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小鬼算命-既然相信鬼神不存在那无神论者敢不敢到乱葬岗去过夜
请小鬼算命,既然相信鬼神不存在那无神论者敢不敢到乱葬岗去过夜?
说实话,关于鬼神是不是真的存在,一直以来争论就很多,有相信世界上有鬼神的,也有很多无神论者。当然按科学上的解释是世上根本没有鬼神,但很多事情有是无法讲清楚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自己很矛盾,本不想相信,但又觉得有点相信的样子,我认为这可能和经历有关,差不多在五岁的时候,我邻居有个漂亮的嫂子因为一次没有及时洗衣服的问题和公公吵架了。
结果她 *** 泪水把衣服洗完后想不通,喝农药去世了,而她也被安葬在我们经常玩耍的晒场边,几个月后,我和小伙伴去那里玩,居然诡异的是我们几个都看到她在那里玩,和以前没区别,不过当时我们并没有害怕。
而我姐拉着我们一直往后退,并小声地告诉我们快点走,不要在这里玩了,退了很远之后,我姐问我们怕不怕,说她被吓到了,明明嫂子已经离开了,为什么会在那里呢?还说我们看到鬼了。
我们才反应过来,而后来读五年级时又遇到了另外一件事,就是同教学楼的一个六年级的女生在课间玩耍时不小心从三楼栏杆上摔倒 *** 场上了,当场去世,那件事之后我们都不敢在学校多逗留。
几个月的一天放学后,有几个六年级的男生在那个 *** 场上踢足球,傍晚准备回家了,到三楼教室里拿了书包,关好门正要下楼时也看到了神奇的一幕,就是在过道看到了那个女孩的背影。
而他们也好奇,想着只有他们几个在那里了,于是就问:“是谁,怎么也还没回家?”只见那个人影慢慢转向面对他们了,他们才看到是那个女孩的样子,脸上还带有血迹,他们并没有及时跑,可能是吓傻了,都呆呆地一直看着。
这时,那女孩瞪着他们,生气地说:“看什么看,小心我吃了你们。”于是他们才反应过来,拖着发抖的腿一边跑,一边大叫着。虽然当时老师和保安都去检查了,没发现什么,但第二天学校里传开了,我们都被吓到了。
也许正是这两段经历让我变得不敢面对一些问题,比如我不敢走我们村里的一段小路(去街上的必经之路),虽然不远,只有几十米,但那里很特别,就是大人们口中的“坟坪”,意思是有很多坟墓,类似于外面的“陵园”。
光有坟墓就算了,可那里环境也很特别,就是有几户人家,小路在房子的背后,从那里过路很少会看到人,但偶尔能听到说话的声音,那里很阴深,被高大的树和竹林包围着,哪怕是白天,太阳很大,也几乎见不到阳光,还能感受到一股凉气。
我记忆中,从那里路过的次数很少,白天去那里是跟着很多人一起,还一直大声说话壮胆才行,记得有一次晚上从那里路过,我吓得不敢走了,那是一次和我爷爷赶集回来,结果天黑了,他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追。
结果他走得太快,我没有跟上,到了那里,我什么也看不见,不敢走了,那时我爷爷也没有打手电筒,完全是凭着记忆和感觉走路,他以为我就在他后面,直到我大声哭了出来,他才返回来抱着我走开。
后来听说我爷爷(在城里干活)有次晚上回来路过那里,遇到了“鬼打墙”,在那里转了一晚上,家人们都以为他在镇上没回来,第二天才知道实情,于是我去街上宁愿绕行也不敢从那里过了。
不过我有个同学不怕,记得高中时,难得见到了一次下雪,我们几个关系还不错的同学约好一起去山上玩雪,结果下山时专门路过“陵园”,这时只见那个同学依靠着一个墓碑喊我们帮他拍照。
我们都问他怕不怕被“别人找上门来”,他说:“我是无神论者,没什么好怕的。”说完,他还对着坟墓说:“我叫**,今天和你们合影了,有什么问题可以找我,没关系的。”
事后,我们还专门探讨了这个问题,同学说:“我不相信世界上有鬼,如果一定要我相信的话,那我就相信有鬼就有神,鬼会害人,神就会帮人。为了证明这个问题,在我死之前会告诉我的儿子,叫他做好心理准备,不要害怕,因为我死之后会给他投梦,专门告诉他到底没有鬼。”
最后是题主问的敢不敢到乱葬岗去过夜?我相信有人敢。现实中也的确会遇到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那就要看怎么理解了,有人会说是鬼,有人觉得那是假象,有些会认为是意识错乱了,当然可能更多的是心理作用,因为有个词语叫“疑神疑鬼”!
