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渣算命-为什么普洱茶一饼是357克
茶叶渣算命,为什么普洱茶一饼是357克?
哈哈,俺对这个问题有点研究,标准答案网上是找不到嘀。云南七子饼又称侨销圆茶,过去专销南洋供华侨饮用,南洋计数习惯是“打”作单位,现在买蛋挞和茶点还是论打卖,一打十二筒便于商店盘点计数,和现在出口商品使用欧码美码一个道理。“七”这个数字南洋华侨认为代表着多子多福,知道《七子之歌》吧,逢年过节和新人结婚喜欢用普洱茶送礼,一筒七子图个吉利,生活习俗决定。当年郭晶晶结婚,婚宴上给客人的回礼就是普洱茶。过去运输茶靠马帮,茶马古道上的粮草补给,全靠路边车马店解决,过了这村就没这店啦,马负净重120斤的茶行走一天的路程设置一个店。为平衡负重120斤茶分两件驮,每件60斤再分12筒,每筒正好5斤,再分成七饼,每饼就是357克,就这么变化来的。清朝雍正帝开始,云南 *** 的普洱茶要进贡,每年完成贡茶66666斤后(花两仟两银子),民间才能采摘贩卖,皇上喝的是最 *** 的芽尖,越嫩越好,属于绿茶,按中原茶文化的标准来评定好坏,不发酵陈化!有很多砖家说普洱茶是在马帮进贡运输的路上淋雨,发酵后发现味道更好,这简直是放屁!芽头一淋雨就废了,有多少个脑袋够皇上砍?普洱茶以前外销,云南本地人很少喝,2005年马帮进京活动前,很多云南人都不知道普洱茶。其实,马帮进京也是瞎扯,过去,京城铸钱局所用的原料铜有很多都是产自云南的滇铜,在云贵是马帮运输,然后转水路去四川顺长江而下,从京杭大运河运到北京。有水陆这种便宜方便的交通方式,每年成千上万吨的铜都能从云南运到北京,人们不可能傻到用马驮着茶去京城的,只有现在人能想得出,扯远啦!中间等级的料做成饼,外销港澳和南洋,属于岭南和南洋华侨文化,云南大叶种比较原始,陈化后才好喝,陈皮六堡茶六安茶也类似,效果就是排湿。最粗等级的茶叶做成蘑菇头销边疆, *** 内蒙边区人吃不上青菜,要用茶补充V生素,以解吃牛羊肉的燥气,茶是生活必须品,不象内地人那样喝茶是品香气,奶茶属于蒙藏文化。云南茶叶是个入乡随俗的商品,以迎合当地顾客的消费需要。现在大家讲的普洱茶,主要从七子饼演变过来。晒青毛茶越陈越香,这种香是暗香,老火靓汤一样的滑,厚,爽。。。不同文化生活环境里的人,有时很难沟通,就象看他们喝炒成天价的名山新茶的表情,我看不懂。茶神陆羽在《茶经》中都没有普洱茶的记录,陆羽那会普洱茶茶马易市边销茶,中原人不喝普洱,到清朝成贡茶后才被内地人接受,而且还是按绿茶的标准。清朝未,因贡茶中断,最细的那些高价芽头要找销路,卖去了四川,下关风沱江水,型状也由进贡姑娘茶的网球状改成窝头状,北方干燥实心可以,四川湿,怕发霉。北方砖沱大点好卖,南方特别是广东,砖沱是越小越好卖,为何?潮湿怕霉变。以前讲,沱茶用料最细,饼中等,砖茶最粗就是这个道理。现在同一个牌子的砖饼沱可能只是型状不同,用料差别不大啦,所以分批次。茶厂在收购普通的台地茶,套用绿茶标准,分五等十级等,古树茶就不一样了,一般都是一芽三四叶。追根求源就简单明了,靠常识来判断,就不会被砖家忽悠。
河南娶女客的十大讲究?
