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算命的-中国有哪些不成文的规矩

admin2023-01-27 03:09:5015

河西算命的,中国有哪些不成文的规矩?

1,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

2,心里没鬼不怕鬼叫门。

3,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4,寡妇门前是非多。不信你半夜去敲寡妇的门试试看,马上会让你的行为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

5,不能去别人家的祖坟动土。

6,贤妻夫祸少。

7,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

8,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人不自救,天也难佑。

9,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10,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一辈子受穷。

11,亲戚不共财,共财断往来。

12,升米养恩,斗米养仇。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13,纸里终究包不住火,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14,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

15,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时候一到,马上就报。

16,出头的椽子先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藏巧于拙,大智若愚。

17,穷居闹市无人识,富在深山有远亲。

18,常在冰上走,哪有不湿鞋。

19,穷不哭穷,富不炫富。

20,大人说话小孩少插嘴。

21,风光的背后,不是沧桑就是肮脏。

22,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

23,一个女婿半个儿。

24,远亲不如近邻。

25,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26,别不把村干部不当干部。

27,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28,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29,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一岁,好活一辈。

30,得罪长辈等于得罪好几辈。

31,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32,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33,贪多不烂,知足者常乐。

34,金窝金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别人的屋

檐再大也不如自己有把伞。

35,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老赖"失信,寸步难行。

36,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终会因噎废食。

37,姑娘傍大叔,隔辈婚烟难幸福。

38,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川被犬欺。

39,天亮不亮,鸡叫了不算。

40,天狗吃月亮,痴心妄想。

41,人心不足蛇吞象,蛇心不足吃太阳。

42,话不说满,事不做绝,给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43,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44,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45,众人拾柴火焰高,五指并拢出拳头。

46,我今天会让你看不起,明天会让你高攀不起,千万别把人看扁。

47,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48,吃不了当下的苦,只会受未来平庸的罪。

49,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0,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

51,世人笑我痴,我笑世人颠。

52,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三人行必有我师。

53,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54,人哄地一时,地哄人一世。

55,朋友妻不可欺。

56,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57,天上下雨地上流,老婆汉子打架不记仇。

58,抬头老婆低头汉,往往都是心计之人。

59,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60,人善受人欺,马善受人骑。

61,隔着门缝看人会把人看扁。

62,男人心软一生穷。

63,好吃吃倒泰山。

64,跟着蜜蜂找花朵,跟着苍蝇找厕所。

65,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

66,穷不算卦,富不拜佛。

67,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68,家有一老,胜似一宝。

69,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

70,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71,家丑不可外扬。

72,说人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73,损人不利己。

74,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75,宰相肚里能撑船。

76,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77,小不忍则乱大谋。

78,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79,瓜田不拾履,李下不整冠。

80,人在做,天在看。

81,世事如棋局局新。

82,放长线钓大鱼。

……

欢迎友友们评论、点赞、转发和关注!

河西算命的-中国有哪些不成文的规矩

人的运气差到极点后?

《周易》中有64个卦,否和泰就是其中两卦。这两卦属于天地不容的状态。

越国时期人们认为古代的圣明的君王都是经过厄运才换来人生高峰。时间到了一定时候,坏运气过去,就会迎来好运气。

否极泰来就是出自此。

那么为什么古人都是这样的态度呢?

人的运气差到最后,就一定会苦尽甘来吗?

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这个问题。

首先:运气差到最后,都已经是最极致的坏时,那么还有比坏更坏的事吗?

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自然接下来的一定比坏要好那么一点都算好。

我们常言劝慰他人的话里总是带有这样一句:都已经最坏了,接下来只能好了。

其次,穷则思变。

当运气坏到了极致,只会促使人用力挣扎,无论哪一种挣扎都将是积极向上的。因为没有人愿意坐以待毙,当人有了珍惜和感恩的心态去面对困境时,思想上就会更加积极,行动也会更加迅速。能够较快地帮助自己改变命运。

我们用较俗的例子去看这个问题:孩子被挨打了,TA下意识一定会用手去挡,头自然向怀里缩。这是自我保护意识,接下来TA会努力弄清自己犯了什么错误,并且开动思路,找出不被下一次惩罚的理由。

人到了极致时,一定能找出帮助自己的方式。

因此,人的运气到了最差的极致后,一定会苦尽甘来。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自己还没有到底线,而肆意浪费和挥霍人生。在思想上时不时地给自己一个极致的危机感,也是促进自我前进的方式。

我是萤火虫心理师,私信线上等你,一起聊聊心理话。

嫪毐是怎么进宫的?

汉武帝临死前为什么赐死钩弋夫人,就是因为有前车之鉴,害怕秦太后赵姬与嫪毐之事再次发生!“子少母壮”,而太后又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谁能约束得了?

