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 算命-一生艰苦朴素的隋文帝
宰相 算命,一生艰苦朴素的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在位有24年,是古代封建社会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在他为政期间,做出了许多成绩,但在晚年也有做了荒唐的事。
他的一生有功有过,但是功大于过,他带来了开皇盛世的光辉,其功绩甚至可以和秦始皇相媲美,值得载入史册。
一、先来看看隋文帝为政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就隋文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南北 *** 局面,统一了中国。隋朝的统一意义重大,使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在一个朝廷统治下统一起来,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让百姓的生活变得安稳。
同时还消除了解决了南北经济交流的阻碍,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具有促进作用。隋文帝励精图治,实现国家统一,他功不可没。
隋文帝推行了政治经济改革,开创了封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新阶段。隋文帝建立隋朝以后,不仅收拾了北周留下的烂摊子,隋文帝还为了振兴国家,实现长治久安,对存在很久的各种弊端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隋文帝主动总结了两汉至南北朝中央官制的经验,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在地方行政上,改州、郡、县 *** 制为州、县两级制。裁汰了多余的、没用的官位,让机构变得精简了,这既节省了朝廷的开支,同时也提高了各部门的行政效率。
建隋以后,隋文帝继续实行府兵制。府兵制下的军人也是农民,让兵农合一,寓兵于农。这个重大的改革节省了军费开支,又为社会增加了劳动力,更有利于防止府兵将领拥兵自重,可谓是一举多得。
《开皇律》是对前代封建法律的总结,对后代封建法律影响很大,《唐律》就是沿袭《开皇律》而来。
隋文帝在开皇年间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实行了科举制度,通过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吏。在科举制度下,选任官吏更看重的是才学,而不重视你的出身有多显赫,因此,这为普通的知识分子创造了条件。从隋唐至清朝末年,科举制度足足维持了1300年之久,影响非常大。
隋文帝还改革了均田制度、赋役制度,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当时也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所以隋文帝是古代杰出的改革家,他励精思政,任贤纳谏,出现“开皇之治”,让隋朝的国力强盛了起来。他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把古代社会推向了新的阶段。
二、 虽然隋文帝为政期间成就巨大,但是他在晚年也有荒唐的地方1、隋文帝晚年容易猜忌大臣,并且做出的处分非常苛刻,制造了一批冤案。
在隋文帝晚年时,他会把与自己意见相悖的大臣视为违抗旨意,然后就会对这些大臣加以责罚。这里有个例子,比如内史令李德林,因为讨论是否尽诛北周皇族问题时,他的意见和隋文帝提出了的意见不一样,最终导致了李德林过了十年,他的品位都没有加。
在开皇十年,李德林又因上谏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被隋文帝随便找了个借口,把李德林出为州刺史。隋文帝十分痴迷于用惩罚的手段来驾驭大臣,当然,大臣有过失,确实会严惩这也是整肃吏治的手段。
可问题就在于隋文帝经常小题大做,就算大臣的过错很小,但是最后受到的惩罚是严重的,这其实并不符合当时的法律,而这也打击了一大批功臣和将吏。
比如大将军贺若弼就很憋屈,他战功卓著,可是却未被重用,然后他就心有不满,最后隋文帝直接罢了他的官,甚至过了几年后又找个借口把贺若弼关进了监狱,隋文帝的这个做法确实太过严苛了。
此外,如果有大臣有功,隋文帝还常怀猜忌,这就使得君臣关系疏远,可是隋文帝又经常听信谗言, *** 许多功臣。比如司徒王谊有战功,可是隋文帝却不任用这个功臣,并且有人诬告王谊谋反,而隋文帝直接在开皇五年就处决了这个功臣。
