商丘的地名。
孔子名丘,大概是因为父母在尼山的土丘上野合才有的他。
孔子死后1000年,唐朝皇帝李隆基把他奉为"文宣王",开始要求全国上下避讳。请注意,孔子的王位,不是封疆大吏割据一方的王,而是一统天下莫非王土的王,其实相当于皇帝。
大概就是唐朝时,人们避讳孔丘,开始把商丘叫做"商丘"。
丘这个字,和邱是同一个字,金朝到元朝的著名道士长春真人丘处机,也可以叫做邱处机,中间也许就有避讳孔子的道理。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唐朝,避讳是一件大事,可马虎不得。
咱就说马虎,李渊的爷爷叫李虎,为了避讳李虎的名字,人们当时叫尿壶叫"虎子",李渊当了皇帝,一声令下,一律改成"马子",后来演变成了马桶。
所以,不管孩子的小名叫虎子,或者女朋友叫马子,其实都和马桶脱不开关系。
李世民一代贤君,活着时候不许"世民"两个字一起用,死后孝顺儿子规定,世民两个字都不能用!于是,徐懋功,名叫李世绩,不得不改名为李勣。而管理民政的民部,改为了户部。
最缺德的不是李渊和李世民父子,而是唐德宗李适。他不但避讳"适",连长得像"适"的"括"字也不放过。
皇帝取名字用常用字,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朱元璋一开始认字少,给自己取了这样一个通俗易懂的名字。结果,为了避讳"元"字,很多地名都改了,最有名的是代表北方之神的元武大帝,都被改成了玄武大帝。玄武门、玄武湖,也受了池鱼之殃。
更搞笑的是到了清朝,康熙皇帝名字叫玄烨,于是带有"玄"字的地方又改成了"宣"字。必须北京的宣武门,其实就是玄武门。
商丘和商邱,大概就是避讳造成的地名修改,其实严格来说不算修改。
明清两朝皇帝,尤其是在朱元璋和玄烨的努力下,规定字辈,尽量取名用生僻字,避讳的麻烦才越来越少,很多地名因此恢复了。
商丘,到了近代,遇上了两个 *** 将军,也算是出尽了风头!
抗日战争中,土肥圆贤二孤军深入豫东平原,薛岳打算聚而歼之。结果 *** 战兰封战役桂永清带着最精锐的第27军不战而逃,土肥圆通过兰封,到了商丘。守备商丘的黄杰第八军又一次不战而逃!
被土肥圆一个师团2万人打穿的豫东战场,已经成了 *** *** 的大型屠宰场。为了挽回败局,花园口绝地,整个豫东被淹没,日军总共淹死了89人,而我方军民则是上百万人直接死亡、上千万人受灾。
解放战争中, *** 最精锐的第五军又在商丘出现。当时 *** 奇袭河南省会开封,邱清泉带着3个中央军整编师的兵团去救援,区寿年带着杂牌军的2个整编师去救援。半路上经过商丘,邱清泉立刻不敢动了!"商丘"便是"伤邱",这不是要我死嘛!
邱清泉一个胆怯,就让粟裕大将抓住破绽,把区寿年围在了睢县。邱清泉听说区寿年被围困的附近有个村子叫做"帝丘店"。这名字吉利啊,立马快马加鞭到帝丘店打仗。
结果邱清泉还是慢了一步,被黄百韬抢了先。黄百韬1.5个整编师,居然救了区寿年兵团残部,一战成名,成了委座的第17号亲信。邱清泉,在帝丘店没能成为战神,最后却在陈官庄精神失常被打死。
邱清泉这辈子,就被算命的坑惨了。
可见,有些人已经蠢到了骨子里,即便是你跟了孔夫子姓,也改不了智商为负数的事实。
金国如何攻破北宋都城汴京?
靖康之变,有两个特别有意思的剧情。
*** 幕:宋徽宗让位出逃
第二幕:郭京神兵天降
这两幕剧情几乎构成了靖康之变这出大戏的雏形。
靖康元年前。
金国十万大军南下,横扫河北地区,顺利破定州而下,直扑汴京。
作为皇帝的宋徽宗一咬牙一跺脚开始装病,大臣们坚决不同意。
这个时候,你病了?
您老人家病的还真是时候啊!
宋徽宗不行,我就是病了,我不仅脑子有病,身体更有病。他还特意从床上摔了下来,以表示自己真的生病了!
诺!
我特 *** 在床上睡觉都能掉下来,这不是生病吗?
好好好!
