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算命的-王姓历史上有多少名人

admin2023-01-31 19:13:1915

河北算命的,王姓历史上有多少名人?

王姓是我们国家的一个超大姓氏了,以前不是有一种说法就是“张王李赵,遍地刘”吗?可见这五大姓氏绝对是国内最靠前的几大姓氏了,按照2019年的国家数据显示,王姓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1.015亿人,成为了国内的 *** 大姓氏,也就是说我们身边平均十三四个人中间就会有一个姓王的人,所以那句“隔壁老王”确实不算是笑话了,毕竟按照概率去讲的话,老王也是更大的一个了。

这个世界上人口能够超过一亿的国家也才只有13个而已,有着如此大的人口基数,那么必然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他能够走出来的名人必然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甚至可以这样说王姓的名人真的可以说是王侯将相,各行各业都是能够做到百花齐放的局面。下面小编就主要分行业简单的介绍一些各自领域的一些名人吧!

*** ,帝王。

王莽,古代新朝的开国皇帝,当然也是 *** 之君,其实古代王姓的帝王也就只有王莽一个人而已,起初王莽作为外戚进入仕途,从而一步步走上了权力的巅峰,最后更是完善了权臣篡位前的一系列标准动作,比如加九锡,封公爵等等,最后代汉自立为帝,不过建立新朝之后推行了一系列不切合实际的改革,也就是历史上的“王莽改制”了,但是导致了天下大乱,最后被 *** 军推翻,而他也是死于乱军之中,因为改革中有一些现在人的思想与想法,也就被人们认为是一个“穿越者”了。

第二,名臣政治家。

1、王猛。这是古代著名的宰相,东晋十六国时期前秦的丞相,辅佐苻坚帮助前秦统一北方地区,这个人文武双全,是一个诸葛亮似的人物,治理国家综合儒法思想,励精图治,强化中央集权,军事上更是统兵攻占了前燕都城,充分得到了苻坚的信任,有人认为如果王猛没有去世的话,有可能就会阻止苻坚攻打东晋的军事行动,就算是不能够阻止的话,凭借着王猛的军事能力,也有可能让这场战争出现一些变数,后面王猛更是入选了唐朝武庙的六十四名将和宋朝武庙的七十二名将。

2、王安石。北宋时期的著名宰相,主持了一场“王安石变法”,被后世认为是古代最伟大的三大改革家之一,其他两人就是商鞅和张居正了,可惜变法失败了,没有能够扭转北宋的颓势,王安石除了在政治上的建树之外,在文学上也是贡献突出,能够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足见他的文学功底了。

3、王导。此人出身于“琅琊王氏”,更是东晋的开国元勋,正是因为王导联络南方士族,才成功帮助司马睿南渡建邺,也就是如今的南京,建立了东晋王朝,并且还形成了一种“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在延续东晋王朝执政的功劳上,王导居功甚伟,死后葬礼都是按照霍光规格的,除此之外,王导在书法上也是造诣颇深,尤其擅长行草。

4、王陵。王陵属于跟随汉高祖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在汉朝建立之后被封为安国候,刘邦对其是非常信任的,刘邦在临终之前吕后曾经询问相国的人选,认为曹参之后王陵可以接任,后来在曹参去世之后,王陵担任右丞相,在汉惠帝刘盈去世之后,吕后想要分封吕氏一族为王,遭到王陵的强力 *** ,说明刘邦这个人并没有看错人,最后吕后只能够选择绕过王陵了,从此王陵拒不上朝。

5、王旦。北宋时期著名的宰相,曾经为相十二年,深得宋真宗的信任,他能够知人善任,举荐了很多有能力的大臣,不过却没能够阻止泰山封禅之事,这也是他颇受诟病的地方了,在宋理宗时期位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6、王允。东汉末年的著名大臣,经过了《三国演义》的加持,已经被大家熟悉,他最出名的功绩也就是差一点中兴汉室,在董卓掌权之后,王允利用“美人计”成功联合吕布除掉了董卓,不过最后却被李榷郭汜击败处死。

7、王朗。他是汉魏之际的著名大臣,曹魏建立后,改任司空,进封乐平乡侯。曹叡继位后,代华歆为司徒,进封兰陵侯。不过他能够被人们熟悉,其实还要归功于《三国演义》了,因为他被诸葛亮北伐时一句“从未见过如此厚颜 *** 之人”直接骂死了,成为了一个诸葛亮众多背景帝中的一员了。