你小时候听过哪些鬼故事?
关注
明朝永乐年间,卧龙村有一女子名叫如华,长得貌美如花,人见人爱。村里年轻小伙子都爱她,可她眼光极高,一心想嫁给英俊潇洒的才子,经常祈求老天爷能赐给她一个完美男人。
可惜老天爷没能如她所愿,如华一连寻找五年也没找到合适男人。眼看一个青春靓丽的姑娘慢慢变老,可急坏了她爹,为此没少劝女儿赶紧找人嫁。如华却不以为然,认定凭她一定能嫁高富帅,没想到真让她等到了。
且说这日,卧龙村来个大户人家,搬家队伍足足有百米长,浩浩荡荡搬进村中最豪华的四合院。村民们心想究竟是谁?能有如此大排面?
正当众人在四合院门口议论纷纷时,如华也来凑热闹。随着人越聚越多,如华被推推搡搡到前面,一个没留神被挤出人群。就在她要摔倒时,却被一双大手接住,紧接着那人道:“姑娘你没事吧?”
如华抬眼望去,只见这人一袭白衣,长得一表人才,正如她心中的高富帅一样,于是她激动的直接晕过去。
醒来时,如华发现身处一见卧室,那男子见如华醒了,问道:“你还好么?”如华顿时羞红脸,立马翻身下床,忙说自己已无大碍。男子哈哈一笑道:“昏迷一个时辰,饿了吧?跟我去吃饭。”说完他随意牵起如华的手朝大厅走去。
到那之后,如华发现桌子上摆的竟是些好菜好饭,有得连见都没见过,于是毫不客气的狼吞虎咽起来。等酒足饭饱后,俩人才聊起天来。经攀谈,如华得知男子名叫杜雷,进士出身。只因讨厌官场不正之风,这才选择来卧龙山归隐。如华还得知他没娶妻生子,想找个情投意合的女子结为夫妻。
一听这话如华来了兴致,说道:“我也没嫁,不如我们…”杜雷道:“其实,自打见你 *** 眼,我便觉得似曾相识,我愿意和你结为夫妻。”
如华听完顿时喜出望外,说道:“我现在就去将此事告诉我爹,你明日就来我家提亲。”不等饭吃完,如华就美滋滋往家跑,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杜雷嘴角掀起一抹弧度。
次日清晨,杜雷果然带着聘礼来提亲,如华她爹喜笑颜开,当场同意两人大婚。杜雷见事情已成,建议道:“不如我们三日后就成婚。”如华开心的点头答应。
她本以为遇到的是良配,殊不知竟然是祸患,还差点害自己丧命,究竟发生何事?我们且往下看。
转眼到了大婚当天,两人拜完天地后进入洞房。洞房内俩人将生米煮成熟饭,事后如华躺在杜雷臂弯中甜甜睡去。不知睡了多久,如华做个奇怪的梦,梦中有一只大黑狗正在奋力追她,等追到后就是一顿撕咬。
如华被吓醒,抬头一看,发现杜雷正在看着她,疑惑道:“你看 *** 嘛?”杜雷关心道:“我听见你睡梦中在呼喊,所以起来看看。”如华称自己做噩梦了,杜雷猜测她最近太累,明日早些睡就好了。如华点点头,躺下后却怎么也睡不着。
自那之后就更奇怪了,只要夫妻二人安安静静睡觉,就什么事也没有。行夫妻之事,如华准保做那噩梦。短短一个月,如华就变得愈发消瘦,面色无光,活脱脱像个老太太,找郎中看也没看出所以然。
如华猜测自己可能招惹什么东西了,又怕丈夫害怕,于是决定找个道士先看看。
这日,如华找道士寻求帮助,道士仔细打量她后,面色凝重道:“你最近是否一直做噩梦?”如华连连点头,问他是不是招惹什么脏东西了。
道士摇摇头道:“你并没招惹什么?而是要小心你的枕边人。”说完将一张黄符递给如华,并交代她,晚上若要行夫妻之事,事后将黄符贴在身上,到时候即可真相大白。
当晚,杜雷果然要和如华行夫妻之事,事后,如华偷偷拿出黄符贴在身上。等到半夜,她果然没再做噩梦,反观杜雷却被吓出一身冷汗。他摇醒如华,恶狠狠问她白天去哪了?如华将自己找道士的事说一遍。
话音刚落,只见杜雷突然怒瞪双眼,身型暴涨,瞬间就变成只巨型大黑狗,如华见状吓得当场瘫在地上,喊道:“你就是梦中那黑狗。”黑狗舔舔舌头,刚要扑上去撕咬如华,却被她胸前黄符弹开了。
