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算命刘-可以给我推荐十则有趣的笑话嘛
江都算命刘,可以给我推荐十则有趣的笑话嘛?
1、
每次坐公交看见老头都主动让座,换来的都是冷漠。我只想说:"不要把传统美德当成理所应当,连一句谢谢的客气话都没有。
2、
想起那一天在班里,我跟一女孩争辩一个问题:男女生谁的预见能力强。
我说:我知道十年后我的儿子姓沈,你的儿子呢?
那女孩低着头说:我的儿子也姓沈。当时整个班级都为他们欢呼,那女孩小脸羞红如粉藕一般。
十年后,那女孩就是我的后妈。
3、
我有一个很聪明的朋友。有一次,他在路上走。过来一大哥,借手机。
朋友听过很多骗子的事。他聪明地说:借你可以,但我要先拍你一张照片。
大哥说:好。
然后朋友用手机拍了他一张照片,拍完再借给大哥。
然后,大哥拿着手机跑了…
4、
一次,一个大学生要证明蜘蛛的听觉在脚上,便抓来一只蜘蛛朝他大喊一声,蜘蛛吓跑了,他又把那只蜘蛛抓回来,把他脚都割断了,再喊一声蜘蛛不动了,由此证明蜘蛛的听觉在脚上。
5、
“怎么样,你暗恋的女神追到了吗?”
“追个屁,她身边全都是高富帅!”
“所以你就自卑放弃了?”
“我TM哪还有心思管她呀。”
6、
吃过晚饭,我紧张的对媳妇说:“媳妇,为什么每次都是我洗碗,我想要民主。”
媳妇考虑了一下:“好,以后咱家猜拳,谁输了谁洗碗,民主吧?”
我连忙点头。媳妇又说:“现在开始猜拳吧。不过我警告你,你只能出拳头,你如果敢出别的,你就死定了。”
7、
一个女的陪着一个鼻青脸肿的男的去看病,医生问那男的:“这是怎么搞的?”
那男的说是:“打呼噜打的。”
医生不解的说:“不可能啊!我还从没听说过有这种事啊!”
旁边那个女的恨恨地说:“他半夜在别人家床底下打呼噜。”
8、
推销员:“先生买个扩音器吧, *** 价,才10元?”
路人:“用不着,不买!你拉着 *** 嘛?再不放手我喊 *** 了。”
推销员:“ *** 那么远,听不见的,你买个扩音器吧!”
9、
应该是男方的问题
病人:“医生,我怎么老生不出孩子呀?”
医生:“从检查结果来看,应该是男方的问题。”
病人:“上一家医院也这么说,我们这不是搬到北方了吗?”
10、
前男友要结婚了,在他结婚那天我是不是要花了二十块钱请我侄子吃一顿饭,然后让他陪我去我前男友的结婚现场,让他看到新郎就抱着腿喊爸爸!还有什么漏掉的细节吗?
历史上是谁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序幕?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
《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全唐诗一共将近四万首,此人其中占了三首。以非诗人职业出身也算是厉害了,要知道乾隆皇帝一生作诗几万首而几乎无一流传。
(《满城尽带黄金甲》剧照)
尤其是十几年前某国际张大导演拍的一部《满城尽带黄金甲》而使这首诗歌尽人皆知,尤其周董的一曲《菊花残》更是成为新世纪90、00后们的一个你懂的的梗。而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著名的农民 *** 领袖黄巢,黄巢是唐朝灭亡的主要推手。灭亡唐朝的后梁太祖无赖朱三朱温朱全忠朱晃就是黄巢的手下,可以说是黄巢真正拉开了五代十国的乱世序幕。
黄巢,曹州冤句人,今属山东菏泽。唐末 *** 军首领大齐皇帝,新旧唐书都记载他贩盐为业其实就是私盐贩子。黄巢五岁能诗也算个神童,可是长大后却是屡试不第。多次参加唐朝的科举确实没有考中,唐朝的科举不仅录取率低而且看中考生出身。黄巢出生不光彩又加上唐朝末年政治比较黑暗,所以黄巢在最后一次落第后写下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表达了自己对唐朝的失望和现实的不满,流露出反抗唐朝腐朽统治的理想彻底的同唐朝决裂。
