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带人马-东北剿匪的匪是什么人员构成
算命带人马,东北剿匪的匪是什么人员构成?
不啰嗦直接进入主题:东北剿匪的匪是什么人员构成?匪的武装规模和队伍是怎样的?一、解放前的东北为什么有这么多土匪?
俗话说:山东出响马,东北出胡子。旧中国时期匪患四起,比比皆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剿匪斗争,比较有名的是湘西剿匪,新疆剿匪,东北剿匪,西南、西北剿匪等,三年时间一共剿灭了260万各类匪徒。
就拿东北来说,有史以来就多有记载,尤其清末民初以来,土匪更是层出不穷,屡灭屡生。据史载,民国13年(1924年),东三省制有土匪2.3万人,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已发展到8.9万人之多。这绝非东北人性喜为匪,而是外敌欺凌、官宦贪占、天灾人祸的必然结果。
东北本是一块富庶宝地,物产丰富,土地肥沃。可在 *** 战争以后,洋人竞相用重炮利舰打开中国大门,割地索款,抢占租地。腐败的清廷,除了俯首称诺外别无他策。于是,久已凯舰东北的俄日等帝国便放开手脚,大兴刀兵,从1894年到1904年,短短10年之间,就发生甲午中日战争、庚子之变以及日俄之间的不义之战等三次大的战乱,东北大部分地区屡遭战火洗劫。
在几度兵灾过后,社会动荡,地方糜烂,田园荒芜,民不民不聊生。凡侵略军所过之地,粮食庄家皆被收缴,用作军粮,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难民达几十万人之多,可谓千里烽烟,哀鸿遍野。于是,无路可投的饥民铤而走险,聚众上山,揭起绿林旗号。战乱之后,大批散兵游勇流落于社会间,这些人称霸一方,由兵变匪,这又成为土匪的
一大来源。
清末民初,正是中国政治舞台动荡迭变,世局机醒之际。绵延数千年之久的封建帝制,以辛亥革命为丧钟而告正寝,北京朝纲由北洋权贵及其派系下来的各系军阀轮番执掌,今天甲乙联合反丙,明天乙丙串通倒甲,政治舞台乌烟燎气,各地方官亦如走马灯一般来去匆匆,只是谁都忘不了大刮一番地皮。国家支离破碎,民众苟延残喘。
民国初期,张作霖乘乱逐渐控制了东三省,登上了东北王的宝座,却又不甘寂寞,蓄意问鼎中原,称霸北方。于是几度出关用兵,而这大量军费开支转嫁到人民头上,致使财政拮据,物价飞涨。张作霖手下的各级官吏又乘机贪占侵吞,兼并土地,中饱私囊。
张作霖自己就是东北更大的地主兼资本家。仅在通辽一县之地,他和吴俊升、鲍贵卿、孙烈臣等人就霸占有上千顷土地。此外,他还在内蒙、北镇、黑山、营口、大高坎、连山湾等地都占有大量田产。东北人民在频频战乱之中还要承受军阀的盘剥和压榨,只好卖妻鬻(yu,第四声)子、典屋当物,无计生存者便怀着一腔愤上了梁山。在土匪中流传的一首歌谣:“上等人们该我钱,中等人们莫管闲,下等人们快来吧,跟我上山去过年!”
