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参加葬礼的忌讳和讲究-喜事那家不让白事那家出殡从他门前过

admin2023-02-06 10:43:2040

开车参加葬礼的忌讳和讲究,喜事那家不让白事那家出殡从他门前过?

红‬事‬于遇‬白‬事‬,红事‬让‬白事‬!这才是‬聪明‬之选‬‬‬,死抱‬着‬那些‬陈‬念‬‬旧‬俗‬‬只会‬让喜事‬添堵‬!

办喜事的人去跟死人家较什么劲呢?这本身就是一种无脑之举!为什么说红事遇白事,红事方谦让白事方才是聪明之举?

我给大家讲一个我身在现场的真实故事:

我的表哥结婚迎娶新娘回来途中时就遇到了这样一个事情。我们这边的风俗是新娘在中午12点之前进门,但是我们这边的出殡风俗也是在上午,而无论红事白事都是有选日子的。

那天在接新娘回来的路上就遇到中途一个村的出殡队伍,正好要走出他们村口,他们停了下来,婚车队伍就停下来了。这一段路大约需要重合1公里,表哥下车后招呼我们几个人每人带上两包烟去给送葬队伍的人分烟,同时向主人家表示哀悼,并请他们先走。

现场所有人无不称赞,也对他表示祝贺和祝福。送葬队伍很快就过去了,在这重合的一段路,他们没有放鞭炮也没有哀乐伴奏。

其实,按照风俗来说,这一段应该是白事方让红事方,所以,他们当时也停了下来。媒婆当时在旁边一直说,他们已经停下来了,我们赶紧先过,不要错过了良辰吉时,但是表哥坚持让对方先通过。

事后表哥说:死者为大,我们没有必要跟死者强道而赶在死人的前面。如果说要按看得吉时,那说明看得不准,否则不会遇到出殡的队伍。

我如果不闻不问按照风俗就先走,等下他们在后面哀乐伴奏,悲鸣哭泣,谁心里都不舒服。我让他们先走,带着大家的祝福不是更好吗?

说实话,我很佩服他的这种豁达和通透!而事实也正如表哥所愿,他一家婚后一家其乐融融,事业也蒸蒸日上日上。

因此‬,在我看来‬,不管是‬逆向‬遭遇还是‬同‬向‬碰头‬‬,聪明‬的红事‬方‬都应该‬选择‬先‬让‬白事方‬‬,这是‬一种智慧‬和格局‬!

任何‬一对‬新人‬都希望的得到‬大家‬的‬祝福‬,任何‬一个‬聪明‬人‬都不会‬去‬跟‬一个死者‬较劲‬。试想一下‬,前面‬喜庆‬连天‬,后面是一群‬披麻戴孝‬‬哀嚎‬一片‬的‬送葬者‬,这是‬个‬什么‬场景‬?

按照‬题目‬中‬所说‬,不让‬死者‬从‬自家‬门前‬过‬,可能是‬因为‬一些‬陈年‬旧爱俗‬。如果‬人家‬一定‬要过‬,难道‬要‬用‬打架‬解决问题‬,要‬‬把‬喜事‬办成‬悲剧吗‬?‬

大方‬让人家‬过‬,还能‬被众人‬称赞‬和‬祝福‬,堵着‬不让人‬过‬,只会‬让矛盾‬升级‬,通常‬还会‬被人‬在‬心里‬咒骂‬。而且‬既然‬会‬从你‬家‬门口‬过‬,通常‬都是‬不远处‬的‬人‬,彼此‬以后‬的‬路‬还长,可能‬就因此‬‬把‬以后‬的‬路‬也‬堵‬上‬了,‬何必呢‬?

聪明‬人‬都不会‬和‬死人‬较劲‬,看似‬难住‬了别人‬,实际‬是膈应‬了自己。越是‬较劲‬心里‬越是‬记得‬久‬,不光是‬自己‬记得‬久‬,别人‬和‬旁观者‬都‬记得‬久。人家‬不是‬记着‬你的好‬,而是‬记着‬你的‬轴‬,当时‬大家‬‬即时‬不说‬什么‬,但是‬以后‬都会‬防‬着你‬,你后面‬的路‬会‬走得‬很顺‬吗‬?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比你‬讲究‬的‬那点‬陈年‬旧‬俗‬更真实‬更有用‬!与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行‬!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退一步往往比抢那一步更得人心,更容易圆满解决问题!而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讲‬‬法理‬更讲‬究‬‬智慧‬,法办‬是‬不得已‬而‬为之‬,而‬用‬智慧‬圆满‬解决问题才是‬上上‬策‬。

只可惜‬大多数‬人‬都是‬抱着‬陈念‬旧爱俗‬把‬路‬越走越窄‬,往往‬是争‬了‬‬那一口气‬,堵‬(不是‬赌‬)的‬却是‬一生‬,何必‬呢‬?