公元875年,黄巢和侄子起兵响应王仙芝 *** 在曹州 *** 聚众数千。当时曹州地区流传着一句谣言:“金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在黄巢起事以后,听到这些谣言后那些无法忍受苛捐杂税而破产的百姓和流落各地的乱兵纷纷投靠黄巢。
很快黄巢就成了仅次于王仙芝的二号人物,但是双方蜜月期不长就结束了。原因是王仙芝小农思想发作受到唐朝的诱惑想招安投降,王仙芝要做宋江偏偏黄巢是个方腊式的人物。两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很难在一起长久,于是两个人分道扬镳各自发展。
结果王仙芝招安投降不仅没搞成,还受到唐朝官吏的欺骗以招抚为名斩杀了王仙芝去谈判的大将。王仙芝怒而兴兵中了埋伏自己也兵败身死。王仙芝的手下一分为二,一部分继续流窜各地大部分北上投靠二哥黄巢。黄巢接过反抗唐朝的大旗,继续 *** 大业。黄巢自称冲天大将军率领部众流窜河南安徽苏北一带,不久黄巢派出的各支队伍在江西、浙西、河南地区被唐朝 *** 军和各个藩镇军队击败。
(黄巢流动作战示意图)
黄巢力蹙势穷于是便假装向唐朝投降,被册封为右卫将军。黄巢看到唐王朝和各地藩镇貌合神离甚至各自相攻。各地藩镇不仅不合力作战反而互相提防养贼自重,在经过对局势的判断以后黄巢果断的降而复叛。黄巢流动作战攻打浙江转道江西福建等地,最后占领广州割据两广岭南之地。
(唐朝岭南地图)
黄巢希望割据岭南并经营成自己的大本营,于是向朝廷提出条件做广州节度使。没想到转过年黄巢的部队都是北方人水土不服发生瘟疫十死三四,剩下的部下劝说黄巢北返。黄巢便帅余部经湖湘江浙过长江进攻扬州,后转入河南占领洛阳。黄巢所过地区的唐军和藩镇不是闭城不出就是开城投降,唐僖宗急招 *** 田令孜率领长安禁军防守潼关。
(影视剧中的唐朝禁军)
长安禁军大多数是长安富户子弟承平日久不经战阵,一听要出兵讨贼纷纷痛哭流涕担心不已,很多人花钱雇佣无业游民地方无赖替自己出征作战。《旧唐书》记载:“时禁军皆长安富族,世籍两军,丰给厚赐,高车大马,以事权豪,自少迄长,不知战阵。初闻科集,父子聚哭,惮于出征。各于两市出值万计,佣雇负贩屠沽及病坊穷人,以为战士, *** 刀载戟,不知敫锐。”
这样的军队怎么能打胜仗呢?果然官军一触即溃潼关失守。很快黄巢攻占长安唐僖宗逃亡川蜀,黄巢安抚百姓将劫掠的粮食财物分赐给贫苦百姓。得到了百姓的用户,黄巢宣称:“黄王为生灵,不似李家不恤汝辈,但各安家。”黄巢占领长安,登基称帝。建国号大齐,改元金统。黄巢派遣各军攻略四方,自己安坐长安。
唐朝急诏调动各镇节度使勤王,沙坨人李克用和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派兵击败黄巢大将朱温。朱温向黄巢求救黄巢受亲信小人谗言不法救兵,并且严厉斥责朱温。朱温大为不满,唐朝乘机劝降朱温。朱温经过考虑后投降唐朝,被赐名“全忠”。不久又被封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朱温和李克用以及各路藩镇大军合力攻击黄巢,黄巢 *** 退出长安。黄巢军将财物丢弃于道路唐军争相抢夺,黄巢乘机焚毁宫殿从容退却。
(朱温像)
李克用沙坨骑兵战斗力强加上朱温熟悉黄巢军内部虚实,各地藩镇勤王军也陆续赶到。黄巢军一败再败,其大将李谠、杨能、霍存、葛从周、张归厚、张归霸各率部下投降于老朋友朱温,大将尚让率部下万人归武宁军节度使时薄。黄巢率军退守山东曹州老家,在兖州附近再次被李克用击败。妻子儿子被擒粮草辎重损失殆尽,黄巢仅帅几千部下逃亡泰山。
最后在泰山虎狼谷黄巢眼看突围无望,让自己的外甥林言 *** 自己投降。林言不忍黄巢于是就自刎身亡,(一说是林言见事不妙 *** 黄巢打算带黄巢人头投降)。林言带着黄巢及子侄大将的人头打算投降时溥,路上被沙陀博野军所杀。博野军带着林言及黄巢的人头向时溥请功,时溥将黄巢的人头献给唐僖宗。黄巢的侄子黄浩率领残部流窜,号称“浪荡军”。唐昭宗天复年间进攻湖南,打算割据湖南。被当地土豪邓进思设伏 *** ,黄巢 *** 彻底失败。
