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算命-为何李渊 *** 敢于立刻称帝
程咬金算命,为何李渊 *** 敢于立刻称帝?
这个问题问的好,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首先我们看这两个人的出身,李渊是贵族出身,可以说是门阀大族,手里有兵有钱,而且人家还和皇帝沾亲带故。在看朱元璋是放牛娃出身,爹娘都饿死,不得已出家当了和尚,最后最后甚至沦落到要饭的地步。所以这两人的出身,就决定 *** 方式的不同。李渊是在晋阳造的反,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太原 。城池高大,精兵将猛在加上关陇门阀的支持,很快就立柱了脚跟。各地虽然也有人陆陆续续的 *** ,但是论实力,可以说属李唐最强。可以说有强大实力的支撑,才有了李渊敢称帝的资本。反过来我们看朱元璋,他远没有李渊那样的实力,他虽然加入了郭子兴的义军,但始终是寄人篱下。郭天旭对朱元璋虎视眈眈,常常找他的麻烦。后来朱元璋独自发展,才有了自己的根据地。但是当时的情况是群雄并起,有兵就是草头王,王爷大帅遍地都是。可以说想从群雄割据的情况下,拖影而出,实力弱小的朱元璋是很困难的。所以他听从谋士朱升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一点一点的壮大自己实力,同时这么做也不会被别人定上,有力的保护了自己。就是因为一点点的壮大,才有了足够的实力,击败各路豪杰。北伐大元,成为一代君王。
除了尉迟恭秦叔宝?
按照中国传统习俗,每逢春节前夕,家家户户便会在自家的大门上,张贴自己信仰的门神,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降吉祥。各地门神图案绘制得多姿多彩,有的头戴虎盔,有的穿袍挂戴,还有爵鹿、宝马、瓶鞍等喜庆图案,以祈吉祥。
门神除了秦叔宝和尉迟恭之外,还有神荼、郁垒;哼哈二将;关羽与张飞;赵云与马超;天官、钟馗、仙童、刘海蟾、送子娘娘等,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各地的门神贴图。
秦琼与尉迟恭
山东潍坊杨家埠门神 神荼与郁垒
天津杨柳青门神 秦琼与尉迟恭(武将版)
天津杨柳青门神 哼哈二将
天津杨柳青门神 天官赐福
天津杨柳青门神 当朝一品 百世流芳
天津杨柳青得利进财门神 钱龙引进,宝马驼来
天津杨柳青门神 麒麟送子
凤翔门神 哼哈二将
凤翔门神 秦琼与尉迟恭(上朝版)
福建漳州门神 秦琼与尉迟恭
凤翔门神 秦琼与尉迟恭
凤翔门神 加官进禄:一人持冠,一人捧鹿,冠与官谐音,鹿与禄谐音,组合起来便有了「加官进禄」的意思。
湖南隆回滩头门神 关公
福建漳州门神 神荼与郁垒
河北武强永增店门神 秦琼与尉迟恭
湖南隆回滩头门神
湖南隆回滩头门神 五子登科
绛州门神 金榜题名
天津杨柳青门神 钟馗。据说钟馗生铁面虬鬓,相貌奇异,但是法术高强,刚正不阿,令鬼怪闻风丧胆。而且他还
河南诛仙镇门神 赵云与马超
河南诛仙镇门神 关羽与张飞
苏州桃花坞门神 五子登科
苏州桃花坞斧钺鞭锏门神
四川绵竹门神 哼哈二将
绛州门神 事事如意 吉庆有余
贴门神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代表着人们对生活吉祥如意、美满幸福的祈愿。读者朋友们,马上就要过春节了,大家也别忘了贴门神祈福哦!最后,我衷心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阖家幸福,生活安康!收藏与转发的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好运连连,心想事成!
摆过地摊的英雄都有谁?
