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不校时-你有没有后悔错过更佳生育年龄阶段
算命不校时,你有没有后悔错过更佳生育年龄阶段?
正在经历这个阶段,目前也是很不容易才怀上,正处于孕晚期,回想这一路,不后悔是不可能的,错过了更佳生育期,就是要承受很多很多。
备孕阶段种种焦虑、失望、心急,知道怀不上的原因后虽然总算可以对症 *** 了,但那种不知道自己何时才能顺利怀上的心情更是焦虑烦躁。好容易扛过各种打针吃药手术,终于迎来好消息后,却又开始进入一个对胎宝宝更加焦虑担忧的状态里。因为高龄了,身体素质真的比不上那些二十几岁的年轻孕妈,而且对于胎儿发育来说,高龄真的是风险很多。基因染色体异常、唐氏儿、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宫颈机能不全等等这些,碰到任何一个对胎儿对孕妈都是非常崩溃的。每一次产检都是提心吊胆的状态,胎儿的每一次胎动,是多了还是少了,动的幅度大了小了,都牵动孕 *** 心。孩子来之不易,孕 *** 每一种过分担忧和紧张都无可厚非。
现在快33周了,闯过了几个大产检,但做妈 *** 心却始终没法放下,没有到出生那一刻,没有亲自确认宝宝健康安好,是不会放心下来的。心里时刻都在紧张宝宝的一举一动,做着随时准备去医院的心里准备,只为了确认宝宝平安无事。十个月孕期看似很长,但伴随一次次的产检,被切割成一段段既期待又紧张的日子,这期间真的无暇去想其他,每一次产检的临近都在祈祷宝宝能顺利通关一切指标都正常,而产检完之后又开始了对下一次检查的期待和紧张的状态。
如果不是错过了更佳生育年龄,也许不会这么玻璃心,不会这么倍感压力和焦虑,不管是还在努力怀的,还是已经怀上的,每个过了更佳生育年龄的女性,其实都一样,这种心情和处境都太感同身受了。
目前进入孕晚期了,心里的弦不近没轻松反而越来越紧绷,看了网上太多检查顺利胎儿正常却生出不健康宝宝的事例,就越来越害怕担忧,每天心都悬着,只能祈祷碎碎念腹中宝宝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发育出生,不管男孩女孩,心里都只求他是个健康、正常的孩子。
九章算术的成书体例和思想 *** 特点?
一、《九章算术》的出现在春秋战国数学发展的基础上,秦汉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批数学专著,见于《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杜忠算术》和《许商算术》两部数学书,早已失传。现在传本的《九章算术》九卷在《汉书·艺文志》中则没有著录。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是依据刘歆的《七略》写成的,可知《九章算术》的编成当在刘歆《七略》之后,在公元五十年前后汉光武帝时的郑众解释《周礼》“九数”时,“勾股”的概念还没有被安排到“九数”内去,说明包含勾股章的《九章算术》的编成不会在公元50年之前。另外,《后汉书·马援传》说,他的侄孙马续“十六治诗,博观群籍,善《九章算术》。”马续是马融的哥哥,其生年约在公元70年前后,他研究《九章算术》大概是在公元90年前后。因此,《九章算术》的成书大约是在公元50年到100年之间。
《九章算术》是我国现有传本的古算书中最古老的数学著作,对后世历代数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以算筹为工具,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数学体系的形成。经过春秋战国到西汉中期数百年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九章算术》比较 *** 地总结和概括了这段时期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的数学成果。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和生产发展,给数学提出了不少急待解决的测量和计算的问题。比如,要实行按田亩多寡“履亩而税”的政策,就需要测量和计算各种形状的土地面积;要合理地摊派税收就需要进行各种比例分配和摊派的计算;建造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则需要计算各种形状的体积以及如何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商业、贸易的发展,也是需要解决各种按比例核算等问题;还有天文历法的精确推算等等。《九章算术》正是由各类问题中,选出二百四十六个例题,按解题的 *** 和应用的范围分为九大类,每一大类为一章,编辑而成的。它所提供的数学解法,是为当时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为封建 *** 计算赋税、摊派徭役等,提供了方便。