除此之外,元谐、虞庆则、王世积等大臣都有战功,隋文帝听信谗言后,也都以“谋反”罪处决了这些功臣。所以,因为猜忌和听信谗言,被隋文帝诛杀的功臣并不在少数,而这与他宣布的任贤方针是截然相反的。
2、隋文帝晚年刑罚严酷,时常颠倒黑白,任用奸佞为政。
隋文帝在晚年的刑罚是越来越夸张。由于合川仓发生7000石粟被窃事件,他就制定了酷刑,可是盗贼依然猖狂。所以到了开皇十七年,隋文帝又颁重法,谁偷盗超过了一钱,就会被斩首于市街。
顿时,这让天下百姓恐慌。此后,他又定制,凡是行署取一钱以上,如果发现别人偷盗而不揭发的,也会被牵连处决。
隋文帝晚年喜怒无常,对大臣的惩罚也不按照法律。在一次元旦的朝会时,一些武官的衣帽和佩剑没有弄整齐,如果御史没有提出 *** ,隋文帝就下令将御史斩首。
如果还有大臣上来劝阻的也是一样的遭遇。甚至如果衙门庭院的杂草没有清理,都会被斩首,而且还是隋文帝亲自监斩。
隋文帝晚年的这个做法使开皇政治走向黑暗,并且他在用人上也有重大失误。开始皇十九年,隋文帝重用奸佞杨素为宰相,让他执掌朝政,如此颠倒了黑白,混淆了贤愚,是他的错误。
而被罢黜的高颎当了宰相近20年,也是开皇年间的 *** 功臣,甚至还有史书把他比作西汉的萧何、曹参,可见隋文帝的确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3、隋文帝晚年易立太子,造成了朝廷的内乱。
在开皇二十年,隋文帝废黜了太子 *** ,反而立次子杨广为太子,这是一个错误的做法。杨广是什么样的人物?相信大家也是有些了解。
杨广是历史上最残暴的帝王之一。而 *** 宽仁和厚,在开皇之初被立为太子,取得了一些治国经验。 *** 尽管不是顶尖的人才,但他也比杨广好太多。
隋文帝直到驾崩的时候,才算是知道了杨广的真实面目,以至有“枉废我儿”和“独孤误我”的后悔话。
在原太子被废的过程里,杨广勾结新的丞相杨素,而隋文帝并没有发觉,他还对杨素等人对 *** 的谗言言听计从,最后下了废立的决心。所以说, *** 被废其实是杨广和杨素共同策划的、被隋文帝批准的一起冤案。
由于隋文帝实行废立,牵连了一大批大臣,制造了更多的冤案,加剧了统治集团的矛盾,也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最后,暴君杨广和大奸似忠的杨素专掌朝政,让隋文帝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变成了孤家寡人。隋文帝被杨广和他长期重用的杨素杀害,落了一个可悲的结局。这是他晚年不能知人善任造成的。所以,隋文帝的晚年确实很荒唐。
结语隋文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延续了270多年的南北 *** 局面,统一了华夏。他还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新阶段,影响后世1000多年之久。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况,是历史上著名的治世。
纵观隋文帝的一生,虽然他有猜忌臣下的弱点,以及他在晚年做了许多荒唐的事,但是他的成就依然占据了主体地位,不影响他作为封建社会杰出政治家的历史地位,也掩盖不了开皇盛世的光辉。
诗人范仲淹生平的轶文趣事?
宋朝的宰相范仲淹,小时候父亲很早就过世了,结果母亲只能改嫁,范仲淹只能到破庙里去读书。有一次,范仲淹跟朋友们遇到了一个看相的高人,大家都找这个先生看相,看自己将来能不能考取功名,能不能发达。范仲淹也问算命先生,“先生,你看我这个想貌,将来能不能做宰相?”算命先生一听,这个年轻人一开口就要做宰相,年纪轻轻的口气还挺大,所以这位算命先生表现出一种不以为然的样子。范仲淹看到算命先生这个样子,马上就改口,问他:“如果宰相做不了,那你看我能不能当一名医生?”在古代,医生是属于比较清贫的行业,跟就教书先生一样,虽然是清贫的行业,但是受人世人的尊重。因为医生是治病救人的。算命先生听到范仲淹这么一说,就问他:“你怎么一开口说要做宰相,一下子又要当医生?”范仲淹就回答:“唯宰相和医生可以救人。如果当不了宰相,不能够帮助普天下的人,那我就当一名医生,救得一个是一个。”范仲淹的存心真的是仁爱,他没有只为自己想,所以算命先生很感动,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有你这种存心,是真宰相也!”后来范仲淹果然当了宰相,为朝廷建功立业,出将入相,而且他的儿子也当了宰相。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范仲淹的家族
一直到民国时代都非常好,受到世人的尊重,连印光大师都赞叹他。
他们的死亡顺序是怎么样的?