第三:名将。

1、王翦王贲父子。王翦与白起、李牧和廉颇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了,拥有非常高的军事指挥能力,也是秦朝建国的 *** 名将了,这里白起并没有活到建国时期,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王翦王贲父子消灭了除了韩国的东方五国,而王翦更是消灭了秦朝统一过程中难度系更大的赵国和楚国了,可以说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王翦父子绝对是功劳前二的名将了,王翦更是成功入选了唐朝武庙的六十四名将和宋朝的七十二名将。

2、王忠嗣。唐朝时期的著名武将,也是一个将二代,最重要的就是他是唐玄宗的假子,被唐玄宗委以重任,此人勇猛善战,参加过桑干河之战,三战三捷,全灭奚、契丹联军;大败突厥叶护部落,斩杀乌苏米施可汗,参加青海湖之战,大破吐蕃北线主力,一人曾经兼任四镇节度使,这是后面安禄山都没有达到的顶峰了,最后遭谗暴死,而且他还给国家举荐了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比如郭子仪、李光弼那是唐朝的中兴名臣,李晟也是唐朝中期的著名武将,他们在唐朝武将中都是能够名列前十的存在。

3、王孝杰。这是武则天统治时期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名将了,曾经讨伐吐蕃,收复了龟兹四镇,重设了安西都护,也曾经打败西突厥和吐蕃联军,最后在率军讨伐契丹可汗孙万荣的过程中孤军深入,兵败坠谷而死,后面成功入选唐朝武庙六十四名将和宋朝武庙的七十二名将。

4、王霸。东汉开国的名将之一,曾经和吴汉等人一起打败了卢芳部将贾览以及匈奴联军,是跟随光武帝刘秀比较早的武将,因为打败王朗被封侯,后面成功入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5、王平。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武将,原本属于曹 *** 的军队,后面在刘备攻打汉中的时候投降刘备,在跟随诸葛亮 *** 次北伐的时候,王平和马谡一起去守街亭,王平表现突出被封为参军,后面接替吴懿驻守汉中,最辉煌的时候就是统兵击败曹爽的十万大军,和马忠、邓芝一起被誉为平安三候。

第四,思想家。

1、王诩。此人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创始人,当然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并不太熟悉,但是他的另外一个名字一定是如雷贯耳,那就是鬼谷子了,之所以有了鬼谷子的称号,其实就是因为他隐居在云梦山鬼谷之中,也被后世尊为谋圣,他的学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比如这个苏秦、张仪、孙膑和庞涓等等。

2、王阳明。他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和军事家,在儒家的地位也是十分尊崇的,创立心学,强调要知行合一,这一学说对于日本以及东亚都曾经产生了重要影响, *** 都是他的忠实追随者,除了在思想上的成就之外,在军事上也十分突出,曾经平定江西的民变以及35天平定宁王叛乱,成为明朝三位因为军功封爵的文臣之一。

3、王充。王充是东汉时期的著名思想家,他是汉朝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和发展者,从小就博览群书,非常善于辩论,丰富和发展唯物主义的气一元论,开创元气自然论,批判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主要作品就是《论衡》,这是我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思想著作。

第五,文学。

1、王勃。他的《滕王阁序》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与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除了这个《滕王阁序》之外,他更加擅长五绝和五律,现存诗歌80多首,其他作品90多篇,诗歌最被人们熟悉也就是那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至今依旧是描写离别之情的经典了。

2、王维。王维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而且还精通诗、书、画和音乐等等,还喜欢参禅悟理,被后世称为“诗佛”,更是古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苏轼评价他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了,现存诗歌400多首,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留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使至塞上》,还有《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山居秋暝》等等。

3、王昌龄。唐朝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诗歌尤其以七绝见长,尤其以边塞诗最著名,还被誉为“七绝圣手”,现存诗歌181首,主要作品是《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等等。

4、王之涣。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人之一,与高适、岑参、王昌龄一起被誉为唐代的“四大边塞诗人”,仅有六首诗歌传世,这些诗歌之中尤其以《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和《送别》最出名,“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

5、王粲。东汉末年出名的文学家,建安时期文人的代表人物,在这个时期主要是三曹和建安七子为首,而王粲就是建安七子之一,原本是荆州牧刘表麾下,后来投降曹 *** 获得信赖,主要善于属文,他的诗赋为建安七子之首,与曹植并称为“曹王”,现存诗23首,根据《三国志》记载,作品近60篇。