据数学史学者考证,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九章算术》虽大约成书于公元一世纪,但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而是经由很多人的修改和补充,才逐渐发展完备起来的。《周礼》记载,授予贵族子弟的六门课程中有“九数”一项,所谓“九数”指的是数学分为九个细目。三国时代的刘徽曾为《九章算术》做过有名的注释工作,他在注《九章算术》的序言中说:“九数之流则九章是矣。”刘徽生活的时代,距《九章算术》成书的时代较近,他的话应是可信的,即战国时期的“九数”乃是《九章算术》的滥觞。刘徽还说:“汉北平侯张苍,大司农中丞耿寿昌皆以善算命世。苍等因旧文之遗残,各称删补。故校其目与古或异,而所论者多近语也。”这也说明在张苍之前已有“旧文”,而现存的《九章》是由张苍等人在“旧文”基础上增删而成。由此可说明《九章算术》一书,是经过长时期由许多人删订增补才最后成书的,它是中国先秦至汉初许多学者共同工作的结晶。《九章算术》已开始使用“负数”概念,比西方数学界要领先几百年。二、《九章算术》的地位及流传从三国到唐代初年的几百年间,是《九章算术》流传史上的繁荣时期,期间一批杰出数学家可以说都是通过学习 、研究《九章算术》而培养出来的。中国的学者不同于西方学者喜欢自己著书立说,他们往往通过对现有典籍的注释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对于《九章算术》的注释。三国时期的刘徽可能是给《九章算术》作注的 *** 个数学家,也是能够流传下来的最有名的注解。他所采用的 *** 是“析理以辞,解体用图”。就是说是用文辞和图形两种 *** 相结合对《九章算术》进行注释。现传的《九章算术》有刘徽的详细文字注释,且在文字中多次提到图形,但是没有一幅图形在书中。这些图形应该是在流传中被删去了,或是散逸了。刘徽的《九章算术注》特别详细,很多地方注文远远超过原文,有些则形同 *** 的论文。其对于《九章算术》的完善大致有这几方面。首先是对名词术语进行了解释或给出了相当于定义的文字。其次他给几乎所有的计算公式或定理性的叙述进行了逻辑论证或说明道理。也对原文的个别部分和某些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有理有据地分析批判,用辞犀利,切中要害。在此基础上,刘徽还提出了许多新概念、新思想和新 *** 。最后是对于前人的思想 *** 的吸收。这些前人的思想有些直接写进了注中,有些则把它发展、扩充为 *** 的篇章,如“重差”即为一例,他说:徽以为今之史籍且略举天地之物,考论厥数,载之于志,以阐世术之美。辄造重差,并为注解,以究古人之意,缀于勾股之下。就是说刘徽在原书九章之末又加了一章,因而刘徽注本《几章算术》为十章,这是其流传史上的 *** 次大变化。刘徽之后,据史籍记载,为《九章算术》写过注解的还有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等人,可惜这些注解都在漫长的历史海洋中遗失了。可以说,南北朝时期,《九章算术》的流传已经相当广泛,它已成为时人学习数学的必读书。当时屡有出现以“九章”为名的数学著作。“九章”在南北朝这段时期在某种程度上已然成为了算学的代名词。而到了隋唐时期,特别是唐代前期,《九章算术》由于被官方列为主要数学教科书而形成了 *** 个流传高峰。在隋代,国家设置算学博士,为教授数学的国家教师。唐代因之,但教育规模上要比隋代大得多。为了教学的需要,李淳风、梁述、王真儒等 “受诏注《五曹》、《孙子》十部算经,书成,唐高祖令国学行用。”哪些诗词比较好?
诗词国之瑰宝,上千年下来,历朝历代大诗频出,各领风 *** 几十年,好诗好词擞不胜数。每个人阅历不同,性格不同,喜欢的诗词风格也不一样。我推荐十首我个人比较喜欢的诗词与诸君共品之。
苏轼 1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杜甫3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耶娘 一作:“爷”)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李白4月下独酌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 ***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白居易6长恨歌
这首太长就不录了,有一首 红线毯 大家可以读一下,非常不错。
李贺7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辛稼轩8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李清照9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结尾第十首我选曹 *** 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各位高人,你最喜欢谁的诗欢迎互动。
娶了同学的姐当老婆是一种什么体验?