1920年,北方五省的罕见早灾,给战乱中的民众带来了更加严重的威胁,山东,山西、河南、河北一带的大批难民流入东北,指望到关东寻口饭吃,岂知关东的饭饭亦并非好端。这样,生活无望、进退两难者便落草为寇,充填了土匪的队伍。
民国年间,吉林省穆棱县山区活跃着一股绺子,头目报号“双龙”。此人姓李,山东人氏,15岁闯关东搁了浅,便投身绺子当上小匪,3年后被拥戴当了头目。后来,在他的运作下,所在的绺子逐渐发展起来,成为远近闻名的一支大股。在东北土匪中,像双龙这样由关内人起局树旗号的为数不少,如后来投身抗日的著名将领王德林,就是从山东闯关东来到吉林, *** 拉起绺子吃了绿林饭。又如抗联五军军长周保中的部将“老双胜”,也是闯关东不久便落草为匪,后来都成了抗日英雄。其他如“宫傻子”、“老二哥”、“老占东”,都是关内人逃难流落东北的。
二、主匪队伍五花八门,形形 *** ,其人员组成却不外乎是以下三类:
一类是逼上梁山的穷苦首姓,其中有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有的是受尽官宦富豪欺辱,不满现状的下层人士。这些人出身下层,遭遇坎坷,对官宦和富人怀有刻骨仇恨,而且人数众多,构成土匪队伍的主体。这些人被逼上梁山,大多是为寻活路,别无他图。所以除少数强悍者充当首领外,多是摇旗呐喊的角色,只为能吃上一口饱饭。虽无大恶,但也做过少危害乡邻的事情。
另一类是行侠仗义的侠客义士。这些人往往有一些家产私业,也受过一定的文化教育,性格豪爽,喜好交友,遇有不平之事,常据理力争,甚至拔刀相助,往往得罪了官府或地方实力派,招来官司。还有人性格倔强,不肯趋炎附势,受到奸妄之徒的攻计和害,义愤之下与仇人刀兵相见,然后沦入绿林。
据《老残回忆录》中记载,甲午战争后,辽宁省牛庄有个姓范的恶霸强抢佃户白老头之女菊花, *** *** ,供之驱使,引起当地义土赵志刚的愤慨。赵志刚趁夜逾墙潜入范宅, *** 范恶霸,救出菊花,然后聚集贫苦壮丁数十人揭起绿林旗号,专门杀富济贫,反抗朝廷,受到民众拥戴。赵志刚后来加入同盟会,参加反清斗争,最后壮烈牺牲。
辽宁省思山县有位义士,名叫高振鹏,家境富有,性情豁达,曾就学于沈阳文登书院,返乡后广交侠客义士,习文练武,以诗酒酬唱为乐。1921年某日,高鹏振在郊外射得一只狐狸,被东北军混成第二旅的一位营长看中,非要夺为已有不可,高鹏振不从,这位营长竟大施 *** ,将高绑至营中,一顿 *** 。高鹏振凭空丢了猎物,又挨了一顿 *** ,回家以后,胸中这口恶气难平,心思一横,持枪寻回军营,将营长及其变击伤,然后隐隐姓埋名,颠沛流离,拉起一支绺子,报号“老梯子”,开始了绿林生涯,后来成为辽东黑道的“总瓢把子”。他所带的这伙土匪不抢掠,不欺压百姓,只打日本人。曾多次袭击日本列车,被称为“东北铁道游击队”。
像赵志刚、高鹏振之类人物,效仿古侠之风,以行侠仗义为已任,抒大丈夫之胸怀,标榜以手中枪扫尽天下不平。这些人率领的绺子多是只抢大户,不掠民众,有时还会为穷苦老百姓出头,故而被百姓称之“义匪”。
第三类人即是土匪中铤而走险的不逞之徒。这些人原就是城镇乡间的游手好闲之辈,利用封建 *** 或团伙招徕一伙徒众,与官方勾结,欺压百姓,设赌 *** ,坑蒙拐骗,为害社会。这些人一遇机会,如战乱、天灾,或者惹下乱子难以收场,便拉起枪马,霸占
一方,胡抢乱夺, *** 。
黑龙江省汤原县有一支匪队,头领沈桂林,报号“小自龙”,原是保安团的一个小头目,因 *** 败露被解职,便怂恿了4名心腹死党砸了一家 *** 分驻所,夺取几支长枪,然后树起“小白龙”旗号,招罗徒众,在富棉、桦川、宝清、萝北一带流窜行抢, *** 放火, *** 妇女,无恶不作。
这支匪队最盛时发展到数百人,曾占富锦县城,围攻过佳木斯镇,给人民生活和社会安宁带来极大威胁。象小白龙这样的匪队残思成性, *** 如同儿戏,对社会危害更大。
除上述三类人员以外,匪队中还有一部分旧军队官兵,这些人往往乘时局混乱,由兵变匪, *** 。汤玉麟的部队驻热河时,经常不发饷银,官兵们的活路就靠勒索搜刮百姓,有的部队干脆换上便衣,扮成土匪到民间去抢,真可谓兵匪一家。
三、东北土匪的规模
民国时期,东北境内有数百股土匪,但其单股人数并不多,每股土匪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有的甚至只有十几二十人,并不像一些影视作品中动不动就成千上万的。即使是座山雕的原型谢文东,在巅峰时期也只是对外宣称有4000人,实则只有2000余人,这还是在 *** 的扶持下才能扩大到如此人数。
抗战胜利后,我军率先进入东北,展开对日受降工作。由于 *** 的兵力都在南方,于是便开始招抚东北境内的土匪,授予军衔职务负责接收日军留下的武器装备。当时 *** “册封”的正副司令、军长、师长有223人之多,并划分出16个 *** 、37个番号,土匪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军队。所以,这一时期的土匪扩充的非常快,人数激增至25万人左右。
1945年12月份,东北全境154个县城有三分之二以上、100多个县被土匪占据,实力较大的土匪还配有装甲车、野战炮、轻重武器一应俱全。而我军控制的则不到50个县,人数比不上土匪,武器装备还短缺,甚至做不到人手一枪,经常会遭到土匪的攻击。
四、东北土匪覆灭