这时,道士从房上窜下来抽出桃木剑,一剑刺向黑狗肚腹,紧接着甩出符咒,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黑狗便化作团雾气消散不见。
消灭黑狗后,道士解释道:“它是一只狗妖”原来这只狗妖来到卧龙村时已身负重伤,为恢复元气,决定化身富家公子引女子上钩,不料 *** 天来,就将如华迷得神魂颠倒,最终骗她结为夫妻。
成婚后,狗妖就可以吸收如华身上的阴气,而阴气最旺盛的时候,便是二人行夫妻之事时,所以狗妖才会趁这时候不断吸食阴气,进而导致如华做噩梦。得知实情后,如华一阵后怕,随即跪在地上给道士磕头。
自那以后,如华不再想找英俊潇洒的男子,反倒和一个老实巴交的木匠结为夫妻,婚后二人过得也十分幸福。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怕鬼?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专门讲过“怕鬼”一事。
《传习录》“陆澄录”中专有一节讲到怕鬼。
澄问:有夜间怕鬼者,奈何?
先生曰:只有平日不能集义,而心有所慊,故怕。若素行合于神明,何怕之有?
子莘曰,正直之鬼不须怕,恐邪鬼不管人善恶,故未免怕。
先生曰:岂有邪鬼能迷正人乎!只此一怕即是心邪。故有迷之者,非鬼迷也,心自迷耳。如人好色即是色鬼迷,好货即是货鬼迷。”
王阳明,明代大儒,心学大师,三个半圣人之一。
他这段话不大好懂。我按照自己的理解换成通俗演义一下。
陆澄是王阳明的学生,有一天他们坐在一起讨论学门。
陆澄问:老师啊,有人夜晚怕见到鬼,该怎么办呢?这便与这个问题一致了,都是谈到怕鬼的问题。
王阳明回答道:这样的人平常不做善事,内心有愧,所以才会怕鬼。如果平时行事敬畏神灵,又怎么会害怕呢?王阳明不愧是心学大师,一语中的,道出了人们怕鬼的实情,其实就是内心有愧,自己做过亏欠天良的事,所谓“心里有鬼”也,心里有鬼,所以自然就怕遇见鬼了。
他有个学生子莘是个爱刨根问底的人,听老师这么讲,便问道:老师啊,正直的鬼没必要害怕,但 *** 的鬼不管人的善恶,都有可能伤害人,所以不由得人不害怕。
王阳明听着这个不着调的马明衡(子莘)胡言乱语,一时气愤,大声说道:正直的人还怕邪鬼的迷惑吗?之所以会害怕,就表明此人心术不正。并非是鬼迷惑人,而是人心自己迷了。比如,有人好色,就是色迷鬼,有人贪财,就是财迷鬼。
阳明先生果真了得。对子莘的批评何尝不是对天下人的点拨。
咱老百姓有句老话“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我 *** 阳明也听过这句话,还写进了书了。
反过来便是明明没有鬼,反而会怕鬼,就是因为做了亏心事。按王阳明的解释,好色的人,肯定在色上做过见不得人的亏心事,这个我就不演义了,因这事出问题的有不少。在色上亏了心,便怕被爱人知道,于是天天地提防着,没鬼也会自己设计出个色鬼来了。
贪财的人,想尽办法把钱贪,这个就不细说了,说多了审不过去。贪得多了,自然怕有关部门来抓他,夜夜失眠,抱着金玉,枯眼望天,一天天的失眠,一天天的担惊受怕,自然是犹如见了鬼一般。
其实还有一种人,阳明老先生留了情面,没有说出来。那就是不孝之人。这种人更是“怕鬼”。父母在时,不肯孝,动不动恶语相向伤双亲。家有万贯,却舍不得给自己父母端一碗好吃食。不是打来,就是骂,从不把父母敬堂上。到父母撒手一去,却把后事 *** 办大,只为个穷要面子给他人看,却不知,人人心中有杆秤。秤得出公道天良。
这种人,夜里听得风声起,只怕是受苦的爹娘来诘问,虽是世上没有鬼,却是专对不孝父母的忤逆人。
要想不怕鬼,只需记得那句老话:“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小时候听过把你吓尿的奇闻异事有哪些?