一夜之间摆摊儿摆出一套房,贴膜贴出万元户的美梦,大家伙儿又做起来了。古书有云:人不在多,有摊儿则名;摊儿不在大,有钱则灵。如今最火的话题就是摆地摊儿了,各路媒体刷一遍摆地摊的消息能独占半边天。
其实摆地摊这件事儿古已有之。据考证,地摊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人类起源开始就有了摆地摊儿的现象,可谓是历史悠久。
古代摆地摊儿的街市上,市门按时开业歇业,市中有市楼,也叫做亭或者市亭。管理市的官署称为亭长,类似于如今的 *** 。也就是说 *** 这个职业和摆摊的历史一样悠久。
但凡是看过《长安十二时辰》的朋友都知道,唐代的时候,城内商业活动除了重大节庆日外,平时摆摊儿仅限于白天,夜间是实行宵禁的。金吾卫持火把四处武装巡逻,谁胆敢夜里摆摊儿,想搞个夜市练练手,一金瓜锤下去,脑袋就开花了。
到了宋代,商品经济大发展,商业一片繁华。公元965年,宋太祖赵匡胤亲自下诏:小摊儿给我摆起来。不要说白天随便摆了,就是晚上也想摆到什么时辰就摆到什么时辰。汴京当时人口是130余万。有诗云:“万街千巷,尽皆繁盛浩闹。”流动摊贩们迎来了历史上的鼎盛时刻。
所谓是有需求就有市场,更何况宋朝人又不差钱儿,于是乎就有了日夜经营的肉鱼、家禽、新鲜果品、日常百货之类的摊贩,还有为数众多的早晚专营食品的餐饮个体户。不仅街道上有摊贩,街头艺人表演、说书活动,连东京大相国寺内也是摊贩们交易的场所。甚至都感染了皇宫大内有空闲时间的人,也出来练摊儿了。史 *** 载,“诸司人自卖饮食珍奇之物,市井之间未有也。”沾上皇家二字,身价也是翻了好几翻。谁知道哪家宝贝很可能是皇帝让小 *** 送出来卖的呢?
说到这儿,就要跟大家推荐一下那幅旷世名作《清明上河图》。展开整幅画卷,仿佛我们就真的穿越了,进入了热闹繁华的汴京城中,置身于车水马龙之间。那透着烟火气息的热闹是扑面而来,一片市井繁华。有卖剪刀、杂货的,有卖茶水的,有看面相算卦的,有杂耍卖艺的,有临时送外卖的,各种挑货郎是走街串巷,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啊!如果你细看的话,就有一个特别意外的发现,竟然还有很多摊贩胆敢占道经营,非常的接地气。
在历史漫长的长河当中,小摊小贩千千万。要说历史上最出名的那位摆摊一哥到底是谁呀?很多人想都不用想,一定会脱口而出:肯定是大耳贼刘皇叔刘备啦。
当年刘皇叔在没有遇到好兄弟关羽和张飞时,家里穷的那也是揭不开锅,人生大半辈子都在摆地摊卖草鞋、草席。《三国志》里说,“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刘备买的那都是当时的刚需品。虽说是摆过地摊儿,但却没有影响刘备胸怀大志。在众兄弟的帮扶下,最终天下三分,刘备占了一份。刘备可以说是摆地摊儿中最牛叉的一个。但是结合着刚才讲的这个史料,很明显,如果年轻的刘备没有 *** 引路的话,还真的走不上摆地摊之路。所以客观地说,自古摆地摊儿 *** 人应该是刘备 *** 。靠摆地摊儿,摆出了一个蜀汉江山来。
暂停一下,插播一句刘皇叔的友情提示:疫情对经济冲击确实有点严重,如今很多人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平时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不一定能卖出去,所以各位摆摊的时候千万不要眼高手低,您得我学学,多卖一些生活必需品,刚练手的就弄点儿手纸、纸巾这类东西,人人都得用,易消耗的产品。这样即便没有经验,卖得少,自己就留着用,稳赚不赔。
我之前特别喜欢单田芳先生讲的评书《隋唐演义》,百听不厌。不知道大家听过没有,这里边儿有一个活宝级的英雄程咬金,掏耳朵,挖眼睛、剃牙齿三板斧的功夫,一招鲜吃遍天。