01、我闺蜜成了同班一个女同学的嫂子。
那年在学校时,她们俩就相处的很不愉快。一旦有个事儿,两个人就要吵上一架。当时,那个女同学还给我闺蜜放过一句话:“你简直就是一个泼妇,谁要是娶了你,我都替你老公默哀,得了你这么个悍妇”!
没曾想,几年之后,闺蜜竟然真的成了那个女同学的嫂嫂。
在结婚前不久,闺蜜给我打来 *** ,开心地告诉我说她快结婚了,老公是我们本地人,这样离家近,她不想嫁到外地。当时,我还很替她高兴。催着她快去见公婆,赶紧把婚姻大事给定下来。
结果,她见过未来的公婆之后,垂头丧气地告诉我:“唉,真是冤家路窄,他竟然是××的哥哥,这往后的生活可如何过呀?”我当时也大吃了一惊。想想她俩在班上结了多少冤仇,现在这可真够尴尬的。
原本我也想劝她分手算了,否则面对这个小姑子,以后怕是够她受的。但仔细想了想,这毕竟是她自个儿的事,我这么做不合适。都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不能因为这点事就毁掉她的婚姻和感情啊,还得由她自己来做决定!
后来我听说,她原本自己也打算和男友分手的,不过当时男朋友舍不得她,警告妹妹不能为难这个嫂子,否则就不客气。这个同学打小就害怕哥哥,被他这一通吓唬,就不敢再惹事,还反过来求起这个未来的嫂子,说她大人有大量,放自己一马。
恐怕这两个女人自己都没想到,当初水火不容的,后来竟然成了一家人,而且还亲密得好像姐妹一样。真就是应了那句老话:“不是冤家不聚头!”
如今,要是闺蜜的老公敢欺负她,小姑子就会立马跳出来说哥哥的不是。而且要是听到有人背后说她嫂子的坏话,就会马上甩给对方脸色,力挺自己的嫂子。这360度大转弯,着实让同学们惊讶到合不拢嘴!
02、我就娶了同班同学的亲妹妹。
原因不复杂,我学龄比较小,同班同学属我年纪最小,倒数 *** 。我就想娶个比我年纪小的女人,所以才选择现在的老婆。不过,认识我老婆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她的姐姐就是我同学。
*** 次看到她和我同学在一起时,我很惊讶,因为我老婆当初从未提起过。虽然也都很客气,但是我总感觉有点担心,毕竟上学时没少干坏事。后来证实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我大姨子的事也不少,而且正好我也都知道,所以大家都心照不宣。只不过刚开始有点不太自然,后来就没啥感觉了,经常还聊一些学校发生的事情。
再往后,就是每次逢年过节去她家时,经常一起打打牌,但是从来不敢跟她开玩笑的,因为我们那里的习俗就是可以拿小姨子开玩笑,大姨子都是是管着妹夫的,是不可以随便开玩笑的。不过我倒是还好,从来还没有被大姨子训过,倒是大姨子偶尔会跟我们两口子开玩笑,当然我们也认识姐夫的,只不过是不同一个班级的而已。
总之,娶了同学妹妹也没啥感觉,老婆的姐姐也像自己的姐姐一样。至于别人还有没有什么别的感觉,那要看是何居心了,嘿嘿嘿……。
03、我娶了同学的姐姐,小舅子却讹上我了。
老婆比我大一岁,刚开始我还不知道他俩的关系。那时我睡上铺,同学睡下铺,我们都爱好踢球,关系不错,后来他中途辍学打工去了,当时我们都没有留 *** ,就没联系了。
毕业后我到了广东,在一家电子厂工作,几年后还升了职。厂里的女孩很多,有个川妹子引起了我的关注,很小鸟依人那种型,或许因为是老乡,所以也多了几分亲切感,后来才知道,她和我竟然还是同一个镇上的,但那个时候我也还不知道她是我同学的姐姐。
随着后来的发展,感情逐渐加深,我们正式谈恋爱了,两个身在异乡的人就不再孤单了。那段时光真是非常美好,我们谈了大概一年之后,打算过年回家把婚结了,那时候她给我看过一张相片,我才惊讶地知道她的弟弟竟然是我同学!当时我同学也不知道情况,直道大家见面时,他也惊讶到半天没反应过来。“还不快叫姐夫!”,我老婆说到。
这家伙虽然早就出来工作,但没有存钱的意识,妥妥的一个“月光簇”,每月还找姐姐要零花钱。自打见面之后,一开始还不好意思跟我要。
后来有一回,我跟着他去做了一次 *** ,很是爽!但我不敢让老婆知道这事,他知道我疼老婆,也怕他姐,就开始跟我借钱,我这个姐夫又不好不借,每次要个千儿八百的,但过不了多久又会来跟我要。说是如果不给,他就要把那事儿告诉他姐!