奇闻一:表哥的亲身经历,一天晚上,表哥在朋友家离开后,走在回家的路上,时不时听到有人在喊他,可是他翻回头,左望右望,都没看到人,他就没在意,以为幻听了,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当他清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来到一个很久没住人的旧宅门口前[恐惧][恐惧][恐惧]……
奇闻二:夜深人静的夜晚,表哥和他的舅子从网吧打完游戏,骑着摩托车回到半路的时候,尿急了,表哥的舅子跑到路边一个垃圾场边撸起裤子吹着口哨尿尿,表哥坐在摩托车上候着,突然他抬头一看,看到一个穿着白色长发飘飘的女孩子站在他舅子后面,揉揉眼睛想看清楚一点,再睁大眼睛的时候她又不在了,等舅子拉完尿准备开车走的时候,表哥又往那瞟了一下,她又原封不动的站在那里……
奇闻三:表哥跟一位朋友晚上出去抓青蛙🐸,青蛙没抓到,回去的路上突然跳出一个抱着个孩子的看上去三四十岁的妇女来问路,手电筒不够亮,他们看不清妇人的样子,妇女开口低声问:“###,往哪走呀?”表哥给她指了指方向,她说了声“谢谢”便走了,不久,她们便消失在他们眼帘底下,他们回家也沿着那个方向走回家,途中遇到一个去农田施水回来的大伯,他们上前问道:“阿伯,你有没有看到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走过呀?”啊伯疑惑着看着他们:“刚才我一直待在这里,没看到有人经过呀?这大晚上的可能就我跟你们在这片地方待着,哪见有谁,你说的妇人压根没见过。”……他们想了想,刚才那个妇人抱着的孩子怎么像没了呼吸一样,一动不动,瞬间毛骨悚然……
你有什么鬼故事?
公元前529年, *** 晋国的楚国公子子干联合少弟弃疾发动了对郢都的突袭,成功将不可一世的楚灵王赶下王位。
但就在子干入主郢都之后,郢都的深夜里却悄然流传开了一个神秘的鬼故事。这个吊诡的故事吓坏了郢都的国人,甚至最终吓死了自封楚王的子干。究竟是谁炮制了这个鬼故事?它又有何可怕呢?
01
公元前529年,那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就像初夏的暴风骤雨席卷了楚国的郢都,楚灵王的太子被攻入郢都的子干和公子弃疾 *** ,远在乾谿的楚灵王也在不久之后绝望自缢。
只是这一番改天换日,却没能让郢都收获暴风雨后的宁静。
一个吊诡的流言混合着腐烂的青草味在郢都的街市中悄然蔓延开来:
“楚灵王杀回来了!”
每到深夜,这样令人心悸的骇呼就像幽幽的磷火,在郢都此起彼伏的闪烁,搅得公子弃疾心绪不宁。但真正让他担忧的还不是鞭长莫及的王兄楚灵王,而是近在咫尺的盟友子干。
推翻楚灵王的行动进展如此迅速,可能让公子弃疾始料未及,但更让他想不到的是,胜利之后的内斗来得比这还要迅速!