那么嫪毐是怎么进宫的?归根结底就是赵太后太年轻,有欲望,还有就是赵太后没有什么政治头脑,更没有以秦国社稷为重的理念。

先说说赵太后也就是秦始皇的生母赵姬的来龙去脉:

赵姬本是商人吕不韦的姬妾,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低买高卖,积累了万千家私。

当时秦国在位的是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在位时间太久,已经熬死了一个太子,又立第二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最喜欢的女人是华阳夫人,立为夫人,但是华阳夫人没有儿子。

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其中有一个儿子叫异人,异人的母亲为夏姬,夏姬并不受宠,异人也不出众,在安国君二十多个儿子中几乎没什么存在感。

异人作为秦国王孙,在赵国为人质,当时秦国经常打赵国,异人在赵国很不受待见,而他作为庶出的不受宠的王孙,生活困窘,过着拮据的生活。

适逢吕不韦去邯郸做生意,见到秦异人后,叹道“奇货可居”。吕找到异人说可以帮他光大门庭,异人苦笑说:“你还是先光大自己的门庭。”吕不韦说“你不懂,我的门庭只有等你的门庭光大以后才能光大。”

吕不韦帮异人分析他的处境与出路:

秦王已老,你的父亲安国君被立为太子,现在安国君的夫人是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最受宠却没有儿子,来日安国君继位,太子人选是华阳夫人说了算。而你只是安国君二十多个儿子中最不起眼最不受宠的那个,又留在赵国做人质,你与你的在父亲身边的兄弟们相比,简直没什么存在感。

异人见他说的对症,就叹道:我能有什么办法呢?

吕不韦说:我愿意帮助你,我虽然不是很富有,但可以拿出千金到秦国去结交权贵,游说华阳夫人与安国君,让他们立你为储君。

异人拜谢,说如果如你所愿,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与你共享。在吕不韦的游说下(关键是金钱起了作用),异人回到秦国,认华阳夫人为母,改名子楚,在秦昭王死后,安国君为秦王时,子楚成了太子。安国君与子楚都是短暂地做了秦王后,就很快去世。

再来说赵姬,她本来是吕不韦的姬妾,被当年的异人看中后,送给异人,赵姬生的儿子就是后来的秦王嬴政,嬴政到底是吕不韦的儿子还是异人的儿子,《史记》是两种说法,但我认为嬴政是异人儿子的可能性很大,说是吕不韦的儿子,就是司马迁不喜欢赵姬,丑化她。

子楚死了以后,十三岁的嬴政继承王位,赵姬成了王太后,吕不韦成了相邦。年轻的赵太后耐不住寂寞,吕不韦经常被召入宫陪侍。赵太后 *** 很强频繁让吕不韦入宫,吕不韦非常害怕,秦王嬴政年纪渐长,吕不韦得想个抽身之计。

吕不韦就把一个叫嫪毐的人推荐给了赵太后,之前故意到处造声势,说嫪毐的 *** 如何,甚至可以带动车轮,引发赵太后好奇。嫪毐进宫之后,赵太后果然很满意。

为了让嫪毐长久的陪在赵太后身边,吕不韦让嫪毐拔光胡须充做 *** ,事实上嫪毐并未受宫刑,赵太后很快怀孕了,为了避人耳目,赵太后带着嫪毐居住在秦国旧都雍城,在那里住了几年,先后生下两个儿子,秘密养在宫中。

嫪毐红极一时,权势熏天,被封长信侯,门客数千。得意忘形的嫪毐在酒后自称秦王“假父”,嬴政大怒,后知悉嫪毐与母后的 *** ,嫪毐趁嬴政行冠礼之时 *** ,事败被嬴政车裂,两个儿子也被摔死。

中国历史上的太上皇有多少?

太上皇,也称太上皇帝,通常是皇帝退位或当朝皇帝父亲的头衔。历史上,除了部分 *** 退位的皇帝之外,内禅的皇帝大多都能获得“太上皇”的称号,而除了个别皇帝外,太上皇大多没有实权。那么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位太上皇呢?事实上多达26位,分别来介绍一下。

秦庄襄王嬴楚:历史上 *** 位太上皇

子楚早年曾在赵国邯郸为质,后在吕不韦的帮助下成为亲国国君,但在位仅仅三年之后,便于庄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病逝,享年35岁。其实严格来说,秦庄襄王嬴楚并不算是太上皇,因为其生前并未称帝,生前也并未称太上皇,其太上皇的称号是秦始皇称帝后追尊的。不过,子楚的确是历史上 *** 位获得太上皇称号的,还是将其在此列出。

汉朝刘太公:唯一没做过皇帝的太上皇, *** 位在世被尊为太上皇的人

刘太公乃是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其最初一直在家乡务农,后在彭城之战中与刘邦的妻子吕雉一起被项羽俘获,落入敌营成为人质。直到前203年,楚汉鸿沟议和,项羽这才将刘太公和吕雉送还刘邦。

刘邦称帝之后,五天朝见刘太公一次,如同普通父子之间的礼节一样。后官家告诉刘太公“天无二日,太公虽贵为皇帝之父,实为人臣,不能让皇帝对他拜见”。于是,此后刘邦再来拜见,刘太公便拿着扫帚在门口恭敬相迎,刘邦大惊,知道原因后便将其尊为太上皇。