据《东北剿匪》记载:东北民主联军(四野前身)通过两年时间(1945年9月至1947年4月)的剿匪,在人数、装备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与 *** 武装起来的东北土匪累计作战超过1300次,歼灭土匪67708人,缴获 *** 、马枪约5.2万支,轻重 *** 1400多挺,掷弹筒414个,各型火炮359门,马匹6009匹,汽车134辆。
1947年7月后,我军在东北战场上开始进入 *** 阶段,随着我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除一些穷凶极恶,仍负隅顽抗土匪外,很多没犯过大错的土匪都被遣散回家。1949年, *** 势力被驱逐出东北,几股规模较大的土匪也被我军肃清。东北境内几乎没有了土匪的存在。
东北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内土匪就消亡殆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东北解放了,此后再也没有了兵灾,人民 *** 把土地都分给了农民。能吃饱饭,自然没有人会冒着杀头的风险再去当土匪。
星座是什么?
“星座”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大致的两个角度来分析星座究竟是什么: *** 个是星座在占星术中它是什么以及它的存在意义,二是星座在天文学中它是什么以及它的存在意义。
星座在占星术中的存在意义首先我要阐述一个与绝大多数人的观点相违背的一个论点即——星座并不完全等于占星术,而他仅仅只是占星术中的一个小分支,它只是占星学中的很小一部分,它们再占星学中的意义仅限于大致的区分人群。
如几月几号到几月几号是哪个星座,只是一个简单的分类,而并不是要你去相信“全面分析某个星座”“某个星座的性格大解析”这样的文章,他们误认为通过简单的了解星座,就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命运及性格,我想说,这是不可能的。
而早在占星学的发源地——古巴比伦文明,他们也并没有将星座与占星术区分开来,而是合二为一,利用星座去占星,占星术的发展也印证了当时科技水平的蓬勃发展,对于星空的观察以及数据记录反省了当时人们的智慧。
象征着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向往更好的生活水平以及更好的文明发展,所以星座在占星术中的意义以及它是什么,只能说星座只是占星术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单独的去解析一个星座是毫无意义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星座对于占星来说不重要,相反的他们非常重要,他们是占星术的大方向,占星术中星座的出现为占星术划分了黄道十二区,将天空划分为十二个大的区域,所以在占星术中星座存在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其中任何一个分支,甚至可以说没有星座就没有占星术,没有了星座,占星术便无法启动
这就好比你想开车去某个地方,而你只带了GPS导航 *** ,你忘记准备预算资金,忘记加油了等等。这里的“某个地方”也就是占星的结果,“GPS”就代表星座。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在占星术中星座是什么以及它的存在意义是什么了吧。
我们再来看自然科学中的星座到底是什么自然科学指的就是通过对自然界无机和有机现象的观察及总结得出来的结论被称作为“自然科学”天文学自然也被包括在内,星座便是天文学中的一个专业名词。
与占星术不同的是,占星术通过星座将天空划分为十二个大的方位,而真实的科学中,早在公元前文明中,天空已经被细分为88个区域也就是88个星座。而没有这些恒星的记录及星座的划分,天文学将寸步难行
在天文学中星座其实就是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基本不变或很少改变)连线所组成的固定不变的图像,他们各自有明确的数据记录他们的存在,如距离(光年单位)、亮度(星等)这些数据反映着那些为追求探索宇宙的科学家所做出的贡献,如相对位置的计算,对新恒星的发现等等都反映着当时前沿科技水平的发展。
星座作为天文学的基础,那么天文学的高速发展,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我们通过对恒星的运行规律及辐射影响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如牛顿力学的产生,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产生,都与天文观测,天文记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最后我们做个总结,无论是从占星术还是从自然科学的层面上来讲,它们对科技生活的发展及改变都是起着正面作用的,而并非毫无意义,以上就是我对本次问题的全部回答。
诸葛家族三兄弟为什么被称为 *** 狗?
