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算命害死-水浒传中所谓的四大 *** 是哪四位
被算命害死,水浒传中所谓的四大 *** 是哪四位?
有许多人认为,《水浒传》是一部专写男人故事的书,其实不然。
梁山一百零八将中,也有三位特色女将,而且个个故事十足。
除此以外,水浒作者还写了一些处于弱势地位的善良女性。
如林冲的美妻张娘子、李逵的失明 *** 、鲁智深救下的卖唱的金老女儿金翠莲等。
包括京城名妓李师师,在书中也不是反面角色。
当然,作者施耐庵老先生除了写“好汉”外。
着墨最多的,还是书中四位红杏出墙的风流女人。
即武大郎的媳妇潘金莲、宋江的妾室阎婆惜、病关索杨雄的太太潘巧云和玉麒麟卢俊义的夫人贾氏。
《水浒传》中这四位美丽女人,也被人称作“ *** 四女”。
她们都因为自己拥有花容月貌却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或真爱,进而红杏出墙。
结果是惹来杀身之祸,落得千古骂名。
施耐庵老先生以嫉恶如仇的心态,用足够犀利的文字,形象刻画了这四位不同女人的出场和结局。
几乎把她们每个人的下场都设计得悲惨无比。
PART
01
说起潘金莲,她算得上千百年来在中国极出名的女人。
潘金莲三个字,已经定格为风流女人或“ *** ”的符号,现今在中国的那个家庭,都难以找出取名叫潘金莲的女孩。
文化知识高低的父母,都知道潘金莲不是好女人。
把她一直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水浒传》中,对潘金莲出场是这样介绍的:
“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
因为那个大户要缠她,这使女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
那个大户以此记恨于心,为报复潘金莲,不仅不要彩礼,还倒赔些嫁妆,强行把她嫁给了外号“三寸丁谷树皮”、又矮又丑的武大郎。
自从武大娶得潘金莲之后,清河县里有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们,却来他家里 *** 恼。
原来这妇人,见武大身材短矮,人物 *** ,不会风流。
这婆娘倒诸般好,为头的爱偷汉子。
潘金莲过门之后,因武大是个懦弱而依本分的人,被这一班浪荡子弟人不时在门前叫道:
“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
因此武大在清河县住不牢,搬来这阳谷县紫石街赁房居住,每日仍旧挑卖炊饼。
由此可见,在潘金莲与西门庆勾搭成奸之前。
即在下嫁武大不久就已经开始不守妇道了,作者给他定格为“爱偷汉子”。
潘金莲到底长相如何。
书中在写武大偶遇已成为打虎英雄的二弟武松,引他到家中认门作客时,武松见到了嫂子潘金莲,这里有一段用心描述:
“武松看那妇人时,但见:眉似初春柳叶,常 *** 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
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美到什么程度,即“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后来。
潘金莲勾引武松失败,转而经王婆搭桥牵线,与西大官人西门庆苟合一处。
开始了“杨柳腰脉脉春浓﹐樱桃口呀呀气喘”的 *** 勾当。
如果潘金莲为追求个人幸福,与西门庆私奔或毅然与武大解除婚姻,都尚情有可原。
她万不该下死手毒杀了善良懦弱丈夫武大郎。