其实这哥们儿早年也是摆过地摊儿的。程咬金年轻的时候,因为火气大,打架斗殴,吃过牢饭,号子里边儿放出来,生活就没有着落。跟刘备他娘一样,程咬金他老妈就编了些竹耙子,让他上街摆摊叫卖。在摆摊过程中,程咬金就结识了好汉尤俊达,劫了靠山王 *** 的黄纲。后来兄弟们结伙聚义,程咬金还坐上了混世魔王的金交椅,在瓦岗还当过一段土皇帝。后来程咬金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也算是 *** ,被封为王爷,成为了二十四凌烟阁功臣之一,也算是摆摊摆出了康庄大道。
唐朝灭亡之后,五代十国降临。这个时代就像流水线一样,皇帝是一会儿一个一会儿一个,走马观灯似的换。不过这种近乎量产的藩镇割据皇帝,大部分都很平庸暴虐甚至变态。只有少数几个还算是明君,值得一说。其中后周的第二个皇帝柴荣就是一个典型的好皇帝。
那时候柴荣本就是当地的富豪世家,可是等柴荣出世的时候,家族已经衰落了。为了养家糊口,他还没成年,就 *** 离开家乡,投奔到姑母柴氏身边。柴荣的姑父就是郭威,乃是后周的开国君主。不过柴荣刚投奔过去的时候,郭威还没有发达,也是瞎混着。那时候郭威的儿子也死了,就将柴荣收为义子。
经济不宽裕,为了生活赚钱补贴家用,柴荣就经常出去吆喝着摆摊卖茶水。刚开始卖的时候,真跟现在刚摆摊的朋友们差不多,就是张不开嘴。可是没办法,为了生活,柴荣硬是拉下脸皮从开始的声若游丝,到后来慢慢地叫卖声是越来越大,越来越洪亮。你别说卖茶水,柴荣还真的卖出了名堂,柴荣茶水还真的成了当地的品牌。攒了点钱之后,柴荣又开始做起了茶叶生意。期间往返于江陵等地,除了卖茶叶赚钱之外,还学会了骑射。成年之后,柴荣就放弃经商,跟随养父郭威一起加入到了部队。俩人在军队中因多次立功地位不断提升。后面的故事大家伙儿都很熟悉了。
郭威后来成了后周的世主,死后传位给柴荣,柴荣即帝位后,励精图治,非常重视百姓的生活和农业发展。从底层上来的嘛,深知老百姓的生活不容易。他曾经对大臣说,如果给他三十年时间,他准备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治太平。在他的计划中,百姓的安居乐业占据了很 *** 重。
假使柴荣的计划成功完成,或者有大部分已经实施。那么后周的江山绝不是陈桥兵变就可以推翻的。柴荣很可能一统天下,成为千古明君。之所以古代武功更高的皇帝赵匡胤能够通过陈桥兵变夺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大宋王朝。其成功的关键,其实是跟曾经的茶叶小贩柴荣,三十九岁意外英年早逝,有密切的关系。若不是柴荣意外去世,只留下七岁的柴宗训即位,哪里轮到赵匡胤开启两宋319年富裕而又憋屈的江山。
说到宋朝,谁是谁忽然想起了描写北宋农民 *** 的水浒传。大家注意到没有,里面有一条好汉叫杨志,江湖人称青面兽。早年到东京求职,结果遇上高俅被轰了出来,身上带的钱都用光了,生活陷入困境之中,于是 *** 摆起地摊儿卖祖上流传下来的那把好刀。在摆地摊儿的过程中,遇到了泼皮牛二,一怒之下就杀了牛二。从此打架了以后上梁山的基础,后来和兄弟们一起风风火火闯九州。
这个故事听起来好像杨志很英雄。但是在我看来,他这种练摊不好。你想啊,你做生意,你就做生意呗,每天都得碰到多少各式各样不同的消费者,顾客是上帝,他犯浑,你得冷静啊,你得有耐心啊,控制住情绪。不行就报警嘛,怎么能冲动 *** 呢?杨志摆摊绝对是差评。
在历史上,还横空出世了一位白手起家的大神,在这里也是不得不说啊!谁呀?那便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是一个传奇,早年放过牛,当过乞丐,还当过和尚。可是他是什么时候摆地摊的呢?就是当年他被寺庙遣散了,曾经摆过摊儿,卖过酸梅。还别说这个朱重八,人勤快,口才好,卖的也不错,赚了不少的钱。虽然是赚钱了,可老朱却是个有理想的青年,练摊儿这些年天南海北地闯荡,啥人没打过交道啊!看尽世间冷暖,也懂得了付出和忍耐必有收获的道理。于是这个有理想的酸梅摊主,后来就达成了他的理想,做了皇上。