(虎狼谷也叫黄巢谷)
黄巢 *** 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经过黄巢 *** 的打击唐朝维持统治的最后两点支柱也不复存在。随着唐朝中央禁军的消亡和南方财赋钱粮的断绝唐朝很快就灭亡了。
一是唐朝的禁军神策军基本被消灭殆尽,不得不补充倚重黄巢降兵降将和藩镇之兵。 *** 黄巢 *** 的主力是沙坨部队和藩镇之兵。
二是黄巢 *** 军席卷江南打击了南方经济,切断了南方向唐朝朝廷输送的漕运。安史之乱以来未经 *** 的南方经济一直为唐朝中央输血,经过黄巢的打击南方经济一落千丈。通过战乱继任的节度使们,也不再像以前派遣的中央文臣那样对朝廷恭顺听话。
(唐朝后期的各个藩镇节度使示意图)
不仅如此各个节度使治所通过 *** 黄巢 *** 军,更加的藩镇化 *** 性大大加强。五代十国的各个开国之君也都是靠 *** 黄巢 *** 起家,如后唐奠基人李克用、南吴奠基人杨行密、后梁太祖朱温、前蜀王建等。经过黄巢 *** 的打击唐朝的统治威信也彻底的荡然无存,黄巢的部下朱温更是以汴州为基地扩张势力,建立了自己的 *** 王国。并于公元907废掉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唐哀帝李柷,自己登基称帝建立后梁。所以说是黄巢拉开了五代十国的序幕。
(五代十国地图)
生肖蛇的人性格怎么样?
属蛇的人有聪慧的容貌,灵活的眼神,坚强的意志力,全身散发着智慧的气息,总是让人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
这是因为属蛇的人生性沉默寡言,更不喜欢论人是非,也不擅于表现自我,这才有让人觉得很难相处,捉摸的错觉。
属蛇人在和朋友谈笑时,会无缘无故地露出寂寞之情,由于会把自己的感受原原本本地说出来,因而会受到众人的关爱。
属蛇人冷静、悟性高、感觉敏锐,很快就能察觉出别人对他的批评和反感,而且会努力地改正自己,这一点正好弥补了自己孤傲的缺点,因此,别人不会对他们产生太大的反感。
属蛇人的人际关系是标准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只希望如水般清澈,如风般轻扬的友谊;他们最讨厌甜如蜜的小人之交,最不喜欢和算计、背后捣鬼的人共事,这些耍小聪明、爱占 *** 宜的人,最让属蛇的人反感,因为属蛇人大多都是一个直性子人,爱憎分明,不会算计别人。一旦遇到这种人,属蛇人对于他们的不幸,绝不会表示同情,同样当自己有了困难,也绝不会要他们帮助。
属蛇人有以下致命的弱点:1.性格上的顽固又坚持己见。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深具热心,一旦开始做,便会坚持做完,这种决断力和行动力,有单独行动的倾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倔犟,在需要协调的状况下,很难得到他人的理解。
2.属蛇人情绪不稳定、一不如意就会露出令人担忧之情,平常压抑在心中的猜疑心便会突然升起,脾气会随着任性时好时坏。当心情好时能尽情地让对方高兴,一有不如意时就大发雷霆,真令人难以消受。
3.属蛇的人常常会将自己的感情毫无保留地表露出来。他们对于自己喜欢的异性,会积极地去追求,并不择手段地想获得对方,而不在乎对方对自己的感受,这种人的占有欲很强,一旦收获了对方的心,便不会让对方轻易地离开,即使对方和别人谈话,也会怒气冲冲的醋劲大发。
4.属蛇人气度较狭小,常守护着自己的生活范围,不愿被别人干涉,交友太过表面化,虽然有真正想交往的朋友,但很容易在团体中被隔离。
我属蛇,回答这个问题就像在剖析自己,属蛇的朋友们可以看一下到底对不对,如果你赞同回答请点个赞吧,谢谢!