这一条,大概是潘金莲一直以来遭人痛恨、唾弃的原因所在。
潘金莲的结局,书中叙述足够细致。
武松让“土兵取碗酒来,供养在(武大)灵床子前,拖过这妇人来,跪在灵前···”,字里行间透着恐怖。
简单说,她被复仇的武松用尖刀抠心挖肝,割下头来祭于武大灵位前···
PART
02
《水浒传》中,还有一位红杏出墙的潘姓女人,名叫潘巧云。
在《水浒传》中,潘巧云被称为风韵寡妇。
她原是一屠夫之女,曾嫁与小吏王押司为妻,王押司病死后,改嫁给蓟州两院押狱兼刽子手杨雄。
杨雄虽是一名好汉,但因公务繁忙,经常在衙门当值,在夫妻生活上疏冷了潘巧云。
谁料这潘巧云水性杨花,耐不住寂寞,终与海阇黎不轨僧人裴如海勾搭成奸。
后来,潘巧云的行径被杨雄的江湖兄弟石秀发觉,她却不思悔改。
还编造谎言,唆使杨雄赶走石秀。
石秀不忍杨雄受蒙骗戴绿帽子,便暗中设计 *** 裴如海,并与杨雄将潘巧云与知情丫环迎儿骗上翠屏山对证。
杨雄得知真相,怒杀潘巧云。
原著中的潘巧云,被作者描绘得娇媚而性感:
“黑鬒鬒鬓儿,细弯弯眉儿,香喷喷口儿,粉莹莹脸儿,轻袅袅身儿,玉纤纤手儿,···一捻捻腰儿,白生生腿儿。”
潘巧云的结局,实际比潘金莲还悲惨。
身为刽子手的丈夫杨雄知晓真相后,怒不可遏,他指令石秀动手帮忙。
“石秀便把那妇人头面首饰衣服都剥了,杨雄割两条裙带来,亲自用手把妇人绑在树上。
石秀也把迎儿的首饰都去了,递过刀来说道:“哥哥,这个小 *** ,留他做甚么?一发斩草除根。”
杨雄应道:“果然,兄弟把刀来,我自动手。”
迎儿见头势不好,却待要叫,杨雄手起一刀,挥作两段。
那妇人在树上叫道:“叔叔劝一劝。”石秀道:“嫂嫂,哥哥自来伏侍你。”杨雄向前,把刀先···”
绑在树上得潘巧云,被杨雄一刀刀给活剐而死。
说到潘巧云鬼鬼祟祟 *** 的原因。
让人印象最深的,并非来自《水浒传》原著,而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
潘巧云临被杀前,竟然愤怒地说出一句心底实话。
她说,她自嫁与杨雄做老婆,两年来的床上生涯,还不如与海和尚相好的那两个晚上来得快活···,真是令人瞠目结舌。
PART
03
相比来说,《水浒传》中也是坏女人的阎婆惜,并不是单纯因为红杏出墙被杀。
阎婆惜是宋江“助人行善”意外得到的“桃花运”。
阎婆惜原本随父母流落到郓城,后其父得病身亡,无钱安葬。
宋江施舍棺木又给了十两银子,其母阎婆感恩图报,硬将婆惜送与宋江作外室小妾。
宋江与阎婆惜并没有什么山盟海誓得爱情。
书中说,“宋江初时不肯,怎当这婆子撮合山的嘴撺掇,宋江依允了。
就在县西巷内,讨了一所楼房,置办些家火什物,安顿了阎婆惜娘儿两个,在那里居住。
没半月之间,打扮得阎婆惜满头珠翠,遍体绫罗。”
作者借此关节,描绘了一下阎婆惜得青春美丽:花容袅娜,玉质娉婷。髻横一片乌云,眉扫半弯新月。
金莲窄窄,湘裙微露不胜情;玉笋纤纤,翠袖半笼无限意。
星眼浑如点漆, *** 真似截肪。金屋美人离御苑,蕊珠仙子下尘寰。
宋江又过几日,连那婆子,也有若干头面衣服,端的养的婆惜丰衣足食。
“初时宋江夜夜与婆惜一处歇卧,向后渐渐来得慢了。却是为何?
原来宋江是个好汉,只爱学使枪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紧。
这阎婆惜水也似后生,况兼十 *** 岁,正在妙龄之际,因此宋江不中那婆娘意。”
由于宋江不重女色,满足不了阎婆惜得要求,逐渐被为阎婆惜所讨厌。
结果阎婆惜喜欢上了偶然被宋江带回家的同事的张文远,并勾搭成奸。
从小说所写的情节看,宋江对阎婆惜的出轨不十分在意,就是她想与张文远永久相好,宋江也会认可。
书中说“宋江半信不信,自肚里寻思道:
“又不是我父母匹配的妻室,他若无心恋我,我没来由惹气做甚么?