大家说摆过摊儿的朱元璋到底牛不牛啊!所以说摆摊卖货,当小摊贩一点不丢人。我身边有很多朋友摆摊,就这么不开嘴,就觉得点没有面子什么的。艰难困苦谁没有过呀,你看看刘备看看柴荣看看朱元璋。对了,还有早年落难时曾卖过盘龙棍的民间武术大师赵匡胤。虽说皇帝咱是当不了了,可是宝贵的人生经验是非常有助于我们将来成功的。还有很多历史名人也是摆过地摊儿的。像姜子牙在没有钓到周文王这条大鱼之前,就是摆摊卖肉的。
古代的不说,我们就拿离我们最近的那位外星人马云来说,早年夹个公文包四处推销他的 *** 黄页,很多人以为他就是贩黄的,将其打将出来。可如今的马云,都管他叫爸爸是不是。所以不管干什么事儿磨不开面子,张不开嘴,没关系,咱们就从地摊儿上练起来先。
三国演义中几乎所有人物的名字都是单个字?
有两个字的人。
古代人名字有名和字。名是在古代社会中使用的个人的符号,字常常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互为表里的。自己称呼用名,外面称人用字。
不止《三国演义》,大家仔细注意下历史,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我们所熟知的名字也大都是单字。
李耳、孔丘、孟轲、墨翟、韩非、孙武、吴起、孙膑、苏秦、张仪
白起、王翦、李牧、廉颇、乐毅、田单、项燕
李斯、蒙恬、蒙毅、章邯
陈胜、吴广、项羽、范增、龙且、季布、钟离眛
刘邦、萧何、张良、韩信、英布、彭越、樊哙、曹参
刘彻、陈汤、李广、李陵、卫青、东方朔、主父偃
刘秀、云台二十八将全部单字
在这时候单字的人简直是太多了,找个双字的竟然是不好找。而这个单字的这个字应该叫名,像张良,字是子房。两个字的名字就没有后面这个字了,像霍去病、董仲舒。
《三国演义》里面人物大多都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也是一样的情况,都说王莽规定的,或许有这个原因吧,但是以前也是这个情况。
三国中,我们最熟悉的曹 *** 、孙权、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人,和以前也是一样的,别人称呼时也是孟德、仲谋、玄德、云长、翼德、子龙、孟起。
当然,三国中还是有一些两个字的人的,只是都不太出名。
零陵上将邢道荣,不就是两个字,怒骂诸葛亮,再挑战张飞,力拼赵云。
吕伯奢,曹 *** 杀他一家,还说出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严 *** ,其实真实的原名“严虎”,别号“ *** ”,《三国演义》直接“严 *** ”为名。
裴元绍,黄巾 *** 失败后,与周仓一同落草当山贼,被赵云刺死。
程远志,黄巾军将领,被关羽砍死。
黄承彦,黄月英之父,诸葛亮的岳父,曾在八阵图中救出了陆逊。
黄月英,诸葛亮的老婆。
孙尚香,刘备老婆。
李春香,侍郎黄奎之妾。
庞德公,是名士司马徽的朋友,与庞统是叔侄。
戏志才,曹 *** 的谋士。
吴子兰,参与了董承衣带诏杀曹 *** ,被曹 *** 发现后处死。
王子服,参与了董承衣带诏杀曹 *** ,被曹 *** 发现后处死。
胡车儿,盗走典韦的双戟。
曹安民,曹 *** 侄子。
蒋义渠,袁绍部下将军。
傅士仁,刘备手下将领。
董荼那, *** 王孟获的属下, *** 五溪洞人,第二洞元帅。
沙摩柯,五溪蛮首领。
吕威璜,袁绍部属。
眭元进,袁绍的部将。
杨大将,袁术手下谋士。
尹大目,魏殿中校尉。