6、王实甫。他是元代著名的元杂剧作家,与关汉卿、白朴和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现存《西厢记》、《丽春堂》和《破窑记》三种,尤其是《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品,也是元杂剧中更优秀的作品之一,达到了元代戏曲创作的更高水平。

7、王国维。这是我们近现代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主要作品有《人间词话》、《曲录》和《观堂集林》等等。

第六,书法。

1、王羲之。他是东晋著名的大臣和书法家,有着“书圣”的称号,在书法的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与钟繇并称"钟王",善长隶、草、楷、行各体,创作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 *** 行书”,还有其他作品比如《黄庭经》、《乐毅论》和《十七帖》等等。

2、王献之。他是王羲之的第七子,与王羲之并称为“二王”,有着《小圣》的称号,与张芝、钟繇和王羲之并称为“书中四贤”,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因为李世民不喜欢他的作品,导致作品流传在世的并不多,但是在东晋南北朝时期他的名气一度盖过王羲之,主要作品有《洛阳赋十三行》和《鸭头丸帖》、《中秋帖》,乾隆将他的《三希帖》视为国宝。

第七,乱世枭雄。

1、王世充。隋朝末年的天下群雄之一,曾经参与修建江都宫,参与平定杨玄感叛乱以及各地的农民 *** ,占据洛阳地区,成为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几股势力,并且大败李密的瓦岗军,还大量招募了瓦岗的众多武将,比如秦琼和程咬金等人都在他的麾下效力过,后来自立为帝,建立郑国,不过不被史学界承认,后来在武德四年被李世民统兵打败,被破出城投降,成为李世民众多军功中的一块踏脚石了。

2、王仙芝。他是唐朝末年 *** 军大的领袖之一,我们都知道这个黄巢 *** ,而王仙芝就是这个 *** 军的两大领袖,起初是一个私盐贩子的首领, *** 自称为天补平均大将军, *** 得到了黄巢的响应,两个人的队伍直接汇合在一起,曾经想过投降唐朝,被黄巢等人斥责,最后战败被杀,王仙芝失败后黄巢成为 *** 军新的领袖。

3、王建。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的开国皇帝,在唐朝后期先是攻下西川,成为西川节度使,后面不断经略蜀地,成为当时更大的割据势力,被朝廷封为蜀王,唐朝灭亡之后因为不服后梁的统治,从而选择自立为帝。

4、王审知。他是五代十国时期闽国的开国国君,早年加入王绪 *** ,转战福建,在长兄王潮去世之后继任威武军节度使,受封琅琊郡王,后梁开平三年的时候,出任中书令,册封为闽王。

第八,优秀女性。

1、王昭君。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与西施、貂蝉和杨贵妃齐名,被誉为“落雁”,西汉元帝时期出塞,被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单于,昭君出塞加强了沟通,促使少数民族效仿中原,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2、王娡。她是汉景帝的第二任皇后,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了,为汉景帝生下三女一子,可以说王娡培植的外戚,是少年刘彻的重要政治资源,汉武帝能够继位,他的母亲居功至伟。

3、王政君。她是汉元帝的皇后,也是汉成帝刘骜的生母,是古代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正是因为她的存在,导致了王家在朝中大权在握,也是她支持侄子王莽出任大司马,掌控大权,才导致了汉朝最终被取代,在得知王莽篡位之时,勃然大怒,将传国玉玺直接摔在地上碎了一角。

第九,医学家——王叔和

他是晋朝著名医学家,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将《伤寒杂病论》析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一是著述《脉经》,擅长于脉学之理,对古代的脉学影响甚大。

第十,宗教。

1、王重阳。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在金庸小说中他是一代武学大师,号称中神通,历史上的王重阳是金朝的著名道士,也是道教全真派的创始人,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提出“三教从来一祖风”的和谐学说。全真道内以修习《道德经》为主,修习《孝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辅,有“北七真”之称的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是他最著名的七位弟子。

2、王常月。他是明末清初的著名道士,全真道龙门支派律宗的第七代律师,让本已衰落的道教复兴,被誉为全真龙门派的中兴之祖。康熙十九年,“以衣钵授弟子谭守诚,留颂而逝”。

第十一,近代著名人物。

1、军事名将:王树声,在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是著名的军事家,曾经为创建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王建安,在1956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四野著名的将领,也是粟裕麾下最为倚重的将领之一,参加过莱芜、孟良崮、豫东和淮海战役,建国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 ,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身上最出名的事情应该就是抗战时期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了,建国后长期担任农垦部部长, *** 之后曾经担任 *** *** 、中央党校校长、 *** 副 *** 和国家副 *** 。