五虎上将的说法最早出自《三国演义》,之后很多战争类小说延续了这一设定,比较著名的除了《三国演义》的蜀汉五虎上将,还有《水浒传》中水泊梁山马军五虎将和《说唐演义全传》中的瓦岗五虎将。
由于题主没有说明是哪一个,我们就以这三个为例,说一说五虎上将之死及他们的死亡顺序。
蜀汉五虎将之死关羽
关羽是五虎之首,也是更先去世的。去世之前,他兵发襄樊,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 *** 甚至生出迁都的想法。
不想吕蒙用陆逊之计,白衣渡江,奇袭荆州,使得后院起火,关羽回军,结果节节败退,最终败走麦城,突围时,被设伏的潘章部将马忠生擒,关羽誓死不降,被东吴所杀。
张飞
关羽死后,刘备起倾国之兵七十万伐吴,命张飞为先锋。
张飞暴而无恩,酒后常鞭打士卒,此时因兄长之死,悲愤交加,于是勒令全军戴孝,限期部将范疆、张达造出全军所需的白衣白甲,否则军法处置。
面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二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趁张飞熟睡, *** 张飞,砍下首级,投奔东吴。
黄忠
黄忠随刘备伐吴,张苞、关兴屡立大功,刘备对此大加赞扬,言语中有老不如少之意,其本意是为了夸赞两个子侄。
谁成想,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黄忠最忌别人说老将无用,于是私自带军出战,谁成想善泳者溺,最擅长射箭的黄忠,在乱军中被马忠一箭射中,败阵而走。
结果,终因年老,气血不足,伤口难以愈合而过世。
马超
马超归顺刘备后,笔墨就不多,连去世也只是顺带提了一句病故,按顺序排在第四位。
赵云
赵云是最后去世的一位,诸葛亮北伐时,赵云以七十高龄领先锋令出战,力斩号称“万夫不当”的韩家五虎。
之后因为年老,赵云再未随军出征。诸葛亮一次出兵时,见大风打断树枝,知必损大将,之后赵云二子哭报,父亲常山赵子龙病故。
梁山五虎将之死双枪将董平
攻打独松关时,董平手臂被炮火打伤,上了夹板,当夜拉着张清去报仇,惊动了厉天闰和张韬,因手臂有伤,使不动枪,想要退走,结果张清被厉天闰所杀,董平回身去救时,被张韬拦腰一刀,砍为两段。
霹雳火秦明
大战方杰不分胜负,杜微从旁以飞刀偷袭,秦明只顾躲飞刀,结果被方杰一戟刺死。
豹子头林冲
征讨方腊结束回军时,患上了风瘫,身不能动,留在杭州六和寺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大刀关胜
征讨方腊后,因功受封大名府兵马总管,一日饮酒过多,骑马时不慎坠马,摔成重伤,不治身亡。
双鞭呼延灼
征方腊后受任御营兵马指挥使,宋金大战时,率军抗金,曾大破金兀术,杀至淮西后阵亡。
《说岳全传》中,为救赵构,出战金兀术,因年老抵挡不住,败走时,年久失修的吊桥陷了战马,将其掀翻,被金兀术赶上一斧砍成两段。
瓦岗五虎将这里必须要说明一下,不同版本的隋唐文学作品中瓦岗五虎设定不同,这里特指《说唐全传》。
瓦岗曾两封五虎将,邱瑞死后,由后加入的罗成填补。
邱瑞
邱瑞武艺与秦琼伯仲之间,按照辈分属于长辈,大军征讨临阳关时,邱瑞倚老卖老,去劝降徒弟尚师徒,结果反而被尚师徒一番数落。
二人交战,尚师徒的呼雷豹一声嘶吼,邱瑞战马跌倒,尚师徒为表忠心,将邱瑞一枪刺死。
王伯当
李密后期昏庸,加上众将各怀鬼胎,所以瓦岗分崩离析,被王世充所败后,王伯当随李密投唐。
谁成想,李密心生反复,试图东山再起,并 *** 了知情的公主。王伯当保护李密出逃,结果被唐军堵在断密涧,万箭齐发,将二人活活 *** 。
单雄信
五王联军被李唐打得节节败退,罗成又临阵倒戈,单雄信心存死志,单骑踩唐营,结果被罗成生擒。
单雄信誓死不降,徐茂公建议并下令处斩,行刑时,单雄信与贾柳店兄弟绝交,大骂徐茂公与罗成,被勃然大怒的罗成一剑砍为两段。
罗成
受表哥秦琼所托,私入京城探视含冤下狱的秦王李世民,结果被李建成和李元吉发现,正逢二人出兵讨伐刘黑闼,于是推荐罗成随军任先锋。
行军途中,二王利用各种理由 *** 罗成,一心只置于死地,并逼迫其出战。罗成又饿又累,身受棒伤,误中苏定方之计,马陷淤泥河,乱箭穿身而死。
秦琼
秦琼戎马一生,大小数百战,也因此身患暗伤,年老后一直疾病缠身。
李世民疼惜秦琼,于是打算命尉迟恭为元帅出征,谁成想秦琼不愿放权,不顾花甲之年和身上疾病,执意与尉迟恭比试,力举金狮,狮子虽然举起,也胜了尉迟恭,却导致旧伤复发,口吐鲜血而死。
程咬金
书中大福将,其他人死了一代又一代,他却始终在世,一直活到小说《薛刚反唐》中。
当得知薛刚推翻武周,大唐国号恢复后,仰天大笑而亡。
除此之外,还有狄青五虎将等很多五虎的设定,就不一一而论了。