张世平,中山商人,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时资助刘备良马五十匹,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
秦庆童,董承家奴。
马元义,黄巾军首领。
郭攸之,蜀国侍郎。
这些都是《三国演义》中两个字的名字,当然真实的历史上他们可能也是单字。可能有人说上层单字的多,下层双字的也会有很多,难道关羽、张飞、郭嘉那么一大批人出身都比较好吗,很多人不还是贫苦出身。
这种现象到南北朝时有些改变,王羲之、王献之、祖冲之、裴松之、顾恺之、刘牢之、 *** 之,这一大批之字名人,并且名是两个字照样还有字。但是还是有着大批单字名人,高洋、桓温、祖逖、刘裕、宇文邕。
隋唐时期两个字的名字就比较多了,贺若弼、史万岁、韩擒虎、李世民、李隆基、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程咬金、侯君集;单字也是很多,杨坚、杨广、李渊、秦琼、尉迟恭、李靖、李白、杜甫、李贺、孟郊、王维。
再往后也是差不多现象,单字的还是很多,岳飞、岳云、徐达、朱棣、杨涟、沈炼、海瑞、于谦等等。
越往后,两个字的名字越来越多,有些也是因为称呼的原因,像刘伯温就是叫刘基。不过总体来说三国时期和往前时期单字比较多。
历史上有哪些比较著名的乐极生悲的案例?
李元吉在前一天晚上刚刚制定好密 *** 死李世民的计划,结果第二天便被李世民处死,就连自己的妻子都被李世民霸占,甚至为了羞辱李元吉,李世民还将他跟弟媳之间的孩子过继到李元吉名下,乐极生悲说的便是如此了吧。
齐王喜掌兵,预谋秦王李世民武德九年,唐朝边关的突厥来犯,此前一直都是李世民负责这些苦累差事,但这次太子李建成却一反常态,力压群臣推荐在军事上并不出名的皇子李元吉来做主将。
要知道此时的储君之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而李元吉更是李建成的左膀右臂,李建成此举在外人看来无疑是自断一臂,李建成这是准备放弃储君之争将皇位拱手让给李世民吗?
其实不然,李建成的算盘打得响亮,表面上是让李元吉去 *** 突厥,但实际上则是给了李元吉调兵遣将的理由,这两兄弟一直不敢对李世民直接动手的原因,就是因为忌惮李世民手下的猛将。
对于皇子之间的争斗,李渊向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此行无论是谁当主将,只要把问题解决了就行,于是便同意了李元吉从秦王府中调兵的请求,殊不知此举让他直接失去两个儿子。
李元吉也是聪明,直接点名道姓的让秦王府中的尉迟恭、程知节、秦琼等人随同自己前往,不用熟读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这几位都是响当当的名将,李元吉此举是真的想要李世民死啊。
其实这并非是李元吉在明面上对李世民 *** 次下手了,两人之前是处处有争端,不然李世民在之后也不会用那么下作的办法来恶心李元吉了。
出身豪门,惨遭遗弃李元吉在幼年时期差点夭折,在刚生下来的时候,其母亲因为嫌弃他的长相,于是便趁着李渊外出不在,让宫女偷偷把李元吉抱出去扔了,实在不敢想象李元吉到底是丑陋到了哪种地步。
宫女陈善意于心不忍,便偷偷违背窦皇后的指令,将襁褓之中的李元吉抱回自己家中抚养,等到了李渊回来后才告诉他,李渊眼看这是自己的儿子,就算再丑也只能抚养。
按理说陈善意人如其名,有善良的心应该会有一个善良的结局,但令人万万没想到,陈善意不仅没有善终,还是被残忍处死,施刑之人正是曾经被陈善意救命的李元吉。
原来是李元吉生性残暴,最喜欢在家中组织士兵格斗,不同于其他人的演习,李元吉要求必须真刀 *** ,刀刀见肉,因此他府上一直出人命。
陈善意提醒李元吉不能这样做,一气之下的李元吉直接命人将陈善意处死,这样的卑劣之人,实在是可恶至极。