因为攻入郢都的同盟军甚至都来不及确认被推翻的楚灵王是生是死,就已经有人暗中调转枪口,指向了自己的盟友。
《左传》记载:
观从谓子干曰:“不杀弃疾,虽得国,犹受祸也。”子干曰:“余不忍也。”子玉(观从)曰:“人将忍子,吾不忍俟也。”乃行。
——《左传·昭公十三年》
推翻楚灵王的始作俑者——那个 *** 蔡国的楚国庶民观从对自称楚王的子干进言:“眼下夺占郢都,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必须处死公子弃疾。”
想当初,弃疾是在观从的裹挟下 *** 同意与子干合作的,这个楚灵王时代一人之下的实力派人物可远比子干的根基深多了。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不杀弃疾,你子干能坐得稳 *** 底下这把龙椅?
可面对观从的切谏,子干却摆出一副碍难从命的表情:“手足相残,于心何忍吶!”观从愤怒地批评他道:“你有妇人之仁,他弃疾却有蛇蝎之心!”或许在观从看来,此刻已经正位九五的子干只需一纸王命就可以逼弃疾引颈就戮。
但要真是这样,连王兄楚灵王都敢暗算的子干又凭什么对少弟弃疾这么偏爱呢?子干的这份“仁慈”怎么看都透着一股邪乎劲儿。
说句实话,当我翻开《左传》,读到观从与子干的这段对话的时候,脑子里 *** 时间跳出的画面竟然是《三国演义》里的“刘表托孤”:
却说荆州刘表病重,使人请玄德来托孤。玄德引关、张至荆州见刘表。表曰:“我病已入膏肓,不久便死矣,特托孤于贤弟。我子无才,恐不能承父业。我死之后,贤弟可自领荆州。”玄德泣曰:“备当竭力以辅贤侄,安敢有他意乎?”
——《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刘备拒绝了刘表双手奉送的荆州,怕也不是真的高风亮节,重情重义吧?更可能是对刘表的这份慷慨赠送是真是假,心怀狐疑——万一刘表只是要试探他刘备有无不臣之心呢?那笑纳荆州就是召祸速死。
所以,为了自己的安全,刘备就算对荆州垂着三尺长的涎水,也不得不矫情自饰,表一表忠心。更何况,刘表的姻亲蔡瑁一族人在荆州的势力盘根错节。荆州的主人名义上是刘表,实际掌权的却是蔡家。就算刘表真心要搞大派送,蔡家人也不能答应。
说白了,用纯粹的道德动机取代利害考虑去分析一个政治家的决策,那只是小说家一厢情愿的演义,多半靠不住的。对刘备是这样,对子干也不例外。
02
子干为什么不杀弃疾?因为他也在攻入郢都后的夜里,一次又一次地听到那个鬼故事:
“楚灵王又杀回来了!”
虽然在观从向子干进言 *** 弃疾的当时,楚灵王实际上已经在芋尹申亥的家中自缢身亡,但忠心耿耿的申亥为免他的遗体遭到政敌的侮辱,选择了悄悄地将楚灵王埋葬。是以楚灵王去世的原委曲折要迟至多年之后才最终大白于天下。
而在真相未明之前,对楚灵王的恐惧就像魔咒一样,每晚随着湿热的熏风在躁动的郢都街市中弥漫、延烧,惊醒了沉睡的国人,也惊醒了焦灼的子干。
已经失败下野、众叛亲离的楚灵王怎么还能有这么强的威慑力,以致让窃据王宫的子干坐不安席,寝不安枕?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历来不太为人注意的原因:
在公元前530年(也就是子干入郢的前一年) *** 吴国的时候,楚灵王将麾下的 *** 军分为了两支。荡侯、潘子、司马督、嚣尹午和陵尹喜五位大夫奉了楚灵王的命令,率领前锋部队围困吴国的与国徐国。
为了保证这支部队全力以赴攻取徐国,不至于被吴国抄了后路,楚灵王又亲率一军赶赴州来(后又北上乾谿),为五大夫稳固后守。
当子干和弃疾连手破郢之后,随即派观从到乾谿向驻地官兵宣布了这一消息,并威胁他们说“先回郢都投效新君的人将会获得宽宥,迟迟不归者,等待他们的必是严刑峻法!”
