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坟风水真的会对后人造成影响吗?-农村人死了以后火化

admin2023-01-27 06:00:3815

祖坟风水真的会对后人造成影响吗?,农村人死了以后火化?

题主你好,农村人死了以后火化,回家照办丧事,留坟头,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也没什么不合适的,这是乡村风俗习惯而已,很正常。只是这丧怎么发,坟头怎么留,由于各地风俗不一,会有所不同,但终究是要达到一个目的,让逝去的老人入土为安,了确儿女们一片心愿。

生老病死是人类自然法则,入土为安是人类之自然归宿。新中国成立之前,富人家发丧和穷人家发丧,那是完全不样的,富人可以用棺材,可以用好木料做上好的棺材,可以提前给自己做好,人死了,可以花大钱风风光光的把老人入土,堆一个大大的坟头,还立碑刻字,留作纪念。而穷人,即买不起棺材,又做又起棺材,只能用旧席子或破布毡子,裹起来挖坑埋了,留个小坟头。这就是所为的土葬,这种风俗直到解放后六七十年代,只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 *** 号召,禁止大 *** 大办,铺张浪费,搞封建迷信活动,留大坟头。

七十年代初,国家为了保护耕地和环境,开始推行火化,这是个很好的举措。其实,人死了,啥也不知道了,动用那么多木材, *** 棺材,花大钱出殡,真的没那必要。人死灯灭,一把火烧了,即不传播病毒,又不传染细菌,留一点骨灰,堆一个小小的坟头作为亲人们的念想,这就是即简单又节俭的葬礼形试了。

不过,现在的殡葬习俗,全国各地还不是那么统一,有的地方仍然没有实行火化,还在使用大型的木质棺材下葬老人,并且用时好多天,动静非常大,花费昂贵,实乃是不应该的事,有的地方流传出了死不起人,发不起丧的现象。有些地方攀比现象较为严重,不是厚养薄葬,而是薄养厚葬,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行为,实在是有背于人文道德。还有些人,借老人去逝,大肆收授礼金,占用耕地,大修墓穴,这都是不符合耕地保护的。

见于以上情况,迫切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有关殡葬改革和丧事简办的相关规定,引导老百姓移风易俗,丧事简办,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静土。

祖坟风水真的会对后人造成影响吗?-农村人死了以后火化

农村俗语老话坟地莫搬?

“坟地莫搬,是为不尊”这句农村老话,从字面上并不难理解,意思是说,如果固执地认为,坟地不能搬迁,这就是“不尊”。

然而,现在很多人在理解这句话时,往往与原意南辕北辙,认为坟墓安葬之地确定下来后,就不能搬迁,否则就是对先人的不尊敬。

为了准确理解这句老话,这里先对这句话从民俗角度作出解释。

1、“坟地莫搬,是为不尊”的辨析“坟地莫搬”中的“坟地”,指坟墓所在的地方,又称之为墓地,也就是划出一块固定的地方,专门用来葬坟。

地势平坦的地方,用来葬坟的地方,一般称为坟地或墓地;丘陵地区和山区,用来葬坟的地方,一般称为坟山,即葬坟的山场。

农村把这种世代用来葬坟的地方,称为老坟地或者老坟山,而对于坟地和坟山拥有者而言,通常称之为祖坟地或者祖坟山。

坟地和坟墓是有区别的,坟地是大大小小能葬坟的地方,包括坟墓和没有葬坟的空地,而坟墓是指单葬有先人的土堆,包括坟圈(坟墓的四至范围)、拜台等设施。

因此,“坟地莫搬”与“坟墓莫搬”,从农村传统民俗上来说,两者之间的区别很大,不是一回事。

“是为不尊”,既可以理解为“这是不尊”,也可能理解为“这叫不尊”。

“不尊”一词到底是对谁不尊呢?在农村一般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先人不尊敬;二是自己不知道尊重自己,不给给自己及后代留后路。

2、坟墓的搬迁习俗过去农村多实行土葬,老人去世后,下葬后土穴的地面堆成土堆就形成了坟墓,而坟墓所在地就是坟地。

民间讲究“入土为安”,也就是人去世之后,要尽快将其葬入土穴,这样去世之人到了最终的归属,其家属完成了这项任务后,方觉心安。

按照农村的传统规矩,安葬好去世之人后,除非出现特殊情况,比如国家和地方要搞一些大的建设,所葬的坟地有发生地质灾害的苗头,坟地突然寸草不生等。

通常来说,没有以上事情发生,一般不迁坟,甚至连坟头上的土都不能乱动,以免打扰坟墓中的先人。农村确实有随便迁坟,或随便在坟头动土,是对先人不尊的说法。

但是,农村有一些人因迷信风水,再加上一些不良风水先生的撺掇,随便迁坟的情况还是存在的。

过去农村,流传“穷不改门,富不迁坟”。旧时民众迷信地认为,祖坟能够主宰子孙后代的祸福,家里兴旺发达,认为是祖坟的风水好,是因为所谓的祖坟“荫庇”,当然就不得迁坟。