李世民的权势到底有多可怕?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的权势大到了可以和太子李建成分庭抗礼的地步,甚至隐隐威胁到了唐高祖李渊的帝位。大家都知道李世民有一串很多、很长的职务名称,可这些职务是什么意思,都代表了什么权力,可能就不是很清楚了,今天我就详细给大家解释一下。
617年,李渊从太原起兵,往长安方向攻打,意图效仿当年的刘邦,先占领关中地区,再进一步图谋天下。大军分为三部分,左军交给长子李建成统率,封为左领军大都督,右军交给次子李世民统率,封为右领军大都督,自己则亲自坐镇中军。
这个时候,李建成、李世民就是李渊名副其实的左膀右臂,且地位几乎不分高下,古代以左为尊,李建成年龄又稍长,所以李建成压李世民一头。
到打下长安之后,李渊拥立代王杨侑为帝,自封为唐王,执掌朝政。此时,李渊封李建成为唐王世子,而封李世民为唐国内史。这里稍微解释一下,所谓唐国,就是李渊被封之国,内史就是中书令,差不多相当于唐国更高的官职。从这时候开始,李建成作为李渊的继承人,李世民作为李渊最得力的助手,这个基调就已经定下了,直到玄武门之变前都没有变过。
621年,隋炀帝在江都宫变中被杀,杨侑 *** 禅位于李渊。李渊称帝后,立李建成为太子,封李世民为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进封秦王,加授雍州牧。
现在暂停一下,给大家解释以上四个职务的意思。
先说说尚书令。汉武帝的时候,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提拔身边可信任又具有一定才干的人成立了“内朝”,对抗大臣们议事的“外朝”,为了彰显身份,汉武帝封参与内朝的人为“尚书”。在皇帝的buff加持下,很快尚书们的权势就超过了大部分朝臣。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之后,干脆设立了“尚书台”,成为全国更高的行政决策机构。隋朝时,隋文帝杨坚建立了“三省六部制”的行政制度,其中三省就是中央更高决策机构,六部就是具体执行的机构。因为六部属于尚书省的下属部门,所以尚书省的长官既能参与决策,又能掌控执行,所以权力格外大,远超其他两省。
尚书令,就是尚书省的更高长官。可是,请大家注意,这并不意味着李世民的这个职位权力很大。因为尚书省太过重要,所以从设立之初,就从未真正交给大臣过,隋文帝时是任命皇子杨广为尚书令,隋炀帝时干脆不设此职,所以尚书省的具体事务是由尚书令的副手——尚书左仆射负责的,这才是最有实际权势的人。隋文帝是,高颎担任此职,执掌朝政;隋炀帝时,杨素于是担任此职。后来杨素升任尚书令,其实是杨广故意架空他的做法。
李世民担任尚书令时,李渊任命的尚书左仆射是他的老朋友裴寂,而裴寂偏偏和李世民矛盾很深,因为李世民的亲信刘文静就是被裴寂害死的,所以只要裴寂在,李世民这个尚书令是没什么实权的。事实上,李世民常年在外征战,基本不到尚书省办公,六部的尚书也是直接向裴寂汇报工作。因此这个官职对于李世民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更类似于虚衔。
再说说右武侯大将军。大家都知道,隋朝实行的是“卫府制”,就是天下的兵马都是耕种土地的农民,需要战斗的时候就集中起来,平时则由“军府”负责。这些士兵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轮番到长安来进行守卫工作,称为“番上”。而来到长安的士兵,和京师原有的禁卫军一起,由十二府分别统领,隋炀帝时,又增加了四府,所以改称“十六府”。各府长官成为“大将军”。
唐初和隋朝的军制是一样的,实行的也是这个制度。十六府中,有十二府是统率来“番上”的府兵,其他四府统率京师固有的禁军,其中大家熟悉的左右千牛卫,就是负责贴身侍卫皇帝的。那么,很显然李世民所担任的右武侯大将军,就是右武卫的长官,统率的是“番上”的府兵。
这样大家就该清楚了,右武侯大将军有一定的兵权,但并非多么重要。首先,最接近皇帝的内军他管不了,其次,即便是守卫京师的外军,他也只是管其中的十二分之一罢了,远远到不了左右京师局势的地步。所以,右武侯大将军对李世民来说,不过 *** 肋而已。
秦王,这个是爵位,李世民作为李渊的嫡次子,被封秦王乃是理所当然的事,似乎并没有多少可说的。
比较有趣的是雍州牧这个职位。雍州是传统的汉地九州之一,地域位于今陕西、宁夏全境及青海、甘肃、宁夏、新疆部分、内蒙部分。李渊刚登基的时候,上面这些地方,唐朝还只是掌握了一部分。直到后来李世民打败了薛举之后,才算拿下了整个雍州。但问题是,雍州的治所,就是在长安。或者简单来说,长安城是在雍州地区的。
理论上来说,雍州范围内的大小地方官员,是直接对李世民负责的,汇报工作也是向李世民汇报,就像六部尚书向裴寂汇报工作一样,李世民在雍州的实权是很大的,比如安插自己的亲信,或者搞些地下活动之类的,还掌握有一部分雍州的军队。
