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要避开什么地方 有什么禁忌-现在投资买房合适吗

admin2023-02-01 10:43:3521

买房要避开什么地方 有什么禁忌,现在投资买房合适吗?

以下4个方面对房价的影响比较大:

1,人口增量:适龄结婚的人口增加会使购房需求增加

2,居民城市化:城市里人多了,房子不够住必然会产生购房需求

3,既有房屋量:同2,任何商品的供给量太多,都会比较难以涨价

4,货币贬值速度:如果手里有钱很担心贬值,那么会加剧投资

接下来,我们一个一个分析

1,人口增量:适龄结婚的人口增加会使购房需求增加

通过下图(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局)你可以看出最近40年的人口生育高峰期集中在1981年-1991年之间。随后逐年递减,到2002年后甚至跌到了1500万人以内,与80年代的 *** 0万人左右相差1000万人,一般来讲城市里的适婚年龄在25到30岁之间,也就是说将来每年结婚的人口会逐年降低。这对房地产肯定是一个不良因素。请注意从2016年开始由于 *** 了2孩政策,出生人口有增长的趋势。但对房地产的影响要推后30年了。可以忽略不计。

2,居民城市化:城市里人多了,房子不够住必然会产生购房需求

近20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一直没有停下脚步。基本上成呈固定比率每年人口从农村走向城市。至2016年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7.4%。十年间,我国城镇人口增加了近1.9亿人。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一般在70%以上。不考虑人口增长,我国城市化率到70%还需要有1.7亿人走进城市。按照目前速度(每年约2000万),还需要8到9年。2017年中国人均GDP 9482美元,世界排名70。对于我们这么一个人口世界 *** 的大国应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但还远不到世界发达国家的门槛。世界人均GDP前30的国家都在3万美元以上。我国还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过程。所以,城市化的脚步不会停下,但增长趋势会渐渐放缓。

3,既有房屋量:同2,任何商品的供给量太多,都会比较难以涨价

我国房地产繁荣和迅猛发展始于1998年的住房制度货币化改革。那么近20年我国盖了多少房子呢?请看下图(数据来着中国统计局)。请注意单位是【万平方米】。比如说2013年我国住宅房屋施工面积为689041万平方米。也就是约69亿平方米,按每套100平方米来算,约有7000万套房子。国家卫生 *** 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指出中国家庭数量为4.3亿户。也就是说,即使中国人都没有房子住,按照这个速度盖6年,就全中国人民都有房子住了。那么从97年到16年总共盖了多少房子呢?合计约746亿平方米。还按100平方米算,有7.46亿套房子。差不多够每个家庭两套房子了。还不算97年以前的老房子。

4,货币贬值速度:如果手里有钱很担心贬值,那么会加剧投资

由于工资不怎么涨,CPI的增速一直是我关心的数据之一。如果我的工资涨幅输给了CPI,也就是说我挣得钱又少了。近10年来,只有09年特殊,由于金融危机CPI出现了负增长。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可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称为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出现通货膨胀的时候谁手里都不想存钱,因为存钱等于贬值。所以,2006-2007两年物价飞涨,2010-2011也是飞涨。但自从 *** 13年就任以来,CPI一直控制在2%以下,2017年更是只有1.6%。我的工资涨幅超过了CPI,物价也很平稳,我表示很满意。

如果您读到了这里,我真的感到荣幸。以上就是我对房地产影响数据的分析。将来走向会是怎样,您能给我一个回复么?另外,如果您感觉数据分析有趣,请关注我,我会持续对各个行业的数据进行分析。

买房要避开什么地方 有什么禁忌-现在投资买房合适吗

买房要避开什么地方 有什么禁忌-现在投资买房合适吗

农村老话说官不入民宅?

最近,看了一个视频,说一个男人三十好几了,他的母亲还是要和儿子睡一起,就是儿子睡中间,媳妇睡外面,婆婆睡里面,三个人睡一张床。这男人是典型的妈宝男,不仅没有反驳,反而觉得挺好,儿媳觉得婆婆违背了农村习俗里的伦理!