大臣们终于对这个懦弱的皇帝宋徽宗选择了妥协,宋徽宗择危让位的皇帝是宋钦宗赵桓。
此时的赵桓仅仅是个24岁的毛头小子,听到金国铁骑南下的消息更是仓皇无措,说什么也不愿意坐上龙椅。
赵桓为了避免自己坐上龙椅,先是在地上疯狂打滚,然后又是哇哇大哭。
我不做!
我不做!
众多的大臣一看,这一对父子宝,拿你老爹没有办法,拿你这个毛头小子还没有办法?
大家一拥而上,硬是把赵桓摁在了龙椅上。
这场让位闹剧,直接影响了北宋王朝的朝堂政局。
新兴势力和元老重臣开始展开激烈的政治博弈。
赵桓登上皇位之后,改元靖康。
靖康元年,十一月。
金国大军南下入侵宋境,金军统帅完颜宗望带领大军一路南下,前锋军队顺利渡过黄河。
完颜宗望作为统帅,并没有直接猛攻汴京城,而是开始采用一种极为柔和的方式,让宋王朝统御下的国土分崩离析,支离破碎。
完颜宗望停驻在黄河南岸,给在汴京城的小皇帝赵桓送去了一封信。
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我想要太原、中山、河间三地,你自己看着办吧!
宋钦宗赵桓一看信,不就是土地吗?咱大宋王朝有的就是土地,给他!
不仅如此,宋钦宗还立马安排了刑部尚书王云、康王赵构前去和谈商议具体事宜。王云在前往金国大营的时候,途径磁州、相州两地。
他下令拆除两地的民屋,想要将百姓全部迁入城中。他的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两地的百姓,大家在混乱中砍死了王云,就连康王赵构也朝着相州逃去。
王云此举其实并不是为了驱逐百姓,而是想要将城外的物资全部焚烧,防止让南下的金兵得到物资供给。
可是,磁州、相州两地的百姓久经战事,百姓生活本来就已经水深火热,谁体谅你的苦心?
如此一来,宋金和谈失败!
完颜宗望听到这件事情之后,勃然大怒。
好了!
我现在不想要三镇的土地了,我想在想要的是河东和河北的土地!
这个消息传到汴京之后,举国震动。
此举无疑是 *** 之举啊!
河东、河北两地的土地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宋王朝在黄河以北的土地全部丧失,宋朝将士已经失去少大半!
可是,毛头小子宋钦宗仍旧同意了完颜宗望的请求。
给!给!给!
这仨儿字似乎已经成为了他的口头禅。
宋钦宗再次下令让大臣聂昌、耿南仲分别前往河东、河北解除地方武装,和金国顺利完成地盘交接。
聂昌刚刚抵达绛州,守城将领赵子清从城头上扔下来一根绳子,你丫的想进城自己爬上来。
得咧,聂昌还真的自己爬上了城头。
这赵子清一看,给你台阶下,你还来劲儿了你!
赵子清果断下令,将聂昌眼珠子抠出来,身体剁成肉馅而扔下了城后。
投降金国?
不存在的!
前往河北地区的耿南仲也一样,他刚刚抵达卫州,就有士兵前来捉拿他,这耿南仲跑的贼快,侥幸逃了一命,顺利逃到了相州。
两次和谈失败,金国终于无法等待,直接开干!
金军统帅完颜宗望带领大军进抵刘家寺,将汴京城团团围困。
不仅如此,从汜水关而来的金国西路大军也抵达汴京附近,两路大军合力驻扎在青城,共围汴京。
金军和宋军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攻坚战,汴京城仍旧没能被攻破。
在这种关键的时刻,汴京城中出现了一个江湖术士,自称武林奇人,能够召唤神兵。
宋徽宗一听,那特么还等什么啊!
他果断下令将在城头上防守的七万大军撤了下来,让江湖术士郭京上城守卫。
这郭京号称只需要七千七百七十七名生辰一样的人,登上城楼,他施展法术,不仅能够直接将金国东路两路大军统帅的脑袋拧下来,还能守卫汴京城。
宋徽宗听着眼睛都亮了,好!
你特么上!
一个大雪风飞的上午。
神人郭京登上城楼,下令一部分神兵亲自出城进攻,被金兵瞬间击溃。
宋钦宗听到这个消息,你特么吹牛逼呢?
说好的把金国统帅的脑袋拧下来呢?
神人郭京依旧不慌不乱的说到:
莫急!莫急!
这需要我亲自出马!
一时间,汴京城的南门打开,郭京带领自己的神兵冲了出去。
*** ,这个二傻子直接跑路了!
可是汴京城的南城门打开了啊!
怎么办?
几乎一瞬间,金国前锋军冲进汴京城,顺利擒获宋徽宗、宋钦宗,以及一大群皇族子嗣押往金国上京。
这两幕戏剧性的演出,直接导致了北宋王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