我只不上门便了。”
关键是阎婆惜得寸进尺,太贪钱财。
她要求宋江把晁盖送给他的一百两黄金交给她,宋江说暂时没有,让容他三日变卖家私换钱再给她。
阎婆惜则不依不饶,还威胁宋江说:“明朝到公厅上,你也说不曾有这金子?”
宋江本是官府的人,上”公厅”正是他的软肋。
上了公厅就会暴露他与梁山强人的关系,那还了得。
宋江这才“怒气直起”,狠命从阎婆惜手中抢夺招文袋。正是这“恨命只一拽,倒拽出那把压衣刀子在席上,宋江便抢在手里。
“那婆娘见宋江抢刀在手,叫:‘黑三郎 *** 也!’
只这一声,提起宋江这个念头来。那一肚皮气,正没出处。
婆惜却叫第二声时,宋江左手早按住那婆娘,右手却早刀落,去那婆惜颡子上只一勒,鲜血飞出,那妇人兀自吼哩。
宋江怕他不死。再复一刀,那颗头,伶伶仃仃,落在枕头上。”
尽管也是被杀身死,在水浒书中四个红杏出墙女的结局中,阎婆惜是最不算惨的一位。
PART
04
《水浒传》书中最后写的红杏出墙女人是玉麒麟卢俊义的夫人贾氏。
书中介绍她出场时,是卢俊义执意要去水泊梁山走一遭时,别人都劝不住。
卢俊义道:“你们不要胡说,谁人敢来绑我!梁山泊那伙贼男女,打甚么紧!
我观他如同草芥,兀自要去特地捉他,把日前学成武艺,显扬于天下,也算个男子大丈夫!”
说犹未了,屏风背后走出娘子来,乃是卢员外的浑家,年方二十五岁,姓贾,嫁与卢俊义,才方五载。
娘子贾氏便道:“丈夫,我听你说多时了。
自古道:‘出外一里,不如屋里。’
休听那算命的胡说,撇下海阔一个家业,耽惊受怕,去虎穴龙潭里做买卖。
你且只在家内,清心寡欲,高居 *** ,自然无事。”卢俊义道:“你妇人家省得甚么?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自古祸出师人口,必主吉凶。我既主意定了,你都不得多言多语!”
水浒小说中,施耐庵并没有直观描写贾氏相貌如何。
读者可以从她的打扮和主妇地位分析:卢俊义能毫不留情面地当众斥责贾氏,说明贾氏不是出身于高贵之家。
但她能在卢家这样的豪门成为女主人,一定是依仗天生丽质、倾城倾国的容颜。
从此来看,贾氏当是是《水浒传》中不亚于潘金莲、潘巧云的美女之一。
卢俊义不听劝阻冒险出行,自然中了梁山军师吴用的计谋。
结果,他被弄到水泊连山逗留两个多月才回。
而先于他逃回卢府的管家李固,为占有卢家的万贯家财和美眷,声称卢员外上梁山坐了第二把交椅,并报了官府。
书中借 *** 与卢俊义在路上碰面时的对话做了交代,燕青道:
“自从主人去后,不过半月,李固回来,对娘子说道:‘主人归顺了梁山泊宋江,坐了第二把交椅。’
当时便去官司首告了。
他已和娘子做了一路,嗔怪燕青违拗,将我赶逐出门。
将一应衣服尽行夺了,赶出城外···。”
卢俊义听了虽不信,但平时在家,也是大多数时间用来舞枪弄棒,花在美貌老婆贾氏身上的功夫不多。
加上家里的管家李固能说会道,善于讨女人喜欢。
日子久了,贾氏得情感已经倒向了李固,卢俊义在家时,两人已经暗中勾搭成奸。
等卢俊义从梁山一回到家里,立即落入了贾氏和李固早已精心布置好的圈套中,被官府捉拿归案。
到了公堂之上,李固与贾氏已经不再掩饰双方的关系了。
书中描写,李固道:“主人既到这里,招伏了罢。家中壁上现写下藏头反诗,便是老大的证见,不必多说。”
贾氏道:“不是我们要害你,只怕你连累我。常言道:‘一人 *** ,九族全诛。’”
卢俊义跪在厅下,叫起屈来。···