在中国历史上,“一门三贤”的事情虽然“屡屡发生”。譬如东汉的班飚、班超、班固,北宋的苏洵、苏轼、苏辙,但像琅琊诸葛氏这样的“现象级”“一门三贤”并不多。
之所以称诸葛氏是“现象级”的,是因为他们同辈三人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虽然斗身出诸葛家族,可追随的政治势力却是不同的。
兄长诸葛瑾追随江东孙氏,位列大将军,领豫州牧;弟弟诸葛亮却追随刘备,更是任职到了丞相之职;而他们的族弟诸葛诞,则是追随曹家,身居司空之高位。
分析在一些笔者的笔下,对于诸葛家族一门三投,其猜测者甚多。其中不乏有猜测他们是在 *** “稳赢”的政治投机,就如同清朝佟国维与隆科多的“合作”一样。
可如果我们细品之后就会发现,这种说法基本上就是无稽之谈。且不说琅琊诸葛一门在东汉末年已经分崩离析,诸葛诞与诸葛瑾、诸葛亮或许都不认识。而就算认识,他们三人之间的年龄差距,也不可能有机会“合谋”如此大局。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安身立命”与“政治抱负”往往是需要同时进行的。也正是这种“生存”与“理想”的并行性,让他们三个人有了各自的归宿。
从《世说新语》谈起《世说新语》这部书,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可以说没有《世说新语》就不会有后来的《三国演义》,罗贯中笔下之三国,其人物的“人设”有很多就是以《世说新语》为依托的。
这是一部有着明确政治倾向的书,而其之所以有着明确的政治倾向,是因为其作者刘义庆的身份所导致。
刘义庆是刘宋的开创者刘裕的侄子,而刘裕又以刘交之后自居(刘交是刘邦的弟弟)。换言之,刘义庆从某种程度上是汉室后裔。
这也就导致了《世说新语》在很多程度上带有着一定的“贬曹色彩”。但是,这边“贬曹”的作品,除了在贬低曹氏的时候比较“偏激”外,对于追随曹魏的人,倒还算是公允。
毕竟,南北朝时期是一个重名士的时代,而三国时期,也是一个名士辈出的年代。《世说新语》作为记载名士言行轶事的笔记小说,它首先需要保证的就是尊重名士。
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在三国时代那都是当之无愧的名士。刘义庆在撰写作品的时候自然不会忽略了他们: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在这句话中,“蜀得其龙”尚好理解,诸葛亮本就号卧龙。可吴得其虎,魏得其狗,又应该如何理解呢?这就是各有各的说法了。
卧龙诸葛亮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诸葛亮在民间的地位,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很高了。
而且,《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也是很尊重诸葛亮的。否则的话,身为弟弟的诸葛亮不会被放在兄长诸葛瑾之前。
除此之外,刘义庆在这句话中,都没有给诸葛亮做任何注解。这并非是刘义庆不屑,而是刘义庆本人觉得没有这个必要。
那么“蜀得其龙”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的根源肯定是离不开“卧龙”这个道号的,但如果要是说只因为此,那就有点缺乏说服力了。
除了道号这个原因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诸葛亮是兄弟三人中能力最为突出的。所以,兄弟三人中,诸葛亮就是那个“龙”。
而且,说到成就,诸葛亮在蜀汉的成就,也是超过了诸葛瑾在东吴以及诸葛诞在曹魏的成就。“龙”也和各自的地位相关。
《易经》中有一句话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龙腾出江河,飞离陆地,象征人生追求与成就已到极致。这也正是诸葛亮人生追求、政治抱负的写照。