因此,在以上四个职务之中,真正最有实权的,其实是最不起眼的雍州牧,但其地位也不过类似于宋朝的开封府尹,要说能和李渊对抗,那就无异于痴人说梦了。
618年,李世民打赢薛举之后,李渊又加封了四个头衔,分别是太尉、左武候大将军、凉州总管。
太尉是三公之一,正二品,名义上是天下武官之首,但那是在秦朝时候的事了,在唐朝太尉只是一个地位很高的虚职罢了,通常只是作为加官来使用,并无丝毫实权。只是因为李世民以前的职位更高都是正三品,所以加封太尉,以提高到正二品罢了。
左武侯大将军,和右武侯大将军差不多。前文我们说过,这个职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同时兼任左右武侯大将军,就掌握了京师六分之一的“番上”府兵的力量,已经有一定的话语权了。但是,仍旧未到一锤定音的地步。
凉州总管这个职位,其实也是虚职。因为凉州是雍州以西的地区,李世民打完薛举之后,本来打算一鼓作气,直接把更西面的李轨给收拾了。可没想到,李世民还未出兵,李轨就因为内乱自己灭亡了。李渊封李世民为凉州总管时,是在决定打李轨之前,目的也无非是鼓舞士气,而因为李轨的灭亡并非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所以这个官职更类似于虚衔,事实上李世民根本没到凉州去任职,只是遥领而已。
而打赢刘武周之后,李世民又多出来一个益州道行台尚书令。这个职务的意义和凉州总管差不多。因为益州道可以理解成是整个西南地区,而当时的西南地区,主要是掌握在以萧铣为首的南方割据势力手中。李渊授予李世民这个职位,当时是有些“画大饼”的味道的,对李世民来说也并未增加任何实权,只是李渊希望李世民接下来能够打下西南地区而已。
遗憾的是,还没等李世民出手,唐朝的另一位名将李靖,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辅佐李孝恭打垮了南方的萧铣。所以,李世民基本上没有对益州道用兵的机会,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也就就不存在。
然后就是 *** 了,家都知道,李世民在武德四年,先后在虎牢关活捉窦建德,又逼迫在洛阳的王世充投降,既有名的“一战灭两国”。班师凯旋之后,李渊认为自古以来旧的官阶与特殊功劳不相称,于是另外新创了一个职位,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加领司徒位在王公之上。这两个职务,才是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甚至是皇帝李渊相抗衡的根本。
司徒也是三公之一,位在太尉之上,这样李世民就一人独占三公之二,地位之高,无以复加。不过,司徒和太尉一样,都是虚衔,对李世民的实权并无增加。
重点说一下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这个职务。前面我们说过,刘秀在中央建立了尚书台,而到了魏晋时期 ,由于天下大乱,各地的事务管理和军队调动十分复杂,朝廷就在各地设立了类似尚书台的机构,进行有效管理,成为“行尚书台”,简称“行台”。后来随着局面的复杂化,小的行台已经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了,于是在北魏时,就将数个行台合并成为一个“大行台”,这个大行台的更高长官,称为尚书令,可以理解成是这个地区的所有事务的更高决策者。
陕东道是指整个陕西以东,整个北方地区。李世民占领洛阳之后,奉命留在当地,一方面整理军备,一方面安定民心,时间长达半年之久。李世民在城中广结名门望族,安插自己亲信,经营洛阳,还娶了当地京兆韦氏的一对姐妹,在当地威望很大,根基很深。
在和李建成争夺储位时,李渊曾提出让李世民离开长安到洛阳去,但这个提议遭到了李建成的强烈反对,因为李建成深知李世民在洛阳的势力很大,而且根深蒂固,一旦离开长安,回到洛阳,那么自己就再也没有办法对付李世民了。
从一定意义上说,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这个职务,相当于掌握了当时中原地区的一半,有着和长安分庭抗礼的资本,如果李世民离开京师,仅凭这一个职务就足以和李建成对抗。因为在陕东道内,无论是安排官员,还是调动军队,都是李世民说了算,有的时候甚至不必向李渊汇报,因此这是李世民的大后方,也是他的“家底”。
接着再说一下天策上将。天策上将,是正一品武将,地位还在三公之上!所以,在正常官职当中,唯一能比天策上将更高的,就只有文官体系中更高的三师了。