那么,欢迎围观,农村老话说“官不入民宅,父不进子房”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答案,如下:

*** ,官不入民宅!农村老话说,懂得做官的人,不要没事常去老百姓家里。因为,老百姓家境一般,平时吃饭可能都是粗茶淡饭,要是做官的人,没事常去老百姓家里串门,老百姓就会非常紧张,要想着用什么好菜好酒去招待官人。所以,懂得分寸的为官者,是不会没事常去老百姓家里,让老百姓难堪的哦!就像我们农村人,有时候真的会非常害怕城里的亲戚,常到农村走亲戚一样。偶尔走动一次,是联络感情,可要是常来往,农村人就吃不消了!第二,父亲不进子房!农村老话的意思,是指父亲不随便的进入儿子的房间,尤其是儿子到了青春期和儿子成家后,父亲都不可以再随意进儿子的房间了。一来,儿子长大了,需要自己的私人空间,有自己的小秘密。二来,儿子成家了,有老婆的话,父亲老进儿子房间,就会有些不方便!要进门,一定要先敲门哦!甚至,作为母亲的也一样,儿子长大了,母亲也不可以再那么粘着儿子,随意出入儿子房间,更别说和儿子睡一起了!

总之,农村老话的意思就是,为人处世要懂得分寸,多为对方考虑和一些伦理规范改遵从的不要逾越!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感谢围观,期待转发,评论和关注一下,一直努力解答农村老话的我,大恩不言谢啦!

夫妻婚后买房不与婆婆住?

感谢邀请!能有机会回答这个问答题,实在荣幸!关于夫妻婚后买房不与婆婆住在一起,有没有错,本人有以下三个观点,说出来供你参考,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 点:夫妻婚后买房,不想与婆婆住在一起,从道理上讲,这非常合乎情理,你没有错!问题是,你们小两口搬走了,去过自己的小日子了,婆婆要是身体还硬朗那倒是无所谓,万一老人身体不好,需要有人照顾,你这一走了之,老人的生活起居不是成了问题?

从情感角度讲,你放的下,可丈夫肯定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妈 *** !毕竟是她一把屎一把尿的把自己拉扯大,不是说忘记就能忘记的!不管你是出于各种理由,都要替丈夫考虑考虑,想象他的感受!

人不能过于自私!处处想的都是自己,不考虑别人想法的女人,不会是个好女人!一个人无论在家里还是社会,做事都要善始善终,尊重了别人,也就赢得了自己!

第二点:儿子是妈妈心头肉!养大了二十年,不容易,在中国有好多恋母情结,恋儿情节!从小到大一直和妈妈生活在一起,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生活环境,让彼此都有一种依赖,突然有一天,作为儿媳妇要让丈夫离开妈妈,离开这个从小长大的家!心情肯定不是个滋味!

站在丈夫的立场多为他考虑一下,让他有个适应的过程,凡事都要慢慢来,不要过于激进,以免节外生枝,闹出不必要的麻烦!

站在婆婆的角度来讲,儿女长大,结婚,那是不争的事实!翅膀硬,鸟儿迟早要飞走那是早晚的事!其实这些婆婆都懂,可是,当自己的儿女真的有一天离开了自己,而去独自生活,那心情也是很糟糕的,不仅心里闪的慌,现实也无法让她接受!

作为儿媳妇所要扮演的角色是双层的,要学会转换,更要懂得宽容和理解!因为自己早晚有一天也会有老去的那一天!

第三点:经济状况好转,小两口出去买房,这是好事,作为婆婆一定会很高兴的!这时候的儿女在买房子之前,要考虑的是还挺多!