兄弟反目,暗杀兄长或许是李世民常年在外征战,且有主张,而李建成则是常年在后方监国,所以李元吉和李建成的关系更好一些,相比较李建成的步步为营,李元吉更赞同暗杀李世民,一击必杀从而高枕无忧,事实证明他也确实这么做了。
卧室藏凶
李元吉一般不在外征战,所以便把心思都用在了内斗上,每天招募为自己所用的死士,甚至他的齐王府成为了罪犯的圣地,只要你有本事,齐王不管你出身如何,一定会收容。
李元吉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随时寻找机会准备弄死李世民,有一次李世民跟随李渊一块前来齐王府视察,李元吉便让自己的侍卫藏在卧室之中,等李世民一进屋便将其处死。
李世民对此毫不知情没有一点防备,最后倒是李建成阻止了李元吉,理由也很简单,如果杀掉了还好,如果杀不掉那就坏大事了,李元吉只好作罢。
夜宴下毒
武德七年,也是在李元吉卧室藏凶的第二年,这一天李元吉邀请李世民前去东宫参加宴会,李世民虽明知是鸿门宴,但还是如约而至。
在宴会上发生了什么并没有记载,但回来后的李世民差点就此去世,史书上这样记载李世民当时的情况“ *** 数升”,可能有些夸张,但不难看出李世民的形势严峻。
幸好李世民命大活了下来,而李渊则是要更加偏袒李建成和李元吉一些,得知此事后仅仅是告诉两人,以后不能再让李世民喝这么多酒,接着此事便不了了之,可以说正是李渊的纵容,才造成了后面的兄弟残杀。
密谋动手
在李元吉收纳了李世民的强兵猛将后,李元吉便跟李建成协商,在李元吉出兵征战突厥之际,让李世民随同送行,等到了约定地点,让潜伏周围的兵士一拥而上将其处死。
随后安排一个暴病去世的名头下葬即可,此举得到了李建成的支持,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李元吉甚至已经看到了明天的胜利,以及听到李世民的求饶声。
殊不知这并非是李世民的最后一夜,而是自己的最后一夜,今晚之后,不仅子嗣全无,就连媳妇都未能幸免。
乐极生悲,全家被杀幸好李世民在东宫之中有奸细,还没等他们两人实施,李世民便知道了他们的计划,这时候他身边的谋士和将领纷纷站出来拥护李世民谋反,此时两方都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为了取得先机,李世民先是告诉李渊他那兄弟两人的种种作恶行径,李渊在听说来龙去脉后也是眉头一皱,让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宫对峙。
李世民要的就是这个先机,直接买通玄武门守卫,在两人到来之前布下埋伏,不同于他们二人的是,李世民不动手则以,动手则是必见血。
李元吉两人哪里知道这不是去见自己父王的路,而是自己的黄泉路,等两人意识过来后,已经为时已晚,提前安排好的兵士冲出将两人重重包围。
李建成率先被杀,倒是李元吉,在李世民马匹受惊之际,趁乱抓住李世民差点将其勒死,幸好尉迟恭及时出现解围,不然最后的赢家恐怕真成李元吉了。
此次政变过后,李世民的地位再也无可撼动,李渊就是有心也无力,只好宣布李世民成为下一任储君。
面对两人的子嗣,李世民并没有因为是亲戚而留情,一夜之间齐王府和东宫鸡犬不留,女子被全部充入后宫当中,党羽被杀,子嗣被杀后还被踢出宗籍。
为了报复李元吉,再加上贪图美色,李世民直接将李元吉的齐王妃纳入自己后宫当中,不给名分,天天宠幸。
齐王妃甚至为李世民生下了一个儿子,即曹王李明,在李明长大以后,李世民便做主将他过继给已经去世的李元吉做儿子。
李世民此举实在是 *** 诛心,我不仅要杀你的人,还要屠尽你的子孙,霸占你的妻子,并让你的妻子生下我的孩子,最后还过继到你名头之下,太狠了!
试想当初,李元吉还为自己的计划而沾沾自喜,自以为可以成为皇弟,但一夜之间全都变了,乐极生悲说的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