1、过文定———男家会请算命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年庚八字推算双方是否互相配合
2、过大礼———一般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进行,男女双方家长洽商妥了婚事的一切条件,男家会依照议定的条件送聘礼(俗称定礼或茶礼)到女家,当日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她们必须是全福之人,即是既有丈夫、儿女,而公婆、父母皆在)会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大批礼品到女方家中。通常过礼应用的有礼饼、礼金、礼品等,数量均用偶数,即取成双成对之意。
3、择日———男家请算命先生择定良辰吉日,找个迎娶的好日子,以求婚事顺利,二人和顺。
4、搬嫁妆———在嫁妆中,除了名贵的珠宝金饰外,还有许多象征好兆头的东西。以痰盂作子孙桶,希望女儿开枝散叶,儿孙满堂。以红尺作子孙尺,有良田万顷之意;花瓶代表花开富贵;铜盘及鞋则寓意同偕到老;银 *** 带有腰缠万顷之意;剪刀有指蝴蝶双飞;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祝福新人恩爱缠绵;片糖则比喻甜蜜幸福;龙凤碗筷作衣食碗,有丰衣足食之意(碗内放置一封利市,可取代嫁妆的72套衣服)。
5、安床———婚礼前数天的吉日,由好命婆将新床在有利于新人的吉位安床,然后铺上龙凤被,并撒上红绿豆、莲子、红枣、桂圆、核桃等喜果。安床后新人便不可睡新床,孕妇、带孝者及有月事之女性更不可入内。此外,安床后,要让小孩跳床,并吃喜果,古称[压床],有开枝散叶之意。
6、上头———上头仪式于大婚前一晚或正日举行,上头象征一对新人正式步入成人阶段,要组织新家庭,肩负起开枝散叶的使命。须择好时辰,男方要比女方早半个小时,男女双方需先沐浴,并由「全福」之人(俗称好命佬/好命婆,为男女方家族中的长辈,需父母、子女健在,夫妻和睦者)以柚菜浇水洗身(柚叶据说可涤除污秽)。之后换上全新的内衣裤及睡衣,靠一个可以看见月亮的窗口而坐,由「好命佬」或「好命婆」替其梳头。新 *** 头发会梳成发髻,以示她嫁作人妇后踏入成人阶段。 边梳头的同时,「好命佬」或「好命婆」要边说出押韵的吉祥语句,如“一梳梳到尾, 二梳白发齐眉, 三梳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语意是祝颂新人能同偕白首,婚姻美满。最后,「好命佬」或[好命婆]需把扁柏及红头绳系在新郎或新娘头上,这样才算完成上头仪式。 由于上头是父母为儿女祝福的一种仪式,所以较为重视。
7、入门———到达男家后,新娘由大妗搀扶下踏入男方家门。在大门坎外会预先放一个燃木炭的火盆(铜盆或铁盆均可),新娘需从火盆中跨过,这叫「过火盆」,取其发旺、赶邪之意。接下来是拜堂仪式,分为三个步骤, *** 是拜天地,第二是拜祖先,第三是参拜家翁家姑。拜过天地及向祖先神位行跪拜礼后,一对新人便会向新郎父母叩拜,新娘并向家翁、家姑奉上香茶,之后再按家中各人辈份和长幼逐一向长辈敬茶,至于跪下与否,则视乎敬、受双方的喜好。跪拜父母后,新人会互相对拜,大妗姐不断说些吉祥话,在互租对拜后,拜堂才告礼成。新人敬茶用的香茶内,通常都放上两枚红枣和莲子,寓意早生贵子的吉兆。新家翁、家姑及长辈喝了新娘这杯茶后,会送上金手镯、玉器等首饰作为新媳妇的见面礼,又会在盛托香茶的盘上(俗称「槟榔盒」)放上一封利是,作为大妗姐的赏钱。
8、出门———新娘需由伴娘或大姅姐掺扶并打红伞,寓意开枝散叶,其它姊妹也须边走边撒米及红、绿豆、金纸碎,俗称「喂金鸡」,据说可防止金鸡啄新娘。上花车前,新娘要向送行的亲友鞠躬,以表谢意。一定要注意的是陪伴新娘过门到男家的除大妗姐外,必须是未婚女性,
9、三朝回门`———现在大多数新人为省时间,都选择即日回门,即新人在男家拜过天地及奉茶给翁姑后,便即时进行回门仪式,之后再返男家或直接到酒楼,新人亦可于第二天回门,但切不可超过第三天,这代表男家不满意新娘,不批准新娘回娘家。现在回门大部分礼品都由利是代替,但乳猪例外。
回门礼品:1、(由男家送到女家):
金猪一只、西饼两盒、酒两瓶、生鸡一对、猪肚及猪肉各两斤、水果两篮(代表生生猛猛)、有头生菜(风生水起)、葱(松松动动)、伊面两盒(代表恩爱缠绵)、有头尾甘蔗两根