开车参加葬礼的忌讳和讲究-喜事那家不让白事那家出殡从他门前过

谢大脚于月仙车祸去世?

于月仙遭遇车祸不幸离世,让大家感到人生无常,更为谢大脚提前下线而感到心疼和惋惜。生命如此脆弱,有时超乎我们的想象。斯人已逝,那么,于月仙的家属可以获得多少赔偿呢?其实赔偿可以说是来自车险、人身意外险、活动方赔偿、起诉司机赔偿这四个方面。

首先,从车险这一块来说,其实能够获得的赔偿并不多,我们都知道,我们一般购买的保险都是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这其中车损险只能赔偿车辆的损失,即使车主把这部分赔偿给受害者于月仙,金额也不过30万元左右,也就是这款老款路虎揽胜极光目前的市场价,因为不知道具体车型和车龄因此不好预估。而第三者责任险,实际上是不赔偿车内乘员的,而与这辆车发生碰撞的是骆驼,你自然不能指望骆驼赔偿,因此只能看这辆车,有没有购买座位险,一般座位险的额度更高只有30万,满打满算加起来也只有60万元左右,而且一般的车辆很可能没有购买座位险。其次,是看于月仙有没有购买人身意外险,一般像明星因为经常奔波,是会购买这样的保险的,如果购买了这个保险,保险公司会赔偿一定的金额,具体的金额要看当初购买的额度,一般是在100万以上。

另外,于月仙是在参加活动的途中,发生意外的,她在参加完再回老家内蒙赤峰的活动之后,下了飞机之后于月仙要连夜赶到甘肃去参加下一场活动,有5个多小时的车程才能到达目的地。作为活动主办方,可能给参加活动的人员购买了保险,如果没有购买保险,活动主办方,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虽然主办方没有直接过错,但是毕竟于月仙如果不是赶着去活动现场,意外就不会发生,具体的赔付金额,要看主办方自己了,金额很难去预估。最后,从目前的事故现场图片和事故后果来看,驾驶者郭某是超速了的,否则不会避不开骆驼,即使撞到了骆驼也不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假设郭某被最终认定为超速驾驶,那么他就构成了“交通肇事罪”,不仅面临更高3年的刑罚,而且于月仙的家属可以对其提起附带民事赔偿。

总之,在理想的情况下,也就是车辆购买了座位险,主办方出于良知给了一定的抚恤金,于月仙本人购买了人身意外险,并且其家属起诉司机要求民事赔偿的情况下,于月仙的家属应该能获得数百万元的赔偿,但是这是理想情况下,如果以上假设都不成立,于月仙家属能够获得的赔偿十分有限。虽然说人都走了,再多的赔偿也无济于事,但是她的家人还需要生活,一笔可观的赔偿,但是或许能给于月仙的亲属一定程度上的精神慰藉。

这起事故也警示我们,千万不要超速行驶、违法交通规则,要对驾驶有敬畏之心,你手中握着的不只是方向盘,也是沉甸甸的生命。

办酒席时最怕三种人来吃酒席?

我是黑嫂,我来回答。

农村酒席其实是个很严肃的场合,同时也是个很热闹的场所,因为热闹,人们在吃席时心情会跟平时不一样,这跟能吃到好吃的其实关系不太大,主要是那种气氛让人心情发生变化。

同时,由于它的严肃性,很多人在吃席时容易出丑,一次两次倒也无所谓,因为人都会犯错,偶尔一次没有做好犯了错,别人也并不会说什么。

但是,有的人是每逢吃席就容易生事,这就让人烦了。于是就产生了农村酒席上让人讨厌的几类人,大家常常说成是三种人。其实三代表多,并不仅仅是三种。但我们民间讲究事不过三,用三来代表极限也是有道理的。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在酒席上让人烦,甚至让人怕呢?