{!-- PGC_COMMODITY:{"charge_ *** ":" *** s://haohuo.jinr *** ai *** /views/product/ *** 2?id=3351096240665429124&origin_type=&origin_id=85777155145_3351143892354606634&alkey=1306_85777155145_0_3351143892354606634_011&c_biz_combo=2","client_goods_data":"{\"promotion_id\":\"3351143892354606634\",\"product_id\":\"3351096240665429124\",\"title\":\"正版 三国演义 原著原版 120回无删减 初高中学生中国四大名著\",\"cover\":\" *** s:\\/\\/p1.toutiaoimg *** \\/img\\/temai\\/871c11452104e0bf776189a289fc2749a91d94b8www800-800~400x0.webp\",\"pr *** \":2800,\"market_pr *** \":4200,\"cos_fee\":1400,\"detail_ *** \":\"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 *** = *** s%3A%2F%2Fhaohuo.jinr *** ai *** %2Fviews%2Fproduct%2F *** 2%3Fid%3D3351096240665429124&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sales\":437,\" *** _type\":4,\"cos_ratio\":50,\"favor\":false,\"in_shop\":false,\"platform_label\":\"小店\",\"h5_ *** \":\" *** s:\\/\\/haohuo.jinr *** ai *** \\/views\\/product\\/ *** 2?id=3351096240665429124\",\"selling_point\":\"\",\"coupon_amount\":0,\"elastic_title\":\"三国演义\"}","commodity_id":"3351143892354606634","detail_ *** ":"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 *** = *** s%3A%2F%2Fhaohuo.jinr *** ai *** %2Fviews%2Fproduct%2F *** 2%3Fid%3D3351096240665429124&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goods_json":"{\"original_pr *** \":42,\"pr *** \":28,\"real_ *** \":\" *** s:\\/\\/haohuo.jinr *** ai *** \\/views\\/product\\/ *** 2?id=3351096240665429124\",\"shop_goods_id\":\"3351096240665429124\"}","img_ *** ":" *** ://sf1-cdn-tos.toutiaostatic *** /obj/temai/871c11452104e0bf776189a289fc2749a91d94b8www800-800"," *** _type":4,"origin_pr *** ":"","pr *** ":28,"promotion_id":"3351143892354606634","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正版 三国演义 原著原版 120回无删减 初高中学生中国四大名著"} --}
中国历史上哪些事情的发生?
熟悉近代史的朋友都知道戴笠死于空难,并且这次空难充满了蹊跷和巧合之处,比如摔死在南京附近的“岱山”,瓢泼大雨更是影射戴笠的字“雨农”,有人甚至怀疑北平站站长马汉三动了手脚等等,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戴笠是死于蒋军内部的腐败。惩治军中贪腐也是军统的业务之一,而戴笠到死也不曾知道,他所伸不进手的空军内部出现大肆腐败,最终要了他卿卿性命。
谍战大剧《北平无战事》隐晦地点出了这一层,在剧情的开篇,就是曾可达在抓捕方孟敖的同时,还命令他引导一架运输机在大雨中着陆,因为飞机驾驶员涉嫌 *** 牟利,结果驾驶员落地后刚刚被宪兵扣押,就被塔台上的同伙一顿M3扫射给干掉了,这是典型的 *** 灭口。包括后来在特种刑事法庭上受审的空军作战处中将军官侯俊堂,都是空军腐败事件的代表。