这迅速引发了乾谿驻军的溃退,以至于身在徐国的五大夫失去后援,最终在吴军的截击下全军覆没:
楚师还自徐,吴人败诸豫章,获其五帅。
——《左传·昭公十三年传》
这支前锋部队被吴国彻底消灭,连五位主帅都做了吴国的俘虏,可先行溃退的乾谿驻军真的悉数回到郢都投效子干了吗?
没有。
因为就在破郢之后的第二年,《左传》记载:
(公元前528年)夏,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且抚其民。(中略)使屈罢简东国之兵于召陵,亦如之。
——《左传·昭公十四年传》
破郢的第二年,最终上位的楚平王(即公子弃疾)首先将楚灵王的信臣——那个在最后关头抛弃楚灵王,投靠新 *** 的郑国人然丹派往宗丘,清查方城之内的散兵游勇。在他的任务结束之后,平王又派屈罢到方城之外继续清查兵勇的工作。
这说明,在乾谿驻军经方城一路溃退的过程中,有不少人因为担心遭遇 *** ,并没有回郢都报到,而是散落在方城内外潜伏了起来。
站在公元前529年的郢都去看这件事情:楚灵王生死未卜,他指挥的军队又下落不明,这当然会让郢都的国人产生谜一样的恐惧感——谁知道楚灵王会不会、会在什么时候杀回来复仇呢!
假如楚灵王真的率领乾谿驻军杀了回来,在国内素无根基的子干能靠谁来抵挡楚灵王的 *** ?除了少弟弃疾,他别无选择。所以子干不能听观从的话,对弃疾下手,自撤藩篱。
但这个外强中干的自封楚王又不愿意让观从瞧出他的虚弱来,情急之下,只得做了一把“刘备辞荆州”式的道德秀。
03
虽然这把道德秀让弃疾侥幸逃过一死,但观从的话却为弃疾敲响了警钟:
子干这个暌违多年的哥哥不过当他是一副自卫的人肉盾牌,而子干身边的亲信则一个个儿巴望着弄死他弃疾,好叫他们弹冠相庆,高枕无忧。先下手者制人,后下手则受制于人。既然子干这么害怕楚灵王,何不将计就计,用这个“幽灵”吓死他呢?
于是乎,一幕“死人吓死活人”的宫斗剧在郢都上演了:
弃疾遣出自己的部下,在郢都的深夜里四散游走,幽幽呼喊:“楚灵王杀回来了!”郢都的空气被这吊诡的呼声所搅动,恐慌迅速在国人的心中蔓延开来。
正当子干被这突如其来的 *** 动吓得坐立不安的时候,弃疾又派他的心腹——破郢功臣蔓成然装作亡命一般去向子干报警:
“楚灵王杀到了!大司马弃疾已经被倒戈的国人 *** 。灵王复辟在即,国人怒如水火。大事去矣!我等再要苟延残喘,必受无尽之辱!”濒临绝望的子干战战兢兢地捉起佩剑,架在了脖子上。可手就是软吶,颤颤巍巍的,就是抹不下去。
正当这时,又一伙人呼号着闯进了宫来:“大队人马突破宫门,说话就到了!”
喧嚣之中,只听“咔”的一声。众人寻声望去,只见佩剑落地,子干的脖子上喷出殷红的鲜血,溅在冰凉的青石地板上,散着腥臭。人群之中,卸下伪装的弃疾缓缓走了出来。面无表情地擦干子干的鲜血,他摇身一变,成了楚国新君——楚平王。
子 *** 后,楚平王命人从监狱里提出一名死囚,给他穿上楚灵王的衣服, *** 之后抛尸于汉江当中。当尸体在下游被捞上来,楚平王向郢都的国人宣称先君灵王的遗骸已经找到,奉入陵寝了。
于是,夜夜搅扰郢都的“灵王复辟”的谣言渐渐熄灭了。直到多年以后,芋尹申亥向楚平王报告了楚灵王真实的死讯,入土已久的楚灵王终于获得了楚国朝廷隆重的改葬。
直到这时,经历过那场血雨腥风的人们才如梦初醒,原来那所谓“灵王复辟”的鬼故事,只是楚平王自导自演的恐怖 *** 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