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的相片-谁能讲一个死里逃生的真实案例

admin2023-02-11 18:27:5311

算命的相片,谁能讲一个死里逃生的真实案例?

东莞殡仪馆,一具无名女尸即将火化,突然离奇复活,11年后,她成了知名画家,回来报恩。

1995年7月的一个晚上,东莞殡仪馆工作人员何亚胜,像往常一样,正准备将一具女尸推入焚尸炉。

突然,不知从哪里刮来一阵风,吹掉了女尸身上盖的白布,他赶紧捡起白布,上前准备给女尸盖上。

这时,他发现,女尸的肚子好像在微微地上下起伏。

他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揉了揉眼睛,仔细一看,发现女尸的手指也在轻微地抖动,喉咙还会随着呼吸一起一伏。

莫非女尸复活了?这不就是传说中的“诈尸”吗?吓得他激灵一下,连滚带爬地跑了。

跑到外面稍微冷静下来后,他断定这个女子没有死,立即给警方和120打了 *** 。

东莞附城医院接到病人后,发现她身体被水泡的肿胀,头发上满是泥巴和水草,浑身散发着一股恶臭。

经过一番仔细检查,病人存在电解质紊乱、脱水及多项器官功能衰竭等问题,几乎和一个死人没有什么区别。

由于病人没有任何身份信息,还身无分文,但附城医院本着救死扶伤的原则,还是对她进行了全力救治。

病人虽然被抢救过来了,但成了植物人,没有一点苏醒的迹象,后期的护理、救治怎么办?

这时,院长站出来,果断决定,由院方雇护工对病人进行护理。

可连续请了5、6个护工,都坚持没多长时间就辞职不干了。

一方面24小时照顾劳动强度大,更主要的原因是,护工们觉得,照顾一个从殡仪馆出来的“死人”,实在瘆得慌,还会沾染晦气。

无奈之下,护士们只好在她们繁忙的工作之余,又加一项任务:轮流照顾病人。

这一轮,就是三个月,不过,大家都尽心尽力地照顾,毫无怨言。

这天,轮到一个小护士护理,她突然发现,病人的手指在微微颤抖,眼皮在动,仿佛要努力睁开双眼。

她喜出望外,连忙跑出去叫来病人的主治医生。

在医生的救治下,病人终于慢慢地苏醒了,她睁开眼睛,迷惑地问:“这是哪儿?我怎么在这里?”

这个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的女人是谁?三个月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病人名叫陈翠菊,贵州人,是一位苗族女孩,由于家境贫困,18岁的她想和寨子里其他年轻人那样,南下广州,打工挣钱贴补家里。

父母刚开始不同意,但禁不住她的软磨硬泡,卖掉了准备翻修房子的木材,为她凑足了路费。

陈翠菊发誓,一定要努力挣钱,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1995年,陈翠菊在老乡的介绍下,辗转来到东莞一家电子厂打工。