王尔琢,中国工农红军优秀指挥员,曾经参加领导湘南 *** ,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参加过北伐战争,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最后是被叛徒袁崇全开枪射击,年仅25岁。

王耀武,中国 *** 高级将领,我国抗日名将,黄埔三期毕业生,参加过 *** 陈炯明、北伐战争、中原大战,在抗战中参加过兰封会战,重创日军,参与过 *** 次长沙会战,上高会战,万家岭战役,伤毙日军4000多人,常德会战和雪峰山战役等等,在济南战役中被粟裕指挥的华野俘虏。

2、科学家:王淦昌,他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是我国 *** 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王选:他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两院院士,是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被誉为“汉字激光照排 *** 之父”,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

王大珩:被誉为“中国光学之父”,也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研制出 *** 台红宝石激光器和首台航天相机,主持研制出我国 *** 台大型光测设备。

3、工人代表:王进喜,“铁人”王进喜的大名应该是家喻户晓,用自己身体制伏井喷值得我们尊敬,2009年9月10日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当然肯定还有其他的王姓名人存在,比如像王菲、王宝强、王力宏这类的影视明星或者歌手之类的也就不列举了,而在历史上也肯定还有大量的历史名人,这里只是列举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而已。

河北算命的-王姓历史上有多少名人

刘备刘邦刘禅刘秀刘彻?

刘邦在中国历史的影响力太大了,他所创建的汉帝国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共同标识,以至于刘家子孙一直试图恢复汉家天下,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也不惜编造身世,把自己并入刘家子孙的谱系中。

我们先回答题干,再对这个问题展开,让您看一 *** 历史上到底出现了多少个“汉帝国”,又有多少个真的,多少个假冒伪劣的,估计我这份资料还是比较全面的,值得您收藏。

刘彻即汉武帝,是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刘邦与薄姬生第四子刘恒,封代王。周勃、陈平诛灭吕氏后,刘恒被拥立为帝,即汉文帝。汉文帝生汉景帝刘启,刘彻是汉景帝的第十子,生母王娡。

刘秀即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是汉景帝的六世孙,高祖刘邦的八世孙。汉景帝有14个儿子,其中第六子刘发被封为长沙王。刘发生16子,其中第13子刘买封舂陵侯,刘买就是刘秀的高祖。

刘备即蜀汉开国皇帝汉昭烈帝,是汉景帝的十七世孙,高祖刘邦的十九世孙。汉景帝的第九子刘胜,封中山王,生母贾夫人,就是上厕所差点被野猪拱了的那位美女。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有人替他考证出了世系,见截图。

刘禅即蜀汉末帝,亦称蜀汉后主,是汉景帝的十八世孙,高祖刘邦的二十世孙。刘禅是刘备的长子。蜀汉灭亡后,被俘虏到西晋,“乐不思蜀”地度过了人生的余光。

01.西汉帝国

概况: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历时210年14帝(含3位废帝),开国皇帝是太祖高皇帝刘邦。

性质:正朔王朝

强调一下,所谓的西汉、东汉、蜀汉等等,都是后人的称谓,他们一概称“汉”,我们只是为了加以区分,给他们加了个“冠词”。

另外西汉末帝是汉平帝,刘婴只是皇太子,始终没有称帝。

02.玄汉帝国

概况:从23年到25年,历时2年1帝,开国皇帝是刘玄

性质:帝国不被历史承认;皇帝出身谱系清晰

公元8年,王莽代汉,建立新朝;公元22年,刘秀追随大哥刘縯起兵反莽,并与绿林军合兵,第二年,新绿林军推举皇帝,建立政权,刘玄出人意料地战胜了刘縯,当上玄汉政权的皇帝。玄汉政权年号叫“更始”,所以亦称更始政权。

刘玄与刘秀都是舂陵侯刘买的玄孙,二人是族兄弟。玄汉政权建立后,刘縯被刘玄杀害,刘秀委曲求全,以恭顺的态度侍奉刘玄,逃过了杀戮。

玄汉帝国仅仅维持了两年时间,就被赤眉军打败,刘玄本人被赤眉军以弓弦勒死。

03.赵汉帝国

概况:从23年到24年,历时半年1帝,开国皇帝是“刘子舆”(王郎)