尔后,李固贾氏为了结果卢俊义性命,上下打点行贿,用尽了恶毒手段,幸亏卢俊义命大不死,又得到梁山好汉倾力相救。
最后结局,卢俊义得救上了梁山泊,贾氏和奸夫李固也被捉拿到山寨。由卢俊义亲手将二人“割腹剜心,凌迟处死”。
水泊梁山的故事已经过去九百多年了,那个时代的许多事情不能与今天同日而语,但人际关系、两 *** 往则大同小异。
不可否认,自古就有“红颜薄命”和“红颜祸水”的说法或偏见。
古代的封建王朝社会也好,当代科技发达的文明社会也罢,无论是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美丽的女人无疑是构成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红颜祸端并不都是女人的错。
男人、女人都应在道德尺度上把握好自己。
欧洲中世纪残害女性的猎巫运动是怎么回事?
关于“猎巫运动”,若非特意了解欧洲历史的朋友大抵不甚清楚,从字面上理解,大概就是一场猎杀童话故事里“恶毒巫婆”的运动,假如事实真的如此,那么连小朋友们都会拍案叫绝吧!“猎巫运动”跟残害欧洲中世纪的女性有何关联呢?以下将从三方面具体说明:
判定女巫的标准在公元1646年,中世纪的欧洲判定女巫的标准是这样的:“一个老女人如果脸上满是皱纹,眉毛很长,嘴唇上有软毛,声音尖锐,手中拿着拐棍,身上穿着皱巴巴的大衣,身边还养有猫或者狗,那么就可以直接宣布她是女巫!”
这样的判断着实随意任性、可笑至极,但凡走在街上的落魄、孤寡、独居的老妇人,甚至只是不善言辞,不与人交往的女性都可以被污蔑是女巫,推上火刑架,然后被活活烧死,好比我们看到的那些中世纪电影。
因为这样不可理喻的标准,在整个中世纪的猎巫运动中,据统计有多达200万的女性被残害致死,甚至被株连九族,更别提偏远村庄里因有人被认定为女巫,而全村鸡犬不留的惨状。
假如可以用我国古代女子的话,来形容欧洲中世纪的女性,莫过于“命如纸薄”,因为这种毫无理由的标准,但凡有女子拒绝服从男子的命令,有一丝一毫的反抗,都可以轻易被挂上女巫的罪名,跌入万长深渊。
这场“猎巫行动”实则将欧洲中世纪男权至上的畸形状态暴露在世界的眼中。
宗教信仰的博弈“猎巫运动”发生在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在将近300年的时间里欧洲女性生活水深火热,其实根源在于中世纪末期社会体制的崩溃。
稍微了解过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在中世纪末期的欧洲灾难接踵而至,大饥荒、黑死病、教会 *** 、英法百年战争等等,整个社会秩序陷入混乱当中,欧洲人没有安全感,开始追逐不同的信仰,以求能够得到救赎。
数个世纪占据欧洲信仰的 *** 教与新兴的基督教不断争夺信仰,由于信仰不同造成矛盾重重甚至为此丢命的惨剧屡屡发生。
巫师并不属于以上两种宗教,势力较为薄弱,就成了被殃及的“池鱼”。中世纪的欧洲男人将各种社会乱象归咎到魔鬼撒旦和巫师在背后 *** 控(因为流传的童话故事里都说巫婆是恶毒丑陋的老太太)。
其实从罗马时 *** 始,巫师在 *** 教看来就是异端邪说,不断地遭受打压,而这次社会体制的崩溃让上位者仿佛找到宣泄的突破口,将所有的罪责一股脑全都推到了女巫的身上,肆无忌惮地残害。(我在想,假如巫师这个行当里多数是男性,“猎巫运动”是否真的出现?)