她干活非常卖力,体力消耗很大,但刚到陌生环境,水土不服,再加上厂里饭菜质量较差,营养不良,陈翠菊开始生病。

为了省下看病钱,陈翠菊就 *** 着。

7月的一天,厂里休息,陈翠菊和几位工友一起出去玩,谁知走着走着,她居然和工友们走散了。

人生地不熟的陈翠菊很快迷了路,不知怎么的,她来到一条小河边,发现停着一只小船。

她鬼使神差地上了小船,一不小心,船一歪,她被扣在船下面,她本来就身体虚弱,又不会水,无法动弹,就这样一直被扣在船底下。

直到几天后,一位路过的渔民,发现这艘船倒扣着,便想把船扶正,这才发现下面有一个“死人”,便立刻报了警。

警方无法查证她的身份,经医生诊断,她已经没有了呼吸,便以为她就是一个意外身亡的女子,便将她送去了殡仪馆。

不幸中的万幸,陈翠菊在殡仪馆遇到了何亚胜,将她送到医院,救了她一命。

苏醒后的陈翠菊,得知自己获救的经历,非常感动,如果没有殡仪馆细致负责的何亚胜,附城医院不余遗力的救治,她或许早就不在人世人。

后来,父母从贵州老家赶来接陈翠菊,却因贫困,没钱付她住院的各项费用,甚至连回去的路费都没有。

医院发动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了募捐,给一家三口凑了800元返程路费。

临别前,陈翠菊郑重地给院长跪下,感谢他的救命之恩,说:“你们的大恩大德,我将永生永世记在心里。”并表示,将来自己有能力了,一定回来报答恩人。

故事到这还没有结束。陈翠菊在又一个好人的帮助下,又一次获得了重生。

陈翠菊回老家静养后,她离奇复活的故事,被各大媒体报道,她的命运受到更多人关注,每天都有很多信件从各地邮来。

这些信件中,有爱心人士愿意给她一笔启动资金,让她成就自己的事业。

还有的想每年给她捐一笔钱治病。

陈翠菊表示,她会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自食其力,所以委婉谢拒了大家的好意。

但有一封信,引来了陈翠菊的特别关注。

这是来自浙江金华,一位名叫陈仲濂的画家的信。

他在信里写到,一个人想要在这个社会立足,就要多读书,有文化,有一技之长。

如果陈翠菊有兴趣,他愿意免费教她画画,免费提供食宿。

陈翠菊陷入了沉思,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路,如果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什么时候有能力报恩呢?

陈翠菊决定跟着陈仲濂学画画,她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她认真跟着陈老师,十分刻苦努力,每天都要练10个小时的基本功。

尽管枯燥乏味,但她想到要学出成绩,回报社会,就咬牙坚持了下来。

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出个名堂来一定要用自己的本事回馈社会。

看到陈翠菊如此刻苦,陈仲濂老师也很欣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6年后,随着技艺的提高,陈翠菊在画坛已经小有名气,其画作还多次在比赛中获奖。

后来,陈翠菊获得了“国家一级书画艺术家”、“高级书画师”等称号。

成名之后,陈翠菊一直没有忘记惦记东莞人民对自己的帮助。

多年后,当陈翠菊再次回到东莞,专程来到当年救治过自己的医院见到了当年的恩人何亚胜和医生护士们。

面对恩人,陈翠君对着他们深深鞠了一躬,并把自己为他们创作的两幅画作赠送给了恩人,来表达自己的感谢。

2001年,她在东莞举办了大型画展拍卖活动,所得钱款全部捐给了当地贫困山区的孩子。

2006年,陈翠菊受东莞日报邀请参加20周年社庆,她特意到当初“死里逃生”的殡仪馆,东莞市东城医院等地,看望何亚胜、医生护士。

她把自己为他们创作的画作赠送给救命恩人,并向他们深深鞠躬,表达自己的感谢。

她还记下恩人的 *** ,逢年过节一一给他们送上祝福。

如今,45岁的陈翠依菊,依然没有丝毫懈怠,虽然成就非凡,还坚持每天练习至少5个小时的基本功。

她也有了自己的画室,并收留了两个贫困的苗族少女,免费教她们画画。

她说:“我非常感谢这个社会上好心人,是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现在我有能力了,就应该做些事情回馈社会。”

结语

这真是一个死里逃生的真实案例,陈翠菊可以说是三次死里逃生。

她不慎掉入河中,先是路过的渔民把她捞上了岸,救了她一命。

殡仪馆的工作人员何亚胜,发现她还有呼吸,立即停止火化,把她送到医院,救了她一命。

在医院,医护人员在她身无分文,还不知道她身份信息的情况下,全力救治三个月,把她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又救她一命。

这三次是性命上的死里逃生,而陈仲濂老师无私地教她画画,把她培养成小有名气的画家,这使她又一次获得了重生。

陈翠菊是幸运的,遇到了这么多好心人,正是他们无私的帮助,换来她精彩的人生。

陈翠菊是感恩的,有能力后,她不忘回报社会,尽自己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温暖延续下去。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心中满怀感恩,事事皆为温暖。我们用爱来对待别人,将来别人也会回之以爱;我们把福报送给别人,将来也会收获福报!

算命的相片-谁能讲一个死里逃生的真实案例

发出你认为最最最搞笑的图片或者笑话?