比方说,房子距离老家不能太远,这便于日后常回家看看,婆婆毕竟一天天老去,自理能力一天不如一天,需要儿女的照顾,不能一走了之!毕竟儿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

年轻人生活节奏快,生了孩子需要婆婆照顾,这也是你不能把房子买的过远的理由之一!婆婆再不好,那也是你的婆婆,由她来照看自己的孙子,那是最放心不过的事情,老人家也会掏心掏肺的把你的宝贝照顾好,还可以省下一大笔保姆的费用,何乐而不为呢?

假如你非要把房子买的远远的,那是你给自己赌气,总有一天你会觉得自己在遭罪!理由很简单,婆婆终有一天因为身体状况,需要儿女来照顾,你把家搬的远远的,来回照顾老人是不是很不方便呢?

劳累了一天就不说了,还要跑这么远的路去照顾婆婆,是不是让自己很闹心?所以说,儿女即使买房,千万不要把房子买的太远,不然自己将来有一天真的会很后悔!

我是情感故事小屋!有喜欢我文章的朋友,每天与我互动,谢谢!

有什么社会潜规则?

正常的社会潜规则应该是更受人欢迎的基于正向、平等价值观念的相处之道,并非被年轻人所唾弃的古老职场糟粕。接下来我将用大概4分钟时间来为您解答社交恐惧产生和解决、快速赢得异性好感的小困扰。

01克服社交恐惧,学会这两招就够了01)社交恐惧是如何产生的?

社交恐惧的产生源于心理误区。在上万年的进化中,人类已经形成一种趋利避害的生存行为,面对猛兽以及各种未知都会本能地产生恐惧。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陌生的就是危险的,与陌生人打交道,核心是克服恐惧,不光是自己的还有交往对象的。

陌生社交普遍存在两个误区:

*** ,总把事情往最坏处想,还没行动之前就思前想后,自我臆想出失败场面,诸如被搭讪对象忽视,被误认为是坏人,事实却是,绝大多数情况下,被搭讪一方都会友善回应。

第二,自我障碍创造,最坏结果前置,看到心仪对象,都还没行动就已经把所有糟糕的后果想清楚了。害怕被人嗤之以鼻,在社交场合尴尬出丑。

以上误区,归根结底还是社交聚光灯效应在作祟,如果你回想自己那些蹩脚的交友经历,就会发现,我始终更加关注自己,坚持认为,无论你做什么,总觉得被人悄悄观察,越是在意,压力越大,四肢发抖,说话结巴,便愈发严重。如果真能与心仪之人交上朋友,估计是有超自然力量相助。

02)如何与陌生人快速建立话题?

刚见面的人如何搭话呢?列举最常见的场景,到其他地方去拜访客户、其他公司派来的接待人员。大家只是萍水相逢,想要很快聊得多么火热,也不太现实,可双方都保持沉默,就显得气氛过于尴尬。

我更愿意称这类社交为即时社交,老前辈们经常使用的“查户口”式的硬性破冰,在看中隐私的今天似乎也没有太多市场了。问得过多,一是容易给人压力,二是产生些不必要的误会。

还有一种社交成本降低法,最容易升温陌生关系。直接问对方名字,出于自尊需求强化的机制,人们更愿意别人记住自己的名字。

例:

A:你好,初次见面,十分荣幸,我叫李二狗,请问怎么称呼您?

B:我叫彭大摆。

A:嗯,你因为你出生那天家里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呢?

B:没错,我出生那天,我家大摆全鱼宴。我以为我爸会给我取个叫彭鱼宴的名字。没想到他直接选了个更有气势的,名大摆。

A:确实,大摆,颇有大开大合之势。比帅气的鱼宴增添不少格局。

B:没错没错,不过周边朋友同事更愿意叫我成都彭鱼宴。

A:嗯,记住了,大摆兄。下次要是有头条网友的孩子想取名字,我来请彭叔指点指点。

当下场景毕竟有一定的巧合性,对方名字有段子的味道,聊天话题瞬间轻松下来,有的没的调侃两句,告别之时基本算是半个朋友了。

来分析下场景,对方名字虽说有股浓浓的 *** 风,但不妨碍我们对其进行夸奖,甚至是添油加醋的好奇。顺势称赞几句,叔就是有水平,于普通生活烟火气味中拾掇出宏大理想和对孩子的殷切期盼。注意,话语之间,我们一直在诠释对方名字的独特性,顺带连家长夸奖一遍。