“猎巫运动”的产生那是在1484年,由罗马 *** 教皇英诺森八世亲自下发的教谕,也就是巫师通缉令。
一开始只为了扩大宗教裁判所的权限, *** 巫术的使用罢了,不曾料到两位宗教裁判官为此还沾沾自喜,竟然联合编著了《女巫之锤》教导信徒如何分辨、追究女巫的罪行,以及定下了女巫理应受到的惩罚——火刑。凭借着自身强大的声望,以及在宗教中的权威,这本书传遍了大街小巷,近200年印刷再版近三十次。
*** 教对此自然乐见其成,而终日生活惶惶不安的人欧洲人宛如抓住了根救命稻草,盲目地认为巫师是一切祸害的根源,沦为宗教手中的利器,自动自发地剿灭巫师,引以为荣。
史料记载中,苏格兰的 *** 教长老会承认在此期间烧死的女巫至少4000人,而身在德国的小小主教,每个人手上都沾染了几百至数千的女巫鲜血。更别提那些被遮遮掩掩、未曾留下只言片语的行径有多少了?
女巫无论有罪与否,被押上火刑架时必然背负冠冕堂皇的罪责,罪责的由来不仅是 *** 上的折磨,还有精神上的摧残。但凡身上有任何疤痕、胎记、凸点等都会被说成是“魔鬼的标记”;观察女巫的体重、是否会流泪、是否有与小鬼沟通等等。只要任何一点沾上了边,就要被烧死。
这是历史上欧洲女性度过的最为水深火热的日子。
结语“猎巫运动”本质上是 *** 教对异 *** 的 *** 和清洗运动,欧洲历史上从未断绝,在中世纪末期因饥荒、战乱、疾病、社会动荡达到了黑暗顶峰。
这场运动从侧面亦彰显了欧洲中世纪的女性地位低下,倍受奴役压迫的事实。大抵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才有了后来的女权主义的诞生、女性寻求解放的众多事迹。
【我是热爱文史的晴空莽莽,欢迎常来看看~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算命先生袁守诚靠什么赢了泾河龙王?
在中国文化中,看相算卦从来没有中断过,这方面的著作也是层出不穷,而对于算命的态度,都很微妙。最常听到的是:信则有,不信则无。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西游记》中的一个算命先生,这位算命先生,放在《西游记》那一众高级别的神仙妖怪当中,似乎没什么过人之处,他的名字叫做——袁守诚。
书中对于袁守诚身份的介绍很简单,第九回“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长安城外泾河岸边,渔翁张稍跟樵子李定显摆,说自己认识一个算命先生,告诉他打渔的方位,百下百着。这消息传到了泾河龙王的耳中,龙王就到长安城找这个算命先生去了:
(他)上路来拽开云步,径到长安城西门大街上。只见一簇人,挤挤杂杂,闹闹哄哄,内有高谈阔论的道:“属龙的本命,属虎的相冲。寅辰巳亥,虽称合局,但只怕的是日犯岁君。”龙王闻言,情知是那卖卜之处,走上前,分开众人,望里观看,只见——
四壁珠玑,满堂绮绣。宝鸭香无断,磁瓶水恁清。两边罗列王维画,座上高悬鬼谷形。端溪砚,金烟墨,相衬着霜毫大笔;火珠林,郭璞数,谨对了台政新经。六爻熟谙,八卦精通。能知天地理,善晓鬼神情。一脖子午安排定,满腹星辰布列清。真个那未来事,过去事,观如月镜;几家兴,几家败,鉴若神明。知凶定吉,断死言生。开谈风雨迅,下笔鬼神惊。招牌有字书名姓,神课先生袁守诚。
此人是谁?原来是当朝钦天监台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诚是也。
《西游记》书中对袁守诚的介绍不多,除了说的算卦算得准,讲到他的来历是,只说了他是袁天罡的叔父。那么,袁天罡是谁呢?