于是,刘太公便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从未做过皇帝的太上皇,也是 *** 位在世时被尊为太上皇的人。前197年,刘太公在栎阳宫去世,终年64岁。

晋惠帝司马衷:“八王之乱”中被尊为太上皇

司马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次子,晋怀帝司马炽的异母兄。泰始三年(267年)正月,九岁的司马衷被立为皇太子。太熙元年(290年)四月 *** ,司马炎去世之后,司马衷即位,是为晋惠帝。

传说,司马衷是个傻子皇帝,痴呆不能任事,结果导致皇后贾南风与太傅杨骏争权,之后贾南风消灭杨骏家族,开始大权在握。元康九年(299年),贾南风废黜司马遹的太子之位,并于次年将其 *** ,“八王之乱”至此拉开序幕。赵王司马伦假造诏书废杀贾南风,自领相国,恢复原太子的地位,司马遹之子司马臧被立为皇太孙。永宁元年(301年),司马伦篡位自立为帝,司马衷被奉为太上皇,皇太孙司马臧被杀。

而晋惠帝司马衷最终也死在了“八王之乱”时期,于光熙元年十一月十七日(307年1月8日)夜于洛阳显阳殿突然驾崩,终年48岁(传闻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杀)。

后凉太祖吕光:历史上 *** 位真正意义上的太上皇

吕光乃是前秦太尉吕婆楼之子,初为前秦将领,曾率军征服西域,“淝水之战”后前秦迅速崩溃,吕光于是回军消灭凉州刺史梁熙,入主凉州。麟嘉八年(公元396年)六月,吕光即天王位,国号后凉,从而建立了十六国时期的后凉国。

龙飞四年(399年)十二月,吕光病重,为避免诸子争位,于是先传位于嫡子吕绍,自称太上皇,并以吕纂为太尉,吕弘为司徒。同年,吕光病逝,终年63岁。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 *** 位退位后仍有实权的太上皇

拓跋弘为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长子,于太安二年(456年)正月被立为太子,其父拓跋濬去世之后,拓跋弘登基为帝。

河西算命的-中国有哪些不成文的规矩

拓跋弘在位期间崇文重教,兴学轻赋,喜玄好佛,不知道是不是太过信佛,拓跋弘竟然根本不愿做皇帝,经常有出世之心,因而皇兴五年(471年)八月,便打算将皇位禅让给叔父京兆王拓跋子推,但因群臣反对只好作罢。然而群臣的劝阻并未使得拓跋弘死心,同年八月二十一日,献文帝便下诏传位于皇太子拓跋宏,后因太子年幼,因而献文帝得以上尊号“太上皇帝”,代为处理国事。因此拓跋弘也成为了历史上 *** 位退位后仍有实权的太上皇。

不过,拓跋弘虽然屡有出世之心,但其作为皇帝还是比较合格的,倒也颇有一些建树。承明元年六月辛未日(476年7月20日),拓跋弘离奇驾崩于永安殿,年仅二十三岁。

北齐武成帝高湛:为“应天象”传位于太子

高湛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第九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同母弟。皇建二年(561年),孝昭帝高演病重,为避免儿子惨遭屠戮,于是传位于弟弟高湛,高湛逐成为北齐第四任皇帝。

高湛在位期间,宠信奸佞宵小, *** 于朝廷之上,并肆意诛杀宗室以及大臣。一时间,朝政混乱,社会处于动荡之中,北齐国势因此转衰。清河四年(565年)三月,因有彗星出现,太史官称这是除旧布新之象,当有新皇帝出现。武成帝为了“应天象”,于同年四月二十四日传位于皇太子高玮,自为太上皇帝。

天统四年(568年),因被酒色掏空身子,武成帝在邺宫乾寿堂去世,时年三十二岁。

北齐后主高玮:兵败逃亡期间退位

高湛在“应天象”传位后,高玮成为北齐第六任皇帝。在位期间,这位仁兄继承了“禽兽王朝”的“优良传统”,任用奸佞,荒 *** 无道,诛杀兰陵王高长恭、丞相斛律光,自毁长城,北周已经摇摇欲坠。

武平七年(576年)十一月,北周武帝宇文邕 *** ,高玮率兵抵御,结果北齐大败,邺城被攻破。高玮扔下军队独自逃走之后,高延宗被拥立为帝,但随后兵败被俘。于是在同年十二月 *** ,高玮传位于高恒,自己退位为太上皇帝。

高玮一路逃窜,到达青州后打算投靠南陈,但被手下高阿那肱出卖,在青州以南的邓村被北周将领尉迟纲擒获,后被宇文邕封为温国公。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十月,高纬被诬告与宜州刺史穆提婆谋反,高纬、高恒与高延宗数十人,不分老少全部刺死。

北周宣帝宇文赟:为沉湎享乐而退位

宇文赟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长子,于建德元年(572年)被立为太子,宣政元年(578年)北周武帝去世,宇文赟继位为帝。然而其在位期间沉湎酒色,暴虐荒 *** ,大修宫殿,滥施刑罚,监视大臣言行,导致北周国势日渐衰落。