再者,龙隐逸于山林、湖海之中,这也与诸葛亮出仕之前的生活状态一样。没有经历过隐逸的名士,充其量只能算半个名士,这是从东汉末年一直到南北朝结束,很多人的一个内心想法。
诸葛瑾:孙权的守护者“虎”百兽之王,往往被人们用来比喻一个人威武勇猛,或者是形容其严厉凶恶。这种形象,让人无论如何都无法将其与谦谦君子诸葛瑾联系在一起。
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虎”除了有威武的象征之外,还象征着一个人的地位。除此之外,“虎”还有守护的意味。
“虎者 *** ,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既然虎是百兽之长,用它来形容诸葛瑾在东吴的地位就再合适不过。
诸葛瑾在东吴,虽然称不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在东吴能够超过他地位的人也不过五指之数。除了张昭、周瑜等寥寥数人外,他就是孙权最为信任的人。
观诸葛瑾的一生,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答案。无论东吴有多么大的 *** ,诸葛瑾都荣宠不衰,这既与其本人性格有关,也和孙权有很大的关系。
诸葛瑾是孙权掌权之后,最早得到孙权重用的人之一。而孙权之所以重用诸葛瑾,是有着极强的政治目的的。
在大众眼中,孙权对张昭、周瑜两个托孤重臣都极具信任,可如果我们仔细地看看孙权的用人策略就会发现一点,自打他上台之后,就在考虑搭建自己的团队。
在东吴,有两个极其明显的派系,那就是元老派与新锐派。张昭、程普、黄盖等人是元老派,而诸葛瑾、鲁肃、吕蒙、甘宁等人则是新锐派。周瑜,则是元老派中的新锐派。
身为政治家的孙权,他的确有其过人之处,但我们决不能否认其多疑、善变、狠辣等众多政治家都有着特点。
所以,他始终对自己兄长留下来的重臣有所“顾忌”,因为他们不属于自己。“赤壁之战”时东吴内部的政治斗争,与其说是“主战与主和”之争,毋宁说是“元老与新锐”之争。
而诸葛瑾就是在“元老与新锐”之争中脱颖而出的。在孙权掌权后,他是最早获得孙权信任的新人,从此之后,他毕生都在维护孙权的利益。
尤其是在孙权称帝之后,他更是“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此时,他在东吴群臣中的地位,仅次于陆逊。
如此之高的地位,再加之他谦和的品行,也就构成了《世说新语》中那句“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的评价,同时也正是这么高的地位,能让他成为东吴之虎,有着执搏挫锐,噬食鬼魅的功绩:
瑾曰:“伯言多智略,其当有以。”自来见逊,逊曰:“贼知大驾以旋,无所复戚,得专力於吾••••••城门噎不得关,敌乃自斫杀己民,然后得阖。斩首获生,凡千馀人。诸葛瑾身为文臣,可他在东吴,很多时候是“文武兼用”之人。在孙权的眼中,诸葛瑾终其一生都是“守护”自己的人,东吴的文武群臣众的眼中,他也是能够“守护”东吴的一只虎。
忠狗:诸葛诞说起功狗,让我想起了北京大学曾经的校长蒋梦麟。那是近代史上真正的“士”,他自谦、纯朴,身为学者,面对日寇却宠辱不惊。
在1950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52周年纪念会上,傅斯年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梦麟先生学问不如蔡孑民先生,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我的学问比不上胡适之先生,办事却比胡先生高明。这段自谦中又不乏自信的话,让在场的蒋梦麟有了共鸣:
孟真(傅斯年字孟真),你这话对极了。所以他们两位是北大的功臣,我们两个人不过是北大的功狗。”傅笑着就溜走了。功狗依次最早的时候源于《史记》:
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 萧何 ,发踪指示,功人也。从这之后,“功狗”便用来形容杀敌立功之人。所以说,诸葛诞之“狗”并非是刘义庆对其的贬低,而是因为其杀敌立功:
吴大将孙峻、吕据、留赞等闻淮南乱,会文钦往,乃帅众将钦径至寿春;时诞诸军已至,城不可攻,乃走。诞遣将军蒋班追击之,斩赞,传首,收其印节。进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而诸葛诞对于曹魏不仅有战功,有的更是“忠诚”:
司马昭初秉政,长史贾充请遣参佐慰劳四征,且观其志。昭遣充至淮南,充见诞,论说时事,因曰:“洛中诸贤,皆愿禅代,君以为如何?”诞厉声曰:“卿非贾豫州子乎?世受魏恩,岂可欲以社稷输人乎!若洛中有难,吾当死之。”充默然。或许,在群英汇聚的三国时代,诸葛诞的能力只能达到“上中”之才,但是他的忠诚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上上”之行。无“忠诚”之心者,不可能招揽忠心耿耿之人,而诸葛诞身边却不乏义士:
数百人拱手为列,每斩一人,辄降之,竟不变,至尽,时人比之田横。如果不是诸葛诞本就是忠义之人,他的身边怎么会聚集了数百人肯为之效死的人呢?“魏得其狗”,得到的是诸葛诞的忠义。
结语“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这里面的龙、虎、狗都是夸赞人的意思。
诸葛亮能力最强,个人成就更高,又有卧龙这个道号,他是当之无愧的诸葛三杰中的“龙”,而且他是“从龙成龙”之臣。
诸葛瑾能力次之,可他为人敦厚,在东吴朝野中威望极高,是孙权最为信任的人。是“守护”孙权以及东吴的虎。
三人中,诸葛诞的能力应该是最末的。可即便是最末的他,在曹魏也是屡有战功之“功狗”。加之他忠心耿耿,也就成了护卫曹魏之“狗”。
水浒传五九回到六一的内容概括?
第59回:吴用赚金铃吊挂,宋江闹西岳华山
宋江引三路人马来少华山,赚宿元景太尉上山;又派人假扮太尉,杀了贺太守,救了史进,鲁智深、宋江对宿太尉毕恭毕敬,表示要归顺朝廷。徐州县芒砀山中攀端、项充、李衮要吞并梁山泊,宋东派林冲收擒,林冲初战大败。
第60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公孙胜设诸葛亮摆石为阵之法,擒了项充、李衮,二将又去说服攀端,归顺宋江。
晁盖攻打曾头市,因轻信被诱入包围圈,面颊中史文恭毒箭,回山身亡,众头领推宋江为山寨之主,宋江改聚义厅为忠义堂,主张替天行道,重新安排座次,欲取北京大名府玉麒麟卢俊义。
第61回:吴用智赚玉麒麟,张顺夜闹金沙渡
吴用和李逵同往北京说卢俊义上山。吴用给卢俊义算卦,百日之内,尸首异处。说去东南千里之外可避此难,并留四句歌给卢。
卢俊义家留燕青,身带李固要去山东太安州避难烧香观景,中途经过梁山泊,被众好汉轮番相斗,逃至李俊船上,被三阮,张顺等翻船落水。
为什么历史上的黄巾 *** 太平天国 *** 都是通过 *** 起事?
由于古代科学不发达,古人也比较迷信。于是乎,谶语图说之法,神道设教之术就成了某些人实现图谋的工具和手段。
而要利用谶语和神道就必须有两个前提。
一是,想“呼悠”谁?二是,谁 *** “呼悠”?在古代那个科学极其落后的时代,谁 *** “呼悠”呀?
当然是古代那些因为教育资源贫乏而缺乏知识,进而迷信盛行的广大农民啦!
众所周知,古代华夏一向是农业社会,虽说也分为士、农、工、商四大阶层,但农民却还是占了绝大多数,可以说农民既是王朝税赋的主要贡献者,也是兵役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才是王朝赖以生存的基础。
然而,在那个时代受到残酷剥削和压迫的恰恰也是农民。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对于这些情况,图谋的策划者们心知肚明。
既然古代的农民好“呼悠”,那么何不利用其迷信鬼神的心理,以及对饱受压迫和剥削不满的心态,“呼悠”他们起来反抗官府和朝廷,充当自己实现图谋的工具呢?
于是,无论是策划了“黄巾 *** ”的张角,还是策划“太平天国”的洪秀全,都无一例外的使用了这一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