性质:帝国不被承认;皇帝谱系不清,疑似假冒皇族身份

这个赵汉政权因为成立于邯郸,皇帝王郎其实是个江湖算命先生,他自称是汉成帝流落民间的遗孤“刘子舆”。本人曾经撰文分析,所谓刘子舆应该就是个冒牌货,至少没有确凿证据可以证明他的身世。

这位王郎利用玄汉政权成立刚不久的混乱,和河北豪族急于拥立本地区势力的心情,以编造的身世获得各大豪族的支持,当上了皇帝。

那时候刘秀正以巡抚大使的身份,代表玄汉政权招降河北,结果遭到了王郎的通缉,几次死里逃生。后来刘秀得到部分河北势力的支持,消灭了赵汉政权,杀了王郎,为自己建立东汉政权奠定了基础。

04.东汉帝国

概况:从25年到220年,历时196年14帝(含2位废帝),开国皇帝是世祖光武帝刘秀。

性质:正朔王朝

当玄汉政权遭遇赤眉军兵临长安威胁的时候,羽翼丰满的刘秀背叛了刘玄,他在河北鄗县登基称帝,建立了自己的汉帝国。

05.建世汉帝国

概况:从25年到27年,历时2年1帝,开国皇帝是刘盆子

性质:帝国不被历史承认;皇帝谱系清晰

建世政权是赤眉军建立的“汉”政权,因年号叫“建世”,所以史称“建世政权”。

建世政权的皇帝叫刘盆子,当时只是个15岁的少年郎。赤眉军为了对抗刘玄,决定成立自己的汉政权,他们通过抓阄的方式,不顾刘盆子又哭又闹,强行将他推上了皇位。

刘盆子是刘邦的第十世孙,城阳王刘章的八世孙,按辈分他是刘秀的孙子辈。由于刘盆子一直是傀儡皇帝,所以建世政权被消灭后,刘秀对刘盆子很优待,以官俸养了他一辈子。

06.卢芳“伪汉”帝国

概况:从25年到40年,历时16年1帝,开国皇帝是“刘文伯”(卢芳)

性质:帝国不被承认;皇帝谱系不明确,疑似假冒伪劣

东汉帝国建立后不久,安定郡官员卢芳,自称是汉武帝的曾孙,本名刘文伯,在匈奴和北方各郡豪强的支持下,建立了所谓的汉政权。

这位刘文伯编造的身份漏洞百出,他说自己的曾祖母是匈奴人,匈奴浑邪王的姐姐,嫁给汉武帝并当了皇后,生下三个儿子。长子被立为太子,后死于巫蛊之祸,次子刘次卿后来被霍光立为皇帝。

他刘文伯则是第三子刘回卿的孙子,一直居住在安定郡。匈奴单于一直想趁中原混乱染指汉地,所以立刻出兵,强迫五原郡豪强接纳卢芳称帝。

当时刘秀忙于统一中原,顾不上卢芳,直到建武十六年才腾出手收拾他。卢芳毫无才能可言,仰仗匈奴支持才过了把皇帝瘾,当刘秀大兵压境时,卢芳只得选择了投降。后来他再次反叛,失败后逃往匈奴,死在了大草原上。

07.蜀汉帝国

概况:从221年到263年,历时43年2帝,开国皇帝是汉昭烈帝刘备

性质:正朔王朝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其实都算不上正朔王朝,可基于传统史观挺汉的立场,一般情况下是承认蜀汉政权的。刘备的身世长期遭受质疑,不过从史料记载看,他是中山靖王之后大体上是可信的。

河北算命的-王姓历史上有多少名人

08.刘宋帝国

概况:从420年到479年,历时60年9帝,开国皇帝是宋武帝刘裕

性质:正朔王朝

南北朝的刘宋政权最特别,它是刘氏建立的王朝,却没有采用“汉”作为国号,而是用了“宋”。刘裕为何不随大流,沿用“汉”的称谓呢?因为他不是刘邦的后人,而是刘邦的弟弟刘交的后人。

刘交是刘邦的四弟,被封为楚王。刘交的后人可谓群星璀璨,比如西汉时期的大学者刘向、刘歆。刘裕是刘交的二十一世孙,按辈分比刘备低两辈。

刘宋王朝皇族内部的仇杀不断,他们还创造了中原王朝唯一确认的弑父夺位案例(刘裕的孙子刘劭,杀掉父亲宋文帝刘义隆夺位成功)。刘宋60年四代人,却换了九位皇帝,足见骨肉相残的烈度之深。