黑嫂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酗酒成性

有一次我们村里出嫁闺女,村里人都去送,在我们这边叫“送客”。去了后,人家男方家里自然是酒席招待,因为这些都是娘家人,是上席。

一般这种情况下,娘家人都是快点吃完,然后就回去,后面人家男方家里的人还要吃饭,管事的还要吃饭,事情还多着呢,不能一直坐着不走。

但有个小年轻人,自己喝醉了,一直赖着不走,让人家一次又一次上酒,还躺地上耍赖,人家男方家里当然不能拿他怎么样,最后终于惹恼了自己这边的人,几个人上去 *** 了他一顿,他赶紧跟着大家回去了。

这类人,这么年轻就这样干,如果有这么几次就算是完了,以后娶媳妇都不容易娶,这是酒席上最让人讨厌的一类人。

二、长舌妇

本来长舌妇并不罕见,每个村都有支着耳朵听八卦,张开嘴巴说闲话的妇女,从古到今都有。但是,有些话要分场合,不能什么都乱说,但有的女人不在意这个,也不避讳这个,想说就说。

比如人家结婚办喜宴,本来挺高兴的一件事,结果某个长舌妇吃着饭,跟大家谈论着人家男方或者女方曾经嫁过谁,或者是曾经跟谁订过婚。

更加过分的其实也有,有一类女人专门挑恶心人的说,比如说啥时候晚上见有辆车把人家女的接走了,而且还不是现在的男方这类话。她也不明着说什么,但是意思是非常恶毒的。

人家大喜一场,你来吃席,在席上说这样的话,多大仇啊?多不懂事啊?多烦人啊?酒席上这类人挺可怕的,久了,别人是不敢跟她坐一桌的,因为这闲话传来传去的,人家还怕被误会成是自己说的呢。

三、平时没胆,酒席上闹事的人

在农村,有不少人相互之间是有过节的,这些过节有可能是小事,也有可能是大事,但不管是什么事,你喝酒时不要说事,你吃席时更不能提这些事。

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平时没有胆子,偏要在吃席时提,好像发泄似的。他们有个想法,就是我平时说了容易出事,吃席时这么多人,而且人家主家的事,你不能拿我怎么样。

被说的人先是忍着,如果忍不住或者爆脾气,就会出手打人。不管主家是红事还是白事,这么一闹算是玩了,该让主家多难堪?

所以,这种人不仅是胆小,而且是自私,为了自己那点破事,完全不管别人有没有正事。主家还不好说什么,既然来吃席,那都是多少有点关系的,拉偏架不行,发怒也不行,明明自己心里憋着火,还得来劝他们找事的人,这个憋屈劲就别提了。

所以,这类人在酒席上也让人非常讨厌。

最后:当然了,我们说了三种,可酒席上让人烦的并不只有这三种。还是那句话,农村酒席热闹而严肃,自己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平时能喝半斤,那么在这样的场合只喝三两,缺二两能缺死吗?不能!保持个清醒的头脑。平时压在心里的事也不要在酒席上说,人家办事自己找不自在,以后自己办事呢?

我是黑嫂,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再见!

上海的醒来死亡体验馆门票444元?

说到死亡,很多人都会忌讳这个词,闭口不谈。

然而在日本却有这么一群人,不仅能很坦然地面对死亡,而且还积极地去体验死亡,以此来感受生的美好。

当然,这里说的体验死亡,并不是蹦极等 *** 性活动。而是模拟死者吃离别饭,写一封遗嘱,或在棺材中躺下等行为。

虽然听起来奇葩怪诞,当一切体验活动结束后,却有种死而复生的感觉,会让人更加珍惜生命,也会让人对迟早将到来的死亡有所准备。所以说,死亡教育也是很重要的。

人从出生就在走向死亡,其实这是每个人都要修行和面对的课题,所以这更是一个心灵成长活动。

在日本东京都丰岛区的金刚院莲华堂,从2013年开始每月都会举办“死亡体验”的活动。至今为止参加人数超过3000人,其中甚至有不少都是20-30岁的年轻人。

体验死亡要做的 *** 步就是在卡片上写下,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人、事、物。然后会场的灯光转黑,每个人都闭上眼睛,寺庙主持会带领大家思考。

每个人都假想自己得了重病,然后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少,就要逐渐抛弃手中的卡片,比如亲人、梦想、朋友等,这样就能看到每个人最重视的东西。

在思考与讨论之后,最后参加者在写下对自己人生的评价及悼词后,分别入棺3分钟。

那为什么会有举办“死亡体验”的想法呢?