1946年3月17日上午10时,戴笠乘座空军总司令部所属的222号运输机从青岛飞南京,机上共有11人,其中戴笠及随员7人,机组成员4人。这架专机是当时比较先进的C-47运输机,质量那是没得说的,正副驾驶员分别是张远仁和冯俊忠。从理论上说,在一般气候条件下这俩人的飞行技术也是没有问题的,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冯俊忠早年毕业于广东航校,飞行经验十分丰富。
但是问题在于,这俩人都是早期的日式飞行训练中培养出来的飞行员(陈济棠的空军建设得到过日本的帮助,后来集体叛逃南京),秉承的是凭借经验来飞行的理念,而不是依靠先进仪表,日本人的飞机仪表性能和完善程度也远不如美制军机。所以张、冯两人缺乏科学头脑和先进技术的训练,尤其利用无线电的能力很差,平时喜好凭着听觉、感觉和和利用罗盘的定向飞行。
其中要命的是,正驾驶张远仁只是学过一些些初步的穿云下降理论,而毫无任何实践经验,老式飞行员冯俊忠则不善于使用电容波和无线电航行设备,因此一遇到恶劣的气候,这个组合严重缺乏应变能力。而更要命的是,这架专机的正驾驶本来不是张远仁,他是因为有私心主动“换班”上来的,不仅是复杂气象下的飞行技术一般,跟冯俊忠的配合也大成问题。
那么张远仁是怎么换班成功的呢?原来,当时的蒋系空军驾驶员们,都喜欢利用便利条件捎带 *** 紧俏物资或者是美元黄金,因为各地的价格是不一样的,当时上海的美元黄金投机生意非常火热也大有赚头,而张远仁听说有飞沪的任务,就准备带上一些黄金美元去捞一把,于是主动找到航委会直辖航空队第1空运大队第103中队的中队长,请求临时派任务去上海。
这名中队长跟张远仁是住一个家属院的,平常关系不错,可是他也知道张远仁的飞行技术一般,尤其是执行给军统局 *** 局长这样大人物的专机任务,确实不太合适,所以一时有些犹豫。张怀仁花言巧语劝道:“主要替队长赚钱,请队长也出些本钱,一定能赚回大钱。”于是这个中队长动了心野入了股,两人在专机起飞前翌晨赶到机场,中队长命令将原飞行员换下而以张远仁代之。
第222号专机原拟从青岛直飞上海,因为戴笠急着要见情人胡蝶,据称是那位影后要过生日云云,然后戴笠必须按老蒋的命令再赶回重庆,参加军统改制和整顿的“八人小组”会议,并没有经停南京的计划。然而专机起飞前,塔台就接到了上海方面天气状况不佳的通报,于是戴笠才临时决定飞往南京。这架专机于3月17日下午1时飞抵南京上空,不料南京上空也是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很难实施降落。
南京明故宫机场打开导航台,用无线电引导222号专机进行穿云下降,如果实在不行再备降上海或济南,不过联系后知道上海、济南天气仍无好转,如此第222号专只好在南京再作穿云下降。在今天航空技术发达的情况下,这不算什么事,可那是上个世纪的40年代,穿云下降是个挺危险挺考验技术的活,《北平无战事》特别有引导降落那么一段,以显示方孟敖飞行水平的高超。
然而实际情况是,张远仁穿云技术太差,而冯俊忠又不善使用设备,所以第222号运输机在云雾中终于失去方向,与地面的通讯联系也非常困难,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雷雨层中,三次下降都越过机场而无法着陆,最后一次下降时干脆偏飞至江宁县。下午1时零6分,第222号专机的电讯联络突然中断,地面塔台多次呼叫也听不见回音。两天以后,神秘失踪的戴笠专机残骸终于在南京岱山被发现。
多年以后,那位被临时顶替下来却因祸得福的飞行员曾经分析,张远仁和冯俊忠机组在恶劣气候下缺乏应变能力,是这是这次空难的必然因素 而那位空运中队长本应对此有所预料,但他为牟取私利心怀侥幸,违反飞行纪律,,滥用权力取消原飞行方案,实乃乃事故主因。所以第222号专机失事,,实为蒋系空军史上之重大丑闻,当时不可能披露真相,因为天灾之外还有人祸。
这是有佐证的,时任蒋系空军第九大队副大队长的衣复恩,曾经担任“美龄号”专机驾驶员,当他得知戴笠乘坐的飞机从青岛飞来南京,但是在预定时间并未降落、且其他机场也没有转降消息时, *** 时间打 *** 给第1空运大队,询问执行戴笠专机任务的飞行员是谁?当听到“张远仁、冯俊忠”的名字后,衣复恩的心立即凉了半截,瘫坐在椅子上,嘴里蹦出了一句:完了,戴局长恐怕是凶多吉少!因为他非常了解这个飞行组合的水平和能力。
军统人事处长龚仙坊少将等人与戴笠一同摔死,而总务处长沈醉则组织人手沿途搜寻,终于在3月18日的夜里寻到了飞机残骸,自然无人生还。蒋军腐败倒也不是什么稀奇事,然而在执行如此重大飞行任务,比如是运送令人谈虎色变的特务头子戴笠时,蒋系空军官员还敢如此偷梁换柱以为牟私,实在有点匪夷所思了,这不是找死的节奏么?