另外废帝刘子业还传出了与亲姐姐山阴公主、姑姑新蔡公主乱L的丑闻,孝武帝刘骏(刘子业之父)又被爆出与生母路惠男关系不清。总之刘宋是个让人侧目的王朝,与北面的北齐,堪称并列的“禽兽王朝”,最后被权臣萧道成取代。

09.汉赵帝国

概况:从304年到329年,历时26年4帝,开国皇帝是汉光文帝刘渊

性质:帝国不被历史承认;皇帝谱系不清

汉赵也叫前赵,它本该叫“赵汉”或者“前汉”,可惜都被占用了(西汉亦称前汉),唉,都怪汉帝国太多,碰车了。

河北算命的-王姓历史上有多少名人

刘渊其实是匈奴人,不过那时候的匈奴帝国已经亡了,匈奴人汉化严重,大多取了汉姓。刘渊自称是汉室后裔,真假难以考证。

刘渊本人说,他是和亲公主的后人,按这个说法,汉朝和亲公主从来都是假的,根本没有刘氏血统,即便有,其父系也是匈奴基因。

不过也有一种说法是,刘秀的次子刘辅,其后代有一支逃往匈奴,刘渊很可能是这一支的后人,可这与刘渊本人的叙述不符。所以,这是个地道的假汉帝国。

西晋八王之乱后,刘渊乘势崛起,攻占长安,灭了西晋,建立了汉帝国。赵汉末帝刘曜被羯族人石勒打败,并被杀害,前赵灭亡,石勒建立后赵政权。

10.后汉帝国

概况:从947年到950年,历时4年2帝,开国皇帝是高祖刘知远

性质:帝国正朔王朝;皇帝谱系不清

刘知远是沙陀人,五代时期的军阀,取代后晋建立了汉政权。建国后第二年,刘知远就病逝了,其子刘承祐继位,即汉隐帝。

刘承祐登基后,猜忌郭威等武将,并杀害了郭威全家,郭威被逼黄袍加身,灭了后汉,建立后周。

11.北汉帝国

概况:从951年到979年,历时29年4帝,开国皇帝是世祖刘崇

性质:帝国不被承认;皇帝谱系不清

后汉灭亡后,刘知远的弟弟刘崇在太原称帝,延续后汉帝国,史称“北汉”。

北汉靠契丹人支持,在偏远的太原与后周、北宋对峙二十多年,相当顽强,杨继业当年就服务于北汉,他自幼被刘崇当孙子养,改名刘继业。

一直到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在经历了火攻、水淹等数月惨烈的战斗后,末帝刘继元开城投降,北汉灭亡。

12.南汉政权

概况:从917年到971年,历时55年4帝,开国皇帝是天皇大帝刘䶮

性质:帝国不被承认;皇帝谱系不清

南汉是个幸运儿,由于它地处偏远的岭南,中原战火一时烧不到那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所以让南汉皇室舒舒服服存在了半个多世纪。

刘䶮自称是彭城刘氏,即高祖刘邦之后,可史学界表示质疑,一般认为他是河南上蔡移民,也有说他们是 *** 人。

南汉皇室的变态程度,远比前面提到的刘宋、北齐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更大的爱好就是 *** 骨肉兄弟,甚至看到 *** 就流口水。中宗刘晟将他的十几个兄弟,全部杀光,曾经创下一天杀八个弟弟的记录。

南汉还有一个奇葩,喜欢用宫女和 *** 做官,不相信读书人。结果搞得读书人不得不先把自己宫了,才能获得做官资格。

北宋开宝四年,潘美奉太祖之命讨伐南汉,末帝刘鋹将财宝美女装满船准备下海出逃,结果跑到海边一看,宦官们提前把十几条船都开走了,扔下他孤零零地留给宋军。于是刘鋹只好投降,南汉灭亡。

除了以上12个汉帝国,其实还有数个存在时间极短的汉帝国,实在没嚼头,不提了。总之,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个王朝有“汉帝国”那么吃香,这大概跟刘邦的大汉,是中国历史上 *** 个“百年老字号”有关吧。

对于当代易学界大师的实际评价是什么?

易学只是我们祖先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极其简单朴素的哲学思想。今非昔比,当今社会文学科学的发展与古代已不可同日而语,今人对世界的认知与古人更是有了天壤之别。作为现代人的所谓“易学大师”,把易学研究作为对历史的研究未尝不可,但是如果把它当成对现实的认知与改造,那真是令人大跌眼镜了。

中国历史上哪些事情的发生?