大成元年(579年),为了更好的沉湎享乐,宇文赟传位于长子宇文衍,自称天元皇帝(实际相当于太上皇),此后便长居于“天台”沉湎享乐,并于全国大选美女充实后宫,由于纵欲过度,宇文赟健康情况迅速恶化。最终于大象二年(580年)病逝,年仅二十二岁。

隋炀帝杨广:李渊遥尊

杨广是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嫡次子,初为晋王,后在与太子 *** 的竞争中胜出,被立为皇太子。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杨坚病逝(存疑)后,杨广继位。在位期间,也算颇有作为,但却因滥用民力而引发全国性的农民 *** ,天下迅速陷入战乱。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李渊在晋阳起兵,同年十一月攻入隋都大兴。十一月十六日(617年12月18日),李渊拥立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杨广为太上皇。杨侑名义上是皇帝,但实际不过是李渊扶立的傀儡。只是夺位称帝的时机尚未成熟,李渊才未敢贸然行动而已。

大业十四年(618年4月11日),江都兵变之后,杨广被宇文化及叛军所弑。

唐高祖李渊:玄武门事变后退位

李渊作为唐朝开国皇帝,出身关陇李氏,本为北周唐国公李昞之子。晋阳起兵后先是拥立杨侑为帝,隋炀帝杨广被杀后,迫使杨侑禅位,建立唐朝,并通过南征北战最终一统天下。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玄武门之变后,册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不久传位,自称太上皇。此后,李渊先是在太极宫生活,后于贞观三年(629年)四月搬至大安宫生活。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终年69岁。

圣神皇帝武则天:神龙政变后退位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帝,本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先后两次入宫,先为唐太宗才人,后为唐高宗昭仪,“废王立武”事件后成为皇后。因唐高宗常年身体不好,逐出现“两圣临朝”的局面,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才,所以使得贤才辈出。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重期间,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复辟,武则天 *** 退位,唐中宗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实际上的太上皇)。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终年八十二岁。

唐睿宗李旦:为避免同室 *** 戈退位

李旦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之子,唐中宗李显同母弟。早在武则天建立武周之前,因为唐中宗被废,唐睿宗曾短暂成为皇帝。武周建立之后,被降为皇嗣,囚禁于宫中。景云元年(710年),唐中宗李显崩逝(另说被韦皇后毒死)后,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李旦再度成为皇帝。

唐睿宗在位期间,势力大增的太平公主由幕后走到台前,大肆干预朝政,并与皇太子李隆基争权。为避免矛盾激化,最终出现同室 *** 戈的情况,李旦于先天元年(712年)禅位于皇太子李隆基,称太上皇,但仍一定程度掌握朝政。直到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先天政变”爆发之后,太平公主集团被诛灭,李隆基这才全面掌握朝政。

开元四年(716年)六月,李旦在百福殿病逝,享年五十五岁。

老子之父李敬:唐玄宗李隆基追尊

李敬,嬴姓李氏,名敬,又名“李乾”,乃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父亲。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三月,唐玄宗李隆基下诏:追尊李敬曰先天太上皇(全称“大唐先天太上皇帝”),其妻益寿氏为先天太后。

唐玄宗李隆基:“安史之乱”时唐肃宗李亨遥尊

李隆基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又称李三郎。唐睿宗禅位后继位,“先天政变”爆发后,太平公主集团被灭,李隆基开始全面掌握朝政。

李隆基在位初期,倒是颇有一番作为,他勤于政事,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了唐朝政权,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然而,在位后期却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埋下了唐朝中衰的伏笔。

安史之乱爆发后,因叛军迅速逼近长安,唐玄宗李隆基带着杨贵妃和一众大臣逃往蜀地避乱,结果在马嵬驿发生政变,太子李亨联合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发动兵变,杨国忠被杀,杨贵妃也被逼死(存疑)。之后,唐玄宗一行继续前往蜀地,太子李亨则率人北上灵武。

至德元年(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遥尊父亲玄宗为太上皇。至德二载(757年),随着安禄山被杀,李隆基由成都返回长安,被幽禁于兴庆宫(南内),称太上皇。此后,唐玄宗不再过问政事,晚年忧郁寡欢,宝应元年农历四月五日(762年5月3日),李隆基驾崩,终年78岁。

燕光烈帝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 *** 后尊为太上皇

安禄山本为胡人,早先随母亲在突厥部落生活,其母后改嫁给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后因族破离散,安禄山和将军安道买之子孝节,安波注子安思顺、安文贞一起逃离突厥,归附唐朝,后逐渐成为唐朝大臣。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 *** ,发动“安史之乱”,严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安禄山僭越称帝,国号大燕。然而,由于安禄山身体肥胖,全身长满块状毒疮,导致其变得极易动怒,大臣庄严便曾遭到抽打,这让庄严怀恨在心,意图干掉安禄山。