婚嫁禁忌
新人依照传统婚俗举办婚礼,其实有一些禁忌是要注意的:
1、 结婚之日,新娘出门时,嫂嫂不能相送,因为[嫂]与扫星同音,不吉利。 新娘出门的衣服忌有口袋,以免带走娘家的财运。
2、 婚礼未举办完毕,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而新娘更不可躺下,以免一年到头都病在床上。
3、 新娘结婚当天必须穿新鞋,寓意将旧物丢掉。
4、 新娘出门时,必须要佩戴耳环,以示听话,没有穿耳的可佩戴夹耳环。
5、 新人的长辈如有已去世的人,在敬茶的时候,应在他(她)应坐的位置上放上新人敬的茶,敬完茶后顺便移一下凳子,再让下一位就座。
过大礼
订亲最隆重之仪式,约在婚礼十五至二十天前进进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时至今日,由于这种传统婚嫁礼仪繁琐需时,甚少会采用 *** 「三书六礼」仪式,多化繁为简,最广为重视的便是过大礼这一环:男家 (过大礼) 女家 (回礼)
过大礼的物品包括 :
(一) 礼饼:龙凤礼饼两盒。礼饼可分四式、六式及八式,全取双数。
(二) 椰子:父母健在用两对,否则宜用一对。
(三) 茶叶、芝麻:皆因茶树不能移植,种植之时须用种子,故赠以茶叶为礼物,即祝愿种植不移之子。亦有暗喻一经缔结婚约,女子便要守信不渝,绝无反悔,亦即所谓油麻茶礼。
(四) 槟榔两对。
(五) 三牲:鸡或鹅两对,两雌两雄(如父母不健在,只需一对)。猪肉起双飞,即若干斤一片开二而底部相连。 鱼一对,通常为大鱼。(现多以三牲金[利市]代替)
(六) 海味:通常为四式海味,高级的可选用鲍鱼、海参、鱼翅、鱼肚、瑶柱;较经济的可选用鱿鱼、虾米、冬菇、蚝豉。丰俭由人,(可用利市代替)。
(七) 帖盒:礼金盒内当然要有礼金,其余还要放入莲子、百合、红豆、绿豆、合桃、花生、桂圆干、荔枝干八京果、扁柏、利是等。其中利是两对,上写:「五代同堂,百子千孙」。
(八) 其它:烟、酒、水果,悉随尊便。龙凤烛两对,千万不要遗漏,以及对联两副。(对联最迟出嫁前一晚贴于大门前,千万不要将左右两边错误对调。)
当女家收到男家聘礼后也要将其中属于男家福分的物品回礼。回礼包括 :
(一) 男家聘礼的一半或若干,但必须成双。
(二) 茶叶、芝麻、水果。
(三) 莲藕、芋头、石榴各一对。(莲藕选择有枝有芽为 *** )
(四) 贺帷巾(即双喜毛巾)。
(五) 送给女婿的西装或衣料,皮带、银包(内置利是)、鞋一对及袜两对。
(因服装尺寸因人而异,为免有所偏差,故建议用利是代替。)
(六) 槟榔一对。
(七) 大茶礼:包括金钱、煎堆、龙利、大发松糕等。
小贴士: 可一切从简,以利是代替,写上「过大礼大利是」。如代替猪肉的「猪肉金」、代替衣料的「衣料金」。但一些重要的礼品,应尽量亲自携来,包括:龙凤饼一对、唐饼数个(约八个)、龙凤烛一对、对联一幅及生果等
聘礼中物品寓意吉祥,数量则必须成双,忌用单数。
女家收到男家聘礼不是全部收下,其中属于男家福分的物品,则需要回礼
礼品中不可送手帕,因有分手之意。
老一辈留下来的规矩有哪些?
1.人穷莫上亲戚门,人穷莫看娘家门
人穷莫上亲戚门,说的就是当你穷苦的时候,不要经常去走亲戚。
有些亲戚好心,而也有很多亲戚势利眼,当你穷的时候,你上他们家去,他们可能会瞧不起你,对你不待见,有些时候碍于面子可能没表现出来,但是心里也是看不起人,所以没钱的时候不要老跑去亲戚家,更不要总是求他们帮助自己。
因为求人不如求自己,求了别人改日还要还人情,或者给别人添堵,都不是一件好事。
心好的亲戚也不要老上他家去,因为你穷,去了他家他们总会想给你吃一顿好的,或者给你一些东西让你带回家,总的来说就是在接济你。
但是你去的次数多了,也会给人家带来困扰,人家也不欠你的,去你去了他们也不好意思不招待你,也不好意思不给你点东西回家,所以长期以往这种行为就很招人烦。
人穷莫看娘家门,说的就是嫁出去的女人,如果家里比较穷,就不要老是指望娘家和回娘家了,因为会被人说三道四。
总是回娘家,会让两边的人说闲话,说是这边地方不好待,这边人对她不好才会跑回娘家去。
人穷了,回到娘家,父母会心疼女儿,总想给女儿点好的东西带回去,总拿家里的东西也会让家里的其他人感到不满,比如弟媳和嫂子等等,所以不要老是指望娘家,自己过自己的,尽量不要给别人的生活带来困扰!