他是唐代最著名的相师(看相的大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三世相法》、《 *** 》(和李淳风共著)、《袁天罡称骨歌》等。最为民间熟悉的就是他始创的“称骨算命”法。
他的卜算 *** 很简单,就是按照生辰年月日时,每一个时间对应的有一个骨骼的重量,把每个时间所对应的骨骼重量加在一起,计算出你的骨骼总重。当然,这个重量也是一个抽象的数据,然后依照这个数据对照《称骨算命歌诀》,就能找到相对应的运势。
比如:某人出生在甲子年正月初一子时
对照《称骨算命歌》上面的骨重,甲子年骨重一两二钱,正月骨重六钱,初一日骨重五钱,子时骨重一两六钱。年、月、日、时骨重加在一起为1.2+0.6+0.5+1.6=3.9,故此人总骨重是三两九钱。再对应歌诀里面三两九钱所对应的歌诀:
少年命运不通,老享清福之命——
此命终身运不通,劳劳作事尽皆空,苦心竭力成家计,到得那时在梦中。
注解:此命为人品性刚直,做事公开有才能,有机变不肯休息,六亲兄弟不得力,祖业无靠,白手成家立业,末运多驳杂,不能聚财,好一双抓钱手,没有一个赚钱斗,此命蜘蛛结网,朝圆夜不圆,做几番败几番,只能稳步成家计,谁知又被狂风吹,初限二十三四,犹如明月被云侵,三十外来恰是日头又重开,二子送终,寿元五十七岁,过此八十八,死于秋天中。
这一段话基本上把人从生到底都简单概括了,这种算命 *** 和生辰八字算命、紫微斗数算命异曲同工,略有不同。虽然都是用出生的时间算命,但比较而言,称骨算命将命运分的比较粗略,只是把命运分为五十一种,概括性有点太强了,至于准还是不准,见仁见智。
除了称骨算命,袁天罡还有一个非常出名的事件。《旧唐书·方技》记载袁天罡最著名的相术传奇事迹是为女皇武则天看相:
当武则天还在幼年襁褓中时,袁天罡一见到武则天的母亲杨氏便吃惊地说:“夫人法生贵子!”武则天的母亲便把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领出让袁天罡相面,可是袁天罡一看说可以官至三品,只不过是能保家的主儿,还不算大贵。杨氏又唤出武则天的姐姐(后封韩国夫人)让袁天罡相,袁天罡称“此女贵而不利夫!”最后由保姆抱出穿着男孩衣裳打扮的武则天,袁天罡一见襁褓中的武则天大为震惊,说她“龙瞳凤颈,极贵验也!”但又遗憾地说:“可惜是个男子,若是女子,当为天下主!(“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
当然,这个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里面写的内容是不是被夸大的,或者是为了政治需要故意制造的都不好说。不过,有一点很清楚,袁天罡在唐朝是非常有名的一个相师。而他的叔父袁守诚,我们仅靠想象也能知道,应该也是个很厉害的人物。按照《西游记》中写的就是:
六爻熟谙,八卦精通。能知天地理,善晓鬼神情。一脖子午安排定,满腹星辰布列清。真个那未来事,过去事,观如月镜;几家兴,几家败,鉴若神明。知凶定吉,断死言生。开谈风雨迅,下笔鬼神惊。
但是,说来说去,这个袁守诚再厉害也就是个洞悉天机的算命先生,怎么就那么厉害,可以掌握玉皇大帝的旨意内容,还丝毫不差呢?
我们之前讲到过玉皇大帝,他在天界的地位.犹如人间的皇帝,上掌三十六天,下辖七十二地,掌管神、仙、佛、圣、人间、地府的一切事,权力无边。那么,看起来这么厉害的玉皇大帝,行踪怎么会被一个算命先生知道呢?