之后,庄严、李猪儿和安庆绪等合谋刺杀安禄山,之后庄严向外宣告,说安禄山传位给晋王安庆绪,并尊称安禄山为太上皇。

唐顺宗李诵:中风后禅位

李诵是唐德宗李适长子,于大历十四年(779年)立为太子,永贞元年(805年)唐顺宗李诵驾崩,太子李诵继位。

贞元二十年(804年)九月,担任多年储君的李诵,因心理极端忧郁而身体状况不佳,结果这一年突然患上中风,竟然失去了语言能力。结果,因为担忧儿子的病情,唐德宗李适的身体也开始迅速恶化,终于次年一命呜呼。

李诵继位之后,虽然因身体状况不佳而无法顺利理政,但却通过任用翰林学士王叔文等进行革新,这大大触及了宦官势力。因此,在位仅仅186天的唐顺宗,便在宦官俱文珍等的胁迫下禅位于太子李纯,自称太上皇,此后便爆发了“二王八司马事件”,改革派被尽数放逐。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十九日,唐顺宗去世,至于去世的原因,目前尚无定论。

唐昭宗李晔:宦官发动政变 *** 退位

李晔为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之弟,初封寿王,文德元年(888年)二月,唐僖宗病危时,群臣因唐僖宗的皇子年幼,拟立皇弟吉王李保为嗣君,但宦官杨复恭却拥立寿王李晔,后经唐僖宗恩准,李晔逐成为储君,并最终继位为帝。

唐昭宗继位之后,倒是尊礼大臣、励精图治,希望能够恢复国力。即位之始,制订出一套适应形势的统治方略,发动平定四川陈敬瑄与河东李克用的战争,最终消灭了田令孜,重挫了李克用,但也令中央禁军折损大半,导致宣武节度使朱温崛起,为唐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事实上,在唐昭宗在位后期,他的皇位已经是名存实亡。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因为唐昭宗酒后砍杀宫女,王仲先联合左军中尉刘季述、枢密使王彦范、薛齐偓等人挟宰相崔胤等召百官署状同意,以“废昏立明”为由,发动宫廷政变,将昭宗及何皇后锁进少阳院,迎立皇太子李裕为帝,以昭宗为太上皇。

卓某:一个连姓名也没有留下的太上皇

卓岩明本为五代十国时期雪峰寺的僧人,后晋开运二年(945年)三月,李仁达 *** 王延政的儿子王继昌后,想独自控制福州,又怕人心不服,因而立一向被人敬重的卓岩明为帝。卓岩明后派人迎接他父亲于莆田,尊父亲为太上皇。

宋徽宗赵佶:为抵御金国南下传位太子

宋徽宗赵佶为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哲宗病逝无子,太后向氏于同月立赵佶为帝。宋徽宗在位期间,北宋国力日渐衰微,而金国则崛起于北方。

宣和七年(1125年),金国灭辽后南侵,李纲向宋徽宗提出传位给太子赵桓,以号召军民抗金的建议。于是,宋徽宗下诏,传位于太子赵桓,先被尊为教主道君皇帝,后又被尊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靖康之难”爆发,宋徽宗与宋钦宗赵桓被金人掳去,受尽屈辱。金天会十三年(1135年)死于五国城,时年54岁。

宋高宗赵构:以“倦勤”为由下诏退位

赵构作为南宋开国皇帝,本为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靖康之变”后,康王赵构南渡后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南宋。在位初期,尚能任用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将领抗击金军,后又重用主和派的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人,处死岳飞,罢免李纲、张浚、韩世忠等主战派大臣。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宋高宗在当了三十六年皇帝以后,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传位给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自称太上皇帝。赵构退位后,只在偶尔时干预一些政事。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日(1187年11月9日),赵构病死于临安行在的德寿宫,时年八十一岁。

宋孝宗赵昚:主动禅让

赵昚乃是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宋高宗赵构养子,因宋高宗赵构禅位而继位为帝。继位之初也曾发动“隆兴北伐”,一度威慑中原,后因主将不和、军心涣散而遭遇战败,宋金又达成和议。

隆兴北伐失败后,赵昚在内外政策上都转向平稳,南宋朝廷又陶醉在了“中外无事”、偏安一隅的升平景象之中。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呈现政治繁荣的局面。南宋 *** 重视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出现了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史称“乾淳之治”。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赵构崩于德寿宫中,赵昚听闻后失声痛哭,两天不能进食,又表示要服丧三年。赵昚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二月初二(1189年2月18日),赵昚禅位于赵惇,是为宋光宗,自称太上皇。绍熙五年(1194年)六月初九,赵昚在重华殿病逝,终年六十八岁。

宋光宗赵惇: *** 退位

赵惇为宋孝宗赵昚第三子,后经赵昚禅让继位。赵惇继位之初,确有革故鼎新之意,能听取臣下谏言,也裁汰了一些不肖者。但他“宫闱妒悍”,惧内心理严重,以致后期荒废朝政;又听信谗言疏离太上皇赵昚,引起南宋的政治危机。