主持浦上哲也表示,有时候人都是在得绝症的时候,才意识到健康的珍贵。所以“死亡体验”是通过让人们放弃最重要的东西,从而感受到当下的可贵。

除了金刚院莲华堂,日本还有很多地方提供“死亡体验”活动。比如东京的“入殓体验节”,是日本50多家殡葬企业举办的殡葬展会。

展会中会提供客户在棺材中试躺的服务,吸引了超过5000名游客。虽然周围都是丧葬用品,但是大家并没有避而远之,都很从容地聊天说话。

还有不少人试穿各式各样的寿衣,微笑躺进棺材中。如果想更真实的感受,可以一起体验为死者提供的化妆服务。

那么日本人为什么会这么积极体验死亡呢?

其一可能是日本老龄化较严重,很多老年人想要为自己的死亡提前做准备,让自己能直面死亡。

其二日本民族是有着悲观主义色彩的,就像他们喜欢樱花一样,其花期短,绚烂的美之后就是凋落。所以他们对于死亡会更加坦然一些。

而且还有很多想找到“生的意义”的人,也会来体验死亡。所以说“死亡体验”听起来很丧,其实却充满了正能量,还能净化心灵。

而且不仅是日本有“死亡体验”,韩国也推出过类似的“棺材学院”,体验者写下给家人爱人的遗嘱和墓志铭,再去棺材中静躺10分钟。这是让想 *** 的人了解到死亡带来的间接伤害,以此来减少韩国 *** 率。

中国上海也曾推出过“死亡体验馆”,其设计的更加复杂,还会有全息火焰,让人体验进入焚烧炉的感受,更加真实的靠近死亡,然后再次“重生”。

这种感觉可能就像做了一个噩梦,梦中自己遭遇了死亡或其他不好的事情,然而当梦醒之后,人生还是好的,就会不禁地庆幸,会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其实除了死亡体验馆,以色列还有一家“衰老体验馆”,体验者穿上防护服后,走路会像老人一样步履维艰,眼睛也会逐渐看不清东西。

所以说生老病死本来就是人生的一部分,不能避免,更要把握青春,好好度过现在。

不过据说国内也有一些“死亡体验馆”,打着洗涤心灵的旗号,但只是把人放在棺材里躺一会,没有教育沟通的氛围,完全起不到“死亡体验”的作用,大家要小心别被坑。

关于日本,我们专业,赴日工作留学,加weixin:monsterxinzi

你都知道哪些实用的中国规矩?