熟悉近代史的朋友都知道戴笠死于空难,并且这次空难充满了蹊跷和巧合之处,比如摔死在南京附近的“岱山”,瓢泼大雨更是影射戴笠的字“雨农”,有人甚至怀疑北平站站长马汉三动了手脚等等,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戴笠是死于蒋军内部的腐败。惩治军中贪腐也是军统的业务之一,而戴笠到死也不曾知道,他所伸不进手的空军内部出现大肆腐败,最终要了他卿卿性命。

谍战大剧《北平无战事》隐晦地点出了这一层,在剧情的开篇,就是曾可达在抓捕方孟敖的同时,还命令他引导一架运输机在大雨中着陆,因为飞机驾驶员涉嫌 *** 牟利,结果驾驶员落地后刚刚被宪兵扣押,就被塔台上的同伙一顿M3扫射给干掉了,这是典型的 *** 灭口。包括后来在特种刑事法庭上受审的空军作战处中将军官侯俊堂,都是空军腐败事件的代表。

1946年3月17日上午10时,戴笠乘座空军总司令部所属的222号运输机从青岛飞南京,机上共有11人,其中戴笠及随员7人,机组成员4人。这架专机是当时比较先进的C-47运输机,质量那是没得说的,正副驾驶员分别是张远仁和冯俊忠。从理论上说,在一般气候条件下这俩人的飞行技术也是没有问题的,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冯俊忠早年毕业于广东航校,飞行经验十分丰富。

但是问题在于,这俩人都是早期的日式飞行训练中培养出来的飞行员(陈济棠的空军建设得到过日本的帮助,后来集体叛逃南京),秉承的是凭借经验来飞行的理念,而不是依靠先进仪表,日本人的飞机仪表性能和完善程度也远不如美制军机。所以张、冯两人缺乏科学头脑和先进技术的训练,尤其利用无线电的能力很差,平时喜好凭着听觉、感觉和和利用罗盘的定向飞行。

其中要命的是,正驾驶张远仁只是学过一些些初步的穿云下降理论,而毫无任何实践经验,老式飞行员冯俊忠则不善于使用电容波和无线电航行设备,因此一遇到恶劣的气候,这个组合严重缺乏应变能力。而更要命的是,这架专机的正驾驶本来不是张远仁,他是因为有私心主动“换班”上来的,不仅是复杂气象下的飞行技术一般,跟冯俊忠的配合也大成问题。

那么张远仁是怎么换班成功的呢?原来,当时的蒋系空军驾驶员们,都喜欢利用便利条件捎带 *** 紧俏物资或者是美元黄金,因为各地的价格是不一样的,当时上海的美元黄金投机生意非常火热也大有赚头,而张远仁听说有飞沪的任务,就准备带上一些黄金美元去捞一把,于是主动找到航委会直辖航空队第1空运大队第103中队的中队长,请求临时派任务去上海。

这名中队长跟张远仁是住一个家属院的,平常关系不错,可是他也知道张远仁的飞行技术一般,尤其是执行给军统局 *** 局长这样大人物的专机任务,确实不太合适,所以一时有些犹豫。张怀仁花言巧语劝道:“主要替队长赚钱,请队长也出些本钱,一定能赚回大钱。”于是这个中队长动了心野入了股,两人在专机起飞前翌晨赶到机场,中队长命令将原飞行员换下而以张远仁代之。

第222号专机原拟从青岛直飞上海,因为戴笠急着要见情人胡蝶,据称是那位影后要过生日云云,然后戴笠必须按老蒋的命令再赶回重庆,参加军统改制和整顿的“八人小组”会议,并没有经停南京的计划。然而专机起飞前,塔台就接到了上海方面天气状况不佳的通报,于是戴笠才临时决定飞往南京。这架专机于3月17日下午1时飞抵南京上空,不料南京上空也是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很难实施降落。

南京明故宫机场打开导航台,用无线电引导222号专机进行穿云下降,如果实在不行再备降上海或济南,不过联系后知道上海、济南天气仍无好转,如此第222号专只好在南京再作穿云下降。在今天航空技术发达的情况下,这不算什么事,可那是上个世纪的40年代,穿云下降是个挺危险挺考验技术的活,《北平无战事》特别有引导降落那么一段,以显示方孟敖飞行水平的高超。