赵惇在位五年,“乾淳之治”的成果渐消,南宋开始由盛转衰。由于在储君问题上的分歧,宋光宗赵惇与父亲赵昚关系出现裂痕,最终爆发“过宫风波”,导致宋光宗赵惇患病,且病情不断加重。随着光宗病情的恶化,政局也开始动荡不安,群臣再也无法容忍这个疯子皇帝。

绍熙五年(1194)七月,赵汝愚、韩侂胄等人在太皇太后吴氏的支持下拥立嘉王赵扩登基,是为宋宁宗。宋宁宗登基后,尊光宗为太上皇,皇后为寿仁太上皇后,移驾泰安宫。庆元六年八月辛卯日(1200年9月17日),光宗在寿康宫病逝,享年五十四岁。

西辽襄宗耶律直鲁古:被俘后 *** 退位

耶律直鲁古是西辽仁宗耶律夷列次子,西辽仁宗去世后继位,因其尚年幼,由其姑母耶律普速完(承天后)摄政。崇福十四年(1178年),承天后遇刺身亡,直鲁古正式即位,改元天禧,称菊儿汗(也称葛尔汗、古尔汗)。

耶律直鲁古在位前期记载较少,但其在位后期西辽国已经是江河日下,西辽的附属国花剌子模和撒马尔干等与乃蛮部汗屈出律相呼应,进攻西辽,西辽不敌,一步步走向没落。天禧三十四年(1211年),耶律真鲁古外出游猎时,屈出律以伏兵八千擒之,强迫其让位。屈出律取西辽政权后,尊直鲁古为太上皇。耶律直鲁古后于1213年病逝。

西夏神宗李遵顼:内外逼迫之下退位

李遵顼乃西夏宗室齐国忠武王李彦宗之子,1203年,参加廷试考中状元。1211年8月12日,李遵顼废襄宗李安全自立,成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位状元皇帝。在位期间,其全盘承袭襄宗依蒙抗金的自取灭亡政策,导致百姓民家破人亡,民怨四起。

1223年12月,李遵顼在蒙古的威逼下,又在朝内反对声中不得不宣告退位,传帝位给次子德旺,自称太上皇。公元1226年5月,正当蒙古军攻陷西夏河西诸城之际,李遵顼病死,终年64岁。

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之变”后被遥尊

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朱瞻基驾崩后,年仅九岁的朱祁镇继位,因年纪尚幼,由贤臣“三杨”和太皇太后张氏主政。然而,随着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其宠信 *** 王振,导致宦官专权。

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部也先南下入侵,明英宗在王振的蛊惑下御驾亲征,但因王振的错误指挥,结果明军在土木堡遭遇惨败,明军几乎全军覆没,六十余位随行大臣被杀,明英宗朱祁镇也被俘。

明英宗被俘之后,在于谦等大臣的建议下,经太后准许,明代宗朱祁钰即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英宗被释放回京后,却被代宗囚禁于南宫。直到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明英宗朱祁镇第二次称帝。虽然明英宗在政治上有不足之处,但其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还废除了殉葬制度。天顺八年(1464年)明英宗病逝,年仅37岁。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中国最后一位太上皇

弘历是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第四子,算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人所熟知的皇帝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运气 *** 的君王之一,其在位期间虽然被称为“康乾盛世”,但也是中国历史上更大的 *** 者,而清朝也正是从此开始由“康乾盛世”转向“道咸衰世”。

乾隆六十年(1795年),为了不超过祖父圣祖康熙帝在位61年的纪录,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尊为太上皇帝。不过,乾隆虽然退位,但仍然大权在握,直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卒于养心殿,享年89岁。

赵姬和嫪毐爱得如胶似漆?

看热闹不嫌事大!嬴政棒打鸳鸯,有政治方面的考量,也有恼羞成怒的成分。这事情放在谁头上都不会自鸣得意吧!

《大秦赋》这部剧正好最近也在热播,其中很详细的讲述了赵姬和嫪毐的心路历程,也能看到秦始皇嬴政的内心挣扎,有网友说,直接改成嫪毐传算了!因为他戏份实在太多!

赵姬何许人也?嬴政的亲生母亲,执掌朝廷权柄,摄政太后,权力通天。

嫪毐何许人也?吕不韦送给赵姬解决生理问题的男宠,与赵姬生有两个儿子,后来在赵姬的支持下封为长信侯,加爵封地,门客上千,六国王公贵族重礼来拜,飘飘然自称秦王“假父”,再后来有篡逆之心,结党营私,严重威胁到嬴政,故而设计 *** ,两个儿子都被扑杀(即摔死)并夷三族!

嫪毐是如何上位的?