【1】聂姓丈人,莫叫聂丈。

【2】别人发水,不接最后一瓶。

【3】女人情史,不在男人面前说大实话。

开车参加葬礼的忌讳和讲究-喜事那家不让白事那家出殡从他门前过

【4】闺蜜离婚,再可怜也不要带回家,就怕男人会“好心”安慰她。

【5】女人晚归,不要踩着高跟鞋在屋里走来走去,要照顾楼下人的感受。

【6】看望病人,不要乱说话,不要乱拍照,更不要把照片发到朋友圈。

【7】借东西时,要先问一下人家用不用。如果人家正在用或马上用, *** 不要借。

【8】走亲访友,主人辛苦为你炒菜,哪怕再难吃,你也不要当众说出来。

开车参加葬礼的忌讳和讲究-喜事那家不让白事那家出殡从他门前过

【9】路遇熟人,只寒暄,不长聊;医院遇熟人,只打招呼不详聊,不要问人家看什么病。

【10】在办公室,当人家正在看手机或用电脑时,不要站在人家身后,这就是规矩。

【11】在大街上,看到众人围在一起,不要凑过去看热闹,就怕这是圈套。

【12】众人在场,散烟有讲究,不仅不能漏人,就连女人也要问一声。

【13】别人求助,无把握之事,会说考虑考虑;有把握之事,更会说考虑考虑。

【14】看电影时,不要讲话,不要晃来晃去,不要进进出出,更不要当众秀恩爱。

【15】买东西时,要多个心眼,比如买药,你不能站着,而是要蹲着,否则容易买贵。

【16】美丽 *** ,老板娘,小姨子,不要对其有任何的幻想,这就是规矩。

【17】借别人车,要倍加爱惜,不能暴力开车。还车时,车要洗干净,油要加满,不能没有表示。

【18】进门之间,要敲门,且是轻敲,这就是规矩,不能重敲、急敲,更不能直接推门而入。

【19】别人请客,你要独自前往,万不可带 *** 的朋友,这就是规矩。

【20】还没下班,就不要提前收拾东西,下班时间到了,要等几分钟再走,不要拎起包就往外跑,被领导看到了,不利于升职加薪。

【21】探病送礼,要提前了解情况,不能乱送,比如有的病人不能吃苹果,那你就不要买。

【22】清晨时分,货不要退,钱不要借;午饭时间,不要独自去野外钓鱼;傍晚时分,不要去看望病人。

【23】婚前体检,婚前查征信,这就是实用的规矩,对双方都有益处。

【24】商场购物,看到自己不喜欢的商品,可以不买,但不可以当众说出它的缺点。

【25】群里红包,要三思而后抢。如果是多年不联系的人发的,要慎抢,就怕收了钱,就要替人家办事。

【26】煮饺子时,要看“破”不说“破”,而是笑着说“挣了”。

【27】上班期间,聊天要注意场合,不能在卫生间、茶水间和楼道口聊天,就怕被“有心人”听到。

【28】吃饭之前,不要训斥孩子。睡觉之前,夫妻不要争吵。

【29】吃饭时候,不要抖腿、敲碗与翻菜,也不要抠牙、打嗝与放屁。

【30】 *** 杯酒,谨慎选择, *** 敬给长辈或领导,如果酒桌上没有这两类,那就要敬给对自己帮助更大的人。

【31】在生活中,听到小道消息,不要乱说,不要乱传,管好自己的嘴巴与双手。

【32】与胖子聊,不谈体重;与矮子聊,不提身高;与穷人聊,不炫富;与富人聊,不哭穷。

【33】来客人了,不能板着脸,要笑脸相迎。待客时,茶要斟七分,饭要盛八分,酒要倒十分。

【34】借别人钱,要写张欠条,约定好还款时间。还钱时, *** 算上利息,如果当面还,要带点礼物。

【35】聊到孩子,当别人夸自家孩子时,你不要夸自家孩子。当别人批自家孩子时,你更不能夸自家孩子。

【36】与女人聊,体重与年龄是禁忌;与男人聊,身高与工资是禁忌。

【37】有客户在,当领导示意你出去催菜时, *** 5分钟以后再进来,记得顺便把账给结了。

【38】有事找人,直接说事,不要故弄玄虚,就发两个字:在吗。

【39】请客点菜,要了解对方的习俗,一般不点单数菜,有的地方不点6、8道菜。

【40】红事随礼,不请就不去,去了包红包;白事随礼,不请也要去,去了给现金。红事尽量不后补,白事一定不后补。

【41】随礼回礼,要根据当地习俗,比如别人随600,有的地区回600,有的地区要加点钱,不论哪一种,就是不能降。

【42】工作期间,有问题求教他人,要先观察,如果人家正在忙,那就等会再问。

【43】打算辞职,不要裸辞,找好下家再辞职。离职时,不要说出下家单位,就怕领导有熟人,反而对自己不利。

【44】求助别人,如果3次之后对方仍然没有回应,你就要做好另请高明的打算了。有时候,沉默就是最直接的拒绝。

【45】走亲访友,夫妻俩如果晚上回不来, *** 住宾馆。如果住人家,夫妻俩要自觉点,分开睡,不能同床,更不要 *** 。

【46】产房外面,见到人家生个女儿,不要上去就去恭喜,小心挨骂。

【47】交情不深,不要言深;交情甚笃,也不要言深。

【48】别人敬酒,女人能以茶代酒,男人就不能。

【49】身体健康,单身狗,床头尽量不放纸。

【50】男人的头,不要乱摸。

码字不易,点赞的朋友,老穆祝您健康快乐每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