我被他抓了这个“小辫子”,只好每次都妥协了。真后悔跟他去那一趟,没想到这家伙这些年变成这副德行了。虽然我和 *** 很相爱,不过摊上他这个小舅子,也真是够呛!希望你不会遇到这样的小舅子。
公众号:午夜禁读
有哪些有意思的古籍值得一读?
诚邀:
有哪些有意思的古籍值得一读?我试着回答一下吧,仅是个人观点。
我喜欢读的古籍或者读过的古籍虽然不是很多,但是有几本确实觉得特别有意思,也值得一读, *** 本就是清道光癸未年间镌刻出版刊行的《图注王叔和脉经》和《八十一难经》的合订本,道光癸未年也就是公元1823年,这本书距今也有快200年了,也算是一本古籍。《脉经》和《难经》是魏晋时期的的著名医学家王叔和编纂的,王叔和对传统中医药和中医学做出过很乏的贡献,王叔和从小酷爱医学,曾专门在张仲景门下专心学习医学理论知识,他研读古代医学典籍,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博采众长,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医学理论,随后编写成医学巨著《脉经》和《难经》,成为中医学学习中的常用书籍,明代浙江宁波人张世贤注释了这部巨著,清代道光年间由天德堂出版发行。这本古籍语言通俗易懂,读来非常有趣,书中除过医学理论知识之外,还附有相当多的中医名方,读来趣味盎然。见下图:
第二本我觉得有趣的古籍是清代道光四年,也就是公元1824年出版发行的一本字典,这本字典名字叫《四音释义》,是清代河北平泉人郑长庚编撰的,全书有十二卷,按照汉字的部首笔画编排,这本书的有趣之处在于:当时没有汉语拼音注音的 *** ,每一个字的注音都会选取一个简单常用的字来做同音字注音,对于四声的注释也是采用平、上平、下平、去升来注音,对每一个常用字的出处或者在诗句中出现的地方都会一一注明,就相当于是古代学习汉字音韵的学生入门的入门工具书。这本书的印刷在古籍中也算是比较精良的了版面编排也相当的用心,我就想以前的学生们拿着这样的字典来学习是一种什么心情,反正我就得它就跟我们现在的学生用《新华字典》来查汉字的读音和意思是一样的,是不是很有趣呢?见下图:
第三本我要说的古籍就是《东周列国全志》,这是一部小说,讲述的东周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故事,作者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江苏南京人蔡元放的著作,这部小说刊印于道光元年 ,也就是公元1821年,是木板刊印的的,也算一本古籍了。《东周列国全志》里面的故事是非常有趣的,每一页的扉页上面还有蔡元放的点评,书中还有很多的诗,都是作为对每一个人物的点评或者是每一个故事的点评而出出现的,比如说对齐国的美女文姜的评价诗是:“二八深闺不解羞,一桩情事锁眉头。鸾凤不入情丝网,野鸟家鸡总是愁”这些诗句简单易懂,而且蔡元放在描写东周时期历史人物时,夹杂演义传说,每一个人物描写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读来是非常有趣的。见下图
第四本我要说的古籍就是《全图绣像三国志通俗演义》,也就是《三国演义》,是明代罗贯中的小说,只不过这本古籍在出版刊行的时候印了一些插图,这本书也是道光年间出版发行的,一共十二卷,每卷十回,应该算是当时的畅销书了,而且书中还带有清初著名文学家毛宗岗的点评,毛宗岗评语手法独出心裁,而且不乏诙谐和冷幽默。比如有一回写到张飞和许褚的大战,许褚因为之前喝醉了酒,连上衣和铠甲都没来得及穿,和张飞大战时明显的力不从心,被张飞丈二蛇头矛刺中右臂,这个时候毛宗岗的评语是:“谁叫汝赤膊。”每读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不由得会让人大笑起来,《三国演义》的小说精彩无比,加上毛宗岗老道的评语,让这本书读起来更多了一份十足的趣味。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