据《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载:

始皇帝益壮,太后 *** 不止。吕不韦恐觉祸及己,乃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时纵倡乐,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令太后闻之,以啗太后。太后闻,果欲私得之。吕不韦乃进嫪毐,诈令人以腐罪告之。不韦又阴谓太后曰:“可事诈腐,则得给事中。”太后乃阴厚赐主腐者吏,诈论之,拔其须眉为宦者,遂得侍太后。太后私与通,绝爱之。有身,太后恐人知之,诈卜当避时,徙宫居雍。嫪毐常从,赏赐甚厚,事皆决于嫪毐。嫪毐家僮数千人,诸客求宦为嫪毐舍人千馀人。

原来事情的经过司马迁写的很详细了。

秦国自昭襄王嬴稷去世后,嬴柱和嬴子楚也没做几年秦王就崩逝了,嬴子楚在他咽气的前一刻,宣布让太后赵姬和秦相吕不韦共同摄政,等到了嬴政弱冠之年再还政,还让嬴政喊吕不韦为项父,也就是干爹的意思。从此这两个人在秦国政坛呼风唤雨,权倾一时。

然而始皇帝嬴政越来越大了,但太后赵姬从来不掩饰自己的生理欲望,应该是常常和吕不韦眉来眼去,别忘了,赵姬当年在赵国最初可是吕不韦的女人,后来因为嬴政的父亲嬴子楚喜欢她,吕不韦才忍痛割爱,从“吕不韦恐觉祸及己”这句话可以看出,两人其实仍有情愫纠葛。

吕不韦经天纬地,风光无限,当时已经是个成熟的政治家了,绝不能因为儿女情长断送大好前途,于是他想到一条妙计,什么妙计呢?就是替赵姬找一个“厉害的男人”,将自己与太后赵姬隔离开来,以防“人言可畏”。

为了把这个人送到赵姬跟前,吕不韦真的费了一番心思。依我看,总共分4步!

首先,找到一个身怀异能的男人,这个男人必须符合太后赵姬的需求,说白一点,就是我们常说的活儿好的男人,“乃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各位老师,这并不是我杜撰的哦,《史记》上就是这么说的。还真就被吕不韦找到了,这个人就是嫪毐。

然后,吕不韦把嫪毐带回家,常常让他表演绝活,用他的下~体穿进桐木车轮里,使之转动而行,这个绝活嫪毐表演的时候不知道吕不韦是以怎样的心情看的,反正他是召集了很多人观看,当做猴戏来看。这么一来,街头巷议到处流传着吕不韦相府里有这么一位能人异士。

接着,在吕不韦巧妙的安排下,通过非定向精准传播,太后赵姬终于听说了嫪毐的威力,她开始馋嫪毐的身子,想要占有他。吕不韦进行到这一步还不能算完,因为当时没有被处理的男人肯定是不能送进后宫的,既然知道太后也想要嫪毐了,他也半推半就,开始了进一步的动作!

最后,实行瞒天过海之计!吕不韦命人将嫪毐拿下,又骗周围的人说嫪毐之前犯过事,需要被处以宫刑,但是他逃脱了,现在就要把嫪毐送进宫里受刑,嫪毐当时吓傻了,一直在喊冤,这个时候他不知道这是个假戏,但是他喊的越厉害,越有利于让周围的人相信嫪毐确实要被 *** 了。

吕不韦把嫪毐绑到宫里,又让太后赵姬重金买通宫里行刑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只拔掉了嫪毐的胡子,就大张旗鼓的送到赵姬的处所,对外宣称是分到太后宫里的奴婢。事已至此,吕不韦把这件事做的天衣无缝,滴水不漏,成了!

嫪毐到太后赵姬的宫里之后,备受恩宠,“绝爱之”这三个字说明太后赵姬确实沉溺于嫪毐的魅力里不能自拔了!可惜的是,那个时候避孕技术极差,没过多久,太后赵姬就发现自己怀孕了,这可不是什么喜事,毕竟太后 *** 并不光彩。

于是,赵姬就编造了一个谎言,她说一个算命的人告诉她不能再居住在咸阳了,需要临时出去躲避一下,当朝太后,谁能阻挡?随后她就带着嫪毐和随从去往秦国旧都雍城居住,并生下了两个儿子。

在雍城的这段时间,嫪毐就风光无限了,太后赵姬什么事都听他的,家中杂役千人,还有很多人向他求官,可谓财源滚滚,一时炙手可热。

但是这个时候,众人皆知太后宠爱嫪毐,却不知道孩子的事情,这两个孩子的出世,让嫪毐心中狂喜,开始变得不守本分。

嫪毐到达人生巅峰

据《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载,始皇九年,有告嫪毐实非宦者,常与太后私乱,生子二人,皆匿之。与太后谋曰“王即薨,以子为后”。《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还记载了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于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

嫪毐自始至终都是个完整的男人,并且在太后面前“挥斥方遒”,但是在他人的眼中一直都是不入流的宦官,很多人打心眼里看不起他,这让他觉得很难堪,一心想找补回失去的尊严,从此开始不安分起来。

首先他对待下人的方式,往往是威逼利诱,他失去的尊严更先从他的下人那里获取,为了遏制自己的秘密被告发,他在自己的家里势必要实行高压的政策,同时呢,也会给予下人重金赏赐,这样他的下人们才会心甘情愿的被他统治不会告密。