来源:粉色的曹 ***

1、有个人在河边钓上了一条鱼

鱼:这位大哥,你能不能不要吃我?我这么可爱

渔夫:不吃你可以,但我要考你几个问题

鱼:你烤吧,你烤吧!

于是那条鱼被渔夫给烤着吃了

2、老公脚特臭,有一天回到家累得躺到沙发上…过了一会,坐在沙发下面玩的儿子走开了… 那是他人生 *** 次学会走路…

3、昨晚无聊没事干,去网吧通宵, *** 是个美女,看的我直发呆,问她 *** 多钱,答10快,心想便宜没好货扭头就走了,刚出门忽然想不对啊我是来上网的。

4、历史课上,历史老师提问道:“为什么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排一男生应声回答道:“因为他外面有人了。”

5、在银行ATM机排队取钱,一对夫妻在我前面、女的拿卡!卡 *** 去以后对男的说:不许看。我当时就认为这女的家里管财的。随后,听到按键嘟三下后女的对男的说、该你了! *** !密码居然一人掌握一半!!

欢迎大家点赞转发,把欢乐带给跟多人~

你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民间故事吗?

有个麻瞎子算卦

早年间,在哈尔滨老道外,有一个摆摊算卦的麻瞎子。

麻瞎子不是生下来就瞎的。十八岁那年,他们家要炸麻花,一大锅热油全都烧开了, *** 不知道,一瓢水浇了进去,滚烫的热油溅了出来,溅到了正趴在锅边看油温的麻瞎子脸上。麻瞎子的眼睛当时就瞎了,还溅了一脸油星子,烫得全是小水泡,等小水泡干了,就成了大大小小的无数麻子。

从此,大家都管他叫麻瞎子,本来的名字倒没人提了。

麻瞎子因为瞎,就在街口摆了个摊子,给人算卦。有人故意逗他,问:“麻瞎子,也没见你有啥神通,你算卦准吗?”

麻瞎子笑了,说了句挺玄乎的话:“算卦不能问准不准,要问自个儿的心。”

这天一大早,麻瞎子摊前匆匆忙忙跑来一个人,是个老爷们儿,四十岁左右年纪,满脸络腮胡子,见了面,就着急地说:“麻师傅,我家闺女昨儿个一宿没回家,麻烦你帮我算一下她跑哪去了!”

麻瞎子见来人说话没头没脑的,就耐着性子问了半天,总算把事情的原委给弄明白了。原来,来人叫关海田,他闺女叫关大娟,小名大娟子。大娟子十七岁了,就有媒婆上门提亲,提的是开杂货铺的程家二少爷。程家虽不是大富大贵,也算得上小康水平了。啥都谈妥了,眼瞅着就要订婚了,可是大娟子死活不同意。关海田就逼,逼急了,大娟子就跑了,找不着了。

麻瞎子听明白了,冷冷地问:“啥都谈妥了,都谈妥啥了呀?我看,你是收了人家的彩礼吧?”

关海田显得有些忸怩,说:“那个……收了。”

“收了多少呀?”

“十块大洋。”

在那个年代,十块大洋可不算少了,可以盖个房,可以买两头牛,也可以在江北边买一块好地。

麻瞎子不客气地问:“你家大娟子,自个儿有相好的吧?”

关海田知道瞒不住,答道:“有倒是有,是在老冯家铁匠铺当学徒的吴三小子。吴三小子就是个学徒,家里头要啥没啥,大过年的还吃豆腐渣子,这种情况,说啥我也不能同意呀!”

麻瞎子冷冷一笑,这种爹妈他见得多了,这关海田接下来多半还要说“我这都是为了孩子好”。果然,关海田接着说道:“我这都是为了闺女好啊!有好人家不嫁,总不能由着她往火坑里跳吧?”

麻瞎子心里充满了鄙夷,暗想:程家给彩礼那么大方是为啥?整个儿老道外,谁不知程家二少爷抽 *** ,老程家都快给他败完了,就剩下一个空架子了。把闺女许给老程家,那才是往火坑里推呢!

算命的相片-谁能讲一个死里逃生的真实案例

麻瞎子想了想,又问:“吴三小子也跟着大娟子跑了吗?”