在段子横行的时代,突然有个人一本正经地跟你聊内涵,必定印象深刻,你会不会有请他吃饭,边吃边增进友谊的想法。

列举另一个场景,在某位个人成长类的书籍签售会上,你恰好坐在书籍作者旁边,如果特别想跟他交流怎么办?

正常思维是立马向对方表达仰慕之情,老师,我特别喜欢你的书,我看过好多遍。身为作家,首先要感谢读者的崇敬之情,尔后,基本就没有啥可说的了。社交随之陷入停顿状态,两人唯有相视一笑以解窘迫之态。

然而,我们聊天的初衷是想跟对方有更加深入的交流,如何才能实现?有个好办法,专挑别人擅长的领域提问(两问一答),并有具体的描述。接下来,做好学习的准备。

买房要避开什么地方 有什么禁忌-现在投资买房合适吗

场景演示:

老师,我特别喜欢你的那部个人成长的作品,其中有一章讲快速提升学习效率的 *** ,我使用之后,学习质量有了很大提高,顺利考得某个证书。你写书时是如何总结出这套 *** 的呢?

这个提问的意义在于首先肯定对方,并真实表达其作品对提问者产生的影响,另外还给作家创造出一个最擅长解答的问题。

问到这里,作家很有可能把总结这套理论的历程和趣事跟你分享,此时,若是做个优秀的倾听者,适时予以回应和肯定。聊天有很大概率长时间进行下去。好不容易有人勾起自己专注领域的话茬,总得给人讲得满意,自己说得尽兴。全程交流下来,似乎能找到些知己的感觉。

02如何快速赢得异性好感? 1)与感兴趣的女生相处,到底有哪些坑需要避免?

和异 *** 流,最关键的是弄清楚情感发展层次。从陌生人到情侣,通常会经历陌生、认识、普通关系、好朋友、亲密关系几个阶段。在感情道路上,很多人都迈出过最为激进的一步,才和女孩认识没多久,就开始表白了,尽管回忆起所有环节,足够把自己感动得稀里哗啦。可真到行动,多是铩羽而归。

为什么他们会失利?主因在于两人之间的关系还没走到那个程度,贸然行动,必败无疑。就像还没彻底熟透的李子,无论你想象得有多完美,吃起来依然很酸一样。

男女感情的发展更是逐步建立安全感的过程,从陌生到亲密,并非一两顿饭就能实现质变的。

以最常见的生活场景为例:

刚认识一位女生没多久,想趁周末约出来玩。于是你问对方,周末有没有其他事情?有空的话一起去某地玩。

女生回应:已经约了闺蜜一起逛街。

整个回答有两种可能,要么是确实已经有约在先;要么是委婉地表达没空跟你相处。此时,你们仅仅是处于刚认识没多久的阶段,就完全没必要再进一步,按照态度,表达遗憾就行,适当抛出以后有空一起玩的信息。

切记,认识只说明你们维持着一个随时可能失联的状态,只要没有进入朋友那一级,就没必要有太多动作。吃饭、睡觉管好你自己就行,老是问这问那,难免变成机械的执行者,毫无吸引力可言。学学猫,做个旁观者,时不时表现出对女生的兴趣,保持关注即可。

2)女生开始认可你会有哪些信号?