2.大房门前小破屋,三年一场哭房子是一家人的庇护所,农村对盖房子很讲究,毕竟有时一盖就住一辈子,所以在选址和建盖房子的时候有很多规矩,比如正门朝哪个方位啊,比如在哪里选一个好位置等等。
“大房门前小破屋,三年一场哭”说的就是在自家房子大门前若是有个破烂的小屋,那么就会对这家产生不好的影响,不吉利。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一般来说,大门口都是要宽敞的,因为大门是“进财”的,而在大门口有这么一座小破屋子,不就阻挡了这家的财运了吗?
而且还可能会影响这家人的身体健康,因为人们每天看着这个破烂的小破屋心情也不好,就是民间所谓的“停柩煞”,“柩”就是棺材的意思,这里指这破烂的小屋就像破棺材一样,是煞气所在,影响人的健康,还可能致死,所以“三年一场哭”。
3.“晚不梳头,早不说梦”以前晚上梳头老被奶奶骂,说晚上梳头不吉利,因为丧葬习俗有说法"亡者晚上梳头",说的就是死人才晚上梳头,活人都是在白天梳头。
说的也不是不无道理,因为活人都是早上起来洗脸洗漱梳头,梳妆打扮一番之后出门,晚上到家谁还会想着梳头呢?除非是有事出门头发乱了才会梳一梳。
在以前,有人去世了,家属要给亡者梳洗装殓,先给亡者打扮一番才会装棺材里,所以晚上对着镜子梳头,老人说会看到鬼,吓着自己。
“早不说梦”意思就是早上不要把晚上做的梦说出来,因为梦是人的心底里的反映,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生活状态。
好梦歹梦都不要轻易说给别人听,因为别人可能会猜出你内心的想法。
老人认为好梦不能随便乱说,因为天机不可泄露,一旦说出去了可能就不灵验了。
老人也认为一大早的就说噩梦很晦气,因为噩梦会让人们忧虑,心情低落,一大早的就说噩梦让人觉得很不吉利,怕应验。
4.“宁愿让人停丧,也不愿让人成双”老一辈人认为,房子宁愿借给别人办丧事,也不愿借给别人办喜事,为什么这样说呢?很多人会感到很奇怪,因为在人们的观念里,丧事才是不吉利的,喜事是吉利的。
其实老一辈人有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办丧事才是吉利的,因为去世的人会保佑这座房子里面的人,给他们带来福气。
结婚,看着吉利,可是他们认为别人结婚之后会把自个儿家里的福气也给带走,所以不吉利,而且也是怕男女在自家床上 *** 也不好,所以老一辈人认为,宁愿把房子借给别人停丧用,也不给别人结婚用。
这些规矩都是老一辈人留下来的,其中不乏有些迷信成分,但是老一辈人所说的话有时候也并不是全无道理的,所以还得我们这一代人自己斟酌。
对于这些老规矩你们怎么看?你们那边还有什么规矩吗?
富人爱烧香这句农村俗语?