关海田急忙否定了,说他昨天和今天早上都去老冯家铁匠铺看过,吴三小子一直都在,没跑。

哦!这下麻瞎子心里有数了,他装模作样地掐算了一番,对关海田说:“你往东边去找吧。”

关海田还想再细问,麻瞎子却闭上了眼睛,不搭理他了。关海田只好回家,带着一大群亲朋好友,沿着大道向东找。他们费了一天时间,向东走出了五六十里,找遍了每一棵大树、每一片草丛、每一条溪流,却还是一无所获,连大娟子的影儿都没发现。

关海田又来问麻瞎子,麻瞎子说:“你往西找吧,再到西边去看看。”

隔了一天,关海田来找麻瞎子,说西边也没找着。麻瞎子说:“你往北找吧,再到北边去看看。”

关海田在北边找了一天,还是啥也没找着。他没来问麻瞎子,直接就上南边去找了。在城南一个废弃的旧窝棚里,他们终于找到了大娟子,和她在一起的,还有偷偷来给她送饭的吴三小子。两个人正在一起亲嘴呢,被抓了个正着。

麻瞎子让往东找,东边没有;麻瞎子让往西找,西边没有;麻瞎子让往北找,北边也没有;麻瞎子没让往南找,却在南边找着了。这麻瞎子,算的是啥卦呀,这不是 *** 嘛!这都三四天了,万一姑娘有个三长两短,你麻瞎子不就是害人吗?关海田气不过,带着亲朋好友一大帮子人,找麻瞎子论理来了。街边的人们看到了,也跟了上来,议论纷纷:看样子,麻瞎子这招牌要砸呀,以后可能再也没法在这儿混了。

到了地方,没等关海田开口,麻瞎子先发问了:“找着大娟子了?”

关海田气呼呼地回答:“找着了。”

麻瞎子紧逼一步,问:“都找着啥了?”

关海田不解,答道:“找着我闺女了呗。”

麻瞎子仍不肯放过关海田,又追问:“我是问,除了你闺女,你这几天还找着点啥别的了吗?”

关海田仿佛一下子被戳中了泪点,挺阳刚的一个大老爷们儿,竟然“呜呜”地哭了起来,边哭边说:“我找我闺女,越找不着我越着急,急得都快疯了。原先闺女总在身边晃悠,也没觉得咋了,可闺女这一没,我才发觉,闺女就是我的命啊!要是闺女出了事儿,我肯定也活不成了。找的时候我就想,以后我可得好好对待闺女,凡事都可着她心意来。老程家的彩礼我已经退了,我打算月末就给她和吴三小子订婚。这些年我还攒了俩钱儿,也够给他们开个铁匠铺的了,就让他们自个儿去干吧。我也跟闺女说了,反正是你自个儿选的,以后不论好坏,你自个儿全背着吧。”

麻瞎子笑了,说:“看来,你真是全都找着了。好,好,真好!”

停了一下,麻瞎子接着说:“打咱这往东走,全是树林子和大荒草甸子,一百多里没人烟;往西走,是 *** 的大兵营,谁敢往那边去送命?往北走,就是松花江,江面子三四十丈宽,一个大闺女,人单力薄的,咋过去呀?那就只剩下一个方向了,往南。往南走,是去长春、奉天、北平的路,路上客商人来人往,两边还有歇脚的大车店、饭馆子,田里、村子里,能躲能藏的地方老多了。除了南边,大娟子没处可去。吴三小子都没跑,大娟子还能跑远吗?这么简单,连猪都能猜着,还算什么算!”

关海田不禁苦笑,自个儿就没猜着,难道自个儿连猪都不如吗?

麻瞎子继续说:“你没猜着,是关心则乱啊!我之所以没有一开始就让你往南去,就是想让你多找几天,就是想让你着急。大娟子和吴三小子那么情投意合,她跑了,能不和吴三小子通气吗?有吴三小子偷偷照顾,她是不会有危险的。白讓你多找几天,就是让你多寻思几天。多寻思寻思,你才能知道,哪是皮,哪是肉,哪割下去了自个儿会疼。疼着了,你才能知道自个儿到底得咋整。”

关海田听呆了,原来这一切早就在人家的算计之中了。他一激动,双腿一软,跪下“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说:“麻师傅,大恩大德,多谢了!”说完,他爬起身掉头就走,生怕留在这儿丢人现眼。

跟着关海田来论理的亲朋好友太多了,后边的人都没听明白关海田和麻瞎子两个人究竟说了些啥。有人见关海田要走,还有些不甘心,吵嚷道:“麻瞎子,你让我们往东往西又往北的,走了不少冤枉道儿,结果在南边找着了。你这卦,算得也不准呀!”