所谓三师就是太师、太傅、太保,你可以理解成皇帝的老师。李渊就算脾气再大,也不可能加封李世民为自己的老师。不过,武德年间,三师的位置一直是空置的,因此已经没人有比李世民的天策上将更高的职位了。除了无上的荣耀之外,天策上将这个官职,给李世民带来的更大的实惠,比如李渊给了李世民两个铸币的炉子,这就相当于是给了李世民一部分铸币权。以后李世民如果缺钱了,可以直接自己铸钱,不怕不够花。然而,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李世民成为天策上将之后,就可以自行开府,招募官员了。简单来说,就是给李世民一个在朝廷当中,合法建立一个小朝廷的权力。这个权力,原本是太子才有的。古代皇帝为了能让太子平稳 *** ,通常都允许太子开府,打造自己的班底。太子府被称为东宫,宫内设置有太子宾客作为太子侍从官,虽然多为闲职,但也有品级,将来一旦太子即位,这帮人就立刻飞黄腾达,因此太子是非常容易招揽人才的。当然,皇帝往往也会对此加以制衡,太子太师、太子詹事这种重要的职位,往往都是皇帝亲自任命的。即便如此,太子府中也往往是人才济济,比如魏征的职位就是太子洗马。李世民在任天策上将之前,官职再大也没有开府的权力,如果公开招揽人才那就是非法的,而偷偷摸摸的干,又能招揽到多少人呢?何况名不正则言不顺,你给不了名分,人才凭什么跟着你混?当然,像长孙无忌、尉迟敬德这样死忠于李世民的除外。而成为天策上将之后,李世民就可以公开招人了,除去他在军队中收揽的忠实部下之外,像房玄龄、杜如晦等人,都是这个时候招揽来的。有了这些人,李世民就有了和太子李建成相抗衡的资本了。另外,玄武门之变是在武德九年,而在武德八年的时候,李渊还“提拔”了李世民一下,任命其为中书令。中书令就是中书省的长官,这样在“三省”之中,李世民一人独占两省,虽然尚书省仍然是裴寂把持,但中书令可是实实在在的宰相之职。即便在天策上将的光辉照耀下,中书令的意义依然重大,这意味着李世民有了合法的参与 *** 大事的权力。换句话说,如果有重大的行政动作,是必须要召李世民进行讨论的。单纯的就官职的比较来看,李世民的确已经位极人臣,但再怎么说他也是“臣”,而李建成作为太子,那是“君”,所以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的地位是不如李建成高的。而且,发动兵变重要的不是看职位高低,而是看手里有多少兵力。李建成作为东宫太子,有自己的直属卫队,称为“东宫六率”。所谓“东宫六率”,其实和十六府差不多,只是统率的府兵没那么多而已,但在京师之中,太子是除皇帝之外唯一有直属卫队的。虽然是轮流在太子府值班宿卫,但其实力也不弱。除此之外,李建成还招募了二千多名勇士为东宫卫士,分屯于左右长林门,因此称为长林军,这是李建成手里的王牌部队,严加训练,战斗力极强。相反,李世民只能借着天策府的名义,偷偷地组建自己的军事力量,规模当然不如长林军和东宫六率,但是在精锐程度上,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李世民历经多次大战,在军队中有着极高地威望,从中挑选出一部分精锐进入天策府,恐怕不难。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率心腹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以及苦心经营的八百多精锐军士,在玄武门伏击李建成和李元吉,将其击杀。而得到消息的东宫卫士和齐王府的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等将领得知李建成遇害,带领二千兵马猛攻玄武门,差点打进宫中,随后又转攻秦王府,若不是尉迟敬德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吓退敌军,恐怕李世民一家子也活不下来。最后,还是尉迟敬德逼着李渊下旨,这才稳定住了局面。从这一点看,李世民的军事力量还是远远不如李建成,毕竟后者在李建成已死的情况下,还几乎灭了李世民一家,如果李建成当场逃脱,恐怕顷刻之间就胜负易手了啊!综上所述,在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的权势的确很大,已经到了可以威胁皇帝李渊、太子李建成的地步,但是,绝不能说他的实力已经凌驾于二人之上,且不说李渊是皇帝,只是李建成的东宫卫队和长林军,也绝对可以碾压李世民的天策府。而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也只能采取偷袭的办法才得以侥幸成功,当天晚上只要有一点点疏漏,可能历史就会完全改写了!算命有什么剧情?
算命有扬州扬剧王瞎子算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说白了就一个字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