然而实际情况是,张远仁穿云技术太差,而冯俊忠又不善使用设备,所以第222号运输机在云雾中终于失去方向,与地面的通讯联系也非常困难,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雷雨层中,三次下降都越过机场而无法着陆,最后一次下降时干脆偏飞至江宁县。下午1时零6分,第222号专机的电讯联络突然中断,地面塔台多次呼叫也听不见回音。两天以后,神秘失踪的戴笠专机残骸终于在南京岱山被发现。

多年以后,那位被临时顶替下来却因祸得福的飞行员曾经分析,张远仁和冯俊忠机组在恶劣气候下缺乏应变能力,是这是这次空难的必然因素 而那位空运中队长本应对此有所预料,但他为牟取私利心怀侥幸,违反飞行纪律,,滥用权力取消原飞行方案,实乃乃事故主因。所以第222号专机失事,,实为蒋系空军史上之重大丑闻,当时不可能披露真相,因为天灾之外还有人祸。

这是有佐证的,时任蒋系空军第九大队副大队长的衣复恩,曾经担任“美龄号”专机驾驶员,当他得知戴笠乘坐的飞机从青岛飞来南京,但是在预定时间并未降落、且其他机场也没有转降消息时, *** 时间打 *** 给第1空运大队,询问执行戴笠专机任务的飞行员是谁?当听到“张远仁、冯俊忠”的名字后,衣复恩的心立即凉了半截,瘫坐在椅子上,嘴里蹦出了一句:完了,戴局长恐怕是凶多吉少!因为他非常了解这个飞行组合的水平和能力。

军统人事处长龚仙坊少将等人与戴笠一同摔死,而总务处长沈醉则组织人手沿途搜寻,终于在3月18日的夜里寻到了飞机残骸,自然无人生还。蒋军腐败倒也不是什么稀奇事,然而在执行如此重大飞行任务,比如是运送令人谈虎色变的特务头子戴笠时,蒋系空军官员还敢如此偷梁换柱以为牟私,实在有点匪夷所思了,这不是找死的节奏么?

唯一的解释,是蒋系空军始终由宋美龄插手负责,实在不把其他军政部门放在眼里,所以才敢如此胆大妄为吧。

为什么说水浒传中卢俊义武功 *** 却人生失败?

谢邀!

卢俊义,外号“玉麒麟”祖居北京大名府,家大业大,偕称富豪。论武功,说天下 *** 也不夸张。他使枪使棒,闻名遐迩。然而他的结局却很惨, *** 在皇上御赐的酒里放了水银,他喝后背痛,在泗洲淮河乘船时失足落水而亡。

卢俊义的人生确实是失败的,究其原因,并不是他自身所愿,更多的是情非得已。

他被宋江诓上梁山。宋江一心想招安,想找一个在朝廷可信度高的人铺路,于是看中了卢俊义。宋江仰慕卢俊义出身豪门,江湖名声远扬,且武艺高强。请他上梁山,必能壮大梁山声势。

于是,军师吴用与李逵假装算命先生与哑道童施计混入卢府,并为其算命。吴用在卢俊义府上用计,使卢俊义写下了一首藏头反诗:

卢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

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为了避祸,卢俊义带着管家李固等前往泰安州经商,前往梁山途中遭遇埋伏,在与梁山英雄的大战中,卢俊义寡不敌众,打了败仗。乘船逃走时,被浪里白条张顺活捉,上了梁山。

卢俊义不愿落草为冠,宋江放他回家。卢俊义回到家里时,不料家庭发生了重大变故。他的妻子贾氏与管家李固已经做了夫妻,见他回来,李固去到大名府梁中书那里,诬陷卢俊义勾结梁山叛匪,要来攻打大名府。

浑中书将卢俊义抓进监牢,用酷刑逼迫卢俊义招供,并打入死牢。李固又买通狱卒蔡福,蔡庆在狱中 *** 卢俊义。两蔡敬重卢俊义是一条好汉,因而迟迟没有下手。此期间,柴进也用重金打通关节,卢俊义得以刺配沧州。

李固再次买通董超,薛霸,刺配路上 *** 卢俊义,幸好燕青放冷箭 *** 董超薛霸。卢俊义又因 *** 公差,被判死刑。宋江得此消息后,率领梁山军马,打到大名府,救出卢俊义。卢俊义这才 *** 落草,在梁山坐了第二把交椅。

梁山被朝廷招安后,卢俊义先后参与了征辽,征田虎,征王庆,征方腊的战争,展示了强大的能力,被朝廷封为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最后死于 *** 之手。

时势造英雄,卢俊义人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朝廷腐败, *** 嫉贤妒能。

(图片来源 *** ,致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