唯一的解释,是蒋系空军始终由宋美龄插手负责,实在不把其他军政部门放在眼里,所以才敢如此胆大妄为吧。
为什么是东山再起?
东山再起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还是蛮高的,最初的含义,是指退隐之后再度出仕,好比说有些老干部退休了,但由于能力口碑太好,单位缺了他还真不能运转,于是领导层经研究决定,将其返聘回公司,这就叫东山再起。
但语言在发展过程中是会发生变化的,后来东山再起又被引申为失败后重头再来。
那么东山到底是个什么山,为什么不叫南山、北山、西山呢?开始之前,我们先简单讲一下两晋的故事。
两晋汉末三国纷争数十年,直到266年,司马炎篡魏建立晋朝,又在280年灭吴,才真正完成统一。但晋朝国祚不长,立国没几年天下又乱了,还引发了一系列矛盾纠纷,一不小心 *** 了,史称西晋。好在司马家人丁兴旺,司马睿南渡,在建邺(今南京)建立偏安政权延续晋朝国祚,因其统治区域大部分在长江以东,故史称东晋,也以江左代指东晋。
话说东晋的命也不好,毕竟祖上留下的摊子实在太烂,整个东晋都在战乱中度过,直到383年淝水之战爆发,东晋取胜,才取得了暂时的安宁。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 *** ,和东山再起的故事,就源于此。
攘外先安内刘禹锡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苏轼诗云“风流王谢古仙真,一去空山五百春”,这里的王、谢,都是指晋朝两大家族。
*** 就出生于谢家,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是了不起的人物,父亲谢裒(póu)官至太常,但 *** 似乎对当官并没有什么兴趣,因为他更爱做的事就是跟王羲之等人游山玩水,清谈玄学,隐居于东山。
但要命的是, *** 实在是太有才,太有名了,天下人吾不知其才,以至于《世说新语》中记载“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就说你如果不当官,天下老百姓怎么办?
*** 笑而不语,就是不去。
直到40岁那年,家族中在朝为官的人老的老、死的死,弟弟谢万又因北伐失利被贬,才不得不从东山上下来,走进朝廷。有个词叫“出山”,就是从这里来的。
出山后,朝廷依然重用 *** ,能给的 *** 要职都给了, *** 也不负众望,晋太宗简文皇帝司马昱去世,驸马桓温就开始动歪心思。
这桓温也了不起啊,成汉就是灭在他手上,因此名声和势力也非常大,简文皇帝去世更没人可以管他了,于是独揽朝政、 *** 纵废立,夺位之心路人皆知,只可惜在第三次北伐时失利,名望受挫,王谢才两大家族联手把桓温除掉了,东晋内部也由此得到了喘息之机。
淝水之战刚刚处理外内部矛盾,外敌又入侵了。公元282年,前秦苻坚率百万大军南下,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搞掉东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统一。
再看东晋这厢,都城人人自危,砸锅卖铁抓壮丁也才凑够了8万兵马,要真跟前秦军打起来,那可是以卵击石。
唯一能指望的也就 *** 了。
前秦军气势汹汹,国家难保, *** 坐镇东山,临危不乱。直接就让侄儿谢玄上前线了,谢玄说叔叔啊,你有没有搞错,这仗怎么打?
他安慰道:不要怂,就是干。
然后扭头就开始下棋,直到半夜时分,他才开始排兵布阵,布的是那著名的“八卦阵”。
淝水那边,战争已经打响,东山这边, *** 还在下棋。结果下着下着,捷报就传来了,晋军大获全胜,谢玄立了大功。
再看 *** ,他居然还在思索棋局,在场的人当时就服了,没有人不佩服他这临危不乱的气势。
淝水之战,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东晋的救命稻草, *** 不世之功,该怎么嘉奖呢?古人最牛的就是位列三公,而 *** ,居三公之上。
东山再起所以你看,如果 *** 不出山,那谢家在朝廷里已经没有了势力,家门必然衰落,所以他此次出山,是肩负重振谢家门庭的重任的。出山后,国家内有外踝, *** 临危不乱,先安内、再攘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保证了东晋的延续。
从隐居,到出山,一人之力,力挽狂澜,因此才能叫东山再起。