她开始跟你分享生活上特别具体的困扰,间接抱怨某事怎么怎么。恭喜你,你又离亲密关系更近了一步(朋友阶段)。适时询问要不要自己帮忙。如果对方并未拒绝,你也实际帮他解决些问题。

追女孩,最容易刚开始就落入疯狂关心的陷阱,很多男性幻想以无微不至的关心来换取好感,从而实现深入相处。可如果换位思考你就会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你们更大的交情不过是聊过几句话,朋友圈点过赞,突然有天,人家就开始关心你吃饭、穿衣睡觉等生活细节,还事无巨细交代清楚,甚至比你父母都上头,就问你怕不怕?压力大不大?

你 *** 反应是啥?肯定是跑呗,感情本来是用来平衡情感的,现在可倒好,在头顶上安了个炸雷。换谁谁不怕?

但凡经历过感情,你就能明白男女之间出现争吵的根源在哪了。男性更加理性,也就是那句:对事不对人(理性思维)。对此,女性则认为:不就是犯了点小错吗?至于这么生气吗?你是不是不爱我了?(感性思维)。

也就是女性优先反馈的是感受。

如:有女生给你发消息抱怨:今天上班xx同事是在太过分了,因为某个项目的策划案大吵一架,以后还怎么在办公室混下去啊。

以正常男性逻辑,巴拉巴拉一大堆,效率快的,直接给她做出个解决方案、处理预案。想想,女性看了是啥感觉?大概会满脸苦笑,这个憨憨,真是不解风情,怒气值更高了,你离脱单越来越远了。

她向你吐槽并不是想寻求解决 *** ,而是找一个能够共情的人。若是迅速与对方统一战线,同仇敌忾,帮忙宣泄情绪,会是更佳选择。如:谁欺负你了,我帮你出气(气死人呀,一起吐槽对方)。尤其忌讳讲道理。

保持亲密关系良性发展的要点是平等。多数人觉得做到有求必应就能为形象加分,这种想法非常危险,生活中出现过多个案例,令男同胞们百思不得其解,有些人看似对女友不太上心,女朋友却始终坚守如一;而那些老实人几乎把所有能想到的事都做得尽善尽美,最终只落得个情场失意的下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核心还是关系不平等。

3) 长期经营优质情感有以下三个 *** :

1.及时奖罚分明

一旦付出许多后,对方并没有及时给出相似的回应,便可以考虑适当减少付出,传达一个明确的信息,我并不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2.回归常识,理性思考

别老是想着拿自己喜欢的东西强加到别人身上,就像你家的猫把老鼠叼回来给你一样,你并不一定会喜欢,虽然那已经是猫认为 *** 的东西了。两件事情的逻辑完全一样。避免付出超越关系等级的帮助。比如帮只是聊过几次天的女人搬家,人家都没开口让帮忙,自己硬着头皮上,显然不合适,人为制造压力,适得其反。

3.有拒绝的勇气

对一个人有好感,不代表所有事都可以满口答应,过度完美只会成为程序化过强的工具。生活需要波澜,过分平淡则趋于死板。在某些小事情上,适当拒绝,就能把双方放到同等高度上。

很多时候,我们所遇到的困扰,只不过是对未知事物不确定性的恐惧罢了,换位思考,或许就是另外一片天地。

买房子到底是应该听亲戚的?

这个问题非常常见,很愿意和大家分享。很多人买房的时候都会约亲朋好友陪同一起看房。原因就是房屋总价高,拍销售有陷阱,尤其初次买房更是忧心忡忡所以喜欢找亲戚出莫划策。这个其实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如果亲戚有过买卖经验帮你参考一下位置,楼层,户型,或者交易流程等等这些都没有问题。

但是有的事情是自己一定要做主的,比如喜欢的格局,适合自己的需求,包括满足自己的生活习惯。建议购房前就像旅游一样做一下攻略。列出主要的需求找专业的经纪人沟通。反复沟通比较后基本会非常清晰购房的目的,不会在看房时眼花缭乱或者因为亲友团的参谋们的各种建议忽视了自己的需求。每个房子都有其特殊属性,自己喜欢住着舒服非常重要。多听听意见可以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愿大家都能在安居乐业的同时更能买到自己喜欢的房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