【 俗语“穷人爱算命,富人爱烧香”,究竟是何缘故?原因令人感慨 】
提起“信仰”这个概念,很多人往往将其与“落后”、“愚昧”等词联系在一起。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人会有这种观感实属正常,不过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所谓的“迷信”和信仰其实是许多民间宗教与民俗的整合,在古人的生活之中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研究它们能帮助我们了解古代人的思想观念与精神生活。
▲古代农民生活场景复原
有句俗语就很形象地反映出古人对于神鬼之说的态度,那就是“穷人爱算命,富人爱烧香”。那么,为何古代的穷人与富人会出现偏好上的差距呢?关于“算命先生”这个职业,大家其实并不陌生,他们不仅是许多古装电视剧的常见角色,在现实生活中也依然存在于某些偏远的地区。至于烧香,更是许多人文景点里不可或缺的元素,我们大多数人都有烧香祈福的经历。其实,无论是算命还是烧香,都包 *** 人对未来的期盼与希望。然而穷人与富人终究有巨大的经济差距,这种物质上的差距导致了他们心理需求截然不同。
▲清末算命先生与穷人
对于穷人而言,他们的收入通常很低,或者根本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社会地位通常也不高。因此,穷人往往非常羡慕富人的身份地位,也非常向往富人的生活。但是以他们的社会关系和地位,显然找不到发家致富的办法。因此,穷人们在极度困惑与走投无路中,只能选择寻求他人的帮助,这时算命先生便成为穷人最现实的求助对象。
▲民国时期的算命先生
由于算命者以给他人“指点迷津”为收入来源,因而他们十分清楚穷人的心态。他们通常会适时地出现在需要帮助的穷人身边,用玄乎的理论、古怪的仪式与充满诱惑力的预言,让穷人们认为他们才是引导自己走向成功的人生导师。因此,他们之中的许多人对算命先生的话深信不疑,而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又确实能够让一部分人更容易获得成功,让算命先生的“预言”得到“应验”。这样的例子一多,就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穷人乐于向他们请教。最为重要的是,算命的费用一般而言不会太高,在穷人的经济承受范围内,因此穷人认为这样的“交易”是非常划算的,付出小,收益大。
▲明代士族夫妇形象
反观富人则完全不同,他们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也往往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同时他们的物质生活已经足够让人羡慕。客观而言,他们的前途已经光明,也不再担心未来的发展,自然不再需要人来给他们指明出路。对富人而言,更为重要的不是奋斗拼搏,而是家庭的和睦与家人的健康与平安。这样一来,通过烧香祈福等方式,就能让他们获得同穷人得到“高人指点”后一样的满足感与幸福感。由于个人已经取得大量成就,富人们往往更相信神与上帝的存在,他们认为是上天的恩赐给了他们美好的生活。
▲香烟袅袅
另一方面,如果去寺庙烧香拜佛祈福,富人们通常会慷慨解囊,贡献出大量财产,因此烧香这种祈福方式本身就具有一定成本,这也是导致大多数穷人不选择烧香祈福的重要原因。需要明确的是,在古代无论是穷人与富人,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僚,对神与自然的崇拜都普遍存在,许多人的家里都有供奉的神像,他们往往会在节日的时候祈求风调雨顺、仕途顺利、家人健康。因此,尽管穷人与富人在祈福的方式与思想上都存在很大差异,但是他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个人与家庭的幸福生活。不过时代在变化,社会也在变化,对于当下的人们而言,命运终究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古诗中经常出现的东篱是什么意思?
自从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吟出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历代文人就把菊端放在了自己心中,将菊种在了东篱之下。菊已不仅仅是陶公的菊,这东篱也不仅仅是陶公的东篱了。菊花满山野,东篱更高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一出便传诵至今,“菊” “东篱” “南山”逐渐和隐逸情结挂上了钩,而菊花更是和孤标傲世的隐者、高士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孤高远俗精神的一种象征。如此,自陶翁始,菊花便得了“花中隐士”的美誉。