可是,众口难调,总有一些下人感觉委屈,就伺机到嬴政那里告发他,可是太后毕竟是太后,嫪毐搞不定的,太后作为一个第六感很强的女人,对待背叛者的眼光往往是独到的!办法也是很多的,所以所有的消息都封锁了。

嫪毐实在是太渴望尊严了,他的心中已经绘制好了蓝图,“王即薨,以子为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秦王嬴政死了,我的儿子就要继承王位,很多电视剧在表现这一段的时候,太后赵姬都是很凶的斥责了他,手心手背都是肉,她心里难受的是眼前这个男人竟然开始觊觎现实世界里的权位。

但赵姬也无可奈何,毕竟嫪毐是自己的“绝爱”,她内心的纠结都逃避了,日日沉醉于放纵的梦乡。

嫪毐看出了太后赵姬是惯着自己的,于是他按耐不住自己的欲望,向太后赵姬提出了封侯的要求,很多人说嫪毐被封侯是因为举发成蛟叛乱,这段未有实据并不可信。但是嫪毐封侯的愿望确实是实现了。

一方面,嫪毐确实被太后赵姬惯坏了,开始谋求更大的权势和尊严,另一方面,嬴政已到弱冠之年,太后和吕不韦都不想还政,这个时候秦国朝廷暗流涌动,多方势力尔虞我诈暗自较劲,太后需要一个人能够帮自己制衡各方力量,尤其是秦相吕不韦。

嫪毐被封为长信侯,赐给他山阳(太行山东南地区)的土地,让他居住在那里。宫室、车马、衣服、园林、打猎都听凭嫪毐的意愿。事情无论大小全由嫪毐决定。又把河西太原郡改为“毐国”,这样的赏赐恐怕连吕不韦都自愧不如,这个时候他只是文信侯,封河南地。

人对权势的欲望总是没有止境的,此时权势滔天的嫪毐仍然不满足,或者说是在炫耀,他开始广聚门客,达千人以上。秦国和其他六国王公贵族踏破了他家的门槛,为了各种利益熙熙攘攘,嫪毐觉得自己还是太委屈了,不够尊荣,他不知道的是死亡正在一步步的接近他。

嫪毐的东窗事发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里说:

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毐等败走。即令国中: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尽得毐等。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车裂以徇,灭其宗。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及夺爵迁蜀四千余家。

由此可见,嫪毐最后还是挺惨的,而东窗事发,就因为一句酒后失言。

《说苑·正谏》记载了这件事的经过,原来,嫪毐经常左右朝政,更是结交了许多权臣,有一天,他和几个同朝为官的人喝了很多酒,酒喝得太多,大家争相吹牛,说到尽兴处,嫪毐急眼了,瞪着眼睛凶狠的说:“我是皇帝的干爹,你们这些小喽啰怎么敢跟我较劲?”

很多人听到这句话酒醒了一半,没有吵过嫪毐丢失尊严的大臣第二天就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嬴政,嬴政也惊起一身冷汗,赶紧找人调查,结果被嫪毐发觉了。

河西算命的-中国有哪些不成文的规矩

嫪毐毕竟有一定的权势,他先是偷了太后和秦王的玉玺,然后矫诏带了一波杂七杂八的人,去攻击秦王嬴政所在的蕲年宫。秦王嬴政也不是好惹的,他悬赏重金和爵位很快就把嫪毐这伙人一网打尽,然后进行分类处置。

嫪毐,施以车裂之刑,车裂,就是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车上,套上马匹,分别向不同的方向拉,这样把人的身体硬撕裂为六块,这样的下场真够惨的。而且还被夷三族,跟他相关的亲人都不能幸免。

赵姬,毕竟是秦王嬴政的亲生母亲,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贬为庶人,逐出咸阳。

嫪毐和赵姬的两个孩子,扑杀!就是把小孩装进麻袋里,活活摔死,小孩子是无辜的,要怪只怪嫪毐坏事做尽,连累了孩子。

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这批拥护嫪毐的官员有二十人皆枭首,就是杀头。

还有嫪毐家里的奴仆,都被拉去从事官府杂役、手工业生产劳动以及其它各种重体力劳动。

秦始皇嬴政的棒打鸳鸯结束了,你觉得赵姬和嫪毐爱得如胶似漆,还是值得同情和欢喜的事情吗?

太后赵姬和嫪毐的男欢女爱已经被历代许多人唾弃,这是一种低俗情趣导致的畸形关系,尤其是掺杂着许多权势角逐的成分,更让人觉得无比恶心。但是客观地看待这个事情,除了嫪毐本身的阴谋令人不齿外,从另一个方面说,对历史的进步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比如说秦始皇嬴政利用了嫪毐蕲年宫之乱一举扳倒了太后赵姬、吕不韦和嫪毐,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政权,加速了统一六国的进程,虽然这一出“棒打鸳鸯”只是个偶然的事件,但是我仍然从这个里面看到了积极意义。朋友们,你们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