麻瞎子笑了,说:“准不准,你们说了不算,我说了也不算,得东主儿说了算。”言罢,他对着关海田的背影喊:“关东主儿,你说,我算的卦,准吗?”

关海田回过头来,向麻瞎子弯腰作揖,心悦诚服地说:“准,准,老准了!”

算命的相片-谁能讲一个死里逃生的真实案例

如何从面相和举止看出对方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你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你,简短几句话就OK。

每个人的面相都是相由心生的。

每个人的眼睛都是心灵的窗户。

每个人都有眼睛,但不一定每个人都有心!你去琢磨,你去品,你去细品......

要想用自己的眼睛,穿过别人的表面,看穿别人是一个有故事的人,那你首先得去修炼你自己,有那个能力智慧呀[祈祷]

先修炼自己的情商丶智商...在岁月红尘中洗碟打磨,你才能不动声色的看穿你周围的人!

真的狠人是什么样的?

孙二娘把她的男人揣走了,村里人议论纷纷。有说孙二娘太强势的,也有说孙二娘做得好的。褒贬不一。

“他们家吵架,打架我都听到了,孙二娘可厉害了,打得李奎哇啦哇啦直叫唤!”

“光凭她一个女人怎么能打得过牛高马大的李奎,孙二 *** 三个小子可不是吃素的!”

“嘘,别说了,来了来了…”

远远的,人们看着孙二娘从菜地里摘菜过来了。他们都噤声。有人打着哈哈说:“小二子,昨晚你家的猫又发春叫唤起来了,”“你家的才叫唤呢!”众人都哈哈大笑。

“孙嫂子,摘菜啊!”一个婶子给孙二娘打招呼。

“是啊,地里的油麦菜长疯了,你们谁想吃自己去摘啊!”孙二娘笑哈哈的,人们也应承着:“好,孙嫂子,你好能干!”

孙二娘,原本叫做孙二英,在家中排行老二。上面有个姐姐,名叫孙大兰,脚下还有一个妹妹,两个弟弟。

都说夹在中间的孩子是最不招爹娘喜欢的。孙二英出生前,她 *** 肚子尖尖的,紧紧的。都说是个男孩,把孙二英的爹乐得眉毛眼睛里都堆着笑:“老孙家可有人儿了!”意思就是有男丁了。

没曾想,呱呱坠地的还是个女伢。孙爹爹把孩子往地上一掼:“这个赔钱摊子,摔不死你!”

唬得婆婆急忙从地上抱起孩子:“你这个天杀的,没有像你这样当爹的,好歹也是你的女儿!”

刚刚生产的母亲,又急又气,只在床边抹眼泪儿。

二英命大,老爹的一掼并没有叫她丢了性命。以前的屋里不是水泥地,而是土层夯实的,二英被掼得哇哇大哭,婆婆不住地哄着孩子。

二英就这样在不受她爹待见的眼光中长大了。

别人家孩子七岁上小学,她爹硬是让她割猪草,放鹅,挑水,家里又添妹妹和弟弟,她又负责照顾弟弟妹妹。硬是挨到十岁才让她去上小学,由于基础不好,家务繁重,学习上跟不上,二英对读书产生了厌恶。

读到三年级,女孩子身上来了例假,又害怕被其他同学嘲笑,于是,索性,干脆自己就不去读书了。

学校的老师家访劝了几次,二英干脆就躲到后山割猪草了,根本不愿意见老师。

田间地头里,二英长大了,出落成一个水灵的大姑娘。

到十七八岁,女孩子大了,二英 *** 就给她许配了婆家。“早晚都是人家的,早点过去,省得吃家里的粮食。”