在他脍炙人口的诗篇《饮酒(其五)》中,悠远的南山、绕转其间自由飞翔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田园画,东篱下那疏疏落落的几株菊花让隐居的诗人体会到令人陶醉的悠然和恬淡。这份悠然恬淡不仅感染了陶翁,也深深打动了怀揣隐逸之梦的后世文人,被他们反复吟咏化用。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将篱的田园之美推向极致,也在中国文学史上创造了 “菊篱” “东篱”两个文化内涵丰富的词语。“菊篱”形式的出现,标志篱笆与花草的组合形式登上历史的舞台,这种组合搭配不仅提升了篱笆美观,更丰富了其文化内涵,使篱笆不再仅仅是起防卫与分离空间作用的死物,而成了一个洋溢着浓厚文化气息的活物。
魏晋南北朝时期“菊篱”代表着文人雅士们隐居田园、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这一时期战乱频仍,门阀氏族之间倾轧争夺激烈,文人一旦卷入门阀氏族斗争的旋涡,常常惹来杀身之祸。因此部分文人不愿与腐败的政治同流合污,隐居山林,任凭自己一身才华无处施展,满腔热血无处宣泄,制一道篱笆围一方天地,栖身之中,将门阀斗争、争权夺利种种污浊阻挡在篱笆之外,享受恬淡幽静、亲近自然的田园生活。
菊花本就象征不随流俗、洁身自爱的情 *** ,又与起防护作用的篱笆相结合,更表明了文人隐士保持本心,不受外界黑暗干扰的决心。这时的菊篱不再是单起防御作用的围障,而演变为文人士大夫用来彰显其不与世俗合流、默默无闻、保持高尚品格的旗帜 。魏晋以后菊篱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渗透到乡村百姓家,催生出一种以菊篱结合为特点的田园文化。
“鸟雀依茅茨,藩篱带松菊”这句诗出自杜甫《赤谷西崦人家》,全诗为“跻险不自喧,出郊已清目。溪回日气暖,径转山田熟。鸟雀依茅茨,藩篱带松菊。如行武陵暮,欲问桃花宿”。
歌描写的是诗人路过西崦村看到村里鸟雀相鸣,编篱种菊一片祥和的景象,以为误人了陶渊明诗中提到的武陵源,连忙问世外桃源的位置。整首诗中最能表现悠闲自得、宁静祥和田园生活的就是“鸟雀依茅茨,藩篱带松菊”这一句,飞累了的麻雀依次落在屋檐上闭目养神,种在篱笆旁的菊花随风摇曳,西崦村笼罩在一片安谧悠闲的氛围当中,与《桃花源记》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时的菊篱内涵进一步扩展,它不仅代表着文人雅士的高尚品格,更代表着普通百姓对安宁生活的向往,成为田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暂且不论东篱在哪,但陶公的东篱,成了历代文人心中的东篱,东篱成了特指的名词,东篱就是种菊的园地。东篱让菊生长,可菊也成就了东篱。
首先是唐代杨炯在《庭菊赋》中有“凭南轩以长啸,坐东篱而盈把”的诗句。如果说此时的东篱还属于陶公的,那么宋代柳永的《玉蝴蝶·重阳》词“西风吹帽,东篱携酒,共结欢游”中的东篱,已有柳三变之色彩了。词中只见东篱,不见菊花。但重阳之时,怎无金甲?东篱与菊已融为一体。只要东篱在,可闻菊花香。东篱成了柳郎饮酒赏菊的欢游场。
东篱是种菊的地方,它容不得杂植其他。即使是桃之夭夭、李之灼灼都不在其中。李清照的闺怨词《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此时的东篱已不是荆棘横陈,杂草丛生,而是词人“人比黄花瘦”的愁绪寄托所在,东篱成为她情感的栖息之地。
陆游却不然,他将东篱据为了己有。他在《东篱记》中写道:“放翁告归之三年,辟舍东衢地,……插竹为篱,名之曰‘东篱'。”在《读吕舍人诗追次其韵》中写道:“言归镜湖上,日日醉东篱。”并加自注:“东篱,予小圃名。”东篱竟成了宦游之子归乡后开辟的一块田园净土。
再后来文人在诗词中用东篱,就像在自家园子里摘菜,随心所欲。东篱与菊形影不离了。如明朝的冯惟敏有曲词“恰东篱劝插黄花,又南浦催斟绿酒”。清朝郑板桥在《画菊与某官留别》中写道:“进又无能退又难,宦途跼蹐不堪看。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东篱和菊已得了人的灵性。
《红楼梦》中的《问菊》,为海棠诗社林黛玉所作菊花诗的一首,同样深受陶诗影响。用“东篱”指代菊花,以菊喻隐士。很明显、曹雪芹以林黛玉的名义作此诗,是结合了她的性格、命运有所暗示的:在诗中,林黛玉以菊花自比,虽是问菊其实是在问自己:菊花不甘苟兮流俗,以清高亮节自守,却不知将偕谁共隐?花季已过,迟迟不开,盼等的又是什么?暗示诗人自己孤傲高洁的个性和不为世俗所容的命运。在这里,菊花已经成为诗人借以自表品格的象征。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从东晋以来,“东篱”在文人心中扎了一千余年的根,它隔开了世俗的纷争,官场的虚伪。在东篱中,文人墨客精心呵护一种瘦瓣如耻的植物,那就是素雅傲霜的菊。是家园里有气节的花。“东篱”是文人的精神家园,菊是家园里有气节的花。
南山之侧,云霞织锦,草树成荫,日夕入幽谷。东篱之下,一帘清风,几处闲田。生活,是如斯简单,如斯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