然而,有一些家里时运不济,祸事连连,则认为是祖坟风水出了问题,按照农村说法“拉屎不出怪茅厕”,频繁地将先人之坟迁来迁去,折腾先人。如此,就是对先人不尊了。

3、坟地的搬迁习俗传统农村,人们把民居称为阳宅,把坟墓称为阴宅。阳宅喜欢聚族而居,一般不愿意单家独户住在一个地方。

祖坟风水真的会对后人造成影响吗?-农村人死了以后火化

阴宅的安葬也是同样的道理,过去农村忌讳坟墓成为孤坟。孤坟是凄凉的象征,“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过去农村,孤坟还有其他一些民俗方面的原因所形成。

比如,一些不能入祖坟的人,一些横死之人等。即便如此,过去农村风俗,这些祖坟地之外的坟墓,一般也不愿意他们的坟墓成为孤坟。通常要安排了特殊的坟地,集中安葬在一起。

这种坟地俗称为“乱葬坟地”,也称“乱葬岗”。旧时,农村的“乱葬坟地”与城市郊外的“乱葬坟地”是有区别的。

城市郊外的“乱葬坟地”是可乱葬的,也就是不管哪个姓氏,不管贫富,都可以在此地下葬。这种墓地通常是公益性的。

而农村“乱葬坟地”,所谓“乱葬”只是对一个村庄内部集体而言的,是村庄内的公共墓地,村外人不可在此下葬。

农村把村庄房屋所在地称为“阳地”,坟地或坟山自然就是“阳地”,由此,人们把村庄称为“阳村”,坟地或坟山称为“阴村”。

一个家庭到了一定规模,容纳不下时要分家,分成数家。村庄发展到一定规模,土地养活不了这么多人,村里的人要搬迁到另外地方生活,又形成新的村庄。如此反复,不断发展。这是过去我国农耕时期农村人发展的规律。

祖坟地也同样如此。农村有一句老话说:“人过五代另起坟,房过三代必走人”,指的就是过去农村的这种发展规律。

一个家族或村庄的坟地不管有多大,容量终究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出现容纳不下的时候。

如果坟地没有多余的地方,硬要往里塞,那只能是在葬坟时见缝插针,这样就会坟挨着坟,免不到动先葬的坟边的土,惊动先人。

这就是对先人的“不尊”,同时缺乏长远打算,以后自己百年后的坟,子孙同样要惊动,这也是对自己的“不尊”。

而避免这种情况,就是得搬迁坟地,也就是农村常说的“另立坟头”。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坟地莫搬”中的“搬”,不是把坟墓搬迁,而是另择新地作为将来的坟地。

搬迁坟地,并不等于把老坟也搬迁走,再重新安葬。这就像农村民众搬房子一样,建了新房屋后搬房进新屋,老房屋依然还在老屋场,并不是把老屋拆除后,到另一个地方重建。

过去农村,人们通常把那些从老屋搬出来,另建新居的人,称为“另立门户”。同样,人们也把那些脱离老坟地,另择新坟地的人,也称“另立坟头”。

总之,过去农村,“坟地”和“坟墓”是两个不能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否则就会错误地理解“坟地莫搬,是为不尊”这话农村老话。

事实上,这句农村老话还蕴含了过去农村的一种发展观念,只有不断地开拓发展,才能不委屈祖先和自己。用伟人的一句诗说就是“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不扫墓对后代有影响吗?

没有任何影响!我们每年给去世的亲人扫墓,是为了去看看长眠地下的亲人,寄托哀思!但是远在他乡的亲人,不能回来扫墓的也有很多,那也没办法!所以说,能去墓地看看就去看看,不能也没关系!我就说过,我母亲去世了,还有我去给她扫墓烧纸钱,等我百年之后,孩子在外面工作,难道就为了扫墓,专程请假回来吗?

这不现实!把骨灰洒入大海!

祖坟风水真的会对后人造成影响吗?-农村人死了以后火化

孩子每年只要去任何地方的海边去坐坐,就当给母亲扫墓了,多简单!

没有儿子就不能入祖坟?

三十而立,未满三十未立,所以不入祖坟,其实如果有传宗接代的后代,就应该可以入的,不过各地民俗有不同的规定

坟头的树为什么不让活?

祖坟上的树代表旺盛。在祖坟的周围一般都会载有植物,一般柏树或者松树的比较常见,但是这些基本上都是人为栽的。有一种树是长在祖先坟头上的,这是一种好的寓意,证明逝者的子孙后代旺盛,所以坟头上长树长草都是一种好的表现, *** 不要拔,如果是坟墓周围杂草丛生的话,就需要拔干净一点了,那样不仅不美观,在别人眼里会认为这家的无后,连个修理的人都没有,也是会对逝者家属的运气有冲撞的。风水中植物对于坟墓的影响也是相当重要的,不能有太多,但也不能有太少,所有拿捏的数量,形态等等,在风水中都是至关重要的细节问题,而且是必须遵守的,稍微太过或者是哪方面又不够,对于风水的讲究来说,都是不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