我们要说回到“道”,“道”是中国乃至东方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表示终极真理、本原、本体、规律、原理、境界等等。天道,指的是运作永恒一切的道。道生万物,道于万事万物中,又以百态存于自然。道,这个字包含无数法则,而不是一个组织,一个家族。所为悟道就是超脱,不停的升华,寻找生命的本源,成就永恒。
《庄子·庚桑楚》里提到:“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寳成。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这句话的意思是:春天阳气蒸腾勃发百草生长,正当秋天时节庄稼成熟果实累累。春天与秋天,难道无所遵循就能够这样吗?这是自然规律的运行与变化。
之所以讲到“天道”,是因为玉皇大帝有一项职责是执行天道,而这些天道是按照规则定好了的事情,就像四季更迭,春种秋收一样。而他的旨意只要是在天道之中,就可以算得出来,除非玉帝刻意隐藏,否则袁守诚知道圣旨上的内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当然,也有人开玩笑说:“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玉帝下旨之后传到地上这段时间,按照人间的计算 *** 得有几个月呢,早就走漏消息了。当然,也不是没可能,但如果私改降雨点数会被处斩,那走漏机密消息,会不会更惨呢?这点书中并没有提到。
说到这儿,问题来了。既然这一切都是定好的,那么袁守城应该早就知道泾河龙王非死不可,而自己也是这一盘棋中的一颗棋子。那他为什么会乖乖地待在棋局之中呢?为什么会在长安城摆下卦摊?为什么会像是故意显摆似的,指导张稍打渔呢?这其中疑团太多,请听下回分解。
你有没有听过看过能让你笑到窒息的笑话?
1、
某人幻想着有一天有钱了,一定要买一辆保时捷跑车。而真正有钱的时候,他发现开保时捷感觉并没有那么好,因为“看不到自己开保时捷的样子”。
结果他让朋友开,自己打个出租车,在后面跟着,对司机说:“看,那是我的车!”
2、
一对夫妇坐在海滨浴场休息时,丈夫老是注视着过往的每一个漂亮姑娘,妻子责备丈夫说:“放尊重点儿,罗伯特,你已是结过婚的人了!”
“这有什么?假如我吃的是病号饭,这也并不意味着我无权看豪华饭店的菜谱!”丈夫反驳说。3、
今天早上送快递的在小区喊到,方丈、方丈、你的快递,我还就纳闷了,谁取个名叫方丈啊,大概过了几分钟我的 *** 响了,对方开口就是,方丈你的快递到了,在你们楼下。
我下楼去把送快递的狂骂一顿,喊你读书你要去掏鸟蛋,现在不认识字了吧,姐叫方文,不叫方丈!4、
演唱会上,一哥们激动的拿着话筒对台上的明星说:“我是你最忠实的粉丝,我几乎参加了你的每一场演唱会,今天终于等到了机会!您能和我女朋友和张影吗?”
明星觉得很感动,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然后这哥们听了高兴地对着台下问:“太好了,那么各位美女,谁愿意当我女朋友?”
5、
追一女孩,结果遭遇情敌竞争:
我请她吃肯德基,情敌请她吃金钱豹;
我带她打车出去玩,情敌开宝马接她;
我排一夜队给她买一Iphone4,情敌网上给她订购一SII;
最后我终于扛不住打算放弃了,没想到情敌已经把她甩了!
悲剧啊悲剧!怎么步步都比别人差这么大一截!!!
6、
今天深情的吻了一下老婆的手,随口说了一句好熟悉的味道,结果老婆脸都绿了,拉着我的领带说:我用的是我闺蜜的护手霜。
7、
身材有些发胖的妻子在商场看中一件衣服,穿上后,在镜子前欣赏。营业员夸奖说:“这件衣服对您来说太合适了,穿上后简直就是魔鬼身材。”
妻子高兴极了,要丈夫买下来。丈夫无可奈何地说:“亲爱的,我补充一下,魔鬼也有很多种身材……”8、
没有对象花2000租了个女友回家,约定就是吃饭,绝不做出什么出格的事,一开始倒是没什么,后来家里亲戚开始给她送礼物,咔咔咔的送,一周后,她认真的看了看我,眼角泛泪说:要不就凑合一下吧……
这些东西我不舍得退……
9、
有匹小马要过河,老水牛看到了对他说:“别怕,水很浅,只到了我的膝盖。”
小松鼠立刻跑了过来喊道:“不要相信他!水很深,我的朋友就是淹死的。”
小马不知道该听谁的,身旁的马妈妈告诉他:“孩子,别理那俩 *** ,咱们走桥。”
10、
多年以前,有个医生看出来我有很远大的理想,那一刻我觉得终于有人懂我了,为此感动很久。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 *** 肠医师说的是我有鸿鹄之痔。
11、
12、
孩子和爷爷玩游戏。
孩子:我是 *** !