二英的丈夫是个病秧子,可婆婆是个厉害的角色。在家里全是婆婆说了算,二英地里干活儿回来,婆婆要等着吃饭,晚一点儿就又要被骂,还挑拨儿子来打二英。

病秧子哪里是经常田间劳作二英的对手,一推就把他推在地上,婆婆见势扑上来就打二英,两个女人就扭打在一团。势均力敌,难分胜负。

这样的生活,二英还生了三个孩子,都是男孩。最小的儿子刚满一岁,病秧子丈夫就一命呜呼了。

自二英的丈夫死了以后,二英的婆婆防她更厉害了,二英在地头只要是跟哪个男人说了话,婆婆就要指桑骂槐,骂猫骂狗:“畜生一样,畜生发春也要有季节,有些人不要分不清季节!”

毕竟婆婆年龄也大了,打不动了,只有嘴上厉害。

还规定二英不准改嫁,要改嫁,带大儿子,儿子全部娶媳妇儿才能改嫁!可不能让他们家绝后了。

二英带着孩子别提有多苦了。不堪忍受的她,在秋收卖了粮食以后,拿着户口本,带着三个儿子就跑回了娘家。

可娘家哪里是能够呆的地儿,老爹拿着烟袋就猛嗑二英的头。二英的大儿子看姥爷打得凶了,从姥爷手里夺过烟袋:“不准你打我妈妈!不然我打死你!”

老爹被外孙子的气势吓到了,也真怕烟袋锅落在自己头上。

有好事的媒人把二英跟离婚几年的李奎撮合在一起。二英思来想去,娘家呆着毕竟不是办法,自己得找个男人,养活这几个儿子。

李奎前些年也有个女人,李奎三天两头,输钱也打,喝酒也打,就把老婆给打跑了。老婆把儿子也带走了。

二英嫁给李奎以后,媒人告诫过李奎:“可不兴动手了啊,再动手,老婆还得跑!”

说得李奎连连称是。

一开始日子过得还是挺好的,李奎在外面干活,二英也在田里干活,李奎把挣的钱有时候也交一些给二英,二英就供着三个儿子读书。

日子过得久了以后,李奎的本性就又暴露出来了。又酗酒又 *** ,喝酒输钱就回来和二英打架。

二英开始不是对手,常常甘拜下风。被打得鼻青脸肿,但是,又是屡败屡战,从地上蹦起来又投入战场。

他们家里常常传来鬼哭狼嚎,女人叫,男人吼的声音。

“这女人可真有一股子气,就像水浒传里面的孙二娘!”村里人议论。

于是,孙二 *** 名头就叫响了。

孙二 *** 几个儿子都长大了,家里大战的时候,几个儿子也来帮忙了。这就扭转了局势,以前是孙二娘处于下风,现在经常是三个儿子一齐上阵,把李奎打得落花流水。

大儿子也结婚了,姑娘就是本村的人。

有一次,李奎又喝大了,跑到儿媳妇儿门外叫嚣撒野:“你们孙家全是野种,我要把你们都赶出去!这里可是我的家,我的屋子!”吓得儿媳妇哇哇大叫。

大儿子一听,这还得了,抄起扫把就是给李奎一顿劈头盖脸地砸。李奎被砸得脸都是一道道血印子。

二英说道:“这个家是你的?你也不看看,我们来的时候,这个家里有什么?哪样不是我和儿子挣来的,你一天除了喝酒赌钱,还做过什么?该滚的人是你!”

李奎还想耍横,三个儿子一起上前:“快滚,再不滚,就对你不客气了!”

一个酒鬼,哪里是三个青年男子的对手?李奎灰溜溜的,一边骂着,一边躲开了。

三个儿子早就受够了李奎对他们母亲的打骂,把他的铺盖卷和衣服全扔到大门外去。

李奎想着去夺回自己的家,可又怕三个人高马大的继子,捡起他的铺盖卷,跑到云南去了。

后来,听说,在云南安家落户,再不敢回来了。

这是真正的狠人,把男人从家揣了出去。养儿子还是很有好处的,二英受尽了苦,儿子们长大以后可以保护妈 *** 周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