爷爷:我是 *** 的爷爷!
孩子(惊讶地): *** 也有爷爷?
爷爷:那当然, *** 怎么能没爷爷呢!
孩子拿者图画书念道:我是一只可爱的小猪!
13、
“我老婆出轨了。。” “真的啊?”“恩,当时我还和隔壁老王打架,突然儿子拿着个大棒子冲我大叫:爸爸我来帮你!”“好在你还有个懂事的儿子。”“然后我就眼前一黑。。。。。”
14、
一天去上网,网吧前台的小姑娘可能是新来的,我经常去这家网吧的,接过我 *** ,刷一下,看了下我“你有二十没?”
我当时就有点不乐意了,“我天,什么够二十才给我上网么”小姑娘一脸委屈地说道“我说的是押金”
都说人丑就要多读书,难怪我妈从小就说我不是读书的那块料……
间接导致孩子溺水死亡?
谢谢邀答!
这是个揪心的问题。
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我相信,不到万不得以,做母亲的也不会把孩子交给别人看管、交给的人也是绝对放心的至亲亲人。
但是,悲剧还是发生了,而且,确实是因为婆婆一时疏忽大意才导致悲剧的发生。
该不该原谅婆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个人观点,应该原谅婆婆。
首先,婆婆没有主观上的故意。虽有客观上的疏忽,但绝对没有主观上的故意。特别是在农村,门前屋后有鱼塘的环境非常多,因这样的环境导致事故发生的案例年年上演,屡见报端,而且,有很多都是母亲自己照看孩子,同样不能百分之百的避免这样的事故发生。
事故既然已经发生了,应该着重看主观,婆婆的主观没有故意。
其次,婆婆也是受害者。母亲失去了孩子,悲痛万分自不必说。可是,我们在同情孩子的父母的同时,也别忘了,爷爷奶奶隔代亲的感情不亚于孩子的父母,他们失去了孙子,同样感到心痛,特别是奶奶,孙子是因为自己疏忽才出事故的,她在心灵和精神上,要受到失去亲孙子的痛苦和失责所造成严重后果的双重打击和折磨,其内心感受肯定是难以言表。
说不定老人的内心用自己的生命换回孙子生命的想法都有了。
第三,父母也应该换位思考。孩子多大没有说明。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看管起来是非常吃力的。
如果孩子的母亲是开店的话,孩子是不是非要送到环境险恶的老家,由奶奶照看?
奶奶毕竟也是老人了,加上居家环境条件恶劣,做父母的明知门前有塘、老人精力有限,在把孩子交给她看管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这个矛盾和隐患、有没有做到对老人特别交待和经常提醒、有没有对塘采取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
孩子本该由父母照料,奶奶帮助照料是好意。如果因为好心办了坏事,由老人承担全部精神压力、始终得不到亲人的理解是不是合理?
第四,生活还得继续。事故已经出了,婆媳关系不受原谅与否而改变,生活还得继续。一味地沉湎在过去的悲痛之中、追责之中,于事无补不说,还会给自己和亲人带来持久的伤害。
综上,我们应该逐渐淡忘悲痛,走出阴影;面对现实,振作起来;面向未来,主动原谅婆婆、安慰婆婆、恢复正常婆媳关系才是。
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欢迎关注情感领域“生态老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